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白头翁简介白头翁,学名为Orchis mascula,是兰科白头翁属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通常生长在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温带地区,具有紫红色的花朵和葫芦状的块茎。
2. 白头翁的药用部位和使用方法白头翁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块茎。
一般情况下,白头翁使用的是鲜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用: - 鲜品捣烂外敷:将白头翁的块茎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湿疹、疮疖等皮肤病。
- 鲜品煎汤内服:将白头翁的块茎煎汤,冷却后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和肠胃虚弱等症状。
3. 白头翁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止血作用白头翁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止血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白头翁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的生成,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咯血、便血等。
3.2 抗感染作用白头翁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从而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3.3 助消化作用白头翁还具有助消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增强,从而帮助消化食物。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3.4 缓解疼痛作用白头翁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疼痛。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疼痛性疾病。
3.5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白头翁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它们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白头翁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 注意事项尽管白头翁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在使用外敷时,应避免与伤口直接接触,以免引起刺激或感染。
- 在使用内服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剂量,并避免过量使用。
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及药理作用

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及药理作用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抗阿米巴原虫,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1.抗菌:白头翁汤对志贺氏、施氏、福氏、宋内氏等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对志贺氏菌、施氏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福氏菌、宋内氏菌作用较弱。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藓菌等皮肤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头翁汤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以黄连、秦皮作用最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
2.抗阿米巴原虫:白头翁汤具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煎剂及其所含皂甙作用更为明显,浓度较高时可完全抑制其生长。
3.抗炎:白头翁汤对大鼠多种实验性脚爪浮肿及肉芽肿有消炎作用,局部用药能减轻肉芽肿的发展,效果近似保泰松。
4. 增强免疫功能:白头翁汤能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于细菌毒素还有明显的解毒效应,这无疑可促进机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系统疾病陈氏报道治疗两例经心电图诊断为短暂阵发性宾至如归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或多形性室性早搏患者,其中一例伴下利后重,经西药治疗无效,而用本方或加味治疗,服2—4剂而收效。
造血系统疾病广东省梅县地区卫生院介绍,用白头翁合剂白头翁、车前草、凤尾草,制成煎剂及注射剂,经内服或注射,部分患者配合输血、输液,治疗蚕豆病84例,全部治愈出院。
妇科疾病杨氏以本方为主治疗急性盆腔炎107例,处方:白头翁30g,黄连10g,黄柏12g,秦皮15g。
产后恶露不净者加贯众炭30g,益母草30g;气虚多汗加炙黄芪30g,党参24g;体温在39℃以上者加银花50g,公英30g;少腹痛者加香附30g,橘核仁30g;盆腔包块者加山甲12g,赤芍24g;盆爱积液加生薏仁30g,瞿麦30g;食欲不振者加陈皮12g,茯苓15g,砂仁10g;大便干结加大黄10g。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白头翁

清热解毒中草药之白头翁清热解毒中草药有什么?今天为大家介绍白头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清热解毒中草药之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 的根。
味苦,性寒,入大肠、肝、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根含大量的三萜皂甙及毛茛甙(Ranunculin)。
毛茛甙在酶的水解下产生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原白头翁素在空气中很快聚合为白头翁素(银莲花素,Anemonin)。
此外,除去根的全草尚含翁灵(Okinalin)、翁因(Okinalein)等强心成分。
日本产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 Spreng. 中离析得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多量酸性物质,如常春藤配质(Hedera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乙酰齐墩果酸(Acetyloleanolic acid)。
尚分离鉴定了白头翁皂甙(Pulchineno- side)A、B、C以及胡萝卜甙(Daucosterol)等。
