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财政)
县级经济统计数据库主要指标解释
县级经济统计数据库主要指标解释一、自然资源与环境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是指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包括耕地、荒山、荒地、山林、草原、滩涂、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
乡镇个数:指农村中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一级行政区划的数量。
不包括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工矿区。
村委会个数:指农村中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个数。
含城关镇中的村。
年末耕地总资源: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
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新开荒且已种植的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三年以上的“海涂”、“湖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因灾害或其他因素,虽然当年未种植农作物但仍可复耕的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桑树、果树和其他林的地;年年进行耕耘种草的地,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
不包括:因灾害或其他因素,已不能复耕的地;弃耕、休闲满三年的地,或者虽不满三年,但已经成为荒地的地;不进行耕耘,种植牧草已成为永久性草地的土地;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以混凝土等铺设的温室、玻璃室,导致栽培的植物体与地面隔绝的基地。
二、国民经济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简称。
是指县、市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部门服务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
部门服务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存货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物资,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及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家具、用具、装具等的实际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根据部门决算“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有关项目的年末数填报。
资产总计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前款所称占有,是指行政单位对经济资源拥有法律上的占有权。
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公众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资产。
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负债合计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等偿还的债务。
行政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本年收入合计指行政单位本年度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
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
本年支出合计指行政单位本年度全部支出。
根据部门决算“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对应项目填报。
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
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和绩效工资等。
根据部门决算“支出决算明细表”中对应项目填报。
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
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年鉴是一种汇总了各种统计数据的出版物,用于记录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年鉴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口指标、环境指标等,下面我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外贸进出口额等。
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产业结构、财政状况、对外经济合作等情况。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劳动力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等。
这些指标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政策等情况。
3.人口指标:人口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情况,对人口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4.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等,对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年鉴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它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据基础,用于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发展状况、问题和趋势,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公众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年鉴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跨国比较,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因此,年鉴的编制和应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及使用1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及使用一、常用统计指标解释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可比价格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
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
不变价格指用同类产品的年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
三次产业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财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主要指标解释9.货币资金,统计口径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10.存出保证金,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协议约定,存入指定账户,在担保责任解除之前不得动用的专项资金,包括存出担保保证金和存出分担保保证金。
11.债权投资,是指各类债权性质投资的可收回金额,包含对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工具等的各种期限的投资,不含委托贷款。
计算时应根据各类债权投资的分类,分别计算。
对于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填列;对于分类为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填列。
12.其他投资,是指除上述债权投资以外的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信托产品投资等,以及委托贷款。
计算时应根据其分类,分别计算。
对于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填列;对于委托贷款,按摊余成本填列。
13.固定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减累计折旧,再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得出的数额。
14.抵债资产,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代偿后收回的抵债资产的期末可收回金额。
计算时根据抵债资产期末余额减去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15.应收款项,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收的各种款项的净额。
计算时根据统计对象的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项目汇总填列。
其中,期限在2年以上(含)的应收代偿款,根据“应收代偿款”科目中应收期限在2年以上(含)的期末余额,减去对应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金额填列;其他应收款,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对应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金额填列。
16.借款,统计口径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17.应付款项,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期末应付未付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各种款项,应根据应付分担保账款、预收担保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项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18.存入保证金,统计口径包括存入担保保证金和存入分担保保证金。
19.预计负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认的各项预计负债,统计口径包括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以及固定资产弃置义务等产生的预计负债。
财政收支主要统计指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1)基本建设支出: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基本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建设有偿使用、拨款、资本金支出以及经国家批准对专项和政策性基建投资贷款,在部门的基建投资额中统筹支付的贴息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指国家预算内拨给的用于企业挖潜、革新和改造方面的资金。
包括各部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贷款资金,为农业服务的县办“五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挖潜改造贷款利息支出。
(3)地质勘探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地质勘探单位的勘探工作费用,包括地质勘探管理机构及其事业单位经费、地质勘探经费。
(4)科技三项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科技支出的费用,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指国家财政支援农村集体(户)各项生产的支出。
包括对农村举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和打井、喷灌等的补助费,对农村水土保持措施的补助费,对农村举办的小水电站的补助费,特大抗旱的补助费,农村开荒补助费,扶持乡镇企业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补助费,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6)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指国家财政用于农垦、农场、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森工、水利、水产、气象、乡镇企业的技术推广、良种推广(示范)、动植物(畜禽、森林)保护、水质监测、勘探设计、资源调查、干部训练等项费用,园艺特产场补助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飞播牧草试验补助费,营林机构、气象机构经费,渔政费以及农业管理事业费等。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个数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集的中心位置。
计算公式: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值;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众数(Mode)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频数,频数最大的即为众数。
4. 极差(Range)极差是数据集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
