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面临的就业问题与对策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雄安新区发展的背景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境内,距离北京市约100公里,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北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意见》,正式确定了这一新区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旨在优化首都功能布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规划总面积为约1000平方公里,覆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三县区,共包含100个自然村庄。
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化、智慧化、生态化、宜居宜业新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雄安新区的建设将有助于缓解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经济发展压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口聚集的良性发展。
新区的发展也将提升周边地区的发展水平,带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整体发展。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雄安新区的不断建设,其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1.2 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性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区,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和战略地位。
其发展对于优化北京城市功能布局、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升级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将有助于缓解北京城市人口过剩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
作为北京的“副中心”,雄安新区将承接部分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减轻北京市的城市压力,降低城市交通、环境和人口密集等问题,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城市宜居性。
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节点,雄安新区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雄安新区建设还将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动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 正文2.1 政策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是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雄安新区永久占地补偿
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雄安新区永久占地补偿践行“三个代表”竭力为民谋利新区征地劳动力就业难的思考一、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不容忽视自1992年开发区成立以来,河西由园艺场变成了城市,由农田菜地变成了城区,且城区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一天天地在向四周扩展。
河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初具雏形。
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日益凸现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历年来累计产生的征地转城人员失地后就业安置越来越难,因征地而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
这些人当初征地转城时,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有的拿了一笔征地补偿费,有的由劳动部门统一安置到征地单位工作,心里甚为满意。
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中一部分人当初拿的征地补偿费早已花光,一部分安置到征地单位的人员由于单位关停并转或减员分流而下岗失业,普遍感到生活水平在下降,开始埋怨土地被征用的历史,发出对政府不满的消极情绪。
究其根源,就是他们未找到一个好的就业岗位,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征地劳动力就业困难是新区就业矛盾的焦点。
新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压力较大,表现为下岗失业人员、征地转城劳动力、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五流合一”,主要来自于征地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开发区十年累计产生征地劳动力9250人,其中通过劳动部门安置的不足1200人,领取老年安置费的不足1000人,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和基本生活费的3500余人中大多尚未就业。
随着开发区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每年征地转城失业人员将新增3000余人,直接加大了新区就业的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
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帮助征地劳动力解决就业困难,全心全力促进征地劳动力就业,关系到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新区经济社区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新区的进程,不仅是新区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新区重大的政治问题。
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调研及精准帮扶
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调研及精准帮扶作者:罗梓浩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7期罗梓浩刘庆庆杨红秀梅子言曹若桐王莹(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校级研究项目《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项目》,NO:XY201704,项目负责人:罗梓浩,项目成员:刘庆庆、杨红秀、梅子言、曹若桐、王莹。
]摘要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各行政区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但受到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的影响,农业用地逐渐流失,农民无法依靠耕种换取收益,生活失去了保障,至此,加快农村人口再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现状已是迫在眉睫。
文章立足于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就业问题,结合国家政策,提出了精准帮扶策略,以期为雄安新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雄安新区;城市化;农民;就业;土地;精准;帮扶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7-141-02雄安新区位于我国河北省保定市,是以安新、雄县、容城在内的国家级新经济规划区。
2017年,国务院与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将雄安新区设为国家城市化建设新区域,并将在未来几年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与优化开发。
雄安新区的设立,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诸如耕地面积减少,失地农民数量增多等,为了实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开始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加快政策优化,拓宽农民就业与创业渠道等,以激发农民的再就业热情。
1 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1.1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区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对于政府政策缺乏认知,就业意识不强。
与此同时,该区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意识薄弱,普遍信奉“读书无用论”,对子女学习情况漠不关心,与教师缺乏沟通,子女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的摆脱学习氛围,致使该区的升学率十分低。
