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合集下载

《政治工作条例》

《政治工作条例》

《政治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地唯一宗旨。

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第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担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第四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

第六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也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

第七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以培养又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军人为目标的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市民学校进部队 携手共育军地两用人才

市民学校进部队 携手共育军地两用人才

宝安 模式 的亮点 。这一 举措 不仅 部 队营 区分校 和完善 教学设 备, 区职业 能力 开发 局拔 0万元 为 部 队 官兵 和 随 军 家属 的技 能培 训 提供 财 力 深受部 队官兵 、随军 家属 的 出 5 社 制定 官兵 习守 则和 喜爱 ,也得到 了上级 领导 和 保 障 , 区教育 中心 结合 部 队实际 , 各类 教 学计 划 。从 此 , 养军 地两 用人 才 走上 了经 常化 、 培 专家 的充分 肯定 。 0 9年 1 20 2 月《 国社 区教 育 发展报 告 》 样 写道 :深 圳 市宝 安 区龙 制 度化 的轨 道 ,积 累 了不 少经 验 ,形成 了一 些基 本 的做 中 这 “
解放 思想 , 时俱进 , 与 紧密结 发展发 挥着 不可忽 视 的作用 。


合地 பைடு நூலகம்实 际 ,充 分发 挥双拥
许多官兵和随军家属也充分认识到 :随着经济社会
1 4-


共建 优势 ,创新 全面 实施素 的进 步发 展 , 活水平 的普 遍提 高 , 适应 科学 进 步带 来 生 要 质工 程模式 ,尝 试与驻 地部 的社会 变化 , 更新 知识 , 则将被 社会 淘汰 。因此 , 就得 否 他
华街道将市民学校建到部队营区,把社区教育和培养军 法 。
地两用人才结合起来 , 拓宽 了官兵学习成才渠道 , 探索出

二 、 体 做 法 具
条 军地携 手 、 共育人 才 的新路 子 。”

1 成立龙 华市 民学 校营 区分校及 组织机 构 。 、

培 养 军 地 两 用 人 才 是 发 展 社 区 教 育 的 创 新 之 举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随着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这是为了满足我军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

那么,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目标1. 具备军衔职业资格的基层指挥员我国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战争是任何时候都有可能爆发的。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大量懂军事,具有军衔职业资格的基层指挥员。

他们在平时可以担任地方军事机关的各类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中高管,应急时还可以担任组织参与军事行动。

2. 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企业家现在企业家本身是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

同时,企业家如果懂得军事,对于加强国防建设也是有好处的。

我们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企业家。

他们不仅能够产生创新和影响社会进步,而且能够为我国军事科技提供有效的支持。

3. 具备国际视野和融洽的国际关系的领导干部现在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融洽的国际关系的领导干部。

这些领导干部不仅能够推动地方的发展,还能够在国际上发挥积极作用,使我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

二、培养做法1. 举办基层军事训练在培养基层指挥员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一些基层军事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和管理能力。

同时,可以发挥军事训练的培训作用,带动当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国防建设的意义,并使他们更加关心军人和军事训练。

2. 建立企业家技能培训及科学研究平台建立企业家技能培训及科学研究平台,是实现培养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企业家的有效途径。

这种培养方法可以让企业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军事科技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3. 发挥国家机构和人才资源优势,改善培训体系官员的国际合作和智力交流将有助于吸取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

军地两用人才内容概括

军地两用人才内容概括

军地两用人才内容概括
军地两用人才是指具备同时适应军事和民用领域需求的人才。

这类人才具备全
面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军队和民用机构之间灵活转换并发挥作用。

军地两用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涵盖了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多个方面,如信息技术、工程设计、材料科学等。

这使他们能够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促进军地技术的共享和进步。

此外,军地两用人才在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
既可以为军队提供专业化的科研人员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能够为社会提供各种智力支持,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军地两用人才的存在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培养和选拔军地两用人才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需要加强跨领域的人才培养
和交流,鼓励军地合作,共享资源和成果。

