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
美国航母编队队形与反潜能力分析
![美国航母编队队形与反潜能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34604fa8956bec0975e3de.png)
1 美 国航 母 编 队 构 成
1 . 1 航 母编 队 标 准构成
艘 巡洋 舰 、2艘驱 逐舰 、1 艘 攻击 型核 潜艇 和 1艘 战 斗支援 舰 。
航 母 打 击 群 的构 成 与 航母 战斗 群 构 成有 很 大 区 别 :水 面作 战舰 艇 减 少 了 3艘 ,攻 击 型 核 潜 艇 减 少
摘 要 : 2 0 0 3年 , 美 国海 军将航 母 战斗 群改 为航母 打击群 , 编 队构 成也发生 较大变化 , 执行 具体任 务时其 编
成 也 会 有 一 定 调 整 本 文 分 析 美 国 航 母 编 队 的具 体 构 成 , 研 究在 不同护卫 兵力规模 下 , 美 国 航 母 编 队 的 队形 , 并 分 析
Z H AO Xi a o . c h u n
( N a v a l E q u i p m e n t D e p a r t me n t ,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c t : S i n c e t he U .S.Na v y r e p l a c e d t h e c a r r i e r b a t t l e g r o u ps wi t h c a r r i e r s t r i ke g r o u p s, t h e
t h e d e t a i l bu i l d u p o f t h e U. S. Na v y c a r r i e r g r o u p, a nd t h e v i r i o us c a r r i e r g r o up f o r ma t i o ns i n d i f f e r e n e t g r o up s c a l e, a n d a na l y z e d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 Ba s e d o n t h e c a r r i e r g r o u p f o r ma t i o ns a n d pe r f o r ma nc e s o f t h e s hi p s a nd
浅谈美国海洋军事力量
![浅谈美国海洋军事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12f867e09b89680203d8256d.png)
福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最新锐的次世代超级航空母舰 系列,计划取代美国海军现役的“尼米兹”级和“企业”号核 动力航空母舰。首舰预计于2014年服役,现已通过三艘舰的建 造计划,分别为CVN-78“福特”号、CVN-79“肯尼迪”号与 CVN-80。
福特级核动力航母
尼米兹号航母
满载排水量:91487t 轻载排水量:72916t 总长:332.9m 两柱间长:317m 舰宽:40.8m 吃水:11.3m 飞行甲板长:332.9m,宽 76.8m 斜角甲板长:237.7m 航速30kn(节) 机库:长208米,宽33米, 高约8米
1990年8月,发生海湾危机,美国立即让“尼米兹”级中的 二号舰“艾森豪威尔”号穿越苏伊士运河,驶往海湾地区,从西部 方向对伊拉克形成战略威胁态势,牵制伊军行动。
卡尔-文森号航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86年8月12日卡尔· 文森号出海执行第二次海外任务,成为 第一艘在白令海执行任务的美国航空母舰。 卡尔· 文森号在2004年获得了玛乔丽· 斯特雷特战舰基金奖。
在自身防护方面,包括两舷、舰底、机库甲板都是双层船体结构,舰内有 数十道水密横舱壁,水下部分有增厚甲板、多层防雷隔舱。在攻击力方面,它 最多可搭载近100架飞机,并拥有多座对空导弹发射系统和近防炮。 “布什”号突出了隐身性,自动化管理程度更高,舰上一次装载的食物可 供应全舰6000名官兵90天
是美国历史上第八艘使用企业号 为名的船只,也是全世界第一艘使用 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的航空母舰 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时, “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 的行动。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阿里· 伯克驱逐舰
佩里级护卫舰
LPD-22“圣迭戈”号两栖船坞运输舰
水下作战多面手——解析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水下作战多面手——解析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https://img.taocdn.com/s3/m/c9f4773bd15abe23492f4d52.png)
水下作战多面手——解析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第11期美国《外交学者》网站9月26日发表了弗朗兹-斯蒂芬·加迪的题为《美国海军接收新的攻击型核潜艇》的报道。
美国海军在声明中宣布,已于9月21日接收第15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科罗拉多”号(SSN-788)。
对此,有专家分析,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是一个任务复合性很高的潜艇,它是一个“多面手”,可以胜任远洋和近海双重任务。
注重多用途性和浅海作战能力与战略核潜艇主要配备可搭载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执行核打击和核威慑任务不同,攻击型核潜艇主要以常规弹头的潜射战术武器为武备,主要用于执行反潜、护航、巡逻和对陆攻击等任务。
美军作战条令明确规定,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要任务是反潜,特别是猎杀敌方战略核潜艇。
军事评论员刘征鲁介绍,与常规潜艇相比,攻击型核潜艇具有几乎无限的水下续航时间,最大下潜深度也更深,隐蔽性更好。
同时,攻击型核潜艇吨位比大多数常规潜艇要大,可以装载更多水下兵器,攻击力更强。
此外,有些攻击型核潜艇经过改装后可以搭载水下特战队员,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属于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
作为美国在冷战后抛出的首个攻击核潜艇项目,“新型攻击核潜艇”(New Attack Submarine Centurion 即 NSSN)项目成立于1993年,在NSSN身上有着诸多划时代的设计革新。
NSSN项目放弃了美国核潜艇在冷战期间单纯追求大潜深、高航速,强调远洋作战能力的设计思想,转而注重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后所需的频海作战和浅海多任务能力。
NSSN是潜艇建造史上第一个完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项目。
在NSSN项目研究期间,电船分公司的设计团队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图板作业,也不搭建陆上同比例木制模型,而是完全依赖于由IBM和达索研制的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式数字设计系统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
另外,全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有助于提高NSSN的分段模块化水平。
美国无人潜航器反制措施研究现状
![美国无人潜航器反制措施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40cb3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a.png)
