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底盘技术
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 ppt
项目1 新能源汽车底盘概述与拆检设备
• 任务 1 新能源汽车底盘的认识 • 1.1.1 传动系统
(3)增程式纯电动汽车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工作模式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非
常类似,两者都可以工作在纯电动模式下,电池组都具有外 接充电方式和发动机充电方式。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 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混合动力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源 行驶,电力只是补充,无法依靠纯电动行驶太远;而增程式 纯电动汽车,动力来源都是电力,发动机作用只是为电池充 电增加续航。
一
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
项目1 新能源汽车底盘概述与拆检设备
• 任务 1 新能源汽车底盘的认识
我国于 2017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 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指 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 电池汽车等。
项目1 新能源汽车底盘概述与拆检设备
• 任务 1 新能源汽车底盘的认识 • 1.1.1 传动系统
④电动轮型纯电动汽车 电动轮型纯电动汽车的另一种结构如图 11-2(f)所示
。这种结构将低速外转子电机的外转子直接安装在车轮的轮 缘上,去掉了减速齿轮,所以电机和车辆的驱动车轮之间没 有任何机械传动装置,无机械传动损失,能量传递效率高, 空间利用率大。但是这种结构对于电机的性能要求较高,要 求其具有很高的起动转矩以及较大的后备功率,以确保车辆 可靠工作。
项目1 新能源汽车底盘概述与拆检设备
• 任务 1 新能源汽车底盘的认识
项目1 新能源汽车底盘概述与拆检设备
• 任务 1 新能源汽车底盘的认识 • 1.1.1 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的基本作用是将发动机或电机的动力(转矩) 按要求传递到驱动轮上,使地面对驱动轮产生驱动力,汽车 能够在起步、变速及爬坡等工况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 动力性和经济性。
电动汽车底盘技术的创新
电动汽车底盘技术的创新1. 前言电动车技术正处在创新与成长阶段,承载汽车运动性能的底盘技术是电动汽车颠覆式技术创新的核心之一。
轮毂电机和线控转向(IWMSW)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底盘技术颠覆式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电动汽车底盘动态特性和操控性能,同时结合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更进一步实现节能。
这种颠覆式的技术对底盘构架、对底盘控制,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本文通过整理国际上创新技术文献资料,论述了电动车底盘现状和其技术可行性。
2. 电动车底盘的技术动向在汽车革命性的电动化道路上,由于电机驱动具有低噪音、优秀的动态响应和良好的控制性等优势,电驱动应用在底盘技术创新、提升整车驾驶性方面将大有作为。
在电驱动的早期结构中(图1),电动机只是取代了传统的内燃机,成为了动力输出单元,没有对底盘结构进行改变。
轮毂电机和线控技术的出现,将推动汽车电动化进入新时代,将彻底颠覆传统车辆底盘构架(表1),这种颠覆性创新不仅仅体现车辆运动性能,同时也大幅度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更加适合与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的新挑战与新需求。
3. 轮毂电机轮毂电机是分布式驱动系统的一种实现形式,由于轮毂电机总成或者轮毂电机总成大部分结构布置在轮辋内部而得名。
轮毂电机的主要优势在于以下6个方面:(1)轮毂电机通过取消传统的传动部件,如半轴等,减少了驱动传递损失,也可以优化再生制动效率,从而实现整车整个系统的轻量化、高效率;(2)轮毂电机的动力源直接安装在车轮,节省了传统动力总成的布置空间,解放了机舱空间;(3)轮毂电机的四轮动力输出可以完全独立,实现真正的整车分布控制;(4)轮毂电机对整车的轴距、轮距等敏感性远远小于传统动力总成,有利于底盘的模块化设计;(5)轮毂电机释放机舱、集成于底盘的特性可以实现四轮四角的整车构型,有利于扩大乘员舱空间,拓展整车的造型风格;(6)轮毂电机可以实现相对于传统汽车更大的转向角,增加整车不同转向功能,增强驾驶乐趣;3.1 轮毂电机的布置形式一般地,轮毂电机根据有无减速机构可以分为减速电机和直驱电机。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产业也变得越来越快。
尤其是汽车制造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汽车在进行驾驶与运行的过程中,汽车的底盘控制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汽车底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汽车底盘直接影响着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探讨了汽车底盘的控制技术手段实施状况,合理预测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底盘;控制技术;实施现状;发展趋势前言:对于汽车底盘进行全面操作控制,旨在确保汽车平稳与安全行驶,并且达到了灵活节约汽车行驶过程能耗的目标。
近些年以来,汽车底盘的控制操作系统组成结构日益趋向于完善,从而更加方便汽车驾驶人员对其实施必要的操控管理。
车辆驾驶技术人员在正确操作汽车底盘装置设备的前提下,确保达到实时调整车轮附着力的效果,避免了汽车行驶中的安全风险因素产生。
1、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基本含义汽车底盘控制的技术基本含义就是车辆驾驶技术人员针对底盘相应部位进行必要的操作处理,确保达到车辆行驶速度改变、刹车、车轮偏倚角度以及车辆制动力矩调整控制等目标。
车辆驾驶人员对于车辆底盘的自动控制指令应当进行准确的发送操作,通过实施科学的优化设计方法来调整车辆现有的偏倚角度、车轮滑动速度、路面附着强度等关键性能参数[1]。
因此从总体角度来讲,对于汽车底盘实时控制调节的实践技术思路应当体现在保障汽车行驶过程的平稳安全,合理提升汽车系统装置的各项参数性能。
2、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目前实施现状2.1牵引力控制技术车辆底盘的牵引作用力参数应当得到科学的合理设置,有效确保底盘牵引力达到适中程度。
牵引力控制的技术实现要点就是实时监测车辆驱动轮的滑动频率速度,避免车辆驱动轮表现为过快的滑动现象。
车辆牵引力应当被控制在最佳的系统参数设计范围,否则如果超出了底盘牵引力的设置参数范围,那么整车稳定性就会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
对于车辆进行牵引力的自动调节控制,上述过程不能缺少车辆防抱死的内置系统模块作为辅助,确保实时性的传感检测信号数据能得到准确的传递。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汽车底盘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汽车性能的关键所在。
对于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以及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是针对汽车底盘系统特点开展的一项综合研究,旨在提高整车的性能表现,优化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以及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文将对汽车底盘集成及其控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底盘集成的概念及特点底盘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底盘的集成是指将涉及到底盘的各个部件和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整车性能的提升和行驶安全性的提高。
底盘集成主要包括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通过整合这些关键系统和部件,使得整车的性能得到提升。
底盘集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底盘集成是整车技术的综合体现,它涉及到汽车的多个关键系统和部件,要求在整车层面统一考虑和优化。
2. 多元化:底盘集成需要考虑到不同车型、不同品牌、不同用途的车辆,以及不同驾驶环境和路况,需要具备多元化设计和适应能力。
3. 系统化:底盘集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各个部件和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互补的整体。