同时,还应加强人才流动和转岗的机制,促进军地人才的交叉学习和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军地两用人才的作用,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福建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的通知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福建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的通知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福建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布日期】1989.06.22•【文号】[1989]安字30号•【施行日期】1989.06.22•【效力等级】军事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兵役制度正文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福建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的通知(1989年6月22日(1989)安字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政治部:现将《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福建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肯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十年来,由于人民解放军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吸引青年应征入伍、鼓励战士安心服役、做好战士退伍安置工作,促进军队和地方的稳定与建设、推动民政工作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这项工作,各级政府和军队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作出妥善安排,使之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总体布局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附: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福建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纪要1989年1月8日至11日,民政部和总政治部在厦门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福建现场经验交流会。

225名军队和地方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总政治部副主任周克玉在会上讲了话。

会议总结交流了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了257个先进单位和206名先进个人,明确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的会议,也是一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会议,对于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军队和地方政府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因此,也越来越需要一批既能够熟练应对日常工作、又能够兼顾军事使命的“军地两用人才”。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素质和多元化能力的人才,以满足将来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军事需求的要求。

在这一基础上,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主要做法为:一、优化教育模式优化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才。

针对军地两用人才的特殊需求,各级教育部门应以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并在教育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合理设置岗位合理设置岗位,让军地两用人才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在职业发展和到达自己所希望的岗位方面,军地两用人才可能会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

政府应该为他们在招聘和考核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让军地两用人才有更多的机会自我提高。

军地两用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研究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这就需要政府为他们安排充足的时间和机会。

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军地两用人才的综合素质。

培训可以帮助军地两用人才不断学习、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军事实践经验和战略眼光的人才。

五、提升薪酬待遇提升薪酬待遇,吸纳更多的军地两用人才。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工资、提高社会保险福利等方式来增加薪酬待遇,这将有助于在政府部门中吸引更多具有军事背景或军事经历的人才,使军地两用人才从事工作有更大的积极性与热情。

最后,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不仅能够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也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富有军事背景与经验的人才。

为此,政府应当全面发挥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加强组织和实施力度,实现新时代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

军民融合式军地两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军民融合式军地两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阶段进一步掌 握 更 多 的 理 论 知 识 提 高 专 业 技 能 和 整 体 素质从而使人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通用性
三 军地两用的技术本质上是趋同的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军用技术 与民用技术相融合互借鉴的趋势日益显著结合面趋广 融合度趋深 技术的本质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解决 实际的问题而军队和地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很多技术问 题是相似的 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蕴含的知识理论和基 础技术是相同的这就要求人才具有相同的技能 研究结 果表明现代军 事 核 心 技 术 与 民 用 关 键 技 术 重 合 度 极 高 14 ^以上的民用 关 键 技 术 成 果 可 以 行 之 有 效 地 直 接 运 用 于军事目的 正因这种技术上的趋同性目前我国正积极 促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以及技术上的相互转化 二军民融合式军地两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建议 一 健全组织领导体制 军民融合式军地两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涉及军队 和地方多个层级和部门必须依靠军队和地方两个系统 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以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为目标 围绕中心任务完善健全的组织领导体制制定长远目标 和战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才能真正促进军民融合式军 地两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军地 需要 从当前组织领导体制的运行状况看主要存在的 问题有现行政策偏于宏观规范依据不够具体可操作性 不够对各级各部门的职能界定不够清晰权威性也不够 强等 造成的结果是运行不够顺畅工作效率不高 军 民融合式军地两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把健全组织 领导体制作为此项工作长期的战略任务凝聚军地双方 力量加强组织 领 导 力 量 形 成 强 大 工 作 合 力 搞 好 顶 层 设计完善体系架构才能使工作稳步推进 健全完善组 织领导机制最 重 要 的 是 形 成 从 国 家 最 高 职 能 部 门 到 军 地教育培养机构纵向到底的体系架构以及军委机关军 兵种机关政府各部门军地人才培养机构横向到边的组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人才是兴军之本,教育是兴军之道,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在我国军队转退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分析部队军人学习的性质特点和我国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退役军人培训现状,讲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了我国退役、转业军人培养工作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内容军地两用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现科技强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据统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近年来已安排近30万名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每年复员战士人数多达到20万人。

从而可以看出,我国每年将有几十万名军人从国防走向社会。

他们在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地方的同时,也面临着适应社会需要,顺利实现就业,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的问题。

