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校准基础知识共52页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幻灯片
目录
基本概念及定义
l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l 计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某个操作。 l 计量的本质特征是测量。是一种特殊测量。 l 计量学:关于测量的科学。 l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不特指
测量的四要素
? 测量的客体即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 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由于几何量的特点是种 类繁多,形状又各式各样,因此对于他们的特性,被测参数的定义, 以及标准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进行测量。
? 计量单位:我国国务院于1977 年5月27 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第三条规定中重申:“我国的基本计量 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 1984 年2月27 日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 计量制度。在长度计量中单位为米(m ),其他常用单位有毫米 (mm )和微米(μm )。在角度测量中以度、分、秒为单位。
立体角单位符号sr (球面度)、功率单位符号W 、压力 (压强)单位符号Pa 、能量单位符号J 、Hz 、V、Ω、 ? C、N 、rad 、S等) ? 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如时间 (min 、h、d) 、平面 角(o ′ ″)、噪声(dB )、体积(L)、质量(t)等共 16 个)。 ?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如kg ·m/s 2)。 ?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制倍数和分数单位(见表 2)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定义
l 定义:是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国 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非国家法 定计量单位应废除。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西北铅锌冶炼厂维修车间
计量工作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 责全国的度量衡统一管理工作。
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 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 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基础知识
2、测量的方式:
根据结果的获得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
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 法。
计量基础知识
3、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 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是与不确定 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性测量。 计量属于测量,又严于测量。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 得拆开。 [20℃_20摄氏度(正确)/摄氏20度(错误)]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置于整个数值之后,一 般只能用一个单位表示一个量。 [20~30m(正确)/20m~30m(错误);1.7米(正 确)/1米7(错误)]
计量基础知识
⑵关于词头的规则 词头永远紧接单位,其间不得插入其他词。 [km2_平方千米(正确)/千平方米(错误)]
声学计量; 光学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计量法相关内容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调整范围 计量单位制
计量基础知识
1.计量的内容有哪些?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2.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 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3.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 )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4.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1 )计量立法宗旨2)调整范围3 )计量单位制4 )计量器具管理5 )计量监督6 )计量授权7 )计量认证8 )计量纠纷的处理9 )计量法律责任5.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6.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1计量基础知识(62张)
工程计量 也称工业计量 是指各种工程、工业、 也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 工业计量。 企业中做的实用计量, 企业中做的实用计量,例如有关能源或材 料的消耗、 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 与性能的测试等。工程计量涉及面甚广, 与性能的测试等。工程计量涉及面甚广, 它是生产过程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是生产过程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保证产 品互换性和质量) 品互换性和质量),它保证经济贸易全球化 所必需的测量结果一致性。 所必需的测量结果一致性。 也称应用计量 因为不仅工业, 应用计量。 也称应用计量。因为不仅工业,其它生 产部门也需计量。 产部门也需计量。
4
计量发展过程
一、远古,人类就有测量活动; 远古,人类就有测量活动; 二、随着商品交易,需要统一度量衡; 随着商品交易,需要统一度量衡; 世界贸易导致“米制公约” 签订; 三、世界贸易导致“米制公约” 签订; 科学、 四、科学、技术发展使计量涉及的范围越 来越宽; 来越宽; 现代计量的特点:宽领域、大范围、 五、现代计量的特点:宽领域、大范围、 高精度、基准量子化。 高精度、基准量子化。
计量基础知识
2011-4-17
1
目录
一、计量的特性、分类及作用 计量的特性、 计量基础术语 二、计量基础术语 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构成 四、法制计量和计量管理 校准-检定五、校准-检定-计量确认三者的关系
2
一、计量的特性、 计量的特性、 分类及作用
3
什么是计量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计量技术、 科学技术 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计量技术、 建立基准、标准, 建立基准、标准,以保证计量结果具有溯 源性。 源性。 制定和颁布法律、 法律法规 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和条例 开展计量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开展计量行政管理,包括计量 保证和计量监督。 保证和计量监督。 计量有时也当动词用 这时,它与测量 有时也当动词用。 计量有时也当动词用。这时,它与测量 同义。 同义。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指数是(-1)或分子为1的单位名称以“每”字开头,乘 号没有名称;
计量单位名称包括方括号中的字在内的为全称。 书写单位名称时,不应在其中加任何表示乘或除的符号或
其它符号。
单位符号使用场合及印刷使用规则
单位符号既可用于叙述性文字中,也可用于公式、数据表、曲线图等场 合;
发光强 度
I,(Iv) 坎 [德拉]
Cd
坎德拉是发射出频率为540×1012Hz单色辐射的光源在给
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
W·sr-1
表2 ——倍数单位
比率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9 106 103 102 101
中文名 尧 泽 艾 拍 太 吉 兆 千 百 十
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 对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值、大小、 轻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 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
