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阅读”和“深度阅读”的不同点》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段综合 专练(含答案)2024届高中语文统编版一轮复习
语段综合【高考原题】(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
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
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了一个猛子。
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
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框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考情分析】本题为语段综合题,共有3个试题,考查形式都为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炼字。
第二小题考查了标点符号。
第三小题考查了理解句子。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
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
记者:①_______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
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石弓学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作业辅导练习(三)语文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古诗词中,作者往往化用典故,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化用“黄金台”典故,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化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2)在古诗词中,作者常常借助鸟类寄托情感,如“,”(陶渊明《饮酒〈其五〉》);“,”(晏殊《浣溪沙》)、“,”(欧阳修《采桑子》)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3分)无论是有关人类的还是有关动物的,声誉尤其是由故事传说促成的,而童话则更胜一chóu。
特别是昆虫,如果说它无论以哪种方式都会吸引我们,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有关它的传说,而这种传说的真实与否则是无关紧要的。
譬如,有谁不知道 A 的?起码也闻听其名吧。
在昆虫学领域中,还能找到如它那样名声很大的昆虫吗?它那钟情于歌唱而不顾未来如何的声名,早在我们训练记忆之初便已被当做素材了。
人们用易学好懂的短小诗句告诉我们,当寒风四起,严冬来临时,一无所有的A 便跑到其邻里虹蚁那儿去喊饿求食去了。
乞食者不受欢迎,遭到不堪忍受的讽刺挖苦,这反而让它名声大zhèn。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更胜一chóu()譬如()不堪()名声大zhèn()(2)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选文中A处是(填动物名)。
(3分)(3)请把选文中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2分)(4)鲁迅先生说这部作品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结合选段分析“有趣”和“有益”的具体表现。
(4分)3.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拟举行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专题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D.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解析:本题考察对内容旳理解能力。视疲劳是“过劳死”旳诱因之一,C项旳说法太绝 对。
答案:C
(3)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 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旳两个原因。(4分)
内 手机 容 QQ等
•百 分 64.1% 比
手机 小说
• 与工作、学 手机报 习
• 有关旳信息
47.3% 41.1% 17.1%
电子 邮件
10.2%
【你说我说】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 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但应该 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 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 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 次要的。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 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 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 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 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 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 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 有系统和深度。
1.(2013·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4 分)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 力及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90% 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 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 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 心的伤害很大。
浙江新中考
语文
2021届上海市民立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民立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全民阅读也上升为国家战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全民阅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17年4月3日,国务院法制办正式就《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这项文化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整体布局。
五年来,各类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愈加浓厚。
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军营书屋、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社区绘本馆以及各类书香车站、书香公园、书香酒店、书香银行、书吧书院遍布城乡,实现了图书随处可得。
为了推动农村阅读,国家开展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中央和地方投入150多亿元,在全国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推动10亿册图书进农村,实现“村村有书屋”。
为了推动实体书店建设,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多地开展实体书店扶持工作,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
五年来,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APP、微信阅读、电子阅读大屏终端,各类数字阅读设备成为人们的新宠;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阅读,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有声阅读、在线讲故事、视频直播、网络讲书,层出不穷的新型阅读,以知识付费、体验经济新模式,俘获了许多年轻读者的心。
