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计算原理,新手必须懂
钢筋算量基础知识
![钢筋算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2b5d6baf1ffc4ffe47ac11.png)
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计算基础常识
![钢筋计算基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36eb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0.png)
钢筋计算基础常识钢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提高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钢筋的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一环,下面将介绍钢筋计算的基础常识。
一、钢筋种类及命名常见的钢筋有普通钢筋、螺纹钢筋和带肋钢筋。
普通钢筋按其直径分为6mm、8mm、10mm、12mm等多种规格,螺纹钢筋以螺距和螺纹直径命名,例如HRB335螺纹钢筋。
带肋钢筋在普通钢筋的基础上增加了肋筋,用于提高混凝土和钢筋的粘结力和抗拉强度。
二、钢筋的截面形状和尺寸钢筋的截面形状有圆形、矩形和异形等。
圆形钢筋是最常见的,圆筒的直径和截面积决定了钢筋的承载能力。
矩形钢筋和异形钢筋在特殊工程中使用较多,其具体尺寸和截面形状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三、钢筋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是指钢筋的公称抗拉强度,常见的有三个等级:HRB335、HRB400和HRB500。
HRB335钢筋的抗拉强度为335MPa,HRB400的抗拉强度为400MPa,HRB500的抗拉强度为500MPa。
设计时需根据结构要求和安全性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强度等级。
四、钢筋的计算方法1.抗拉钢筋的数量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荷载,计算出结构中所需的钢筋面积,再根据钢筋的截面积和钢筋的间距计算出钢筋的数量。
2.钢筋的配筋计算: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构件的尺寸,计算出钢筋的截面尺寸和数量。
3.钢筋的锈蚀计算: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和预计使用寿命,计算出钢筋的锈蚀程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措施。
4.钢筋的构造计算:根据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构造要求,计算钢筋的长度、重量和连接方式等。
五、钢筋的安装和验收钢筋的安装应按照设计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保证钢筋的正确布置和固定。
验收时应检查钢筋的种类、数量、尺寸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检查钢筋的表面是否有锈蚀、损伤和裂缝等缺陷。
六、钢筋的保护和维护钢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护和维护,避免钢筋的锈蚀和损伤。
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混凝土覆盖层、防水层和防腐层等,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查工作。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钢筋的重量怎么计算-钢筋重量怎么算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钢筋的重量怎么计算-钢筋重量怎么算](https://img.taocdn.com/s3/m/13b691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4.png)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钢筋的重量怎么计算-钢筋重量怎么算哎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别看这个问题简单,但是要是算错了,可是会闹出大笑话的哦!钢筋的重量怎么计算呢?钢筋重量怎么算呢?别着急,小编这就给大家一一解答。
咱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钢筋的截面积。
所谓截面积,就是钢筋的横截面面积。
钢筋的截面积怎么算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用钢筋的直径乘以圆周率再除以2。
这个公式大家一定要记住哦,因为后面计算钢筋重量的时候会用到。
我们来说说钢筋的长度。
钢筋的长度有很多种,比如盘条、直条、弯曲等等。
不同的形状,长度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无论哪种形状,我们都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截面积公式来计算钢筋的体积。
再用体积乘以密度(钢筋的密度一般在7850千克/立方米左右),就可以得到钢筋的重量了。
钢筋的重量怎么算呢?这里小编要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
就是用钢筋的体积除以它的表面积。
这个表面积包括了钢筋的侧面和顶底两个面。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到钢筋的实际重量了。
这个方法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如果要精确计算的话,还是要用上面的公式哦。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钢筋重量计算公式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
下面我们再来聊聊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在建房子的时候,是怎么确定需要多少钢筋呢?这可不是随便买点儿钢筋就能解决问题的哦。
我们需要根据房子的结构、大小、高度等因素来计算所需的钢筋量。
这个过程可是非常复杂的,需要专业的工程师来进行计算。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钢筋的质量。
虽然大家都知道钢筋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但是市面上的钢筋质量却参差不齐。
有的钢筋偷工减料,厚度不够;有的钢筋表面有锈迹斑斑,影响使用。
在购买钢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厂家和渠道,确保购买到优质的钢筋。
小编还要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安全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防止钢筋被踩踏、扭曲等问题。
也要防止钢筋与其他建筑材料发生冲突,导致意外伤害。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4ffc71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9.png)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钢筋是建筑中常见的材料,经过测算后,我们才能确定钢筋的数量,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钢筋数量。
