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

合集下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6•【字号】豫政办[2012]144号•【施行日期】2012.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2〕14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河南省土地资源保障专项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提升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与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贯彻“有效保护、有序开发”和“三保一高”(严格保护耕地、基本保障建设用地需求、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实现土地高效利用)总体要求,以“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与严格监督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注重统筹兼顾,加快改革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一)保障重点扩需求。

优先保障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用地需求,保障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等重点区域的合理发展空间。

(二)节约集约创优势。

针对我省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的现状,加大节约集约利用力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城镇走内涵集约型发展之路,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努力拓展科学发展空间。

(三)改革创新破瓶颈。

以实施《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为核心,加快落实国家赋予中原经济区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策,着重探索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型农村社区用地动态管理新模式,有序推进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工作,加快制度供给和政策创新。

学习河南省委经济会议精神

学习河南省委经济会议精神

学习河南省委经济会议精神
《学习河南省委经济会议精神》
近日,河南省委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精神,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信心。

一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投入,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

会议提出了加快交通网络、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企业来河南投资兴业。

会议要求相关部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创业环境。

四是要加强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旅游业发展。

会议强调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通过学习河南省委经济会议的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当前经
济形势的严峻性和挑战性,也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深入理解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会议要求,共同为河南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29•【字号】洛政〔2014〕86号•【施行日期】2014.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2014〕8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12月29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豫发〔2013〕14号)精神,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洛阳新区。

2013年1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洛阳新区更名为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辖洛龙区、伊滨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总面积515平方公里,包括三部分:核心区89平方公里,伊滨新区70平方公里(其中,纳入洛阳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52平方公里,城市预留地18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356平方公里。

区内有省级产业集聚区3个——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伊滨产业集聚区,其中,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238.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亿元;人口67.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59.4%。

五年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09〕52号)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乡一体化推进。

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区和小城镇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

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

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

2011年1月中州学刊Jan.,2011第1期(总第181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1【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专题】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丁同民摘要: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从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相协调的内在逻辑来看,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对于谋划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至关重要。

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可以考虑从六个方面构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效的法制支撑:明确协调机构,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契约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中原经济区立法协调与透明机制;严格行政执法,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执法协调与合作机制;强化司法权威,建立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与合作机制;提高法治实效,建立中原经济区法律监督机制;培育法治文化,建立中原经济区法治区域优化机制。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法治保障;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D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1—0096—04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从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相协调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原经济区要成为支撑中部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就必须克服诸多法制障碍。

本文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来考量和审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明确协调机构,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契约机制1.明确中原经济区合作管理委员会作为宏观协调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

可考虑设立中原经济区合作管理委员会。

该机构可由河南省政府牵头,其他省、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等)的领导和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

另外,可整合跨区域的有关职能部门,以大部制原则建立若干跨区域的专门委员会。

中原经济区合作管理委员会履行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统一管理、规划、协调、监督、指挥职能,其法律地位应主要体现:有利于该组织职能的履行和目标的实现。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中原 经济 区 ; 城 市群 ; 政 策建议 [ 中 图分类 号 ] F 1 2 7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8— 5 7 9 3 ( 2 0 1 3 ) 0 2— 0 0 5 1 — 0 2
业带 动农 村产 业结 构的升级 , 在制定 产业结 构政策 中应 充 分考 虑城 市周边农 村产 业结构 的变化趋 势 , 实现农村 与城
充分利 用 中央政 府 对 中原 经 济 区的优 惠政 策 , 做好 中原经 济 区城 市群 发展规 划 ; 打造 创 新型 制度 环 境 , 加
大财税 政 策、 金 融政 策 的支持 力度 ; 着 力构 建 中原 城 市群一 体化 的产 业集群 ; 提 升 中原 城 市群 的基 础 设施
承 载 力。
第2 7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河南财政税务 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C o l l ea t i o n
V0 1 . 27. No . 2 Apr . 2 01 3
支 持 力度

