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护知识
地质灾害防御安全常识
地质灾害防御安全常识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的各类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掌握一些地质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对于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2. 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火山喷发等。
以下将对每种地质灾害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2.1 地震地震是地球物质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可引起地表震动和破坏。
地震的破坏性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地表产状等因素有关。
•如何应对地震–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找到一个稳固的桌子或者门口,避免站在窗户、玻璃等易碎物附近。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应尽快下楼,避免被困。
–当地震来袭时,如果身处户外没有避难点,应选择一个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树木的空旷地带。
–按照地震逃生预案进行安全疏散。
2.2 滑坡滑坡是地层中发生的大规模坡塌现象,常发生在山区或陡坡地带。
滑坡主要由于地表岩土体的失稳和坡面上的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引起。
•如何应对滑坡–居住在滑坡易发区的人们应及时关注气象和地质情况的变化,避免滑坡发生时造成伤害。
–当滑坡发生时,尽量远离滑坡面,避免被坡体物质埋压。
–特别是在陡坡地带修建建筑时,应采取一些防滑坡的措施,如加固坡面,安装防护网等。
2.3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雨水、融雪等导致的沟道中的泥石流动,通常发生在陡坡和山谷地带。
泥石流具有高速度、巨大冲击力和湍急的流体特性。
•如何应对泥石流–居住在山区的人们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意识,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降雨天气前往山区。
–当泥石流来袭时,迅速向高处逃离,并避开河道和陡坡区域。
–在判断泥石流可能来临之前,要提前将财产和重要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2.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超采或地下工程活动导致地下空洞的塌陷现象。
地面塌陷不仅会影响土地利用,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32问题及回答
地质灾害防治32问题及回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合理使用建设用地,减少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一项可行性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你有哪些疑问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质灾害预防32问,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预防32问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积累的巨大能力,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突然释放,造成岩层破裂或错动而引起地表震动的自然现象。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一般来说,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2、地震的危害有哪些?破坏建筑物和设施,如,房屋倒塌、桥梁受损、铁轨变形等;出现地裂缝、塌陷等;诱导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诱发海啸,引发水灾、火灾、瘟疫等。
3、地震时,在室内如何藏身?迅速关闭电源、燃气开关。
选择一个开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墙角等。
远离窗户,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躲避时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好头部。
4、地震时,在室外如何躲避?避难时要徒步,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不要携带过多物品。
选择空旷地带躲避,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等。
在野外时,要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等。
5、被困在废墟中怎么办?保持冷静,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不要大哭大叫,要保存体力,适时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叫、敲击物体等。
如被埋压,不要轻易移动周围的物体或身体,以免引起进一步坍塌。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遇有伤情时,应酌情处理,如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6、营救被困者应注意些什么?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及时发现被困者。
挖掘时,不可使用利器,不要破坏支撑物,要边挖掘边支撑。
施救时,要先将被困人员的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尘土,保持呼吸道通畅。
被救人员如受伤出血,要压迫止血;如发生骨折,要用夹板、木棍等固定;被救人员如果颈椎、腰椎受伤,不要生拉硬拽,要慢慢移出,并用硬木板担架将其送至医疗点。
7、为什么要警惕余震?强震之后,岩层一般不会立刻平稳下来,还会继续活动一段时间,把岩层中剩余的能量释放出来,即为余震。
大班安全指南:面对地质灾害的自救方法
大班安全指南:面对地质灾害的自救方法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本指南旨在帮助大班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特点及自救方法,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2. 地质灾害的种类与特点2.1 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
2.2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体滑坡的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
2.3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因为暴雨、冰川湖泄溃等原因,使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沿沟谷流动的现象。
泥石流的特点是流速快、流量大、破坏性强。
2.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突然发生下沉或塌陷的现象。
地面塌陷的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
3. 地质灾害的自救方法3.1 地震自救方法1. 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如躲到坚固的家具下或卫生间墙角。
2. 尽量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高大物体,避免被砸伤。
3. 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建筑物,避免余震造成伤害。
3.2 山体滑坡自救方法1. 发现山体滑坡征兆时,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2. 一旦被山体滑坡掩埋,保持冷静,尽量寻找空间狭小的地方,如卫生间、厨房等,减少压迫。
3. 听到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墙壁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
3.3 泥石流自救方法1. 发现泥石流征兆时,迅速向高处转移。
2. 选择坚固的树木或建筑物抱紧,避免被泥石流卷走。