三、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发展情况:目前,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是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 发展的主要推动者。美国在集群技术和应用方面拥有领先优势,中国在潜航器的 制造和应用方面具有显著成果,日本则在海洋探测和军事应用方面表现突出。
2、应用领域: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在海洋探测、军事侦察、环境监测、深 海考古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海洋探测方面,集群可以协同 工作完成海底地形测绘、海洋资源调查等任务;在军事侦察方面,集群可以进行 敌方潜艇的跟踪和侦测任务;在环境监测方面,集群可以实时监测海洋污染和气 候变化等情况;在深海考古方面,集群可以帮助研究机构收集海底文物资料。
2、挑战: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发展面临以下挑战:一是技术难题,由于水 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集群在通信、协作、自动控制和能源等方面仍存在 技术难题需要突破;二是成本控制,由于潜航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如何降低成本 以提高性价比是一大挑战;三是法律法规,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的发展涉及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沟通。
4、水声通信
水声通信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下进行通信的。超声波的频率高于声波,可以传 递更多的信息。水声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水下无人潜 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结论
国外水下无人潜航器及其通信技术的发展迅速,从潜航器的提升潜深能力、 增强自主能力到模块化设计,以及从声波通信、无线电通信到光纤通信和水声通 信等,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性能和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 入。
研究现状
美国在无人潜航器反制措施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机构包括美 国国防部、海军研究办公室、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其中,美国国防部重点研究 探测与避碰技术,提高无人潜航器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海军研究办公室则通信 与信号处理技术,确保无人潜航器的指挥控制和信息传输安全;各高校及科研院 所则从不同角度开展相关研究,为无人潜航器反制措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海上无人系统集群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海上无人系统集群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a04c3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6.png)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cms/detail/42.1755.TJ.20210205.0943.003.html期刊网址:引用格式:谢伟, 陶浩, 龚俊斌, 等. 海上无人系统集群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舰船研究, 2021, 16(1):7–17, 31.XIE W, TAO H, GONG J B, et al.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y of unmanned marine vehicle swarm oper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2021, 16(1): 7–17, 31.海上无人系统集群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扫码阅读全文谢伟1,陶浩*1,龚俊斌1,罗威1,尹逢川2,梁晓龙2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42 空军工程大学 空管领航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1摘 要: 海上无人系统集群作战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装应用。
着眼于海上无人系统集群作战任务的需要,总结无人机集群、水面无人艇集群、无人水下机器人集群和跨域无人系统集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海上无人系统集群协同作战所需的关键技术,包括通信自组网、协同态势感知、任务分配、航迹规划、集群编队控制和虚拟测试等。
系统性归纳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所需各项技术的主要研究思路、代表性算法及相关算法的研究趋势,期望能够为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技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海上无人系统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综述中图分类号: U674.77; V279文献标志码: ADOI :10.19693/j.issn.1673-3185.02225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y ofunmanned marine vehicle swarm operationXIE Wei 1, TAO Hao *1, GONG Junbin 1, LUO Wei 1, YIN Fengchuan 2, LIANG Xiaolong21 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 Wuhan 430064, China2 Air Traffic Control and Navigation Colleg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n 710051, ChinaAbstract : The swarm operation of unmanned marine vehicle (UMV) has been developed and evolved from concept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view of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 of UMV swar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MV swarm concept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 and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UUV), and cross-domain swarm operations of UMV in naval war-fare. It then analyz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UMV swarm cooperative engagement, including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ve situational awareness, tasking, path planning, formation control and virtual test-ing. Finally, the main research ideas, representative algorithm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related al-gorithms a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This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on UMV swarm oper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 swarm of unmanned marine vehicle ;cross-domain collaboration ;key technology ;review0 引 言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军事上的不断应用,军用无人系统的性能得到跃升,但仍受限于单体能力而难以形成规模化作战能力。