4. 高度集成化: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底盘集成要求从以往的简单集成发展到高度集成化,将各个部件和系统无缝衔接。
二、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底盘控制技术是底盘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悬架控制、转向控制、制动控制、传动控制等。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底盘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现代汽车的要求。
1. 悬架控制技术: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部件,对汽车的悬挂性能和行驶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悬架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空气悬架等,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悬架系统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实现对车身姿态、悬架刚度、减震效果等参数的实时调节,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和操控性。
2. 转向控制技术: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一、 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介绍: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 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也可称作ESC或VSC。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
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
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
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
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
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综述图片论坛]、新天籁[综述图片论坛]、雅阁[综述图片论坛]八代等都装配了ESP。
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二、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技术介绍:TCS的英文全称是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研究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现行人的识别和 避让,提高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的安全性能。
底盘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集成化
未来底盘控制系统将更加集成化,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的综合控制 ,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智能化
底盘控制系统将与智能传感器、算法等更加深度融合,实现更加 智能化的控制。
电动化
通过控制差速器的锁止状态,可以提高车辆在越野和冰雪路面
自动驾驶辅助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与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配合,实现车辆 的自动加速、减速、转向和制动,提高车辆的自动驾驶 性能和安全性。
车辆编队行驶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与智能驾驶技术结合,实现多辆汽车 的编队行驶,提高行驶的效率和安全性。
按控制方式分类
分为主动控制系统、半主动控制系统和被动控制系统。
底盘控制系统功能
提升驾驶性能
增强舒适性
底盘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 性,使驾驶更加平稳和安全。
通过调节底盘参数,底盘控制系统可以有效 减少路面不平带来的冲击,提高乘坐舒适性 。
节能减排
提高安全性能
底盘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优化空气动力性能来 降低汽车的风阻,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
智能底盘控制系统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底盘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 点,包括线控底盘系统、主动悬挂系统、四轮转向系统等。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围绕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展开,重点 研究传统底盘控制系统和智能底盘控制系统。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汽车底盘控制技术进 行深入探讨。
VS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 研究,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性 能评估和校准,以提升控制系统的实用性 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汽 车和不同的使用场景,对所设计的控制系 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汽车底盘设计
汽车底盘设计汽车底盘是汽车结构中的关键组件,它承载着车身以及其上乘客和货物的重量,并提供稳定的行驶性能和舒适的乘坐体验。
合理的底盘设计不仅能使汽车更加安全可靠,还能提升操控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等方面探讨汽车底盘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
一、结构设计1.1 载荷传递能力汽车底盘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承载车身和其上的荷载。
因此,在底盘结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底盘的刚度和强度。
通过合理的构造和布置加强筋、支撑件及抗扭杆等,可以增加底盘的承载能力,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空气动力学优化底盘结构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也有影响。
通过合理的气流引导设计和底部平整的底盘盖板设计,不仅可以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还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
二、材料选择2.1 强度与轻量化底盘结构的材料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强度和重量的因素。
高强度且轻质的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常被选用。
这些材料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同时减轻整车的自重,改善悬挂系统的响应性,提高行驶平稳性。
2.2 耐腐蚀性和可维修性由于底盘处于汽车的底部,经常接触到道路上的水和腐蚀性物质。
因此,在材料选择时,必须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和可维修性。
采用防腐蚀涂层或使用耐蚀性高的材料可以延长底盘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修成本。
三、工艺优化3.1 制造工艺底盘的制造工艺对于底盘结构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采用先进的焊接技术、冲压技术和组装技术可以提高底盘的制造精度、强度和可靠性。
3.2 耐久性和安全性底盘在长期使用中经受了多种外力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耐久性和安全性是底盘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
