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据库课本数据库知识点
大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知识点归纳总结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用来管理和存储数据的系统。
在大学计算机科学学习中,数据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大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可持久化存储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数据的独立性和数据的持久性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常见的DBMS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3. 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二维表)存储数据,如MySQL、Oracle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键值对(NoSQL)或其它数据结构存储数据,如MongoDB、Redis等二、数据库设计与范式1. 数据库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2. 数据库范式- 第一范式(1NF):属性不可再分- 第二范式(2NF):消除非主键属性对主键的部分依赖- 第三范式(3NF):消除非主键属性对主键的传递依赖三、SQL语言1. SQL的基本语法- SQL用于定义、操作和查询关系型数据库- 常见的SQL语句包括CREATE、INSERT、SELECT、UPDATE、DELETE等2. 数据查询- SELECT语句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 WHERE子句用于设置查询条件- ORDER BY子句用于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3. 数据操作- INSERT语句用于向数据库中插入数据- UPDATE语句用于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DELETE语句用于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四、数据库索引与优化1. 数据库索引-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速度-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2. 数据库优化- 优化数据库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避免冗余数据等- 优化SQL查询语句,包括合理使用索引、避免全表扫描等五、事务与并发控制1. 事务- 事务是一组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数据库操作- ACID特性是事务的重要特点,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2. 并发控制- 数据库并发控制是确保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数据一致性的关键- 常见的并发控制方法包括锁、多版本并发控制等六、数据库安全性与备份1. 数据库安全性- 数据库安全是保护数据库免遭非法访问、修改和删除的措施- 常见的数据库安全措施包括权限管理、加密存储等2.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备份是将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复制到备份介质中,以便在数据丢失时进行恢复- 常见的数据库备份方式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七、NoSQL数据库1. NoSQL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NoSQL数据库指的是非关系型数据库- NoSQL数据库具有高可伸缩性、高性能和灵活的数据模型等特点2. NoSQL数据库的分类- 键值数据库(Key-Value Database)- 列族数据库(Column Family Database)- 文档数据库(Document Database)- 图数据库(Graph Database)总结:本文对大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与范式、SQL语言、数据库索引与优化、事务与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与备份以及NoSQL数据库。
大一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大一数据库知识点总结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存储、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的系统。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大一数据库知识点的总结。
一、数据库概念1.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是一个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的管理软件,用于创建、修改和管理数据库。
3. 关系型数据库:基于关系模型理论构建的数据库系统,使用表格和关系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二、实体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概念,用于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1. 实体和实体集:实体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可以区别于其他对象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实体集是具有相同特性的实体的集合。
2. 属性:实体具有的特征或者描述,用于描述实体的某个方面。
3. 关系:实体之间的联系,用于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4.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5. 码(主键):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或者属性组合。
6. 外码(外键):在一个实体集中引用其他实体集的主键,用于建立实体之间的联系。
7. 范式:用于规范数据库设计的一组规则,分为1NF、2NF、3NF等多个级别。
三、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和操作的标准语言。
1.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表格和索引等操作。
2.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等操作。
3. 数据查询语言(DQL):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基于SELECT语句实现。
4.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权限和数据完整性进行控制,包括GRANT、REVOKE等操作。
四、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系统,例如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原创实用版)目录1.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类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4.数据库的性能优化5.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总结正文一、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数据库,简称 DB,是指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上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
它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的集合。
数据库具有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检索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数据库的作用是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管理,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查询和处理服务。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类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可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和面向对象型等。
1.层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树形结构组织数据,只有一个根节点。