药理作用: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白头翁对多种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白头翁的榨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煎剂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根据其菌种不同而作用亦有所差异,对志贺菌作用最强,对舒氏、福氏及宋内菌的抑菌作用则依次减弱。
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白头翁的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白头翁煎剂及其所含皂甙在体内和体外都有明显的抗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低浓度煎剂能减少阿米巴原虫的繁殖,而高浓度则可完全抑制其生长。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白头翁汤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来源】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
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
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
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备注】(1)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摘录】《伤寒论》【处方】白头翁厚朴阿胶黄连秦皮附子黄柏茯苓芍药各6克干姜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各9克大枣30枚粳米12克上十六味,叹咀。
【功能主治】清热止痢。
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处方】白头翁30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
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
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
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1方剂组成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黄连(6克)、秦皮(12克)。
2基本信息方名:白头翁汤。
来源:出自《伤寒论》。
剂型:清热剂-清脏腑热。
【方组趣味记忆】白头翁练百琴。
解:白头翁(白头翁),练(黄连),百(黄柏),琴(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论】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为君;黄连、黄柏、秦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
四味合用,可以加强清热止痢之功。
【注意事项】素体脾胃虚弱者当慎用。
3方解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
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1]【化裁】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

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白头翁汤简介白头翁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苍术、白头翁、制半夏、黄连等多味中药组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功效。
以下是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口干、咽痛、发热、头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白头翁汤中的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2.利湿化痰–白头翁汤中的制半夏,具有利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湿痰阻滞引起的咳嗽、气促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白头翁汤中的苍术,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减轻体内的湿痰症状。
3.止痛镇痛–白头翁汤对于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用于缓解头痛、牙痛等不适感。
–白头翁汤中的苍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
4.调理脾胃–白头翁汤中的苍术,具有健脾作用,可以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胃肠不适症状。
–白头翁汤中的黄连,具有清热利胆的作用,可以帮助胆固醇的排出,减轻胆囊炎等症状。
使用方法•白头翁汤通常以水煎服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取一包白头翁汤剂,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15-20分钟。
3.煎煮完成后,滤出药渣,将药液分成几次服用。
•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内服用白头翁汤,一般每日3次,每次1剂。
注意事项•白头翁汤为中药方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调配和使用。
•白头翁汤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使用。
•在使用白头翁汤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诊治。
•请勿超量使用白头翁汤,遵循医生的指导剂量。
以上是白头翁汤的功能主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使用任何中药前,请咨询中医师或医生的建议,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中医医师中药考点之《白头翁汤》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白头翁汤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辅导:白头翁汤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
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
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
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
但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江昂《医方集解。
泻火之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
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