通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模拟和试验,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底盘结构,确保底盘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总结:汽车底盘设计是汽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都对底盘的安全性、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有着直接影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摘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在汽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当前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包括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底盘结构的分类、底盘维修的基本原则、底盘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以及底盘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结论部分将探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底盘技术进行展望,并总结文章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为未来的汽车维护和保养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汽车底盘构造、维修技术、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组成部分、结构分类、维修原则、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保养技巧、发展趋势、展望、总结。
1. 引言1.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在汽车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底盘是整个汽车的支撑和基础,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一个良好的底盘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保证乘坐者的安全。
底盘也是汽车各个系统的连接点,影响着整车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底盘维修技术则是确保车辆持久运行的关键。
及时发现并修复底盘问题,可以有效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行驶安全性。
底盘维修技术还可以帮助车主节省维修成本,避免因为底盘问题导致的其他部位损坏。
深入研究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掌握底盘的组成部分、结构分类、维修原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以及保养维护技巧,对于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延长车辆寿命、节约维修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提升底盘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需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汽车底盘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底盘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领,掌握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底盘的保养与维护技巧,从而保证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底盘是汽车的支撑系统,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什么叫汽车底盘工艺技术
什么叫汽车底盘工艺技术汽车底盘工艺技术是指将汽车底盘的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技术。
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撑着整个车身和发动机,承受着车身的重量以及各种外力。
因此,底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汽车底盘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架制造技术:车架是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各种金属材料经过钢板焊接、铝合金铸造等工艺技术制作而成。
优秀的车架制造技术能够使底盘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增强车身的抗变形能力,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2.悬挂系统工艺技术:悬挂系统是保证汽车平稳行驶和舒适性的主要组成部分。
悬挂系统的制造工艺技术包括弹簧制造、减震器制造、悬挂装配等。
通过合理的悬挂系统工艺,可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少颠簸感,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3.制动系统工艺技术: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重要保证。
制动系统工艺技术包括刹车片、刹车盘的制造和装配技术。
良好的制动系统工艺能够使刹车片与刹车盘的配合更加紧密,提高刹车效果,保障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4.操控系统工艺技术:操控系统是指汽车方向盘、转向装置等组成的系统。
操控系统工艺技术旨在提高方向盘的操作性,增加车辆行驶的精准性和操控性。
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可以减少方向盘的回转间隙,提高转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底盘装配工艺技术:底盘装配是指将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装配和调试。
底盘装配工艺技术包括各个部件的拆卸和安装,以及底盘整车的调试和检测。
优秀的装配工艺能够保证底盘的各个部件能够紧密配合,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整车的质量。
综上所述,汽车底盘工艺技术是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工艺技术,可以提高汽车底盘的质量和性能,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汽车底盘工艺技术将会更加先进和智能化,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驾驶体验。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5-电控悬架系统
使弹簧刚度变成“硬”状态和使减振阻尼变 成“中”状态。该项控制能改善汽车高速行驶时 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控制
不平整道路 控制
颠动控制
使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视需要变成“中”或“ 软”状态,以抑制汽车车身在悬架上下跳动, 改善汽车在不平坦道路上行驶时的乘坐舒适 性
光电耦合元件的状态与车高的对照表
车高
1
光电耦合元件的状态
2
3
车高范围
计算结果
4
OFF
OFF
ON
OFF
15
过高
高
OFF
OFF
ON
ON
14
ON
OFF
ON
ON
13
ON
OFF
ON
OFF
12
高
ON
OFF
OFF
OFF
11
ON
OFF
OFF
ON
10
ON
ON
OFF
ON
9
普通
ON
ON
OFF
OFF
8
ON
ON
ON
OFF
一般原理:
利用传感器(包括开关)检测汽车行驶时路面的状况和车 身的状态,输入ECU后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驱动电路控制 悬架系统的执行器动作,完成悬架特性参数的调整。
二、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传感器位置
加速度传感器
车身高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车身高度传感器
1、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作用】检测转向盘的中间位置、转动方向、转向角 度和转动角度。以判断转向时侧向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控制车身的侧倾。
汽车底盘新技术介绍
C、坏路面———克制车身产生大旳振动 增大K、C
2)车身姿态控制——控制车身过分摇晃
A、转向时车身侧倾控制
——转向传感器检测转角、转速 ——增大K、C
B、制动车身点头控制
——车速传感器、制动开关 ——增大K、C
C、起步车身俯仰控制
——车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增大K、C
本章结束!
4、变速器控制
——控制传动比——驱动转矩
5、离合器控制
——变化离合器旳结合程度——驱动转矩
比较5种控制方式旳优缺陷?
