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1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1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高考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2021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与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图的阅读方法。

2. 气候与天气:学习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分布规律以及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3. 水文地理: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特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地貌学: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如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5. 生物地理:生物分布的地理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地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

3. 交通地理: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政治地理:国家、地区、边界等政治因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部分:1.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气候、水文、资源分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2. 世界地理: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和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综合分析能力: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问题解决: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

结束语: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应对高考地理的关键。

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复习,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考地理2021知识点

高考地理2021知识点

高考地理2021知识点高考地理科目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要求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地理,本文将介绍2021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知识点。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上空气的大规模垂直和水平运动,主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高带、温带西风带、极地低压带等。

了解大气环流系统的运动规律对理解全球气候和天气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其结果是产生昼夜变化。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地球的气候。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2.2 区位与交通运输区位是指地理位置的优劣程度,交通运输是实现区位优势的重要手段。

了解区位与交通运输对于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地理技能知识点3.1 地图阅读与制图地图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了解地图的阅读和制图技巧对于解决地理问题和掌握地理现象非常重要。

3.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真实的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掌握以上地理知识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高考地理科目,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充分准备,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结:本文介绍了2021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知识点和地理技能知识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加强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祝愿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2021高考地理知识点:水环境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2021高考地理知识点:陆地环境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总结河流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品)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总结河流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品)

河流专题一、河流基础知识(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1.形成:雨水落到地面,部分雨水沿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2.分类:(1)按河流的归宿分:内流河、外流河①内流河:指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陆湖或在内陆消失的河流。

内流河所在区域称为内流区。

●特征:一般不长,支流少而短小,绝大多数河流单独流入盆地,缺乏统一的大水系,水量少,多数为季节性的间歇河,部分内流河下游水流会逐渐消失,有的会注入湖泊,形成内流湖;水一般比较咸(因为河流在流淌过程中,从河岸带走大量盐分,所以水比较咸);水分作内循环,矿化度由上游向下游增加。

●成因:主要是河流流经的区域高温干旱,两岸不但没有支流汇入,而且河水因大量的蒸发、渗漏而消失在内陆。

现在因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引水、截流会加快内流河的形成。

●分布:降水稀少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发育在封闭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内。

中国第一大内流河为塔里木河;世界第一长内流河是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入里海。

②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特征:往往形成庞大水系,河流水量大,大多数为常流河;水分主要作外循环,把陆地上大量的径流量输送到海洋;河水矿化度由上游向下游减少。

●分布: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河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多在夏季。

中国外流流域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64%,外流河的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

★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按河流的形成分:自然形成的河流、人工修建的河流(运河)(二)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通过水循环建立了相应的补给关系,具体图示如下: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三)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泊水、地下水补给为双向补给。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系统总结笔记(精华版)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系统总结笔记(精华版)
地理意义
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②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④影响地球的形状,使其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式
(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2)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性中,认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法进行复习,明确以下问题:
(1)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根据地球自转确定的,它们是划分经纬度的主要依据;
耀斑、日珥
色球
“太阳风”
日冕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①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②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③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线圈越来越来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①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南北回归线(23°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③南、北极圈(66°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2021总复习地理全国通用一轮知识点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2021总复习地理全国通用一轮知识点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2021高考总复习地理全国通用一轮知识点复习教师用书: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

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模型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1)发达国家:现代型.(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某一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数值大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某一国家或地区所能养活人口的最大数量(警戒值)。

(2)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量,即最少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为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3.人口合理容量所谓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精编】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2021

【精编】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2021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 60°之间为中纬度、60°- 90°间为高纬度。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13.天体系统的层次星系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 恒星日、即23 时56 分4 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 时;线速度:1670COSФkm/h );④地理意义( a. 昼夜更替、周期为1 太阳日、即24 小时。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必考的学问点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样子和长度:相互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样子和长度:全部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推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精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推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推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确实定:一般状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1.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和递变规律:经度向东度数增加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加为西经;纬度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加为南纬。

