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 鬼火

合集下载

李斯特生平简介

李斯特生平简介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最为著名,它的旋律要么 缓慢庄严,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 控诉,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 观、热情的民族性格。
返回
2020/3/3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1826年,十五岁的李斯特完成十二首练习曲,最后 成为著名“超技练习曲”最初的版本,亦称为“超 级练习曲”,或“超凡练习曲”,为高级音乐会练 习曲。自己的创作风格洒下第一颗种子,作品最后 由李斯特献给车尔尼(Czerney),以感念师恩,但 乐曲中惊人的技巧,大概只有李斯特本人来演奏才 会发挥它的效果。
中文名:弗朗茨•李斯特 外文名:Franz Liszt 别 名:钢琴之王 国 籍:匈牙利 出生地:匈牙利 出生日期:1811年10月22日 逝世日期:1886年7月31日 职 业: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信 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被誉为“钢琴之王”、首创交响诗体裁 代表作品: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
2020/3/3
钢琴之王
Franz Liszt
弗朗茨•李斯特
By----高一三班
李斯特生平简介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 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 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 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 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 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 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 “钢琴之王”的美称。
1886年75岁生日巡回演出,重访巴黎和伦敦, 同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因肺炎发作,在女婿瓦 格纳家中去世。
个人风格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

世界钢琴十大难曲

世界钢琴十大难曲

3.世界钢琴十大难曲【排名第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

”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

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排名第2: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

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这首曲目。

【排名第3:普罗科菲耶夫第2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大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

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

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

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

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

”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说起钢琴家,国内有郎朗和李云迪,但是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郎朗和李云迪在国际上有现在这样的名声,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的文章也是关于钢琴的,接下来一起看看全球被评为最难的钢琴曲吧。

十首最恐怖的钢琴曲 110.《鬼火》- 李斯特李斯特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也是浪漫主义大师,所以有着丰富精神文明的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也是非常高的,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鬼火》就是他的音乐作品,乐曲诡异的音型变化和双音的交替,对演奏者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就连拉赫玛尼诺夫公开说过,这首曲子非常难弹。

9.《伊斯拉美》- 巴拉基列夫这首曲子曾听郎朗弹奏的版本,大家可以去搜搜听来看。

《伊斯拉美》于1869年巴拉基列夫创作,曲调偏欢快,结尾更是加快速度,这对弹奏者的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技术难度排第九。

8.《诺玛的回忆》- 李斯特《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改编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歌剧,现在这首钢琴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弹奏的十首钢琴曲之一,排在第八这个位置。

《诺玛的回忆》技巧艰深、篇幅宏大、音色辉煌灿烂、情潮佚宕磅礴,所以弹奏者不仅技术要过关,而且其中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的。

7.《死之舞》- 李斯特《死之舞》是李斯特献给自己的女婿的,李斯特本人对这首曲子非常认真,创作完成后,还修改了两次。

这首作品几乎是李斯特的钢琴技巧的一个总结和缩影,你能想象到的一切技巧,几乎都出现在这首曲子里面。

很多网友称这首曲子为“钢琴神曲”。

6.《彼得鲁斯卡》-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斯卡》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有人看过这首曲子的谱子,被里面密密麻麻的音符吓到了,可见对钢琴技术要求之高。

更是有个钢琴练习者练习多遍,仍然是一个音符没记住的都有,所以难度排第六,目前也很有人能完整弹出来。

5.《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少产的钢琴家,他的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李斯特四部钢琴练习曲简介

李斯特四部钢琴练习曲简介

李斯特四部钢琴练习曲简介作者:周婧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9期摘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有“钢琴王子”之称。

他的钢琴练习曲以其宏大的足以与交响曲媲美的音响效果在其所有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练习曲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60-01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钢琴方面他有着令人嫉妒的天赋,这一点在他的演奏和作品中表现地一览无余。

19世纪的钢琴与现代钢琴在制造技术与构造上已没有太大区别,钢琴的表现力也被淋漓尽致的挖掘和拓展,而李斯特更是把钢琴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他实践把钢琴当做交响乐队一样运用的同时,也创新了许多钢琴技巧以实现他的“钢琴交响化”的设想,如大量高叠置的柱式和弦、远距离超八度范围的分解和弦跑动、双手八度音阶音程、长时间震音颤音的进行、快速炫技的华彩片段的等。