因此,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国内军转干部的培训现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军转干部、退役战士的培训工作,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原人事部部长张柏林曾强调“军转培训是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转业干部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力加强转业干部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把军转培训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军转培训工作也要与日俱进,创新工作思想,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益,发挥军转干部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军队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部队退役军人的培养工作。

在转业干部中有40%的人参加过岗前培训,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由于我国军转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培训部门混杂,经费不足尽管全国各级军转、人事部门都拥有自己庞大的军转干部培训的专门机构,但缺乏统一协调,层次分工不够明确。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方案

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方案

消防大队两用人才培养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大力培养和开发使用部队两用人才,推动两用人才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人才培训质量,拓宽人才使用渠道,确保官兵更好地为部队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培养和使用两用人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部队教育训练和地方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充分发挥退伍转业军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培养使用两用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培养和使用体系,探索育才、荐才、用才相互衔接、协调发展以及征兵、育才、退伍、安置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部队工作的规范化。

(二)主要任务1、完善育才体系(1)把育才工作列入职责范围,适应部队加强封闭式管理的要求和实行双休日制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训练和完成各项任务育才主渠道,利用双休日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而又为官兵欢迎的育才活动,努力把部队这个大学校办得更好。

要巩固和扩大军地共育、智力拥军、对口征兵、对口育才等好的经验和做法。

(2)逐步建立复员退伍军人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基地。

利用社会力量的办学条件开展培训,逐步完善培养和补训体系。

(3)会同教育、劳动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为部队培养两用人才提供条件,做好技术服务,为工作在军地通用专业的士兵和部队培训的两用人才做好考核发证工作.三、办法和措施(一)加强领导。

大队党委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把培养使用两用人才工作纳入部队建设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育才、荐才、用才的局面。

(二)加强法制建设。

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及有关部委的各项规定,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三)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85.07.27•【文号】中发[1985]17号•【施行日期】1985.07.2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军事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七日)当前,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条战线的改革,正在按照中央的方针顺利进行。

人民解放军的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已经宣布军队减少员额一百万,这是军队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的重大行动,也是加强军队建设的积极方针。

完成军队精简整编任务,把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不仅是军队同志的责任,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认为:使全党、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军队进行改革、精简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认识军队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造成尊重、爱护军队的良好风尚,并从各方面大力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人民解放军从建军那天起,就紧紧地依靠人民,团结人民,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二大以来,军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军事、政治、后勤、科研等方面,都创造了新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在我们军队的建设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部队的军政素质和现代战争科下的自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云南、广西边防部分英勇作战,打击了越南侵略者,胜利地保卫了祖国边疆,保卫了四化建设。

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有重大进展。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个创举,利党、利国、利军、利民。

我军历史上三次文化教育活动的意义与启示

我军历史上三次文化教育活动的意义与启示

我军历史上三次文化教育活动的意义与启示摘要:建国以来,我军共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文化教育活动,缩小了部队文化水平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差距,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部队开展文化教育,应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标准;应以人的因素为根本,尤其以干部群体为重点,形成层次化;应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国防现代化的要求,联系实际,不断变化并提高;应以多种形式为辅助,使之经常化、正规化。

在我军历史上共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文化教育活动,这三次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部队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建国初期,我军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教育活动,缩小了部队文化水平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差距建国初期我军指战员文化程度相当低。

据1951年底统计,战士的文化程度,初小以下的占80%,其中认识500字以下的有30%左右;干部的文化程度,不到高小程度的约占68%,其中初小以下的有30%左右。

[1](P45)迅速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成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的迫切任务。

为此,军委于1950年8月发出《关于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

决定全军除执行规定的作战任务和生产任务外,必须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着重学习文化,以提高文化为首要任务,使军队成为一个巨大的学校。

一切在职干部与战士,凡需要学习与补习文化者,均应无例外地参加文化教育的班次,并认真地进行学习。

根据军委的指示,全军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50年下半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调配了5万多名文化教员,编印了200余册文化课本,组建了近40所文化学校,建立了各级文化学习的组织领导机构。