——选择最佳组合
5.5.3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旳构造构成
ABS/ASR电控单元 ——针对滑移情况S发出控制指令
ASR节气门执行器
底盘新技术:
1、悬架系统新技术 2、无级变速器 3、转向系统新技术 4、ABS系统 5、ASR系统
2)具有最佳旳驾驶舒适性 3)构造相对简朴,批量生产成本比较低
CVT与AT、AMT比较
缺陷:
1)CVT不能实现换空挡,在倒档和起步时还得 有一种自动离合器。
2)金属带无级传动是摩擦传动,存在效率和磨 损问题,它旳工程技术还正在发展之中。
目前只要用于2.5升下列旳小排量发动机车型。
5.4 ABS系统
AMT系统根据汽车旳负荷、路况和驾驶员意图对电磁阀, 执行机构发出指令控制升档和降档、使汽车在发动机动力 性或经济性最佳旳工况或中间多种模式下工作,并调整管 路油压,控制换档感觉愈加平稳、舒适。
缺陷:构造复杂;精度要求高;制造、维修难度大、成本 高、传动效率比较低
5.2.2 机械无级变速器(CVT)
(2)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旳构成、原理
车辆底盘与悬挂调校技术
车辆底盘与悬挂调校技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驾驶质量的追求,车辆底盘与悬挂调校技术逐渐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和车主们关注的重要领域。
底盘和悬挂系统是汽车的基础组成部分,对于行驶稳定性、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车辆底盘与悬挂调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底盘与悬挂系统的功能底盘是指车辆的主体框架结构,其作用是支撑车身和各种组件,同时提供平稳的行驶基础。
悬挂系统则连接底盘与车轮,其主要功能是减震和支撑,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力适当、稳定。
底盘与悬挂系统的设计和调校关系到车辆的操控稳定性、悬挂舒适度以及整车的寿命。
二、底盘调校技术底盘调校技术是指对底盘结构、悬挂系统以及相关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底盘调校技术主要包括悬挂硬度调校、悬挂高度调校、车身刚度调校、转向系统调校等。
1. 悬挂硬度调校悬挂硬度是指悬挂系统对垂直方向运动的阻尼能力,它的调校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悬挂硬度的调校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用途、路况以及消费者的个人喜好。
一般来说,对于运动型车辆,悬挂硬度较高可以提高操控性,但会牺牲一定的乘坐舒适性;而对于家用车辆,较为舒适的悬挂硬度更受消费者欢迎。
2. 悬挂高度调校悬挂高度是指车辆离地高度的调整,它会影响到车身的姿态和通过性能。
较低的悬挂高度可以降低车身的重心,提高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而较高的悬挂高度则具有更好的通过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根据车辆的用途和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悬挂高度调校可以使车辆更加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
3. 车身刚度调校车身刚度是指车辆的整体刚度水平,包括车辆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等。
良好的车身刚度调校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驾驶感受,并减少车身的扭曲和变形,延长整车的使用寿命。
车身刚度的调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底盘和悬挂系统的协调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整体性能。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技术的创新与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底盘控制系统是汽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性能、操控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前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一、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的应用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自动化系统,它能够根据车辆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及时发现车辆失控或偏离预期行驶轨迹的情况,并通过对发动机和制动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以确保车辆保持稳定。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算法的不断进步,ESC 系统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得驾驶员在恶劣的路况或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加轻松地控制车辆。
二、主动悬挂系统的发展主动悬挂系统是指通过电子控制来调节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
传统的悬挂系统在行驶时会受到路面颠簸的影响,导致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受到影响。
而主动悬挂系统则可以根据路况的变化主动调节悬挂系统的参数,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行驶在崎岖路面时更加舒适。
三、智能刹车系统的提升智能刹车系统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自动化系统,它能够根据车辆和道路状况的变化,智能地控制车辆刹车力度和制动距离,以确保车辆安全停车。
传统的刹车系统往往需要依靠驾驶员的操作来调节刹车力度和制动距离,容易出现操作不当导致刹车失灵或制动距离过长的情况。
而智能刹车系统则能够通过对车辆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调节刹车力度和制动距离,提高刹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智能悬挂系统的应用智能悬挂系统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自动化系统,它能够根据车辆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智能地调节悬挂系统的参数,以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