(摘编自徐升国《全民阅读迎来春天》)材料二:(数据《2016国民图书阅读与消费报告、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材料三:“轻阅读”说到底,就是一种阅读心境的解放。
只有卸下包袱,灵魂才能壮游。
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比故意的强迫阅读、深度阅读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所谓的“全民阅读”“书香社会”,也就是一种让“阅读”举重若轻、渗透内化的社会氛围。
阅读,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内心需求,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平常。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2022年小升初名校招生押题卷附答案 (3)
2023年名校招生押题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听力题。
(6分)1.埃及金字塔是高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底座呈形,每个侧面是形。
2.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这座金字塔高约米。
3.据说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运用法,就是沿四面墙壁建成螺旋式的阶梯状,一边,一边往上盖。
二、积累与运用。
(28分)4.读一读,用“√”选出各组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将正确的读音写在括号内。
(4分)(1)A.剥削.(xuē) B.歼.灭(jiān)C.逆.(nì)时针D.悬灯结.(jiē)彩()(2)A.惊惶.(huánɡ) B.徘徊.(huái)C.头涔涔.(cénɡ)D.锲.(qiè)而不舍()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翻箱倒柜望远境清脆蒸融B.焉知非福顺时针书籍严竣C.万不得已水浒传苦刑惆怅D.通霄达旦炊事员辟静恐怖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一百”是指数量100。
B.“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中的“死得其所”是指死在所住的地方。
C.“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中的“故”指故事。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中的“回去”是死去的委婉说法。
7.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青海高原环境恶劣,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
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成了高原上一处壮丽的风景。
A.无论……都……即使……也……B.即使……也……不仅……还……C.既然……就……虽然……但是……D.不仅……还……因为……所以……8.下列对课文中的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这句话表现了随着天色渐晚,“我”的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也越来越惆怅,表达了“我”伤心、失望的心情。
2021届杭州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1届杭州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特别是叙事文学,有两个基本的构成要件,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空间。
所谓的时间是指什么呢?任何一部叙事文学作品,都必须经历一个时间的长度量。
它必须有起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要经历一个时间的跨度。
作家正是通过时间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并以此表达他的某种道德判断、他对读者的劝告、他提供的意义。
什么是空间呢?空间是在时间变化当中出现的片段,比如场景,画面、人物的装束、衣服、帽子、肖像——包括戏剧性的场面,所有这些都在空间的范围内。
过去的文学,是时间和空间两个部分构成的,这两个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传统的文学里,空间是永远附属于时间的。
空间不是没有意义,它有意义,但是它的意义从属于时间的意义。
可是到了18、19世纪以后,空间性的东西开始急剧上升,加速繁殖,然后空间性开始慢慢取代时间性,压倒时间性。
在传统的文学里,空间是时间化的;在今天的文学里则相反,时间是空间化的。
而且,空间最后碎片化了。
我们都是碎片化时间的俘虏。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文学时空观的巨大变化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发生了变化,因为文学从总体上来说是在模仿这个社会,它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映。
近代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呈现了太多空间。
旅行变得太容易了,你可以随时经历无数个空间。
在旅行当中你不经历时间变化,你经历的是空间,从一个宾馆搬到另外一个宾馆。
碎片化的空间,在以几何级数加速繁衍。
我们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事情,这是古人远远不敢想的,这构成了我们物质生活也是文化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但同时,它也造成了另外的后果,就是恍惚中,我们都忘了时间。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化的碎片中也挺好。
我自己有时候也很爱读那些空间化的小说,比如说类型化的小说,我喜欢读侦探小说,也喜欢读金庸的武打小说。
疲劳的时候你读一读,确实非常有趣。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含详解
劳动教育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都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事业,都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专设劳动教育的课程(如《意见》规定的中小学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劳动教育课),固然是劳动教育重要着力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劳动教育也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加强空间。比如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又比如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劳动教育只有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4.对课内所学诗词的艺术手法,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的下片有叙有议,兼有抒情,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13 文学类文本群文阅读之双文短评(讲义)(解析版)
解密12 文学类文本群文阅读之双文短评(解析版)高频考点一双文本阅读双文本阅读是新高考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向,它拓展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
这类题一般是多文本阅读,往往文本二选文为文艺评论、纪实类作品或相关散文。
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要求在两个文本中辨析提取,比较整合,考查学生读写一体化的能力。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
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6分)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6分)(1)双文本的含义两篇文本,可能是同一作者、同一本随笔集中的一篇随笔和一篇自评,也可能是有相同主题、类似写法、相同作者的两篇文章等。
一般来说,文本二的评论主体与文本一是有必然联系的,其评论要点可以在文本一中找到应证。
(2)探究双文本的方法①明确文本二文艺理论或批判的观点。
②化抽象为具体,依据文本二文艺理论或批判的观点的,去文本一寻找体现这个理论或观点的具体内容。
(3)答题步骤典例01(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真题)文本一: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