2.纬线和经线的形状和长度:纬线互相平行,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相等。

3.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方法:沿着自转方向增加为东经,减小为西经;度数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4.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5.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的关系: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6.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等值线的疏密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8.等高线和河流、山脉的关系: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9.天体的分类和层次:包括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层次为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XXX系。

10.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11.月球的特征:正面永远面向地球,有昼夜更替;无大气,表面温差大,有陨石坑、山脉、平原和火山。

12.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3.太阳的外部结构及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4.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会影响气候,耀斑会影响电离层和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磁场和磁暴。

地表温度的维持是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能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时区划分•地球形状:略呈椭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时区划分:我国跨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东十区六个时区,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为标准时间。

地图投影、比例尺、坐标系•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常见的有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有数字式、图形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法。

•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经纬度坐标系。

自然地理•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湿度等。

•气候现象: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

•水体类型: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海洋等。

•水文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循环等。

•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含沙量、水温等。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地貌形成:地壳运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作用等。

•地貌特征:地形起伏、地貌组合、地貌分区等。

•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

•生物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人口负担等。

•城市形成: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

•城市布局: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团块状布局等。

•城市问题:城市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等。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生产: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技术等。

•农业分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等。

2021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2021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必修1 (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①稳定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宇宙环境③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当(平均气温为15度)④由于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1)太阳活动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分界线一晨昏线(圈)一与赤道交点时间分别是6时和18 时一太阳高度是0度一晨昏圈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浮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浮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状况与北半球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备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高中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必考科目。

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对于高考考试非常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考地理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地球为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形状不完全规则,赤道部分略胖,两极部分略扁平。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赤道直径最大,约为12756千米。

3.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4.地球的倾斜角度:地球的轴线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5.地球的气候带:根据地球纬度分布不同的气候类型,可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6.地球的地理区划:地理的区划是根据地球表面自然、人文要素的组合分布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常见的地理区划有大洲划分、大洋划分、国家划分等。

7.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最外层,相对较薄;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由液态铁合金组成。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中所居住的人口总数。

城市是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行政机构发达的地区。

2.人口变动与流动:人口的变动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人口。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3.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社会经济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4.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人们在地球上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5.交通与通讯:交通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物质需要和信息流通而进行的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活动。

通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手段和设备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重点必考知识归纳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重点必考知识归纳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重点必考知识归纳高考地理正在复习中,哪些知识点是大家必须要掌握的呢?小编整理了高考地理重点必考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1、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2、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3、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点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分界线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分界线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分界线【】2021年高考差不多进入第二轮的复习,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伙儿总结了一些2021年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知识点总复习:分界线,各位考生能够参考。

地理上的不同区域的分界线是考试常考的考点,这部分知识比较零散和边缘,进行归纳总结,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京方便容易多了。

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潮湿区和半潮湿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潮湿区和半洪涝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通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邻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洪涝区与洪涝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洪涝半洪涝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洪涝半洪涝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通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潮湿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潮湿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②东北温带潮湿、半潮湿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潮湿、半潮湿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潮湿地区与华南热带潮湿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洪涝半洪涝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60组易混知识解读(精华版)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60组易混知识解读(精华版)

范文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60组易混知识解读(精1/ 9华版)2021 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 60 组易混知识解读(精华版)温馨提醒:易混点要辨析好,才能排除选择中的干扰选项,在大大提示也能转准范围。

1.土壤、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

因此。

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而土地资源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

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2.草原、草地与草场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

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

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

3.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

而二次能源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沼气与人工沼气、煤与煤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

4.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3/ 9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5.工业分布与工业布局工业分布是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6.率与量: 在考试中学生极易把率与量搞混,所谓率是增加或减少的量与总量之比;而增加或减少的量则是总量来乘以增加或减少的率。

7.天气、气候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天气的变化情况,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状况。

8.自然带、植被自然带与植被的相同之处甚多,就是自然带的后面多个带字,如热带雨林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的热带雨林带,所对应的植被为热带雨林。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2021年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温带半潮湿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宽敞平原上。

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潮湿地区。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点。

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专门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因此,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专门的草甸化过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腐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肃考查。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冰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确实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一、介绍地理是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地理考试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熟练掌握地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系统总结高考地理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地理考试。

