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现代材料科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科学研究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材料工程师、材料科学研究员等职业。

二、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系统研究材料的能力;2.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应用的综合技能;3.具备基础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能在跨学科环境中进行协作;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工程数学、电子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等;-选修课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纳米材料工程等;-实践课程:材料实验、材料工程实习、材料工程设计等。

2.实践教学:-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熟悉材料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实践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材料工程情境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3.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21世纪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涉及各种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应用等方面,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各大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培养方案。

首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专业课程中的材料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加工和实验技术等知识。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训练、实践教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此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科学发展趋势。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制定课程、实验教学和技能培训计划,以满足企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同时,学校也应该关注科技进步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可以得到全面和科学的培养,从而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和发展空间。

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也将通过这些人才的不断涌现而得到持续的推动。

人才梯队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梯队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公共选修课程(6 学分) 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这三类公共选修课中,学生应至少每类选一门修读,但不能选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2.学科基础课程(38.5 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011010071 大学语文 111(1-2)100 高等数学(二) 22 131(1-2)100 普通物理(1-2) 12 111010021 线性代数
人文 必 Y
2 48
2+1 48
0110100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文 必 Y
3 48
48
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011010041
人文 必 Y
6 96
96
3+3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概论 031(1-4)10 大学英语(1—4) 014 331(1-4)10 体育(1—4) 014 25101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661010011 军事理论 661010021 就业指导 011010061 形势与政策
131010011 普通物理实验
251010021 程序设计基础

讲实上
每周学时数


程考考
课验机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开课院系


属试查 学学学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学期
第六 学期
第七 学期
第八 学期
备注
人文 必
2 32 Y
2 32
数学 必 Y 光电 必 Y 数学 必 Y
4.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与目标我们需要明确专业定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材料制备、性能、结构与加工工艺的综合性学科。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材料制备、加工、应用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师。

二、课程设置与体系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化学、大学英语等,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加工工艺等,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加工方法。

3.专业核心课程: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深入探讨各类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4.实践课程:实验课、实习、实践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相关课程,如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等。

三、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1.实践教学:加大实验课时,增加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3.学术交流: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4.企业合作:与材料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

2.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教学团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教学团队,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五、评价体系与反馈1.学生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实践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评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科研成果等,评价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六、展望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复旦mse培养方案

复旦mse培养方案

复旦mse培养方案标题: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引言:复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MSE)的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优秀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叙述,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一、学科概述复旦大学MSE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该学科涵盖了材料结构、功能性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等多个方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深入了解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工程特性,培养材料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

学生将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程,如材料力学、材料化学等,以及专业方向课程,如材料制备与加工、功能性材料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四、实践训练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参与实验室实践、工程实习和科研项目等实践训练,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实践训练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五、科研与创新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

通过科研与创新实践,学生将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做出贡献。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等活动,与国内外优秀学者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结语:复旦大学MSE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支撑工业生产与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有关材料成分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能和使用效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技术与生产。

本专业始于1994年,由原成都理工大学测试分析研究中心、非金属矿物原料研究所、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合并组建,是我校较早创办的集教学、科研、分析测试三位一体的非地学类专业系之一。

现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本专业是四川省省级特色本科专业,《四川省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省级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材料学学科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

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专职教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点。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受到较系统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在半导体材料与元器件、建材、机械、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能源、环保、石油、化工、军工、矿产资源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受到材料合成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成分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能和使用效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

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1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2 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素质,适应材料工程领域的需求。

1.3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科学素养、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1.4 培养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的专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方案:2.1 基础课程教学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固体力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工程热力学等内容。

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材料工程的整体认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专业课程教学在专业课程方面,需要包括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材料设计与性能等内容。

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注重为学生提供与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知识。

2.3 实践教学针对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材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材料加工实验、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2.4 实习实训除了实验教学,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企业中实际参与材料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5 科研能力培养对于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6 课程项目学校需要设计材料工程专业相关的课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课程项目包括材料工程制造项目、材料工程设计项目、材料工程分析项目等。

通过这些课程项目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工程的实践技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结构。

2.实践能力: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工作的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室设备和工程工具进行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具备实践问题解决和工程实施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设计,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4.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任务。

5.终身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了解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变化。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成形、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验实践:包括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4.科研实践:包括科研项目、科研实习和科研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

5.工程实践:包括工程实习、工程项目和工程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6.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能力。

7.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8.终身学习:包括继续教育、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通过上述培养内容的综合实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培养出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创新和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直博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直博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电、磁、声、光、热、力及生物等功能材料及应用的理论、设计、制备、检测等,涉及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处理与控制等。