2.网状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图形结构组织数据,可以有多个根节点。
3.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以表格形式存储数据,通过 SQL 语言进行查询和操作。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
4.面向对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对象为基本单位存储数据,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组成。
1.数据库(DB):存储数据的容器。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3.数据库管理员(DBA):负责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维护和优化等工作。
4.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个人或组织。
四、数据库的性能优化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优化 SQL 语句:避免使用 SELECT *,尽量只查询需要的字段;使用 INNER JOIN 代替子查询;避免使用函数和复杂计算等。
2.建立索引:合理建立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索引。
3.数据库分区:将大数据表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区,提高查询效率。
4.数据库缓存:利用缓存技术,将经常访问的数据临时存储在内存中,减少磁盘 I/O 操作。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在大一阶段,数据库知识已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数据库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课程。
1.大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点的背景和重要性数据库是存储、管理、检索数据的计算机软件。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为信息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其基本概念包括关系、表、字段、主键、外键、连接等。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易于理解、操作简便等优点。
3.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数据模型是描述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包括实体类型、关系类型和属性等。
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具体实现,主要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等。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创建、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的软件。
DBMS的组成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等。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维护等。
5.数据库设计原则与步骤数据库设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抽象为数据库模型并进行实现的过程。
设计原则包括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等。
设计步骤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
6.常见数据库操作命令和语法数据库操作命令主要包括INSERT(插入)、UPDATE(更新)、DELETE (删除)、SELECT(查询)等。
掌握常见数据库语法对于实现高效数据库操作至关重要。
7.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为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要采取一定措施。
如设置访问权限、加密数据、实施事务控制、约束条件等。
8.数据库性能优化策略为提高数据库性能,可采用以下策略:优化查询语句、创建索引、合理分配数据库资源、调整数据库参数等。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总结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总结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工具。
在大一的学习中,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总结大一数据库课程的必考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是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对于学习和使用数据库至关重要。
1.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定义、存储、管理、检索和维护等。
1.2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抽象概念,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1.3 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抽象模型,其中实体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2.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使用关系模型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2.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由表格(关系)组成,每个表格包含若干行和列,表格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
2.2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理解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操作对于数据库的使用至关重要。
2.3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实际需求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映射为关系模型的过程。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3. 数据库查询与操作数据库查询和操作是使用数据库的核心功能,掌握常用的查询和操作方法是数据库课程的重点内容。
3.1 查询语言查询语言是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数据的语言,常见的查询语言包括SQL和QBE等。
3.2 基本查询操作基本查询操作包括SELECT、FROM、WHERE等关键字,用于指定查询的数据表、条件和需要返回的列。
3.3 条件查询和连接查询条件查询用于筛选符合指定条件的记录,连接查询用于根据多个表格之间的关联查询数据。
大一数据库结构知识点总结
大一数据库结构知识点总结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被用来存储和组织大量数据,让数据的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在大一学习数据库课程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与数据库结构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一数据库结构的知识进行总结,并介绍其核心内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指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具有永久存储、无冗余、共享和集中控制等特点。
2.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常见的DBMS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二、数据库结构模型1.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数据库最早的模型之一,数据以树的形式组织,存在层次关系。
2. 网状模型网状模型克服了层次模型的一些局限性,数据以网状结构存储,通过指针来建立关系。
3.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数据库最为常用的模型,数据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并通过关系来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
三、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1. 实体-属性-值(EAV)模型EAV模型是关系型数据库的一种扩展模型,它允许在不改变表结构的情况下动态添加属性。