3. 一旦被泥石流掩埋,尽量寻找空间狭小的地方,如卫生间、厨房等,减少压迫。
3.4 地面塌陷自救方法1. 发现地面塌陷征兆时,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2. 一旦掉入塌陷区域,尽量寻找附近的固定物体,如管道、金属架等,固定身体。
3. 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4. 结语面对地质灾害,掌握自救方法至关重要。
通过本指南,大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特点及自救方法,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一、地质灾害的概念与类型。
1. 概念。
-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 类型。
- 地震。
- 定义: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 成因:主要是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地震要素:震源(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级(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里氏震级是常用的衡量标准)、烈度(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有关)。
- 滑坡。
- 定义: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 成因:- 岩土类型:松散堆积层、黄土、页岩等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易发生滑坡。
- 地质构造:断裂、褶皱发育的地区,岩土体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引发滑坡。
- 地形地貌:坡度较陡(一般大于20°)、高差大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 气象条件:降雨特别是暴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岩土体重量,降低抗剪强度。
- 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修建道路、建筑等)、蓄水(水库蓄水改变地下水位等)等。
- 泥石流。
- 定义: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 成因:- 地形条件: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 松散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地区,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 水源条件:暴雨、冰雪融化等为泥石流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
- 崩塌。
- 定义: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一、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规模划可分为: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地滑,俗称“走山”、“垮山”、“山剥皮”。
1、滑坡的临灾前兆:(1)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
(4)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2、滑坡的应对措施(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
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常识范文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安全常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安全常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1.地震防治常识地震是一种瞬间释放的地壳能量,对人造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常识:- 安全室内: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躲进坚固的家具下或者躲到墙角处,保护头部和要害部位。
- 高楼逃生:如果你在高楼中,不要惊慌,沿楼梯下楼,并靠近楼梯井的墙壁。
- 预防火灾:地震时,易引发火灾。
要随时检查电线和家用电器,保持家庭的防火安全。
- 现场撤离:遇到地震时,如果身处人群中,要保持冷静,指导他们有序撤离。
2.滑坡防治常识滑坡是指地表上的土石或岩石垮塌运动。
为了尽量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学习以下常识:- 观察危险地点:对于滑坡易发或危险地区,应该保持警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 疏散安全:如果发现滑坡迹象,需要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滑坡威胁。
- 抵御滑坡:可采取一些抵御滑坡的措施,如种植树木,加固边坡,增加防护网等。
3.泥石流防治常识泥石流是指由大量的泥浆、石块和水流组成的流体,能够摧毁建筑物和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常识:- 警惕天气预报:在常年降雨较多的地区,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和水文情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 远离危险区域:如果你所在地区有泥石流的可能性,要尽量远离危险区域,避免泥石流的直接威胁。
- 避免搬迁:如果你住在泥石流危险区域,要考虑搬迁到安全地带,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4.地面塌陷防治常识地面塌陷是指由地下岩石破坏或地下洞穴溶解形成的地表下陷。
为了减少地面塌陷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常识:- 观察地势:对于周围环境地势低洼的地区,要时刻关注地面情况,发现地面下陷迹象要及时报告。
常见的地质灾害及防护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及防护措施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各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在人类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特点1. 地震地震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其特点是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发生不可预测。
2.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山体岩土松散而导致山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其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大,危害性强。
3.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等因素引起土石混合物向下流动形成的现象。
其特点是速度快,威力大,容易形成堰塞湖。
4. 崩塌崩塌是指由于山体岩土结构受到破坏而导致山体向下倾斜或坍塌的现象。
其特点是规模大,危害性强。
三、防护措施1. 地震防护措施(1)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要求,采用耐震材料和结构,加强建筑物的耐震性。
(2)开展地震预警工作,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3)加强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2. 滑坡防护措施(1)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应采取固结、加固、挡土等措施,以减少滑坡面积和规模。
(2)对于潜在滑坡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泥石流防护措施(1)对于已经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应采取清淤、挖沟、修筑堤坝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危害。
(2)对于潜在泥石流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崩塌防护措施(1)对于已经发生崩塌的区域,应采取清理、加固、挡土等措施,以减少崩塌危害。