浅析雄安新区创业环境及优化对策
浅析雄安新区创业环境及优化对策雄安新区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通过建设集高科技、现代化、绿色化为一体的智慧城市,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国家级新区,创业环境是雄安新区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够吸引大量的创业者加速新区发展,同时也为新区提供了创新动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雄安新区的创业环境及优化对策。
1. 优点(1)政策优势:雄安新区是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因此政策优势非常明显。
新区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在创业初期减轻了很多负担。
(2)人才优势:雄安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其周边就是北大荒、东北大油田、华北平原等农业、石油、资源大省。
随着发展,新区将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创新中心,人才吸引力也会增强。
(3)基础设施优势:作为新建城市,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管道等方面都得到了严格的规划和建设,为创业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2. 不足(1)市场缺失:雄安新区是新建区域,市场起步阶段,一些成熟的市场和产业链条需要时间来建立,对于一些成熟的企业来说,不一定会选择到新区进行创业。
(2)人工成本:和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相比,雄安新区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处于开发期,具体待遇并没有完全明确,造成人才引进的困难。
二、优化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政策是吸引创业者的重要环节,完善政策体系、扩大惠企政策、鼓励多元化经营、降低创业门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进入新区。
2. 引进高端人才在工作、教育、居住等方面,引进高端人才,吸纳人才,激励潜在的创业者。
鼓励企业创新、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培训,在校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3. 建立创业孵化器建立创业社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
创业孵化器是培养和孕育新兴产业和企业成长的第一步。
4. 积极营销在宣传方面,雄安新区需要在国内外积极宣传和推广自身的优势,吸引创业者。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区,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为了逐步推动雄安新区的发展,必须对主要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政策、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对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策因素雄安新区的发展受到政策因素的制约。
在当前的国家政策下,雄安新区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也会对雄安新区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雄安新区需要在遵循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自身发展规划,并与国家政策相衔接,确保新区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相一致。
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也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的指导下,雄安新区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需要在征地拆迁等方面处理好政策与民生之间的平衡,确保政策落实的顺利进行。
针对政策因素的制约,雄安新区需要加强与国家政策的对接,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将政策因素变为促进发展的动力。
建立灵活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雄安新区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资源因素资源是支撑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雄安新区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仍然存在一定的短缺,这成为制约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雄安新区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为了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雄安新区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吸引资金等方式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
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政策、设立科研基地、开展科技合作等途径,为新区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和资金支持,从而扭转资源短缺的局面。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制约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前,雄安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尚未完全到位,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这对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的建设行为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雄安新区人才政策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规划
雄安新区人才政策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规划*刘葭妮成璇璇(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雄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型城市发展的典范,新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力资源仍然是新区建设、管理、完善的重要助力。
总结归纳新区在最初的人才政策,后续的政策要以其为基础和前提,根据其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整合,做好人才政策的完善以及人才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以科学、合理、先进的人才战略为依托,推动现代化模范城市的构建,带动京津冀更稳定更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雄安新区;人才政策;现状;规划雄安新区的前期构想阶段,国家做出较为整体的构想,围绕雄安新区的整体部署,人才政策成为新区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政策不仅成为新区发展的支柱,政策落实也受到各类人员的广泛关注。
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才政策也需要持续更新,因此分析研究雄安新区的人才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雄安新区的人才政策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决策部署,是国家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现代化城市布局的示范性新区。
雄安新区的初步建设阶段正在顺利进行,为保障新区的后续发展,必须围绕着新区建设、完善、管理的需要从国内国外引进高端人才,将人力资源填充到雄安新区,用以支持雄安新区的构建,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新区。
在新区的预先规划中,以顶层设计为主的人才政策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操作机制。
首先,雄安新区开展各类招才引智大会、专家联谊会等会议模式,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对口支持等方式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于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
其次,提出弹性使用,软性管理,个性服务,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打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政策,工作时间可长可短,工作要求实施特殊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人才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
