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 第九章 热力采油-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热 力 采 油
中国石油
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2.526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 石油消费国。 2006年,中国石油的生产量为1.8368亿 吨,然而石油进口量高达1.388亿吨,石油消费约3.5亿
吨;2010年达4.07亿吨,预测2020年石油缺口2.5亿吨,
对外依存度超过55%。
2005年中国石油: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国内:
1965年在胜利油田、新疆、吉林等油田开辟了 注蒸汽小型试验区,但由于注汽设备、井筒隔热 设备等工艺不完善而宣告失败。
1978年,辽河油田发现高粘油田,组织了稠油 攻关指挥部;1980~1982年,热力采油取得了较 大发展,先后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辽河、 胜利、新疆组建了研究队伍。
蒸汽驱试验。
1950年壳牌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德明格兰油田进行蒸汽 驱试验中,由于井周围发生冒汽事故被迫停止注气,结果 从这些从没有出过油的井中产生了大量油从而意外地发现 了蒸汽吞吐这一技术。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热力采油在EOR采油中的地位及潜力 几个主要国家稠油和沥青砂的储量 加拿大:3820×108t 委内瑞拉:2770×108t 美国:300×108t 中国:20×108t 前苏联:242×108t 世界重油和沥青砂储量大约为15000×108t
是以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稠油和 高凝油为主要开采对象,通过加热方式来降低原油粘度, 解除油层堵塞,改善地层渗流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的开采技术。
1、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超过常 规原油的储量。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全世界稠油的潜在 储量是已探明常规原油地质储量(4200亿吨)的6倍 (15500亿吨)。
6mPa.s时的 温度,℃
200 214 225 260 240 245 278
世界各国稠油热采年产量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国外:
1920年湖尔科特提出火烧方法,在地下将油点燃,烧掉 一部分油产生大量热,与此同时把未燃烧的油粘度降低并 驱向生产井。 1933年,苏联首次进行了现场试验。 1931年,美国在德克萨斯德威尔森和斯旺油田最早进行
庚烷
1.53
第二节 注热法
注蒸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蒸汽吞吐;另一种 是蒸汽驱。
蒸汽吞吐是单井操作的,即蒸汽注人井和生产井 是同一口井。在一定时间内注人一定数量的水蒸 气,关井一定时间,开井投产一段时间,然后再 作下一个循环。
中海石油5000万吨。
稳定和增加产量的措施:
➢ 寻找新的储量:西部和海上; ➢ 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化学驱、热力驱、混相驱、 微生物采油、其它方法; ➢ 低渗油田的开发; ➢ 稠油油田的开发; ➢ 参与海外油田的开发:2001中石油海外产量1600 万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
第九章 热力采油
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5亿吨,占世界1.41%,排名12;
原油产量 :
1.8亿吨,占世界4.04%,排名5;
原油消费量 :
3.0亿吨,占世界7.29%,排名2。
中国石油
中石油已采出可采储量的67%,中石化已采出74%。 东部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大庆油田 在5000万吨连续稳产27年后,每年递减100万吨。 胜利2500万吨,辽河1500万吨,克拉玛依1000万吨。
热
注热气
力
干式
采
油
地下正向燃烧法
湿式
地下燃烧法
地下反向燃烧法
第二节 注热法
注热法主要指注蒸汽。蒸汽主要指水蒸气。
物质 氨
质量热容 kJ.kg-1. ℃-1
4.71
物质 甘醇
质量热容 kJ.kg-1. ℃-1
2.29
水
4.19
乙醚
2.39
正戊醇
2.98
丙酮
2.21
异丙醇
2.45
苯
1.70
辛烷
