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种业发展特点与场环境

我国种业发展特点与市场环境开展种子市场营销工作,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种业行情和市场特点。
一、我国种业发展特点(一)我国种业发展的历史种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250余年的历史,属于比较成熟的产业。
相比而言,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种子需求量巨大,但种业发展较迟、起点较低、投入较少,与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截至目前,我国种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把它叫做计划性阶段。
主要标志是创建县乡两级良种场,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供应专业化。
此阶段形成了数千(约5000左右)个良种场和大量的(约3000左右)育种单位。
各级政府种子管理部门行政、事业两位一体;种业资源由政府计划配置,政府主导着种子行业的发展。
种子政策和生产经营特点为由农民”家家种田、户户留种”,以粮代种、种粮不分到“四自一辅”,即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政府调剂,逐步形成以县良种繁育场为骨干,人民公社良种队(场)为桥梁,村生产专业队为基础的三级繁育和计划供种体系。
良种推广在国家封闭且相对较完善的推广系统中有计划的运行。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称为双轨制阶段。
主要标志是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计划管制取消,实行市场调节,主要农作物(以玉米、水稻“两杂”作物为代表)的种子仍然实行计划供应,由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
此阶段形成了约3000家县、地、省种子公司,并拥有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垄断特权,实行区域内统一供种,但由于各级种子公司“三位一体”(行政、事业、企业三位一体),所以小而分散。
与此同时,涉及面小,影响范围不大的小宗农作物种子放开市场经营,逐步形成了以瓜菜类种子为代表的小宗农作物全国性市场,一批以“育、繁、销一体化”为特点的瓜菜种子公司和经营实体逐步形成,品牌种子逐步引领瓜菜种子市场,如“丰乐”西瓜、“津研”黄瓜、“湘研”辣椒等。
同时,一些有育种背景的(科研单位为主)跨地域种子企业迅速崛起,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一大批科研单位走向市场,推广自己选育的优质瓜菜种子,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但是,由于品种在法律上没有产权,阻碍了中国种子产业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进程。
fizjol农_学概论作业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农学概论》作业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2.简述农学的特点。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论述分析题: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作物:简答题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论述分析题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名词解释1、作物的生长:2、作物的发育:3、营养生长:4、生殖生长:5、作物生育期:6、作物的生育时期:7、作物的温光反应:8、顶端优势:9、叶面积指数:10、根冠比: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12、经济系数:13、生物产量:14、经济产量:15、光合作用:16、作物群体:17、源:18、库:19、光能利用率:20、作物品质:21、形态指标:22、理化指标:23、营养品质:24、食用品质:25、工艺品质:26、加工品质:27、光饱和点:28、光补偿点:29、长日照作物:30、短日照作物:简答题1、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2、简述作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3、简述产量的概念及产量构成因素4、简述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5、简述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并各列举两种作物类型。
论述分析题1.试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名词解释1、三基点温度:2、积温:3、活动积温:4、有效积温:5、作物光温生产潜力:6、田间持水量:7、土壤萎蔫系数:8、作物需水量:9、蒸腾系数:10、需水临界期:简答题1、简述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论述分析题1.试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第六章种植制度名词解释1、作物布局:2、复种:3、复种指数:4、间作:5、混作:6、套作:7、轮作:8、连作:9、茬口:10、茬口特性:简答题1、简述种植制度及其功能。
浅析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种业是农业基础性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
种子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这样一个过渡,并且达到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
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达到了l万亿斤,除了油料以外,棉花、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有效地保障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目前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达到95%以上,我国的棉花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虽然我国整个需求大约还有30%需要进口,但我国在纺织品方面却是出口大国,我国的糖料也基本自给,蔬菜人均占有量世界第一位。
中国农产品有效保证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应,以及价格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我国种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种子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种子法》实施以来,通过种子工程建设和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种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法制化进程稳步推进,产业化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供种能力显著增强。
种子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先后建设了一大批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一些大中型企业在我国西北、海南岛等地建立了杂交玉米、杂交水稻以及瓜菜类生产基地。
目前全国种子繁育生产能力在80亿公斤左右,加工能力在90亿公斤左右,种子包衣应用面积达到5亿亩,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用种需求。
(2)良种水平显著提高。
国家加大了对种业的科研和推广的投入力度,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加快。
我国先后培育了超级水稻,紧凑型玉米、双基因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