再次,加强配套政策的建设,让高层次人才在发挥积极创造作用的同时能够生活的更和谐,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
例如,在生活层面,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设立出入境服务站,为外籍人才提供全面的出入境和居留便利服务。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雄安新区正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雄安新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分析主要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雄安新区的发展。
一、制约因素1.资金问题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区,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金支持。
但是,当前的资金不足以满足雄安新区的发展需求。
2.人才问题人力资源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当前的雄安新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也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3.基础设施问题雄安新区建设面积庞大,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如水电供应、交通运输等。
4.环境保护问题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关注。
由于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未来可能会对雄安新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对策1.加强投资和融资渠道面对当前的资金紧缺情况,需要尽早完善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本进入雄安新区,同时优化政府融资渠道,拓宽筹资途径。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雄安新区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统筹人才培养和吸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吸引更多公民来到这里创业。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关键项目、重点领域以及重大资金投向标准,并审慎推进建设,确保建设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建立雄安新区环境保护机构,完善雄安新区环境保护体系,严格限制城市规模发展,控制环境污染,规范企业环境监管,并引进更多的清洁生产企业,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结:以上措施仅仅是为推进雄安新区发展提供参考,未来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明确各方面的优劣势,根据实际需求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雄安新区的管理与引导,提高雄安新区的经济实力,推动新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数说雄安新区热点报告
数说雄安新区热点报告近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显示,美国世界著名智库"智库全球城市指数"中,中国城市榜单前三均为一线大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
可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一线城市的发展瓶颈也被慢慢发现。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家隆重提出雄安新区计划,可谓是进入了全国视野。
上个月,政策放开了,雄安新区,已经成为音频,视频,各种媒体的热门话题。
当然,雄安新区热点话题必然与国家战略、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等等话题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雄安新区热点报告。
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的雄安新区国家对与制造业有密切关联的软实力的重视已经逐渐显露。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成为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雄安新区定位为国家战略新区,前期阶段,以下几个方面将成为策划建设的首要任务:1.围绕政治文化中心,打造国家智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雄安新区的软实力,推动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
2.构建“生态、智能、开放、安全”四大主义环保发展的基础,创新城市建设模式。
集团化的管控和规划,对环保建设和城市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推进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3.无一之城第一位双一流自由贸易区是雄安新区的特别之处和优势之一,还有无传统政治和城乡隔离之忧,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灵活的模式。
二、建设之路多重困境在雄安新区布局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国家资金会持续注入,争取完成最优方案的推进,同时为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建议,可以引入公共-私营合资引入境外资本,此外还可以增加社会资金投入,以联合形式的团体来参与项目投资,当然这个需要国家相关部委批准。
同时,雄安新区,有脱颖而出,努力寻求特色发展,寻求新突破的使命。
目前国家已经提出其发展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但是,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和风险:1.基础设施巨大投入,从土地、市政、物流、交通等角度考虑,难以实现即期效益。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举措。
然而,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新区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制度、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雄安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政策制度方面政策制度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保障,也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前,雄安新区的政策限制较多,政策配套体系还很不完善,这对于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政策制度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完善政策配套体系。
政策配套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新区提供保障。
政府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实行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符合新区发展方向的企业采取一些更加激励的措施,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新区。
(2)推进政府部门改革。
通过政府部门改革,加强与企业的互动,缩短政策的执行周期,增强政策执行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进一步推动新区政策落实。
二、人才引进方面人才是新区的第一资源,如何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是新区建设的重要问题。
(1)加大对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
通过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采取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给予高端人才更多的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新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行双向流动,通过提高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新区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打下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包括公共交通、道路、水、电、气等各类配套设施。
当前,重点是新区建设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1)完善新区规划。
在新区规划设计上注重前瞻性、科技感,根据新区工业结构和建设方向精简规划,同时重视社会公共设施、低碳绿色设计等方面的规划。