二、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知识点•地球与地理坐标:国际日期变更线、经度和纬度等。

•大地构造与板块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和板块运动等。

•地球的脊线和环状结构:大洋脊、火山带等。

•地貌:山地、高原、平原和河流等。

•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要素、气候类型、季风和气候分布等。

2.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口与经济:人口数量、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等。

•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居住环境等。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区划和农村发展等。

•工业与工业区划: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布局和工业区划等。

•交通与通讯:交通方式、交通网络和通信技术等。

3. 区域地理知识点•中国的自然地理:地貌、水系和气候等。

•中国的人文地理:人口分布、经济区划和城市分布等。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位置、陆地分布和气候分布等。

•世界的地区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

三、学习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点,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系统学习:按照课程设置的学习顺序,系统地掌握每个知识点。

2.查阅资料: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等资源全面了解每个知识点。

3.制作思维导图:将地理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形成思维导图,加深记忆。

4.真题训练:通过做高考真题,熟悉考点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5.考点总结:将每个知识点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形成地理知识点清单,方便复习。

四、复习建议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剩余复习时间和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2.分阶段复习:将地理知识点分阶段复习,先复习容易掌握的内容,再逐渐深入难题。

3.多种复习方式:除了阅读教材和笔记外,还可以进行口头复习、写作复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

4.重点突破:对于自己掌握较差的知识点,要重点突破,加大复习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

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恒星由炙热的形体组成,有很大的质量,自身能发光的球状天体;所有的恒星都在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因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其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主要成分是氢。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

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日地平均距离主要成分半径质量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 1.5亿千米(光行8分钟) 氢和氦地球半径的109倍(70万千米) 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地球密度的1/4 地球的28倍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太阳活动的标志发生的层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光球(1)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

(2)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上的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高空大气层,同稀薄大气相撞形成极光)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 日冕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极半径 6356.8 千米赤道半径 6378.1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人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

(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经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经线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②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180°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纬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纬线①纬线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③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线圈越来越来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①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南北回归线(23°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③南、北极圈(66°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地球的运动(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周期①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360°,需时为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人们平常所说的“一天”,自转了360°59′,需时为24小时。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速度①角速度:大约每小时15°,每4分钟1°,除两极无角速度外,各地相同。

②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大致相当于赤道的一半,极点无线速度。

①角速度:每日向东推进1° ②线速度:平均每秒约30千米,近日点较快,远日点教慢。

地理意义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②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④影响地球的形状,使其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式(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

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

它是近似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

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

(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

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

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7)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阳光照射的情况,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如下表,下图所示)。

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极圈到南极;北极圈到北极。

阳光照射情况一年中太阳光可直射二次(回归线上一次)既不会受到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阳光斜射厉害,并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太阳光热情况最多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最少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丰富和广泛,首先应从搞清各种天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因为这是了解各种天体之间互相关系的基础。

复习时,要通过分析对比掌握各种天体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

2、天文知识大都属于宏观现象,地球上的人们很难全面、真实地看到这些事物的本来面貌。

因此,复习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搞清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复习有关太阳的知识时,主要应明确两点:(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复习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也要明确两点:(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中位置,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2)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性中,认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法进行复习,明确以下问题:(1)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根据地球自转确定的,它们是划分经纬度的主要依据;(2)地面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即每小时自转15°,但线速度不同。

赤道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到了南北纬60°的地方约减小到只有赤道的一半,到了南北两极自转线速度减小为零;(3)太阳日和恒星日,主要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产生的差别。

恒星日是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这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日公转造成,是目前人们使用的时间。

2、区时计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区时的关键。

计算方法如下:(1)从两地的时区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

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都为东时区,或都为西时区,则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2)根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求出某地时间。

即已知东边地方的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东边某地的时间。

(3)在相加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程中,如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要加上24小时来减,日期要退后一天。

3、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首先要明确东、西十二区的位置,即东十二区在日界线的西侧,西十二区在日界线的东侧。

由于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都比西十二区早一日,因此,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日;反之,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日。

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是认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

黄赤交角与其产生的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图式表示:5、太阳高度就是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