1929~1933年间美国海军历次“舰队问题演习”以及航母航空兵的发展
![1929~1933年间美国海军历次“舰队问题演习”以及航母航空兵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cc5c4abe23482fb4da4c21.png)
1929~1933年间美国海军历次“舰队问题演习”以及航母航空兵的发展作者:Ryan David Wadle目录1、序言2、海军航空兵,1910~19283、以往的演习,1889~19284、“来路漫漫,前途遥遥”: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5、舰队作战中的航空母舰:第十、十一次舰队问题演习6、“最有趣的研究”:第十二次舰队问题演习7、战时的无价之宝:第4次联合大演习和第十三次舰队问题演习8、失败与奖赏:第十四次舰队问题演习9、结论第一章序言自从1911年尤金•伊利首次从军舰甲板上驾机起降的那天起,美国海军对于航空的兴趣便与日俱增,一战的爆发更加速了其发展的步伐。
美国海军航空兵虽然不断壮大,并初步取得了政治层面上的支持,然而其进度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
已经在“混血航母”上做过测试的英国人于1918年服役了该国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而美国海军直到1919年才获得了建造一艘航母的拨款。
2 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决定利用每年冬季舰队集中的机会来举行演习,以便让舰队的大部分兵力都能参加。
这一系列年度演习一直举办到二战前夕。
在初期的舰队问题演习中,飞机出场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海军航空兵此时还处在襁褓之中,而且美国也只有一艘航母——试验性的兰利号。
第二、三艘航母——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于1927年服役,使得美国海军可以对航空兵在舰队战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
这两艘新型航母因华盛顿条约而诞生,并从1929年起参加年度演习。
本文将会分析航空母舰在1929~1933年间的第九至第十四次舰队问题演习中的表现。
虽然已经有许多著作提到了舰队问题演习中的航母活动,特别是演习对于海军观念发展的影响,但此前还没有人专门研究过航母的演习表现对于未来航母设计的影响、航空兵在媒体报道中的形象、或是舰队问题演习的政治影响等等问题。
从第九次舰队问题演习到第十四次,航母部署方式和演习背景设定的变迁过程反映了海军航空兵对于独立性、进攻性的航母空中力量的向往,这一点也表现在了约克城级航母的设计中。
美国海军反潜装备现状及其发展
![美国海军反潜装备现状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0fa7e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5.png)
美国海军反潜装备现状及其发展
韩庆伟;太禄东;汤晓迪
【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工程》
【年(卷),期】2009(029)005
【摘要】由于反潜战在海上作战中的重要地位,美同海军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先进的反潜装备.从美国海军反潜平台的组成、主要反潜武器、反潜战传感器及指控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海军反潜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页数】4页(P22-24,27)
【作者】韩庆伟;太禄东;汤晓迪
【作者单位】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蚌埠,233012;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蚌埠,233012;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蚌埠,233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2
【相关文献】
1.美国海军反潜装备发展现状 [J], 邓又辉;王建国;邱继进
2.美国海军近海反潜战作战能力的发展方向 [J], 潘民子(译)
3.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装备分析及发展现状 [J], 王思博;王泽毅;袁杨
4.21世纪美国海军发展先进的反潜战指控系统 [J],
5.美国海军重新发展反潜战能力对抗传统柴电潜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及其电子信息装备综述
![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及其电子信息装备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4350aeb9d528ea81c77936.png)
美 国海军 海上巡 逻 机群是 一支 十分 强大 的海上 作 战力 量 ,直 到 十 多 年 前 ,它 还 拥 有 37个 巡 逻 机 中 队 。 但 随 着苏联 解 体冷 战结 束 ,原 先 令 人 生 畏 的苏 联 核 潜 艇 群 大幅缩 水 ,美海 军 的 海上 巡 逻 机 数量 也 随 之 不 断 被 削减 。 目前美 海军 的巡 逻机 只有 20个 中队的规模 , 并 有 可能在 未来 几年 内进 一步 缩减 。
Abstract:P一8A is the newest antisubm arine patrol aircraft,which serves for US navy from 2013. P一8A has the integrated reconnaissance and attack ability against submarine,targets on sea or land and has high net— w orked and autom atic leve1. The developm ent process of P 8A is introduced,and the electronic inform ation e— quipm ent onboard it is analyzed.It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在服 役 时 间里 ,尽管 P一3家族 完 成 了美 海 军赋 予 的许 多 任务 ,但 进入 20世 纪 90年 代 ,美 国巡 逻 机 主 力 P一3C“奥 利 安 ”中大 部分 已接 近 服役 寿 限 。 由 于机 身 老 化严 重 ,2003年 首 批 P一3C开 始 退 役 ,预 计 在 未 来 2~ 3年 内 美 海 军 的 P一3C拥 有 量 将 降 至 150架 。 尽 管 剩 下 的 P一3C经过 改进 后 仍 具 很 强 的 作 战 能力 , 并 且 经 过 中期 延 寿 计 划 后 ,仍 将 在 一 线 服 役 到 2020 年 ,但 海 上 侦 察 任 务 无 论 对 机 组 人 员 还 是 飞 机 来 说 都 是 一 项极 为 严 峻 的 考 验 ,加 上 逐 年 增 长 的 陆 上 侦 察 任 务 使 日益 老 化 的 机 身 不 堪 重 负 ,这 位 特 殊 的“冷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https://img.taocdn.com/s3/m/917b27737fd5360cba1adbd8.png)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代号为SSN-21型,是美国第四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由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建造,美国海军为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保持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优势,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替代洛杉矶级的SSN-21型海狼级新式攻击型潜艇,并于1989开始建造首艇,目前在建两艘。