2. 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组织的规范化设计方式。
常见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等。
3. 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计算机语言。
我们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四、数据库索引与优化1. 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优化技术,用于提高数据库检索的速度。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主键索引、唯一索引和聚集索引等。
2. 数据库优化数据库优化旨在提升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可以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查询语句优化以及硬件升级等方式来实现。
五、数据库安全性与备份1.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数据库管理中重要的方面。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密码策略和数据加密等手段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大一mysql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大一mysql数据库知识点总结MySQL是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作为大一学生,学习和掌握MySQL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学习MySQL数据库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和查询。
它在现代应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数据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用于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
MySQL是一种开源的DBMS,它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和易用性。
3. 数据库和表的创建在MySQL中,可以使用SQL语句来创建数据库和表。
创建数据库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表使用CREATE TABLE语句。
4. 基本数据类型MySQL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
不同的数据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存储和操作需求。
二、SQL语言基础1. SQL语言概述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用于访问和管理数据库的语言。
它可以用来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2. 数据库查询使用SELECT语句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可以使用WHERE子句进行条件筛选,使用ORDER BY子句进行排序。
3. 数据库插入使用INSERT INTO语句可以向数据库的表中插入新的数据。
需要指定要插入的字段和对应的值。
4. 数据库更新使用UPDATE语句可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可以使用SET 子句指定要更新的字段和新的值,并使用WHERE子句指定更新的条件。
5. 数据库删除使用DELETE FROM语句可以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可以使用WHERE子句指定删除的条件。
三、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1.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需求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查询和操作的效率,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错误。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大一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大一在大一学习数据库课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关于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
本文将对大一数据库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回顾和深化理解。
一、数据库基本概念1. 数据库: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可以将数据按照结构化方式进行存储、组织和管理。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操作等功能,例如MySQL、Oracle等。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定义了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等。
4.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使用关系模型进行数据的组织和管理,通过表(即关系)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
二、关系数据库基础1. 实体与属性:实体是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事物,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属性。
通过表的方式将实体和属性结构化地存储在数据库中。
2. 关系模式和关系实例:关系模式描述了一个关系的属性名和数据类型,关系实例即关系模式中的具体数据。
3. 主键与外键: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关系中每个元组(行)的字段,外键是关系之间的联系,通过外键可以实现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联。
4. 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
三、SQL语言基础1. SQL概述: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包括数据查询(SELECT)、数据更新(INSERT、UPDATE、DELETE)、表的创建和修改等操作。
2. 数据查询:通过SELECT语句可以实现数据的查询和检索,可以使用WHERE子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条件过滤。
3. 数据更新:INSERT语句用于向表中插入新的数据行,UPDATE语句用于修改已有数据行的内容,DELETE语句用于删除数据行。
4. 表的创建和修改:使用CREATE TABLE语句可以创建新的表,通过ALTER TABLE语句可以修改表的结构和属性。
数据库主要知识点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MYSQL 重要知识点1、 数据库系统(DBMS )DBS=DB+DBMS+DBA(数据库管理员)+USER+应用系统2、 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信息的三种世界:现实世界:实体,实体集,实体的属性,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信息世界:用E-R 图把现实世界表示出来。
概念模型 数据世界(计算机世界):用某种DBMS 把E-R 图表示数据模型:层次模型:层次结构 网状模型:网状结关系模型:表结构3、 DBMS 对数据库进行的管理。
(1) 定义数据库(2) 操纵数据库(3) 控制数据库4、 在MYSQL 中对数据的增、删、改操作。
<1>数据库的操作(1) 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2) 查看数据库:show databases ;(3) 选择数据库:use 数据库名;(4) 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2>表的操作(1)首先选择表创建的位置(该创建在哪个数据库)使用选择数据库命令(2)创建表: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 数据类型,列名 数据类型,列名 数据类型);(4)数据类型:数值型:int (整数类型) 直接写不加括号/decimal(m,n)【小数类型】 m 精度 n 小数位数;精度=整数位数+小数位数;日期时间型:date(只有日期)/datetime(日期时间)文本类型:char(n) n 表示字节大小不可变长度Varchar(m) m 表示字节可变长度(速度慢)在MySQL 中只有日期时间型与文本型在插数据时需要加单引号;(5)加数据: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 (数据1,数据2,,,,,,,);values 中的数据要与创建表格时一一对应;也可以指定添加哪几个数据:只需在表格名后加括号中写上需要添加的列名;(6)删除行: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不加where 全表都被删除);(7)更新数据:update 表名 set 列名=表达式 where 条件;(8)更改表头:alter table 表名 add (添加一个属性,增加一行);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删除一个属性,删除一列);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更改数据类型);5、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的操作,完整性约束。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1.数据库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和功能。