测量的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测量过程 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误差大说明测量结果离真值远,准 确度低。因此,准确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由于存在测量误 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是以一近似值来表示。
单位符号一律正体,一般用正体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除外);若单 位名称来源于人名,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
单位符号无复数; 必须作为整体使用;
单位符号后一般不得附加圆点或其他标点符号; 单位符号应按中文名称或简称读,不得按字母发音读; 在一个量值中只使用一个单位,单位符号写在全部数值后,并与
真值通常是未知的,但下列三种情况除外: 理论真值:三角形内角和恒为180°;理想电感和电容,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课件
形式。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测量的分类
• 按测量方法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 按测量状态分: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 按操作方式分:手动测量和自动测量 • 按测量场所分:现场测量、在线测量、远距离测量 • 按测量器具是否接触测量对象分: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
• 注:又称联机测量或原位测量。 • 远距离测量:测量设备距离被测物体较远的情况下借助
光、电信号对被测物体进行测量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
• 接触测量: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的测量。 • 如:用接触式干涉仪通过比对测量量块的中心长度。 • 非接触测量:不与被测物体接触而测出该物体特性的测
量。 • 如: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物体表面温度。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一 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 差。
• 可通过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限制和减小。 服从统计规律。
• 随机误差等于误差减去系统误差。因为测量只 能进行有限次数,故可能确定的只是随机误差 的估计值。
• 特点:单峰性、有界性、对称性、补偿性
• 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计算方法不完善产生的误差。
需知: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随
机误差用标准偏差表示,系统误差用可能产生的最大误
差表示。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偏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
• 偏差:某值与参考值之差值。 • 偏差=修正值=-误差 •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
称来源于人名,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 • 单位符号无复数; • 必须作为整体使用;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课件
10-21
da
10-24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中文名 分 厘 毫 微 纳 皮 飞 阿 仄 幺
符号 d c m μ n p f a z y
常见错误举例
错误用法
正确答案
电缆长1KM
1 km
电流为5a
5A
买一件90公分的衬衫
90 cm
6DB的衰减器
6 dB
今天最高温度是摄氏25度
25 摄氏度(25℃)
放大器应并联一个10μμf的电容器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计量单位名称使用规则
• 计量单位名称及简称只宜在口述或叙述性文字中使用,不要用在公式或 图表中;
• 计量单位名称必须作为整体使用; • 组合单位名称与其符号表示顺序一致; • 如:质量热容单位符号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 开尔文”。 • 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顺序为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 静态测量:被测量的值在测量期间被认为是恒定的测量。
计量校准基础知识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 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 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例: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得到被 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 例:通过测量长度确定矩形面积;通过测量导体的电阻、长度 和截面积确定电导率。
• 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对几何量的测量而言, 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值、大小、轻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 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
• 测量的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测量过程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 量误差,误差大说明测量结果离真值远,准确度低。因此,准确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 念。由于存在测量误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是以一近似值来表示。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06
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计量管理的定义:对计量器具、计量标准、计量数据等进行管理,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管理的任务: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计量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计量管理的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标准的管理、计量数据的管 理、计量人员的管理等
Ppt
计量基础知识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计量器具和测量误差
04
05
计量技术法规和标准物质
06
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计量检定和校准 计量管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计量单位的定义和分类
添加项标题
计量单位:用于表示物理量、化学量等量的大小和单位的标准
电阻。
电压计量器具:如电压 表、电流表、电阻表等,
用于测量电压。
测量误差:由于各种因 素的影响,测量结果与 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 误差,需要采取措施减
小误差。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测量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异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环境误差、人为误 差等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 差等
04
计量检定和校准
计量检定的概念和分类
计量检定:是指对测量仪器 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
计量检定的分类:根据测量 仪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分 为物理计量检定、化学计量 检定、生物计量检定等。
物理计量检定:包括长度、 质量、时间、温度、压力、 电学等计量检定。
化学计量检定:包括酸碱度、 浓度、电导率、色度等计量 检定。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
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18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学模型
(5)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
11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 测量误差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准确得到,当 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其估计值。测量不确定 度可以由人们根据试验、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 而可以定量确定。评定方法有A类,B类。