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 方差(Variance)方差是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描述了数据值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计算公式:方差=(∑(x-平均数)²)/数据个数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标准差=√方差7.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指的是在有序数据中,一些特定百分比的数值所处的位置。
计算公式:对有序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百分位数=(百分位数位置/数据个数)×1008.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取值范围为-1到1计算公式:相关系数= Cov(x, y) / (σx × σy),其中 Cov(x, y)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σx 和σy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9. 回归方程(Regression Equation)回归方程用于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于预测和解释数据。
计算公式:y = a + bx,其中 a 和 b 分别代表回归方程的截距和斜率。
10. 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离散系数是用来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变异性的指标,可以消除不同数据集因单位或量纲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安徽省开发区统计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安徽省开发区统计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类经济部门增加值总和的衡量指标,它能够反映出开发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的增长率是评估开发区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可持续的重要指标。
二、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扩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可以反映出开发区的投资活动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情况,是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参考数据。
三、人均GDP是指按照开发区年度GDP总量与人口数之比计算出来的指标,它是衡量区域居民经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人均GDP较高,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质量较好,反之则相反。
四、财政收入是指开发区政府从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经营性收入中获取的资金总量。
财政收入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开发区经济活力的增强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财政实力和经济运行状况。
五、外贸进出口额是开发区外贸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开发区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外贸进出口额的增长可以表明开发区的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六、就业人口和就业率是对于开发区来说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反映了开发区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就业人口的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意味着开发区产业发展较好,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七、固定资产利用额是指开发区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利用额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开发区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经济发展的效益。
八、研发投入是指开发区在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研发投入是促进开发区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九、融资规模是指开发区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
融资规模的扩大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实施,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总之,以上所列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对安徽省开发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的重要依据。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填表说明(一)经济与人口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指财政年度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以及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取自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医疗卫生经费 反映政府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
具体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物支出、医疗服务支出、社区卫生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疾病预防控制支出、卫生监督支出、妇幼保健支出、农村卫生支出、中医药支出和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医疗卫生实际支出数据。
妇幼保健经费 反映妇幼保健方面的支出。
包括妇幼保健机构支出、妇幼保健专项支出和其他妇幼保健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妇幼保健经费实际支出数据。
疾病预防控制经费 反映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支出。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专项、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支出。
取自财政决算表中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实际支出数据。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 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支出。
包括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物、机关服务、人口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及抽样调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建设、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促进工程、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人口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经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其他人口与计划生育事物支出。
取自财政部门财政决算表中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实际支出数据。
0-4岁人口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4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0-17岁人口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0-17岁人口总数。
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或年度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育龄妇女人口 指处于生育年龄期间的妇女。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及使用1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及使用一、常用统计指标解释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可比价格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
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
不变价格指用同类产品的年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
三次产业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
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汇总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
这些术语和指标对于理解经济形势、制定政策以及进行投资决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它们可能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
下面,我将为大家汇总并解释一些常见的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简单来说,GDP 计算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这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了大量的汽车、粮食、提供了各种服务,并且出口大于进口,那么这个国家的 GDP 就会增长。
反之,如果生产减少、消费下降、出口小于进口,GDP 可能会下降。
GDP 的增长通常被视为经济繁荣的标志,而 GDP 的下降则可能意味着经济衰退。
但需要注意的是,GDP 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环境质量、社会公平等方面。
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普遍上涨水平的指标。
它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上涨的速度。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意味着同样的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变少了,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这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比如使得储蓄的价值减少,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等。
通常,通货膨胀率是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指标来计算的。
如果 CPI 从去年的 100 上升到今年的 105,那么通货膨胀率就是 5%。
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高的通货膨胀会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和风险。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人口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财政指标名词解释
财政指标解释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1)基本建设支出: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基本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建设有偿使用、拨款、资本金支出以及经国家批准对专项和政策性基建投资贷款,在部门的基建投资额中统筹支付的贴息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指国家预算内拨给的用于企业挖潜、革新和改造方面的资金。
包括各部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贷款资金,为农业服务的县办“五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挖潜改造贷款利息支出。
(3)地质勘探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地质勘探单位的勘探工作费用,包括地质勘探管理机构及其事业单位经费、地质勘探经费。
(4)科技三项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科技支出的费用,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指国家财政支援农村集体(户)各项生产的支出。
包括对农村举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和打井、喷灌等的补助费,对农村水土保持措施的补助费,对农村举办的小水电站的补助费,特大抗旱的补助费,农村开荒补助费,扶持乡镇企业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补助费,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6)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指国家财政用于农垦、农场、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森工、水利、水产、气象、乡镇企业的技术推广、良种推广(示范)、动植物(畜禽、森林)保护、水质监测、勘探设计、资源调查、干部训练等项费用,园艺特产场补助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飞播牧草试验补助费,营林机构、气象机构经费,渔政费以及农业管理事业费等。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生产总值(GDP)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