”《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用法与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白头翁汤临床新用举隅

白头翁汤临床新用举隅姚憬【摘要】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于因热毒内盛、下痢脓血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已成定式。
笔者从发病机理的角度去认识,以此方清肝经之火热、祛厥阴少阳之风热、解血分之热毒,化裁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面肌痉挛、痤疮等疾病,屡获良效。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白头翁汤;伤寒杂病论;高血压;面肌痉挛;痤疮【作者】姚憬【作者单位】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
《伤寒论》原文第371条云:“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故后世传统用于因热毒内盛,下痢脓血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已成定式。
2012年春于井冈山经方班学习,受江西名医姚梅龄老师灵活运用白头翁汤的启发,从发病机理的角度去认识、拓展其运用范畴,以此方清肝经之火热、祛厥阴少阳之风热、解血分之热毒,化裁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面肌痉挛、痤疮等疾病,屡获良效,现举隅如下。
1 高血压头痛患者施某,男性,72岁,退休。
因“头痛1周”就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10年,一直服用络活喜5mg/日,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近半月来因朋友聚会情绪亢奋,饮食厚味,出现血压升高,波动在160~150/95~105mmHg之间,两颞侧及后项部胀痛,经平肝熄风药治疗1周,头痛无改善,于2012年12月27日就诊。
见症:面赤体壮,语音洪亮,诉头痛头胀,偶有耳鸣,夜寐不安,伴口苦、口干渴,尿短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投以白头翁汤加味。
处方:白头翁10g,黄连6g,黄柏10g,秦皮10g,甘草6g,生地黄30g,钩藤15g,僵蚕10g,珍珠母30g,百合15g。
3剂。
日服1剂。
复诊:头痛已有明显改善,大便一日两次。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牛湿热泻泄

牛湿热泻泄的病因病机
牛湿热泻泄多因气候突变、饲养管理 不善、饮食不洁等因素导致湿热之邪 侵入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水谷 不化,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而引发。
病牛通常表现为腹泻、粪便稀薄、腥 臭、肛门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 现脱水、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的理论依据
01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 牛湿热泻泄的病因病机,采用白 头翁汤加味治疗可达到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收敛固涩的作用。
02
在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可根据病 情加入茯苓、白术、车前子等中 药,以增强药效,达到更好的治 疗效果。
03
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牛湿热泻泄 的方法
药物组成及用法用量
药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白头翁汤由黄连、黄柏、秦皮、 白头翁等中药组成,可根据病情 需要加味。
用法用量
按照一定比例将药物煎煮成汤剂 ,具体用量根据牛的体重和病情 而定,一般每日1-2剂,分早晚两 次灌服。
无效
病牛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无法恢复健 康。
有效
病牛食欲有所改善,粪便逐渐成形, 异常气味减轻,全身症状有所缓解。
04
临床应用与疗效分析
临床应用情况
病例选择
选择60例患有湿热泻泄的牛作为 研究对象,等量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定时记录
牛的症状变化情况。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白头翁汤 加味。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是中医传统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常用于 治疗热毒痢疾等病症。
中医认为,牛湿热泻泄多因湿热之邪侵入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湿热内生, 下注大肠而引发。
白头翁汤中的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黄连、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的作用,秦皮具有收敛止泻、清热燥湿的作用,四药合用,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达到 治疗牛湿热泻泄的目的。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方歌方解,白头翁汤临床应用医案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方歌方解,白头翁汤临床应用医案本文目录 [hide]••2 【白头翁汤组成】•3 【白头翁汤煎服方法】•4 【白头翁汤功效主治】•5 【白头翁汤方歌】•6 【白头翁汤方解】•7 【白头翁汤临床运用】•8 【白头翁汤医案】【白头翁汤原文】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71)2.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3)【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10g 黄连10g 黄柏10g 秦皮10g【白头翁汤煎服方法】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混合约400ml,分2次服。
【白头翁汤功效主治】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赤多白少,或纯为血痢者。
【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白头翁汤方解】此为治热性下利之方。
陆渊雷谓:“热利,谓下利之属于热者,不必指身热,但脉舌腹候有热象者皆是。
”故临床使用不必局限于厥阴病下利,惟以下利脓血,思饮喜冷,肛热,脉象滑数为目标。
痢疾一病,多属湿热。
盖湿热邪毒滞于大肠,肠中壅塞不通,则腹痛里急,肛门重坠;血被热腐,则酿为脓血。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指出:“湿热伤,赤白痢。
热胜湿,赤痢溃。
湿胜热,白痢坠。
”本方所治之痢,属热胜于湿。