(5) 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按定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是无穷多次测量情况下的理 想概念。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一般不区分其性质。
因此,A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以观测列频率分布导出的 概率密度函数得到;B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一个认定的或假 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此函数基于事件发生的信任度。 两种方式都用已知的概率解释。
结束
29
计量基础知识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对被测量X,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次
15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5 确定对应于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
ui(y)=ciu(xi)=
f xi u( xi )
ci
f xi
是灵敏度系数
6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7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
n
uc(y) ui2 (y) i
1计量基础知识(60张)名师优质资料
计 量 确 认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 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 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 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 的封印和标签。 注 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 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 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 42 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8
法制计量 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 量,涉及到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 测量方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存在利益冲突的领域中的计量。 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专门要 求的领域中的计量。通常包括与贸 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安 全防护等方面有关的计量;
·
9
计量的作用
计量与科技:计量是科技的工具,科技发 展又促进计量; 计量与生产:原材料、工艺、计量检测是 生产的三大支柱; 计量与国防:国防中武器系统的研制、维 护、使用,情报搜集,都需要计量 计量与人民生活:现代社会,几乎人的一 切活动部与计量有关。
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 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所复现的 量值之间的关系 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示值赋值,又 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注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注3:校准结果通常用校准证书或校 准报告来记录
40
检
定
1.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 (OIML) 定义为 : 查明和 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 它包括检查(原文为Examination)、加 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 原 ISO 导则 25-1990 版的定义为 : 通过检查 (examination)并提供证据来确认规定 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3. 在美国标准 ANSI/NCSL Z540-1 定义为 : 通过校准 (calibration) 证明规定的要求已 被满足。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2024新版
推动科技发展
维护社会公正
精确的测量结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 基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计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疗、 环保、安全等,准确的计量结果可以维护社 会公正和人民利益。
02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计量单位的概念与分类
计量单位的概念
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 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 量。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概念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保 留了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市制单位和英制单位等。
0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特点
网络化测量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测 量、数据共享等功能,提高测 量便捷性。
高精度测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测量 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 测量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测量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智 能化。
绿色化测量
注重环保、节能理念在计量技 术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化测量 技术发展。
高可靠性
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能够确保测 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测量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方式的不 同,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测量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被测量的性质、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环境等因素, 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法。
计量单位的分类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单位 是根据物理量来定义的,导出单 位则是基于基本单位通过公式推 导出来的。
最新第2章-计量基础知识ppt课件
四、计量检定p92
1、定义:计量检定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
法定要求的程序,她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 证书。 ❖ 检定具有以下特点: 五个特点 注意:检定在法制方面具有强制性
2、与计量检定有关的专业术语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 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 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 准确度是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 合指标。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粗大误差的剔除 )
p148-150
❖ 在平行测定的一组数据中,有时会出现其中某一数据和 其他数据相比相差很远,这一数据称为可疑值,又称极 端值或离群值。
莱依达(3s)准则
❖ 残差绝对值超过测量列实验标准偏差3倍(3s)者 ,属于小概率事件,应剔除。
❖ 在分析工作中,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外,还有“过失 误差”。这是由于操作者在工作中不遵守操作规程等所 引起的差错,如丢损试液、看错刻度、记录及计算错 误等。