(2)对于潜在崩塌区域,应进行勘察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总结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筑物设计、预警工作、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问答题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问答题1. 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外力学因素及自然地质条件等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或损害的自然灾害。
2. 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地震、地滑、泥石流、崩塌、滑坡、泉涌、地面沉降等几种类型。
3. 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是地球内部因构造运动和岩石断裂等引起的一种振动现象。
地震的产生是由于板块运动、岩石变形和能量积累等引起的断裂和位错运动。
4.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陡坡地区的大量泥石、土壤和水混合物流动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流体。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威力大、毁灭性强的特点。
5. 怎样预防地质灾害?预防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合理规避危险区、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防护工程建设等措施。
此外,公众也应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6. 如何应对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应尽快躲避危险区域,并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如果被困在灾害现场,应尽量保持冷静,寻找避难点,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同时,及时向救援部门报警,以便获得及时援助。
7.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特别是大规模的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往往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8. 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方法有哪些?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质监测、遥感技术、地震监测、地形地貌的研究等方法。
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和规律的研究,提前预警和预防灾害的发生。
9. 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修筑防护工程、植被恢复、地质堆石等措施。
通过强化地质灾害防护体系建设,增强地质灾害的承载能力,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威胁和损害。
10. 地质灾害科普的意义是什么?地质灾害科普的意义在于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认知和防灾意识,使人们更加重视地质灾害的风险,学会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下水运动、地质构造、地貌发育等原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技术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预防地震、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角度,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预防地震灾害:1.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时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防护措施。
2.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震动。
3.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通过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4.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应对能力。
二、预防地面塌陷灾害:1.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力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动、地下空洞等危险因素,做好预警工作。
2.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实施土地整治和防控措施: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土地整治和防控,采取固结填土、地下排水等工程措施,增加地基稳定性。
4. 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开展地面塌陷防控培训,提高公众对地表下陷灾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地下水调查。
三、预防山体滑坡灾害:1. 加强山体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山体植被,防止大规模砍伐和过度开发,减少山体土壤侵蚀,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2. 建立山体滑坡监测体系:建立山体滑坡监测网络,通过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地下水位和地震等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已发现的山体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极端天气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极端天气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为了减少灾害风险,以下是一些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质灾害的预兆信号,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建设防护设施: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建设防护设施,如拦河堤、挡土墙、护坡等,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冲击和破坏。
3.合理规划和土地利用:在城市和乡村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合理规划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位置,避免建设在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4.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及早预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为相关部门和居民提供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开展地质灾害防范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教育居民避免在危险地带建房或居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管,防止违法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7.加强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
响应机制,提高救援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增强公众对地震安全的认识,提高地震应对能力,以下是地震安全常识十条,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加以遵守。
1.了解地震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发生规律、预警系统等。
