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合集下载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鹿门山:在襄阳,位于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此辟有住地,偶尔也去住住。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这两句是说,山寺的晚钟响了,天已黄昏,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着渡船回家,一片喧闹之声。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隐然可见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诗句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评析】: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襄阳人士,后隐居鹿门山。

这首诗歌就是在山水田园的描绘中,抒发归隐的情怀逸致。

这首七言古诗的首二句,是纪实描述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

鹿门山寺院的钟声鸣响,从天边悠然传来,此刻已经是黄昏时分。

渔梁渡头,一派喧闹的场景,那是辛勤劳作、出门奔波的市民争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迫切心声。

这看似自然的描述中,却蕴含深意。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夜归鹿门山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前言】《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翻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鉴赏】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

唐诗三百首之《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唐诗三百首之《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余:我。

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⑺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⑻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唐诗鉴赏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唐诗鉴赏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①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①渔梁:在阳东、离鹿门很近。

②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评: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出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之情。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意,流露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 颈联写荒城古渡,
落日秋山,是寓情
于景,反映诗人感
情上的波折变化。
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 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 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
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
“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 相异之处。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 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七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风格: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诗集: 《孟浩然集》名篇《过故人
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 等。
轶事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
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 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 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
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 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 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 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 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 情一样。 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 清闲,何等自在。 但是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 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 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 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分句赏析: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唐诗《夜归鹿门歌》赏析

唐诗《夜归鹿门歌》赏析

唐诗《夜归鹿门歌》赏析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

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

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拼音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拼音版

夜y è归ɡu ī鹿l ù门m én 歌ɡē【唐t án ɡ】孟m èn ɡ浩h ào 然r án山sh ān 寺s ì钟zh ōn ɡ鸣m ín ɡ昼zh òu 已y ǐ昏h ūn ,渔y ú梁li án ɡ渡d ù头t óu 争zh ēn ɡ渡d ù喧xu ān。

人r én 随su í沙sh ā岸àn 向xi àn ɡ江ji ān ɡ村c ūn ,余y ú亦y ì乘ch én ɡ舟zh ōu 归ɡu ī鹿l ù门m én。

鹿l ù门m én 月yu è照zh ào 开k āi 烟y ān 树sh ù,忽h ū到d ào 庞p án ɡ公ɡōn ɡ栖q ī隐y ǐn 处ch ù。

岩y án 扉f ēi 松s ōn ɡ径j ìn ɡ长zh ǎn ɡ寂j ì寥li áo ,惟w éi 有y ǒu 幽y ōu 人r én 自z ì来l ái 去q ù。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注 释】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整体开篇二句写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夜回鹿门山歌》
做者:孟浩然
山寺钟叫昼未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背江姑,余亦乘船回鹿门。

鹿门月照谢烟树,忽到庞私栖显处。

岩扉紧径少寂寥,唯有幽人自去来。

正文:
一、渔梁:正在襄阴东、离鹿门很远。

二、庞私:庞德私、东汉显士。

译文:
山寺钟声叫响,地色未远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鼓噪声。

人们沿着沙滩,背着江村走来,
尔也乘着划子,撼橹归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明沉烟回绕的树木,
尔突然去到了庞私显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紧林少径多寂寥,
只要尔那个幽人正在此自去自来。

赏析:
那是歌咏回显情怀志趣的诗。

尾二句先写夜回的一路睹闻;山寺传去黄昏报钟,渡心嘈杂争渡,二相对于照,静喧差别。

3、四句写众人返野,自来鹿门,殊途同志,表白诗人的悠然自得。

5、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失庞德私栖显处,感想到显劳之妙处。

终二句写显居鹿门山,口慕
齐诗虽歌咏回显的安闲浓艳,但对尘世的冷闹仍不克不及记情,抒发了显居乃迫于无法的情怀。

情感真诚超脱,于仄浓外睹其柔美,实真。

附件附件附件。

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赏析夜归鹿门歌赏析导语: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

下面由店铺为您整理出的夜归鹿门歌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夜归鹿门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
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 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 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夜归鹿门歌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 傍晚野外的秋景图。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 思的神情隐然可见。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夜登鹿门山,到庞公 栖隐处,感受隐逸之妙。
夜归鹿门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夜归鹿门歌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世人返家,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两样心情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
怡然自得的心情
夜归鹿门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归鹿门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归鹿门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归鹿门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有古寺的安静,也有渡口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第三句承“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第四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C.七、八句中“幽人”,既指庞公,也是诗人自况,隐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恬然自得。