(2)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建立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有序、完善、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使新区内外部联通顺畅。
综上所述,政策制度、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需要采取不一样的对策来解决。
雄安新区ST镇搬迁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
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01
ST镇搬迁企业A
背景
02
A企业在搬迁过程中,由于土地征收和工厂迁移,导致部分员工
失去工作。
再就业措施
03
企业通过转岗培训、调整生产线等方式,为员工提供新的就业
机会。
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 成功案例介绍
效果
大部分员工顺利过渡到新岗位,少数员工通过内部推 荐和自主求职实现再就业。
。
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提
01 由于企业搬迁,部分员工面临失业问题,再就业 成为关注的焦点。
02 失业人员主要涉及年龄较大、技能单一或就业竞 争力较弱的群体,再就业难度较大。
03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 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支持,以保障他们的生计。
02
失业人员现状分析
失业人员基本信息
02 失业人员对再就业的态度和观念存在差异,部分 人缺乏自信和技能,限制了他们的再就业机会。
03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培 训和机会,以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可能存在 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02
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和问题分 析上,对具体解决方案的研究 不够深入。
雄安新区ST镇搬迁
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
问题
2023-11-11
目录
• 背景介绍 • 失业人员现状分析 • 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 • 结论与展望
01
背景介绍
雄安新区发展背景
雄安新区是中国政府于2017年设立的国家级新区,位 于河北省保定市,定位为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发展 的示范区。
雄安新区本地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
人力资源雄安新区本地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管艳民丁绮(沧州交通学院 河北 黄骅 061100)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项目编号:JRS-2021-6049)摘 要:本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和保障民生。
本文以雄安新区本地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为视角,分析雄安新区本地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产业结构与剩余劳动力互动关系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等运用于解决措施和建议中,为推动雄安新区本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雄安新区;劳动力;就业调查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ki.1009-2994.2021-09-0112-056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为120.544万人,其中,15-59岁,占比59.96%,约为72.28万人,60-64岁,占比18.07%,约为21.78万人。
由此推算,雄安新区本地适龄劳动力人口总数约为94.06万人。
一、劳动力概念界定传统的劳动力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一般指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
现代的劳动力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全部人口,而狭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劳动力的经济学含义是人的劳动能力,即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区域经济学认为,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劳动投入,离不开劳动力。
所以区域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尤其是劳动力人口中,15-59岁比重较大的话,对区域的发展起到有利影响,说明区域发展处于“人口红利”阶段。
二、雄安新区本地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雄安新区本地劳动力以抽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
调查对象是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15-59岁,60-64岁两个年龄段的本地劳动力。
雄安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雄安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正逐步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选择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人力资源需求。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容城县、安新县,规划面积1000平方公里。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雄安新区承载着大量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的压力。
在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目前,雄安新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 教育水平偏低:相比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雄安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对于吸引高端人才形成障碍。
2. 就业机会不足:随着产业转移,新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的就业机会并不足够。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优秀人才普遍流失,引进和留住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开发策略1. 提高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
2.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引进人才政策:推出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如给予人才购房、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
4. 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建设更加完善的培训机构,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5. 促进人才流动:在区域发展中,促进人才流动,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实施路径1. 政府引导: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制定更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政策。
2. 产业引导:鼓励国内外先进产业进驻,提供更多高端职位,吸引更多人才。
3. 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新区需求的高端人才。
4. 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吸引力。
五、前景展望经过上述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的实施,雄安新区将逐步解决目前的人力资源问题,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为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借势雄安方面的不足
借势雄安新区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以下是可能存在的不足:
1.缺乏创新:雄安新区作为新的城市区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如果过度依赖现有的资源和模式,可能会导致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2.竞争激烈: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投资和发展。