临床表现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为血痢,色鲜气秽,里急后重,肛门灼烙,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口干口苦,思饮欲冷等湿热症状。
若下痢白多赤少,腹痛喜温,或下痢滑脱不禁,肛门虚坠而不热,困倦嗜卧,舌淡脉细者,为湿胜于热、脾肾虚寒,则非本方所宜也。
古谓无积不成痢,故腹痛拒压者,需加消积导滞之品,如枳实、厚朴、槟榔、川军;下血较多者,加三七参逐瘀止血。
张锡纯谓:“三七化瘀血不伤新血,一味三七,可代《金匮》之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
”肠中瘀垢荡尽,自无脓血更下之理。
若出现神疲乏力,饥不欲食,舌红无苔,脉象细弱等阴血亏损证者,或病于生产之后,可加阿胶、甘草。
虚甚者,重用生山药滋阴养血。
或谓痢无补法,阿胶、山药,不虑有助湿热?曰:肾者胃之关,开窍二阴,久下不止,伤津亡阴,故虽有湿热,不可不顾其阴。
【推荐】白头翁汤临床应用

【推荐】白头翁汤临床应用消化系统疾病1.1痢疾韩氏等以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急性菌痢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8例原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易本法治疗。
基本方:白头翁15g,黄柏、秦皮各12g,黄连6g。
兼恶寒发热表邪未解、里热炽盛者,加葛根、银花;腹痛里急明显者,加木香、槟榔;腹痛拒按、苔厚腻挟食滞者,加枳实、山楂;壮热口渴、烦躁舌绛者加生地、丹皮。
用法:水煎30分钟,取汁250ml,保留灌肠,日12次,待痢止后继用12天后停药。
结果:治疗最短1次见效,2次症状控制,治疗时间最长5天,在症状控制方面,腹痛、里急后重之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1天,大便正常平均3天。
34例中痊愈3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陈氏以白头翁汤等三方治疗急性菌痢144例,其中白头翁汤加减组70例,香连丸组70例,白头翁汤原方组4例。
加减方组成:白头翁15g,黄柏、秦皮各10g,甘草6g。
每日一剂,五日一疗程。
香连丸组:黄连、木香各100g,吴茱萸50g。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成人每日1218g,早晚分服。
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秦皮各10g,黄连6g。
水煎服,成人每日一剂。
经治疗加减方组治愈46例,好转23例,无效1例;香连丸组治愈34例,好转27例,无效9例;白头翁汤组治愈3例,无效1例。
周氏小于3大于用本方治疗痢疾病人216例,临床治愈177例,好转26例,无效13例。
主证经13天治疗,70%得到缓解,7天后90%以上病例症状消失。
细菌培养3末后全部转阴。
方氏小于4大于用本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黄芩、黄连、鸦胆子、原子朴、藿香)治疗阿米巴痢疾116例,结果:痊愈114例,占98.28%,无效2例。
平均住院10.25天。
作者认为方中白头翁、鸦胆子为治疗本病的主药,配藿香能减轻鸦胆子的副作用。
并列举加减法:恶寒高热者,加葛根、银花;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腹痛甚者,加白芍。
蔡氏以本方保留灌肠为主治疗阿米巴肠病136例。
中医《方剂学》清热剂(清营凉血)——白头翁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清热剂(清营凉血)——白头翁汤(《伤寒论》)一、组成白头翁二两(15克)、黄柏三两(12克)、黄连三两(4~6克)、秦皮三两(12克)。
二、用法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愈再服一升。
三、歌括1.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备。
2.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上方加草与阿胶,产后虚痢称良剂。
四、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
五、主治热痢。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六、方解本方证在原书为阴热利,有“热利下重”与“下利欲饮水者,里有热故也”(《伤寒论》)的记载。
下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等,皆为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故泻下赤痢;热毒积滞肠中,乃致气滞而为里急后重。
方以白头翁清血分热毒为主药;黄连苦寒清湿热,厚肠胃,黄柏泻下焦湿热,两药共为清解凉血的辅佐药;秦皮性寒,味苦而涩,具有收涩止痢之功,与上药相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俱备,以使热清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急、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病,见有热毒内盛,下痢脓血证候者。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前者主治是以赤痢属热为主,乃因热毒深陷血分,治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使热清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后者是痢下赤白,属于湿热痢,肠腑气血瘀滞而成,故治投调和气血与清热解毒并进,取“通因通用”为主,以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解中兼有涩止;芍药汤是通调中兼有清化七、附方及方论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白头翁(15克)、甘草(3克)、阿胶(0克)、各二两秦皮(128)黄连(6~6克)、黄柏(12)各三两上药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清热解毒,养血滋阴。
主治:产后血虚热。
在临床使用,不局限于产后热,凡血虚久伤阴者,皆可适用。
八、文献摘录(方论)汪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
白头翁散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散的功效与作用白头翁,又称为白头翁散,是一种中药材。
它的学名是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属于瘤球花科。
它常生长在水边或多石灰土的林下,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湖南、广东、江西、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
白头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利湿利尿、消肿止痛等。
白头翁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生物碱、单萜皂苷等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等功效。
此外,白头翁还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