充分 利 用 中央 政 府 对 中 原 经 济 区 的 优 惠 政 策 , 做
好 中原 经 济 区城 市 群 发 展 规 划
第一 , 中原经济 区城 市群 发展 战 略应该 是 开放 性 的 ,
必须充分考虑将 中原经济 区的发展 纳入 国际 、 国 内经 济 的
循环之 中, 尤 其 注 重 其 与 周 边 区 域 的 经 济 联 系 以 及 在 经 济
是 农 村 经 济 的 带 动 作 用 。河 南 省 是 人 口大 省 、 农业 大 省 ,
城市群统一 的财政 体制 。这里 所强调 的统 一财 政管 理体

邢台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邢台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邢台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为方向,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对高质量赶超发展支撑能力。

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5G移动通信网,加速推进5G独立组网和商用,扩大5G建站规模,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到2022年年底,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区、重点乡镇5G网络覆盖,到2025年5G网络覆盖全市。

全面建成千兆固定宽带网,加速光纤网络扩容,优化骨干网络结构,推动“千兆城市”建设,提升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高带宽用户占比。

推动智慧广电网建设,建立面向5G的移动交互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实现广电网络超高清、云化、IP化、智能化发展。

推进信息网络升级,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规模部署,持续提升IPv6活跃用户和网络流量规模,确保2025年域内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

大力发展物联网,加快物联网终端部署,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利用窄带物联网等技术,积极部署智能化传感器,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万物互联”发展。

二、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加快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全面对接环渤海城市群,强化晋冀鲁协调联动,打造中原经济区北翼1小时交通圈,构建“三横四纵四城际”化铁路网,形成“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的对外轨道交通大格局。

加快京雄商高铁客运专线邢台段建设,增强东部区域对外南北联系。

积极推进邢和铁路建设,为晋煤东运和东西向客运开辟新通道。

谋划实施邢和铁路德龙钢铁专用线、邯黄铁路威县邢钢专用线、沙河玻璃园区铁路专用线等一批铁路专线项目,连通大型物流园区和重点企业,提高铁路货物运输量。

强化与我省及周边地区重要城市的快速联系,加快推进石邢邯城际铁路建设;积极开展邢衡、邢太、邢济城际铁路前期研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完善多层次公路网。

启动建设宁平高速,加快推进临宁高速实施,强化北部区域东西向连接和东部区域南北向连接,完善北部和东部区域客货运集散运输功能;谋划建设邢清高速,强化主城区对中南部区域的连接,加快形成全市“六横七纵”高速公路网。

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多个领域。

首先,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大大缩短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人员、物资和信息的快速流动。

比如,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我国的长三角地区为例,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线路将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经济活跃、产业互补的城市群。

不仅如此,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还能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偏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

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过建设能源输送通道,如电网、油气管线等,可以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不同区域的能源需求。

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能源工程,将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既促进了西部地区能源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收入,又保障了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为其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在信息时代,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这使得不同区域的企业能够更便捷地开展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让偏远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相同的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

比如,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的开展,极大地缩小了区域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如水库、灌溉渠道等,可以合理调配水资源,解决区域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

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

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

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

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快住房和城乡建设步伐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快住房和城乡建设步伐
于 推进 城 乡建 设 加快 城 镇 化 进程
和街 道 办 事处 进 行公 示 。实 行 多
的 指 导 意 见 》 《 乡 建 设 三 年 大 、城 提 升 行 动 计 划 》 《 强 城 乡 基 础 、加 设施 建 设 专项 工 作 方案 》 等 重要 文 件 。各 市 、县 也 都分 别 召 开 会 议 ,制 订 工作 方 案 ,形 成 齐抓 共 管 、 调联 动 的工 作态 势 。 协
亮点 河南
体 , 受 社会 监 督 。加 强 给 排 水 、 接
燃气 、 圾 中转站 、 业网点 、 垃 商 学
校 、幼 儿 园等 市政 和 公 共服 务 等
共享 , 格执行 “ 审两公示 ” 严 三 制
度 , 由市 、 和 办 事 处 审核 , 即 区 区
规划 法 ) 法 》 省 政 府 出 台了 《 办 , 关
到 2 1 年 底 。 南 的 城镇 化 率 0 0年 河
已达 3 . 95 % ( ) 成城 镇 化 发 展 的 良好 一 形
( ) 立 长效 机 制 。省 政 府 六 建 出 台 了 《 于 加 快 发 展 公 共 租 赁 关 住 房 的意 见》 要 求商 品住 房 开 发 , 项 目按 照 不 低 于 规 划 建 筑 面 积 1 %的 比例 配 建 廉 租 住 房 和 公 共 0 租 赁 住 房 ,并 规 定省 辖 市 中心 城 区公 共 租 赁住 房 建 设规 模 不 低 于
模 大 、 作 实 、 重 质 量 、 化 督 工 注 强 察 、 工率 高 等特 点 , 全 国具 有 开 在
影 响 。 至 8月底 , 截 全省 保障 性安 居 工 程 项 目开 工 率 已达 9 .5 , 61 %
( ) 力 破 解 资金 、 地 等 二 着 土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9.15•【字号】郑政办〔2023〕36号•【施行日期】2023.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3〕36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15日郑州市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2〕7号)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2〕100号),加快提升我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提高我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统筹城乡绿色发展,努力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强市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新乡规划面试题目答案(3篇)