本文将从计算公式的原理、计算方法、计算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原理手工计算钢筋公式的原理是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上的结构图,计算出各种构件之间的距离和间距,然后按照相关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所需的钢筋数量。
二、计算方法钢筋的计算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勾勒出钢筋的分布范围。
2、测量出每根钢筋的长度和直径。
3、计算出每种尺寸的钢筋所需数量。
4、计算出总钢筋用量。
1、勾勒出钢筋的分布范围。
首先,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上的结构图勾勒出钢筋的分布范围,包括梁、柱、板等钢筋的布置范围。
2、测量出每根钢筋的长度和直径。
在勾勒出钢筋分布范围之后,需要测量每根钢筋的长度和直径。
一般来说,钢筋的长度要比设计图纸上的长度略长一些。
3、计算出每种尺寸的钢筋所需数量。
根据实际需要,勾勒出每种直径的钢筋数量。
钢筋的直径一般有6、8、10、12等多种规格。
计算每种规格的钢筋数量时需要考虑其空间利用率和强度,同时满足建筑结构所需。
4、计算出总钢筋用量。
最后,将不同直径的钢筋数量相加,计算出总钢筋用量,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三、注意事项1、在计算钢筋用量时,还需要考虑钢筋的间距和使用范围,避免钢筋的过多或过少,导致建筑结构的不稳定。
2、需要特别注意建筑的结构设计和规范,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依据具体的尺寸和数量进行计算。
总结:手工计算钢筋公式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出建筑结构所需的钢筋数量,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遵循建筑结构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e52b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e.png)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钢筋计算基础知识》PPT课件
![《钢筋计算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7a8bfbe518964bce847c4a.png)
• 2、电渣压力焊和机械连接均按个计算。
• 3、定额中规定,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钢筋 搭接按设计、规范规定计算;4、搭接长度 的计算公式是:
搭接长度=搭接头个数×钢筋的一个搭接
长度
编辑版ppt
11
五、钢筋的锚固
编辑版ppt
12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可靠地结合,实现共同工 作的材料特点,主要一点就是它们之间存在粘结 力。很显然,钢筋深入混凝土的长度愈长。粘结 效果越好。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深入支座内 的长度。其目的是防止钢筋被拔出。
编辑版ppt
13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 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 明确规定的, 钢筋的锚固
长度 按图计算;,
编辑版ppt
14
钢筋锚固长度
• 钢筋锚固长受度拉是钢指筋纵最向小钢锚筋固伸长入度砼L支a 座(墙|柱|梁)
钢内的长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筋 C20
C25
C30
C35 ≥C40
编辑版ppt
8
• 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 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表——根据以上图形中的结 论,可整理成如下表格: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
结构有抗震要求
结构无抗震要求
180° 135° 90°弯 180° 135° 90°弯 弯钩 弯钩 钩 弯钩 弯钩 钩
13.25d 11.90d 10.50d 8.25d 6.90d 5.50d
• 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
135°/ 135°即为箍筋编辑弯版p钩pt 的一般默认形式
9
• 箍筋弯钩增加长度
编辑版p1、钢筋的搭接形式有手工绑扎、焊接连接 和机械连接三种,焊接连接分电弧焊、闪 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机械连接分为锥螺 纹连接和直螺纹连接。
钢筋算量与算量必备基础知识
![钢筋算量与算量必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ae3d4da8956bec0975e362.png)
条形基础交接处配筋
柱子பைடு நூலகம்筋讲解
框架柱的钢筋计算
• 柱的纵筋 • • •
地下室纵筋 基础插筋 中间层纵筋 首层纵筋 顶层柱纵筋 标准层纵筋 钢筋计算所需参数: 柱插筋
1、基础层层高
柱
柱的箍筋
• 箍筋组合方式 • 箍筋长度 • 箍筋根数
2、柱所在楼层高度 3、柱所在楼层位置 4、柱所在平面位置 5、柱截面尺寸
单箍筋长度计算
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 75mm)*2
单箍筋长度计算
只勾住主筋
4号箍筋长度 =(h-保护层*2+d*2)+1.9d*2+max(10d, 75mm)*2
基础箍筋根数计算
钢筋锚固长度
钢筋锚固长度是指纵向钢筋伸入砼支座 ( 墙 | 柱 | 梁)内的长度
• 普通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可按下表 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 取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 种类 C20 d≤25 d> 25 C25 d≤2 5 d> 25 C30 d≤2 5 d> 25 C35 d≤2 5 d> 25 ≥C40 d≤2 5 d> 25
构件长度
2、箍筋长度:
①梁柱箍筋长度=构件截面周长-0.05m ②箍筋长度=构件截面周长-8*保护层厚+4*箍筋直径+2*钩长
= (a-2c+2d)*2+(b-2c+2d)*2+14d(24d)
箍筋 架立筋 受力筋
配置范围
7、箍筋根数:箍筋根数=配置范围÷@+1
(四)其他
1、马凳(见图4-3),设计有规定的按设计规定,设 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 度按底板厚度的2倍加200mm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入 钢筋总量。设计有规定时计算公式: 马凳钢筋重量=(板厚× 2+0.2)×板面积×受撑钢 筋次规格的线密度
钢筋计算基础知识
![钢筋计算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36fffed50e2524de5187ead.png)
本章要点1.钢筋常用的分类2.钢筋规范3.各类构件的钢筋构造与作用、抗震配筋要求4.钢筋的计算方法从专业术语来说,“架立筋”就是梁上部第一排钢筋中间那几根的位置上布置的,位于“多肢箍”中间的拐角处的钢筋。
对于梁来说,腰筋(构造钢筋)起一种加固或者加强的作用。
“架立筋”首先是起到不让箍筋“散架”的作用——对于多肢箍来说,有多个箍筋的拐角,每个拐角都必须有架立筋——当然,如果该位置上存在“上部通长筋”,就不必重复布置架立筋了。
这就是架立筋不同于腰筋的地方。
心柱在框柱里面出现,有时桥梁里也有,大柱子套小柱子,其实就是把芯里的几个钢筋加个箍筋哟,同时还要明白一般情况下是小柱子是一直贯通到上部,就是说一般下部受力比较大的情况下。