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一定!”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
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
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
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2021年沈阳市法库县卧牛石乡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1年沈阳市法库县卧牛石乡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景行:中国“电视时评第一人”沈黎明曹景行祖籍浙江兰溪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曹聚仁是早期著名的报人。
曹景行自幼敏思好学,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始终手不释卷。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曹景行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
在大学,曹景行对读书更加痴迷,除了历史,他还选修了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新闻等课程,并花费大量时间自修英文,他认为这是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
经过四年的苦读,曹景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开始跟随前辈学者研究美国和亚太地区经贸关系,成为曹家几代人中又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后来,曹景行决定举家移居香港,当时很多人对他的举动不理解,一些要好的朋友问他,为何要在不惑之年放弃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举家去香港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现在上海和香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我研究世界经济多年,觉得那里将会是我事业的另一片天空。
”他心里还有一种潜意识,想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新闻人。
到香港后,曹景行凭着丰富的学识和多年从事研究的知识积累,很快进入新闻行业,在《亚洲周刊》当了一名撰述员,由于撰写的文章观点新颖、文风扎实,他很快升任《亚洲周刊》副总编兼《明报》主笔,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文报刊撰写评论。
曹景行前前后后在平面媒体工作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的第一要务是为全家的生存奔波。
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之后,曹景行的内心又波动起来,他觉得平面媒体的工作自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工作没有一点新意,于是他开始琢磨去做更有意思的事。
“当然,一个人一辈子也可以做一种事,但是我的性格好像还是想稍微有些调整吧,我倒不是不安分,只是不想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麻木掉。
”随着心中这种不安分的萌动,1997年,曹景行做出惊人之举,改行做了电视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全卷满分120分,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mì)殷.红(yān)随声附和.(huò)接踵.而至(zhǒng)B.亘.古(gèng)俨.然(yǎn)心有灵犀.(xī)金戈.铁马(gē)C.翘.首(qiáo)高邈.(miǎo)抑.扬顿挫(yì)顿开茅塞.(sè)D.眼眶.(kuāng)渲.染(xuàn)暴风骤.雨(zhòu)一气呵.成(hē)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恬静旷野姗姗来迟相得益彰B.点缀濡养自出新裁不言而喻C.苔痕瞥见历历在目身临其景D.纯粹笑涡草长莺飞与日具增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农人的眼中,种子是为人处世的品德象征。
儿时的我经常惹是生非....,爷爷就告诫我:“宁要硬种子,不做坏壳子。
”B.作为航天人,我们有责任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敢于坚持、敢于胜利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C.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之际,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必将为世界经济增强稳定性,注入新动能。
D.琳琅满目....的住宅楼、宽敞通达的柏油路、红火热闹的商业街……走在恩施新农村,如同置身于现代化的城市社区。
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7篇)
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7篇)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7篇)在初二阶段,做好语文的练习是很重要的。
那么关于八年级的语文阅读题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文章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1】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甲]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取之信①然。
注:①信:确实,的确。
[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尝与诸小儿游(曾经)B.徐喷以烟(用)C.树在道边而多子(果子)D.鞭数十(鞭子)【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观之,兴正浓鞭数十,驱之别院B.使之冲烟而飞鸣故时有物外之趣C.诸儿竞走取之取之信然D.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分别对王戎和《童趣》中的“我”进行评价。
(4分)答案【小题1】( D )(3分)【小题2】( C )( D )(4分)【小题3】(1)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小孩一起游玩,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树上结着许多李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卷(附详解答案)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
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
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238页,配有图画212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
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
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
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种转变,已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直观图像。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
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
图像化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
正像林白所言:“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
”林白的解释道出了文与图之间的“互文性”阐发。
但这种阐发隐含着某种“危机”,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
从前一方面来看,图文书把书籍“通俗化”和“大众化”了,因而扩大了读者范围;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将一些经典“连环画化”或“漫画化”。
本来,这些经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见长,特定的古汉语不但是其独特的表述手段,同时也是读者进入这些经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条件和路径。