例如:现在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它是一个耐密型高产、多抗、广适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亿多亩,为我国玉米增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种子研究发展历程

中国种子研究发展历程种子是植物繁殖的起点,也是植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中国古代,种子繁育和选育就已有一定规模,但直到近代,中国的种子研究才开始迅速发展。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国种子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的种子研究主要是依靠外国引进的品种和技术,主要集中在大豆、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繁育和选育上。
当时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耐逆性、抗病性以及产量等性状。
这一时期,中国的种子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种子研究迅速扩大规模,中国开始自主开展种子研究。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改良品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适应性,同时进行了一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研究方法方面,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种子繁育和选育技术。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种子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时,研究人员开始注重资源保护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在品种改良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种子的遗传基础、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丰富,以及种子生理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广新品种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中国还加强了种子产业的建设,建立了一批种子繁育基地和实验站,提高了种子生产的质量和规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种子研究发展更加迅速。
研究范围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作物,也包括了蔬菜、果树、花卉等多个植物类别。
研究内容也开始关注种子基因组学、种子贮藏和保护等多个方面,技术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和先进化。
中国的种子研究已经在品种改良、遗传资源保存、生理发育、基因组学和遗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当前,中国的种子研究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在面临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气候变化等各种挑战的情况下,种子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种子企业正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种子研究向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种子研究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的历程,从传统农作物到多样化植物品种的研究范围,从品种改良到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理发育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种子产业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浅析,旨在为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种子产业发展现状1. 种子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种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2. 种子品种日益丰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遗传学的发展,种子品种日益丰富。
传统的粮食作物种子外,还涉及到蔬菜、水果、花卉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3. 种子质量不断提升:种子质量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种子质量不断提升,通过选育出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种子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种子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基因编辑、基因组测序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种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加快了新品种的哺育和推广。
二、种子产业发展前景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种子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种子产业将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推动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种子作为农业供给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和品种创新,优化种子供给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和市场的需求。
3. 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种子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其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种子产业将不断创新,哺育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种子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全 ,保 证 了我 国种子 检验 整体水 平 的提 高 。同时农业
:
3 几点 建议 嘉 鱼县蔬 菜产 业化 持续 发展 的动 力是 “ 行政 推动 ,
作 ,杜绝 高毒 高残 留农 药 的使 用 。建议 不要 在菜 区 内 建化 工 厂 、 金属 园 区等 , 重 一定 要保 持蔬 菜 区 内的生产
周 小 琼
(南京 农业 大 学农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0 9 10 5)
摘 要 : 子产业是 农业核 心基础 产业, 国家粮食安全 的生命 线 , 种 是 了解我 国种子产业的现状及 未来的发展 趋势对农业 生 产 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我 国种子产业的实际情况 , 综述 了我 国种子产业在 法律 、 企业及 育种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 , 并对其 未来 的发展趋势作 出了分析 , 希望能对我 国种子产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安全 。 ‘
科技 领先 , 型 引路 , 园联手 , 民强 县 ” 为此 特 典 企 富 。 提 出如 下几 点建议 :
3 1 加 大 力 度 提 高 综 合 效 益 .