2.42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从热力采油形成一定商业产量以来,热力采油产量一直占 强化采油产量的很大比例,80年代在70%以上,90年代在 60%。 美国:2004年初:EOR产量:66.3万桶/d,蒸汽驱产量占 近55%; 加拿大:2004年初:EOR的产量:28万桶/d,蒸汽驱的产 量占近50%; 印尼:2004年初,EOR的产量:22万桶/d,基本为蒸汽驱 的产量; 中国:2004年初,EOR的产量:40万桶/d,注蒸汽驱产量 占50%。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国内:
“六五”(1980-1985):吞吐工艺 “七五”(1985-1990):以蒸汽驱为重点
“八五”(1990-1995):以水平井稠油开采为重点 “九五”(1995-2000):吞吐转汽驱、电磁加热、火 烧油层(针对特超稠油)
第九章 热力采油
蒸汽吞吐
注蒸汽 蒸汽驱
注热法 注热水
我国几个稠油油田原油的粘温曲线
油田
高升 单家寺 单家寺 单家寺 曙一区 曙一区 曙一区
井号
3-5-13 2 53
2-6 35-32 35-330 26-234
油层温度℃
60 56 56 56 37 37 35
粘度mPa.s
1000 2300 4800 10000 70000 160000 800000
2、稠油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 委内瑞拉和前苏联。
3、我国的稠油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准 葛尔、南襄、二连等大中型油气盆地,全国稠油储量在 80亿吨以上。
Athabasca Bitumen, Canada (8.6oAPI)
10000000 1000000
稠油特点: 粘度高,比 重大,用常
普通稠油 (1 × 102~1 × 104mPa·s)
特稠油
(1 × 104~5 × 104mPa·s)
超稠油
(>5 × 104 mPa· s)
第九章 热力采油
国内稠油的特点
(1)轻质馏分少,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2)粘度随比重增加而增加,但不是线性关系; (3)含硫量低,小于0.8%; (4)金属含量低; (5)石蜡含量较低,在5%左右; (6)稠油的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大。
Oil Viscosity (cp)
100000
规方法很难
10000
开采。
1000
但稠油的粘
100
滞性对温度
10
非常敏感,
随温度上升
1
0
50
100
150
200
来自百度文库
250
300
原油粘度降
Temperature (oC)
低,且原油
粘度越大,
这种变化就
越明显。
第九章 热力采油
稠油是指在地层温度和脱气的条件下,粘度大于 1 × 102mPa·s或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中国石油
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2.526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 石油消费国。 2006年,中国石油的生产量为1.8368亿 吨,然而石油进口量高达1.388亿吨,石油消费约3.5亿
吨;2010年达4.07亿吨,预测2020年石油缺口2.5亿吨,
对外依存度超过55%。
2005年中国石油: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国内:
1965年在胜利油田、新疆、吉林等油田开辟了 注蒸汽小型试验区,但由于注汽设备、井筒隔热 设备等工艺不完善而宣告失败。
1978年,辽河油田发现高粘油田,组织了稠油 攻关指挥部;1980~1982年,热力采油取得了较 大发展,先后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辽河、 胜利、新疆组建了研究队伍。
蒸汽驱试验。
1950年壳牌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德明格兰油田进行蒸汽 驱试验中,由于井周围发生冒汽事故被迫停止注气,结果 从这些从没有出过油的井中产生了大量油从而意外地发现 了蒸汽吞吐这一技术。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热力采油在EOR采油中的地位及潜力 几个主要国家稠油和沥青砂的储量 加拿大:3820×108t 委内瑞拉:2770×108t 美国:300×108t 中国:20×108t 前苏联:242×108t 世界重油和沥青砂储量大约为15000×108t
是以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稠油和 高凝油为主要开采对象,通过加热方式来降低原油粘度, 解除油层堵塞,改善地层渗流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的开采技术。
1、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超过常 规原油的储量。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全世界稠油的潜在 储量是已探明常规原油地质储量(4200亿吨)的6倍 (15500亿吨)。
6mPa.s时的 温度,℃
