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正常解剖

合集下载

颅脑正常解剖ppt

颅脑正常解剖ppt
椎-基底动脉系的血管壁较薄,对血 压的波动较为敏感,因此高血压患者 需要特别关注该区域的血管健康。
它包括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 下后动脉等分支,这些分支在颅内进 一步分支,形成广泛的血管网。
椎-基底动脉系的血流可以通过经颅 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 进行检测,以评估血管的健康状况。
THANKS
颅脑正常解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颅骨解剖 • 大脑解剖 • 脑神经 • 脑室与脑池 • 脑血管解剖
01
颅骨解剖
颅盖骨
额骨
位于颅骨的前部,构成脑颅的 前额和顶部,参与眶、筛骨和
上颌骨的连接。
顶骨
位于颅骨的中部,构成脑颅的 顶部,具有保护大脑和维持颅 内压力的作用。
面神经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负责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和感觉。它分为三个部分:鼓索、膝状节和颅内的 面神经管。
面肌瘫痪是面神经损伤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口角下垂、流口水等。面肌痉挛也是面神经的一种病变。
听神经
听神经是第八对脑神经,负责传导听 觉信息。它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 成,终止于大脑听觉中枢。
VS
小脑
位置与结构
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 面,分为左右两个小脑半 球。
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肌肉活 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 眼球运动以及控制姿势和 步态。
与大脑的联系
小脑与大脑皮层之间存在 密切的联系,通过复杂的 神经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和 整合。
03
脑神经
嗅神经
01
嗅神经是第一对脑神经,负责传 导嗅觉。它由鼻腔嗅粘膜的嗅细 胞发出,终止于大脑嗅觉中枢。
脑室的功能
脑室内的脑脊液通过脉络丛产生,并循环流动于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的 循环有助于清除代谢废物、调节颅内压力和维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1)大脑纵裂(2)大脑镰(3) 上矢状窦(4)胼胝体干(5) 透明隔(6)胼胝体嘴(7)胼 胝体下区(8)侧脑室前角(9) 大脑前动脉(10)大脑中动脉 (11)尾状核头(12)内囊前 肢(13)豆状核(14)外囊 (15)屏状核(16)最外囊 (17)岛叶(18)胼胝体沟 (19)扣带沟(20)扣带回 (21)外侧沟(22)岛环状沟 (23)额叶(24)额上回(25) 额中回(26)额下回(27)颞 叶(28)直回(29)嗅三角 (30)眶回(31)鞍结节(32) 前床突(33)蝶窦(34)视神 经(35)视交叉(36)颈内动 脉(37)海绵窦(38)鼻后孔 (39)蝶骨翼突(40)软腭 (41)翼外肌(42)颞肌 (43)冠突(44)上颌动脉 (45)下颌支(46)咬肌(47) 颧弓(48)颏舌肌(49)颏舌 骨肌(50)下颌舌骨肌(51) 舌动脉(52)舌神经(53)舌 下腺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穹窿体(5)大脑内静脉(6)内 