这些新奇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技巧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比比皆是,使我们在欣赏他让人眼花缭乱炫技般的演奏时,也听到了作品中乐队齐奏、鼓声擂动、具有千军万马之势的辉煌的音响效果。

这一切,都使的李斯特无愧于“钢琴之王”的美誉。

李斯特一生创作的练习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十二首超级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1849年出版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和1869年出版的《两首音乐会练习曲》。

这些练习曲不再是枯燥纯粹的手指练习,它不仅具有了练习曲必备的高超的技巧训练,而且具有生动的形象和诗意的标题,这是李斯特对练习曲这种体裁做出的巨大贡献,音乐会练习曲更是打破了练习曲不能作为音乐会曲目的传统。

从此,练习曲拥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十二首超级练习曲》最初发表于1826年,是献给李斯特的恩师车尔尼的作品,作品的风格十分贴近车尔尼,没有过多的音响色彩。

1838年,李斯特对这套练习曲进行了修改,这次的修改他不仅将练习曲的技巧难度提高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量的音阶半音阶、大跨度的和弦琶音、四五指颤音等技巧随处可见,而且开始关注内容、形式及其音色音响的变化。

[李斯特,肖邦,异同]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

[李斯特,肖邦,异同]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

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李斯特与肖邦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钢琴作品具有数量多, 形式广、难度大、艺术性强的特征。

从事钢琴专业学习及研究多年来, 也弹奏了不少两位大师的作品, 本文就其钢琴音乐的异同进行论述。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肖邦是一位表现和谐和充满柔情的天才, 他把自己的艺术基本只限于钢琴领域, 因此他的钢琴作品拥有许多前辈作曲家所没有的最高度的美, 完全新颖的感情, 和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

肖邦写了众多体裁的钢琴作品, 其中以波洛涅兹舞曲与玛祖卡舞曲最具代表性。

( 一) 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拥有着强有力的节奏, 凝聚着古代波兰固有的、最崇高的情感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不但有尚武精神, 也有平静、自觉的力量和坚定的感情。

例如铿锵有力, 充满战斗气息的英雄波兰舞曲,充满幻想与美好的平稳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 还有他强有力的升f小调波洛涅兹, 狂暴的动机, 狂风暴雨般的主题, 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 二)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完全是另一种性质一另一种音乐境界在这里, 细腻、温柔、暗淡的色调变化代替了丰富和鲜明的色彩。

如果说波洛涅兹是代表了整个人民的统一的总的意志, 而玛祖卡就是个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肖邦的这一体裁创作, 代表着他最本真的性格特点, 是他写出其他伟大作品的源泉和动力。

二、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李斯特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 是现代钢琴艺术的创作者, 他的盛名首先归功于他非凡的演奏技艺和威震人心的钢琴表现才能。

他同样也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 他是一个音乐革新实践家,对于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在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首先是进行综合处理, 把作品当成一个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 他主要依靠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型地揣度和知觉地掌握所演奏的作品,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文学或绘画的诗意基础。

标题音乐是李斯特所倡导的音乐形式, 他的大部分优秀的作品都是有标题的, 如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基本上都是标题的, 还有他著名的旅游岁月都是一个个标题性的钢琴音乐作品, 不管是记事还是写景, 这些作品都能给我们很直观的听觉印象。

论李斯特钢琴超技练习曲第三与第五首的多调性创作

论李斯特钢琴超技练习曲第三与第五首的多调性创作

论李斯特钢琴超技练习曲第三与第五首的多调性创作作者:赵盈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1期【摘要】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练习曲中魁首式的作品。

其中在第3“风景画”与第5“鬼火”中李斯特已经进行了多调性音乐创作的尝试,这种20世纪空前流行与繁荣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早在李斯特的音乐创作中显现。

本文对两首超技巧音乐会练习曲的多调性音乐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深度解读蕴含在整套钢琴超技练习曲中的音乐内涵与价值,阐释其超技练习曲演奏中技巧性与鲜明个性艺术表现的独特魅力,以此更好地理解20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技法中多调性钢琴音乐的创作与演奏。

【关键词】练习曲;多调性创作【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练习由》是19世纪浪浸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是其为了能用更精湛的钢琴技术来表达音乐形象与音乐性格的尝试。

此部作品兼具了浓郁的文学气息和艺术美感,具象地表达其钢琴练习曲的炫技性、标题性和美学价值。

一、《十二首超技练习由》的创作《12首超技练习曲》最初作为普通的练习曲以《年轻的李斯特为大小调性而作的四十八首钢琴练习曲》为题发表于1826年,成为以后两种版本的雏形。