然而,在“读图时代”,此类读物被大量地“通俗化”,改造成“图画本”,独特的语言表述被转换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图解。
比如蔡志忠漫画系列,将诸子经典中的精深思想,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但同时又存在将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
9.考点针对练——标题拟写及妙处
补充考点九标题拟写及妙处考点针对练十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14分)深触经典的灵魂王佳可①提起法国作家福楼拜,读者大都会想起《包法利夫人》,这是他耗费4年多时间精雕细琢且最负盛名的作品。
然而,这样一部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日在网站上却被网友称作“爱慕虚荣的白穷美”的故事。
①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般的精神历变史。
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
于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裹挟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
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①阅读经典并不轻松。
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
例如西方文学的滥觞《荷马史诗》不仅记录了古希腊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对普通战士和家庭婢女也有着生动的细节描写,堪称一部古希腊社会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文化风俗百科全书。
①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
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
①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
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目十行地浏览一篇篇“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程序推动的、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能够自主学习和产出的算法程序。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
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选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
但这种写作技术层面的臻于至美,绝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也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
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
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
近年来,互联网上不断掀起的对鲁迅笔下诸多人物形象的讨论,便足以显现出文学经典所具有的跨时代、跨媒介、破图层的能量。
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塑造出孔乙已、闰土、阿Q等人物形象,揭示其生活状态。
这些人物形象历经百年岁月淘洗,依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不断迸发回响,乃至成为当下互联网世界中勾连自我与他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中介。
这就是文学性的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可以在充满灵韵的文学中观古今、观天下、观自身。
反观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时,就是工具导向性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是制定算法法则、下达指令、具有主体性的一方。
人工智能只需要扮演执行指令的助手角色,服从并完成指令任务。
因此,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
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
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
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
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xw00083经典的灵魂
课外现代文语段阅读试题+答案Kw00057学会转身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xw00083经典的灵魂编辑:cxf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 题。
(12 分)深触经典的灵魂王佳可①提起法国作家福楼拜,读者大都会想起《包法利夫人》,这是他耗费4 年多时间精雕细琢且最负盛名的作品,被视为“西方现代小说的起点”。
然而,这样一部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日在网站上却被网友称作“爱慕虚荣的白穷美”的故事。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般的精神历变史。
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
于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裹挟着人类过往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又照见未来。
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
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
例如西方文学的滥觞《荷马史诗》不仅记录了古希腊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对普通战士和家庭婢女也有着生动的细节描写,堪称一部古希腊社会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文化风俗百科全书。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的喁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
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想象力与审美力。
2 / 2。
鸟阅读答案挪威
篇一:鸟阅读答案挪威走近“挪威”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走近“挪威”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挪威”篇三:鸟阅读答案挪威2012年1月初,挪威出现20多吨死鱼,美国约200只燕八哥莫名坠亡,加上之前的许多异常事件,如千只候鸟丧失方向感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2012年1月初,挪威出现20多吨死鱼,美国约200只燕八哥莫名坠亡,加上之前的许多异常事件,如千只候鸟丧失方向感集体撞地死亡,菲律宾湖中水温降低导致800吨鱼集体死亡等,引起人们对于2012年世界末日预言是否成真的担忧。