髓板(7)丘脑带(8)第三脑室(9) 侧脑室体(10)尾状核体(11)丘纹上 静脉(12)丘脑前核群(13)丘脑内侧 核群(14)丘脑外侧核群(15)内囊 (16)苍白球(17)壳(18)外囊(19) 屏状核(20)最外囊(21)岛叶(22) 胼胝体沟(23)扣带回(24)扣带沟 (25)额上回(26)中央前回(27)中 央沟(28)中央后回(29)顶下小叶 (30)外侧沟(31)颞横回(32)颞上 回(33)颞下回(34)枕颞内侧回(35) 海马旁回(36)海马(37)海马伞(38) 侧脑室下角(39)尾状核尾(40)内、 外侧膝状体(41)红核(42)黑质(43) 大脑脚底(44)脚间窝(45)丘脑间粘 合(46)小脑上脚交叉(47)脑桥基底 部(48)三叉神经(49)前庭蜗神经 (50)内耳道(51)基底动脉(52)桥 池(53)岩下窦(54)小脑脑桥角池 (55)小脑绒球(56)颈内动脉(57) 颈内静脉(58)颞骨鼓部(59)茎突 (60)茎突咽肌(61)鼓室(62)内耳 (63)咽(64)咽外侧间隙(65)翼内 肌(66)上颌动脉(67)下颌支(68) 咬肌(69)腮腺(70)颞浅动脉(71) 下颌后静脉(72)面神经分支(73)外 耳道(74)小脑幕(75)乳突窦(76) 颞肌(77)头前直肌(78)头外侧直肌 (79)枕骨基底部(80)视束(81)大 脑后动脉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中脑上部层面
中脑前方为一对大脑脚,脚间池分开左右大脑脚;视束在视交叉后与大脑脚前散开; 导水管穿过中脑;背侧是中脑顶盖(四叠体板),四叠体板从背侧看为两排突起, 上面一对为上丘,下面一对为下丘;中脑前方为脚间池,两侧为环池,后方为四叠 体池。
1-额叶,2-颞叶,3-大脑脚 , 4-下丘,5-枕叶 , 6-外侧裂,7-视交叉 ,8-视 束,9-环池 ,10-四叠体池
侧脑室中部层面
此层面见侧脑室的额角、三角部;基底节的组成与CT相应层面相似,但 结构显示更清晰;外侧裂前是额叶,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外 侧裂后是颞叶,包括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再后是枕叶,前纵裂两 侧是额上回和扣带回,后纵裂两侧是枕叶。 1-额叶, 2-尾状核头部,3-内囊前肢, 4-内囊膝部,5-豆状核, 6-内囊后肢,7-外 囊 , 8-岛叶,9-脑, 10-颞叶,11-枕叶 , 12-前纵裂,13-侧脑室额角 ,14-透明 隔,15-外侧裂 , 16-三脑室,17侧脑室三角部,18-大脑内静脉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的应用解剖
(一)颅骨:颅顶骨和颅底骨 (二)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 和延髓 (三)脑的被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四)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 (五)脑的血管:脑动脉系统、脑静脉
延髓层面
脑干从下到上分别是延髓、桥脑和中脑,通过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桥臂)、和小脑上脚(结合臂)与小脑相连。延髓的前 部为椎体束和橄榄核,前方是椎动脉。 1-延髓,2-小脑半球,3-枕大池 ,4-鼻甲,5-鼻中隔,6-上颌 窦,7-鼻咽顶后壁,8-枕骨髁突,9-斜坡,10-乳突,11-椎动脉
侧脑室上部层面
半球的外侧面从前到后是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与顶下小叶 的角回,内侧从前到后是额上回、扣带回、胼胝体、扣带回峡、顶叶的楔 前回、顶枕裂、枕叶的楔回;尾状核体部和尾部紧贴侧 4-胼胝体膝部,5-尾状核体部, 6-侧脑室体部,7 -胼胝体压部