20 0 9年全 县 蔬 菜 面积 4 . 亩 ,总产 量 1 5万 65万 3 吨 ,产值 1 . 元 ,平均 亩产 2 0 49亿 9 3千克 ,产 值 3 0 24 元 。无论 是从 面积 、 单产 、 值上看 都 有很大 的增 幅潜 产 力, 如果 全 县 蔬菜 复播 面积 达到 6 5万 亩 , 均 亩产 提 平 高到 3 0 10千克 , 值 达 到 3 0 产 5 0元 , 企业 加 工 、 ( ) 冷 藏
・
种子 科技 ・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种子产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种子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一、种子产业发展现状1. 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子产业在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种子到现代农业种子的转变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种子产业主要依赖进口种子,国内种子供应不足,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开始加大对种子产业的投入,加强科研和品种改良,哺育出了一批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需求的新品种。
2. 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种子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首先,种子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国内种子供应已经基本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其次,种子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类农作物,包括谷物、油料、蔬菜、果树等,满足了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需求。
再次,种子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种子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推动了种子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3. 种子产业面临的挑战虽然种子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种子品种的多样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是在一些特殊农作物的种植方面,仍存在品种选择有限的问题。
其次,种子质量监管和标准化仍有待加强,一些不合格的种子流入市场,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种子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材培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种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种子产业发展前景1. 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农作物种子是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因此,种子产业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2. 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是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种子产业的科技含量将会不断提高。
通过基因改良,可以哺育出更适应气候环境、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

Ab t a t s r c :Ch n S s e n u t a n e g n v tg s o e eo me t a d a mo t c mp ee t c mme c aia in r fr T e ia’ e d i d sr h s u d r o e f e sa e fd v lp n n l s o lt d i o y i s r i l t eo m. h z o i n fs e n u t h s f cl a e e h o o y c a g s a d p o u t t g o t n a rc l e Ho v r h s t d lo s o h t r i g o e d i d sr a a i tt d tc n l g h n e n r d ci i r w h i g iu t r . we e ,t i su y as h wst a s y i vy u t e p b i d mi ae l n r e i g p o r m o o h u l o n td p a t b e d n r g a fr c mmec a e d n h o a i d s e n g me t i si t n h v e a ie y c r i ls e s a d t e l c l e e d ma a e n n t u i a e n g t l z t o v af ce h e eo me t fmo e s e n u t n a e as e u td i e e fp o lmsi h e t r Ba e n t e r s h f fe td t ed v lp n d m e d i d sr a d h v lo r s l n a s r so r b e n t e s co . s d o h e u so o y e i t i s d , e e a p l i so e o mi g Ch n p b i a r u t r l ln r e i g p o r m n e d i d sr r e o h s t y s v r l o i e n rf r n i a S u l g i l a a t e d n r g a a d s e n u t a e rc mme d d u c c c u p b y ne. Ke r s s e n u t , e eo me t c al n e , o iy r c mme d t n y wo d : e d i d s y r d v lp n , h l g s p l e o e c n ai o
我国种业的改革历程及发展对策

我国种业的改革历程及发展对策许佳莹,王君波,郭金梁(七台河市种子管理处,黑龙江七台河154600)种子是农业再生产的基础,是农业发展之源泉[1]。
建国以来,我国种业的发展经历了计划体制阶段、经营双轨制阶段、种子产业化阶段、种子市场化阶段等四个发展阶段。
自2000年《种子法》的颁布和2001年我国加人W TO以来,我国种业的发展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种业虽然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化市场中,仍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农业需求,尤其是跨国种业巨头的涌人对我国种业发展有很大的冲 击,特别是近几年逐渐渗人我国的种子行业,有兼并我国种子龙头企业的趋势,从而对我国种业的发展造成潜在的威胁。
1我国种业改革发展的历程a. 计划体制阶段。
从1949〜1978年间,我国种业企业处于计划体制阶段。
此阶段全国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种子管理机构,实行行政、技术两位一体的种子管理模式。
1950年农业部召开农业技术会议并制定了 《粮食作物良种普及计划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定了品种选育就地繁殖就地推广,在农村实行家家种田,户户留种,此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出现的问题。
1958年,中央政府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依靠农民进行“自繁”、“自选”、“自留”、“自用”并辅助必要调剂的“四化一辅”种子工作方针,实行种子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种子机构承担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种子经营的任务,解决了农业对良种需求的问题。
b. 经营双轨制阶段。
1978年上半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种子公司,在健全育种体系,继续实行种子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同时提出“种子生产专业化”、“品种布局区域化”、“质量标准化”、“加工机械化”并以县为基本单位统一组织供种的“四化一供”种子工作方针,此方针促进了当时我国种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为种子产业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c. 种子产业化阶段。
此阶段又称“种子工程”阶段,1995年9月国务院在天津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会议启动了“种子工程”,将种子公司与种子管理机构分开,把种子公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并实行育繁推销一体化的运行模式,这一时期大大减少了新品种更新换代的周期并造就了一批大规模的种子企业。
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3 我 国蔬 菜种 子 国 际贸 易 简 析
31 中 外( 美国为代表) 子产 业发展 的历 程 比较 . 以 种
时期 美 国 种业 中 国种业
供 用 种体 系 , 以政 府 控 制 为 主的 …
会 ” “ 子 认 证 机 构 ”3 及 种 ;0年代 , 品 种 大 部 分 留 、 新 自用 , 之 以必 要 的 调 剂 ;9 0末 一 90 辅 17 19
螺
昭
易发展 迅 速 , 尤其是 近 1 来 , 界种 子 交 易额 比 5年 世 前 一个 1 5年增 加 了 3 0亿美 元 ( 图 3所示 ) 如 。
j
5 0 3 O
=( 4 I 0 】 4 l
O 鞲 2 0 Ⅲ 1 霹
\
表 1 主要 国 家和 地 区的 种子 市场 价值
唯
一
…
W W -  ̄.