人们对世界末日预言的恐慌心理()a.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b.是对观实世界的正确反映c.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体现了意识的人脑的机能篇四:鸟阅读答案挪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迟子建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2011年第5期.有删改)[小题1]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小题2]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语句.[小题3]“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具有“夺目的美 .举例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这样的美的.[小题4]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曹文轩①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②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有一些人丢下这一层次上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还要去读一些深奥到晦涩的书.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③现在我们来说孩子的阅读.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④而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着这些文本.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尖刻的.现时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⑤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当不是放任自流的.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少读.孩子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它应是有专家.校方和家长介入的.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为状态.⑥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更大的愉悦.不同的是.浅阅读只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只满足于停留在简单轻松的层面上.没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而深阅读给他们的是两种愉悦.不仅有来自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于探究过程中.有来自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深阅读带来的两种愉悦.无论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⑦轻而易举地获得.是一种愉悦,艰难追问与挖掘之后忽有所悟.是一种愉悦.前一种愉悦不需要付出.后一种愉悦则需要付出.我们究竟应当更喜欢哪一种愉悦呢?难道我们不需要思考吗?不需要对孩子们去说吗?⑧“轻而易举地获得其实这一说法未必准确.轻而易举倒是真的.但未必可以获得--轻而易举.常常是不能有所获得的.唾手可得的露天矿藏是有的.但.通常情况下.矿藏都在地表之下.甚至是被深深覆盖的.是需要我们花力气开掘的.⑨应当告诉孩子们: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令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它们略高于孩子们.需要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小题1]本文主要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小题2]第⑥小节怎样论述“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更大的愉悦 ?请简述其论证思路.[小题3]第⑧小节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小题4]依据本文意思.下面对“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阅读意义而言.浅阅读可以满足一般人的消遣享乐.而深阅读可以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水准.b.就文本选择而言.浅阅读读的是浅显的.不费脑筋的书.而深阅读读的是具有一定高度的.乃至于深奥到晦涩的书.c.就阅读状态而言.浅阅读处在没有引导的放任自流的自在状态.而深阅读是有计划.有规约.有选择的自为状态.d.就阅读收获而言.浅阅读能够使人轻易而举就能获得长久的愉悦.而深阅读需要花气力来获得探究的愉悦.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麻雀赵丽宏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它们每天都活泼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麻雀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我也曾敲打着面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还好.闹剧很快结束.麻雀们得到平反.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摘皮虫.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做“嗷嗷待哺 .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豢养.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飞翔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一会儿磨着嘴.一会儿互相攀骑.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也停止了上课.看着窗外那两只麻雀.不知为什么.竟然脸色涨得通红.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和床.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纠缠下去.最后.是女教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前些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掉.反正那洞和房间并不相通.便没有填没它.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为麻雀的家.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然成为我的邻居.在书房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是我耳中美妙的音乐.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些溅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来阳台作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形成.拖着一只脚飞翔蹦跳觅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麻雀的社会里没有残疾慈善组织会照顾它.为了生存.它必须付出比别的麻雀更多的精力.我养的芙蓉和绣眼先后飞走了.阳台上挂着空笼子.而那只独脚麻雀依然每天飞来.我在阳台上撒一些小米喂它.看它用一只脚在阳台上来回蹦跳啄食.心里充满了怜悯.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它是找到了更好的觅食地点.所以放弃了我的阳台.还是遭遇灾祸.再也无法飞翔?我永远也无法知道.还好.书房外阳台上那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穴.我的耳畔.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1.作者通过哪些事情的记叙来表现“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 的情感的?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试结合内容概括回答.3.联系上下文.说说“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中的“不可思议应如何理解?4.那只“一只脚的麻雀后来最有可能的去向是什么?为什么?5.文章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来源:2012届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题型: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阅读就是阅世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 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 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 ,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 ,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能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 ,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小题1]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小题2]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 .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小题3]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 ,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结合你的阅读.举例具体谈谈你的体会.[小题4]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 请从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似的情感或认识的变化.[小题5]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我理解??句:篇五:鸟阅读答案挪威。