颅脑解剖学

颅脑解剖学
浅组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深组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谢谢!
胼胝体
边缘支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穹隆

嗅沟
海马沟
侧副舌回 视区

海马旁回 枕颞沟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4、6区)。
躯体运动区
(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区)。
躯体感觉区
(3) 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区)。
颞横回
(4)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 (5)嗅觉中枢: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前脚 膝
后脚
(3) 各部的重要纤维束
前脚: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膝: 后脚 :
皮质核束 丘
皮质脊髓束 脑 皮质红核束
丘脑中央辐射 顶枕颞桥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听辐射 视辐射
脑室
侧脑室
侧脑室上面观
前角 体部 后角
下角 三角区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的外形和分部
1.背侧丘脑 Thalamus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循环
脑室系统
侧脑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侧脑室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尾状核
丘脑 后角
前角
中央部 第3脑室
脑脊液循环途径
侧脑室 室间孔 第3脑室中脑水管 第4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上矢状窦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脑的血液供应 脑的血管
1.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 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 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 脉络丛前动脉 Anterior choroidal a. 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医学课件)颅脑正常解剖

第7对脑神经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和味 觉。
第8对脑神经
位听神经,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 感觉功能。
脑神经
第9对脑神经
舌咽神经,主要支配咽喉部感 觉和部分肌肉运动。
第10对脑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支配内脏器官 的感觉和运动。
第11对脑神经
副神经,主要支配胸锁乳突肌 和斜方肌。
第12对脑神经
舌下神经,主要支配舌肌运动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神经连接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都有神经连接。这些连接允 许小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身体的运动。
结构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 小结叶和蚓叶。这些叶由许多小脑纤维束连接,形成一个 复杂的网络。
损伤影响
如果小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和运 动控制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和语 言障碍等症状。
功能
大脑髓质主要负责传递信 息,将大脑皮质和其他脑 区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 神经网络。
结构特点
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 维组成,这些纤维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髓鞘 结构。
大脑白质与灰质
定义
结构特点
大脑白质是指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色区 域,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灰质 是指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色区域,主要 由神经元细胞体组成。
第2对脑神经:视神 经,主要负责视觉功 能。
第1对脑神经:嗅神 经,主要负责嗅觉功 能。
脑神经
第3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主要支配眼球运动和 瞳孔括约肌。
第4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主要支配眼球上半部分 的运动。
第5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 嚼肌运动。

颅脑解剖及C正常ppt课件

颅脑解剖及C正常ppt课件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17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18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
4
第一节 总 论
二 检查方法
5 特殊检查: 冠状面扫描(扫描线与OML垂直) 垂体 颅底顶部病变 薄层扫描( 2~5mm) 颅底及小病变
5
冠状面扫描
6
冠状面扫描
7
第一节 总 论
三 正常颅脑CT表现
1 脑白质呈均匀等密度 2 脑灰质呈略高密度 3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呈水样底密度 4 左右两侧结构对称,中线结构局中
19
20
颅脑解剖及CT正常表现
1
第一节 总 论
一 CT在颅脑疾病中应用 颅内各种病变均适合于CT检查 1 颅内肿瘤 2 脑血管病 3 颅脑外伤 4 颅内感染性疾病 5பைடு நூலகம்脱髓鞘及变性疾病 6 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
2
第一节 总 论
二 检查方法
1 检查前准备: 增强扫描者作碘过敏试验 2 扫描基线:眶耳线(OML)或上眶耳线 3 层厚/层距=5~10mm 4 增强扫描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颅脑正常解剖》课件

小脑损伤的症状
小脑损伤可能导致共济失 调、协调障碍、平衡失调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 日常生活。
脑干
脑干的解剖结构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是 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 分,包括延髓、桥脑和中 脑。
脑干的功能
脑干负责许多重要的生命 维持功能,如呼吸、心跳 、觉醒等,还参与感觉和 运动的传导。
脑干损伤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是脑的另一主要供血动脉,负责供应大脑后2/5部分和小脑的 血液。
它起始于锁骨下动脉,在颅内分支为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脑 桥动脉和基底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负责维持平衡和协调功能。
脑底动脉环
脑底动脉环是由多条脑底动脉组成的环 状结构,主要位于颅底下方。
它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 后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基底动
脑池
脑池是脑表面和颅骨之间的间隙,内 有脑脊液充盈。
常见的脑池有侧脑室、第三脑室、第 四脑室等,它们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 部分。
脑池的存在使得脑组织具有一定的活 动度和缓冲作用,减少外界对脑组织 的冲击。
01
大脑半球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最外层的灰质结 构,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 个主要区域。
脑干损伤可能导致意识障 碍、瘫痪、感觉丧失等症 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01
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是脑的主要 供血动脉之一,负责 供应大脑前3/5部分 的血液。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负 责处理感觉、运动和 认知功能。
它起始于颈总动脉, 在颅内分支为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眼动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
同的功能区域。
沟回的形成和个体差异与人类的 认知和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如语 言、运动和空间能力等方面的表

颅脑解剖PPT

颅脑解剖PPT

脑脊液循环
谢谢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
脑幕下方,脑 干的背侧。
重约150g
小脑下面观
小脑扁桃体
小脑的功能:是运动调节中枢,调 节同侧骨骼肌运动。
1)调节肌张力 2)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3)协调随意运动
受损后,同侧肌张力降低; 平衡失调; 共济运动失调; 运动性震颤。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动眼神经
大脑脚 三叉神经
后 交 通 动 脉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眼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的 迷主

