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资源开发问题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西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
地理科学学院
谢晓颖
2012013223
1. 前言
1.1 关于西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成为重点开发的对象。在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特别是西藏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的今天,西藏文化成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一种“文化资本”,有待于从藏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民俗风情等多层面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综合开发,充分利用西藏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特色,使之成为西藏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在资源匮乏的今天,不仅自然资源、物质资源需要我们珍惜和节约,文化资源等非物质资源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介绍
1.2.1 西藏文化资源的内涵
在顾惠雅《关于西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一文中给出了西藏文化资源的内涵,包括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风土人情三个方面。并且总结道:西藏文化资源的内容是丰富的、多元的,不仅仅限于此,伴随今后西藏旅游业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向更深、更广阔的层面发展。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的民族性是一种文化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内核,也是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区别的关键标识。西藏文化具有一种独特的异质文化特色;其次,应强烈反映西藏文化的地域性。地域环境是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空间条件,是孕育民族文化的摇篮。西藏文化作为藏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深深打上了西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烙印,从而才能形成独具魅力的雪域文化这种代表“异域风光”的文化。第三,应透视出西藏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西藏文化是藏民族历史的积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正由于西藏文化人文精神的注入使得西藏高原的自然美具有了更深远的意蕴。第四,应集中代表西藏文化的精粹,要具有“精品意识”。它应是西藏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既体现着藏民族特性,又属于西藏文化的精粹。它体现在藏民族习俗、礼仪、艺术、文学以及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因而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的工作也是涉及方方面面的。这是西藏文化资源的优势所在。
1.2.2.西藏文化资源的两重属性
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世界屋脊上,勤劳、勇敢、智慧的藏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创造出了瑰丽奇特、别具一格的文化。宗教性、神秘性、民族性、原生性、地域性、生态性是西藏文化的标签。
在张薇《西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辨析》一文中,总结了西藏文化资源具有的两重属性。一方面,西藏拥有源远流长的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神奇壮美的高原自然生态资源。作
为我国文物大区之一,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7 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 处;唐卡、民间木雕、石刻、建筑、服饰、饮食、歌舞及传统节庆等艺术都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就自然生态资源而言,有神奇的神山圣湖、雪峰冰川、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雪域江南、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雄奇瑰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神奇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发展空间,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先天资源优势。此种先天资源优势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与积累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物态化与静态化、固定化特点。
西藏文化资源的另一重属性恰恰是匮乏的文化创意资源。文西藏在拥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的同时,文化创意资源却相对匮乏。其匮乏主要表现在:第一,观念滞后,文化创新意识较弱,对文化的教育功能和精神属性比较注重,对文化的经济功能和商品属性认识不足;第二,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过度“啃老”式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而文化创意产品极少;第三,文化创意人才奇缺,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西藏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在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特别是西藏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的今天,西藏文化资源开发引起广泛的重视,但仍然存在问题。综合有关资料,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对产业观念认识的不足制约了我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文化资源的管理滞后保护意识淡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品牌支撑、创新不够且文化特色不强;文化开发产业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欠缺。
安玉琴、徐爱燕、刘静静的《西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探析》一文中提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混淆了文化产业的特性、功效和主体,妨碍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导致成型的纯自然景区被不协调地打造成人造景点,主体模糊失去了原有的服务功效”。
在这里要重点提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的问题,因为如今西藏旅游业越来越受关注。由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资源管理者、开发者把旅游业简单地等同于经济产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旅游资源,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仅仅看作是一个可以获得经济收入的摇钱树,文化资源自觉成了经济的奴婢,文化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进而不被人们所重视,造成了经济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也由于缺乏应有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急功近利、主观随意性较大,甚至造成了部分文化旅游资源的“文脉”的破坏;在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因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忽略了文化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性,致使一些传统的原汁原味的文化旅游资
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或变异、或永远的消失。
3.西藏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3.1 争取特殊政策, 制定优惠措施
西藏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 作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中央在政策上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和重点倾斜。面对文化经济时代的新机遇, 在充分考虑西藏特殊地理环境、特殊国际政治地位和特殊历史使命的基础上, 吸收利用先进经验, 对西藏设立文化产业特区、发行文化彩票等一系列设想进行充分探索, 在特殊政策的支持下激发西藏文化经济发展的活力。另外, 结合现状, 研究制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全面发展的更加优惠、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对涉及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文化单位, 在总的原则下, 可灵活实行“一企一策、一团一策”(李春华《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探索》)。
3.2 统筹规划布局, 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研究编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和规划, 进一步明确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核心载体和重点项目。通过文化产业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在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同时, 结合西藏民族文化优势和西
藏文化资源特有的禀赋,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民族手工艺、高原极限运动等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3.3 培育文化产业主体
一是加快发展文化企业。积极推进和鼓励区内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全力加快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 发挥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大力吸引区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投资西藏; 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 鼓励民营企业逐步扩大文化投资领域, 参与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3.4 搭建现代文化市场平台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 着力培育音像市场、图书市场、旅游品市场、演出市场和文化娱乐市场, 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加强文化中介组织和文化行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组织, 推行知识产权代理、市场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