新乡规划面试题目答案(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乡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其交通发展规划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新乡市“十四五”交通规划,探讨新乡市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和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

二、新乡市未来交通发展的看法1. 规划目标明确,发展前景广阔《新乡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枢一网两圈五通道六突破”的综合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这一规划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新乡市未来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2.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能力增强根据规划,新乡市“十四五”时期预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78.9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枢纽场站、通用机场、新基建等方面均有较大投入。

这将有力推动新乡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3.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升市民出行体验规划强调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这将有助于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提升出行体验。

4. 绿色交通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新乡市未来交通发展将注重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公共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污染。

这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三、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要实现新乡市未来交通发展规划目标,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交通规划的投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1)铁路: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

重点建设京港澳高铁、济郑高铁等高速铁路,提升铁路运输能力。

(2)公路:加大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构建“一网两圈五通道”的公路网络。

重点推进郑州至辉县高速、郑新高速(龙凤大道)、京港澳高速(既有)等高速公路建设。

第六篇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第六篇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第六篇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继续增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大体完善的铁路网,顽强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保障有力的水利网,互联互通的信息网,初步形成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大体框架,构建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章加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综合枢纽建设和交通网络化为重点,加速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管道、邮政及城市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域性枢纽为节点,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我省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依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理念,加速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

完善提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编组站、郑州东货运站功能,推动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建设。

增强与沿海口岸和各大枢纽对接,把郑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结合铁路、机场、公路建设,改造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一批地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进展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第二节加速铁路建设加速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构建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效劳全国的铁路网,到2021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千米,新增客运专线1100千米、城际铁路500千米。

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形成“十字型”客运通道。

动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郑州经鹤壁经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启动郑州至太原客运专线前期工作。

加速全省会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和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动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市的半小时交通圈,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效便利的交通格局,大体实现所有市通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

开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5)

开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5)

开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5)尊敬的市民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开封市政府,向大家报告我市2023年的政府工作。

2023年是开封市五年发展规划的第三个年头,全市上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实现全面振兴和长远发展。

一、经济发展在今年的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策略,以发挥好市场、政府、企业的各自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优化构架,重塑经济增长点。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持续提高全市经济平衡和协调发展水平。

二、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城市生态与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适应全市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保障市民生活品质和宜居环境的提高。

三、民生改善在民生改善方面,我们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就业创业,解决好人们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全面保障市民的切身利益。

四、政府诚信建设在政府诚信建设方面,我们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不断完善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品牌形象,增强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最后,我谨代表开封市政府,向全市各级领导、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民主、团结互助、真诚守信的精神,不断推动开封市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五、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封素有千年古都的美誉,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

为提升开封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地位和实力,我们将持续注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及开发利用力度,推进文化旅游产品与市场创新,打造具有魅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名镇,努力提高为民众反响强烈、深受欢迎的文化旅游产品供应水平,进一步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新时代崭新的文化旅游高地建设。