但由于海狼级造价太高,前两艘平均造价20多亿美元,&127;因此只被批准建3艘。
海狼级潜艇长99.4米,宽12.9米,吃水10.9米;&127;水下排水量9150吨,将是美国历史上吨位最大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该级潜艇应用现代最新技术,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探测器材等设备方面,堪称世界一流。
火力最强大的现役潜艇“海狼”级潜艇是美国在冷战后期设计的一种潜艇,当时五角大楼的目的是让它在苏联战略核潜艇对美国发动核打击之前将其摧毁。
因此“海狼”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了最强大的武器,并创下水下航速最高、隐身性最好、机动能力最强等多项纪录。
作为“海狼”家族的最新成员,“卡特”号的技术含量最高。
它历时10年建造,成本高达32亿美元。
艇身全长135米,排水12151吨。
它在水下的巡航速度可达25节,最大下潜深度为610米。
艇上装备着50枚“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和MK48—5重型鱼雷,另外还携带100枚水雷。
它是美军最先进、火力最强大的潜艇。
“卡特”号核潜艇的静音性比前两艘“海狼”还要好。
它采用了浮阀减震、艇体表面敷设消声瓦、泵喷射推进等降噪技术,使噪声降到了90分贝左右,在高速行驶时比“洛杉矶”级核潜艇停靠码头时的动静还小。
理想的“水下间谍”在下水之前,美海军对“卡特”号采取了极严格的保密措施,让它停靠在一个有顶的干船坞内,防止间谍或侦察卫星拍到它的组装过程。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该艇将执行特殊任务。
与前两艘“海狼”相比,“卡特”的艇身长了30多米,排水量增加了2500吨,这是因为它加装了一个多任务平台。
这个平台能担负新一代武器、传感器和水下航行装置的试验任务,还可以用来对水下战概念进行秘密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
美国海军水下作战发展探讨
![美国海军水下作战发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47147dca8114431b80dd841.png)
美国海军水下作战发展探讨摘要:在界定水下作战内涵与范围的基础上,全面归纳了美军水下作战的发展历程,从美军水下作战的发展体系、网络、武器、装备、技术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其发展现状、规律和特点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军;水下作战;发展;现状;趋势1 引言水下作战是指利用潜艇和其他水下系统在水下及从水下发起的进攻性或防御性军事行动,包括监视、部署特种部队,以及摧毁或压制敌方部队和水下基础设施。
具体包括潜艇战、反潜战、水雷战和反水雷战、水下无人平台作战、水下信息监视和情报侦察、水声对抗、水下信息传输和指挥控制等。
2 美军水下作战发展概况冷战结束后,世界濒海国家迅速装备常规潜艇,对近海作战行动构成了较大威胁。
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21世纪海上力量”和“由海向陆”等国防部顶层方针的指引下,美海军的战略重点逐渐由深海向浅海转移。
由于浅海中的声场环境异常复杂,电磁波无法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而水声信道的不稳定性又对新世纪水下作战的信息优势提出了挑战,因此濒海水域作战大大增加了探潜、反潜和猎雷的难度,要求美海军必须增加水下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提高水下作战场信息控制能力,扩大水声预警探测范围。
这些作战需求驱动着水下作战的发展。
1997年,美海军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的概念,随后提出网络中心反潜战,并开始深入研究作战理论,研制相关设备,加速进行以平台为中心的反潜战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反潜战过渡,美军水下作战的主要模式逐渐向水下网络中心战转变。
纵观美军水下作战发展历程,其主要特点一是反潜机制趋于联合。
为实现反潜作战指挥、装备技术以及情报共享机制方面的无缝链接,美军联合日本设立了“美日反潜战中心”,成立了“海上联合反潜作战指挥协调组”,基本形成了“美军主导、日台配合、广泛监控、重点封堵”的反潜格局。
二是运用多种兵力手段进行综合反潜。
针对潜艇行动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侦察探测手段、兵力使用强度和反潜搜索样式,基本实现了对潜艇出航、航渡、大洋活动全过程、全航态、全方向的立体探测。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b3ca36647d27284b73515c.png)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反潜战在美国海军海上作战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对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主战场由远洋转为近海,这对美国海军反潜作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反潜装备必须能够在浅海区域有效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海军针对常规潜艇在亚太地区的不断扩散,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同时重点增强了反潜作战能力。
反潜装备体系及其特点目前,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已经构建起太空、空中、水面、水下、海底等多维立体反潜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天基反潜预警系统、航空反潜装备系统、水面反潜装备系统、水下反潜装备系统和水下监视系统等。
天基反潜预警系统美国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发展投入大,种类多,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小型侦察卫星等。
与其他反潜预警侦察系统相比,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具有侦察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理国界限制的优势,但也存在易被规避且易遭到攻击的缺陷。
美国海洋监视卫星主要是“白云”卫星,至今发展了三代。
第三代卫星从2001年开始发射,目前已经有3颗第三代卫星在太空使用。
“白云”卫星为雷达卫星,采用母星和子星组成星群,单星群可精确定位目标。
多组星群组网工作,实现了全球覆盖,可连续监视潜艇目标。
美国照相侦察卫星主要是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
两者常配合使用侦测目标,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
其照相侦察卫星主要包括“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和“长曲棍球”“锁眼”卫星至今已发展了六代,目前主要是KH-12系列卫星。
