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思考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诗意,课堂教学更加彰显了语文的人文性,教学资源的开掘更深更广,课堂容量更大,教学形式更趋多样。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也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现象,使语文教学偏离了语文的轨道,与新课程貌合神离,课堂教学实效性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一、无效语文课堂教学之现象(一)课堂内容过“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曾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
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认为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吃,多少都能吃下,总想面面俱到,一节课里,既要训练朗读,又要感悟情镜,还要落实语言……总之,听、说、读、写各个层面都要涉及到。
殊不知,面面俱到,往往一面不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课后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这些内容我在课堂上都讲过的,怎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懂(不会)啊。
”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其二:课堂探究过“深”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所以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处探究。
看一个案例:师:小朋友,怎记菜字?生: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采字,合起来是菜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菜,上面草字头,下面彩色的彩字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辛苦的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字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起来老师好像一直在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住这个“菜”字,但这种为探究而探究的教学有效果吗?它只会使学生越记越复杂,越学越糊涂。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够广 , 参与率也 比较低 。优秀生 的发言频率过高 , 而其他 学生则成 了陪客和观众。因此 , 教师应该讲 究提 问的多样性
对此 , 我 认 为教 师 若想 让 语 言 训 练 的有 效 性 得 以落 实 , 真 正 突破 文本 重 难 点 , 就应 该 做 到 : 1 、 教 师要 有 效 安 排 朗读 。每 节 课 , 教 师 都 要 保 证 抽 出 一 部分时间给学生朗读感悟文本 , 形式也应丰 富多样 , 千 万 不
的问题要 因“ 材” 而问, 对不 同基础学生 的指导要量 “ 才” 而 引, 对 不 同学 生 的评 价 也 要 因 “ 人” 而异 。 三、 课 堂教 学 要重 在 感 悟
、
语 言 感悟 训 练 要 突 破 重 点
感悟语言是语文学科独 特的教学 目标 ,也 是新课标 明 确提 出的要求。它不单纯 是传统教学 以语言 的储存为重点 ,
学生 分小节读 ” 、 “ 教 师示 范读 ” 等) , 在 白读 中感悟 , 从 而不
着痕迹地释了疑。 2 、 珍 视学 生 的独 特 感 受 。新课 标 指 出“ 鼓 励 学 生 选 择 适
合 自己的学习方式 , 珍视学生独 特的感受 、 理解 、 体验 ” 。为
此, 教师要 充分发挥组织 者 、 引导者的作用 , 适 当 放 手 让 学
能让 朗读 成为“ 有安排无 落实 , 有要求无 指导 , 有 布置无 反
馈” 的课 堂 点 缀 品 。 2 、 教 师要 注 意 挖 掘 教 材 , 练 说 读 写 。在 语 文 课 堂 上 , 教 师要 进 一 步 深 入把 握 教 材 的 关 键 点 , 关 注 学 生 的 学情 , 抓 住 学生 和 文 本 的 融合 点 、 生长点 , 并 及 时 引导 , 适时点拨 , 合 理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建议 , 这就违 背了教材意图。
道 本学 期学生要学习什么知识 , 每一单元要达
2 教师组织教学缺少技巧, . 没有足够的凝聚 到什么教学 目标 , 学生在学 习时有 哪些 学习经 力。教 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 引领者 , 就像是 验 , 哪 些 困 难 , 材 在 学 生 整 个 学 习 过 程 的 有 教 放风筝的人 , 风筝飞得高不高 , 跌不跌 , 关键在放 地位 和作用 ……其 次 , 课前教 师要充分 理解 每 风筝的人能不能有效地控制 。有的老师上课 过
这 位思 考 , 当教 师批评 学生 :上 课要认 真听 讲” 的难 易 程 度 , 里 主 要 足 指 学 生 学 习时 的难 易 “
“
× × 又在开小差 了” 上课要积极发 言” ×你 “ 等等 程度 。过难 , 学生不理解 , 是浪 费; 易 , 过 既降低
师对后进生缺少关注、 没有分层教学等。
二 、解 决 问题 的几 个 办 法
2 换位反思 。反思是教师 资本 的积 淀 , . 是 自身素质提高的催 化剂 。反思什么?可以是实
1精心预设。崔允鄢教授认为 : . 教学准备主 际 教 学 与 教 学 目标 的差 距 , 以是 学 生 探 究 情 可
这 和教 师 必要 的指 导并 不 矛 盾 。 学生 回答 问题 都要想方设法做好准 备 , 连不起眼 的小 黑板 也 错 了 , 的教 师 不 指 出 ; 生 写 字 不 规 范 , 的 可 能 大 大 提 高 课 堂 效 率 。 教 学 行 为 “ 有 最 有 学 有 没 教 师也 不指 导 , “ 害 ” 总怕 伤 学生 。此 外还 有 教师 好 , 只有更好” 只要我们能尽 自己最大 的努力 , 教 学缺 少趣 味 胜, 生 没有 学 习新知 的 欲望 。教 就 行 了 。 学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
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
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要 我们 教 师 在教 学 中不 仅 要提 高 学生 的学 习能 力 , 更 要让
学 生 的非智 力 因素得 到很 好 的发 展 。比如 ,背诵 较复 杂 的 古 诗词 时 , 我们 要 鼓励 学 生 , 帮 助 他们 建立 自信 心 ; 当 学生
学 习意 志消 沉时 , 我 们要 做 他们 的精神 后盾 , 帮 助他 们解 决 心 理 问题 ; 当 学生 之 间相 处 受 阻时 , 我们 不 能歧 视他 们 , 而
语文 ・ 科研视窗
小学语文课 堂教 学有效性 的思考
江 苏盐城 市 亭湖 区袁 河 实验 学校 ( 2 2 4 0 0 0 ) 袁 同云
新 的课 程 标 准实 施 几年 来 , 教 师 的教 学手 段 与学 生 的 学 习方 法 已发 生 了 重 大 的变 革 ,减 轻 学 生 过 重 的 学 业 负 主观 努 力 的 能动 作 用 。教师 必 须要 确 立学 生 的主 体 地位 , 让 每位 学生 都愿 意学 、 喜 欢学 、 主 动学 。 怎 样才 能在 课堂 教学 中发挥 学生 的 主体作 用呢 ? 1 . 建立和 谐 的师 生关 系。在课 堂上 , 我 们教 师必 须尊重
担, 实施 “ 双 有效 ” 教 学 已成 为 所 有教 师 的 共识 。如 何 提 高
课堂教学效益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兴 趣 ,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积 极 主动 地 参 与课 堂 学 习 , 是 每个 小 学 语 文教 师 都要 认 真 思 考 的 问题 。根 据 多 年 的教 学 实践 , 我 对 小学 语 文课 堂 教 学 的 有效 性产 生 了一 些思 考 。
趣、 情感、 意志、 性 格等 特 点对学 习效 果有 巨大 的影 响 。 这需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有效教学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
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持续进行之中,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怎样使小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大大提升是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1.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步伐的加快,采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端。
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过于固定化、模块化,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调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情况使语文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大受影响。
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上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进而减轻负担。