新型工业化: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新型工业化: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建设用 地多达 7 % 以上 。所 以 , 过 一系 列 的创新 0 通
分点左右 , 市化是 河南经 济 的短板 , 城 不加 大城 市化
的力 度把短板补起来 , 势必拖 累工业 化。城市可 以提
供基 础设施 , 工业 经济活 动 的成本 , 降低 支撑第 三产
业 的发展 。城市还可 以容纳大量农 民转 移人 口, 为农 业发展腾 出空 问 , 进农业 的规模化 和 现代化 经 营。 促 所 以,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保 持增 长活力的有生力量 。 中原经 济 区的提 出将更 加有 助 于统筹全省城市布 局 , 促进 要素 向城 市聚集 , 提升 城 市对 辖区内经 济的支撑 能力 。 我们 说 , 一个 国家或 地 区从 不 发达 状态 向发达 状 态推进 的核心 内容 是工业 化和城镇 化 。针 对河南
展先 进制造 业 , 大战 略支撑产业 ; 壮 其次 是优先发展 高新 技术产业 , 育战 略性新 兴产业 ; 次是大力发 培 再 展现 代服 务业 , 提高 辐 射 带 动 能力 。 ( ) 快产 业 2加
集聚 区建设 , 优化城市 生产 力 布局 ; 3 加 快城 镇化 ()
进程 , 升城市 综合承 载能 力 ; 4 加快 城 乡一体 化 提 () 发展格 局 的形 成 ;5 加 快 自主创新 步伐 , 强发 展 () 增



加快 传 统 优 势 产 业优 化 升 级
是促进 传统优 势产业 高端化 。引导传 统优势
国家 战略 视 阈 下 的 中原 经 济 区建 设 ( 笔谈 )
第 9期
产业 根据产 业链 、 价值链 和 技术链 的现状 , 瞄准产 业 价值链 高端 , 整合 资 源 、 引进 技术 、 联合 攻关 , 成一 形

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社会转型

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社会转型

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社会转型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牵动全局,关系长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群众都要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合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社会转型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1-01随着“中原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也成为备受关注的中国区域经济之一。

在以“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为核心的“十二五”规划背景下,任何一个作为转型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体也必然面临多重内涵的转型。

同样,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面临着多重转型,这其中又以社会转型为重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社会转型,而当前时期我们所经历的就是第三次社会转型。

具体来说,第一,中原经济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这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又一次吹响改革的号角。

第二,中原经济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以改善民生为宗旨。

不仅是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

第三,中原经济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以全面小康为目标。

加快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更加重视广大的农村居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的将是一个以社会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改革时代。

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省份,河南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河南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确实亟须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社会转型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省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抗灾减灾能力弱,农业特别是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增大。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1.09.28•【文号】国发[2011]32号•【施行日期】2011.09.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为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

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略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全局意义

略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全局意义
“ 两纵两横 ” 经济带 。其 中, 沿长江地 带正在形成连接
交通 主干线虽不十分完 整 , 但雏形 已经形成 且具一 定
的规模 , 干线则 开始 向四周 延伸 ; 支 生产 要 素 已开始
长三角 的安徽 皖江城市带 、 湖北 和湖南“ 两型社会 ” 综 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 、 经济 区等重 点 区域 的经济 隆 成渝 起带 。在沿 陇海铁路 地带 , 河南位 于陇海兰 新经济 带 的核心 区域 , 商丘 、 开封 、 州 、 阳 、 门峡 等市具 有 郑 洛 三 较强 的发展优势 , 陇海 兰新经济带 的整体 发展 和提 对
有利于河南在全 国经济发展 大局 中发挥 自身优 势和明晰发展 定位 ; 有利于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 三化”
协调之路 ; 有利 于遵循 经济发展规律 ,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 键 词: 中原 经济区; 河南省 ; 建设 ; 全局意义
中图 分 类 号 :17 文献 标 识 码 i 文 章 编 号 :0852 ( 0 1 0 -040 F2 A 10 - 4 2 1 ) 10 4 -7 4
1 .强化 内陆经济 战略 支撑 。从 全 国 的生 产力 布 局来 看 , 沿海 、 江 、 京广 、 陇海 兰新 经 济带 构成 沿 沿 沿
了我国区域经济带 的主体 。 中原地 区位 于京 广 、 陇海
能充分发挥各 种要素 的比较 优势 。构 建 中原 经济 区 , 加快 中原崛起进程 , 以使 中部地 区成 为一个各 种要 可 素及 资源充 分发 挥协 作作 用 的载体 。 中原地 区 的产
布局悄然展开 。 中原地 区是 我 国 内陆 战 略 腹地 , 设 中原 经 济 建
加快中原崛起进程, 有利于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出农垦人应有的贡献——河南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张鹏举谈2013年工作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出农垦人应有的贡献——河南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张鹏举谈2013年工作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做出农垦人应有的贡献——河南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张鹏举谈2013年工作翟国胜;马红丽【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3页(P21-23)【作者】翟国胜;马红丽【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河南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河南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张鹏举是从农场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