(见101)面筋:支座负筋及分布筋,2.1钢筋常用的分类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一)按轧制外形分(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四)按生产工艺分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2.2 钢筋规范由于部分造价人员对钢筋规范不是太了解,本节作个简介。
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而成。
3(1).钢筋算量的基本原理(整体)16G101
![3(1).钢筋算量的基本原理(整体)16G101](https://img.taocdn.com/s3/m/6bcd6f2690c69ec3d5bb7591.png)
钢筋算量的基本原理一、钢筋算量有关名词解释:1.钢筋均是以其直径表示其大小,直径单位为毫米。
2.钢筋重量的原始计算原理是:质量(kg)=体积(圆截面面积*长度)*密度(7850kg/m3),算量不需要按该公式计算,可以查表可得每种型号每米多重,比如φ12钢筋,理论重量0.888kg/m,一个是利用广联达软件比重设置可查询,另一个利用已拷贝的小软件工具可以随时查询。
3.混凝土保护层:钢筋骨架浇筑在混凝土中,必须被混凝土包裹住,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
旧图集(03G101)中钢筋骨架的主筋外皮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新图集(16G101及过期的11G101)有变化,即钢筋骨架的最外层外皮(箍筋外皮)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也就是说旧图集和新图集钢筋计算会有一些差别(见下图)。
适合03G101 适合16G101和11G101旧图集混凝土保护层的依据,见03G101-1的33页“注”1条,说的是受力主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新图集混凝土保护层的依据,见16G101-1的56页“注”1条,说的是外层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以及过期的11G101-1的54页“注”1条,说的也是外层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两种不同保护层的定义对钢筋算量的算法)。
另外,混凝土保护层平法图集有最小值规定,实际工作中图纸有说明的按图纸采用,未说明的按图集采用。
保护层还和环境有关,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同保护层最小厚度也不同,具体见新平法图集16G101-1的56页和16G101-3的57页。
4.钢筋锚固: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够可靠结合,实现共同受力,主要一点是它们之间存在粘结力,钢筋伸入混凝土内越长,粘结力越强,受力越好,钢筋锚固就是指钢筋伸入其支座混凝土内的长度,我们伸入支座内的锚固可以为0.6laE,也可以为0.3laE、1.2laE等,所以平法图集给出的是一个标准的基本锚固长度,具体要锚入支座多少,要看平法图集节点构造才行,不同的构件锚入长度是不同的。
钢筋计算方法以及公式
![钢筋计算方法以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a424a7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f.png)
钢筋计算方法以及公式钢筋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增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拉强度。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钢筋进行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钢筋计算的方法和公式,并给出详细的步骤和示例。
钢筋计算主要涉及到钢筋的截面面积、抗拉强度、受力状态等方面的参数。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用的钢筋计算公式和方法。
1. 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方法:钢筋的截面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π * d^2 / 4其中,A表示钢筋的截面面积,d表示钢筋的直径。
2. 钢筋的抗拉强度计算方法:钢筋的抗拉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 A * σ其中,F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A表示钢筋的截面面积,σ表示钢筋的抗拉应力。
3. 钢筋的抗弯强度计算方法:钢筋的抗弯强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F * d / 2其中,M表示钢筋的抗弯强度,F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d表示钢筋的直径。
4. 钢筋的受力状态计算方法: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常常处于受拉状态或受压状态。
在计算钢筋受力状态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面积差异。
一般情况下,受拉钢筋的面积大于受压钢筋的面积。
钢筋计算的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钢筋的受力状态,即受拉还是受压。
步骤二: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荷载,计算出钢筋的截面面积。
步骤三:根据钢筋的截面面积,计算出钢筋的抗拉强度。
步骤四:根据钢筋的抗拉强度和直径,计算出钢筋的抗弯强度。
步骤五: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安全系数,确定所需的钢筋数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钢筋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在受拉状态下的抗弯强度。
首先,根据钢筋的直径,可以计算出钢筋的截面面积:A = π * 10^2 / 4 = 78.54 mm^2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荷载,可以计算出钢筋的抗拉强度。
假设抗拉应力为200 MPa,那么钢筋的抗拉强度为:F = 78.54 mm^2 * 200 MPa = 15708 N根据钢筋的抗拉强度和直径,可以计算出钢筋的抗弯强度:M = 15708 N * 10 mm / 2 = 78540 Nmm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安全系数,我们可以确定所需的钢筋数量。
钢筋计算总结PPT课件
![钢筋计算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2a6b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5.png)
经计算,基础底面配筋为Φ16@200 双向布置,基础侧面配筋为 Φ12@200。
根据规范要求,基础底面配筋率为 0.15%,基础侧面配筋率为0.1%。
条形基础的配筋计算及实例
条形基础配筋计算步骤 确定基础底宽及形状 计算基础底面配筋
条形基础的配筋计算及实例
01
计算基础侧面配筋
02
校验配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STEP 03
学习方法探讨
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学习 钢筋计算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方法和技巧。