路要
桥 动
动分

脉支
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前大 交 脑大 通 前脑 动 动中 脉 脉动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三、大脑的静脉
大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分为浅、深两群, 浅静脉直接注入硬脑膜窦深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 脉注入直窦.
颅中窝
颅骨
颅后窝
颅前窝 枕骨大孔
脑的被膜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端脑
端脑
间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脑干} 中脑
脑桥
小脑
延髓
端脑的外形
大 脑 纵 裂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 面、内侧面和下面。
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
皮质 髓质
岛 叶
侧脑室
髓质
基底核
小脑 Cerebellum
颅脑解剖

颅脑解剖ppt课件

颅脑解剖ppt课件
Front lobe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31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 叶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32
颞上沟
颞下沟
颞叶
Temporal lobe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33
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
顶枕沟
枕叶
Occipital lobe
距状沟 楔回
舌回
胼胝体沟
6
7
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8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9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es)
位置:蝶鞍两侧 内容: (从上→下经窦外侧壁)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V1) 上颌神经(V2) 窦内有: 颈内动脉 展神经
48
内囊损伤表现: “三偏”症状 (偏瘫、偏麻、偏盲)
49
脑干
Brain stem

Brain
端脑(tele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lebellum) 中脑(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pno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42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43
穹隆连合
44
(2)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45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颅脑正常CT及颅脑损伤(翻译 By Foe)

颅脑正常CT及颅脑损伤(翻译 By Foe)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
SDH:新月型(A.B) SDH可能在interhemispheric fissure内(C). SDH也可在tentorium下(D) (不要误为脑内出血)
B
C
D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慢性硬膜下血肿
Shape: Semilunar半月形, Fusiform梭形, Oval shape椭圆形 Density:
Brain Contusion
Brain edema mixed with multiple small hemorrhages 脑水肿合并出血 :最常见 Solitary hematoma 孤立的血肿 Circumscribed area of brain edema 局部脑 水肿:很少见 Diffuse brain edema 弥漫性脑水肿 Diffuse axonal injury 广泛神经轴受伤
Subarachnoid spaces (蜘蛛网膜下腔, CSF spaces)
Ventricles (脑室)--- lateral, 3rd, 4th ventricles Cisterns (脑池)--- suprasellar, quadrigeminal cisterns (四叠体脑池)…. Fissures (脑裂)--- Sylvian, interhemispheric fissures… Sulci (脑沟)
parietal lobe
F CC lv Sp P O s s
F: frontal lobe CC: corpus callosum P: parietal lobe顶叶 Sp: splenium of CC胼胝体压部 O:occipital lobe lv: lateral ventricle s: Often associates with other intracerebral or extracerebral lesions常伴脑内外病变 CT findings: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课件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课件
眼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可以 从下方推压视神经。
在左、右视神经之间鞍结节隆起 的高度超过视神经管内口处视神 经的水平时,影响经额手术入路。
LIZHENHUA
12
夹角 视神经管的长轴与正中矢状面的
夹角在新生儿为460,至成人减至 390。 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受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的影响,从 100~850不等,平均600。 两侧视神经的夹角越小,经额- 垂体手术的手术野越小,手术越 困难。
半开放型:间距在2~5mm 之间者,占40%。
LIZHENHUA
21
蝶鞍的形态大小 蝶鞍的长度以矢状径上鞍结节到鞍
背的距离表示 蝶鞍的宽度以鞍底的最大横径表示 蝶鞍的深度以鞍底至鞍结节—鞍背
连线的最大垂直距离表示。 蝶鞍的长度最大值为17mm,宽度为
10~15mm,深度最大为13mm。
LIZHENHUA
20
鞍底
形状不一,有明显垂体窝者占 51%,其余稍有凹陷。小儿鞍 底较厚,可达2mm,随着蝶窦 的扩大,鞍底也随之变薄,成 人一般为1mm(70%)。较薄 的鞍底有利于经蝶-垂体手术。
根据前、后床突间距的不同, 将蝶鞍分三型:
开放型:间距大于5mm,占 39%。
闭锁型:间距小于2mm,占 21%。
LIZHENHUA
17
蝶鞍区 Sellar area
LIZHENHUA
18
一、蝶鞍
蝶鞍位置 蝶鞍区位于颅中窝中部,蝶骨体上面,
是指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 蝶鞍内容 是指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部分,包 括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垂体 窝、鞍背和后床突。 蝶鞍中部凹陷,为垂体窝。垂体窝前 方两侧有蝶骨小翼后缘内侧端的结节 状突起,称为前床突。 垂体窝前方的圆形隆起,称鞍结节, 其两侧常有小骨突,称中床突。 鞍结节前方的横沟,称为交叉前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正常解剖
1、颅骨:
(1)外形:
(2)颅底:主要孔道及内容物已在平片中讲述
2、脑膜:三层脑膜、三个间隙
(1)硬脑膜:硬膜下(或外)间隙硬脑膜与颅骨间的潜在间隙为硬膜外间隙,与蛛网膜间的潜在间隙---硬脑膜下腔。