1839年发表第二版本《大练习曲二十四首》,为了展示其高超钢琴技巧与酷炫演奏效果,将整套作品的技巧难度提高到令人瞠目的地步。

1852年开始又将其修改得较为容易,成了流传至今的版本。

这一版本创作于李斯特定居魏玛时期(1848-1859年),是其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上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

在这第三版的超技练习曲中,他为大多数练习曲加上了充满诗意的标题,如第3“风景画”,第4“鬼火”等。

为技巧性乐曲注入更多的音乐艺术表现内容,是最能全面体现其高超技巧和内心思想感情的版本。

整套作品的创作按照“十二首的调性按照关系大小调排列,沿五度下行写作”①,如第一首C大调,第二首a小调,第三首F大调,……以此类推,从整套作品的的布局看,十二首作品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

李斯特钢琴艺术赏析

李斯特钢琴艺术赏析

李斯特钢琴艺术赏析陈琦颖【摘要】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伟大的浪漫主义钢琴家,同时他还是出色的作曲家、评论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追求自由平等和创新,而且把这种精神投入到了音乐的创作当中,为钢琴的创作注入了清新的活力和火热的激情.他把钢琴演奏的技巧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并且开创了交响诗的音乐体裁,对后世作曲家的创作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1页(P178)【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艺术赏析【作者】陈琦颖【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作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李斯特不但是浪漫主义的领军人物,而且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他的钢琴作品大多和文学著作有一定的联系,换句话说,文学著作给李斯特的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是李斯特创作的精神源泉。

他一生创作了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

《前奏曲》是李斯特交响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3《钟》是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也是最著名的一首;超技练习曲5《鬼火》被拉赫玛尼诺夫称为“最难的练习曲”,代表了李斯特超技练习曲技术的巅峰水平。

1 李斯特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性格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逝于1886年。

李斯特生活在19世纪,他的音乐思想也植根于19世纪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他的一生处于欧洲社会大动荡的年代,由于当时阶级矛盾异常激烈,民族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思想相互碰撞,这给李斯特的思想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一切关于平等,自由与博爱的美好憧憬被工人运动和民主战争打破,人们心头普遍笼罩着一层失望的阴影。

面对着现实生活与理想世界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如当时其他的音乐家一样,李斯特在音乐的创作当中产生了抑郁内敛的情怀,他担心民族的前途,担心社会的未来。

连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都成了他的素材?!钢琴大魔王李斯特的5首恐怖乐曲

连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都成了他的素材?!钢琴大魔王李斯特的5首恐怖乐曲

连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都成了他的素材?!钢琴⼤魔王李斯特的5⾸恐怖乐曲▲钢琴曲“钟”是李斯特⾼难度作品中最为⼈所熟知的其中⼀⾸乐曲除了“钟”,我们今天还将以5⾸钢琴作品+5句话告诉你:难早已不能描述李斯特包罗万象才是他作品的真谛▼“世界上最难的练习曲”⼤魔王写的这⾸曲⼦难度骇⼈超技练习曲:第五⾸《⿁⽕》♫聆听♫这⾸飘忽不定的《⿁⽕》▼《⿁⽕》被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练习曲”,为了追求像⿁⽕⼀样飘忽轻盈的⾳响,钢琴家要在钢琴上长时间保持⼜快⼜轻的触键,很多⼈3秒钟都坚持不下来:李斯特的《12⾸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畏的⾼难曲⽬。

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

超技练习曲中,《⿁⽕》是其中的第五⾸,它拥有⾼难的双⾳技术,是12⾸超技练习曲当中最难的⼀⾸,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能服⼈。

这⾸练习曲的重点在于⼩臂的灵活度,通常作为⾳乐会的正式曲⽬。

他让⼩提琴曲更灵动钢琴,他早已玩到炉⽕纯青⼜改编了魔⿁难度的⼩提琴曲♫欣赏♫同⼀⾸曲⼦的两个版本▼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狩猎”,可能⼀开始的双⾳并不引⼈眼球,但随着⾳乐的进⾏,演奏者的技巧愈加炫⽬:▼再听听帕格尼尼《24⾸随想曲》的第九⾸,《狩猎》就改编⾃这⼀⾸随想曲,对⽐⼀下同⼀⾸曲⼦的⼩提琴版跟钢琴版有何不同:“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共6⾸,这⼀套练习曲作于1838年,除其中最有名的第三⾸《钟》取⾃“魔⿁⼩提琴⼿”帕格尼尼的第⼀⼩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外,其余5⾸均取材⾃帕格尼尼的⼩提琴《24⾸随想曲》。