针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和 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和讨论。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展望
智能化发展
绿色环保理念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钢筋计算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 配筋和优化设计。
在建筑行业中,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 重视,未来钢筋计算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性。
设备选型原则
根据施工需求和钢筋加工量,合理选择设备型号和规格。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钢筋加工效率和质量的措施建议
优化钢筋翻样流程
通过改进翻样方法、提高翻样精度等 措施,优化钢筋翻样流程,提高加工 效率。
推广使用数控加工设备
采用数控加工设备,实现自动化、智 能化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加强现场管理和培训
加强现场管理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 技能水平,减少浪费和返工现象。
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
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对加工完成的 钢筋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符合要求。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钢筋计算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绍了钢筋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 受拉钢筋面积。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全解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全解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5247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6.png)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三、尾跨钢筋计算类似首跨钢筋计算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主筋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2、箍筋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第二节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第二章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第三章柱KZ钢筋的构造连接第一章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第二章中间层一、柱纵筋1、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第三节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在GGJ 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注意:在GGJ 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直锚≧Lae:梁高-保护层注意:在GGJ 中,处理同上;第四章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第五章常见问题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下面我们推导一下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D/2+d/22+300,这里D 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初学者钢筋计算平法钢筋基础知识
![初学者钢筋计算平法钢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300e85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1.png)
温度筋 其他:马凳筋、洞口加筋、放射筋
板受力筋
分为水平受力筋、垂直受力筋。自支座
边起50开始按间距布置。
板受力筋
分为底筋、中部筋、面筋、温度筋
温度筋多用于屋面板和厂房中,图纸中 会有下述说明的为温度筋:“布置温度 收缩钢筋8@200,沿纵横两方向布置 ”
板负筋(扣筋)
分为双标注负筋、单标注负筋、分布筋
端支座负筋(示意图)
三维视图
端支座负筋(施工图)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架立筋
150
150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现在软件中是150mm) 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取150mm
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或0.5Hc+5d)
腰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15d(2*锚固)
箍筋(示意图)
箍筋(施工图)
在03G101-1P39页中对拉筋的算法的规定。 用户通常算法是取2*8.25*d(非抗震)(此算法对应于两端180度 弯钩的拉筋,
吊筋及次梁加筋(示意图)
吊筋及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 hb>800mm a=60度 框梁高度 hb<=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 长度同箍筋长度
钢筋计算相关知识.doc
![钢筋计算相关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626f8af9dd3383c4bb4cd260.png)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一、“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
如(图1)(图1)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称直径(mm)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2)单根钢筋理论重量(kg/m) 1 2 3 4 5 6 7 8 96 28.3 57 85 113 142 170 198 226 255 0.2226.5 33.2 66 100 133 166 199 232 265 299 0.268 50.3 101 151 201 252 302 352 402 453 0.3958.2 52.8 106 158 211 264 317 370 423 475 0.43210 78.5 157 236 314 393 471 550 628 707 0.61712 113.1 226 339 452 565 678 791 904 1017 0.88814 153.9 308 461 615 769 923 1077 1231 1385 1.2116 201.1 402 603 804 1005 1206 1407 1608 1809 1.5818 254.5 509 763 1017 1272 1527 1781 2036 2290 220 314.2 628 942 1256 1570 1884 2199 2513 2827 2.4722 380.1 