1951年1月,总政治部发出的《关于一九五一年部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规定,一般部队的战士要保持整个教育时间的10%进行文化教育,仍采取军委规定的教育方针,实行一定的学制和编组分级,并强调文化教育以干部为重点,坚持举办在职干部文化补习学校与离职干部文化速成学校。

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经验材料

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经验材料

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经验材料一、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确定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一定要根据官兵的文化基础、担负的任务和在部队服役的期限等一些具体的情况确定。

千万不能脱离官兵的具体情况盲目地去追求一些过高而又不切合实际的目标。

如: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战士,想在二年服役期内,取得法律本科或经济管理本科等,我们说这样的目标上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现阶段,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是:在服役期内,义务兵应学习一门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士官不具备中专文化程度的应进行中专学历教育,已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有条件的应进行大专学历教育;技术岗位的士官应获得与服役期要求相适应的初、中、高级技术证书和相应的学历证书;基层军官要学习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普及高等教育。

努力使部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官兵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主要做法自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军地两人才以来,可以说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过了摸索试验、普及发展、坚持提高的阶段,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做法。

主要是:(一)纳入教育训练轨道,实行一体化教育训练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它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项具体任务,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有时间就搞一搞,上面强调的时候就动一动,必须把它作为新时期部队建设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列入部队教育训练的总体规划,纳入教育训练轨道,实行一体化教育训练。

那么,什么是“一体化训练”?所谓“一体化教育训练”,是指把教育训练作为新时期育才的主渠道,把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文化学习和民用技术培训统一纳入教育训练的内容,统一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统一协调领导。

实践证明,实行“一体化教育训练”,是新时期部队教育训练内容体系的重大改革。

它丰富了我军教育训练的内容,有利于统筹兼顾安排各项工作,使教育训练的内容结构更加合理,使组织领导更加科学,使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更加落实。

第十章 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

第十章  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

第十章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教案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新时期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了解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掌握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主要做法。

主要内容:一、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二、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主要做法教学重点:着重掌握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做法。

授课时间:2课时●▲第十章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这一课,我们学习第十章《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加强军队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基层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主要讲两个问题:▲一、科学文化教育、培养两用人才的意义和基本要求;二、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

▲第一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学习高科技知识图片加标题意义和基本要求▲一、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意义注重对部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

纵观我军成长发展的历史,科学文化教育始终作为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官兵的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争年代,我军官兵利用战争间隙,在山坡上、树林中设课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929年12月通过的著名《古田会议决议》就明确强调,要开展“识字运动”,并把文化教育作为“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审阅修改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明确强调:“在军队的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比重上,政治教育应占第一位,文化教育则占第二位,借以提高部队的政治情绪、政治认识与政治质量。

”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不仅重视部队的军事、政治训练,而且更加重视部队的科学文化教育。

在60年代,他就提出了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的重要思想,要求广大官兵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技术丛书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技术丛书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技术丛书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军队和民用领域对于高素质、多功能、多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加强军地合作,促进军地人才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军地两用人才,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教育教育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基础。

在教育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军地两用人才的需求。

2.培训培训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培训方面,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以适应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环境。

3.实践实践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此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环境。