只有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防护和逃生准备。
2.建立地震应急预案。
在家庭、学校、单位等场所,都需要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包括逃生通道、避难场所、应急物资等。
预先制定好应对地震的具体措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定期参加地震演练。
定期参加地震演练,可以让我们熟悉地震时的应对流程,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更好地掌握地震逃生技巧。
4.加固建筑结构。
对于住宅、学校、办公楼等建筑,需要加强地震防护措施,包括加固结构、设置支撑、安装防护设施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固定家具和家居用品。
在家庭生活中,需要将易倒的家具、家居用品固定好,避免地震时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地区,这一点尤为重要。
6.保持镇定并迅速逃生。
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定,迅速采取逃生措施,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和其他不必要的伤害。
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潜在危险物体,选择开阔的空地避难。
7.远离危险物品。
在地震发生后,要远离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同样,要注意避开山体滑坡、地震裂缝等地质灾害点,确保自身安全。
8.及时关注灾情通报。
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关注灾情通报,听从政府的指挥调度,避免盲目行动和造成混乱。
合理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及时了解最新的灾情信息。
9.积极参与灾后救援。
在地震发生后,需要积极参与灾后救援工作,包括救援伤员、搜救被困者、提供物资支援等。
团结一心,共同抗震救灾,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10.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安全知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地质灾害防治必备小知识”。
这可关系到咱的身家性命,可得好好重视起来。
你说这地质灾害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冷不丁地就冒出来吓人一跳。
就拿山体滑坡来说吧,那家伙,“哗啦”一下,土啊石头啊就往下滚,要是没点准备,那可就危险咯。
先说说这个怎么发现地质灾害的小苗头吧。
咱平时就得留个心眼,要是看到山坡上出现裂缝啦,或者有土石松动的迹象,那就得当心了,这可能就是小怪兽要出没的信号。
还有呢,要是下大雨的时候,听到山上有异常的响声,或者水变得特别浑浊,那也得提高警惕,可别不当回事儿。
那万一真遇到地质灾害了咋办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要是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来了,可千万别傻乎乎地跟它们硬刚,那不是找虐嘛!赶紧跑,朝着垂直于灾害方向的两边跑,跑得越远越好。
这时候就别心疼鞋子啦,小命要紧!要是在屋里,那也得赶紧跑出去,别以为躲在家里就安全了,那房子说不定一下就被冲跑咯。
还有啊,万一跑不掉咋办?那就得找个坚固的地方躲起来,比如大大的石头后面,或者结实的墙角。
可千万别找那些容易被冲走的地方,不然你就等着和小怪兽一起去旅行吧。
咱还得做好预防措施,别等灾害来了才傻眼。
比如说,住的地方别选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是没办法,那也得做好防护措施,修个挡土墙啊什么的。
平时多关注天气预报,下大雨天就别乱跑了,乖乖待在家里看剧吃零食多好。
总之啊,这地质灾害可不是闹着玩的,咱可得严肃对待。
记住这些小知识,关键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说不定还能救自己一命呢!别觉得我在吓唬你,这可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咱得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让我们一起和地质灾害小怪兽斗智斗勇吧!哈哈,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些知识哦,希望我们都能平平安安的!。
防止地质灾害措施
防止地质灾害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发生的由于地质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防止地质灾害的措施。
一、防止地震的措施1.建设抗震建筑:在地震多发地区,建设抗震建筑是最有效的防止地震灾害的措施之一。
抗震建筑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设计规范,在建筑承重结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充分利用地质条件:在地震多发地区,利用地质条件也是防止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建筑物选址时,选择坚硬的地基和有良好承载能力的岩层。
此外,在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中,利用地基加固技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3.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发现地震活动,并及时向人们发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因此,加强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地震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防止滑坡的措施1.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的生长和根系的发展可以增加土壤的粘聚力和抗剪强度,有效减少滑坡的发生。
因此,在滑坡易发地区,应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避免过度砍伐和乱砍滥伐,种植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树木和灌木等。
2.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对于防止滑坡灾害至关重要。
滑坡易发地区的土地利用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地貌特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农田分布和交通路线等,避免占用高风险滑坡区。
3.土石坝与护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地区,修建土石坝和护坡工程是一种有效的防滑坡措施。
土石坝可以增加地表的重力,抗拗地表负荷,减少滑坡的发生。
护坡工程则可以增加土壤的坚固性,并有效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掏空。
三、防止泥石流的措施1.山体治理与固坡工程:泥石流多发地区,进行山体治理与固坡工程是防止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手段。
防止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
防止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来应对地质灾害。
本文将详细分析几种常见的防护措施。
一、地震防护地震是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许多防护措施被采用。
首先是建筑物的耐震设计,通过采用合适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其次是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分钟预警居民,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逃生或避险措施。
此外,公众在地震发生后也需要接受地震应对教育,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
二、滑坡防护滑坡是由于坡面土壤失稳而导致的地质灾害。
为了减少滑坡风险,可以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一是植被恢复和保护措施,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土,减少土壤侵蚀和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地质勘察和工程措施,通过了解地质情况、合理规划建设,避免在滑坡风险区进行重要建筑物或基础设施的建设。