2.数据库模型:了解关系数据库模型及其基本概念,包括表(表结构、表关系)、行、列、主键、外键等。
3. SQL语言:掌握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包括查询、插入、更新、删除、创建和修改表等操作。
4.数据完整性: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域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等。
5.关系数据库设计: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关系规范化、功能依赖等。
6.数据库索引:了解数据库索引的作用和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7.数据库事务:了解数据库事务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事务的ACID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以及事务的并发控制和恢复机制。
8.数据库安全性和权限控制:了解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数据库的用户和角色管理、权限分配和访问控制等。
9.数据库性能优化:了解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索引的使用、SQL语句的优化、缓存的使用、查询计划的优化等。
10.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物理备份、逻辑备份、增量备份、恢复点等。
11.数据库的扩展和集群:了解数据库的扩展和集群的概念和实现方法,包括分布式数据库、主从复制、分表、分区等。
12.数据库的应用:了解数据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企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科学研究等。
总之,大一数据库必考的重点是数据库基础知识、SQL语言、数据库设计和完整性、索引和优化、事务和安全性以及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并能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对于学习和使用数据库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操作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操作一、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它是现代信息管理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大一数据库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二、数据模型和关系模型1.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现实世界中数据和数据之间关联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基于关系的数据模型,它使用表格(关系)来表示和组织数据。
关系模型中,表格被称为关系,每个关系由若干个属性组成。
三、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和操作。
在大一数据库课程中,需要了解以下几个SQL语句的操作。
1. 创建表格在数据库中创建表格使用CREATE TABLE语句,语法如下: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1 数据类型,列名2 数据类型,...);2. 插入数据向表格中插入数据使用INSERT INTO语句,语法如下:INSERT INTO 表名 (列名1, 列名2, ...) VALUES (值1, 值2, ...);3. 查询数据从表格中查询数据使用SELECT语句,语法如下:SELECT 列名1, 列名2, ...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4. 更新数据更新表格中的数据使用UPDATE语句,语法如下:UPDATE 表名 SET 列名1 = 值1, 列名2 = 值2, ... WHERE 条件;5. 删除数据删除表格中的数据使用DELETE FROM语句,语法如下: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四、数据库设计原则1. 数据完整性数据库设计应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即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可以通过定义主键、外键和约束来达到数据完整性。
2. 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级别。
常见的范式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在数据库设计中,应该尽量遵循高阶范式。
《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要点
第一章数据库知识入门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的概念;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MIS、数据库设计的含义;数据模型定义,概念模型的作用;实体联系(E-R)模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实体,属性,域,实体型、值、集,码的概念,实体联系及种类,E-R图示。
能够用E-R图画出简单的E-R模型;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元组,属性,域,候选码,主码,外码的概念;关系的基数与度数;关系的特点;关系模式及表示方法。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VFP6.0的启动和退出;能够区分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术语。
1.数据库技术是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核心内容是数据管理。
信息是关于事物(或我们所关注的对象)以及事物间的联系的知识。
信息与能源、物质并列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
数据是为表达信息的符号记录。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查询、加工、传输的过程。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获取有用的信息,核心是数据。
2.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
3.所谓数据库(DB:Data Base),简而言之,就是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4.简述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答: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发展到数据库系统阶段所采用的技术,主要特点包括:⑴.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相互联系的。
⑵.数据共享性好、冗余度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整个组织的,是完备的。
不同用户从数据库中抽取出所需的数据,使数据冗余度减到最低,实现数据共享。
⑶.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库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射,很强的数据独立性。
⑷.DBMS统一管理:数据库的定义、创建、维护、运行操作等所有功能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 Base Administrator)和数据库用户构成。
大学数据库全面知识点资料整理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1数据结构: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
2数据操作:允许执行的操作。