二、加强军地合作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军地两用人才,需要加强军地合作,促进军地人才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加强军地交流加强军地交流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交流方面,应该注重军地人才的交流和互动,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此外,还应该注重军地人才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共享资源共享资源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资源方面,应该注重军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此外,还应该注重军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以促进军地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三、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军地两用人才,需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职院校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852370973@ 教师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体育职业学院2019年院级科研重点课题 军民融合背景下定向直招士官生军事体能教练员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成果(JGZ 1901)㊂高职院校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现状研究ʏ㊀湖南体育职业学院㊀吴生海㊀㊀摘要:为了满足我国士官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在近年来逐步提高了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重视,推进军地融合发展模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深化落实㊂对于士官人才培养来说,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㊂本文以高职院校军地两用人才培养为探讨主题,简要分析当前国内㊁国外在军民融合发展现状,阐述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核心目标,提出打造双主体教学环境㊁实行分层教学等有效的实践途径㊂关键词:高职院校;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现状0㊀引言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军队人才培养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要切实落实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打造全要素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还需以军地两用人才的高效益培养为主要切入点,推动人才培养的多领域发展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全面把握当前士官人才培养的真实需求,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军地两用人才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㊂1㊀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发展现状1.1㊀国外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在美国,从上世纪开始便已经对军官任职教育与军事普通高等教育的分离开展深入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愈发完善的军事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其主要依托于大量的地方大学,以及骨干级别的军种院校㊂按照初等㊁中等与高等三级军事职业院校的教育流程,完成指挥与参谋军官的任职教育㊂除了在军校有专业化军官的培养课程,许多高等院校㊁中等专业学校也纷纷开设了相应的训练课程,意在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后备军官㊂学员在完成初级部与高级部的学业任务后,便会被选择性地输送到美军中,这样的教育机制为国家的军队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军官㊂当前,以普通高等教育为选拔渠道㊁完成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依然是大部分国家采用的主要培养方式㊂有的高等院校可以按照具体要求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为军队培养并输送高水平的预备军官㊂有时军队也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人才的选拔工作,积极吸纳全能性的军事人才㊂有的地方高校也会选择与军队院校开展联合办学的模式,拓展出业务进修以及在职自学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鼓励军官通过学习获取学位,成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㊂由此而见,推动军队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㊁灵活化发展,能够为国防建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科学优化现有的军官队伍结构,强化军队实力㊂1.2㊀国内军地两用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内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主要依托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士官,因而无论是在教育机制的完善上,还是人才培养策略方面,都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㊂与此同时,由于历时较短㊁起步较晚,在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仍需完善㊂将军民融合发展的教育模式落实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提升士官人才综合素质㊁加强军队队伍实力的必要途径㊂在我国,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在地方高校和军队的合作基础上,完成国防生的培养工作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部队的实际建设需求紧密结合,与地方的普通高校予以联合,以参与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应届学生为对象,招收合适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或是针对在校大学生,选拔优秀的人才,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化培养教育后使其成为后备军官㊂2020年随着最后一届毕业生入伍,这种方式将不再使用㊂(2)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部队从中直接招收士官㊂每一年,部队都会以应届的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完成大批量士官的招收工作㊂对于招生专业来说,其对服役期限具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在7 8年左右㊂(3)按照军校合作的具体发展规划,定向培养直招士官㊂以试点高校与部队的合作为基础,由相应的指导机构签订军地两用人才联合培养的协议,在制定与规划培养计划时,需以部队士官岗位的具体要求为基教师教育852370973@准,与试点高校一同商议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的制定等㊂在高校学习期间,培养对象不仅需要接受理论性内容的教育培训,也需要参与到一系列的军事实践活动中,这需要部队训练的指导机构给予针对性的专业化教学指导,为高校教学提供必要的辅助力量㊂当前,以军校合作为基础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发展阶段,且其运行机制的高效运行仍需要进一步探索㊂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其普遍缺乏对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模式的清楚认知,也并不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因而,这对这一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落实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㊂要确保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应确立高素质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完善保障机制㊂2㊀高职院校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核心目标近年来,军队建设迈入现代化的发展通道,其中最为关键的战略资源便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这也是保障军队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㊂能否在信息化的战争中占尽先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地两用人才的素质水平与储备量㊂通过观察与分析当前许多军事强国的国防建设情况可以发现,其不仅加快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充分运用,也对精干型常备军队的打造提高了重视,意在打造更加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㊂因此站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看,不仅需要加大在各类资源方面上的投入,也需确保军地两用人才符合信息化战争需求㊂要想打赢现代化战争,军队人才一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能力考验㊂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应以适应信息化战争为核心目标,以强化个人素养为基本导向,打造高水平的军地两用人才队伍,人才不仅需要局别一种专业技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应对其他领域的技能学习有所涉猎,能够灵活使用多项军事技能,这样,在不同岗位的人事变动过程中,能够确保具备足量的替补人员㊂除此以外,军地两用人才应达到零缺陷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自主行动,还是团队协作,均应在最短时间内良好适应,以全方位发展为核心目标,强化对军事理论㊁人文艺术以及身心素养的学习,逐步提升个人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军队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㊂3㊀高职院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实践模式3.1㊀打造双主体的教学环境在实行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时,高职院校应注意参照实际的教学需求,对学生的交替学习时间予以合理安排,推进学校教育与部队教育的融合发展㊂例如,在学校内,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这一部分的基础教学有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使其具备基本的军事实践能力㊂在部队教育环境下,学生可以参与到参观见习㊁军事专业培训等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通过阶段性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其对军事实践的深入了解㊂推进军民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队伍的必要途径㊂借助于对地方高校教育资源的灵活运用,对接军地两用人才的高效培养,实现军事实践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协同并行㊂在地方高职院校中,还可以构建军营化的管理模式,确保士官人才能够提前适应军队环境㊂3.2㊀实行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法分层教育模式的提出与实践在普通高校教育教学中获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将其运用到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中,对日常教育实践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也具有一定帮助㊂高职院校可以按照学期制的教育教学形式,对士官人才的培养课程进行合理规划㊂例如,在第一学期的前半段时间内,开展针对性的军事训练,统一组织普通生与士官生,参与到整军训练活动中㊂在真实的实践环境内开展基础性的实践学习活动,对相应的工作环境予以大体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块化专业课程的设计要求,学习专业工作内容,跟随教师的技术指导,建立起对军事实践活动的感性认知㊂在后半部分的学段内,便可以深入到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㊂3.3㊀推动协同式教学的高效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军地两用人才离不开部队与高校的紧密合作,推动协同式教学的高效发展,需要构建常态化的培养机制,结合地方部队的实际需求有序开展士官人才的定向培养工作,通过座谈交流㊁教育讲座等丰富的交流活动,让士官生增进对军事㊁部队的深入了解,熟悉军事活动中常见的武器装备,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爱国意识㊂借助于专题教育辅助课程的开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军队生活,促进学生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军地两用人才的高效培养奠定坚实基础㊂4㊀结语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与挑战,高职院校应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落实予以重点关注,优化现有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㊂参考文献[1]蔡海鹏,闵雅婷.我国定向培养士官的现状㊁问题与高职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22-28+66.[2]牛国林.关于高职教育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20-23. [3]梁潘,熊熙,王洲伟.定向士官培养视角下军地院校师资融合的路径[J].高教论坛,2020(06):77-79.[4]钱胤嘉,王梅梅,陈超.军民融合新常态下定向培养士官育人机制探析 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05):177-179.[5]李成海,曲平波.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培养士官人才实践反思与建议[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4):80-84.责任编辑㊀任㊀远。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

