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教学内容:《三顾茅庐》说课稿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顾茅庐》,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刘备及其智勇群臣诸葛亮,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学习文言文《三顾茅庐》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难点是理解文言文中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教材《中华文化》第三册,相关图片及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关于三国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然后出示课文的标题《三顾茅庐》,询问学生对这个标题的了解和猜测。

二、展示课文(10分钟):教师以适当的语速拿起课文开始朗读,学生跟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关键词和句子中的意思。

三、分析课文(15分钟):1. 阐释生词:教师结合课文,逐个解释生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用简单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2. 句子分析:教师逐句分析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构造和意义。

重点分析以下句子:a. "曾公亮举荐之":解释"举荐"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种推荐的行为。

b. "卧龙凤雏之辈":解释"卧龙"和"凤雏"分别指的是谁,帮助学生理解这是对人才的称谓。

c. "只是天下有贤人易得,有一个能用的却难得":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强调虽然有很多人才,但是能够运用这些人才的领导者却不容易找到。

四、学习扩展(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分析刘备为什么要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通过讨论,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意义。

2. 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学生扮演刘备和诸葛亮,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互动。

3. 创作续写:让学生以刘备的角度,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局,并分享自己的创作。

五、巩固和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复习演练,如问答、填空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2掌握诸葛亮、刘备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言行举止。

1.3学会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高尚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

1.2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2.1把握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心理变化。

2.2理解诸葛亮为何愿意辅佐刘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故事梗概介绍《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人物分析3.1分析刘备的形象:忠诚、坚定、求贤若渴。

3.2分析诸葛亮形象:智慧、谦虚、忠诚。

4.讨论探究4.1分组讨论:刘备为何三次请诸葛亮出山?4.2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何愿意辅佐刘备?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6.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6.2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2.学生对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探究能力。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调整课堂节奏,给每个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五、设计课件1.课件内容: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讨论题目等。

2.课件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图文并茂,增强视觉效果。

《三顾茅庐》 说课稿

《三顾茅庐》 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顾茅庐》。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三顾茅庐》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出山相助的故事。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独具特色,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精彩的对话,将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局势,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典名著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可能有所了解,但对于本文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学习诸葛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尊贤重才”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三顾茅庐》教案三篇

《三顾茅庐》教案三篇

《三顾茅庐》教案三篇《三顾茅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同学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片,介绍刘备资料)2、今天俺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庐》。

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说清人物、地点、事件)二、初读课文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俺们?(指名读第一小节)三、聚焦刘备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考虑:(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A:“俺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

你怕冷,自身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

(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导: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三顾茅庐》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三顾茅庐》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三顾茅庐》示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描绘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了这位隐居的智者。

部编版语文九上将其选为教材,旨在通过学习这一故事,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哲理,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人才、诚心诚意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对《三顾茅庐》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全文:归纳本文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人才、诚心诚意的重要性。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三顾茅庐》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诸葛亮—–智者、忠诚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等方面进行。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顾茅庐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1、练读词语: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三顾茅庐5篇

三顾茅庐5篇

三顾茅庐5篇第一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说课设计一、学习目标我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出发,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渚的诚心诚意。

2、在读、说写等拓展性的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

二、设计思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为纲,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对刘的“求贤若渴”等的体验中提炼出“诚”这条主线,在初读课文中发现成,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成,表达成,通过引入《出师表》这一拓展资料,让学生感悟猪这一人所后来回味到留的成,最后让学生与刘对话,从而来赞美成,升华成。

设计理念:《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1、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顾茅庐》说课稿1一、说教材《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

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由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而成。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

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四年级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茅塞顿开、晌午”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用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法《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说流程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拟采用利用资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汇报、表演等多种方法。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教师同仁: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课题主讲老师,我将为大家呈现一篇关于“三顾茅庐”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 掌握三顾茅庐中的重要角色和他们的形象特点;3. 理解三顾茅庐背后的深意和历史意义。

二、分析教材本节课所选故事为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同时,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难点在于理解三顾茅庐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预备活动:1. 制作课前小练习问题,如“请问谁是三顾茅庐的主人公?”“三顾茅庐的故事中,有哪些重要角色?”等。

2.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三顾茅庐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的背景和出现在故事中的关键人物。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曹操和蒋干对刘备的态度如何?”等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主体活动:1.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研读一段与三顾茅庐相关的故事,然后整理出人物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

2. 组内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分享他们整理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老师适时指导和点评。

3. 故事解读:通过组内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三顾茅庐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和历史意义。

4. 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三顾茅庐故事给他们的启示,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理解,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三顾茅庐相关的资料,加深对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展览,在班级内展示他们对三顾茅庐故事的创作、插图、模型等。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对三顾茅庐故事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表达和参与情况来评估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024《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

2024《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

2024《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敬爱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三顾茅庐》。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说教材1、《三顾茅庐》是中学语文必修篇目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刘备的聪明才智和诸葛亮的智谋。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使他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勇气和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难点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人文关怀,我选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感教学法,问题导入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阅读理解法,情感体验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我将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名人名言,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激发学生对智慧和勇气的思考。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困难,会想到怎样的办法解决?接着,我将以这个问题为引子,导入《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通过学生的介绍和讨论,引出课文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设计意图:以情境导入的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发他们对主题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阅读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将通过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引言概述:《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它讲述了刘备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上山,才最终成功地将其请出来辅佐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刘备的坚持和智慧,也彰显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刘备的三次上山、诸葛亮的回应、最终的成功和故事的意义五个部分详细阐述《三顾茅庐》这个佳话。