白头翁散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能够清肺热、解毒、排脓,并且对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白头翁散能够通过祛除内热和湿热,来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在传统中医中,它常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
白头翁还具有利湿利尿的作用。
它可以刺激肾脏排尿功能,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从而缓解浮肿和尿路感染等问题。
此外,白头翁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肾炎和膀胱炎等炎症引起的不适。
白头翁散还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和化痰止咳的作用,减轻身体组织的炎症反应,缓解肿胀和疼痛。
此外,白头翁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加速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与作用外,白头翁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头翁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此外,白头翁还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此外,白头翁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的损害,延缓衰老进程。
当然,白头翁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
个别人群可能对白头翁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咳嗽、喷嚏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白头翁散之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
另外,由于白头翁具有促进尿液排出的作用,如果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使用过量,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总的来说,白头翁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利尿、消肿止痛等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呈圆锥形扭曲不直,有的呈扁片状有多数裂隙,形态不一。尖端往往已被折断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粗糙形如枯朽之木柴。表皮税落处显网状花纹。根头部有叶基残留,层层包裹,内部叶基外壁及芽痕生有丝绒样白色柔毛。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巴原虫草。
白头翁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草生长,有效成分为皂甙。委陵菜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
功能:
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
热毒血痢,温疟,血衄,痔疮出血等症。治阿米巴痢疾有特效。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即湿热毒痢,大便有脓血或纯血,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生,兼有发热。治细菌性痢疾也有效。可单用,更常是配秦皮、黄连、黄柏同用,方如白头翁汤。对产后血虚下痢,可再加甘草、阿胶,即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别名:
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
来源: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野生。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较长柔毛。主根圆锥形,外皮黄棕色,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三山,小叶2~3分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1~3枚,高10~40厘米。花单一顶生,花被6片呈两轮排列,花兰紫色。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每一瘦果的顶端,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达6厘米,蓬松如白发,故名白头翁。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等,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
白头翁药用价值高,从上述历代本草专著看出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有诗曰:“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瘕和症。瘿瘤瘰疬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伤寒论白头翁汤条文

伤寒论白头翁汤条文
【原创版】
目录
1.白头翁汤的来源和组成
2.白头翁汤的主治功能
3.白头翁汤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正文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药方剂之一。
该方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是治疗热毒痢疾的良方。
白头翁汤的主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清热解毒。
对于因为外邪入侵导致的热毒病症,如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白头翁汤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其次,白头翁汤可以凉血止痢。
对于热毒痢疾,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白头翁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白头翁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白头翁汤为中药方剂,需要按照医师的建议进行服用。
其次,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长期服用。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服用白头翁汤期间,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白头翁汤是治疗热毒痢疾的有效中药方剂。
第1页共1页。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药物]为植物毛莨科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Reg.的根。