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和主要做法▲一、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确定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一定要根据官兵的文化基础、担负的任务和在部队服役的期限等一些具体的情况确定。

千万不能脱离官兵的具体情况盲目地去追求一些过高而又不切合实际的目标。

如: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战士,想在二年服役期内,取得法律本科或经济管理本科等,我们说这样的目标上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现阶段,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是:在服役期内,●▲义务兵应学习一门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士官不具备中专文化程度的应进行中专学历教育,已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有条件的应进行大专学历教育;技术岗位的士官应获得与服役期要求相适应的初、中、高级技术证书和相应的学历证书;●▲基层军官要学习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普及高等教育。

努力使部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官兵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基层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主要做法自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军地两人才以来,可以说基层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过了摸索试验、普及发展、坚持提高的阶段,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做法。

主要是:●▲(一)纳入教育训练轨道,实行一体化教育训练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它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项具体任务,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有时间就搞一搞,上面强调的时候就动一动,必须把它作为新时期部队建设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列入部队教育训练的总体规划,纳入教育训练轨道,实行一体化教育训练。

那么,什么是“一体化训练”?所谓●▲“一体化教育训练”,是指把教育训练作为新时期育才的主渠道,把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文化学习和民用技术培训统一纳入教育训练的内容,统一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统一协调领导。

实践证明,实行“一体化教育训练”,是新时期部队教育训练内容体系的重大改革。

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思索-论文

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思索-论文
,
与地方干 部 不 在同 一 起跑 线 上
只有从 现 在开始
,
业 后 才接受 的 短 期培 训 是 远 远 不够的
就 加 强 对干部进行 民用 训 练

使他
们不断增 长才 干
学有专 长
,

,
才能坚定 他们转业后参与社 会竞争的信 心
,
另 一 方面
,
,
干 部真
正 学 到 了 民用 知识与技能
不 为 转 业 找工作难 的 问 题 所 困 惑

