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教学设计
国学教学设计范文
国学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国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髓。
3.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国学基本概念和分类。
2.国学经典名著选读:《论语》、《大学》、《中庸》等。
3.国学经典诗词欣赏:《庄子》、《诗经》、《唐诗》等。
4.国学文化名人故事: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国学基本概念和分类的讲解;国学经典名著的选读和解读;国学经典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如何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小组讨论:教师通过讲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2.课外阅读和写作: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名著和诗词,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3.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国学文化展览、书法比赛等,增加学生的体验和亲身感受。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国学基本概念和分类1.介绍国学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分类讲解国学的四大经典: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3.组织学生讨论,梳理国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科体系。
第二至四课时:国学经典名著选读1.选取《论语》、《大学》和《中庸》等经典名著进行详细讲解。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经典名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第五至七课时:国学经典诗词欣赏1.选取《庄子》、《诗经》和《唐诗》等经典诗词进行解读和欣赏。
2.分析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3.要求学生背诵精选诗词,并结合自身感悟撰写作文。
第八至九课时:国学文化名人故事1.讲述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国学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2.分析名人故事中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观看与名人有关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名人故事的感性认识。
国学幼儿园教案备课
国学幼儿园教案备课一、教学内容要点1.学习国学经典:诗词歌赋、论语、道德经、弟子规等;2.学习中华传统文化;3.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4.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知道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作者;2.能够背诵部分国学经典;3.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4.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法;2.听、说、读、写结合;3.游戏化教学法;4.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小游戏:猜词游戏,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集体朗诵:背诵国学经典。
2.教学讲解:–以故事形式讲述中国文化:让幼儿明白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名言警句教学:让幼儿学习中华文化的哲理思想。
3.实践操作:–课堂实践:模仿国学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手工制作:制作符合中华文化的手工制品。
4.课后巩固:–活动推广:举办国学推广活动,让幼儿及家长感受到文化带给人们的美好;–书法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中华文化名言。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通过小游戏,幼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2.幼儿能够背诵部分国学经典,明确知道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作者;3.幼儿能够模仿国学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4.通过手工制作,幼儿能够体验到中华文化的美妙;5.幼儿在书法练习中,不仅锻炼了字体,更了解了中华文化名言中的深刻哲理。
六、注意事项1.教案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2.教学要注重巩固和提高;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幼儿自主学习的作用;4.建议家长能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分享国学经典,增强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和互动。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经典、追求真理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以及《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
2. 相关文化: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国学经典的相关图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2. 阅读指导- 教授阅读方法,如注释、翻译、概括等。
-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经典内容。
3. 知识讲解- 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
- 结合历史事件、文化现象,让学生理解经典中的智慧。
4. 思辨与讨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经典中的观点进行思辨。
- 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思辨能力。
5. 情感体验- 通过朗读、背诵、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 组织学生参与经典朗诵、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6.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经典内容。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历史事件、文化现象,让学生理解经典中的智慧。
4. 情景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在写作、表演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教材。
四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国学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1.《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理解《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准备:1.教案、教具、教材。
2.相关国学经典的书籍、资料。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学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图片等教具,让学生对国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简要介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2.教师可以适度引用一些经典故事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的精神内涵。
3.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三、小组合作学习(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学经典。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研究所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3.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所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研究的国学经典,并展示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2.全班学生可以提问、交流和分享对国学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扩展(15分钟)1.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深入了解国学的内容和意义。
2.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国学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国学知识的小抄。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可以表达对国学的认同和喜爱,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国学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对国学的实际感受。
2.开设国学社团或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体验国学。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如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展示与分享等环节,表达对国学的兴趣和理解,主动思考和提问等。
2.通过学生的作品、短文或小抄,了解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带孩子一起学国学教学设计
