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基础设施
(2)发展绿色经济 ①内容:_经__济__发__展_、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强调_节_能__减__排__、资源高 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能源
碳 污染物
消耗
(3)提倡可持续消费 ①可持续消费的倡议:建立简约适度、_绿__色__低__碳_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干洗
耗能
应季
骑车 合乘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
持续性 原则
限的,人类的经济 活动和社会发展必 须保持在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力之内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
共同性 原则
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区决策和行动应 该有助于实现全球
整体的协调
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 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 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 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 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 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 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 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学法指导】 巧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 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 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
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监管企业
政策、立法、标准
约束和引导 监督企业行为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消除贫困 ①原因 a.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_环__境_恶__化__的根本原因。 b.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__可__持_续__发__展___的障碍。
高中地理高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高二知识点大全高二地理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新型工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等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二地理的内容。
1. 人口与城市在高二地理中,人口与城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与分布、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等内容。
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化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农业与农村农业与农村是高二地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包括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与农村建设、农民问题与农民工问题等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的基本劳动力。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的减少、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等。
农村也需要进行适度的发展和建设,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工业与新型工业工业与新型工业是高二地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包括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工业化与城市化、新型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等内容。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型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新型工业的发展,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高二地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包括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等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全球化与区域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发展是高二地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包括全球化与地域经济合作、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地理信息系统与区域规划等内容。
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区域发展中存在着差异,需要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7)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1)概念: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产生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2.类型——按性质分类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1)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2)表现: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1)成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2)后果: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
(3)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归纳提升]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下图所示:2.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归纳提升]1.主要环境问题(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
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1.1人类环境1.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和人工(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2.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①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调整)③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2.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①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②环境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③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和改造作用。
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农业社会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但还是靠大自然赏赐;人类对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砍伐,使得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同时也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已经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原生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和次生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一方面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另一方面人类又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使得当代环境问题显示出大范围、高危害等新特点。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4 -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8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平时所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素材[含答案]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1)交通运输(2邮政通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受到地形的影响(3)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4)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A铁路线: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C航道(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上海港: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3)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3、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1)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2)城市道路网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3)问题及改善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4、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1)主要区位因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5、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1)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活动日益加剧,世界各 地出现了共同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实质是发展的问题
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型
具体表现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臭氧层破坏
方法突破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①人口压力
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从而导致 海平面 上升
加剧风暴潮和 洪涝 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影响
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 盐渍化
影响粮食、 水资源 等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
和有关国家的冲突
(2)大气污染与酸雨 ①大气污染
燃煤
氮氧化物
②酸雨
pH小于5.6的降水
形成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硫酸、 硝酸 和 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 (1)海平面上升,一些沿岸低地和岛国将受到被淹没的危险。( √ ) (2)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 ) (3)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单一性的特点( × ) 解析 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
高中地理全球环境问题概览
高中地理全球环境问题概览全球地理环境问题概览用户,您好!根据您提供的题目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关于高中地理全球环境问题的概览文章。
请您阅读以下内容。
在当今世界,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文明与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全球地理环境问题,探讨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三个主要议题。
一、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地球的气候系统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化,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不断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如干旱、洪涝、飓风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另一个突出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用水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变得日益紧缺。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水污染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全球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人类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开发、森林的砍伐、物种的过度捕捞等行为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
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逐渐受到破坏。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捕捞等举措来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尽管全球环境问题如此严峻,但是我们仍然有希望。
全球社会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理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个人也应当从日常生活做起,推动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当前全球地理环境问题的三个主要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高中地理知识盘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盘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是地球及其上的人类社会。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或减少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上各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危及生物多样性。
2.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导致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影响人类的健康。
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水源污染会导致胃肠道疾病的爆发。
3. 保护资源:环境保护有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尤其是对于有限资源的保护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更加需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这个概念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了平衡,并注重社会公正。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可持续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模式转变,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等。
2. 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例如,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现象。
3.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确保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能够持续为人类所用。
例如,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明显,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展开全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
高中自然地理前沿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驱动力)→对策 9. SWOT思维范式 10. 实验问题探究思维:概况-资料来源与方法-研究结
果-分析与讨论-结论 11. 人地相关与可持续发展思维范式 12. 生态思维范式
二、中国自然地理前沿议题(领域与问题)
基本依据: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地理学思维范式 直接表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 表现为6个方面:
➢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与适应 ➢ 陆地表层过程机理与格局研究 ➢ 海洋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研究 ➢ 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 ➢ 灾害形成机制与综合风险防范管理 ➢ 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调控原理
关键科学问题: ➢ 海洋动力过程与环境变化;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与生物多样性; 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深海大洋环境与生态系统; 极区环境变化与海-陆-气-冰相互作用。
(四)、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
研究方向:
➢ 自然资源空间格局及变化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制,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与适应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领域:
➢ 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变化科学、减轻自然灾害、全球环境变化的对策等。 ➢ 其目标是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压力和挑战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关键科学问题:
➢ 几十年至百年尺度的全球变化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征 ➢ 全球变化的成因、人类活动的诱发机制及主导过程 ➢ 全球变化早期信号的捕捉、监测与预警 ➢ 全球变化过程的建模、模拟与预测 ➢ 重大全球变化事件的影响及后果 ➢ 全球变化减缓、规避与适应对策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2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活动:阅读课文图文资料,思考问题: (1)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生物多样性锐减原 因是什么?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如何应对生物 多样性锐减?