因此,在利用雄安新区的发展机会时,需要考虑到激烈的竞争环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环境保护:雄安新区是一个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社会稳定:雄安新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区域,需要保持社会稳定和治安良好。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5.公共服务:雄安新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公共服务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总之,在利用雄安新区的发展机会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促进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雄安新区市场分析
雄安新区市场分析一、背景介绍雄安新区是中国政府在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副中心之间规划建设的国家级新区,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随着雄安新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对雄安新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
二、市场规模与概况1. 城市规划雄安新区规划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覆盖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廊坊市三市。
作为未来的国家中心城市,雄安新区将吸引大量的人口和企业进驻,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2. 产业布局雄安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围绕创新科技、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方向展开。
新区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3. 商业设施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雄安新区的商业设施也在逐步建设中。
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文化教育机构等将逐渐进入新区,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三、市场竞争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随着雄安新区的崛起,各方企业纷纷进驻竞争激烈。
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争相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
2. 发展趋势随着雄安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未来市场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新区的制度优势、政策支持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推动市场竞争的升级和发展。
四、市场机遇与挑战1. 市场机遇雄安新区市场规模巨大,发展空间广阔,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发展机遇。
政府支持力度大,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市场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雄安新区企业面临着市场规模扩张、产业升级等挑战。
同时,城市规划变动、政策调整等因素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动态,灵活应对。
五、市场发展建议1. 加强品牌建设企业在进入雄安新区市场时,应着力打造自身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2. 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3. 开拓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市场渠道,拓展销售网络,提升产品的销售覆盖率。
浅析雄安新区经济发展走势及影响
02
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经济规模
总体经济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
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财政收入稳步提 升。
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 间。
产业结构与布局
0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优化城市规划,完善基础 设施建设。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雄安新区经济增长迅速,未来发展潜力巨 大。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经济辐射效应明显。
政策支持力度大,发展环境优良。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推进创新驱动,提升产业 竞争力。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 互补。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 活力。
02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03
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企业发展现状与分布
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规模普遍较小。 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布局。
03
雄安新区经济发展走势
产业转型升级趋势
传统产业转型
雄安新区在发展初期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升级,传统产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和绿 色制造业转型。
业。
资源环境压力大
作为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Leabharlann 01培育新兴产业02
优化产业链条
雄安新区就业创业现状研究及对策
CASE案 例区域治理雄安新区就业创业现状研究及对策*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赵丹丹,朱文青截至2018年6月,全国现共有19个国家级新区,区域的政策针对不同的目标和定位各有侧重,但“雄安新区”的定位是以高端科技产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之城,这是即目前为止尚未系统化涉及过的方面,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标杆。
因此为了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规模的人才需求必定会成为重中之重,这也势必会对未来的择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雄安新区创业人才培育的重要意义(一)理论层面人才是一个城市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和总体发展,不仅要考虑城市社会的物质需要,而且要考虑到城市的文化需求,一个有活力有魅力的城市不仅要环境优美,有优良的社会治理和经济前景,更需要高端高新特色产业突出,能够吸收、容纳和集聚创新创业要素。
而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即能够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一定的产业;同时也可以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在发展布局中占有极其优势的地位,这也标志着雄安新区完成顶层规划框架,进入建设阶段对人才供给大规模需求的必然性。
就业创业政策通过推动政策扶持、服务培训、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来实现新区群众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可以有效的解决引才问题,带动文化人才队伍的发展。
(二)实践层面从实践层面上看人力资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全局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人力资本效应与创新因素相结合,能够扩展城市资源获取渠道,深度发掘城市潜能,而人力资本以最大程度发挥作用需要人们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实际需要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对当地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而人力资源分布的地域广异,稀疏程度各有不同,其动态的流动,各类人群对不同职业选择的偏好等都是尤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而如何制定就业创业的政策就变成了重中之重,因为好的政策是一切事物的基础点,优秀的项目制度也会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当地的就业机会同步增长。