传统的悬挂系统在行驶时往往无法自动适应不同路况的变化,容易出现车辆悬挂过软或过硬的情况,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而智能悬挂系统则能够根据路面的状况和驾驶员的需求,自动调节悬挂系统的参数,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干货:主观驾驶性评价之底盘技术篇(技术版)
干货:主观驾驶性评价之底盘技术篇(技术版)主观驾驶性评价之底盘技术篇!1. 乘坐舒适性评价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road 和Rough Road。
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
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
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
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
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Events)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
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一阶振动(Primary/Bump)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
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
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汽车底盘新技术
• 汽车底盘新技术概述 • 汽车底盘新技术种类 • 汽车底盘新技术应用 • 汽车底盘新技术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 汽车底盘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01
汽车底盘新技术概述
底盘新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传统底盘技术
传统的汽车底盘技术主要依赖于机械系统,如刹车、转向和悬挂等,这
些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改进。
解决方案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帮助 企业降低成本。
法律法规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
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制定机构,及时跟进新技术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企业也 可以通过与政府沟通,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
通过智能轮胎系统的监测和管理,驾驶员可以及时了解轮胎的状态和状况,避免因 轮胎故障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性能。
03
汽车底盘新技术应用
主动悬挂系统的应用
主动悬挂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车辆行 驶状态和路面状况自动调节悬挂硬度 的系统,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 性。
主动悬挂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车辆的行 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在颠簸 路面上更为明显。
底盘新技术的未来趋势
自动驾驶技术的集成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底盘新技术将更加注重与自动驾驶技 术的集成,例如通过线控系统实现车辆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智能化和网络化
未来底盘新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例如通过传感器和通信技 术实现车辆与周围环境的实时交互和协同控制。
底盘新技术
第2章 底盘新技术
一.四驱技术
常见的四驱系统主要有分时四驱、全时四驱、适时四驱。
----四驱技术
1.分时四驱
分时四驱由驾驶者手动切换的驱动模式,驾驶者可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选择 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这是SUV车型中最常见的驱动模式; 分时四驱优点是既能保证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又能兼顾燃油经济性,略显不 足的是驾驶者需要自行判断路况,手动操作驱动模式。 代表车型:JEEP牧马人、长城哈弗等。
5
第2章 底盘新技术
1).奥迪Quattro的核心--- Torsen差速器
----四驱技术
通常情况下, Torsen差 速器( Torsen C型)以 40:60的分配比例将动力 传递至前后轴。在路况不 理想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 至25:75或75:25。当某个 车轮因失去抓地而空转时, 电子差速锁(EDL)便会 通过ABS等给空转的车轮 单独施加制动力,使得扭 矩通过开放式差速器传递 到另一侧不打滑的车轮。
----变速器技术
17
第2章 底盘新技术
2).金属带式CVT的工作原理
----变速器技术
金属带式CVT主要是通过改变主、从动轮和金属带的接触半径(即工作半径) 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变化。
18
第2章 底盘新技术
三.悬架新技术
----悬架新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 满足这个需求,车辆悬架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的操控性与舒适性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两个标准,而两者却始终保持对 立,很难兼顾。如果采用普通螺旋弹簧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于是,适应能力 更强,感受更完美的可变悬挂系统就诞生了。 目前可变悬挂主要有四种形式:空气悬挂、液压悬挂、电磁悬挂以及电子 液力悬挂。 组成: 1.悬架阻尼调节装置(可调式减振器)。 2.空气悬架刚度调节装置(悬架控制执行器)。 3.车身高度控制装置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普及,汽车底盘维修技术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汽车底盘维修技术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对于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至关重要。