型“锁眼”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长曲棍球”卫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部署,目前共发射了5颗,迄今尚有“长曲棍球4”和“长曲棍球5”在轨工作。
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一般负责监视港口、基地、补给停泊点等固定目标,但它们对运动潜艇的侦察能力不强。
航空反潜装备系统美国海军航空反潜装备系统主要由岸基反潜巡逻机、舰载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组成,其中包括P-3C反潜巡逻机、SH-60B和MH-60R舰载直升机等型号。
美国海军陆战队皇冠上的明珠---陆战队远征分队(MEU)
![美国海军陆战队皇冠上的明珠---陆战队远征分队(MEU)](https://img.taocdn.com/s3/m/1f11e7a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e.png)
美国海军陆战队皇冠上的明珠---陆战队远征分队(MEU)美国海军陆战队皇冠上的明珠---陆战队远征分队(MEU)美海军陆战队采用的是兵种固定编制与合成作战编组相结合的编制形式,空地特遣队是其基本作战编组形式。
每个空地特遣队主要包括指挥机构、地面部队、空中部队和战斗勤务支援四大部分,是诸兵种高度合成部队,由独立指挥官指挥。
空地特遣队共分为远征部队(Marine Expeditionary Force)、远征旅(MarineExpeditionary Brigade)、远征分队(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和特种分队四级。
陆战远征分队是各种空地特遣队中反应最灵活、最常用的部队,自持能力为15天,被誉为“陆战队皇冠上的明珠”。
陆战远征分队通常和海军的两栖战斗群组成远征打击群,除具有两栖作战能力外,还拥有反潜、防空和对岸火力打击能力。
美国海军《前沿-由海向陆》战略文件中指出:虽然海军的前沿存在包括各种前沿部署之中的在海上和友好国家的各种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部队,但我们的基本编成仍然是搭载了多功能和多用途的海军战术舰载机联队的航母打击群和搭乘具有特种作战能力的海军陆战队远征分队的远征打击群。
目前美海军陆战队有7支MEU:第11、13、15、22、24、26、31。
平时可保持3支处于戒备状态,通常各MEU每6个月轮换一次。
陆战远征分队(MEU)编制主要有三个部分:1个加强陆战步兵营、1个陆战队合成直升机中队和1个营后勤支援大队。
总兵力2200人左右,指挥官为上校军衔。
陆战步兵营由1个营部连,3个步兵连,1个武器连组成。
加强兵力为1个主战坦克排(4辆M1A1),1个自行榴弹炮连(6门155毫米M109),1个轻装甲侦察排(4辆LAV25),1个两栖突击车辆排(14辆AAVP7A1),1个战斗工兵排。
合成直升机中队包括12架CH-46中型运输直升机,4架CH-53E 重型直升机,4架AH-1W武装直升机,2架UH-1N通用直升机和6架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
美专家国会证词论述 水下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
![美专家国会证词论述 水下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e562997bceb19e8b8f6ba94.png)
美专家国会证词论述水下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据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网站2015年10月27日报道] 10月27日,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布莱恩•克拉克在国会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海上力量与投送力量小组委员会上发表主题为“游戏规则改变者——水下战”的证词。
他指出,美国当前面临着越来越多国家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海军执行情报收集和力量投送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水下优势,但这一优势正日益受到竞争者的挑战。
为在本世纪保持水下优势,美海军必须加快水下战创新。
为此,他分析了作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的新兴水下作战能力、未来水下竞争的特点,并论证了美国继续保持水下优势所需采取的具体举措。
一、水下战“游戏规则改变者”当前,美国的水下优势面临着来自新竞争者的挑战:俄罗斯已恢复在海外部署潜艇,中国部署的常规潜艇及核潜艇数量逐渐增多,伊朗和朝鲜也正在近海区域扩大微型潜艇的使用。
与此同时,计算机处理能力或“大数据”方面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新的水下能力,美军及美国的竞争者均可以获得这些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能力:反潜战能力二战以来,潜艇防御重点关注降噪,因为反潜战使用的主要传感器是被动声呐。
而当前,越来越多的反潜战系统不再被动侦听潜艇的辐射噪声,比如欧洲及亚洲国家海军变深声呐(VDS)系统广泛使用的低频主动声呐,再比如得益于计算机处理和水下环境建模能力的提升、可以探测潜艇的化学及放射性排放物或反弹激光的非声学反潜战技术。
这些新技术系统比被动声呐系统体积更小,因此可能更适用于无人航行器、飞机、舰船等移动平台。
不过,未来10到20年,新的反潜战技术还不太可能使海洋变得透明,或使美国潜艇面临的威胁大幅增加,只会增加美国潜艇在近海区域被探测或攻击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美国水下力量可以采取措施,摧毁敌反潜战能力,降低自身的脆弱性。
平台加强措施技术进步会促成新一代反探测技术和手段,比如,潜艇或无人潜航器(UUV)可以使用类似消噪耳机的技术故意发出声音以降低辐射噪音,也可以使用类似电子战系统干扰雷达的技术实施声学干扰或诱骗行动。
海军舰艇介绍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海军舰艇介绍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https://img.taocdn.com/s3/m/72baa1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7.png)
海军舰艇介绍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海军舰艇介绍(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2010-06-04 23:50"海狼"级潜艇于1989年开始首艇建造,1998年开始装备美海军。
该级艇原计划建造30艘,总开支达360亿美元,用于对付苏联的大洋深水潜艇的威胁。
然而由于冷战的结束,近年美海军新战略的出台,促使美国改变了原计划,确定只建拉3艘深海型"海狼"级潜艇,转而研制适于在沿岸浅海水域作战的、可用于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对付地区性冲突的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
"海狼"级潜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
它艇长107.6米,直径12.9米,水下排水量9317吨。
"海狼"级潜艇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适应多用途、多种区域作战。
其艇体设计独特,采用较小的长宽比,指挥台围壳设计成流线型而不是传统的矩型,改善了机动性和阻力特性;艇体坚硬足以穿透冰层,且覆有吸声吸层以提高安静性,可执行包括北极冰下海区的作战任务;尾部首次采用呈"木"字形的6个安定面,提高了可靠性。
采用S6W大功率高性能反应堆,输出功率达60万马力,水下航行速度在35节以上。
第二,隐身性能提高。
该级潜艇采用喷水推进,艇体表面敷设消声瓦,各种升降装置采用了反雷达波的迷彩涂层以及其他先进的隔振降噪措施,隐身性能极为突出。
其推进系统和螺旋桨噪声仅为改进型"洛杉矾"级的十分之一,是第一代"洛杉机"级的七十分之一。
第三,作战效能高。
"海狼"级的武器装载量极大。