6 生物多样性锐减
总结: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环境 问题
成因
影响
措施
生物多样 性锐减
①人口迅猛增加; ②生态环境的破坏;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物种入侵。
①破坏了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 ②破坏了药物来源; ③破坏了工农业资源;破坏了 物种的生物遗传基因; ④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⑤影响生物考古及科研等。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5 土地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和17.9%。荒漠化地区不仅是 我国国土绿化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
自主学习:读课文120页,思考问题: 1.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土地荒漠化会产生哪些危害? 4.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臭氧层分布在哪里? 2.臭氧层空洞有何危害? 3.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4.怎样解决?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7 臭氧层破坏
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顶部
臭氧层被誉为“生命保护伞”
氟氯烃化合物加速臭氧分解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7 臭氧层破坏
总结: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了解人地关系的演变,体会人地关系的含义。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材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3.结合某区域经济和发展战略,理解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4.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结合区域环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人地关系特点原始文明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被动地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工业文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1)含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易错提醒]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公平性原则侧重的是“权利和责任”,持续性原则侧重的是(1)生态文明1特点: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2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关系: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3)表现1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1)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2)要树立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环境问题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2、可持续发展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目标,旨在保护地球资源,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并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我们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一、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地理学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利用等。
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正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平衡。
地理学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二、地理学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高中地理学教育应该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能力。
通过教授地理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地理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这些能力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来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比如,可以研究某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案例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未来,地理学应该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比如与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同时,地理学教育也要不断改进,培养更多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刁钻的高中地理问题
刁钻的高中地理问题题目: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一、引言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愈加突出。
因此,探索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变得尤为重要。
二、全球环境问题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暴雨等。
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加强国际合作等。
2. 水资源短缺: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面临日益严重的短缺问题。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改善水资源管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等。
3.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指的是土地的质量下降或无法继续使用的现象,主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盐碱化等。
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决土地退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壤保护措施,例如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等。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1. 清洁能源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各国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农业: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是解决食品安全和土地退化问题的关键。
可持续农业包括有机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节水农业等。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推广科学技术、加强农民培训等方式支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3. 环境教育的推广: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在全社会推广环境教育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
此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举办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
四、结论全球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高中二年级地理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二年级地理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经济的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经济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国家、地区和个人之间在经济活动上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通信的便捷,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呈现出跨国界、跨地域的特点,各国之间相互合作、互通有无的程度不断加深。
然而,地理经济的全球化不仅仅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大规模的贸易,不同国家之间能够进行更广泛领域的商品和服务交换,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全球化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信息流通的速度,各国能够迅速获取和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此外,全球化还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加,使得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与整合。
然而,地理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全球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地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各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这需要各国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制定和执行全球环境政策和协议,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
同时,各国应该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援助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地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教育必须向着全球化进程适应,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全球化经济的需求。
教育不仅要强调经济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点考点。
第一部分: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涉及到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方面。
其中,气候变化尤为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
除了气候变化外,大气污染也是地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了大气环境,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另外,水资源短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很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双重压力,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
此外,土地退化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考点为了解决地球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和资源: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排放,达到可持续使用的目的。
这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定能源和资源管理政策等。
2. 促进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提倡循环经济等,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4. 强化环境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绿色意识和环保行动。
5.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地球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1)交通运输(2)邮电通信——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神经系统”邮政通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受到地形的影响(3)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4)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A铁路线: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C航道(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上海港: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3)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3、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1)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2)城市道路网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3)问题及改善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4、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1)主要区位因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2)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5、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1)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原因: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进口大量初级产品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比较单一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3)国际金融: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1)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的地域性: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2)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2、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
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
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3、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4、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有以下三方面:A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B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C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要理解其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6、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见3、4、5的分析)7、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1)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A庞大的人口压力;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以留民营村为例)8、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2、可持续发展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中国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