1. 底盘检查与故障排除底盘检查是维修技术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检测底盘是否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底盘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检查。
对于发现的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及时排除,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2. 底盘维护与保养底盘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底盘长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维护与保养主要包括:底盘清洁、润滑剂更换、零部件检查与调整等。
技术人员需要对底盘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并确保所有的维修工作符合车辆制造商的要求。
3. 底盘零部件更换底盘零部件的更换是底盘维修的核心工作之一。
技术人员需要熟悉各种零部件的性能特点和更换方法,并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
更换底盘零部件时需要注意统一选择原厂配件或经过认证的配件,并确保更换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底盘调校与改装底盘调校与改装是针对特殊需求或个性化要求而进行的工作。
技术人员需要熟悉底盘调校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校。
在进行底盘改装时,技术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改装后的底盘符合安全要求。
5. 底盘故障诊断与解决底盘故障的诊断与解决是底盘维修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诊断设备和方法,对底盘故障进行精准的定位和解决。
针对底盘故障的不同类型,技术人员需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并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6. 底盘维修质量控制底盘维修质量控制是底盘维修技术中的重中之重。
技术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检验标准等。
在维修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并确保底盘维修的质量和耐久性。
总结起来,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是保障汽车行驶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车辆底盘悬挂调校技术提升操控性能的秘诀
车辆底盘悬挂调校技术提升操控性能的秘诀车辆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节车身与地面之间的接触状态,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能。
悬挂调校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为驾驶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车辆底盘悬挂调校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操控性能。
1. 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车辆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弹性元件,例如弹簧和减振器,来连接车身与车轮,以减少路面不平造成的振动和冲击力,使车辆保持平稳的行驶状态。
按照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车辆悬挂系统可以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两种类型。
2. 悬挂调校的方法和技术悬挂调校技术包括悬挂硬度、行程调校、减振器调校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使车辆在不同驾驶状况下达到最佳的悬挂性能,提升操控性能。
- 悬挂硬度调校:悬挂硬度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悬挂系统刚度,过硬的悬挂会导致车辆过于硬朗的悬挂动力学特性,影响乘坐舒适性,而过软的悬挂则会降低车辆的操控性能。
因此,调整悬挂硬度是提升操控性能的一项关键技术。
- 行程调校:行程是指车轮在受到悬挂系统约束下能够上下移动的距离。
行程的调校可以使车辆在通过障碍物时更好地吸收冲击力,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 减振器调校:减振器是悬挂系统中起到减震和控制车身姿态的关键部件。
通过调整减振器的阻尼力和回弹力,可以使车辆在弯道、颠簸路面等各种驾驶状况下保持更好的操控性能。
3. 悬挂调校的影响因素悬挂调校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车辆的类型、用途、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等。
不同车型和用途的车辆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悬挂调校,以达到最佳的操控性能。
4. 悬挂调校的实践和发展悬挂调校技术的实践需要结合工程设计和测试验证,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悬挂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调校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为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车辆底盘悬挂调校技术是提升操控性能的关键,通过合理地调整悬挂硬度、行程和减振器等参数,可以使车辆在不同的驾驶状况下保持良好的操控性能。
智能底盘是什么原理的应用
智能底盘是什么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智能底盘智能底盘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智能技术的车辆底盘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行驶稳定性。
智能底盘通过感知车辆姿态、路面状况以及驾驶员的操作,实时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制动力分配、悬挂系统等参数,以应对不同的驾驶环境和驾驶方式。
2. 智能底盘的原理智能底盘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2.1 车辆动力学模型智能底盘系统首先需要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以了解车辆在不同驾驶条件下的行为。