它包括“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二级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越来越紧密,如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等。

我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色和优势在于对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18名和一批由年轻博士为梯队的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作为当代文明的重要支柱,本学科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定位于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电子科学、计算机应用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和宏观特性测试技术的人才。

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识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学风正派、工作严谨求实,善于与人团结共事;能胜任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产业部门的技术工作、或以上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1.电子材料与工程2.磁性材料与工程3.半导体材料及器件4.材料化学与工程5.纳米及低维结构材料与器件6.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7.材料分析表征8.有机电子材料与工程9.能源材料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者(简称直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课程: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分析与测试等。

目的: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使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全面的了解。

1.2 材料加工与工程应用课程课程:材料加工工艺、材料工程设计、材料应用技术、材料防护与环境保护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1.3 材料创新与研发课程课程:材料创新方法、材料设计与仿真、材料新技术应用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其将来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践教学2.1 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分析评价等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2.2 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2.3 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设计,通过设计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科研培养3.1 科研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建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科研指导关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

3.2 科研平台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科研设备、学术资源等支持,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3.3 科研项目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实施能力与科研课题分析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4.1 创新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模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2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如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4.3 创新项目支持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申报支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创新项目,使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全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401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二、培养目标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材料行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够在材料的设计、制备、分析、加工与生产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材料的组成、制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时应当达到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能力,即: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制备、加工、开发和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前提下,能够设计针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制备和加工、样品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并通过综合分析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2.0自胡廉民定稿)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这个专业可是相当有前景的,涉及到各种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的基石。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给大家献上一份诚意满满的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材料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课程设置我们来看看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导论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金属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材料加工工程等,深入探讨各类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结合实际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1.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进入科研状态。

2.设立创新实验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3.举办学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4.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

五、就业方向1.材料研发:在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

2.生产管理:在生产企业担任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职位。

3.技术服务: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检测、分析、咨询等服务工作。

4.教育科研: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1.基础课程:
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材
料科学与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
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基
本性质、结构和性能有深入的理解,并对不同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有一
定的了解。

3.选修课程:
该专业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
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材料的特殊性能与应用、材料的电子性质与器件应用、材料的生物性质与医学应用等方向的课程,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4.实验实践:
5.实习实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应用领域,该专业设置了实习实训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全面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6.科研与创新:
该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
意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7.学科竞赛:
该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学生可以参加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竞赛,如材料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
赛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面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以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以及成型加工、产品设计等领域从事高分子和化工新材料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应用、生产和经营管理、咨询服务、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按知识、能力、素质提出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涵盖工具性知识、人文及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有丰富的人文及管理知识和扎实的数理、工程等学科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相关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归纳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方法;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了解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方法●了解高分子材料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通过文献阅读与调研,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控制研究、工艺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具有设计、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初步能力●具有对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养与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身体心理素质良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程师的责任意识感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基础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成型加工、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实验操作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具备对高分子材料相关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以及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和咨询管理的基本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是现代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涵盖着金属、陶瓷、高分子等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和性能研究等方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培养优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高校和相关行业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础课程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如化学、物理、机械等,因此,学生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基础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要。

学校需要在学生入学前进行一定的基础考核,对于科技类和文科类的学生根据其基础水平启蒙不同的基础课程。

对于科技类学生,需要注重对数学、物理等基础科目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对于文科类学生,需要注重对化学、材料科学的启蒙和教导。

二、实践教学除了基础课程的教学,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还需要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验课、实习、项目设计等不同形式的实践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科学行业的实际问题,掌握材料制备和加工的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实践教学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学校应当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教学,并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职业规划定制不同的教学计划。

学校应关注相关行业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课程,包括:材料制备学、材料加工与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材料测试技术、材料表面与界面学等。

四、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校和相关行业机构需要注重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使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

实验室建设应当注重技术创新和科学性,在合理选材和制备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置实验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

五、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是学校和行业机构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础课程1.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数学分析和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奠定基础。

2.物理基础:包括物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物质本质的物理原理,并帮助他们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3.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这些课程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有深入的理解。

4.工程基础:包括基础工程力学、工程热学、工程材料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材料的应用和加工过程。

二、专业核心课程1.材料学导论:介绍材料学的基础概念、分类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材料学的整体了解和兴趣。

2.材料结构与性能:深入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包括晶体学、断裂力学、电学性能等内容。

3.材料加工与成型:介绍材料的加工方法和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等。

4.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学习常见的材料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分析的能力。

5.材料设计与工程应用:了解材料的设计原则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相关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技巧。