“双循环”背景下雄安新区人才集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双循环”背景下雄安新区人才集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容摘要:文章对国际竞争格局的转变入手解释“双循环”政策出台的背景,通过对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着力点展开分析,提出了雄安新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人才集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双循环雄安新区人才集聚Content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cycle"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nge of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pattern,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focus of xiong'an new are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xiong'an new area i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be taken.Key words: double circulation , xiong'an New Area ,talent agglomeration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1]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提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 动 保 障 世 界32就业指导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面临的就业问题与对策刘德鑫 侯佳丽(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正处于起步阶段的雄安新区定位发展高端新产业,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中,面临就业难和用工荒的矛盾。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与数量的非均衡问题影响着雄安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分析雄安新区在起步阶段以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机遇,并探究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低附加值或污染型行业生存难、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高端产业招工难等挑战,提出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满足劳动人口就业需求的建议。
即提高城镇居民工作能力、内外结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引进、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培训体系建设等等。
【关键词】雄安新区;起步阶段;就业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要求各部门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
城市级别和发展规划的变化也使劳动力供需特点出现新的变化,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雄安新区刚刚起步的重要阶段中,研究当地产业结构发展的情况和变化,探索当地劳动力新的供给和需求特点,促进雄安新区起步阶段的就业保障机制建设。
本文将在对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面临的就业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雄安新区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面临的就业问题雄安新区的起步阶段指地区内原有落后产业遭到淘汰,而新兴高端产业尚未发展成熟的过渡发展时期。
雄安新区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受劳动群体的人口素质、经济发展结构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劳动人口就业的问题。
(一)低技能劳动者失业比例较高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受当地企业转型升级和外来人口冲击双重因素的影响,人口就业结构势必发生革新。
当地有很多小、散、脏的污染性企业,尤其是小型铸造业比较多。
受城市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当地很多“散乱污”的小企业被政府关停,城镇居民出现暂时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现象。
一些年纪较大和学历较低的低技能劳动者,无法满足新型企业的人才需求,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就业能力,失业比例会比较高,同时就业困难加大。
(二)产业升级空档期时间长,劳动力就业难雄安新区秉承创新发展、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的先进理念,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在升级过程中受搬迁改造、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停工或减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缩减生产规模,减少就业岗位。
目前雄安新区整体正处于产业升级的空档期,老旧传统产业改造,新兴高端产业又尚未发展成熟,新区内就业岗位缩减,就业机会减少,城镇居民出现暂时性失业或选择性待业的现象。
(三)行业性劳动力短缺,企业招工难发展高端新产业是中央规划雄安新区的重点任务之一。
雄安新区原有的职工队伍主要以重复性劳动为主,劳动力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无法满足高端新企业的用工需要。
随着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外来高端企业引进,软件开发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等用人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供给的不足凸显对高新技术人才的用工矛盾。
(四)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制度不完善,影响效果小针对雄安新区起步阶段出现的就业问题及帮助城镇居民更好的就业创业,政府针对失业待就业人员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
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政府的就业培训,但是从未参加过。
政府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电路维修、园林绿化、卫生保洁等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劳动者就业公共服务,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但是政府就业培训的吸引力不足,城镇居民参加培训和培训完从事该工作的意愿有限,就业帮扶效果不理想。
二、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雄安新区是全面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的突破点。
雄安新区起步阶段的发展不仅对劳动者群体的人才供给数量提出要求,而且对劳动者群体的人才供给质量的需求也日益紧迫,尤其是专业技能型产业工人、高端科技型人才及现代经营管理型的人才。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且以同质化工作为主雄安新区正在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劳动力供给质量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目前雄安新区高质量的劳动力比例较低。
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低技术、劳动相对密集的传统行业,且大多为中小企业。
雄安新区坚持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建设绿色智慧城市,而在这一起步发展过程中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出现一定的转变。
雄安新区人口基数庞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劳动力总量都会保持一种供给过剩的状态,但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工作会引进智能机器人。
相比较人而言,智能机器人环境适应性更强、持续工作时间更长,一部分低学历、低技能的劳动者就业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和数量非均衡,就业难和招工难现象并存人力资本供求失衡是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