以上视频中的这⾸练习曲有个⼩标题:狩猎,它的开头模仿了铜管与⽊管的声⾳,后⾯⼜有像马⼉奔跑的轻快⾳型,⾳⾊明亮纯净,带些幻想的意味,因此它颇受⼈们喜爱,李斯特发挥了钢琴玲珑剔透的⾳响特点,听上去更加空灵,让⼈愉快的⾳响中也透着⼀丝可爱,因⽽也有⼈称这⾸曲⼦称为“⼩狩猎”。

浅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

浅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

浅谈李斯特与肖邦钢琴音乐的异同作者:朱晓乐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5期【摘要】李斯特与肖邦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钢琴作品具有数量多,形式广、难度大、艺术性强的特征。

本文就其钢琴音乐的异同进行浅谈,论述。

【关键词】浪漫派作曲家;肖邦,李斯特;钢琴音乐的异同李斯特与肖邦是浪漫派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钢琴作品具有数量多,形式广、难度大、艺术性强的特征。

从事钢琴专业学习及研究多年来,也弹奏了不少两位大师的作品,本文就其钢琴音乐的异同进行论述。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肖邦是一位表现和谐和充满柔情的天才,他把自己的艺术基本只限于钢琴领域,因此他的钢琴作品拥有许多前辈作曲家所没有的最高度的美,完全新颖的感情,和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

肖邦写了众多体裁的钢琴作品,其中以波洛涅兹舞曲与玛祖卡舞曲最具代表性。

(一)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拥有着强有力的节奏,凝聚着古代波兰固有的、最崇高的情感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不但有尚武精神,也有平静、自觉的力量和坚定的感情。

例如铿锵有力,充满战斗气息的英雄波兰舞曲,充满幻想与美好的平稳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还有他强有力的升f小调波洛涅兹,狂暴的动机,狂风暴雨般的主题,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二)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完全是另一种性质一另一种音乐境界在这里,细腻、温柔、暗淡的色调变化代替了丰富和鲜明的色彩。

如果说波洛涅兹是代表了整个人民的统一的总的意志,而玛祖卡就是个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肖邦的这一体裁创作,代表着他最本真的性格特点,是他写出其他伟大作品的源泉和动力。

二、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李斯特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是现代钢琴艺术的创作者,他的盛名首先归功于他非凡的演奏技艺和威震人心的钢琴表现才能。

他同样也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是一个音乐革新实践家,对于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在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首先是进行综合处理,把作品当成一个统一的、有生命的机体,他主要依靠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型地揣度和知觉地掌握所演奏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文学或绘画的诗意基础。

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排行榜

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排行榜

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排行榜生活因音乐而精彩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欢乐和激情,音乐也能让人放松心情,有时音乐也可以给人鼓励。

在上千年的钢琴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钢琴曲流传下来,其中一些流传至今,仍是社会上流人士的最爱。

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排行榜,欢迎阅读。

第一名PianoConcertoNo.3inDminor,Op.30----Rachmaninoff第三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简称“拉三”难点:快速和弦、装饰音难度指数:10.0悦耳指数:7.4第二名《彼得鲁斯卡》斯特拉文斯基《Petrushka》Stravinsky难点:快速和弦、和弦震音、快速音群难度指数:9.95悦耳指数:6.7第三名VariationsonaThemefrom《Carmen》—Horowitz卡门主题变奏曲---霍洛维茨难点:双音或多音、指法难度指数:9.9悦耳指数:7.2第四名GrandFantasia“LaCampanela”S.420---Listz第一改编曲《钟声大幻想曲》----李斯特难点:指法、超快音群难度指数:9.85悦耳指数:6.4第五名“Orientalfantasy”----Balakirev《东方幻想曲》----巴拉基耶夫难点:重复音、双手交替及配合难度指数:9.8悦耳指数:7.0第六名PianoConcertoNo.2inBsharpminor,Op.16-----Prokofiev 《第2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主要难点:音型极其复杂、技术性极高难度指数:9.5悦耳指数:9.8第七名"Danceofdeath"S.126----Listz《死之舞》-------李斯特难点:音型非常复杂难度指数:9.7悦耳指数:6.0第八名Suite《GasparddelaNuit》M.55---Ravel《夜之幽灵》组曲——拉威尔难点:重复音、复杂音型难度指数:9.6悦耳指数:9.5第九名12TranscendentalEtudesS139No.5"FuexFollet"—Listz 12超技练习曲之5《鬼火》----李斯特难点:双音、手指独立难度指数:9.55悦耳指数:7.6第十名HungarianRhapsodyS242No.9----Listz《匈牙利狂想曲》第九号----李斯特难点:音型复杂难度指数:9.4悦耳指数:7.3。