2.实习:鼓励学生参与材料相关企业的实习,提供实践经验和了解行业运作的机会。

3.课程设计:通过综合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四、科研能力培养1.科研导论: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2.科研实践: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完成独立的科研项目,并参与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学术交流。

3.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杰出学者和行业专家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

五、综合素质提升1.英语能力培养:设置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听、说的能力,以满足国际化人才需求。

2.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和合作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方法,了解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2.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3.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并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科研项目。

4.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

学生应该具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和职业操守,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

二、培养内容1.课程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设置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等,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表征与分析方法等。

2.实践环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践、实习实践和科研实践。

实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方法的运用能力,实习实践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工程实践,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3.专业实训。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设置专业实训环节,包括材料制备实训、材料表征实训和材料加工实训等。

这些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授课、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教师导向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导师制、研讨会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科研项目。

3.团队合作与个人能力相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高个人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1.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5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初步掌握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的初步训练,能在材料基础理论、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加工与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与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又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技管理工作。

3.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加工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3)、系统地掌握较宽的必要的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文献,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有效吸收人类文明中有用的信息知识,具备不断拓展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有效地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善于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能够胜任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10)、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应对工作变动和环境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能使自己有效地参与竞争。

针对培养基础研究型、应用开发型、工程技术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各有侧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和创新能力培养。

4.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主要课程: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工程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性能学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复合材料工程专业;材料检测专业等
5.学制及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8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课程44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6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8.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6.5学分(专业基础课30.5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14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实践教学课程19学分。

6.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要求:应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1.公共课程(44学分)
(1)公共基础课程(38学分)
(2)公共选修课程(6学分)
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这三类公共选修课中,学生应至少每类选一门修读,但不能选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2.学科基础课程(38.5学分)
3.专业教育课程(56.5学分)(1)专业基础课程(30.5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限选14学分,在专业任选课、其它方向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任选12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限选14学分,在专业任选课、其它方向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任选12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限选14学分,在专业任选课、其它方向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任选12学分)
4.实践教学课程(19学分)(包括课程设计、课内实践、各种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公益劳动)
5.四学年学分(或学时)分配比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1.课堂教学
2.实验教学(包括上机)
3. 实践教学
4.保障条件评价及完善措施
(要求:①对现有保障条件能否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②若条件不足,将采取哪些具体的完善措施。


①对现有保障条件能否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烟台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材料学中的一个主干方向。

该专业已形成包括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山东省环境材料重点实验室(省级)、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材料工程实验中心(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筹建)、烟台大学耐热合金工程技术中心、薄膜与涂覆材料工程研究所以及信息材料工程中心等在内的材料学实验室平台。

它不但具有承担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以及材料学硕士点研究生的能力,而且还具备为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等相关专业开设材料类课程的条件。

该专业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学术队伍,梯队合理,阵容整齐。

该学科现有专业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30余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高级工程师3 名。

教师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多人具有国外留学或合作研究背景。

另外,本专业还聘请5位学有专长的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该专业的优势在于学术梯队构成合理,博士学位者比例较高,学术带头人年轻且学术思想活跃,创新精神强,与国内企业、国外同行联系密切,既能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又能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科研热点开展专业基础理论研究。

该专业包含5个培养方向: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建筑材料、材料检测。

研究生包含9个研究方向:a、耐热合金;b、激光晶体;c、功能薄膜;d、空间复合材料;e、生态环境材料;f、新型建筑材料;g、纳米催化材料;h、材料焊接加工;
i、材料成型与控制。

该专业是一个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材料类专业及材料相关专业优秀人才的基地,通过该学科四年的培养,将使学生理论、实践及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亟需的实用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功能为以本科教学为主,开展研究生教学为辅,培养胶东半岛乃至全国材料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②若条件不足,将采取哪些具体的完善措施。

烟台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01年后才成立的新专业,在此之前,该专业有关的实验课程,分散于机械系、土木系、光电学院的附属实验室进行。

自从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成立以来,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骨干专业的材料学科开始正式步入建设轨道,经过几年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已经接近400万元,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该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开出率仍显不足,尤其是材料性能实验不但仪器设备缺乏,而且设备分散于五个院系,十多个实验室中,只能分散零星的开出简单的演示实验。

该专业将借助中央财政部、山东省政府及学校重点学科的资金资助计划于2008年建设材料工程实验中心,该中心的建成将整合光电信息学院功能材料实验室、机电学院的工程材料实验室、土木学院的建筑材料实验室、化学与生物理工学院的高分子物理实验室、海洋学院的船舶材料实验室等与材料性能相关的人员与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以保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开出率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