他198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河南省黄泛区农场,从基层技术员干起,一个脚窝一支歌,先后任场畜牧科副科长、牧业公司总经理、黄泛区农场副场长、场长兼党委书记。

基层农场26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对农垦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履职省农场管理局局长岗位,又使他在激情中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

回顾河南农垦2012年的工作,张鹏举十分欣慰:2012年全省农垦生产总值达到14.4亿元,比上年增长 27.4%;利润总额 1.05 亿元,增长 28.1%;粮食总产量达 26.3 万吨,增长 4.37%,实现九连增;生猪出栏49万头,增长32.42%。

在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中,博爱农场达634.7公斤 /亩,全国农垦系统排名第一;在生猪高产攻关点中,河南谊发牧业公司平均每头能繁母猪全年实际出栏数达23.59头,全国农垦系统排名第二;2012年10月7日中央电视台七套早新闻报道黄泛区农场新闻时长1分钟,8月21日《人民日报》迎接十八大河南专刊刊登了黄泛区农场机械化麦收的照片,进一步彰显了河南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谈到2013年的工作目标,张鹏举胸有成竹:实现生产总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利润总额1.2 亿元,增长14.3%;人均纯收入达10000 元,增长17.6%;完成危房改造目标任务3989套。

如何保证实现上述目标,张鹏举思路清晰: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为中心任务,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努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示范作用增强,促进全省农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完善的铁路网,坚强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保障有力的水利网,互联互通的信息网,初步形成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基本框架,构建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章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综合枢纽建设和交通网络化为重点,加快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管道、邮政及城市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我省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理念,加快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

完善提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编组站、郑州东货运站功能,推进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建设。

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对接,把郑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结合铁路、机场、公路建设,改造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第二节加快铁路建设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构建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到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新增客运专线11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

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形成“十字型”客运通道。

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郑州经鹤壁经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启动郑州至太原客运专线前期工作。

加快全省城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以及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市的半小时交通圈,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基本实现所有市通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

建成晋豫鲁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新月四线、兰考至菏泽、新密经商丘至永城等铁路,完成宁西、漯阜、孟平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商丘至周口至驻马店至南阳铁路,适时启动三门峡至平顶山、禹州至亳州至江苏洋口港等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形成“四纵五横”大能力运输通道格局。

第三节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继续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

强力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郑州机场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重大工程,配套建设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设施。

支持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做强做大,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基地航空公司。

加大客货运航线开发力度,着力培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航线,打造“郑州中转”服务品牌,到2015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8万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货运集散中心。

改造洛阳、南阳机场,努力扩大运输规模。

建成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推进豫北、鲁山机场建设,构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豫北、鲁山等机场为辅助,以干带支、干支协调、客货并举的全省民航机场体系。

以飞行训练、航空运动、旅游、航测航拍等领域为重点,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第四节完善公路网络全面打通出省通道,完善网络结构,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内联外通、畅通中原的公路网络。

到201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

以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为重点,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提前五年建成规划的高速公路网;完成京港澳、连霍高速河南段拓宽改造,适时对其他高速公路拥挤路段进行改扩建。