这包括车辆的质量、惯性矩阵、轮胎特性、悬挂系统特性等参数。
通过对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智能底盘可以根据当前的驾驶条件实时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2.2 车辆感知技术智能底盘系统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车辆的姿态、路面状况以及驾驶员的操作。
这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车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智能底盘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实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
2.3 控制算法智能底盘系统通过控制算法来实现对车辆底盘的动态调整。
控制算法根据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和感知到的数据,计算出合适的动力输出、制动力分配以及悬挂系统的调整。
这些控制算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车辆的稳定性、操纵性、行驶安全等。
2.4 执行机构智能底盘系统通过执行机构来实现对底盘参数的调整。
执行机构包括电动马达、液压系统等,通过调整底盘参数,智能底盘可以实时改变车辆的行驶特性,如动力输出、转向响应、悬挂系统刚度等。
3. 智能底盘的应用智能底盘技术在汽车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3.1 车辆稳定性控制智能底盘可以通过感知车辆姿态和路面状况,在车辆起步、加速、刹车或转弯时实时调整车辆的动力输出和制动力分配,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例如,当车辆发生过度转向或失去抓地力时,智能底盘可以通过调整制动力分配,实现对车辆稳定性的控制。
3.2 悬挂系统控制智能底盘可以通过调整悬挂系统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使车辆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悬挂系统响应性和行驶舒适性。
底盘新技术
螺母锁止不可靠的问题。施必牢螺母,对底盘关键部位紧固件性能有以下提升:
(1)使抗震防松性能更加可靠,特别是在强烈冲击和高低温交叉变化的工况下; (2)能与普通标准螺纹配合使用,螺母本身可重复使用; (3)减少应力集中,显著提高螺母和螺栓的疲劳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7系列客车底 涉及整车 盘提升项目
ZK6147H/ZK6 127H/ZK6117
底盘新技术应用部分
【项目一】盘式制动器
1、 项目特点: (1)制动片摩擦面积小,散热快,制动盘厚度方向热变形极小,制动间隙稳定,因此,制动器热 稳定性好,长距离制动时不会导致制动力矩下降或制动踏板行程过大。
(2)制动机构与间隙自调机构集成一体,制动效率高;制动间隙小,反应灵敏;因而,盘式制动
外观很好,不会生锈,可以取消轮罩。 3、 对手情况: 目前国内其他厂家目前国内其他厂家暂没有批量使用此车轮。
底盘新技术应用部分
【项目7】超级单胎的使用
1、 项目特点: 后轮用超级单胎代替双胎后,低地板城市客车后桥处过道宽度增加了200mm,有效增加了整
车空间利用率,整车整备质量降低80Kg左右。
2、 使用效果及应用情况: 后桥处过道宽度增加了200mm,有效增加了整车空间利用率,整车整备质量降低80Kg左右。
(2)超宽通道的板簧公交车在2005年已试制一台(样车已销售);
3、 对手情况: 其他客车厂家同类产品的前部通道宽度一般在680~700mm,而我公司开发的超宽通道板簧 悬架公交车前部过道宽度比其他厂家宽80~100mm,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底盘新技术应用部分
【项目4】底盘关键部位采用施必牢自锁螺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車輛底盤技術懸吊系的基本形式大 有二,一是以1支車軸連結左右輪的剛性車軸(rigid axle)懸吊系,另一是左右輪可獨立運動的獨立(independent)懸吊。
目錄一、獨立式懸吊系統(a) 獨立懸吊系的構造(b) 獨立懸吊系的優點(c) 獨立懸吊缺點二、擺動車軸式懸吊系三、拖動臂式懸吊系(1) 全拖動臂式懸吊系(2) 半拖動臂式懸吊系四、支柱式懸吊系(a) 支柱式懸吊系的構造(b) 支柱式懸吊的優缺點五、雙雞胸骨式懸吊系(a) 雙雞胸骨式懸吊系的構造(b) 雙雞胸骨式懸吊的優缺點六、多連桿式懸吊系(a) 多連桿式懸吊系的構造(b) 多連桿式懸吊系的優缺點七、AIRmatic獨立懸吊系統八、參考資料一、獨立懸吊系的構造||(a)獨立懸吊系的構造||(b)獨立懸吊系的優點||(c)獨立懸吊缺點||(a) 獨立懸吊系的構造獨立懸吊系如圖所示,乃可左右獨立運動的形式,一般的支柱(strut)式、半拖動臂(semitrailing arm)式等即此形式。
此獨立構造的優缺點如下述:(b) 獨立懸吊系的優點(甲)無剛性車軸懸吊系那種連結的車軸,彈簧下重量輕,車輪的觸地性良好,乘坐舒適性、操縱安定性良好。
(乙)對準的設計自由度大,有利於改善操縱安定性。
(丙)用懸吊構件等防振方法也有自由度,有利於防止噪音、振動。
(c) 獨立懸吊缺點(甲)零件數多,對各零件要求高精度,成本高。
(乙)因對準有自由度,此變化有時不利於輪胎的摩耗等。
(丙)通常需要大空間。
(丁)各特性須微妙調諧。
(戊)因不易減低前後的剛性,容易造成不愉快的聲音或振動(harshness)。
以上為剛性車軸懸吊與獨立懸吊的一般比較,但未必適用於各種形式。
二、擺動車軸式懸吊系擺動車軸(swing sxle)式懸吊系如圖所示,在車身中心附近結合左右各車軸,以結合點為中心上下運動,在此車軸上設置彈簧和避震器。
上下運動的車軸與車輪固定,車軸上下運動所致水平方向的角度變化即成車輪的外傾角變化。
因構造單純,輕量、成本低,空間上只要適當配置彈簧和避震器,即可減低、增廣底板。
形式用於後懸吊系時,在發生小 加速度的迴轉,如圖所示,車輪的外傾角變化造成轉向不足效果,成為安定方向。
加速度增大的話,車身浮上,外輪的外傾角變化相反,易成過度轉向特色。
三、拖動臂式懸吊系||(1)全拖動臂式懸吊系||(2)半拖動臂式懸吊系||拖動臂式(trailing arm)為後輪專用的懸吊系,以臂結合車軸前方的車身部樞軸與車軸。
(1) 全拖動臂式懸吊系如圖所示,連結直於車身中心線之樞軸與車軸的臂進行前後方向和 方向定位。
臂以垂直於車身中心線的軸,車軸不傾斜於車身,在任一上下運動位置,車軸都平行於車身,對車身外傾角變化為零。
優點是對車身的外傾角變化為零,避震器不發生彎曲應力,所以摩擦(滑動阻力)小,缺點是晃動時,對地外傾角變化大。
相對於臂樞軸點,車輪中心位於後方,對 力的外傾角剛性也低,強度上不利。
這些都不利於操縱安定性。
(2) 半拖動臂式懸吊系臂旋轉軸斜設定者即為半拖動臂式(semi-trailing arm)。
臂通常結合於臂前方的懸吊構件,懸吊構件兩端經由橡膠 緣體(insulator)固定於車身。
來自彈簧下的入功由此二 緣體與避震器上部的 緣體承後輪驅動車是差速齒輪箱前部安裝於懸吊構件,後部經差速器 緣體安裝於車身。
半拖動臂式的特性是圖的臂旋轉軸的後退角(從車身上方看時的旋轉軸角)愈大時,愈接近擺動車軸式的特性。
反之,後退角愈小時,愈接近全拖動臂式的特性。