通常装备有12故"战斧"式对地攻击导弹、若干权反舰巡航导弹以及MK48重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等,总备弹量达50枚,为现役"洛杉矾"级武器装载量的2倍。
此外还有8具660毫米直径的鱼雷发射管。
[精品]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
![[精品]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5eb4a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3.png)
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的技战特点及其对实际作战的影响P-8A“海神”反潜机是美海军2013年服役的最新型喷气式反潜巡逻机,集对潜、对海及对陆侦打功能于一身,网络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可执行反潜、反舰、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任务。
美海军内部评估认为,P-8A型机综合反潜作战能力为P-3C型机的5倍。
同时,P-8A与MQ-4C“人鱼海神”(Triton)无人机配合使用,将增强美海军的海上巡逻和侦察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
在今年对马航失联航班MH370的搜救中,美海军曾高调派出P-8A,飞行约1000海里展开搜索,完成了其自服役以来的首次公开军事行动。
当前,为了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海军已在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部署了6架共1个巡逻中队的P-8A,与之前部署到该基地的P-3C和EP-3飞行中队联合执行任务。
从其相关作战数据及性能看,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P-8A可“半小时内覆盖东海”。
该机已按计划于2012年开始批量生产,2013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美海军计划购买117架,将取代P-3机队,除了留作训练用机和库存备份的部分之外,最终可用于战备部署的将略超过100架。
P-8A 项目的发展沿革2004年6月15日,美国防部宣布,波音公司以波音737为蓝本设计的新一代海上巡逻机方案P-8,战胜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交的P-3C改进型方案,赢得了价值3.8亿美元的合同,为美海军生产新一代多任务海上巡逻机(MMA),MMA是Multi-mission Maritime Aircraft的缩写。
1997年,美海军启动为期2年的MMMA 研究计划。
从名称即可看出,MMMA所涉范围比目前的MMA计划更为广泛,其基本构想是在1架飞机上安装1套标准设备,以执行多种不同的战术任务,以替代美海军P-3C反潜巡逻机、EP-3电子侦察机、E-6A通信中继机,甚至KC-130E/H加油机。
美国衡量典型编队综合作战能力参数分析
![美国衡量典型编队综合作战能力参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d50d0676c66137ee061935.png)
关键词
美国海军 ; 舰艇编队 ; 作战能力; 评估 参数
E 4 83
中 图分 类 号
Pa a e e e r m t r s Ana y e o nt g a i e Co b tAb lt n l s f I e r tv m a iiy o Ty i a r a i n Te m s o h S p c l Fo m to r f t e U
机, 其组成 如下 : 个战 斗机 中队 ,4架 F 1 1 1 一 4战斗 机 ; 个 战斗攻击 机 中队 ,6架 F A一1 C D“ 3 3 / 8 / 大黄
保 障能力 , 对每个指标 进行 了深入分 析 。 并
2 美国 典型 编 队概 述
根据 “ 球 作 战概 念 ” ] 美 国 海 军 的典 型 编 全 E, a
Xi n s e g Xi n o g Li i g Xi a y n Li s u e Ho g h n o g Xi n n J Xi o u n Li h
( h n h p De eo me ta d D sg n e ,W u a 4 0 6 ) C i a S i v l p n n e i n Ce t r hn 3 0 4
1 引言
目前 白 , 没有形 成权 威 的 意见 , 国外也 未 见 公 开 在 资料 , 而海 军编 队综 合作 战能 力指 标能反 映海 军 编
队[ 将包 括 以 下几 种 舰 艇 : 指 挥 舰 ; 。 ] 1艘 2艘 装 备 “ 斯盾” 宙 系统及“ 战斧” 巡航 导弹 、 具备 远程 打击 能 力 的导 弹巡 洋舰 ; 1艘装 备“ 宙斯盾 ” 系统 的防空 驱
Ab t t B s d o h n l s f p r t n l r e , a i s a ig a d t p c ls a igsc mb ta i t n n v s t p c l s 眦 a e n t e a a y eo e a i a o d r b sc h p n n y i h p n ' o a b l y o a e y o a o o a i f r t n o h , h s p p rs p o e h o rt p c p b l y p r me e e u h a h rz n p e c ie c o e a e wi o ma i f e US t i a e u p s s t e f u o a a i t a a t r ss c s t e wa o ea p r ev , o p r t t o t i h c mma d a d c n r l i tg a ie b l g r n y i tg a i e i d mn f r m h o ma in b l g r n y, n e ald y a a y e o n n o to ,n e r t el e e c ,n e r t n e i fo t e f r t e l e e c a d d t i l n l z s v i v y o i e a o eec aa trs b v a h p r me e e . K y wo d US Na y,wa s i o ma in,c mb ta i t ,e au t n p rme e e e rs v rhp fr t o o a b l y v l a i a a tr s i o Cl s l  ̄ l E 3 a s Nt l n 1 强4 .
深海争霸——冷战时代美国海军的反潜作战
![深海争霸——冷战时代美国海军的反潜作战](https://img.taocdn.com/s3/m/0dc9581d866fb84ae45c8dc2.png)
0 被 德 国 潜艇 击 沉的 盟 军 商船
面 对 镩圜 潜艇 的 威胁 .盟军 采 取 了直 接护 舫 墟术
井量 磐 获胜 0 镱 国
杯 低顿声 抨 海 i 1传播晌特竹 渐渐&
变眨带 n 战的重心.既然 凡范m.远 离 :
海军 x I x 型灌艇
该艇能用通气管在木下启动柴油机对池充电
太^加强 了潜艇的障蔽性
护 鸯 逻 辑 r l j a1 q r 行踪 l { 』拽 '  ̄t d . f 9
求刈抗约 10  ̄ i ̄ 4 a 他li 毗 2 ; l i_ m计 I 3 1 捌 戈 J f 9 ’ Il 4 他1 海
I常 雌.f 址 潍 l l阳航 i 的 } l I : 隧 { r 划 会时肌 l构 成威 5 ^
.
f 潮种 艇变得” 谴,雏 - 远 离封锁的 l 0 l ( f 甜 被 人 地f 便 婿 Jr . :1 f 爷ff } l n I 寸 j 砷 考止劁苏Ⅱ 所处的地卵{ .蔓旧海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 _ I
维普资讯
战时代美 国海军 的反潜 作战
t 诞 之 I 起 ,滞 艇 就 ・ t 演 脱 艇 杀 下的 角色 ,址 现 代 海 战 I 螗 m 要 兵 器 ' t l I扮 。 l I l 之 - 此 反 滞 作 战 始 终 址啦 f 海 战 ・ 的 哐嘤 ‘ , £ I l 坏 做 为 、 海 i 代 蛳 l 海 . , 的 g - 住 冷 战 I jJ I U 为腑 付 简 联 『 , j 鹿人的 滞蜓 队 , 曾 反 } m 饯 抖 化 1檄 人 的 人 , , r J 物 住 舣 返 场 长逃 数 l年的 时抗 - ‘ 旧 海 发 腱 反 i 作 战 战 术 乖 特 锊 f { ¨ 始 终 保 持 , - ,}逃 。车i 求柚 的 f 风 。 支就 冷 战 『 蚓 奖Ⅲ 海 : ,-4 j 1 jl | I 磕 1 1 本 i I } 1 反浒 作 战 的 发 腱 ,' f- F 简 要 的 介 。