旅游 业
,
金 融知识
,
劳 文
务 知识
,
等等
,
干部 过 去 主 要 学 习科 学 文化
,
开 展大专教 育
, 、
战士 数 量 多
, 、
更 替周期 短

,
化基 础 较 差 等 专业

、 。
培 训 工 作量大
,
培 训 内容要 合理 调整
, ,
统筹 安排
按 照 以军 为 主 的原 则 仪表维 修
, ,
要结
合专 业 技术设置 课 目



普 遍 感 到 时间 和 经 费是 最棘手的 问 题

如 果把这 项 工 作完 全 纳 入
,
教育 训 练 轨道 民用 训 练专款 收益 拿 一 点
,
,
那 就好 办多 了
司 令部门在作 训 练 计 划 时

,
应专 门划 定民 用 训 练 时间
,
拨出 生产
页)

当然
,
资金的 不 足还 可 以 采取一 些其 它 补救办 法

部队官兵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态度与行动的实证研究——基于356份问卷数据的分析

部队官兵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态度与行动的实证研究——基于356份问卷数据的分析

作者: 佟相阳[1];陈旭峰[2,3]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3]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杭州311121
出版物刊名: 成人教育
页码: 79-8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军地两用人才;认知;需求;行动;满意度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军地两用人才培养问题已经越来越具有紧迫性。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部队领导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经费不足问题比较凸显;大部分部队官兵参加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部队官兵在过去两年内参加过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比例并不高;部队官兵对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是比较低的。

要想有效推进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工作,单靠一个方面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政府、社会、部队和官兵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学习这一章主要是了解我军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把握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原则、目标和主要方法。

这一章主要介绍三个问题: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基本原则;三、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及主要做法。

一、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什么是军地两用人才,现在军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所谓两用人才,就是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才能,以适应军队和地方两种工作需要的人才,是指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能够为军队和地方建设作出贡献的人。

所谓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指根据军队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官兵进行军事训练、政治训练、科学文化教育和民用技术训练,把官兵培养成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军队和地方都适用的合格人才。

(一)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其发展科学文化教育,是指我军有计划地向官兵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

它是部队教育训练的内容之一。

我军科学文化教育的产生要追溯到建军初期。

著名的“三湾改编”建立起来的政治工作制度,就包括上文化课的制度。

1928年11月,红四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就把“士兵识字运动”作为红军政治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1930年,又把以识字为主的文化教育作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重要职责。

识字活动的开展,对提高红军的军政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针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对我军的要求,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开展“习文练武”活动,把文化教育同政治、军事教育一样,列入部队正规训练的基本内容,并在时间上作了明确规定。

全国解放后,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中央军委在1950年颁布了《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决定从1952年6月到1953年5月,用一年时间,普遍进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训练。

全军迅速掀起了“以干部为首要,以扫盲为重点”的文化教育运动,这项工作比较好地坚持到了五十年代末。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科学文化教育被迫中断。

1978年12月19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遵照邓小平关于要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本领的指示,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全军各部队从1979年起,把科学文化教育正式列为部队教育训练的一项内容。

从此,我军科学文化教育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给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7年年底,我军开始把科学文化教育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联系了起来。

从全军的情况看,这一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群众自发学习阶段(1977、8至1982、9)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思想,最早是由邓小平提出来的。

1977年12月,他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重申了毛泽东关于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的思想,明确指出,军队的教育训练“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

“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0页)。

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极为重要的指示,没能得到及时的宣传和贯彻执行,1978年3月,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许多官兵自发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自学成才活动。

对官兵的这种求知成才活动,当时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仅不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反而规定了许多“不准”,来限制这种学习活动;另一种则认为,求知成才,合情合理,应加于支持和引导。

于是有的单位从实际出发,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青年官兵学习文化和专业技艺,有的还成立了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学习小组。

1981年,全军召开了青年工作会议,推广了一些基层单位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的经验,这些经验侧重于解决兵难带、工作难做、干部难当等问题,没有提出如何把这一活动引向深入的具体措施。

2、领导发动阶段(1982、9至1983、5)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赋予我军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军不仅要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而且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这就给全军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以极大的鼓舞,许多部队开始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也得到了军委、总部领导同志的支持和倡导。