带孩子一起学国学教学设计引言: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国学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带孩子一起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带孩子一起学国学的教学设计,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国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国学的含义与作用;2. 培养孩子们对国学的兴趣与热爱;3. 增强孩子们的中华文化意识;4. 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5. 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国学课文: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段的国学经典课文,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2. 国学故事:选取寓教于乐的国学故事,如《孔子的故事》、《楚辞故事》等;3. 国学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及其与国学的关系,如春节、中秋节等;4. 国学经典人物: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国学经典人物,如孔子、杜甫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 互动讨论: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他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视听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国学课文、故事和音频,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4. 亲子配合: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学中,与孩子一起学习国学知识,加强亲子交流与互动;四、教学步骤1. 引导和激发兴趣:首先,通过引导和讨论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国学的作用和意义,激发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2. 选取教材: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国学课文、故事和节日材料;3. 讲解和讨论: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国学知识,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4. 视听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频,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5. 亲子配合: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学中,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国学知识,加强亲子交流和互动;6. 总结和评价:通过小测验、口头总结等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国学教学设计范文
国学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4.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国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四书五经的概述;3.国学经典的选读和解读;4.国学经典的鉴赏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授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归纳总结与分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3.观摩和模仿:通过观摩相关视频和读相关文献,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模仿经典中的语言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讲授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2.知识讲解: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的概述,国学经典的选读和解读等;3.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常识,归纳总结等;4.经典鉴赏:通过鉴赏国学经典的名篇,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5.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朗读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6.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测试学生对国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3.学生兴趣和热爱: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程度和对课程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项目投影仪、电脑、音响等;2.国学经典的相关书籍和电子文献。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奖励优秀学生;2.组织学生参观国学研究机构或名师讲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3.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创作和演出,展示学生的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小学习国学,培养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将国学融入到现代教育中,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2024年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热爱国家、国家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情感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的修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经典通过教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重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中国古代诗词教授《唐诗选》中的经典诗歌,让学生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美丽与智慧。
通过欣赏、背诵和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3.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通过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家国情怀。
4. 中国传统故事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牛郎织女》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经典文化的内容,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2. 观摩法邀请专家或学者为学生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传统村落等地,增加实践体验。
3.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诵读经典、练习国学字画、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知识理解测试学生对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如经典人物、诗词背诵等。
2. 能力应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国学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创作和表达,如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表演一段中国传统故事等。
3.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学生对国学教育的态度和参与度,评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情感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教育部推荐的国学经典教材,如《小学国学经典必读150篇》。
2. 多媒体资料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料,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价值;2.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深厚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在为人们所推崇。
本次教学设计将选取中国四大国学经典之一《论语》为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们了解其基本内容,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与《论语》相关的典故或者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或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
步骤二:简要介绍《论语》(10分钟)步骤三:团队朗读和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节经典或者名言进行团队朗读。
朗读结束后,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如问一些关于道德、学习、友谊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们深入思考。
步骤四:小组汇报和整理(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将其中几个重要观点整理出来进行收集。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们的观点,形成一个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们对《论语》的理解。
步骤五:个人思考与表达(20分钟)每个学生拿出纸和笔,思考并写下对一些名言或者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思考问题,如“这个名言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启示?”等等。
学生们可以以短文或者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步骤六: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内的分享,或者选择自己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
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或者演讲的方式进行展示,并提供他们对名言或者经典的概括性评价。
步骤七:教师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对此次课程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们表达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经典是我们文化的瑰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其智慧转化为行动?教学评价:1.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学生们对《论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学生们在展示和分享中的表现和自信程度。
国学班幼儿园教案
国学班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将能够:1.了解中国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认识《三字经》中的常识和道德规范,并能够背诵部分课文;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4.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中国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三字经》中的常识和道德规范;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1.传授《三字经》中的常识和道德规范;2.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