美军海军作战的基本要求
![美军海军作战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13b8ae3e53a580216fcfe8c.png)
美军海军作战的基本要求美国海军从诞生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不同阶段,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海外扩张阶段。
称霸与争霸阶段以及冷战后阶段。
美国海军的战略理论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
(一)美国海军战略的发展走势从1775年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创建海军起,到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为美国海军的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初.20年,美海军从同于陆军领导,尚未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其主要任务是:骚扰、破坏英国海上运输;与海盗作斗争,保护美国海上交通线。
18世纪末,美国海军部成立,海军随即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战略力量。
面对法国的威胁挑衅和北非等国海盗的骚扰袭击及英国的第二次入侵,美国海军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这个时期美国海军提出的战略目的是:保卫美国海疆;保护美国海上贸易。
当时主要依靠以炮台为主的海防体系和以小型炮艇为主的防御舰队来实现海军的战略目的。
其活动范围限于美国沿岸和通往欧洲的主要航线;主要作战形式是以单舰或小编队为主进行游击战和骚扰战。
可见,初创阶段的美国海军战略的性质基本属于近岸防御型。
从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起,至美西战争爆发前的.. 19世纪末为止,为美国海军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美国工处于立国、建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卷入欧洲列强的争斗,赢得发展壮大的时间,提出了“门罗主义”。
美国海军在战略思想上亦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区域扩张主义的驱使和炮舰政策的诱引下,开始以若干小型分散的分遣舰队的形式,分别赴地中海、非洲、两印度群岛、巴西和东太平洋等地驻屯,甚至还到中国、日本等海域活动。
主要任务是保护日益扩大的美国贸易,对付海盗与半海盗的破坏。
但也开始运用炮舰帮助扩张领土;利用炮舰对美洲小国实行干涉;利用炮舰打开别国的门户,“扩大”海外贸易。
这种倾向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南北战争以后)更加明显。
这个阶段的美国海军战略虽已带有区域扩张性质,但是,由于美国还不曾有需要保护的海外殖民地,守土保交思想的影响,还未完全肃清,故在整体上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扩张战略,也未形成像样的、系统完整的战略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综述反潜战在美国海军海上作战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对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主战场由远洋转为近海,这对美国海军反潜作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反潜装备必须能够在浅海区域有效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海军针对常规潜艇在亚太地区的不断扩散,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同时重点增强了反潜作战能力。
反潜装备体系及其特点目前,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已经构建起太空、空中、水面、水下、海底等多维立体反潜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天基反潜预警系统、航空反潜装备系统、水面反潜装备系统、水下反潜装备系统和水下监视系统等。
天基反潜预警系统美国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发展投入大,种类多,包括海洋监视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小型侦察卫星等。
与其他反潜预警侦察系统相比,天基反潜预警系统具有侦察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理国界限制的优势,但也存在易被规避且易遭到攻击的缺陷。
美国海洋监视卫星主要是“白云”卫星,至今发展了三代。
第三代卫星从2001年开始发射,目前已经有3颗第三代卫星在太空使用。
“白云”卫星为雷达卫星,采用母星和子星组成星群,单星群可精确定位目标。
多组星群组网工作,实现了全球覆盖,可连续监视潜艇目标。
美国照相侦察卫星主要是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
两者常配合使用侦测目标,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
其照相侦察卫星主要包括“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和“长曲棍球”“锁眼”卫星至今已发展了六代,目前主要是KH-12系列卫星。
型“锁眼”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长曲棍球”卫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部署,目前共发射了5颗,迄今尚有“长曲棍球4”和“长曲棍球5”在轨工作。
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一般负责监视港口、基地、补给停泊点等固定目标,但它们对运动潜艇的侦察能力不强。
航空反潜装备系统美国海军航空反潜装备系统主要由岸基反潜巡逻机、舰载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组成,其中包括P-3C反潜巡逻机、SH-60B和MH-60R舰载直升机等型号。
装有众多先进的电子设备是美国海军反潜机的共同特点。
作为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岸基反潜巡逻机,P-3C携带的反潜探测设备包括多种声纳浮标、APS-115雷达、ASQ-81磁探仪等。
P-3C在有利于音响传感器使用的海域利用AN/SSQ-47B、AN/SSQ-50和AN/SSQ-53A/B型声纳浮标,可对高速、深潜、安静型潜艇进行探测、识别、跟踪和定位;在不利于音响传感器使用的海域利用AN/APS-115频率捷变雷达,可进行360°圆周搜索,实施航线预警。
其11名机组人员中有3人是传感器操作员,专门用于操作传感器,探测和跟踪潜艇。
SH-60B直升机装有LAMPS Mk III综合直升机反潜战系统。
该系统是为扩展和增强水面作战单元的作战能力而设计的,特别是在对海作战和反潜战方面的能力,可扩大机载电子和水声传感器的作用距离。
而且,该系统能通过数据链系统和水面舰艇进行数据传输,增加了直升机和水面舰艇的有效作用距离。
此外,美国海军反潜机通常还携带有大量攻潜武器,如P-3C一次可携带8枚423毫米Mk46鱼雷或8枚67式(即Mk54)反潜深弹等,10个武器挂架可挂6枚908千克水雷或8枚反潜声自导鱼雷等。
即使是SH-60B/F反潜直升机也都能装备3枚Mk46或Mk50鱼雷等。
其中,Mk46鱼雷是世界上首型采用热动力自导和首型装备电脑的鱼雷,采取主/被动声自导方式,最大射程达11千米/40节,攻击目标深度6~610米。
在良好水文条件下,单雷命中目标概率为0.5,双雷命中概率可达0.75左右。
Mk50鱼雷是在Mk46 Mod5型鱼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用于对付当时性能不断提升的前苏联潜艇。