另外,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其自信心,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大大调动,使以后的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2.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片面强调形式化,而新课程标准则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整节课都显得较为紧张,无形中便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另外,还有很多老师只是不断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这种作业的布置缺乏针对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追求快速完成,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老师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越来越多。
3.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3.1充分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最为突出的特点。
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这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出发,然后仔细揣摩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意图。
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语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这一专题的学习,我知道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等。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
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
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
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思考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学。
首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很多学生对阅读乏味,缺乏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展示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开展有趣的文学创作等。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领悟到深层次的意义,并运用自己的思考进行分析和判断。
其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表达能力不足、语言组织能力差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范文,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等。
同时,也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口语交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说、多听、多交流。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听懂和理解他人的意思,提高他们的互动和沟通能力。
第四,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和掌握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他们的思辩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最后,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文化感知和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众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
一、美化教学语言
“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用美学的眼光善待语文教学,要在挖掘教材美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美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升华,从而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1.口语表达美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抓好各类口语表达,如“导入语”、“高潮渲染语”以及课堂随机的“碎语”“插入语”等,要通过表达展现其语言美。
实践表明,要想让自己的口语表达富有美感,需要凭借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高超的教学机智。
例: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爱如茉莉》一文时,笔者深情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谈一个重要的话题——爱情。
情人节的时候,男女青年往往会
用送玫瑰花、礼物,一起共进烛光晚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
其实,在人世间,爱的方式有着多种多样,信誓旦旦、山盟海誓是爱;纯净洁白,默默关怀也是爱。
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感受一份平凡而朴实的爱。
”
2.体态展示美
教学中教师的表情也要美,要善用丰富的表情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
体态语在强化记忆方面的作用并不局限于”面部表情”,其他肢体作用也非常明显。
如果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恰当地配以动作,一举手一投足等,都可能
给学生留下美的享受。
例:教学苏教版六年级《大江保卫战》一文时,笔者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既表现了抢险时间的紧急
迫切和任务艰巨,又充分体现了人民子弟兵抢险战斗的激烈,从而
使学生在课文的深入学习中充分地感受到解放军战士的豪壮之情,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二、灵活课堂提问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课堂提问堪称“绝活”。
他的提问具有四个特点:1.“小”,即所提问题的角度小,常常是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乃至课文中的一个词、一个字、一个细节入手,看似“细枝末节”,却又牵动全身。
纵然是涵盖全文的整体性问题,也不会笼统地问“是什么”或“为什么”。
2.“悬”,所谓“悬”就是指教者故意设置一定的悬念性的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内心思考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
态,更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3.“趣”,所谓“趣”是指所提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从而精神兴奋地进行学习。
4.“曲”,即问题要具有“曲折性”,要体现“言在此,意在彼”的暗示之效。
这种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扎实课堂训练
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扎扎实实的语言能力训练和切切实实的语文感悟养成。
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建立起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线,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求知获能相统一的教学训练目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灵活运用语言的创新意识。
1.教学目标要实。
我们提倡优化目标设计,做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教学目标要科学、严密,易操作、易测评,切忌大而空,更忌“信天游”。
2.课堂训练要实。
应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论,要重学法指导,重习惯培养,重能力素养的提高;同时,不仅要有集体的活动,更要有个体的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品质。
3.教学效果要实。
效果的“实”体现在通过教学学生的各种素质在原来的基础有了有“量”的提高和“质”的突破。
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达成能力的迁移,甚至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终身受益
的作用。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和完善对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积极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加祥.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王琨武.“有效”语文教学的建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 作者单位:大丰市刘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