主要:检索和更新3数据约束条件: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概念模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第一层抽象,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图(E-R图)用矩形表示实体、用椭圆表示属性、用菱形表示联系。
属性和实体间、实体和联系间用线段连接联系线标注联系类型(1,n), 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标注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四种(按发展时间为序):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用表格(称为关系) 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叫关系模型。
关系(Relation):一个二维表格;元组(Tuple) :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属性(Attribute):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码(key):表中某属性组,可唯一确定任一元组;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表述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例:学生数据库的关系模式: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入学时间)数据库模式(Schema):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结构和特征的描述称为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模式、外模式、存储模式三级模式的概念。
三级模式之间有两级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外模式(Sub-Schema)(用户模式):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模式(Schema)(概念模式):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
内模式(Storage Schema)(存贮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修改外模式/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
数据库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核心
数据库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核心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它在各个应用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商业企业、科研机构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使用数据库来管理和存储数据,以便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决策制定和业务管理等工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让读者对数据库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1.1 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用于描述和存储数据的集合。
它是为了满足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高效、方便、安全地存储、管理和访问的要求而设计和建立的。
1.2 数据库的特点1.2.1 数据共享性数据库可以供多个应用程序或用户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共享的能力。
1.2.2 数据冗余度低通过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存储,提高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1.2.3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实现了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即应用程序可以独立于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而变化。
1.2.4 数据安全性数据库提供了对数据的权限控制和安全机制,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
1.2.5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采用事务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对于一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保证了数据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2.1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使用表格来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数据库。
它的核心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支持SQL语言进行数据的查询和操作。
关系型数据库具有结构化、强一致性和数据完整性的特点。
2.2 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是相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而言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预定义结构,可以自由地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
非关系型数据库主要有键值存储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列族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等。
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1 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和管理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创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操作。
大一数据库结构知识点归纳
大一数据库结构知识点归纳数据库结构知识点归纳数据库结构是数据库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数据的存储形式和组织方式。
在大一学习数据库课程时,了解数据库结构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数据库结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数据库结构概述数据库结构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形式和存储方式。
它包括了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
三级模式结构分为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的逻辑结构;物理存储结构是指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
1. 外模式外模式是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和访问的视图,它是对概念模式的进一步抽象。
外模式定义了用户可以看到的数据和操作方式,通过外模式可以实现数据的隐藏和安全性管理。
2. 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它定义了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的逻辑描述和联系。
概念模式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它对用户是透明的。
3. 内模式内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它定义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内模式对用户是完全隐藏的,只有数据库管理员才能对其进行管理和操作。
二、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数据库结构的抽象和描述方式,它定义了数据的组织形式和联系。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1.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将数据组织成树状结构,其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记录,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层次模型的查询效率高,但对数据的维护较为复杂。