从雄安新区起步阶段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形势看,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雄安新区致力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助推城市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新兴企业就业门槛较高,对高技能的高端人才有强烈的的用工需求。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并存,一方面是低学历、低技能人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难以招到适用的员工。
传统产业劳动力数量过剩但综合素质偏低,基本上不能为新兴产业直接使用,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困境。
(三)就业培训服务局限性强,兼顾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难度大就业培训服务要提升雄安新区城镇居民就业能力,一方面就业培训内容要有广泛性,另一方面就业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在目前的雄安区域拥有很大的职业教育需求,然而就业培训服务受时间、场地及培训内容等各方面的限制,面对群众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兼顾培训的受众数量与培训的个性化需求难度大。
要开展劳 动 保 障 世 界33就业指导有效的就业培训,更多的满足不同职业者的就业服务需求,就必须广泛开展民意调查,兼顾群众客观需求,开展满足市场需要的就业培训服务,提升雄安新区城镇居民职业能力。
三、解决雄安新区起步阶段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劳动者要以就业为方向,提高职业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新兴产业和新型生产技术不断涌现,城镇居民要坚持应用为主、创新为先的技能学习理念,有针对性的根据市场职业需求和自身能力学习更高水平的职业技能。
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主题,智能机器人在雄安新区的应用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投入工作,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劳动者要树立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并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二)内部转变和外部引进结合,减少产业升级空档期从雄安新区内部环境分析,一部分企业不符合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促进这部分企业转型升级。
传统企业给雄安新区的城镇居民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技术水平、企业定位等原因,一些企业不适合在雄安新区内发展。
政府合理引导企业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根据雄安新区发展规划,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发展,促进城镇居民就业。
从雄安新区外部环境分析,利用先进模范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载体,推动创新要素的聚集。
引进先进模范企业可以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并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为行业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管理模式等帮助,帮助雄安新区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会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经验指导和帮助,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制定人才特区战略,吸引人才流入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地区发展进程的重要支撑。
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使得劳动要素越来越重要,高层次人才对于地区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借鉴深圳特区经验,在薪酬定价机制上注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为积极的给予鼓励,增强引才竞争力。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人才体制机制完善,构建科研、就业平台,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和人才安置制度,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同时积极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发展,把握雄安新区建设机遇,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渠道,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四)加强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成公共服务高地,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吸纳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为先导,支持雄安新区尽早形成磁场效应。
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努力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早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多满足雄安新区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就业服务需要。
规划就业培训事项还需要政府提高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效率,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培育符合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标准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更好的提供优质公共就业培训服务。
在促进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广网络免费就业培训服务,更多的覆盖到有就业培训服务需求的群众。
提高就业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和针对性,使雄安新区城镇居民职业能力接轨市场,促进就业培训服务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1]孙育平.化解企业“招工难”的区域就业政策选择--基于南昌市劳动力供需市场态势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2(07).[2]孟卫东,吴振其,司林波.雄安新区绿色智慧新城建设方略探讨[J].行政管理改革,2017(07).[3]曾湘泉,刘彩凤.我国劳动力供需形势分析及展望——对我国“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思考[J].中国劳动,2006(01).[4]邢皓程.高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探讨--以常州高新区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7.[5]杨宏山.雄安新区建设宜实行优质公共服务先行[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 (07).[6]李妍.基于就业促进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实施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7(05).作者简介:刘德鑫(1996—),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劳动与就业。
侯佳丽(1998—),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劳动与就业。
(上接第31页)量相关研究,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管理机构为“高校”“高职院校”“共青团”“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等,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教育”过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教育体系”“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等,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陈寅平,2014;汪源浩、谭凤芝,2015;等等),进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郑炳章、朱燕空,2010),最终提升国内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曹昌年,2005;曲周德、黎振,2015),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呼艳芳,2011,孙平、孙丹丹,2014),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