第三单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部编版)
第三单元非连+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材料一)据央视新闻报道: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来。
10909米是什么概念?来看一组数据:10米,这是普通人在不携带任何潜水装备可以下潜到的深度;113米,这是一名法国潜水员创造的裸潜纪录;332米,这是人在借助水下呼吸器后下潜到的最深纪录;10898.5m,这是2012年卡梅隆搭乘的“深海挑战者”号下潜到达的深度。
而“奋斗者”号下潜的马里亚纳海沟一万米处,水压超过110兆帕,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材料二)伴随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深入认识深海的时代正在来临。
500年前达·芬奇设计潜水服、150年前凡尔纳写《海底两万里》,当时的科学幻想如今正在成为现实。
从科学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够帮助人类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地球的奥秘。
水深超过 2000米的深海,占据地球表面的3/5,无论温室气体排放的归宿,还是气候长期变化的源头,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层。
不仅如此,海底是距离地球内部最近的地方:大陆地壳平均35公里厚,大洋地壳则为7 公里。
揭示板块运动的规律、藏探地球内部的真相,也要到深海底部进行探索。
从经济角度看,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油气和生物资源。
目前,海洋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0%,高居世界海洋经济首位,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深水油田。
近年来全球重大油气发现,70%来自水深超过100来的水域。
海底有待开发的资源非常丰富,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
比如海底的微生物新陈代谢极其缓慢,生殖周期在千年以上,但人类尚不知如何利用其“长寿基因”;太平洋一片深海黏土所含的稀土元素可供人类使用几十年,但开采利用技术尚待研发。
深潜、深钻、深网是当今探索深海奥秘的三大手段,即深潜科学考察、国际大洋钻探和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
深潜是直观的深海探索,但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局限性。
深潜最深只能到海底,从海底往下得靠钻探,这就是深钻;深潜的运行时间只能以小时计,想要长期连续观测就得将传感器放到海底,联网观测,这就是深网。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比赛试卷统编教材深度阅读重要训练点(纵向梳理
9根据提示复述
二上:根据图片提示复述故事;排序后再复述;根据要点提示讲故事;用给出的词语复述课文。
二下:借助插图进行复述;读句子,想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根据相关词句的提示和表格里的提示,讲故事。
三上:(陆续安排了课后练习)直接要求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划出主人公旅行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改变人称,换一种角度讲述故事。
五上: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七单元语文要素)。
23体会情感表达
四下: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四单元语文要素)。
六下:体会观点的方法
六下: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五单元语文要素)。
25体会、了解谋篇布局
六上: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五单元语文要素)。
四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七单元语文要素)。
五下: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四单元语文要素)。
六上: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四单元语文要素)
六下: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四单元语文要素)。
21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下: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单元语文要素)。
四上: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一单元语文要素)。
四上: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六单元语文要素)。
四下: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二单元语文要素)。
五下: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二单元语文要素)。
五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六单元语文要素)
不同体裁文本特点的感受
14童话
三上: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三单元语文要素)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4)
阅读方式 1. 纸质书籍:主要阅读方式,保护视力,便于做笔记。 2. 电子书:辅助阅读,适合查找资料和阅读短篇文章。 3. 听书:在适当场合,如休息时,听一些有声读物。
实施策略
1. 制定每月阅读计划,明确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 2. 每本书阅读完成后,撰写简单的读后感或书评。 3. 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分享阅读体验,进行交流。 4. 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读书活动,拓展阅读视野。 5. 定期检查阅读进度,必要时调整阅读计划。
观察图表元素 • 标题:明确图表的主题。 • 轴标签:了解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数据。 • 图例:理解不同颜色或形状代表的类别。 • 数据点:直接从图表中获取的数据。
分析图表内容 • 数据趋势:观察数据随时间或类别的变化趋
势。 • 数据分布: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 数据关系: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
看你们小组还想了解什么问题,补充在问卷中。
亲爱的同学: 基本信息 你所在的年级…… 你的性别…… 1.你平均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 2.你每年的阅读量是…… 3.你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 …… 11.你选择读物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记叙文五步阅读法(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记叙文五步阅读法我们来重温一遍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在本册学习中,记叙文阅读是我们的学习重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深度学习记叙文阅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记叙文阅读的五大方法。