2. 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是将数据组织成一个网状结构,其中每个记录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和多个子节点。
网状模型解决了层次模型中的一些限制,但数据的管理和查询仍然较为困难。
3.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格的形式,通过表格之间的关联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关系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的特点。
4. 面向对象模型面向对象模型是数据库中的新兴模型,它将数据和数据的操作封装成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继承和关联来描述数据的组织形式和联系。
大学数据库的知识点总结
大学数据库的知识点总结数据库是一种用来管理和存储数据的软件,它允许用户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它允许用户通过编程语言或者图形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在大学数据库课程中,学生将学到关于DBMS、SQL语言、数据建模和设计、数据规范化、数据安全等内容。
下面是数据库课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总结。
一、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来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它允许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包括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数据,以及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DBMS还提供了对数据库的安全访问和数据完整性的保护。
2. DBMS的种类常见的DBMS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NoSQL)。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以表格形式存储数据,使用SQL语言进行操作;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则使用不同的数据模型进行存储,如文档型、键值对、列存储等。
3. DBMS的特点和优势DBMS具有数据不冗余、数据独立性、数据安全性、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它能够有效管理大量数据,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并提供高级的数据操作和管理功能。
4. DBMS的应用领域DBMS广泛应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各种业务应用系统中,为企业提供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支持。
二、SQL语言1. 什么是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的语言,它包括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控制语言(DCL)等多种类型的语句。
2.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学习SQL语言需要了解其基本语法,包括SELECT查询、INSERT插入、UPDATE更新和DELETE删除等操作。
3. SQL语言的高级用法除了基本的查询和操作语句外,SQL还支持多表连接、子查询、分组和聚合等高级用法,可以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数据库基础1.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数据是形成信息的源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
信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S的核心):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可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相关硬件、软件和各类人员组成。
2.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没有直接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2.文件系统阶段:把计算机众多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3.数据库系统阶段:一定的格式、统一管理、冗余度小4.分布式数据库阶段:物理上分离、逻辑上统一5.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3. 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框架,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包括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数据一致性的概念工具。
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语义表达功能。
实体: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域:属性的取值范围主键: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联系(1:1,1:n,m:n):实体集之间的关系,反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也是主体,也可具有属性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模型。
本质是一张表。
关系、关系模式:1:1关系名(属性1,属性2,……)1:n 将1的主键放入n中学生(班级编号,……)n:m 将实体的主键放入关系的属性中(2)E-R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构建E-R模型、画出E-R图实体集:矩形框属性:椭圆联系:菱形(3)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性质数据查询、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关系运算:选择(减少个体保留所有属性)、投影(所有个体的部分属性)、联结(4)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5)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实体、参照、自定义)实体:主键不能为空参照:外键为空或在其担任主键的实体集中存在自定义:用户自己定义的语义要求第二章A ccess数据库与表的操作1. Access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2. 基本概念:Access数据库、表、记录、字段3.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1)字段名命名规则不能空格开头、不能用.!()[]、最长64个字符(2)字段类型:文本、数字、日期/时间、是/否、查阅向导(备选项中选择)(3)字段属性:字段大小、输入掩码(控制数据的输入)、有效性规则(规范、核查)、有效性文本(提示信息)、默认值、索引(搜索或排序的根据,加快查询速度)、必填字段(4)设置主键4.建立表间关系:关联字段、实施参照完整性5.表的复制、更名、删除6.数据的导入、导出第三章查询1.查询的概念和作用查询是根据查询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的方法浏览、更新、分析数据2.选择查询使用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检索数据,然后按所需顺序显示数据3.条件查询(1)查询条件的表示①条件的组合:and、or、not②取值范围的说明: >、<、>=、<=、<>between… and…In③条件不确定: like*(替代零个一个或多个任意字符)、?(任意单一字符)、#(任意一个数字)、[ ](替代方括号内任意字符)、!(替代方括号内字符以外的任意字符)、-(2)函数①统计函数(SUM,AVG,COUNT,MAX,MIN)②字符串函数(LEN,LEFT,RIGHT,MID)③日期函数(DATE,NOW,YEAR,MONTH,DAY)4.交叉表查询、重复项查询、不匹配项查询:特点、何时适用交叉:对数据库中表和查询进行分类统计,使用的字段必须来源于同一个表或查询重复:对某些怒有相同值得记录进行检索和分类,判断信息正确性不匹配:查找可能的遗漏,在一张表中有另一张表中没有4.参数查询在作为参数字段的条件行中,以[ ]括起与字段名不同的内容5.操作查询: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删除查询、追加查询第四章 SQL查询select-from-where、insert、update、delete,要求能读懂select:构成查询结果的属性列from:作查询的表where:查询条件insert:将子查询结果插入到指定的表update:数据更新,需要更新的表delete:删除字段数据定义:用于定义和修改基本表、定义视图和定义索引create(建立) drop (删除) alter(修改)数据操纵:用于表或视图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insert(插入)delete update数据查询: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select数据控制:用于控制用户对数据的存取权利 grant(授权) revote(回收权限)第五章窗体1.