760 1140 1520 1900 2281 2661 3041 3421 2.9825 490.9 982 1473 1964 2454 2945 3436 3927 4418 3.8528 615.8 1232 1847 2463 3079 3695 4310 4926 5542 4.8332 804.2 1609 2413 3217 4021 4826 5630 6434 7238 6.3136 1017.9 2036 3054 4072 5089 6107 7125 8143 9161 7.9940 1256.6 2513 3770 5027 6283 7540 8796 10053 11310 9.8750 1964 3928 5892 7856 9820 11784 13748 15712 17676 15.4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结构体系与类型设防烈度6 7 8 9框架结构高度≤30 >30 ≤30 >30 ≤30 >30 ≤25 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三二一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 ≤60 >60 ≤60 >60 ≤60 >60 ≤50 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三三二二一一一剪力墙结构高度(m) ≤80 >80 ≤80 >80 ≤80 >80 ≤60 剪力墙四三三二二一一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层框架二二二一一不应采用不应采用剪力墙三二二二一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二一一核心筒二二一一筒中筒结构内筒三二一一外筒三二一一单层厂房结构铰接排架四三二一注: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第5章 钢筋计算原理
![第5章 钢筋计算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6c85b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2.png)
第5章钢筋计算原理
1. 引言
本章将介绍钢筋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钢筋的作用与要求
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增加承载力、提高抗弯强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根据设计要求,钢筋应满足一定的强度、规格和布置要求。
3. 钢筋计算的基本原理
钢筋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结构的荷载和受力状态,确定钢筋的截面面积和布置方式。
通过计算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确定合理的钢筋布置方案。
4. 钢筋计算的步骤
钢筋计算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确定结构的荷载和受力情况。
- 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 根据钢筋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要求,确定钢筋的截面积。
- 根据钢筋的布置要求,确定钢筋的具体布置方案。
- 检查钢筋的满足度和安全性。
5. 钢筋计算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钢筋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确保使用的钢筋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钢筋的截面尺寸和材料。
- 注意钢筋的布置是否合理,避免出现过度拥挤或不足的情况。
- 在计算和布置钢筋时,考虑到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要求。
- 检查钢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保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
6. 结论
钢筋计算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钢筋计算能
够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钢筋计算时,需要根据结构
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确保钢筋的强度和布置满足相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N/3+首层楼层净**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N/3+max(二层净**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梁梁的平面表示方法:集中标注-1、梁编号2、截面尺寸3、箍筋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6、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7、梁支座上部筋8、梁下部钢筋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钢筋公式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算法2:取0.4LaE +15d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左、右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 a为60度主梁高<=800mm a为45度板底筋长度=净长+2*max (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根数=(净长-2*50)/间距+1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根数=(净长-2*50)/间距+1la:非抗震; lae:抗震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根数=(净长-2*50)/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根数=(净长-2*50)/间距+1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根数=洞口宽/间距+1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剪力墙钢筋计算1、暗柱钢筋计算(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B)顶层: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C)纵筋根数:按图数(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4)剪力墙中的连梁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墙身纵筋计算?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3、墙身垂直钢筋(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11G101与03G101变化解析 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
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新增的构造)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