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经济体的兴衰,最终取决于其实体经济的效率、规模和总体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发展动力不足、资本脱实向虚、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为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为解决中国经济“重大失衡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
一、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如何认识破解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准实体经济发展的出路,是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生存负担较重,整体盈利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传统要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方面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传
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衰减态势明显,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进而导致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抬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尤其是目前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实力和创新激情。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产出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下滑,主要是源于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较低,产能严重过剩与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矛盾突出,多数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同时,融资成本和非税负担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总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为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43.5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11月份回落12.2个百分点。
(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受到挤压
近些年来,资本的“脱实向虚”态势比较明显,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资本急剧膨胀,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这样不但扭曲了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而且严重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一方面资金更多地向房地产集中。近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长期过度看重房地产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甚至一度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政策扶持。超高的行业利润引导资金过度向房地产流动,不仅提高了房地产泡沫化程度,加剧未来的金融风险,而且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
超高房价严重脱离国情、超出居民购买能力、违背房屋是用来居住的根本属性。供需错配浪费大量金融资源的同时,也诱导实体经济的资本大量涌向房地产,挤压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扭曲。当前部分金融行业的资金仅在内部自循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同时,金融资源错配、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高杠杆率的债务违约风险等乱象丛生,严重恶化了实体经济的营商环境。数据显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也在快速上升,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06%,到2015年已超过140%,过高的杠杆率不但容易引发金融资产泡沫,导致金融利润率虚高,也变相吞噬了实体经济的资本。
(三)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工匠精神”缺失
长期以来,实体经济作为传统的优势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高和“工匠精神”缺失已经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短板。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多年以来,我国企业长期的模仿跟进策略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导致创新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供给缺口较大等已经形成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尽管中国实体经济研发投入在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0.9%,而发达国家企业平均为2%。在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中国约为30%
和50%,而发达国家在60%~70%之间。另一方面“工匠精神”缺失。在中国现代制造
业领域,从粗制滥造的产品到随处可见“心不在焉”的工作情景,从日常服务业中敷衍了事的心态到社会山寨品的泛滥都折射出中国“工匠精神”的缺失。“工匠精神”是凭着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价值诉求,提升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延长企业寿命。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践,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指出,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时代的“工匠精神”,这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
(四)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双向挤压,国内民间投资低迷不振
从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复杂且严峻。一方面实体经济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致的高端制造业“回流”和欠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分流”压力。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积极推进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一再加码“工业4.0”计划,英国也正积极进行“重新工业化”战略。从企业层面看,苹果电脑、松下电器、阿迪达斯等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布局重新调整,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态势。随着中国实体经济中低端制造业成本优势的衰减,一些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进军中低端制造业分流中国现有的市场。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投资增速持续萎缩。毋庸讳言,民间投资增速直接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先振兴民间投资。但是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持续低迷,1—11月
份民间投资仅增长3.1%,对工业投资增长造成严重影响。民间投资增速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回报率不高、市场营商环境不佳等因素导致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加上传统企业受融资难融资贵和生存负担重“两座大山”的深度影响,企业的投资实力严重下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传统产业投资回报率不足3%,比次贷危机前8年平均水平低5~7个百分点。
二、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出路(弘利遴选)
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用质量、创新、品牌和“工匠精神”这四个关键词明确了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给出了实体经济振兴的着力点。应以此为纲,多措并举,振兴实体经济。
(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提质量创品牌
当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关键是有效化解企业生存负担,激发内在发展动力,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方面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企业生存负担。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如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降低物流成本等;全方位优化税制改革,要有“放水养鱼”的思想,为企业减税让利,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抓紧相关配套制度政策体系建设,控制企业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房租、融资等一系列成本快速上涨的势头。另一方面,加快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全面推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