此外,滑坡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也对预防滑坡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泥石流防护泥石流是由陡坡和大量水和泥沙混合物形成的破坏性地质现象。
为了减少泥石流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是泥石流沟的整治和加固,通过清淤、排泥和修建护坡等工程措施,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其次是建设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降雨、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及时预警并采取避险措施。
此外,对于潜在泥石流灾害区,可以采取疏散和避险的应急预案,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防止地质灾害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仅凭一种单一的防护措施是不够的,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的措施来降低灾害风险。
例如,结合地震和滑坡的风险区域,在建筑物设计和规划中同时考虑抗震和避险的需求。
同时,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
总结起来,防止地质灾害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应急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非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应急救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 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宣传教育
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正常
秩序。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分类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动 特征,可分为黄土滑坡、粘性 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滑坡概述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河谷等地区。由于地形、地质 、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某地区 ,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量大、植被破坏等原因,滑坡事件频繁发生。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演练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演练 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 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提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查询、预警信息 发布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滑坡事件分析
某地区崩塌事件分析
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岩土工程一直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地基的设计与施工。
然而,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系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在岩土工程中时刻存在。
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必须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坡面稳定性在岩土工程中,坡面稳定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地震等原因,岩石和土壤的坡面可能发生滑坡或崩塌,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人员伤亡。
为了预防坡面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土方开挖时,采用阶梯状开挖或挖台阶的方式,以减小坡面高度和坡度。
2. 增加坡面的抗滑承载力,采用加固措施,如安装钢筋网或喷射混凝土。
3. 在坡面上设置排水系统,以保持坡面的稳定性,避免水分对土壤的影响。
二、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重大影响。
较高的地下水位会增加土体的饱和程度,降低土壤的稳定性;而较低的地下水位可能导致土壤干燥收缩而引发沉降。
为了控制地下水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合理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
2. 安装排水井、排水管或地下防水层,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
3. 定期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
三、地震防护地震是岩土工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地震会对土壤和岩石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导致土体的液化、沉降、裂缝等问题。
为了减少地震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在设计和施工中,合理选择和布置岩土工程的结构和材料,使其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2. 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地震活动,为岩土工程的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3. 对已有的岩土工程进行加固和修复,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四、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土壤膨胀和地下工程施工等原因引起的地表下沉现象。
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和地面设施的损坏。
为了避免地面沉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地表下沉。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地质灾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但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预防和应对这些“天降横祸”。
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怎么才能让自己在这场自然的“考验”中不至于“遭殃”。
1. 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可谓五花八门,咱们最常见的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震。
这些天灾,就像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你根本无法预料。
滑坡就像是在下坡路上滚雪球,一不小心就把路边的树木、房子统统卷走;泥石流呢,更像是大自然的“魔术师”,把泥土和石头变成了汹涌的洪流;而地震,则是地球在“咳嗽”,一声巨响之后,房屋也许就会像积木一样倒塌。
说到这儿,大家心里是不是有点发毛?别急,预防这些灾害的方法可多着呢!2. 预防方法2.1 增强监测与预警首先,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福音”。
现在很多地方都安装了监测设备,像是“耳聪目明”的小助手,随时监控地质情况。
如果发现有异常,立马发出预警,就像学校里的“放学铃”,让大家提早撤离,安全第一,咱们可不能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路修得结实,再加上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就能有效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就像建房子,地基打得牢,房子才不会“东倒西歪”。