途 是 府 理 的 子 证 统 径政管 下种认 系 。
和县 举 。 以为
赫 褒
: ’
立 法阶 段 : 对品 种进 行 保 护 , 子业 逐 步走 向规 范 种 的市 场化 。
蔬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 大田作物种子市场价值
首先 , 全球种子市场价值持续上升 。如图 2所示 :
1
{下 降 , 国种业 市场保 持稳 定 。 韩
2 . 国际种 子 贸易十分 活跃 2 随着种 子市 场 全球 化趋 势 的发 展 , 业 国际 贸 种
维普资讯
辣椒杂志 ( 季刊 )
20 0 7年第 4 期
◆产业论坛◆
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分新
张 孟 玉 ,
( 南京农 业 大学农 学 院 南京 2 0 9 中国种 子 集 团公 司 北京 10 2 ) 10 5 009
浅析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班级:种子112班姓名:徐海飞学号:113137230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种业是农业基础性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
种子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世界农业,特别是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农产品有效保证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应,以及价格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科研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种子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中国种业发展成为农业领域市场化程度最好的产业之一,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种子市场蓬勃发展,种子企业遍地开花;但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1 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国内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种子企业产权开始呈现多元化格局,出现了一批育繁销一体化企业,外资企业达到近70家。
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渐突出,涌现出一批种子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催生了一批种业股票上市公司,中国种业开始呈现产业化雏型。
(1)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2000年以前,我国种子经营机构63000多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国有种子公司2700多家,其它各种类型种子公司,包括各级科研院所和育种站60000多家。
《种子法》的实施,打破了政策的壁垒,丰厚的利润引得各路资本纷纷进入,种子企业数量迅速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8月,种子经营企业大致在70000家左右,委托销售公司(门市)20万家以上,其中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80多家,外资企业70多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8500多家。
种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明显特征,有改制的股份制种子公司,也有新兴的民营种子公司,还有科研院所开办的种子公司等。
我国蔬菜种业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蔬菜种业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据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统计:近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1800万hm<sup>2</sup>。
总产5.6亿t左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认定和鉴定的蔬菜新品种超过1000个,主要蔬菜实现了3-4次品种更新,良种覆盖率超过90%,是我国农作物种业进入市场最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之一,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但发展仍显缓慢,商品率仅占30%-40%,与发达国家90%相比差距明显。
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规范。
国家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以及国际跨国种业集团严峻挑战。
我国蔬菜种业发展必须认清新形势。
加强科技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兼并重组、成果创新、聚集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应对世界蔬菜种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新时代的到来。
1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的历史沿革随着蔬菜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要的变化,我国蔬菜种业发展大体可分为:1.1农户自留种阶段建国后至1957年,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分散种植。
城镇周边有商品菜种植供居民消费。
广大农民吃菜依靠自家生产,以地方农家品种为主,基本是“家家种菜,户户留种”,集镇亦有少量商品种子供应。
1.2计划经济阶段1958-1977年,随着农业合作运动的开展和城市社会主义阶段的实行,为保证城镇供给,蔬菜生产采取按城镇划片生产为主。
辅以外地调剂方针,故此,蔬菜种业执行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调剂的“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
蔬菜种子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互换和调剂,种子质量明显提高。
优良品种得到普及。