李斯特超技练习曲《鬼火》之创作背景与音乐形象分析

李斯特超技练习曲《鬼火》之创作背景与音乐形象分析

李斯特超技练习曲《鬼火》之创作背景与音乐形象分析作者:曾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4期摘要: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被世人尊为“钢琴之王”,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超技练习曲》第五首《鬼火》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形象的分析,展示李斯特钢琴技巧创作的先驱性以及音乐形象的鲜活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李斯特鬼火创作背景音乐形象19世纪是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异彩纷呈的辉煌时代,钢琴乐器已基本定型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样式,同时,一大批拥有钢琴家和作曲家双重身份的音乐家,活跃在欧洲音乐舞台上,他们或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演奏技艺,或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钢琴弹奏技巧,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练习曲,手指练习及一些炫技性作品。

他们当中最有声望的一代巨匠,首推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这就是李斯特,让人们为之神魂颠倒的李斯特!他将钢琴演奏技巧的范围和幅度大大拓宽,发展到极致,而在他浩瀚的作品目录中,《超技练习曲集》第五首《鬼火》,无疑是最难征服的作品之一,也是钢琴家们技巧的试金石。

技巧大师李斯特熟练地操持起技巧的手段,其目的最终是为了音乐表现,是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他头脑中的音乐形象。

下面就《鬼火》一曲的音乐形象及其表现手段的运用作一些分析。

《鬼火》,是李斯特作品中唯一一首自始至终以三十二分音符为基本节奏单位并伴以极其丰富的肢体形式的快板练习曲。

全曲有三个主要动机。

一是横贯几个音区,半音阶之变体的跑句动机,它铺垫了全曲阴暗诡异的色彩背景:见图一二是由几组小三小七和弦构建的跳跃的“鬼火”动机,它即是代表标题《鬼火》所指的闪烁不定,不可捉摸的磷火;见图二。

三是由右手双音与左手旋律组成的歌唱性动机,也是乐曲的抒情性表达,此动机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表现出飘逸之感,使全曲在音乐形象上更为丰富:见图三1—16小节为引子部份,以弱起小节的形式出现,好似一种气味或氛围在悄无声息中来临并弥漫开。

世界最难演奏的十大钢琴曲

世界最难演奏的十大钢琴曲

世界最难演奏的十大钢琴曲说起最难演奏的钢琴曲,尽管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当然,似乎也没这个必要),但如果从一开始可以了解一些这样的曲子,对理解古典音乐还是很有趣的一个过程。

下面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世界上最难演奏的十首钢琴曲。

1.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3. Finale (Alla breve) Lilya Zilberstein;Berliner Philharmoniker;Claudio Abbado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s Nos.2 & 3作品简介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三”),完成于1909年9月,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而创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而闻名于世。

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

该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

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作曲家简介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一位出生于俄国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

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颇富俄国色彩,充满激情、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

作品难点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

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第三钢琴协奏曲》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这首钢琴曲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李斯特钢琴独奏作品编号中文外文对照