硬脑膜的颅内反折形成间隔。

1)天幕:分隔小脑与大脑枕、颞叶,分颅腔为幕上和幕下;前方鞍背围成一孔,称天幕裂孔,幕上颅内压升高时,可将(颞叶)脑回压入此孔内,称小脑幕裂孔疝。

2)大脑镰:硬脑膜插入大脑两半球间形成,上缘长,沿矢状缝附着于颅盖穹窿;下缘短、游离。

3)鞍隔:位于鞍顶,环形,有垂体柄通过。

4)小脑镰:
(2)蛛网膜、软脑膜与脑池系统:
蛛网膜与硬脑膜间的潜在间隙为硬膜下间隙。

蛛网膜与软脑膜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液,在颅底等处扩大称为脑池。

小脑延髓池---最大;鞍上池——呈六角形;桥池---基底动脉,环池---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及滑车神经,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视交叉池---视交叉。

3、大脑半球:图3
脑实质:皮质CT值+32-40Hu;髓质CT值+28- 32Hu。

额叶---后方中央沟与顶叶分界、外侧裂与颞叶分界;
颞叶---顶枕裂与枕前切迹(枕极前4cm)的连线前方、外侧裂池下方;顶叶---前界中央沟,后为顶枕沟;
枕叶---顶枕沟至枕前切迹间虚线的后方。

岛叶---位于大脑外侧裂池底部
4、间脑: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包括丘脑、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上部。

5、小脑:
6、脑干:中脑、桥脑和延髓。

7、脑室系统与脑脊液循环
(1)脑室:1)侧脑室:大脑半球内下方的狭长腔隙,内含脑脊液,分为额角、颞角、体部、三角区和后角。

双侧脑室体部间透明隔存在潜在间隙,若此间隙扩大,脑脊液进入,称为透明隔间隙(第五脑室,若合并胼胝体后部和穹窿之间的海马闭合不全,称为第六脑室(又称Vergae腔)。

2)第三脑室:侧脑室下方,间脑之间的狭窄间隙;上方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下方与中脑导水管相连,前下方有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前部有中间块,后方有松果体上陷窝和松果体隐窝。

3)中脑导水管:连接3-4脑室间管道,长约15mm,宽1-2mm,其背侧为四迭体,腹侧为中脑。

4)第四脑室:位于脑干背侧、小脑腹侧。

上通导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两侧经侧孔通蛛网膜下腔。

4)
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充满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的清亮液体,CT值0-20Hu;总量约70-180ml。

作用---保护脑和脊髓、营养和带走脑组织代谢废物。

产生---脑室脉络膜丛、室管膜。

循环---侧脑室---孟氏孔---三脑室---导水管---四脑室---中央孔、侧孔---蛛网膜下腔---经大脑半球表面蛛网膜粒吸收入静脉窦(上矢状窦)进入血液循环。

8、脑的供血:
大脑前动脉---额顶叶中线内侧15mm、尾状核头、壳核和内囊前部。

大脑中动脉---颞、额顶叶皮质、内囊前肢、后肢和苍白球等。

大脑后动脉---枕、颞叶底面。

基底动脉---小脑、桥脑、内听道等。

9、脑中线结构:大脑镰、纵裂池、三脑室、透明隔、松果体等。

灰白质交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