1.3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全国农村执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短缺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产品产销体系开放,农业科技快速进步,国家颁布实施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的“四化一供”种子工作方针,育种工作者陆续培育出一批优良蔬菜新品种,蔬菜种子供应开始出现市场运作和国内大流通的新格局,优良新品种覆盖率显著提高。
论中国种业的市场发展探讨

分销售区域 的方式 , 健全严密的销售网络 , 严格的市场 控制 , 合理的育 、 繁、 推利益分配 , 相对较好 的售前售后 服务 , 来势凶猛 , 给 民族种业 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 【 2 】 。 先玉 3 3 5 虽然 以较高价格销售给先锋 良种公 司带 来 丰厚 利润 , 同时也因 中国农 民对较 高种子价格 的不 适应 , 限制 了先玉 3 3 5的市场份额 。随着郑单 9 5 8 、 浚 单2 O 等稳产高产 品种 的大面积推广 , 削弱了先玉 3 3 5 的凶猛势头 。由于国内大型种业育 、 繁、 推一体化进程 缓慢 , 如郑单 9 5 8 这样的大品种又多家生产经营 , 难以
前繁荣 的局 面。2 0 0 0 年底 , 我 国有 2 7 0 0 家 县级 以上 国有种子( 站) 公司。到 2 0 0 8 年1 2 月, 全国注册 资金
3 0 0 0万元 以上 的种子公 司有 9 7 家, 注册资 金 5 0 0万
元 以上 的种子公 司有 8 5 0 0 多家。其 中, 国有种子公司 2 0 0 0 多家 , 民营种子公司 6 4 0 0 多家 , 外资企业 7 6 家( 其
质量 , 保障了国家种子储备( 2 0 0 7 — 2 0 1 1 年玉米种子的 库存均在 1 0 亿k g 以上 ) 和粮食生产安全 , 形成 了以河
西走廊为 中心的稳 定的玉米种子 繁育基地 , 使 玉米种
中包括 2 6 家独资公 司、4 2 家合 资公 司、8 家 中外合 作经营公司 ) 。至此 , 中国种业进人 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兼并重组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兼并重组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摘要: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国种业发展开始步入黄金时代。
如何看待和把握种子行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根据种子行业的特点及我国种业的现状,结合国际种业的发展趋势,兼并重组将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兼并重组;种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306.6文献标识码:a2011年4月,国务院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各项工作;4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次会议是全国种子行业有史以来举行的最高级别的会议,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种业战略地位的重视和提升,种子行业未来的加速发展趋势非常明确,种业发展开始步入黄金时代。
我国目前农作物种业仍处于初级阶段,集中表现为商业化的种业科研体制尚未建立,品种同质化严重,企业竞争力不强,保障供种安全能力亟待加强。
《意见》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并明确目标: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意见》对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25条意见,其中着重提出了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重大举措,《意见》指出:“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在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企业布局。
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这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整合现有种业企业,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型种业集团,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利推动。
我国种子产业:成就、问题和发展思路

革 ;对此本 文提 出我 国种 子产 业的发展 目标设 想和政 策 建议 。 关键 词 :种 子产 业 ;存 在 问题 ;发展 思路 ;政 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 2 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192 1 )3 0 0 — 6 6 4 9 8 (0 0 0 - 0 5 0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
摘
要 : 国 内种子 产 业发 展 迅速 并 在提 高农 作物 生 产 力上 产 生重要 影 响 ,但 种 子 产
业 在发展 的 同 时也 面临 一 系列挑 战 和 问题 。 本 文分析 认 为 ,政 府研 究单位 主 导 商业化 育 种 、种 子 企业 准入 门槛 过 低 、现 行 品种 审定 制度 、监 管 体 系缺 失 和知 识 产权 保护 不 力等
・
5・
黄 季 煜 等 : 我 国 种 子 产 业 :成 就 问 题 和 发 展 思 路
品种 改 良在 农 业 生产 增 长 中起 重要 的作用 。 以玉米 为例 ,从 14 0 9 整整 6 年 间 ,我 国 99 2 0 年 0
玉米年总产量从 1 5 万吨增长到 1 亿吨 ,提高了 1. ( 4 0 . 6 4 倍 中国农业年鉴 ,历年) 2 。同期 ,单产水平 从 95 3 公斤/ 公顷提高到 5 0 公斤/ 0 3 公顷 ,提高 了4 倍。许多研究表明,科技进步不仅是中国玉米 . 7
} 错私 ,理 Aruu lc oi d aagem e t i } gcta o m sn n n ilr n ca M E
— —
20 0年 第 3期 1来自总 第 3期 我 国 种 子 产 业 :
发达国家种子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我 国用种大部分来 自农 民繁育 ,不仅生产率水 和展示推广 , 并严格生 产管理 , 确保种子质量 , 扩大 平 低 , 且质 量 也难 以实 现标 准 化 , 低 了产 品 的竞 销售市场 , 而 降 使育成 的新品种 以最快的速度得 以推广 , 争能力。部分种子企业加工项 目, 成套的先进设备无 将 是种 子 产业 生存 和发 展 的关键 。
一
8 一
维普资讯
专 论 0. 题 述28 02
品种单一 、 乏新 品种 , 缺 后续 品种跟 不上 。
23 基础 设施 差 .