窗体的概念和作用概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控件使用构成了用户与数据库的交互界面,从而完成显示、输入和编辑数据等事物作用:可作为浏览、编辑、输入输出表或查询中数据的交互界面可作为组织、控制整个系统中对象的外观界面2.创建窗体的三种方法自动创建、窗体向导、设计视图3.窗体的构成窗体页眉、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窗体页脚4.窗体的控件(1)类型:结合型控件、非结合型控件、计算型控件(2)常用控件:文本框,命令按钮,列表框和组合框,标签,选项组,选项按钮,子窗体/子报表(3)常用属性:名称、标题记录源:窗体的数据来源,一般为表或查询控件来源:控件所显示数据的来源,通常是与控件结合的字段行来源:组合框、列表框的列表选项来源5.主/子窗体:主窗体内套有子窗体,便于在同一窗体中显示不同表中相关联的数据第六章报表1.报表的概念和作用:与窗体的功能比较、区别报表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浏览、分析、汇总和输出;窗体用于浏览、编辑、输入、输出2.报表的构成:报表页眉、页面页眉、组页眉、主体、组页脚、页面页脚、报表页脚3.排序和分组报表中的数据(对最多10个字段分组)汇总项:可以添加多个字段的汇总,并且可以对同一字段执行多种类型的汇总分组间隔项:确定记录如何分组在一起,可以自定义标题项:更改汇总字段的标题,可以用于列标题还可用于标记页眉与页脚的汇总字段有/无页眉节选项:用于添加或移除每个组前面的页眉节4.标签报表:特点:在一页中显示多个标签,通过标签报表,用户可以查看到多个且数据格式相一致的标签。
数据库的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的知识点(总结)1. 数据库基础概念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系统,提供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操作功能。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结构、数据关系、数据语义和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
2. 数据库类型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Oracle,使用表格结构来表示数据及其关系。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如MongoDB、Redis,适用于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大数据应用。
3. SQL基础DDL(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结构,如CREATE、ALTER、DROP。
DML(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数据的查询和操作,如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DCL(数据控制语言):用于控制访问权限,如GRANT、REVOKE。
TCL(事务控制语言):用于管理事务,如COMMIT、ROLLBACK。
4. 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用于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完整性的设计原则。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BCNF(Boyce-Codd范式)5. 索引作用:提高数据库查询速度。
类型: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6. 事务管理ACID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7. 数据库优化查询优化:使用索引、优化SQL语句。
数据库设计优化:规范化、反规范化。
缓存机制:如Redis缓存。
8. 分布式数据库特点: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支持水平扩展。
CAP理论: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
9. 数据库安全用户权限管理: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数据加密:保护敏感数据。
10. 数据备份与恢复备份: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
恢复:从备份中恢复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2.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3.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管理阶段(3)数据库管理阶段各区别见P7表(重)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4.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的概念P135.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6.两类数据模型:第一类概念模型、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由数据库系统完成7.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方法(E-R方法)P168.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条件9.按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10.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表)、元组(一行)、码、域、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关系模式(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11.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实例时相对变动的12.三级模式: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外模式(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内模式(储存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13.二级映像:(1)模式/外模式映像:保证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对于每一个外模式,都有一个。
(2)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数据和程序的物理独立性1.域: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不同取值个数个数称为域的基数2.笛卡尔积:所有域的所有不同组合P383.关系:R(D1,D2,...,Dn) n是关系的目或度关系的候选码、主属性、主码、全码4.关系有三种类型: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查询表、视图(虚表)5.基本关系具有的性质:(1)列是同质的(2)不同的列可以出自同一个域(3)分量必须去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6.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值7.关系操作包括两大部分:查询操作和更新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查询操作分为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5种基本操作)、连接、除、交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该操作方式也称“一次一集合方式”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方式称“一次一记录方式8.关系数据语言的分类关系代数语言关系演算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域关系演算语言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是集查询、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作语言和数据控制语言于一体的关系数据语言关系完备性:一个关系数据语言能够表示关系代数可以表示的查询9.外码:自身不是主码、取值会参照另外一张表(也可同一张表)的主码的取值外码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10.关系的完整性(1)实体完整性:主属性不能取空值(2)参照完整性:关系中的外码或取空值或取等于它参照的关系的主码值(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11.集合运算(1)传统的关系运算:并:RUS 差:- 交笛卡尔积:A×B关系A、B分别有k1、k2个元组,则A×B有k1×k2个元组(2)专门的关系运算:投影、选择、连接、除运算等A.