与Mk46相比,Mk50鱼雷在航速、航程、航深、命中率和爆炸威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水面反潜装备系统美国海军水面反潜装备系统主要是各种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
由于在体积和吨位上具有空中、水下等其他平台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其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通常配备有完善的探潜设备和反潜武器。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其主要的水面反潜平台。
该级舰根据配置的不同而分成了Ⅰ型、Ⅱ型和ⅡA型等3种类型。
其中,Ⅰ型和Ⅱ型舰没有搭载直升机,但装备了SQQ-89(V)6型综合反潜系统。
该系统包含SQS-53C舰壳声纳和SQR-19B拖曳阵声纳。
ⅡA型舰装备了SQQ-89(V)10型或SQQ-89(V)15型综合反潜系统,还搭载了2架SH-60B 直升机。
由于舰壳声纳可以探测舰艇前方的目标,而拖曳阵声纳可以探测舰艇四周的目标,因此该级舰可更好地感知周边水下威胁。
在反潜武器配置上,该级舰可根据需要,装备数量较多的Mk46 Mod5型鱼雷和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等。
其中,Mk46 Mod5型鱼雷主要用于近程反潜,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主要负责中程和远程反潜。
美国海军航母主要装备了鱼雷告警以及鱼雷防御武器等用于自卫。
例如,“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配备了SLQ-25“水精”鱼雷诱饵系统。
该系统具备水声探测能力,能够在鱼雷来袭时发出告警。
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打击群是当今世界上反潜作战能力最为强大的海上编队,目前其标准编成包括6~7艘舰艇,即1艘航空母舰、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2~3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1艘“洛杉矶”级或“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以及1艘补给船等。
借助遍布全球的P-3C反潜巡逻机,其航空母舰打击群可形成较为完善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立体反潜兵力体系,能够实施外层、中层和内层等多层次反潜作战。
在外层,P-3C反潜巡逻机和攻击型核潜艇是反潜主力,位于航空母舰前方约200海里处,实施区域协同反潜作战。
在中层,也就是距航空母舰100海里左右,部分“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或“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等“宙斯盾”舰及其舰载SH-60B“海鹰”直升机联合形成反潜警戒圈,且P-3C反潜机在必要时也可作为中层反潜区的兵力使用。
这些兵力不仅可以通过拖曳式声纳进行搜索和跟踪,还能利用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等多种高性能武器对潜艇进行打击。
内层反潜区是保护航空母舰免遭潜艇攻击的最后一道屏障,由航空母舰、“宙斯盾”舰及其舰载机担负,主要任务是阻止敌方潜艇使用反舰导弹和鱼雷武器对航空母舰进行攻击。
内层反潜区的“宙斯盾”舰的数量比中层多,呈环形布置于航空母舰周围,一般有2架直升机升空,当威胁等级提高时,所有舰载机均要升空或进入甲板待命状态。
“宙斯盾”舰通过使用舰壳被动声纳系统搜索潜艇,并负责防御来袭导弹和鱼雷的攻击。
反潜直升机配置在“宙斯盾”舰的前方或侧翼,使用吊放声纳或者在航空母舰周围布设声纳浮标,弥补舰艇反潜搜索空白,对其形成补充和延伸。
一旦发现目标,将启动主动声纳对水下目标实施跟踪、吓阻和迟滞敌方行动,必要时将发动紧急攻击,或由舰艇引导直升机实施攻潜和协同攻潜等。
水下反潜装备系统美国海军水下反潜装备系统主要包括现役3级55艘攻击型核潜艇,即42艘“洛杉矶”级、3艘“海狼”级和10艘“弗吉尼亚”级。
目前,“洛杉矶”级核潜艇尽管已经开始退役,但仍然是美国海军水下反潜作战的主力。
上述3型攻击型核潜艇均装备了各种先进的反潜探测设备。
例如,“弗吉尼亚”级装有BQQ-10声纳系统、BQG-5A 轻型宽孔径舷侧被动阵列、WLY-1声学侦听系统等。
其共同特点是作用范围广,最大探测距离在100海里以上,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
其中,WLY-1声学侦听系统不仅能够估算信号方位,而且能够估算目标距离。
先进的探测设备能够满足美国海军核潜艇在各种复杂海况下,包括在北极冰层下及声学环境非常复杂的浅海水域中,对水面和水下各种目标实施远距离探测的要求,为反潜作战提供了有力保证。
此外,这3型攻击型核潜艇均具有灵活搭载多种武器的能力,可携载管装发射武器的总件数分别为26件、50件和38件。
攻潜武器主要是Mk48鱼雷、Mk48 ADCAP Mod5/6/7鱼雷等。
这些攻潜武器既可远程隐蔽攻击各型目标,又能在浅海水域有效实施对潜攻击,而且具有齐射功能,一次性攻击能力较强。
水下监视系统美国海军水下监视系统主要包括“水声监视系统”、“固定式分布系统”与“民用现成技术固定式分布系统”、“先进可部署系统”等水声探测系统。
为了达成早期反潜预警的目的,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水声监视系统”,总投资达160亿美元,并在全球许多重要海峡和部分海区建立了水下防线。
例如,美国在太平洋海区建立了3条水下反潜预警防线系统:前沿区―堪察加-菲律宾-马里亚纳群岛;中间区―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近岸区―美国西沿岸。
其中,前沿区又分3个警戒区:①堪察加-千岛群岛,设置了一系列水听器接收基阵,构成被动固定监视系统;②日本海和日本海峡,利用日本在宗谷、津轻和对马海峡被动浮标预警系统,以日本列岛和阿留申群岛作支撑点,建成了水听器电缆光缆监视系统;③菲律宾海,构建了水听器系统。
2006年以来,美国海军加强了“亚太反潜链”的建设。
从2001年至今,以“鲍迪奇”号为首的各型侦察船已经在中国近海海域频繁活动,投放了上百个水听器,并在重要航道组成了“水听器定位阵”。
目前,美国海军仍在继续推进“先进可部署系统”、“自主式分布传感器系统”等水声探测系统的发展。
“固定式分布系统”与“先进可部署式系统”、“水声监视系统”以及舰艇的拖曳线列阵声纳相结合,可以较好地为美国海军各种平台提供反潜战信息。
反潜基地及装备部署情况目前美国海军现役总兵力32万余人,另有陆战队人员20万名,主要作战舰艇280余艘,飞机3000余架。
为适应全球部署、全球作战的要求,美国海军建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外部署兵力。
其基地体系由舰艇基地、海军航空站、海军站、海军通信站及其他辅助军事设施组成。
在亚太地区,美国海军常驻兵力为第7舰队。
这是其在本土以外部署的一支惟一拥有固定母港的海上力量。
其中,反潜兵力主要部署在3个地区:一是以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北亚基地群,二是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三是关岛基地群。
东北亚基地群该基地群以第7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横须贺为中心,辐射至佐世保、三和那霸等港口和海军航空站。
这里不但是美国海军,而且也是美军在亚太地区主要的战略集结地和出发地。
其中,反潜基地主要包括横须贺、佐世保、厚木、岩国、三及冲绳(嘉手纳)等。
横须贺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最主要的水面舰艇反潜基地,驻扎有“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包括第15驱逐舰中队)、第7舰队司令部、驻日海军司令部、第15驱逐舰中队司令部和第7潜艇群司令部等。
装备的主要舰艇包括“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夏洛”号巡洋舰以及“柯蒂斯?威勃”号、“约翰?麦凯恩”号、“菲茨杰拉德”号、“斯特德姆”号、“拉森”号、“麦坎贝尔”号、“马斯廷”号7艘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