打通焦作至桐柏至随州、运城至三门峡至淅川至十堰、郑州至卢氏、郑州至民权、武陟至西峡等跨省及区间通道;建成郑州机场至少林寺、洛阳至栾川等联络线。

支持境内没有高速公路或县城距高速公路较远的县(市)建设县城至最近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

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以上,21条跨省通道全部打通,实现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结合全省现代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布局,改造国省干线公路,扩容改造107、310等重要国道,将其他国省道交通拥挤路段升级为一级公路,对穿越城区路段实施绕城改造;积极推进郑州至许昌等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强国防战备公路和沿南太行等旅游通道建设。

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公路,重点推进农村公路骨干路网中的县乡公路和配套大中桥改造;结合土地整理修建田间道路,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网。

适应农民改善出行条件的要求,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五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万公里、桥梁15万延米,逐步解决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和危桥问题,实现“乡乡联、县县畅”,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客运班车。

加强公路运输场站建设,加快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场站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市、县(市)运输场站。

第五节加快水运、管道及邮政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加快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建成淮河息县至淮滨至望岗段、沙颍河漯河至周口段及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工程,开工建设沙颍河平顶山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周口至省界段升级改造工程,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及航运开发,到2015年,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以上,形成四条直达华东地区的水上通道。

加快油气管道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管道运输网络,五年新增油气长输管道5000公里左右。

完善邮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村邮站建设,推进快递区域分拨中心和快速干线网络建设,提升邮政服务水平。

第六节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深化交通建管体制改革。

建立有效的综合交通调控与协调机制,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加快干线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

完善运输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省铁路投资公司、交通投资集团、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和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等省级融资平台的作用,支持铁路、民航、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

积极利用产业基金、保险资金、长期票据以及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等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交通建设资金。

鼓励各市充分发挥本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参与交通项目建设。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机场、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经营性或具有盈利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货运物流化,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精细化和个性化。

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交通拥堵和事故紧急疏导救援体系。

建立健全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实现全省超限站四级联网、站点全程监控,建立超限超载运输长效治理机制。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开发应用,推进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促进交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章加强现代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适应能源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突出保障省内能源供应,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第一节促进煤炭集约发展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以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为重点,稳定焦作、鹤壁、义马、永城矿区产量,高效开发郑州、平顶山矿区,增强煤炭保障能力,煤炭产能稳定在2.2亿吨左右。

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后备资源,培育壮大骨干煤炭企业,形成1―2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综合治理,建立煤炭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抗灾能力。

加强省内煤炭资源勘查,实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支持大型电煤储配中心建设。

第二节持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立足本省保障、兼顾省际调剂,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强力推进核电建设,开工南阳核电,加快信阳、洛阳、平顶山等核电前期工作。

合理布局热电,努力满足城镇和产业集聚区用热需求。

继续围绕南太行、豫南煤炭矿区及陇海铁路等重要输煤通道,以现有电源扩建为主,布局高效清洁的大型燃煤电站。

适度发展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

鼓励煤电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支持骨干煤炭企业开展电源建设。

加强主网架和城市电网建设,强化省际联络,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发展智能电网,形成以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为支撑的500千伏骨干网架,实现市市220千伏双环网和县县110千伏多电源供电,建设坚强、保障、兼顾的现代化电网。

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工作,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深入开展节能发电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第三节加快油气开发利用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努力稳定原油产量。

完善油品输配网络,提高成品油供应能力。

优先发展管道燃气,积极利用煤层气及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等燃气资源。

依托国家西气东输实施“气化河南”工程,加快构建燃气干网,配套完善支线管网和城市储气设施,建设中原油田和叶县地下储气库,新增天然气年供气量80亿立方米以上,实现95%以上县(市)城区及部分镇(乡)用上管道气,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加气站。

规范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营管理体制。

第四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以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为重点,积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建设南阳国家生物质能源示范区。

加快风能和地热能等资源开发。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

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构建农村绿色能源体系。

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左右。

第三章加强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物联网,提升基础信息网络性能,建设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及信息系统,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数字河南”。

提高基础信息网络业务承载能力。

实施宽带提速工程,形成城镇“百兆到户、千兆进楼、百万兆出口”的网络覆盖,推进农村“光纤到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