1982年10月,杨尚昆、余秋里、宋任穷先后在反映济南军区某团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国内清样》上作了重要批示。

接着,总政治部专门召开座谈会,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亲自听取了南京军区某师、成都军区某团等单位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指出,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认真落实军委主席邓小平指示和中央改革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新时期军队建设出现的新生事物,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

接着又在各大单位领导同志参加的军委座谈会上,宣扬了这些部队的经验,从而引起了全军各级领导的重视。

为了推广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经验,在全军范围内开展这项活动,1983年5月,总政治部在徐州、金华召开了全军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

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全军开展这项活动的动员大会,也标志着这项活动走上了有组织、有领导的轨道。

3、普及提高阶段(1983年5月至今)徐州、金华会议以后,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迅速在全军展开,但发展很不平衡,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总政治部于1984年9月,借海军召开的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的机会,把全军各大单位的领导同志请去,一方面交流经验,一方面对全军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余秋里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普及、坚持、提高”的总要求。

为了把军队对人才的培养与地方对人才的使用挂起钩来,1985年10月,总政治部和民政部在湖南祁东县联合召开“地方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使部队培养人才与地方使用人才成了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上下篇。

为了把这项工作纳入教育训练的轨道,1986年5 月,南京军区在浙江金华召开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军地两用一体化训练”的概念,把民用技术的训练正式纳入了教育训练的内容。

1989年1月,根据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出现的新情况的新问题,总政治部和民政部在福建树厦门联合召开了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两用人才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提出了“方向要坚持,方法要改进,内容要调整”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军按照“以军为主,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求真务实,注重效果”的要求,继续把培养两用人才工作抓紧抓好。

这就使培养两用人才工作逐步向高层次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重要谈话发表以后,部队科学文化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求知热。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的开展,1992年11月,总政治部和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培养和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曁表彰大会,并联合举办两用人才成果展览。

邓小平、杨尚昆、李鹏、刘华清、张震分别题词。

这次会议不仅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展示了成果,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十分重视军队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多次指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利国利民之举,要把军队这所大学校办得更好。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全面提高官兵素质,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提高部队战斗力以及为地方输送合格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客观必然性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之所以能够得到全军上下的一致响应,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它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符合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符合官兵的愿望,是利国、利民、利军、利兵之举。

具体说来,教材上概括了三个观点:1、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提高官兵参加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客观要求。

2、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3、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着眼官兵长远发展和保持部队稳定的迫切需要。

二、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基本原则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包含着军事、政治、科学文化和民用技术训练四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目的的军事、政治、科学文化和民用技术训练,使官兵成为既能打仗,又能搞建设的军队和地方都适用的人才。

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一)以军队建设的需要为主,服务于提高部队战斗力以军为主,是指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应以培养部队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合格人才为目标,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标准。

坚持以军为主,必须把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重点放在造就现代军事人才上。

军队是生长军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中,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这是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就要求官兵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首先符合部队建设的需要,有利于部队的长远建设和当前的工作任务,做到立足本职,岗位成才,在学好本职业务的前提下,争取一专多能,决不能本末倒置。

坚持以军为主,必须把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首先应用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也就是说,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要保证军事训练任务的完成,在这个前提下,进行一专多能,一兵多能的训练,决不能脱离部队的实际需要去赶时髦,找热门。

也不能把军队的育才工作混同于地方上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更不能只顾学习,不顾工作,放松管理,影响部队的全面建设。

坚持以军为主,并不排斥学习民用技术。

邓小平指出:“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就包括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

“对干部的教育训练,要使他们学好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懂得现代战争知识,有好的作风,有强的指挥和管理能力;还要使他们学点工业、农业的知识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学点历史、地理、外语;有条件的还要学点专业技术。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79页)这就从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两个方面的需要上,从军、政、文、民四个方面的内容上,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总体要求。

其实,从育才的内容上看,只要安排得当,军用和民用两者也是可以统一的,有些项目本来就是军队和地方都需要的,有些项目虽然不能全通用,但稍加延伸和拓展也可以通用,这部分内容只要处理得好,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还有些内容,表面上看与军事训练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对军队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