投影后会取消相同的元组B.连接:等值连接(含自然连接,符号: ,查询常用到)、非等值连接自然连接中被舍弃的元组称为悬浮元组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P55C.除运算(待定)D.查询练习:P53、P56~57(重)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1.数据库安全性主要包括:用户身份鉴别、多层存取控制、审计、视图、数据加密等技术2.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用户身份鉴别方法:静态口令鉴别、动态口令鉴别、生物特征鉴别、智能卡鉴别3.存取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定义用户权限、合法权限检查(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存取控制子系统)定义用户权限:登记到数据字典中,这些定义称为安全规则(授权规则)4.自主存取控制(MAC)(1)通过SQL的GRANT和REVOKE语句来实现(2)用户权限由两个要素组成:数据库对象和操作类型(3)定义存取权限称为:授权(4)GRANT...ON...TO用户; 详见P141-P142若用户后面再加WITH GRANT OPTION,表示该用户可以将该权限授权给其他(5)REVOKE...ON...FROM 用户;详见P143-P14若用户后面再加CASCADE,表示级联回收了该用户之前对其他用户的授权(6)创建用户:CREATE USER<username> [WITH][3个权限]3个权限:CONNECT、RESOURCE、DBA其区别见P145表没有指定权限时,默认只是最低级权限(7)角色:是权限的集合角色的创建(CREATE)和收回(REVOKE)见P147 4.强制存取控制(DAC)(1)数据库全部实体分为:主体(用户、进程)、客体(文件、基本表、视图等)(2)给主体客体指派一个敏感度标记:绝密、机密、可信、公开(3)规则:不上读、不下写P1485.MAC和DAM共同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机制。
系统先检查MAC,再检查DAC6.视图机制的作用:A.提供数据的逻辑独立性B.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创建:CREATE VIEW 视图名称AS SELECT选出的一张小表创建后可以对用户在该视图上授权P1497.审计:事后检查的安全机制(1)功能: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在审计日志里(2)分为:用户级审计:用户对自己创建的表或视图进行审计系统级审计:监测登录要求、授权和回收等(3)通过AUDIT语句设置审计功能,NOAUDIT语句取消审计功能P151 (4)审计设置和审计日志存放在:数据字典8.数据加密P151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1.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2.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区别:P1573.实体完整性(1)定义方法:2种P158 PRIMARY KEY(2)实体完整性检查:A.检查主码是不是唯一(全表扫描或在主码上建立索引如B+树索引)B.检查主码的各属性是否为空(3)处理:都拒绝执行3.参照完整性(1)定义方法:P160 FOREIGN KEY ()REFERENCES表名()(2)参照完整性检查:可能破坏参照完整性的情况:参照表增加或修改一个元组;被参照表删除或修改一个元组P161 (3)处理:拒绝(NO ACTION)、级联(CASCADE)、设置为空值后2个是被参照表删除或修改时,对应的参照表删除或设为空值后1个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可以设置为空值(4)默认操作是拒绝,可以自己设置,在定义外码后加ON DELETE CASCADE 或ON UPDATE CASCADE等等P1624.用户定义完整性:(1)属性上的约束条件定义:NOT NULL;UNIQUE;CHECK(...) P163~164 (2)元组上的约束条件定义:在最后用CHECK语句,适用范围所有元组P165 (3)处理:拒绝执行5.完整性命令约束语句CONSTRAINT 名字P165~166(1)可以对约束条件命名、可以对2个属性联合进行约束(2)可以删除(DROP)或修改(ADD,修改前先删除)约束条件6.触发器(事件-条件-动作规则):类似约束,但可实施更为复杂的检查和操作(1)只有创建表的用户才可以在表上创建触发器,且数量有限(2)只能在表上创建(触发器的目标表),视图不可(3)定义:CREATE TRIGGER 触发器名P170 触发时机触发事件(包含在哪个表)REFERENCING(引用到的变量)...触发动作间隔WHEN(触发条件)触发动作体触发时机:BEFORE、AFTER触发动作间隔:FOR EACH ROW(行级)、FOR EACH STATEMENT(语句级)可引用的变量:对于行级,有OLDROW、NEWROW对于语句级,有OLDTABLE、NEWTABLE(4)删除触发器:DORP TRIGGER 触发器名ON 表名第六章1.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和非平凡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和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P1822.1NF;2NF:不存在部分函数依赖(若码只有一个属性,则一定满足);3NF:非主属性对码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BCNF:决定因素都是码4NF:不存在多值依赖3.多值依赖P1874.多值依赖的性质P187~1885.规范化的目的:尽量消除插入,删除异常,修改复杂,数据冗余6.采取“一事一地”的模式设计原则7.练习题P189第七章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特点:(1)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规律: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2)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相结合2.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新奥尔良方法、基于E-R模型的设计方法、3NF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统一建模语言(UML)方法3.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产生E-R图(3)逻辑结构设计:转为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4)物理结构设计:选取一个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以上3、4步与所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4.需求分析(1)调查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通过调查获得以下要求: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2)分析需求的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3)数据字典:即元数据,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P2135.概念结构设计(1)四类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主要)、逐步扩张、混合策略(2)E-R图的集成:A.合并E-R图,生成初步E-R图B.消除不必要的冗余,设计基本E-R图(3)合并E-R图会产生3种冲突:属性冲突:属性域冲突、属性取值单位冲突命名冲突:同名异义、异名同义结构冲突:3种P228(4)消除冗余的方法:分析方法,即以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为依据6.逻辑结构设计(1)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1:1关系、1:n关系、m:n关系的转换方法:P232(重)(2)数据模型的优化:通常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方法:确定函数依赖关系,消除冗余,确定范式,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7.物理结构设计(1)常用的存取方法:索引方法、聚簇方法(都是针对某个属性列)(2)索引方法:B+树索引、hash索引P236(重)代价:维护索引,查找索引要付出代价(3)聚簇方法:把属性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组集中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中聚簇的好处:A.大大提高查找的效率B.减少访问磁盘的次数C.减少存储空间(相同在聚集在一起,聚簇码只要存1次)一个关系只能有一个聚簇。
何处建立聚簇:A.经常在一起进行连接操作的关系;B.经常出现在在相等条件比较中的属性C.属性上的值重复率很高(学号肯定不适合)建立聚簇将导致元组移动其物理存储位置,此关系上原来建立的所有所有无效;(4)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将易变部分和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取频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