记叙文的五步阅读法这是一种根据文章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
如:游记、日记、人物传记、参观记等等。
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面5个步骤:(一)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中,确定是以哪个为主。
如:《爬山虎的脚》一文,属于状物的记叙文,主要围绕“爬山虎的脚”展开描述。
《爬天都峰》一文,属于记事的记叙文,主要围绕“我”、爸爸和素不相识的一位老爷爷互相打气爬上天都峰一事展开讲述。
(二)抓记叙要素记叙文的内容,无论是哪种记叙类型,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只有弄清文章的六要素,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对事情的叙述。
如:《麻雀》一文,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起因),它的母亲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经过),“我”深受感动,带走了猎狗(结果)。
(三)理叙述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补叙五种,最常见的是前三种。
在阅读时,只有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事。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重点学习)倒叙:先写事情的结果,再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
(非重点)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再接着记叙。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能突出中心。
(非重点)(四)分文章层次准确地划分文章层次,对于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章主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全民阅读也上升为国家战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全民阅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17年4月3日,国务院法制办正式就《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取得重大
进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这项文化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整体布局。
五年来,各类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愈加浓厚。
农
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军营书屋、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社区绘本馆以及各类书
香车站、书香公园、书香酒店、书香银行、书吧书院遍布城乡,实现了图书随处可得。
为了
推动农村阅读,国家开展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中央和地方投入150多亿元,在全国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推动10亿册图书进农村,实现“村村有书屋”。
为了推动实体书店建
设,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多地开展实体书店扶持工作,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
五年来,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APP、微信阅读、电子阅读大屏终端,各类数字阅读设备成
为人们的新宠;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阅读,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有声阅读、在线讲故事、视频直播、网络讲书,层出不穷的新型阅读,以知识付费、体验经济新模式,俘获了许多年
轻读者的心。
(摘编自徐升国《全民阅读迎来春天》)
材料二:
(数据来源:《2016国民图书阅读与消费报告、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材料三:
“轻阅读”说到底,就是一种阅读心境的解放。
只有卸下包袱,灵魂才能壮游。
自然存在的
阅读状态比故意的强迫阅读、深度阅读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所谓的“全民阅读”“书
香社会”,也就是一种让“阅读”举重若轻、渗透内化的社会氛围。
阅读,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内心需求,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平常。
几年前,西班牙政府曾经赠送公民每
人一本《堂吉诃德》,其作者塞万提斯对读者说:“就是最忙的人,读这种小说也是正当的
消遣,因为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个软弱的东西,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
”
(摘编自陈佳冉《全民阅读从“轻阅读”开始》)
材料四:
将阅读推向深入,就得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
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
更进一步,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
其实,阅读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篇章阅读,即读懂一本
书中的每个章节;第二层是书本阅读,即领会整本书的意旨;第三层就是主题阅读,即选准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中外所有书籍、资料,甚至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力求穷尽所有。
相比主题阅读,篇章和书本层次的只能算零散阅读。
果真能完成这样有效的主题阅读,你自然会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而主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更像在研究。
(摘编自史一棋《深度阅读,应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
6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读书时间增加,比2015年的19.69分钟增加了0.51分钟,但其它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B.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手机接触时长增长
显著,但电子阅读器的阅读有所降低。
C.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总和比2015年有所提升,这说明我国成年国民
对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对获取信息的重视。
D.对比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我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可以发现,传统媒体阅读是深度阅读,
而新媒体阅读是碎片化的轻阅读。
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各地开展的各种阅读活动和全社会阅读氛围的浓厚等都说明,要营造全民阅读的氛
围就只能举办各类阅读活动。
B.书屋的建设、实体书店的发展都说明我国已经把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战略并进行了整体的
布局,体现出国家的重视。
C.国家投入150亿元建设农家书屋,有10亿册图书进入农村等说明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全民阅读的物质条件。
D.数字阅读成为人们的新宠,有声阅读、视频直播等新型阅读的模式得到年轻人认可等使
得我国全民阅读顺利实现。
62.“轻阅读”和“深度阅读”的不同点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60. D
61. C
62.①轻阅读体现了阅读心境的解放,满足了内心的需要,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②深度阅读能提升阅读质量,是一种研究性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