而且,像那些老旧的房屋,及时加固也是必须的,毕竟“家是温暖的港湾”,可不能让它成了“灾难的温床”!3. 应对措施3.1 及时撤离与自救一旦灾害来临,撤离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记住,听到警报响起,不要犹豫,立马行动!大家可以事先制定好撤离计划,像打仗前的“战略部署”,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去哪里、怎么走。
在这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别因为慌乱而迷了路。
3.2 学习自救知识此外,学点自救知识也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地震发生时,要赶快找到一个坚固的桌子躲下,保护自己的头部;如果遇到泥石流,应该尽量向高处移动,别一味往下跑,那简直就是“自投罗网”。
在这方面,掌握一些急救常识,比如止血、心肺复苏,也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护措施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凸显。
地质灾害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为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工程施工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和防治等特点,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地质灾害防护措施1. 地质勘查与监测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全面地质勘查,了解地质条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 预防措施(1)优化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查和监测数据,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2)施工工艺: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例如,在软弱地基处理中,采用加固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地面沉降。
(3)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先施工高风险区域,确保工程安全。
3. 治理措施(1)地质灾害治理:针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加固滑坡体、排水、锚固等,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2)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工程施工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3)救援设施:配备必要的救援设施和设备,如逃生通道、救援器材等,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4. 教育培训与宣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法律法规与政策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三、结论地质灾害防护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地质勘查、预防措施、治理措施、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综合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我国工程施工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施工现场防止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防止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下水、地震等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在工程施工现场,由于施工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因此,为保证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岩层固结、排水措施、坡面防护等方面,详细论述施工现场防止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
一、岩层固结措施岩层固结是指通过注浆、喷射混凝土等方式,将松散的岩石固结为坚固的岩体,以提高地质灾害的稳定性。
施工现场通常会采用以下措施来进行岩层固结:1. 注浆加固:通过在岩石裂缝或空隙中注入固化材料,如水泥浆、聚氨酯等,使岩石形成坚固的固结体。
注浆加固可有效增加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岩层变形和滑动的概率。
2. 喷射混凝土:对于岩层较松散或岩体裂缝较多的情况,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固结措施。
喷射混凝土将水泥、砂石、膨胀剂等材料混合后,通过高压喷射技术,将混凝土喷射到岩体内部,形成坚实的支护体。
二、排水措施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遇到地下水问题,过多的地下水会导致土体的液化和岩体的失稳。
因此,在施工现场进行地下工程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以下是常见的排水措施:1. 井点降水:通过在施工现场钻探井点,降低井点周围的水位,减少地下水的压力。
井点降水常采用打井、注水泵抽水等方式进行。
2. 地下水封堵:对于地下水渗透较大的地层,可以采用封堵措施,如注浆封堵或井点压水等。
通过封堵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的流动,减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三、坡面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由于坡面的破坏或不稳定,容易引发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为了保证施工中坡面的稳定性,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是必要的:1. 建立防护网:通过搭设防护网,将坡面加固,防止坡面的滑动和坍塌。
防护网通常采用高强度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耐候性。
2. 植被覆盖:通过在坡面上进行植被种植,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坡面的抗冲击能力。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及应对措施。
说起这个话题,我可是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呢!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地质灾害。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表层发生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这些灾害往往突然发生,让人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
那么,如何预防地质灾害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
我们要学会观察天气。
有时候,天气的变化会引发地质灾害。
比如,暴雨过后,山上的泥土容易松动,形成泥石流;大雪过后,地面结冰容易破裂,导致山体滑坡。
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在山区建设防护工程,防止山体滑坡;在河边建设防洪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这样一来,即使发生了地质灾害,也能够减轻损失。
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
很多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知道如何应对。
所以,我们要加强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的知识,提高防灾意识。
当然啦,预防措施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如果真的遇到了地质灾害,我们还要学会应对。
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几个应对方法。