李斯特钢琴独奏作品编号中文外文对照

李斯特钢琴独奏作品编号中文外文对照钢琴独奏:S.139,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Douze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Transcendental Etudes) [final version, 12 pieces] (1852)1. 前奏曲, Preludio2. untitled (Molto vivace)3. 风景, Paysage4. 马捷帕, Mazeppa5. 鬼火, Feux Follets6. 幻影, Vision7. 英雄, Eroica8. 狩猎, Wilde Jagd9. 回忆, Ricordanza10. untitled (Allegro agitato molto)11. 黄昏的和谐, Harmonies du Soir12. 追雪, Chasse-NeigeS.140,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 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d'après Paganini [first version, 6 pieces] (1838)1. étude No. 12. étude No. 23. 钟, étude No. 3/La campanella4. étude No. 45. 狩猎, étude No. 5/La chasse6. étude No. 6S.144, 三首音乐会练习曲, Trois études de concert (Three Concert Studies) [3 pieces] (1848?)1. 悲歌, Il lamento (The Lament)2. 轻盈, La leggierezza (Lightness)3. 叹息/大海, Un sospiro (A sigh)S.145, 两首音乐会练习曲, Zwei Konzertetüden (Two Concert Etudes) [2 pieces] (1862–63)1. 森林的呼啸, Waldesrauschen (Forest Murmurs)2. 侏儒之舞, Gnomenreigen (Dance of the Gnomes)S.160 - S.163, 旅行岁月/巡礼之年, Années de pèlerinage (Years of Pilgrimage):S.160, 第一年:瑞士, Première année:Suisse (First Year:Switzerland) [9 pieces] (1848–55)1. 威廉·退尔教堂, 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 (William Tell's Chapel)2. 瓦伦城之湖, Au lac de Wallenstadt (At Lake Wallenstadt)3. 田园, Pastorale (Pastoral)4. 泉水边, Au bord d'une source (Beside a Spring)5. 暴风雨, Orage (Storm)6. 奥伯曼山谷, Vallée d'Obermann (Obermann's Valley)7. 牧歌, Eglogue (Eclogue)8. 乡愁, Le mal du pays (Homesickness)9. 日内瓦的钟声:夜曲, Les cloches de Genève: No cturne (The Bells of Geneva: Nocturne)S.161, 第二年:意大利, Deuxième année:Italie (Second Year:Italy) [7 pieces] (1839–49)1. 婚礼, Sposalizio (Marriage)2. 沉思者, Il penseroso (The Thinker)3. 罗沙的小调, Canzonetta del Salvator Rosa (Canzonetta of Salvator Rosa)4.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第47号, Sonetto 47 del Petrarca (Petrarch's Sonnet 47)5.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第104号, Sonetto 104 del Petrarca (Petrarch's Sonnet 104)6.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第123号, Sonetto 123 del Petrarca (Petrarch's Sonnet 123)7. 但丁读后感/但丁奏鸣曲, Après une lecture de Dante: Fantasia Quasi Sonata (After Reading Dante: Fantasia Quasi Sonata/Dante Sonata)S.162, 威尼斯和拿波里第二集补遗, V enezia e Napoli. Supplément aux Années de pèlerinage 2de volume (Venice and Naples. Supplement to the Second Year) [3 pieces] (1860)1. 船歌, Gondoliera (Gondolier's Song)2. 小曲, Canzone (Canzone)3. 塔兰泰拉舞曲, Tarantella (Tarantella)S.163, 第三年, Troisième année [7 pieces] (1867–77)1. 祈祷之钟声/感恩/天使颂, 'Angélus! Prière aux anges gardiens (Angelus! Prayer to the Guardian angels)2. 艾斯特庄园的绿柏之一:挽歌, Aux cyprès de la Villa d'Este I: Thrénodie (To the Cypresses of the Villa d'Este I: Threnody)3. 艾斯特庄园的绿柏之二:挽歌, Aux cyprès de la Villa d'Este II: Thrénodie (To the Cypresses of the Villa d'Este II: Threnody) Piano_sSb小调84. 艾斯特庄园的喷泉, 'Les jeux d'eaux àla Villa d'Este (The Fountains of the Villa d'Este)5. 悲歌(泪水源于人类的苦难), Sunt lacrymae rerum (There are Tears for Things)6. 葬礼进行曲, Marche funèbre (Funeral March)7. 净心(发扬你的爱心), Sursum corda (Lift Up Your Hearts)S.173, 诗与宗教的和谐, 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eligieuses (Poetic and Religious Harmonies) [second version] (1845–52)1. 祈祷, Invocation2. 圣母玛丽亚, Ave Maria3. 孤独之神的祝福, Bénédiction de Dieu dans la solitude (The Blessing of God in Solitude)4. 死之冥想, Pensée des morts (In Memory of the Dead)5. 神父, Pater Noster6. 醒世歌, Hymne de l’enfant àson révei l (The Awaking Child's Hymn)7. 葬礼, Funérailles (Funeral)8. 主怜爱我, Miserere, d’après Palestrina(after Palestrina)9. (Andante lagrimoso)10. 爱的赞美诗, Cantique d’amour (Hymn of Love)S.172, 六首安慰曲, Six penseés poétiques (Six Consolations) (1849–50)S.178, b小调奏鸣曲,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1852–53)S.199, 灰色的云, Nuages gris/Trübe Wolken (Grey Clouds) (1881)S.215, 四首被遗忘的圆舞曲, Valses oubliées [4 pieces] (1881–84)S.244, 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 Hungarian Rhapsodies [19 pieces] (1846–86)S.254, 西班牙狂想曲, Rhapsodie espagnole (Spanish Rhapsody) (1863?)S.394, 诺玛的回忆, Réminiscences de Norma (1841–43)S.418, 唐璜的回忆, Réminiscences de Don Juan (1841)S.434, 音乐会改编曲弄臣, Rigoletto Paraphrase de Concert (1859)S.464, 贝多芬九部交响曲, Symphonies de Beethoven (Beethoven Symphonies) [9 pieces] (1863–64)S.514, 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号/乡村酒店之舞, Erster Mephisto-Walzer(Der Tanz in der Dorfschenke) (Mephisto Waltz No. 1/The Dance in the Village Inn) (1859–62)S.541, 爱之梦三首夜曲, Liebestr?ume. Drei Notturnos (Dreams of Love) (ca. 1850)1. 崇高的爱, Hohe Liebe2. 幸福的死, Gestorben war ich3. 爱吧,能爱多久就爱多久, 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注:通常所说的爱之梦是指第三首。