本次教学的难点是:1.让幼儿理解中国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让幼儿能够背诵《三字经》中的部分课文。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讲授法: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互动问答法: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三字经》中的常识和道德规范;3.观看视频法: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向幼儿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
五、教具准备本次课程需要使用以下教具:1.课件投影仪;2.《三字经》课本;3.视频播放器。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中国结、红包、对联等,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2. 中国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通过课件投影仪,教师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引导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 《三字经》中的常识和道德规范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中的常识和道德规范,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常识和道德规范,让幼儿认识到其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段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如鞠躬、握手、问候等,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行为规范,并引导他们观察视频中的细节,让幼儿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致和严谨。
5. 课程总结教师通过课堂小结,让幼儿能够回顾本次课程内容,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国学教学设计
国学教学设计国学教育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和思想体系的系统教育,旨在通过学习国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学教育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讨论如何进行一堂高质量的国学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言在开展国学教育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和需求。
当前,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更多地倾向于追求西方文化和流行事物。
因此,在设计国学教学课程时,我们需要容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二、目标设定在国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
此外,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
三、教学方法在国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四、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进行合理的安排。
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
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可以引入更为深入和复杂的内容,如古代文化典籍、古代文人的詩詞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评估方法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国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
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评估,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传统国学文化教学设计模板
传统国学文化教学设计模板一、背景介绍传统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传统国学文化教学模板非常必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传统国学文化教学设计模板,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国学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2. 掌握传统国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概念;3. 培养学生对传统国学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国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介绍传统国学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3. 探讨传统国学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4. 分析传统国学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价值;5.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多媒体工具,呈现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传统国学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传统国学文化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的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地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传统国学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5. 学科整合法:将传统国学文化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促进跨学科学习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4. 项目展示:要求学生进行传统国学文化相关的项目展示,评估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国学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
国学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收集的国学教学设计共6篇(小学国学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国学教学设计共1国学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2、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感悟从古至今的真理,体会做人的道理。
3、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热爱人生,懂得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教学难点: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过程:课前放音乐互相敬礼(塑造国学氛围)一复习师:孩子们,开学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国学经典。
上节课我们有学习了《弟子规》的总论部分。
还能背一背吗?学生拍手背诵《弟子规》的总论部分。
(拍出节奏和韵律)二导入: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一起进入《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
听,圣人孔子对我们说了些什么?课件播放《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动画版)三、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1、通读师: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吗?注意要有停顿。
经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学生自行通读经文。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互读,纠正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师:从这一篇的题目中,你觉得,孔子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生:要孝敬父母)师: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读的美而平和。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5篇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5篇国学经典教学设计5篇国学经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古语是讲什么的。
2.正确朗读《千字文》(节选六),初步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古文的.来历,读、背古文。
4.读古谜故事《吟诗出谜收学生》,知道故事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朗读古语、古文,借助注解,了解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听、读故事,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敌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2.使学生了解算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古训。
2.复习古语。
3.复习古文。
背诵《千字文》4.复习古联。
二学习新知(一)古语1.出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指名读,再指名读注解,学生思考:这句古语告诉了我们什么?2.指名读,学生交流:这句古语讲了什么?3.学生自由背诵古语,教师考查。
4.师:古语告诉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5.学生听《开原之战》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二)《千字文》(节选六)1.出示内容,教师范读。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同桌互读互听,再齐读。
5.教师讲解意思。
6.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
(三)古谜1.指名读“《吟诗出谜收学生》”的故事。
2.你知道是什么吗?(四)国粹天地1.学生自读课文,读完交流。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国学经典教学设计2教学备课备课的目标:1、对所教学课程内容的准确把握。
2、让自己完全掌握教流程和内容。
备课中的注意点:1、深入浅出的解释所教内容的意思。