舭蛐姚 ;
种 子贮 存 、 周转 库 , 现 制 繁种 的专业 化 、 准化 , 实 标 对 育成 或 引进 的新 品种 积 极进 行 布 点 , 做好 试 验 、 示范
时加快了种子行业的改革 、 重组的步伐。 众多种子企 种业 , 种子研究 、 销售将 冲破 国家问的封锁 , 向国 22 种 子产 业化 程度不 高 走 . 由于体制 、 机制 、 观念等方 面的束缚 , 科技育种 整合 、 资本 集 中 , 模 扩大 , 规 目的都是 在 增强 实 力 , 扩 部门和种子公司未能实现有效 的经济联合 ,优势得
伸 中分别承担着不 同的创新功能 , 技术越复杂 、 创新 种子科技产业 资源布局 的实际出发 ,种子科技价值 组织节点越多 , 链接效率越高 , 种子科技商业化的升 链管理创新战略 、 高度重视各创新 主体 、 组织节点的 值空 间越大 。种子科技价值链 上的每一个组织节点 创新价值 、创新利益和创新功能 ,以新品种权的形 保护 、 转移和开发为 主链条 , 通过政府 的宏 观政 都是具有不 同等级 的创新主体 ,都需要技术要素与 成 、 非技术要素等多种创新资源的整合。在种子科技价 策指导和具体 的项 目资金支持 ,以市场机制作为种 值链延伸 的任一 阶段 , 任一组织节点发生断裂 , 都可 子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构建产学研府 民紧密 能导致种子科技商业化开发的延误或失败 。竞争合 结合的种子科技价值链管理创新 网络体系 , 效整 高 作、互利多赢和价值递增是种子科技价值链创新 主 合科研 院校 、 企业 、 中介机构 、 推广机构等各类创新 体组 织节 点 之 间有 效链 接 的 三个 基本 模 式 。植 物 新 资 源 、促进 高 新科 研 成果 沿 着 种 子科 技 价值 链 网络 品种保 护制度是种子科技价值链不断增值的法律保 系统快速有效地转化增值 ,形成大批具有国际竞争 证 力的种子科技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我 国种 子科技产
增强我国种子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种 子作 为农 业 生 产 的一 项 措施 来 抓 ,而不 是 作 为一 个 遗 传 与 生物 学 研 究 所 、安 徽农 科 院水 稻 研 究 所 ,利 马
产 业 来 发展 。与 发 达 国 家相 比,我 国 种 子产 业 存在 很 格 兰 与 我 国上 市 公 司 隆平 高 科 ,陶 氏益 农 公 司 与 中国
特别 报 道
S e il p r p ca Re o t
增 强 我国种子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徐 岩 ( 农业部科技发展 中心 ,北京 10 2 ) 01 5
全 球 经 济 一体 化 ,国
际 种 业 跨Leabharlann 国 巨头 纷 纷 进 入 我 国 ,我 国 种 子 产 业 的 发
展 面 临 着 更 加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应 对 挑 战 ,如 何 提高 我 国种 子 产 业 的 竞 争 力 ,已成 为 增 强 农 业 竞 争
树 、蔬 菜 、花 卉 等 经 济作
农产 品加工业 1 7 5 r
S e il p r p ca Re o t
物 品种 进 行 了两 次 全 面 更新 ,但 其 种子 、种 苗 许 多 是 农 业 生 物 技 术 方 面 的专 利 份 额达 到世 界 专 利 的5 %到 0 从 国 外 或 境外 引进 的 ,我 们 自己 选 育 的 品种 较 少 。从 6 %。占国际 贸易 种子 市 场份 额约 7 %。 0 0 大 田作 物 来 看 ,也 进 行 了两 次种 子 更新 ,选 育 的具 有 跨 国公 司 是 经 济 全 球 化 最 大 的 受 益 者 ,是 全 球
此 ,种 子产 业发 展 滞 后 已成 为 发 展现 代 农 业 的一个 制 在 中国设 立 办 事机 构 ,随 后 建 立 研 发 中, h bg 、种 子 试
创新种业发展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专访河南省南阳市衡达农业科学院院长苏子磻

创新种业发展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专访河南省南阳市衡达农业科学院院长苏子磻杜悦英【期刊名称】《中国发展观察》【年(卷),期】2016(000)017【总页数】2页(P56-57)【作者】杜悦英【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由国研智库等机构组织的一项课题研究“我国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政策建议”近日结题。
课题研究成果提到,我国种子产业经历了一个从自繁自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种业产业化到种业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近年来种业民间研发机构迅速兴起,优质专用型作物品种大量涌现,为种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深化种业发展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民间研发机构的育种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需求对育种开发的引领作用,既是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种业发展如何创新?民间研发机构又怎样看待相关问题?《中国发展观察》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民间种业研究者、河南省南阳市衡达农业科学院院长苏子磻研究员。
大多数花甲之年的老者,都会远离职场颐养天年,而苏子磻的选择是继续在大江南北频繁奔波,推广他的育种创新技术,同时为行业发展鼓与呼。
谈及原因,苏子磻对《中国发展观察》直言:“我爱我的事业。
”对育种工作的热爱,已经绵延30余年。
事业心注入了苏子磻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在他刚刚成为父亲时,给女儿取的名字是“苗苗”。
从农业院校毕业后,苏子磻一直从事育种工作至今。
从青春到白头,多年潜心研究的回报,是极具价值的育种创新成果。
苏子磻和他的团队在抗旱耐瘠玉米新品种选育上贡献突出,他们采用远缘杂交、人工选择、混合授粉、理化处理等手段,经过十余年努力,总结出一种创造种质资源的新理论新方法——“玉米不同属间新物种选育方法”。
这一方法在199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苏子磻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一度承受莫大的压力。