最难的10首钢琴练习曲

最难的10首钢琴练习曲

最难的10⾸钢琴练习曲TOP-10 肖邦《⾰命练习曲》钢琴练习曲在肖邦的时代已经发展到相当⾼的⽔平。

然⽽,使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更蕴含艺术性,还是从肖邦开始的。

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独创性也正在于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度结合。

肖邦⼀⽣共创作了⼆⼗七⾸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c⼩调练习曲》也被称为《⾰命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的⼀⾸。

也⼀直吸引着⽆数的钢琴演奏家,从⽽使它成为钢琴歌曲⾳乐会上最常见的表演曲⽬之⼀。

肖邦的这⾸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命失败后内⼼感受。

因此,被后⼈命名为“⾰命”练习曲。

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情,那催⼈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民的呐喊与抗争。

TOP-9 肖邦《升c⼩调练习曲》《升c⼩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以练习重⾳为⽬的的练习曲。

⼿指速度的练习曲,复杂的右⼿,同时左⼿有很多⼤的跳跃。

钢琴家彪罗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别名“激流,对⼿指爆发⼒和速度要求极⾼,演奏者要有⽕⼀样的热情去弹奏它。

这⾸练习曲在⽐赛中的演奏频率很⾼,观众经常会说:“啊,⼜是⼀个弹第四条的!”听第⼀个⼈弹时,⾸先感觉“⼜快⼜⼲净”,再听到下⼀个⼈演奏:“更快更清晰!⽐刚才那位更轻巧。

”越往后听,越感到每⼀个选⼿的弹奏都有各⾃特点,正是他们的演奏使同⼀⾸作品呈现出来⾊彩斑斓的不同侧⾯。

TOP-8 肖邦《a⼩调练习曲》《a⼩调练习曲》(Op.10 no.2),27⾸肖邦练习曲中极难的⼀⾸。

它是⼀⾸快速的半⾳阶练习曲,其⽬的是使右⼿3、4、5指在⼒度、灵活性及独⽴性⽅⾯得到均衡的发展,对速度、⾳质及趣味性都有极⾼要求。

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郁的⼩情绪画”。

宋思衡在巴黎的⼀次演出中创下58秒的记录,令⼈叹为观⽌。

TOP-7 李斯特《夜之和谐》《夜之和谐》是李斯特超级练习曲中⼗分有名的⼀⾸。

⼀开始⽐较慢,像在诉说⼀个故事。

然后却突然沉默不语,只是⽤最激烈最⾼级的⾳乐来倾诉,这是整个超级练习曲的最⾼潮,是听觉上的最⾼享受。

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曲排行榜

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曲排行榜

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曲排行榜排名第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

”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

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排名第2: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

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这首曲目。

排名第3:普罗科菲耶夫《第2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大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