2、可适当加入一些知识性的内容。
3、只做学员思考的引导,不可实行错误的思想诱导。
教学目标1、协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培养对国学的热爱。
2、让学生诵读教学内容,完成当日应完成的教学任务3、协助学生树立符合国学传统观点的价值观。
国学教学策划方案
国学教学策划方案1. 引言国学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国学教学策划方案,以有效地传授国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 教学目标国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熟悉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孙子兵法》等,能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思想,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培养对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伦理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并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3. 教学内容3.1 经典著作通过深入学习经典著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论语》:教育学生实践道德和礼仪,培养优秀人格;•《诗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古代表达情感的方式;•《孙子兵法》:启发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3.2 古代文人墨客通过学习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与思想,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他们的创作精神。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李白: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欣赏他的豪迈与浪漫;•杜甫:了解杜甫的人生遭遇和创作风格,欣赏他的激情与忧愁;•白居易:理解白居易的文人形象和诗意人生,欣赏他的儒雅和深情。
4. 教学方法为了使国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听说结合:通过讲解和演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著作;•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名人故事:通过讲述古代文人墨客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5. 教学评价国学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思想态度和道德品质等方面。
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书面测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考查学生对经典著作和古代文人墨客的理解程度;•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能力和思维能力;•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创作演讲稿、诗歌等作品展现自己对国学的理解和表达。
初中关于国学的教案
初中关于国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
2. 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1. 《弟子规》中一些古代礼仪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学习《弟子规》,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精髓。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故事案例等。
3. 安排适当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弟子规》吗?你们认为国学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帮助?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详细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包括孝道、尊师、诚实、友爱等方面的规范。
2. 通过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生动展示《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 举例说明《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价值。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弟子规》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表演《弟子规》中的礼仪动作,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弟子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国学文化?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弟子规》的情况。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愿。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述国学课程是一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的课程。
本课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涵盖诗词、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国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国学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 道德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以及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2. 诗词:选取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如唐诗、宋词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历史: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
4. 哲学:选取《道德经》、《庄子》等哲学著作,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5. 文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艺术:介绍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策略1. 讲授法:系统讲解国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学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角色,体验国学经典中的情感和思想。
5.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学教案20篇
国学教案20篇
教案标题:国学教案20篇
教案一:《论语》中的仁义教学设计
教案二:古诗词欣赏——《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案三:传统节日——春节介绍与传统习俗教学设计
教案四: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与意义教学设计
教案五:《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案六: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秦始皇教学设计
教案七:传统戏曲——京剧欣赏与表演教学设计
教案八:古代文人墨客——杜甫与李白教学设计
教案九:中国传统绘画——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案十: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历史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案十一:中华传统音乐——古筝演奏与欣赏教学设计
教案十二: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演变与文化内涵教学设计
教案十三:古代医药文化——中草药的应用与价值教学设计
教案十四:中国传统舞蹈——京剧舞蹈的基本动作与表演教学设计教案十五:古代文化名人——孔子与孟子教学设计
教案十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菜系介绍与制作教学设计教案十七: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的制作与欣赏教学设计
教案十八:古代军事文化——三国演义中的战略与战术教学设计教案十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教学设计教案二十:中国传统体育——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与练习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国学教案的20个设计建议,每个教案都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这些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国学教育的教学工作。
国学教学设计
国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包括经、史、子、集等。
2、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国学作品,如《论语》《孟子》《诗经》等的片段。
3、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国学的热情。
4、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经典国学作品中的重要思想和观点。
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难点如何将古代的思想观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国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
2、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作品,感受其韵律和节奏,加深记忆和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国学作品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国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国学小故事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国学名言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从而引出国学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简单介绍国学的概念和范畴,让学生对国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讲解一些经典国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3、诵读经典选择一些简短易懂的国学片段,让学生集体诵读或个别诵读。
教师在旁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帮助学生体会诵读的乐趣。