在此之前,玉米不同属间远缘杂交育种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实现。
苏子磻采取分期或延期播种、混合授粉、化学药剂处理、电离辐射、扩大群体、放宽低世代材料选择标准等措施,发明了玉米不同属间新物种选育方法,成功将高粱、薏苡、大刍草、加马草的种质导入玉米,创造了万余份新种质资源,选出一大批杂交亲本材料,同时培育出一批衡达系列品种和后备品系。
我国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展望

这一时期,从众多农家品种中评选鉴定出金皇后、英粒子、金顶子、 白马牙、白鹤、旅大红骨、辽东白、四平头、小粒红、大粒红、安东黄马 牙11号、黄县二马牙等优良农家品种,逐步替换掉低劣品种。
主要贡献:以新单1号为代表的单交种的育成与与推广标志着我国玉米育种 从以选育双交种为主转向培育单交种为主的新阶段。
在时间上和美国先后同时推广(美国于1963年开始推广第1个单交种),而 早于英、俄、德诸国,使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大规模应用单交种最早的国家之一。
由于时局干扰,育种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虽然在一些学者的辛 勤努力下,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这些成果大多未 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在这个阶段,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是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新选育的综 合种。品种呈现“多、乱、杂”的现象,产量低。至1949年,全国玉米 种植面积为19372.8万亩,单产仅64.1kg/亩。
近20年来,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升,玉米占粮食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是进入 本世纪以来,我国玉米生产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上升势头,从2007年的1.52亿T提高到 2011年的1.92亿T,玉米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依次从30.4%上升到33.6%,预计在今后很长 一段时间内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增产第一主力的地位难以撼动。
从1939年起,原华北农事试验场开始从事地方品种改良,选出“华农
1号”和“华农2号”两个品种,在华北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抗战期间,广西的范福仁、四川的张连桂、李先闻、杨允奎等都较为 系统的开展了玉米自交系选育和杂交种组配试验,并育成了一些有利用 价值的自交系和杂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据有关专家测算,“九五”期间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己从“八五”末的29%上升到近两年的36%,增长了7个百分点,推广了“八五”以来审定的新品种1200多个,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基本更换了一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
1949-1957年:“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
在这一时期,全国各级农业部门成立了种子机构,实行行政,技术两位一体。
1950年2月,农业部召开华北农业技术会议,制定了《粮食作物良种普及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就地选种就地推广的原则,农村普遍实行“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其基本内容可以描述为:农户拥有土地,按照自愿的原则,国家鼓励农民自己留种"其制度变迁的绩效在于:广大农民开展起大规模的群选群繁运动.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l950一1952年)的后期,省、专区、县级国营农场发展较快,并承担良种繁育的任务。
这一制度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这种方式只能适用于生产水平低的状况,由于户户留种,邻里串换,易造成品种混杂。
1958-1977年:“四自一辅”阶段
这期间农村普遍成立了农村生产合作社,原有的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央政府在1958年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主要依靠群众,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即“四自一辅”。
当时的种子机构实行了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方针,种子经营从繁育,选择,留种,用种,储藏,保管一条龙,有效的防止了品种的混杂。
1962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种子第一,不可侵犯”,将种子工作提到新的高度。
“四自一辅”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描述为:在“四自一辅”方针的指导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的以县良种场为骨干,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全国范围内也陆续建立起种子机构,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统一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种子机构带有浓厚行政色彩,各级种子机构都是农业行政部门的直属单位,依靠行政权力和技术指导,完成良种推广任务。
