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有多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门有多远

张小失

明天,我一定能买一张机票飞向天涯海角;但是明天,我不一定能抵达对门客厅的沙发。永远有多远?就有我到对门的客厅那么远。

在这幢楼住了近两年,但是,即使我的对门,也令我感到陌生。对此我感到抱歉,他们似乎没有任何兴趣认识我。而像我这样的人,似乎也不指望认识任何人。

当然,如果很多年后的一天下午作为老翁的我,在城市的公园里遇见另一位老翁,并产生一次愉快的交谈,我会期望他年轻的时候曾与我住过对门,这样,也不枉过去的那一点缘分。如果这世界的确有缘分存在,那不是在公园里的偶遇,而是偶遇过去的对门。如今的对门使我充满了想像力。在如此近的距离中,存在着如此神秘的人物,的确是件值得注意的事。也许,在对门眼中,我也是个外星人。

那对小夫妻早就搬走了,招呼也没打一个;接着来了个小伙子,三个月后不知所踪;如今对门的中年夫妇是半年前进驻的,至今没见过他们全貌。大家都很忙,对门的存在就像一种点缀,供休闲时随便瞟一眼。对门的价值,有时甚至比不上办公室里的那只鞋柜。

有一天太太来这里探望我,问起对门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开门并关门的。

太太问,然后呢?我说,然后他们再开门再关门。对于对门,我的了解大抵如此。因为常常在深夜听见"轰"的一声。这幢楼安的好像全都是防盗门,因此,无论开门、关门,声音都很愤怒,充满了警告。

又一天傍晚,我站在阳台,看见了对门的阳台。我一边抽烟,一边幻想:也许对门的人会上阳台来与我对视一次。果然,他出现了。他举着晒衣竿将裤衩挑上铁丝,然后转身回屋,再也没动静。这是个夏天的傍晚,空气中满是灰尘和燥热。看着对面阳台安装的铁栏杆,以及我自己阳台上的铁栏杆,我忽然意识到:两个囚犯是不需要对视的,除非他们想合谋逃出牢笼。

事情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我可以产生很多幻想,但不可以产生很多希望。

或许,对门对我的感觉也一样?而且,大家基本上也都习惯了。

阿姆斯特朗已经从月球回来好多年了,他说他代表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而我、我们,甚至还没有抵达对门,其实,这只需一小步。

“明天,我一定能买一张机票飞向天涯海角;但是,明天,我不一定能抵达对门客厅的沙发。永远有多远?就有我到对门的客厅那么远。”一位网上作家这样形容他和邻居之间的关系。房子宽敞了,居室漂亮了,而邻里关系却冷漠了。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不知从何时起,不得不面对“咫尺天涯没有缘,老死也不相往来”的尴尬的邻里关系。封闭的单元房、严实的防盗门和自身心理防线形成了居民间沟通与联系的屏障。一向信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人们,不禁要问:邻里关系怎么了?有苦说不出

“抱着一大堆刚买回的东西,走上楼才发现门钥匙落在了车里。于是想着把东西先‘寄存’在邻居家,可是敲遍了对门、楼上、楼下的邻居,就是没有一个开门的,只好又抱着东西下楼……”家住大连开发区翠竹小区的李先生谈到现在的邻里关系时一脸无奈。

住在市内某小区的董女士对此也深有感慨:一次,她下班停车时挡住了楼下住户的车位,第二天早上楼下住户的车开不出去,这个邻居却找来了保安,保安又找到物业,费了半天劲,找了一大圈,最后找到她,问题得以解决。董女士说,其实她和这位邻居经常在上下班时碰面,都知道彼此的车型和车号,只要他到楼上敲一下她的门,问题很简单就解决了。这位邻居“公事公办”的态度让她想和邻居打招呼的美好愿望又一次“泡汤”了。

与李先生和董女士有同感的开发区马桥子街道的刘云杰女士,更是怀念多年以前的邻里关系。她说,小时候虽然住的是平房,条件赶不上现在,但那时的邻里关系处得和亲戚似的,全家人出趟远门,家门钥匙往邻居家一放,放心走吧;下班到邻居家串门,赶上饭口,就在邻居家吃了,和自己家没什么两样;一家有电视,街坊邻居都来看。现在进城了,住在钢筋水泥的楼房里,连个熟人都没有,更别说到邻居家串门了……好几次,她出门晾衣服时,不小心把自己关到了门外,钥匙、手机都没带,又不能穿着睡衣站在马路边等家人回来,只好报警。如果和邻居认识,借个电话通知丈夫一声,在邻居家等丈夫回来,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了。

隔断亲情

如果说邻里之间互不来往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还可以忍受,那由此而引发出的城市与农村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不得不让许多父子、母女过着天各一方的生活。在国税局工作的杜先生是笔者的一位好朋友,家在吉林农村的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供他进了大学,毕业后留到城市里工作,本想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老人家在城市里呆了不到半个月就说什么也呆不下去了:“地方才那么点大,

家家还都装上个大铁门,在里面就像关在笼子里一样。在乡下每家都认识,想上东家就去东家,想上西家就去西家,大家聚在一起说说东家长,道道西家短,在这里什么都不能干,再住下去肯定会憋出病来的,这不是享福,是活受罪。”对老人来说,少了和谐的邻里关系,农村的土房比城市的高楼大厦要舒服得多。而上了岁数,远在家乡没人照看的父母成了杜先生心头一个永远的痛。这样的矛盾,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并不少见。

是什么造成冷漠的

邻里关系

从昔日的“远亲不如近邻”到今天的“老死不相往来”,谁是造成这种后果的“凶手”呢?

今年28岁的小刘已经拥有一家电脑公司,他一家三口住在大连一个高档小区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喜欢关门过自己的日子,很少和邻里来往。他说,每天上班下班挺忙的,和邻居一个月也见不上一面,有必要更深地接触吗?而业余时间几乎都花费在电视、网络上,更不会怕因为缺少朋友而孤单寂寞,有交邻居的必要吗?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王先生居住在开发区的红梅小区,他和邻居总是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他说,上下班看见邻居他都会打声招呼,但从不和他们过深交往,一是不知道邻居底细,现在社会这么乱,你怎么会知道敲门的邻居都怀有好意。二是不深交往,也省去了日后找他托关系办事的许多麻烦。

年近70岁的高先生曾是个老师,退休后和老伴移居大连,虽然子孙不在身边,老来寂寞,但他们却少和邻居打交道。他说,年轻时也是和街坊、邻居们打成一片,无话不谈,亲如一家。但到了“文革”时期,这些平时的聊天都成了检举、揭发他的罪状,使他饱受苦难,从此他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了。高先生说,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但这种沟通和交流受到某种形式的阻隔后,人便封闭了自己,或以别的方式进行表达。这里是一片绿洲

城市里的邻里关系虽然被冷漠冰封了许久,但对开发区马桥子街道松海里社区世元海都花园小区的居民,却是个例外,他们长年沐浴在由和谐邻里关系营造出的温情里。

工作在开发区社保中心的柳凤清一家是这个小区的首批居民。谈到这里的邻里关系时,她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她所居住的这个小区80户200多个居民中,有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