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对一个国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
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
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
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
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2、人均GDP。
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
主要财务指标解释
主要财务指标解释1.营业收入:指企业(单位)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取得的全部收入。
营业收入合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有关指标计算填列。
企业(单位)填写营业收入合计指标时,一般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各自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本年累计数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本期累计数之和填写。
2.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
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发生额填列。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项目发生额的期末累计数填列。
3.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直接发生的实际成本。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期末累计填列。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而由主营业务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5.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期间费用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合计数填列。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
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经营租赁费、销售服务费用,以及为销售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6.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利润,即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净额。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定义: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按全部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该指标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年平均人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统计年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义: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与被调查城镇居民人口总数的比率。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剩余的实际收入。
计算方法:口总数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人支配收入城镇被调查居民家庭可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计算单位:元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定义:指农村被调查农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与农村被调查人口总数的比率。
计算方法:庭人口总数农村被调查常住居民家常住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被调查的农村居民家庭均纯收入=计算单位:元 资料来源:统计部门农村居民住户调查资料。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定义:指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具体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该指标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单位:万元资料来源:教育部门财务统计报表。
财政支出定义:是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
本指标只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费,就挨个补贴支出等。
计算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财政部门年报数据。
卫生经费定义:包括4个部分,即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药品监督管理事业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一、经济指标:1.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总量,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2.城镇化率: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国家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3.工业增加值:反映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经济价值,是衡量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4.投资增长率: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速度,是衡量投资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的指标。
5.财政收入: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税收和其他非税收途径所收到的资金,是衡量财政健康状况的指标。
6.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衡量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和金融市场状况的指标。
二、人口指标:1.总人口: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总和。
2.人口增长率:反映人口数量每年增长的速度,是衡量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情况的指标。
3.城市人口比重: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4.人口老龄化率:反映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老龄化程度的指标。
5.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压力的指标。
三、财政指标:1.财政收入:反映政府一定时期内通过税收和其他非税收途径所收到的资金。
2.财政支出:反映政府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投入。
3.财政赤字: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
四、社会指标:1.教育水平: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等教育入学率、教育资源配置等,是衡量国家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状况的指标。
2.就业率:反映就业人口在劳动力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就业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3.贫困人口比例:反映国家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衡量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标。
4.健康状况:包括人均寿命、婴儿死亡率、医疗资源配置等,是衡量国家医疗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五、资源环境指标:1.能源消费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消耗的能源总量,是衡量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负荷的指标。
四、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四、主要统计指标解释Explanatory Notes on Main Statistical Indicators— i要蜣矸褚畚秤猙Explanatory Notes cm Main Statistical indicators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一、行政区划、人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所辖行政区、县(旗)、县级市数指报告期内经民政部门批准,本市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区、县(旗)、县级市。
年末总人口是指本市本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总数,为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指一年内各个时点的人口的平均数。
年平均人口数是综合反映年内的人口规模的主要指标,也是计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的必要指标。
其计算方法可利用一年中12个月的月末人口相加除以12求得,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根据年初人口数加年末人口数除以2计算求得。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指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包括耕地、荒山、荒地、山林、草原、滩涂、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
数据来自国土资源部。
建成区面积指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居住用地面积指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居住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综合经济地区生产总值(GR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
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
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
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
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支出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
银行信贷存款指企业、机关、团体或居民根据必须收回的原则,把货币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保管并取得一定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根据存款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基本建设存款、城镇居民储蓄、农村存款等科目。
它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银行信贷贷款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根据必须归还的原则,按一定利率,为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我国银行贷款,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城乡个体工商户贷款以及农户贷款等科目。
承保额又叫保险金额。
它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负担损失补偿或约定给付的金额,它是保险合同上的最高责任额,也是计算保费的依据。
保费(保险业务收入)又叫保险费。
是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为被保险人取得因约定危险事故发生所造成经济损失补偿(或给付)权利,付给保险人的代价。
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储金收入。
赔款保险事故发生后,经查证确属保险责任范围以内的保险标的损失,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覆行赔偿义务,给予被保险人的款项叫做赔款。
赔款可分为已决赔款和未决赔款两种。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