春秋采挖,晒干,生用。
[药化]含白头翁素、皂甙约9%。
金蝉花,冬虫夏草怎么吃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药用(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直肠癌白头翁15克,藤梨根、瞿麦、猪瘦肉各12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食肉饮汤。
并用鸦胆子煎水,保留灌肠(用导尿管注入瘤体上方)。
有一定疗效。
亦宜于结肠癌。
白血病白头翁、山慈姑、山豆根各15克,黄药子、白花蛇舌草、龙葵各30克水煎 3次服。
宜于发热、出血各型急性白血病。
(2)凉血止痢,用于血热泻痢:热毒血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柏6克,黄连3克,水煎为白头翁汤,分2次服。
虚热下痢白头翁、秦皮各9克,黄连3克,黄柏、甘草各6克,阿胶珠(烊化竞服)12克水煎为白头翁甘草阿胶汤,分2次服。
原虫性痢疾白头翁15~30克水煎分3次服。
7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克加水煎成100毫升作保留灌肠,日1次。
给药后大便次数及红白粘液明显减少,大便镜检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1.4天,平均7天治愈。
癌毒血痢白头翁、椿皮各15克,黄芩、黄柏各9克,白芍、甘草各6克,黄连、木香各3克水煎,日服2次。
赤白带下白头翁、珍珠菜根各30克,茜草9克,墨鱼1只水煎,服汤食鱼,日1剂。
(3)消肿破结,用于炎性肿结:牙痛龈肿白头翁切碎3份,白胡椒(末)1份加水少许,捣成泥状,塞入牙肿处,上下牙咬紧,几分钟后吐出嗽口。
1次不愈,可再使用1次。
滴虫阴炎白头翁30克,甜酒糟适量捣汗服,渣敷肿处。
瘰肿串结白头翁60克,当归尾、半夏、牡丹皮各30克炒后研末,每服9克,白酒调下。
神仙之食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药理(1)体外实验具细胞毒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抗肿瘤作用。
(2)煎剂及皂甙在体外、体内均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
白头翁汤搜狗百科

白头翁汤—搜狗百科1.1痢疾韩氏等以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急性菌痢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8例原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易本法治疗。
基本方:白头翁15g,黄柏、秦皮各12g,黄连6g。
兼恶寒发热表邪未解、里热炽盛者,加葛根、银花;腹痛里急明显者,加木香、槟榔;腹痛拒按、苔厚腻挟食滞者,加枳实、山楂;壮热口渴、烦躁舌绛者加生地、丹皮。
用法:水煎30分钟,取汁250ml,保留灌肠,日1—2次,待痢止后继用1—2天后停药。
结果:治疗最短1次见效,2次症状控制,治疗时间最长5天,在症状控制方面,腹痛、里急后重之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1天,大便正常平均3天。
34例中痊愈3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陈氏以白头翁汤等三方治疗急性菌痢144例,其中白头翁汤加减组70例,香连丸组70例,白头翁汤原方组4例。
加减方组成:白头翁15g,黄柏、秦皮各10g,甘草6g。
每日一剂,五日一疗程。
香连丸组:黄连、木香各100g,吴茱萸50g。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成人每日12—18g,早晚分服。
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秦皮各10g,黄连6g。
水煎服,成人每日一剂。
经治疗加减方组治愈46例,好转23例,无效1例;香连丸组治愈34例,好转27例,无效9例;白头翁汤组治愈3例,无效1例。
周氏用本方治疗痢疾病人216例,临床治愈177例,好转26例,无效13例。
主证经1—3天治疗,70%得到缓解,7天后90%以上病例症状消失。
细菌培养3末后全部转阴。
方氏用本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黄芩、黄连、鸦胆子、原子朴、藿香)治疗阿米巴痢疾116例,结果:痊愈114例,占98.28%,无效2例。
平均住院10.25天。
作者认为方中白头翁、鸦胆子为治疗本病的主药,配藿香能减轻鸦胆子的副作用。
并列举加减法:恶寒高热者,加葛根、银花;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腹痛甚者,加白芍。
蔡氏以本方保留灌肠为主治疗阿米巴肠病136例。
全部病例经大便培养阿米巴滋养体均为阳性。
白头翁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功效与作用白头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又被称为“凤眼冠”、“狗皮膏”等,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其主要使用方式为外用,可以直接涂抹或煎煮后用于浸泡或包扎,也可以制成膏剂或药膏。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1. 消肿止痛白头翁具有强效的消肿止痛作用,是一种优秀的外用药材。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和消除肿胀。
对于骨折、扭伤、跌打等外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白头翁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2. 清热解毒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热毒病症。
白头翁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白头翁素。
白头翁素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3. 解百毒白头翁被称为解百毒的神奇药物,可以治疗多种毒伤。
其中,白头翁素是其主要的解毒成分,能够迅速中和和排除体内的毒素。
白头翁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快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治疗蛇咬、虫刺等毒伤,是一种常用的急救药物。
4. 治疗皮肤病白头翁具有非常好的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白头翁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起到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白头翁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疮疡、痈肿等皮肤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5. 增强免疫力白头翁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白头翁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多种抗氧化剂和免疫物质。