3、准确度和误差p132-133
❖ 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测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则准确度越高。准确度用误差 的大小来衡量。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包括以下内容
(1)国际单位制中的SI基本单位;7个(表2-3) (2)(表2-4,表2-5) (3)(表2-7) (4)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5)由SI词头(表2-6)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
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3、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及其规则p120
(1)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p119 A、非组合形式的单位名称:见表2-3、表2-4
2)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指计量器具的示值与对应输入 量的(约定)真值之差。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u
2
(
y)
f
x1
2
u ( x1
)
f
x2
2
u(x2
)
f
xn
2
n1
u(xn ) 2
i 1
n f
j
1
xi
f
x
j
u(xi , x j )
(1.5)
式u((x1i).5分)别称为为输不入确量定X度i的传估播计律值,x其i的中标x准fi 不称确为定灵度敏,系U数,
计识
第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二章 计量检定与校准
2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第三节 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
计量基础知识
16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8 确定被测量Y可能值分布的包含因子 9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
U p k puc
U k uc
10 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1) U k uc kc (2) U p k puc veff
结束
17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测量模型
第三节 产生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和测量模型
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
计量管理与内部校准基础知识
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 量的真值之差。 最大允许误差(允许误差限):对于 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所允许 的误差极限值。
量程
标称范围内两极限之差的模。 在标称范围内上限值减去下限值之差 的模。这里所说的“模”是指上限值 和下限值之差的绝对值。如:- 10V~+10V的标称范围其量程为 20V;-30℃~0℃的标称范围其量 程为30℃。
计量技术法规包括国家计量检定系 统表、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 它们是正确进行量值传递、量值溯 源,确保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所测出的 量值准确可靠,以及实施计量法制管理 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1.1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国家对量值传 递的程序做出规定的法定性技术文件。 1.2 计量检定规程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特性 ,规定鉴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 检定结果的处理、检定周期乃至型式评价、 使用中检验的要求,作为确定计量器具合格 与否的法定性技术文件。 1.3 计量技术规范是指国家计量检定系统 表、计量检定规程所不能包含的,计量工作 中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并涉及计量管理的技 术文件和用于计量校准的技术规范。
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按国家 规定送法计量检定机构(包括授权的) 实行定点定周期检定。(定点是指要 由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部门和企业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 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 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列入强制检 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当进行强 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 定不合格的,企业不得使用。(有强检 的规定和目录 )
计量的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的特点 准确性:基本特点,是计量科学命脉。它表 征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 一致性:最本质特性,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 统一是计量一致性的两个方面。 溯源性:为了使计量结果准确一致,任何量 值都必须由同一个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 准)传递而来。
计量基础知识和校准知识
2017年计量校准人员培训复习资料一、思考题1.什么是国家计量基准?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国家计量基准是指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了定义、实现、保存、复现量的单位或者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有关量的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2.什么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它的建立需要履行哪些法定程序?答: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指经过政府计量部门考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正作用的计量标准。
它的建立需要履行的法定程序是:下一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建立的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须向上一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技术考核;其他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属于哪一级政府的,就由哪一级地方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经考核合格符合要求并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由建立该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能作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使用。
3.什么是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如何实施管理?答:部门最高计量标准是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建立的计量标准,作为统一本部门量值的依据。
部门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须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取得合格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是指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的计量标准,在本单位内部使用,作为统一本单位量值的依据。
建立本单位使用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经与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同级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才能在本单位内开展检定。
4.强制检定的范围是什么?实施和管理强制检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强制检定的范围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