一、历史背景:1.1 东汉末年的政治乱局,刘备的困境。

1.2 刘备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期望。

1.3 诸葛亮的才华和声望。

二、刘备的三次上山:2.1 第一次上山,刘备寻找诸葛亮。

2.2 第二次上山,刘备再次请诸葛亮出山。

2.3 第三次上山,刘备不惜冒险请诸葛亮。

三、诸葛亮的回应:3.1 第一次回应,诸葛亮拒绝了刘备的请求。

3.2 第二次回应,诸葛亮给出了条件和考验。

3.3 第三次回应,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四、最终的成功:4.1 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出谋划策。

4.2 借助诸葛亮的智慧,刘备得到了曹操的支持。

4.3 三人合力,最终建立了蜀国。

五、故事的意义:5.1 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战胜困难。

5.2 聪明才智的重要性。

5.3 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人才的智慧。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刘备展现了坚持不懈的品质,他不畏艰难,三次上山请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的支持。

诸葛亮则展现了聪明才智的重要性,他的智慧为刘备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合理利用人才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一段经典的佳话。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说课稿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说课稿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三顾茅庐》,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文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的节选篇。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叙述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格,展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能。

整篇文章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读后让人难忘。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聪明、独立、有个性,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所以,老师在讲述这一课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学习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的、熟练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能准确的把握本文的主旨;。

2024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

2024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

2024三顾茅庐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

一、说教材1、《三顾茅庐》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刘备三次前往诸葛亮位于茅庐的居住地,争取其加入自己的事迹。

这个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一大佳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中学历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其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作用。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让学生体会到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和价值。

二、说教法学法中学历史教学需要结合具体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图画,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幅图画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这个事件有什么特别之处?2. 讲授事件背景和过程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时期,刘备为什么要三次前往茅庐,以及诸葛亮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3. 进行讨论和分析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刘备为什么要多次前往茅庐?他对诸葛亮有什么期望和信任?诸葛亮为什么最终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这个事件对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一些关键问题:《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有何历史价值?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教育意义?五、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我准备了以下板书内容:《三顾茅庐》- 刘备的坚持与决心- 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 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价值。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语文《三顾茅庐》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略写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二)、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展开全文的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悟。

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我的教学特色:“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五)、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理解品味,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六)、教具准备:挂图(七)、教学时间:两课时二、说学情: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少年读本,初步了解一些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能力。

三、说教法:1、以读代讲法:也就是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三顾茅庐》 说课稿

《三顾茅庐》 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顾茅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本文通过讲述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恳态度,以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文中所蕴含的尊重人才、坚持不懈等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初步的文言文知识。

但是,对于古典名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恳态度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体会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说课稿篇1《三顾茅庐》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__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__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__思路。

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

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名读、小组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__脉络,初步了解__的写作特色。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三顾茅庐》说课稿 1说教材:《三顾茅庐》出自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历史人物故事,分别是:刘备、祁黄羊、公仪休。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

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这课文略写一、二次拜访,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同时看出诸葛亮地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认真阅读了教材后,我发现课文的2、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先是以关羽、张飞反衬刘备。

课文第三自然段更是抓住细节,细腻地描写了刘备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那诸葛亮呢?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三、四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展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以上提到的本文的特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重点关注两个多音字(没有见着茅塞顿开)以及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3、学习文中一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4、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说重难点:1、抓住细节描写,从动作、语言、神态方面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2、学习文中三个精妙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之一,讲述了刘备为了招揽谋士诸葛亮,三次前往他的茅庐,表达了刘备志在必得的决心和诸葛亮的卓越才华。

通过讲述这一典故,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三顾茅庐》的背景故事,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通过剧情的讲述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背景引入
通过简要的介绍刘备和诸葛亮的背景,让学生对《三顾茅庐》
有所了解。

第二步:剧情讲述
1.进一步讲述《三顾茅庐》故事的情节。

重点包括刘备多次前
往诸葛亮的茅庐请他出山,以及诸葛亮对刘备的判断和展示出的才华。

2.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如刘备坚定的决心,诸葛亮聪明智慧等。

第三步:角色扮演
1.分组让学生自愿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刘备、诸葛亮等。

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抽签,并进行简短排练。

2.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进一步理解
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第四步: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刘备为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故事。

这篇课文体现了刘备的忠诚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展示了古代君臣之间的诚信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化常识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还需加强。

在《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学生需要理解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课文中的一些特殊文化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诚信、忠诚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人物品质的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背景,引出课文《三顾茅庐》。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4.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互动环节: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景,感受人物情感。

6.总结提升:概括课文主题,强调诚信、忠诚的价值观。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

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

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

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

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

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

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三.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四.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从而让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3、勾画圈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将重要的字词或存在疑惑的重难点勾画出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非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设计原因:好的新课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创设生动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开场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设计原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以“第三次顾茅庐”为切入点,从时间、人物、重点事件入手,用100字左右概括说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可用以下句式来说:三顾茅庐(时间),(人
物)(事件)。

小结: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

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设计原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1.细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做好批注。

2.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3.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征,师生互评。

范例导航:诸葛亮聪睿过人。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从语言描写方面,写出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可看出他的胸怀大志,雄才大略。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学生在讨论中,可归纳总结出诸葛亮的聪睿过人,高风亮节,气宇轩昂……刘备的仁心爱人,求贤若渴,谦虚有礼……张飞的鲁莽无礼,性格直爽……
(四)穿越时空,现情景
【设计原因: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

我尝试以活动贯穿,学生在演中品,在评中发展自己的思维。

】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刘备的语言、张飞的语言,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还原三顾茅庐的情景,从语气、神情、语调、动作方面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五)巧析布局,赏手法
【设计原因: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还要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师生交流人物出场的艺术。

教师分享: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生判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
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小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迁移探究,促提升
【设计原因: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必做: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写成200字的探究小报告。

2.选做: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舞台剧,在读书节上汇报展演。

板书设计:
【设计原因:这一板书,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