这些成分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此,白头翁可以用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常见疾病。
总之,白头翁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解百毒、治疗皮肤病和增强免疫力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白头翁具有较强的毒性,不宜内服。
在使用白头翁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遵循适量适度的原则,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白头翁汤在肛肠疾病中的运用

白头翁汤在肛肠疾病中的运用
柴承光
【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12)2
【摘要】白头翁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
用于治疗热痢下重,腹痛,便脓血,肛门灼热等证。
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肛肠疾病,疗效亦著。
现介绍如下: 1 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多因便秘或粪便中有粗糙异物,擦伤肛隐窝的开口处,细菌浸人,导致肛隐窝和肛隐窝底部腺体的感染,湿热内生。
【总页数】1页(P145)
【作者】柴承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48
【相关文献】
1.白头翁汤临床运用举隅 [J], 王改敏
2.白头翁汤临证运用 [J], 谢其斌;刘春艳
3.白头翁汤临床运用体会 [J], 杨建英;梅国胜;黄选玮
4.小议《伤寒论》白头翁汤在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运用 [J], 崔文秀;欧琴英
5.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白头翁汤治疗血热型崩漏医案 [J], 王玉凤;张冰玉;刘桂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头翁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
荐白头翁汤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
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
【来源】
本方证是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
热毒熏灼肠胃气血,化为脓血,而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热毒阻滞气机则腹痛里急后重;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退毒解,则痢止而后重自除。
故方用苦寒而入血分的白头翁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共为臣药。
秦皮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
)
【用法用量】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
【备注】
(1)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白头翁厚朴阿胶黄连秦皮附子黄柏茯苓芍药各6克干姜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各9克大枣30枚粳米12克
【制法】
上十六味,叹咀。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
治赤痢下血,里急后重,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下
【处方】
白头翁30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解毒止痢。
主肠胃湿热,兼血分热毒,湿热毒邪结聚。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李文亮方
【处方】
白头翁2两,厚朴2两,阿胶2两,黄连2两,秦皮2两,附子2两,黄柏2两,茯苓2两,芍药2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甘草3两,龙骨3两,大枣30个,粳米1升。
【功能主治】
赤滞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以水1斗2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伤寒》厥阴例中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金匮》加甘草、阿胶治下痢虚极,更合驻车丸治洞痢无度,并取附子、龙骨、石脂佐干姜以固内崩。
因白头翁、秦皮、黄柏苦寒萃聚,故黄连为之量减,详白头翁汤本治热痢后重,此方条下虽不言后重,然不用白术而用厚朴,其意可知。
茯苓、芍药、大枣、粳米稼穑之类,则与白术功用不殊。
【摘录】
《千金》卷十五
【处方】
白头翁2两,干姜2两,甘草(炙)1两,当归1两,黄连1两半,秦皮1两半,石榴皮1两(生者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寒痢急下及滞下。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为4服。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
白头翁(刘寄奴花亦可)2两,甘草2两,阿胶2两,黄连3两,柏皮3两,陈皮3两。
【功能主治】
清风火,平肝。
主产后下痢虚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碗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日3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五
【处方】
黄连(去须)1两,白头翁半两,酸石榴皮(炙)半两,犀角(镑屑)半两(一方无犀角)。
【制法】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半钱,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间、晚各1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
白头翁2两,黄连3两,柏皮3两,椿皮3两。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煎7分,去滓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二
【处方】
白头翁、秦皮、黄连各等分。
【功能主治】
协热自利,小便赤涩,热痢下重。
【摘录】
《明医指掌》卷四
【处方】
白头翁2两,黄连3两,黄柏2两,陈皮2两。
【功能主治】
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水1斗,煮5升,去滓,每服1升。
【各家论述】
治一切湿热痢疾,法当清理湿热也。
经云,苦可以胜热。
是以用白头翁、黄连、黄柏、陈皮等诸苦寒之剂,以胜湿清热。
【摘录】
《杏苑》卷四
看了上文对白头翁汤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
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