4、小组讨论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5、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文明礼仪、道德行为等。
引导学生运用国学中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一段国学经典、写一篇关于国学的心得体会等。
国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授课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掌握国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著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国学的概念和内涵,国学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著作。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国学的深刻内涵,如何引导学生对国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讲授国学的概念和内涵通过讲解国学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包括儒家、道家、佛家、诸子百家等内容,以及国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学习国学的主要内容介绍国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以及《道德经》、《老子》等道家经典,让学生了解国学的代表性著作。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国学的意义、内容和代表性著作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归纳对国学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和代表性著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国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国学的知识和精神。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
国学课程教学设计一、引言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与传统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国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国学课程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国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3. 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观念;4.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国学的定义和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观念;- 文化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
2. 经典诵读与分析:- 《论语》、《诗经》、《道德经》等经典作品的诵读和理解;- 分析经典中的思想观点和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诗词和格言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传统礼仪与仪式:-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传统婚丧嫁娶等礼仪的意义与传承;- 举办传统仪式的模拟与实践。
4. 国学名家与传承者:- 学习国学名家的传世经典作品;- 了解国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贡献;- 邀请国学传承人士进行讲座和交流。
5. 中国传统艺术的体验与欣赏:- 国画、书法、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介绍;- 探索传统艺术的创作方法和风格特点;- 学习传统艺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
四、课程组织与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 情境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 制作情景模拟器材,如传统茶道和古装表演等。
2. 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的互动交流;- 利用教学案例、情景剧和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 多媒体辅助:- 制作课件、音频和视频材料,便于学生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国学名家的作品和相关资料。
4. 实践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和传统艺术表演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传统礼仪的实践。
五、评估方式1. 学生作品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小组或个人项目作品,如书法作品、演讲稿等;- 根据作品的完成情况、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古诗《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课时国学——《田园诗情》诵读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
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
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
(板书:荷兰)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
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1.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4.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向往赞美)5.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生配乐朗读)6.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板书田园诗请水之国荷兰向往赞美牧场之国第三课时《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四课时《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五课时三字经一、导入:1、听《三字经》,学生跟读从传统的文化中去感受人的善良美德。
2、讨论:从三字经中,你知道了什么?3、讲述:人之初,性本善。
二、新授:1、知道“我是善良的,也是快乐的”(1)听故事——洪战辉的故事(2)提问:洪战辉是个怎样的人?他遇到了怎样的通过对洪战辉的讨论,了解人性的美德,知道学习的方向。
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3)质疑:关于洪战辉,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4)讨论:如果你是洪战辉,你会怎么做呢?(5)学习老子的话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了解“要做就做善良的人”(1)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善良的举动?从生活中点滴小事中去感受人间的真情与美德。
平时,你有哪些善良的举动?(2)讨论:怎样做个善良的人?(3)汇报(4)学生活动——填空老师感冒了,声音嘶哑了,悄悄地我送上“咽喉爽”,我愿意。
三、巩固、反馈1、概述本课内容。
过程设计教案自评1、听《三字经》,学生跟读2、提问:你是善良的吗?怎么这样说?板书设计做善良的人真好一、人之初,性本善二、我是善良的,也是快乐的三、要做就做个善良的人第六课时《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七课时《望江南》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八课时《寿阳曲·渔村夕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九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谈话。
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
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
(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
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1)交流。
(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三、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
(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四、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相机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 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B 有感情地练读。
C 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感情诵读,想象当时情景。
D 点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读后演示长江流水图。
E 自由交流“由这一江春水你联想到什么?”2.感情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 相机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诵读体会古诗人的浓情厚谊。
B 是什么将两位诗人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分角色朗读诗人的对话。
C 相机出示《赠孟浩然》,体会两位大诗人间的友谊。
(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诗文相融,体情悟道,并相机插入相关古诗帮助理解,使教学的内涵得以深化开拓,教学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扩充,尽展我国古诗文的神奇魅力。
)六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想象诗人间分别时的情景。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回归本体,落实目标。
)七扩展阅读。
1.推荐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2.学生自由诵读。
3.自由谈谈一般送别诗的特点。
4.鼓励学生课外开展诵读活动。
(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由课堂有限的文本资源和时空开拓到课外的无限自由中去,任人翱翔,有效地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第十课时《凉州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二、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王之涣。
你还能背诵王之涣的哪些古诗?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三、感悟诗意(一)整体感知。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