200 214 225 260 240 245 278
世界各国稠油热采年产量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国外:
1920年湖尔科特提出火烧方法,在地下将油点燃,烧掉 一部分油产生大量热,与此同时把未燃烧的油粘度降低并 驱向生产井。 1933年,苏联首次进行了现场试验。 1931年,美国在德克萨斯德威尔森和斯旺油田最早进行
庚烷
1.53
第二节 注热法
注蒸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蒸汽吞吐;另一种 是蒸汽驱。
蒸汽吞吐是单井操作的,即蒸汽注人井和生产井 是同一口井。在一定时间内注人一定数量的水蒸 气,关井一定时间,开井投产一段时间,然后再 作下一个循环。
中海石油5000万吨。
稳定和增加产量的措施:
➢ 寻找新的储量:西部和海上; ➢ 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化学驱、热力驱、混相驱、 微生物采油、其它方法; ➢ 低渗油田的开发; ➢ 稠油油田的开发; ➢ 参与海外油田的开发:2001中石油海外产量1600 万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
第九章 热力采油
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5亿吨,占世界1.41%,排名12;
原油产量 :
1.8亿吨,占世界4.04%,排名5;
原油消费量 :
3.0亿吨,占世界7.29%,排名2。
中国石油
中石油已采出可采储量的67%,中石化已采出74%。 东部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大庆油田 在5000万吨连续稳产27年后,每年递减100万吨。 胜利2500万吨,辽河1500万吨,克拉玛依1000万吨。
热
注热气
力
干式
采
油
地下正向燃烧法
湿式
地下燃烧法
地下反向燃烧法
第二节 注热法
注热法主要指注蒸汽。蒸汽主要指水蒸气。
物质 氨
质量热容 kJ.kg-1. ℃-1
4.71
物质 甘醇
质量热容 kJ.kg-1. ℃-1
2.29
水
4.19
乙醚
2.39
正戊醇
2.98
丙酮
2.21
异丙醇
2.45
苯
1.70
辛烷
2.42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从热力采油形成一定商业产量以来,热力采油产量一直占 强化采油产量的很大比例,80年代在70%以上,90年代在 60%。 美国:2004年初:EOR产量:66.3万桶/d,蒸汽驱产量占 近55%; 加拿大:2004年初:EOR的产量:28万桶/d,蒸汽驱的产 量占近50%; 印尼:2004年初,EOR的产量:22万桶/d,基本为蒸汽驱 的产量; 中国:2004年初,EOR的产量:40万桶/d,注蒸汽驱产量 占50%。
热力采油发展历史
国内:
“六五”(1980-1985):吞吐工艺 “七五”(1985-1990):以蒸汽驱为重点
“八五”(1990-1995):以水平井稠油开采为重点 “九五”(1995-2000):吞吐转汽驱、电磁加热、火 烧油层(针对特超稠油)
第九章 热力采油
蒸汽吞吐
注蒸汽 蒸汽驱
注热法 注热水
我国几个稠油油田原油的粘温曲线
油田
高升 单家寺 单家寺 单家寺 曙一区 曙一区 曙一区
井号
3-5-13 2 53
2-6 35-32 35-330 26-234
油层温度℃
60 56 56 56 37 37 35
粘度mPa.s
1000 2300 4800 10000 70000 160000 800000
2、稠油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 委内瑞拉和前苏联。
3、我国的稠油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渤海湾、准 葛尔、南襄、二连等大中型油气盆地,全国稠油储量在 80亿吨以上。
Athabasca Bitumen, Canada (8.6oAPI)
10000000 1000000
稠油特点: 粘度高,比 重大,用常
普通稠油 (1 × 102~1 × 104mPa·s)
特稠油
(1 × 104~5 × 104mPa·s)
超稠油
(>5 × 104 mPa· s)
第九章 热力采油
国内稠油的特点
(1)轻质馏分少,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2)粘度随比重增加而增加,但不是线性关系; (3)含硫量低,小于0.8%; (4)金属含量低; (5)石蜡含量较低,在5%左右; (6)稠油的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大。
Oil Viscosity (cp)
100000
规方法很难
10000
开采。
1000
但稠油的粘
100
滞性对温度
10
非常敏感,
随温度上升
1
0
50
100
150
200
来自百度文库
250
300
原油粘度降
Temperature (oC)
低,且原油
粘度越大,
这种变化就
越明显。
第九章 热力采油
稠油是指在地层温度和脱气的条件下,粘度大于 1 × 102mPa·s或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