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那盏《灯》散发的光和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中那盏《灯》散发的光和热
——读巴金散文《灯》有感 2005年10月17日,巴金先生以102岁的高龄仙逝。
无论在他生前还是在他身后,这个名字始终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
虽然巴金先生从1999年春天起,整整6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既不能发出声音表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更无法用写作或者其他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基本上是生活在一个沉默和昏黑的环境之下,但是这6年中,他的思想是清晰的。
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年月里,在他的周围各种声音越来越喧嚣,随着老人的社会声望越来越高,围绕着他的议论也越来越尖锐。
现在我们生活在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泛滥成灾,鱼龙混杂,良莠不分,有时候谣言会铺天盖地压倒一切,而真相却被遮蔽,有时候因为老人的特殊政治身份,每逢一些特殊的时候,如他的生日、他的忌日,都会在媒体上出现应景的报道和宣传,许多消息、评价和赞词都被重复使用,但许多重要的、关键的、真实的内容,如老人一生都苦苦追求和坚持的理想、信仰、建议、呼吁,却都被遮蔽起来未能见得天日。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我只能说这是一种巴金研究现象,而不是一般学术意义上的巴金研究。
本文不打算对近年来的巴金研究状况做细琐的索引和综合,只是简短谈谈我阅读巴金散文《灯》的个人心得。
《灯》是巴金的一篇抒情散文,1942年写于桂林。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同时为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对国统区也加紧了进攻。
桂林遭到了敌机的连续轰炸,城市变成一片火海,人民遭受着巨大的灾难。
巴金愤慨于敌人的凶狠残暴,也痛恨国民党的反动和腐败,但他对抗战胜利仍然充满信心,他从人民团结一致,前仆后继的抗战中看到了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灯光一样,得到安慰和鼓舞,获得勇气和力量。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了它的发育。
”这番震撼人心的激荡之词撞击着我的内心,《灯》的光芒让我看到了生命中的那一点光和热。
《灯》中的老人因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而重拾对生活的激情而热忱,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或许现代过于匆促的生活节奏让忙碌的人们无暇顾及他人,但偶尔脸上友善的微笑也带给人们如沐春风的感觉。
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像灯那样照亮我们的生活,虽然哈西里岛上的古希腊女教士希洛最终未能如愿以偿的将利安得尔召回她的身旁,但那岛上的灯光一定会在远方照亮他亲爱的弟弟,让他继续充满希望地为生活和理想而奋
斗。
《灯》中有一句话让我彻底惭愧于我的慵懒。
巴老说:“我们不是单靠痴迷活着。
”如此的通俗明白,却也如此地意蕴深长。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未来究竟是何物于我们是一片的茫然。
可是此刻,我有了一点真切的体会,我们不仅依靠我们的躯体呼吸,更依靠我们的灵魂和头脑生存,行尸走肉搬地游荡于人世间是不为人所齿的。
未来如何我们不知,甚至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依然困惑,但我们可以做有自己。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生活有那一点光和热,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呢?
看到《灯》中,巴金写到“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这让我想起了盲人点灯的故事,当僧人疑惑地问盲人点灯的原因时,盲人深沉地回答说:“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占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
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了我。
”是啊,点燃灯,有时在给自己照明的同时,也为他人起到照明的作用,给了他人光和热,给他人温暖、勇气和希望。
虽然,在这个灯火通明的社会上,有些人的灯已经弱了或灭了,但很多人的灯还是亮着的,要不汶川的人能那么快地站起来吗,那里能重建那么快吗?要不会有亚运爱心接力吗?
太阳,给世间所有人光和热,可它不是时时刻刻能将它们给我们,也有阴暗的时候,或许,人也是这样,那颗已经被点亮的心灵的灯似乎熄灭了,但其实,它还亮着,只是需要一点点的时间来补充燃料。
这人间的灯,是不会灭的!
巴金说:“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是啊,生命若没有那一点光和热,我们何以豪情满怀?
巴老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回复上海市第二中学语文老师王镫令老师的问询信中写到的:“文革是一场空前的灾难,我当然感到苦闷,但心里也确实存在有一点希望,一点亮光。
有一次我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无意之中发现有一点亮光。
有一位女青年在看《家》,我心里是很激动的。
我相信人民会对我有公正的评价,我决心活下去。
我写作《灯》时的情况今夭还记得,它确实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散文。
”
如此的《灯》,对于在人生路上摸打滚打不停息的孩子,谁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