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

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

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

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

”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鬼火是怎样形成的

鬼火是怎样形成的

鬼火是怎样形成的夜晚时在墓地或郊野出现的浓绿色磷光。

世俗迷信,以为是鬼点的火,有光无焰,由磷摩擦燃烧,因质量较轻,所以当人走动时磷会跟着。

换句话说,当你看到鬼火时,你不能说话。

当你说话时产生的气流会使磷火焰漂浮在你的身体周围,可能会灼伤你自己。

鬼火有着神秘的背景,但是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

其实鬼火,就是大气中“磷“自燃的表现。

如果你在一个炎热的仲夏之夜耐心地盯着有更多野生坟墓的地方,你可能会发现闪烁的蓝色火花。

迷信的人们所说的:“那是死者的阴魂不断,鬼魂在那里徘徊,”即所谓“鬼火”。

有的人还说,如果的有人从那里经过,那些“鬼火”还会跟着人走呢。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阴雨的天气里出现在坟墓间。

不过偶尔也会在城市出现,原因仍然未知。

由于人体骨骼中含有磷,磷与水或碱反应时会产生磷化氢。

它是一种能自燃的气体。

它重量轻,在刮风时会移动,但尚未得到证实。

走路时,它会驱使它向后移动。

回头看,它非常可怕,所以胆小或迷信的人把它叫做“鬼火”。

总的来说,鬼火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由于民间不知鬼火成因,只知这种火焰多出现在有死人的地方,而且忽隐忽现,因此称这种神秘的火焰作“鬼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鬼魂作祟的现象。

于世界各地皆有关于鬼火的传说,例如在爱尔兰,鬼火就衍生为后来的万圣节南瓜灯,安徒生的童话中也有以鬼火为题的故事《鬼火进城了》。

据说当德国炼金术士勃兰德在1669年发现磷后,就用了希腊文的“鬼火”来命名这种物质,但该希腊词亦可解作“启明星”,没有证据当时他就是借了“鬼火”的意思来命名磷。

中国也有很多关于鬼火的传说。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经常提到鬼火,而民间认为它是地狱王的鬼灯。

然而,磷与鬼火的关系在南宋之前就已被了解。

比如南宋陆游的《老穴庵第四卷笔记》,有人提到,“我十几岁的时候,最多在农村看到鬼火,小麦、幼苗和水稻经常着火。

它们是绿色的,从俄罗斯消失了。

战争爆发前不久。

所谓的人类血液是磷。

一人一张经典碟——阿劳·《李斯特:练习曲全集》

一人一张经典碟——阿劳·《李斯特:练习曲全集》

一人一张经典碟——阿劳·《李斯特:练习曲全集》专辑名称:李斯特:练习曲全集(Liszt: The Complete Etudes)专辑艺人: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唱片公司:Philips发行时间:2001年01月18日专辑语种:古典专辑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以其大胆狂放的激情和异乎寻常的表现技法而闻名于世,他那读谱时就足以使人望而却步的困难技巧成为后世钢琴演奏者们探索的目标,然而李斯特并未将这些“神技”看作创作的目的,而是看作表现思想的手段,其将大多数作品加入标题,通过丰富的技巧来刻画特定的音乐形象,实现了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统一,这是音乐描写技巧长足发展的结果,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说,对于李斯特这《十二首超技练习曲》的音乐研究无疑是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结合自己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的学习和理解来进行初步的研究。

李斯特是19世纪音乐界最为激动人心的人物之一,是钢琴独奏家行列中的第一人,可以这么说,在纯技艺表演方面无人能及。

他从小就受系统、严格的训练,又经不断的实践,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形成一套独特的技巧,这些技巧在他创作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这些高级技巧练习曲中,快速的音阶、琶音、双音、八度音、装饰音和长时间的震音、颤音交织成一个绚丽多彩的音响世界,展现出狂放的激情和异乎寻常的表现力,他使钢琴变成一件万能乐器。

但更为可贵的是,他突破了传统练习曲中单调、冗长的技巧性训练,将技巧练习融入一首小诗,一幅风景画中并且附加了标题,如《玛捷帕》、《幻影》、《狩猎》等,通过“神技”来表现各种音乐形象,创造了富有神话般魔幻色彩的练习曲,在他的钢琴高级技巧的练习曲中,成功地实现了技巧性和文学性的统一,目的也是浪漫主义美学目实现的基础之一。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以表现人和大自然取代了过去表现神和英雄。

艺术家在这宽泛、自由氛围中,一方面欣喜若狂地将强烈地自我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以获得展现自己的想象和讴歌人民的希望;而另一方面却以悲观不满的情绪,对庸俗的社会宫廷的约束,孤独的心灵、幸福的渴望或进行揭露,或予以渲泄,在这个以人及其命运为主题的时代里,艺术家在提示人和命运的真谛之时,又被人和命运所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