不只後退角,也設下反角(從車輛後方看去,外側樞軸下降的角度),即可形成toe變化。
晃動時(rolling),半拖動臂式因幾何學變化,外輪往前束(toe-in)方向、 輪往前展(toe-out)方向位移,所以成為轉向不足,車輛的運動安定,如此三次元調諧臂的旋轉軸,即某種程度自由設定幾何學變化。
缺點-臂安裝部的襯套及懸吊構件 緣體位於車輪中心前方,所以 力、制動力作用於輪胎時,安裝點周圍發生力矩。
此力距因柔軟性而使車輪偏往前展方向---亦即,減小輪胎的滑動角(slip angle)而成過度轉向,車輛的運動不安定。
為解除此缺點,追加趾控制用連桿(toe control link),或輪轂設橡膠襯套,只因一定值以下的 力而往前展方向運動,超此以上的外力作用於車輪時,往前束方向運動。
半拖動臂式的缺點之一是構件 緣體除了來自輪胎的振動外,因差速齒輪箱固定於懸吊構件上,也須遮斷來自差速齒輪的振動。
為遮斷此振動,宜減軟 緣體,但這會減低懸吊系的剛性,對操縱安定性有不良影響。
加速時的驅動扭矩提起(wind-up)構件全體,發生敲打聲等,對策是追加差速器用 緣體等。
半拖動臂式懸吊系是1961年從BMW啟用,後來廣用為小客車用後懸吊系。
日本也從1969年的青鳥開始陸續採用。
大部份獨立懸吊式FR車的後懸吊用此形式,屢經改良。
但近年苛求乘坐舒適性、操縱安定性,改用較昂貴而複雜的雙雞胸骨形式、獨特連桿配置的多連桿式懸吊系,使風靡一世的半拖動臂式隨後輪驅動式的減少而少用。
四、支柱式懸吊系||(a)支柱式懸吊系的構造||(b)支柱式懸吊的優缺點||(a) 支柱式懸吊系的構造這是利用避震器為車輪定位用支柱(struk)的懸吊形式,稱為支柱式。
支柱上部經由橡膠製 緣體固定於車身。
支柱下部剛體結合於輪軸或軸管。
輪軸經球形接頭安裝於經橡膠襯套在2點結合車身部的 向連桿(transverse link)(下臂,lower arm)前端。
用於前輪時,以從轉向齒輪伸出的繫桿(tie rod)旋轉輪軸部,使車輪轉向。
向連桿有圖所示的T型或I型+張力桿型、A型等種類。
用於後懸吊時,以2支連桿進行 方向的定位,前後方向的定位常用1支連桿。
這些連桿的配置方法在各車各異,但目的都是在外力作用於輪胎時,藉柔軟性轉向往前束方向變化。
(b) 支柱式懸吊的優缺點支柱式的優點有三:(甲)在支柱式以外的獨立懸吊系,外傾角方向的定位需要上臂,犧牲空間。
支柱式因避震器有此功能,可增大車室空間。
在引擎 置的FF車因佈置空間無餘地,此優點特 重要。
(乙)車身部的樞軸點間隔大,強度上有利,對準的製造誤差小。
(丙)構造簡單,零件數少,有利於成本、重量。
缺點如圖所示,因支柱軸與荷重入功軸(連結輪胎觸地點與支柱上安裝點的軸)錯開,在支柱發生彎矩。
此彎矩在避震器的滑動部發生剜動,增大摩擦,不易圓滑作動,乘坐舒適性惡化。
目前的對策是使圈狀彈簧與支柱軸偏移,抵消彎矩,或在支柱 的軸承部與活塞部使用低摩擦材。
支柱式的成本效益高,目前用為大部份小客車的前懸吊,也常用於FF車的後懸吊。
今後,支柱式也會是小客車用的主流。
五、雙雞胸骨式懸吊||(a)雙雞胸骨式懸吊系的構造||(b)雙雞胸骨式懸吊的優缺點||(a) 雙雞胸骨式懸吊系的構造在支柱式懸吊系問世前,小客車的獨立懸吊式前懸吊為雙雞胸骨式(double-wishbone)。
但是,支柱式問世後,除了一部份外,幾乎所有小客車的前懸吊都改用支柱式。
不過,最近苛求乘坐舒適性、操縱安定性的車種開始在前後輪都採用幾何學變化、柔軟性調諧等設計自由度高的雙雞胸骨式。
雞胸骨上下用2個此形狀的臂,故稱雙雞胸骨式。
但是最近的雞胸骨乍見之下常看不出,雙雞胸骨宜解釋為「有外傾角變化控制用臂的懸吊形式」。
臂的佈置是下臂與支柱式差不多。
上臂是兩端以有橡膠襯套的A型或I型臂結合車身與車軸。
車身常有副框架(subframe)(也有的直接安裝於車身),樞軸(pivot)佈置於副框架上。
副框架與車身通常在4處經 緣體結合。
彈簧和避震器為盡量增長行程,裝於上臂上與車身間。
藉這些連桿的佈置設計(旋轉軸的傾斜、安裝位置、安裝跨距等),即可將外傾角變化、晃動中心高、防止俯衝(antidive)、防止蹲下(anti-squat)幾何形等設定為期望值。
(b) 雙雞胸骨式懸吊的優缺點雙雞胸骨式的優點首推設計自由度。
因不對避震器施加彎矩,所以摩擦小。
因在副框架上佈置連桿,容易兼顧懸吊系的剛性與振動 緣。
缺點是零件數多,也要求定位精度,成本上、重量上都不利。
如圖所示,單廂小貨車之類商用車的懸吊素來常雙雞胸骨式,這是由於座席配置於懸吊系正上方,較易得懸吊強度,也可減低板面。
六、多連桿式懸吊系||(a)多連桿式懸吊系的構造||(b)多連桿式懸吊系的優缺點||(a) 多連桿式懸吊系的構造近年苛求與乘坐舒適性、操縱安定性有關的底盤性能,因而採用雙雞胸骨式與多連桿式(multi-link)懸吊系。
但兩者不易明確區 ,由各製造廠自行命名。
最早以多連桿式宣傳的是1983年賓士的後懸吊,後來也有以同樣設計思想開發的多連桿懸吊系日本車。
都以多連桿(4~5支)將車軸定位,連桿大都經由襯套先安裝於副框架。
副框架大都在4部位經 緣體固定於車身,此構成與雙雞胸骨式差不多。
多連桿式獨特的連桿配置在各車各異,但目標相同,亦即要使幾何學變化與柔軟性最適化,具體項目如下:(甲) 消除對地外傾角變化(車身晃動時,也保持輪胎直立,這在近年輪胎寬形、扁平化的傾向中,為非常重要的特性)。
(乙) 消除晃動轉向(roll steer)(懸吊往復運動時,抑制趾(toe)變化,在不良路面也不影響直進性,防止輪胎摩耗)。
(丙) 消除胎面(tread)變化(懸吊系往復運動時,抑制輪胎間距離的變化,在不良路面也不影響直進性,改善乘坐舒適性)。
(丁) 消除頂起(jack-up)現象(在旋轉(corning)中,防止重心升高、對地外傾角減少等操縱安定性惡化)。
(戊) 確保防止俯衝、防止蹲下(加減速時防止車身升高或下沈,使姿勢安定)。
(己)藉柔軟或形成轉向不足(有前後力、 力、上下力作用於輪胎時,使車輪在轉向不足方向位移,改善操縱安定性)。
(庚)確保前後方向的柔軟性(減少路面噪音、不愉快的聲音、振動等,改善乘坐舒適性)。
確保懸吊系的剛性( 力等作用於輪胎時,不發生外傾角變化等)。
為兼顧操縱安定性、乘坐舒適性,要適當設定連桿長、安裝位置、角度、襯套的特性等。
圖為各車的多連桿式懸吊。
可達成如此複雜的連桿配置是由於易用電腦解析、模擬。
(b) 多連桿式懸吊系的優缺點多連桿式與雙雞胸骨式同樣構造複雜,各零件需要高度精度,成本高、重量增大是其缺點。
但可平衡達成其他懸吊方式達不到的前述性能要求。
目前,多連桿式為最先進的懸吊形式。
七、AIRmatic獨立懸吊系統可變式懸吊系統,這是Mercedes-Benz新S-class身上一個很受矚目的一項科技! Lexus 入門車款ES300就有可變式電子懸吊的避震系統(3種mode可手調),但是, Benz更進一步是利用調整"空氣"壓力來當成可調式避震阻尼,且是四輪各自獨立分開作動, 且有四種模式供中間電腦ECU來自動調整!可調式氣壓懸吊系統還可以依車速或路況來調整車身高度這套AIRmatic也會在其他車款中陸續被使用到,不過,在S-class是標準配備,它是所謂AdaptiveIntelligent Ride Control-適時智慧型行路控制系統,它包含可調式氣壓懸吊避震器-ADS- (Adaptive Damping System,適時阻尼系統),中央儲氣室,空間壓縮機,空氣彈簧閥門,數個車身感知器,高壓管道...etc(如上圖)由一個CAN(control area network)來負責整個系統的資訊 收集,與反應作動,當車速超過140km/hr時,車身會自動降低15mm,阻尼係數變硬,以期車身穩健前 進,且也對高速時的風阻係數有所改善,當車速回到80到70km/hr時,車身高度會自動恢復!另外, 當車身路過不良顛簸時,也可以手動升高車身高度25mm以避免車底盤的受損!AIRmatic系統配合 前輪雙A臂懸吊.後輪為多連桿式懸吊系統,使S-class在行路舒適性,車輛操控性與主動安全性上找到新的表示方式!相信那感覺跟液壓避振器與傳統的彈簧圈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