我们要保持冷静。
遇到地质灾害时,千万不要慌张,要尽量保持冷静。
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我们要迅速撤离。
如果发现自己身处危险区域,要立即向安全地带转移。
不要贪图一时之快,以免陷入更大的危险。
我们要互相帮助。
在遇到地质灾害时,我们要团结一心,互相帮助。
这样才能增加生存的机会。
我们要及时报警。
如果遇到了地质灾害,要尽快拨打报警电话,寻求救援。
我们还可以借助手机等通讯工具,向家人朋友报平安。
地质灾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学会应对方法,就一定能够减少损失。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 2009-7-26
一、地质灾害基本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作用下引发的,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一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县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
二、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及特征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的影响,而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向下运动的现象。
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坡角大于软弱面倾角时最易发生。
物质可分为松散层、软质岩石、硬质岩石。
一个完整的滑坡应具有滑动面(滑床)、滑坡面裂缝和台阶、后缘和侧缘滑壁、裂缝及前缘鼓丘。
按物质组成: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
按滑动面与岩层面关系: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引起滑坡的力学性质: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
按形成原因:工程滑坡、自然滑坡。
按发生后的活动性:稳定滑坡、不稳定滑坡。
2、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体,失去稳定,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象。
呈倒石锥状,结构松散、零乱。
3、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坑的一种现象。
主要表现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一般呈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形。
4、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由水挟带大量泥沙、块石、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现象。
具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猛、破坏力强等特点。
按流域特征:标准型——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明显,流域呈扇形,规模及破坏力大;坡沟型——流域面积小,规
模不大,呈漏斗形,流通区不明显,形成区直接与堆积区相连;坡面型——常沿坡面运动,规模小,无形成区、流通区,可堆积于坡面或坡脚。
5、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现象。
主要是由采煤形成采空区后引起。
6、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易发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灾种不同范围不同,有点、带、区的分别。
如滑坡多为点,地面沉降、泥石流多为区,地裂缝多为带。
易发区可演变成危险区或非易发区。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条件:坡地,陡崖,山地沟谷,岩溶盆地、洼地、槽谷等地形坡度起伏较大的区域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带。
一般情况下:地形坡度为20—50度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坡度60—90度,甚至反起向陡崖易发生崩塌、地裂缝和高角度滑坡;岩溶盆地、洼地、槽谷等易发生塌陷。
2、地层岩性条件:松散堆积层、软质的砂页岩和含煤地层、软硬相间分布的地层、硬质的碳酸盐岩和砂岩,特别是有软弱夹层的岩层。
地质构造条件:断层、节理裂隙发育的地区。
3、大气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降雨强度大小、降雨连续时间长短和降雨量大小等是决定产生地质灾害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降雨强度50mm/h左右时,即可诱发;降雨历时越长、降雨量越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越高。
4、水文地质条件:松散堆积层、岩石裂隙中赋存的地下水。
5、地震:由于地震产生振动而使山体失隐。
一般情况下,烈度7度、震级5级即可导致地质灾害。
6、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活动:切坡脚、加载、弃渣、弃土。
常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
水利水电工程:蓄水。
常导致库岸塌滑、滑坡。
采矿活动:由不规范的采矿活动导致,常造成山体开裂、崩塌、滑坡等。
四、地质灾害监测
1、地质灾害监测方式:以长期固定监测与定期巡查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长期固定监测一般每10天一次,雨后加测,雨季加密;定期巡查一般为半月或每月进行一次;汛期强化监测将根据降雨强度,每天或24小时值班监测。
2、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手段
简易监测点建设:可设置木桩、标尺观测、石膏片、砂浆片观测。
监测手段:要用游标卡尺、卷尺、钢直尺为主,重点对滑坡地面裂缝和建筑物裂缝、地表排水等进行观测。
五、地质灾害监灾特征
1、崩塌: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新增裂缝;动植物异常。
2、滑坡:前缘出现隆起和放射状裂缝;后缘裂缝加宽,产生新裂缝;中部裂缝加宽,产生新裂缝,出现错落台阶,有小坍滑现象;后侧缘出现斜向裂缝。
3、泥石流:物源——松散物质丰富,沟谷两侧滑坡、坍滑强烈;降雨——1小时30mm、10
10mm左右或以上均可触发。
4、地面塌陷:主要是岩溶塌陷和采矿空区塌陷。
5、采矿活动:采矿活动强烈的区域,常转化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六、重大地质灾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1、非工程措施:启动地质灾害应危急预案、临时紧急避让、应急调查分析、制定防治方案、划定危险区、建立监测点、设定预警信号、警示标志、明确责任人、监测人。
2、应急工程处理措施:采用塑料布覆盖、粘土回填地表裂缝、修临时排水沟、前缘压脚、后缘减载等措施。
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措施
1、滑坡(崩塌):排水——截水沟、明沟、盲沟、仰斜孔;支档工程——抗滑片石垛、抗滑档、抗滑桩、锚固(锚喷、锚杆、预应力锚索、锚拉桩、锚板档墙)、减载
2、泥石流:拦档——浆砌、干砌重力坝,土坝、泥凝土坝、格栏坝、浆砌块石格栏坝;排导——渡槽、排导沟、导流堤。
3、塌陷、地裂:封阻、填埋。
(一)重点防范期。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5-7月份的降雨、上流水库放水等活动。
预测今年地质灾害的重点主汛期是5月至7月。
(二)防治重点。
根据辖区地质灾害分布,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为火车站南头沿河民房、厂房及仓库。
重点防灾地段是工业南路101号至114号,省一建靠河边平房地势较低,较易被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以及是否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等因素,确保做好辖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
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
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
抢险救灾工作。
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
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