此时种子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全国各省、地、县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种子生产经营网络,农业生产用种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1978-1994年:“四化一供”阶段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四自一辅琳子工作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4月,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种子公司和种子生产基地,并继续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同时要实现品种布向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及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即/四化一供0"种
子产业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双轨制,种子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8年原农林部成立中国种子公司,随后各省,地,县相继成立种子公司(站),到1993
年,全国各级国有种子公司己达近2700家,其中县级种子公司(站)2323个,地,市级种子公司(站)330个,省级种子公司(不包括台湾)30家,各级国有种子公司每年供应良种35亿kg,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量达10亿kg.1980年,我国取消了对非主要种子的计划管制,实行市场调节,对主要种子仍然实行计划供应,由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这标志着我国的种子市场开始起步,这便开始了我国种子的“双轨制”阶段"在这个阶段,以蔬菜种子为代表的非主要种子
得以自由交易,成为我国种子市场的先导. “四化一供”制度极大推动了我国种子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种子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化一供”制度对于提高制种产量,改善种子质量,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典型性有较大推动作用. “四化一供”制度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专业化制种才能保证种子的机械加工,种子精选后又可以节约播种量"同时, “四化一供”制度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后,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现象,保证优良品种潜力的发挥。
198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为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强化种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时期,种子事业得到全面快速推进,是中国种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995-1999年:实施种子工程阶段
这个阶段是进入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以实施种子工程,建设现代化种子产业为重点的新时期。
国务院在1995年9月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
创建种子工程,推动农业上新台阶成为会议的主题,我国种子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种子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五个系统(良种引进,生产繁殖,加工包装,推广销售,宏观管理)。
抓好几个环节包括资源收集,育种,试验,生产,加工,推广,营销,管理等,最终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种子产业体系.我国实施“种子工程”的步骤主要以种子加工和包装为突破口,建设种子生产基地为基础,促进种子生产专业化。
种子工程作为“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自1995年创建实施以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良种培育,推广,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据有关专家测算,“九五”期间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己从“八五”末的29%上升到近两年的36%,增长了7个百分点,推广了“八五”以来审定的新品种1200多个,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基本更换了一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
2000年以来:种子市场化制度
为了防止国外大型种业集团对国内企业的冲击,提高国内种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国家采取了先对内资企业全面开放的策略。
2000年12月1日专门颁布实施了《种子法》,取消了国家对主要种子的管制,放开了种子的育、繁、销环节,在市场利润的吸引下,各种种子企业纷纷成立,打破了原国有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拉开了中国种子产业激烈竞争的序幕,“种子法”颁布实施,使种子产业制度,上升为法律高度。
“种子法”对种子公司的经营范围,注册资金,种子品种的审
定,注册和登记,品种保护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种子市场加快整合,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种子化进程。
自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都特别重视种子工作,保证了农业生产对种子的需要,同时,种子生产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复种指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引导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