D.全诗写诗人夜归鹿门见闻,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鹿门到渔梁渡头,自然明了。

6.本诗五、六句将典故和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结合五、六句,简要分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5.D 6.第三联写诗人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朦胧的山树被月光照亮,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以前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沉醉自然美景的愉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从鹿门到渔梁渡头”是错误的,诗中描写的是从渔梁渡头到鹿门的情景。

诗歌先写渡头的喧闹,再写途中“人归江村,诗人归鹿门”,是以动衬静,写出鹿门山的幽静;故选D。

6.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意思是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第三联写诗人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朦胧的山树被月光照亮,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以前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中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这两句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沉醉自然美景的愉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夜归鹿门山歌译文

夜归鹿门山歌译文

夜归鹿门山歌译文《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一二句写渔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

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

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诗笔法顺畅,语调平和,语言质朴,结构自然,笔墨省净,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一、作品原文夜归鹿门山歌⑴山寺钟鸣昼已昏⑵,渔梁渡头争渡喧⑶。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⑷。

鹿门月照开烟树⑸,忽到庞公栖隐处⑹。

岩扉松径长寂寥⑺,惟有幽人自来去⑻。

二、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⑵钟鸣:一作“鸣钟”[9-10]。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余:我。

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⑺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⑻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三、白话译文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评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评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评析原文:《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评析:孟浩然本宅名“涧南园”,或名曰“南园”,在襄阳南郊,岘山之旁,汉水西岸。

题中鹿门山,不仅山色翠微,岩潭屈曲,而且是诗人所向往的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的隐居处。

山在汉水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

因相距不远,所以诗人经常乘舟前往凭吊古迹。

诗人四十岁赴京应试不遇返乡,偶尔亦到鹿门闲居,这首七言古诗乃纪实之作。

题中着一“归”字,表明其有意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有归隐的志趣。

诗的前半是写归途见闻,以人归引起自归。

“渔梁”,即沔水中之鱼梁洲,离岘山不远。

首二句写诗人从南园渡汉水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听见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鱼梁渡口争渡的情景。

这两句抓住“鸣钟”和“争渡”的细节,渲染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晚钟洪亮悠扬,反衬出山寺的超然和僻静,这是以动显静;熙攘争渡的繁杂人声,显得世俗世界的杂乱和喧嚣,是以热衬冷。

三四句说村民纷纷沿着沙岸回家,自己则归向山寺一般超然和僻静的鹿门,两种归途,写出了自己与村民不同的心情。

表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怡然自得的心情。

诗的后半写实,也是写诗人“归”后的兴感,从写景中,揭示在隐居生活中清淡悠闲的情趣。

五、六句写起岸登山所见的路上夜景。

“开烟树”,谓树林被弥漫的烟雾笼蔽着,现在经月光照射,山树又重现其朦胧的倩影。

他陶醉于这美妙的夜景中了。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德公曾经隐居过的地方,而这里也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归宿地。

末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

诗人在这片天地里,与尘世隔绝,唯山林是伴,和大自然完全融而为一了。

至此,诗人似乎已彻底领悟了“遗世而独立”生活的妙趣。

孟诗中七言绝少,歌行尤非所长,这首诗是其七言古体中的佳作。

全诗以清疏简淡的笔墨,按照时间的顺序,从黄昏时分的江行见闻一直写到月景夜空的鹿门栖隐处。

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

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

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归鹿门歌阅读以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

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

(1分)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5.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2.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意对即可)3.古体诗4.A5.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一、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二、置身诗境,感知诗歌意境; 三、缘景明情,了解作者诗歌中流露的情感;
夜归鹿门歌
预习检查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人 与王维并称 王孟 他的 诗多写 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 ,语言 清新自然 意境 淡远闲适
补充: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 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 圣地。
夜归鹿门歌
思考:本诗主要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诗 歌传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常用方法:
表现手法:
夜归鹿门歌
借景抒情 对比 白描 烘托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动静 结合 动静结合 色彩 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隐逸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夜归鹿门歌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夜归鹿门歌
活页作业七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敬仰之情和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吕逸人居 住环境的清幽表达作者的归隐之思;通 过写吕逸人与世隔绝、闭门著书的生活, 表达作者对吕逸人的敬仰之情。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夜归鹿门歌
诗歌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山江 中边 鹿渡 门头
夜归鹿门歌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夜归鹿门歌
山中有悠然的钟声;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夜归鹿门歌
放声朗读,把握诗
歌内容。
诗歌大意Biblioteka 夜归鹿门歌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夜归鹿门歌
诗人在描绘江边景时,你认为哪个字 用的最好?
“争”为“争夺”之意。“争”字 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 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 闹场面。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 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夜归鹿门歌
炼字答题技巧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把该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3.点出运用了何种手法。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 样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