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权变理论
试述权变理论及其对管理的的意义
试述权变理论及其对管理的的意义摘要: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是指“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
本文主要介绍了权变的领导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中最为代表的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并尝试论述权变理论对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关键词:权变理论,权变领导理论,费德勒,管理学一、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1。
组织结构的领导权变理论。
这类理论都把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并试图从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动态活动中考察和建立一定条件下最佳组织结构的关系类型。
2。
人性的领导权变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菲德勒.认为人是复杂的,要受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
因而,人在劳动中的动机特性和劳动态度,总要随其自身的心理需要和工作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人性定论.3.领导的领导权变理论。
认为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结构4个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一般领导方式,好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
领导权变理论被一些研究者誉为未来管理的方向。
它整合了管理学科某些方面的基本认识和方法,建立了多变量和动态化的新管理规定,它提倡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精神,注重管理活动中各项因素的相互作用.但是,领导权变理论存在着有些研究偏重组织的表面结构特征、不够深化、样本过小等方面的不足。
二、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费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是由领导者之间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应当而且必须以此种需求结构来界定领导方式。
这是费德勒权变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费德勒将领导方式(领导型态)归纳为两类,即“员工导向型”领导方式和“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
前一领导方式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主要需要,而以完成任务之需要为辅。
后一领导方式则以完成任务为其主要需求,而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之需求为辅.在这里,费德勒将领导方式认定为领导者的一种人格特定,这种人格特质是一种具有持久性且不易改变之特征。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简单的说是:
任何策略制度的拟定,在不同环境下,都应有不同的作法,亦即策略与其所 处的环境必须要能配合才能产生效果,在好的策略放在不适合的环境下都无法产 生绩效。
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论的中心思想是:
①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 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 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②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 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③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 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 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代表人物及贡献
代表人物:
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博士,国际著名管 理学家,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杰出教授,盖洛普(Gallup)公司首席科学 家。 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的 文章 1976年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 弗雷德·卢桑斯是权变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系统 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考察研究管理者究竟在做什么, 提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的观 点和用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
管理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
11个管理学派之其二一.权变理论学派1.相关简介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这个学派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工作条件。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美国学者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
他认为:一、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应当肯定地说,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
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
但权变学派存在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即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2.个人分析“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这是《孙子兵法·计篇》中的一句话。
意思是说,所谓有利的势态,就是根据对我是否有利而采取一系列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怎么有利就怎么行动。
在军事行动中,形式对我有利就出动,不利就停止。
将这种军事谋略运用于经济管理与策划领域,其核心在于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以变应变,抢占先机。
在此,有一个案例分析。
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材料
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一、概述权变理论学派(又被有的学者称为因地制宜理论或权变管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找美国经验主义学派的基础上发展的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其代表人物有弗雷德·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
二、代表人物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教授,经济管理系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的文章,1976年他又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
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提出了用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
三、主要观点1、伯恩斯和斯托克是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
他们对生产电子设备、机械产品和人造丝等不同产品的2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经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企业按照目标、任务、工艺,以及外部环境等活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稳定型"和"变化型" 两大基本类型。
1)"稳定型" 的企业,适宜于采用"机械式" 的组织形式。
它的特征是;有一种严格规定的组织结构;有很明确的任务、方法、责任和与各个职能作用相一致的权利;管理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上、下级垂直的命令等级;在组织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职务的权利和责任,而不是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2)如果是"变化型" 的企业,那么采用‘有机式" 的组织模式较为适宜。
权变理论学派
组织管理的系统观和权变观结合起来。 组织管理的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结合起来。 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避免走极端,将二者有机 地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系统权变理论就是一个更加有希望 的理论体系。
谢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最大 的问题不在于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而在于企业自身能 否根据这种变化采取相应的变革行动。从海尔的组织结构 重组、营销渠道整合,到诺基亚的业务战略转型,无一不印 证了变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 企业应以变应变,重视权变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和发展,认识到权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现 代管理科学中的一句名言是:因地、因人、因时、因事制 宜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为此我们要把因地制宜、因人 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管理作为权变管理的基本原 则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来对待。
系统管理理论的极端与权变学派的产生
极端学派在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表现为寻求万能 的管理模式、不变的原则,无视具体企业的具体情况,搞一 刀切,寻求万能方法。如米勒,他为创立既适用于细胞,又 适用于个人、企业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活系统”花了20年 的时间,其结果是越研究越抽象,越研究越远离企业管理的 实践。脱离管理实践必然遭到企业界的指责,同样脱离实 际的学说也就根本指导不了实践,从而失去生命力。
1.古典学派对权变学派的影响 权变学派虽然产生于70年代,但权变学派的权变原则 是早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就具有的。 泰罗认为,具体的人有具体的条件,相适应的工作,适 合于相应的工作,也应该分配与工人相适应的工作。 通过对泰罗科学管理内容的了解和他对自己创立的 科学管理学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含有权变理论的权 变思想,具有了初步的辩证法因素,为权变理论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从权变理论分析领导者所具备素质
从权变理论分析领导者所具备素质权变理论: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伯恩斯和斯托克:1)"稳定型" 的企业,适宜于采用"机械式" 的组织形式。
它的特征是;有一种严格规定的组织结构;有很明确的任务、方法、责任和与各个职能作用相一致的权利;管理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上、下级垂直的命令等级;2)如果是"变化型" 的企业,那么采用‘有机式" 的组织模式较为适宜。
它的特点是,有相当灵活的结构,可以不断调整每个人的任务;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等级控制;强调横向的联系而不是垂直的领导;钱德勒:组织管理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战略本身又由于市场的.金融的、科学技术的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琼〃伍德沃德:20世纪50年代,女管理学家琼·伍德沃德和她的助手们对英国南伊塞克斯的100家公司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于1965年发表了《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证明了企业组织的技术分系统与结构分系统具有直接的相互关系。
劳伦斯和洛希:1)组织结构的特点就是分散化和整体化。
分散化就是把组织系统划分为各种分系统,每个分系统根据与它相适应的外部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发展其特有的性质。
整体化是努力使各个分系统在完成组织任务时达到统一的过程。
2)在企业结构模式分为4种模式:(1)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组织设计为按产品划分为各个事业部;(2)外部环境变化较快,但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例如: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组织设计采取矩阵组织结构;(3)外部环境稳定.工艺技术也较稳定的企业,例如:美国大陆包装品公司,组织设计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4)外部环境十分稳定,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例如:美国麦当劳公司,采用高度集权结构。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摘要]:权变管理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管理理论。
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来介绍权变理论。
最后通过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认识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评价。
1.权变理论学派及其基本思想权变理论也称为随机应变法、情景决定论、形势决定论等等。
1969年美国人保罗.劳伦斯(Paul 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的合著《组织与环境》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组织管理的权变原理,代表着权变理论的正式形成。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
、2.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
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
3.权变理论的提出及代表人物管理权变理论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源于两大领域:组织结构研究和领导方式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权变观点。
到了七十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理权变学说进行整合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管理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
与此同时,权变理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诸如战略、计划、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理论。
请简述费德勒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
请简述费德勒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权变理论也叫权变领导理论,是现代行为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以组织内外环境的各种变量对领导效能影响的程度来测定领导风格,这个指标叫做“有效领导的权变因素”。
在决策时我们应用权变理论时,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决策人员必须对某些关键性变量,如自然状况、社会状况、政治状况等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第二,各个时期的变量特征可能都不相同。
第三,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并不受决策的制约。
权变理论认为人们的态度、观念和情感是非常不稳定的,是变化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
比如,从好与更好、能否得到报酬等角度看,人们就显得很实际,属于态度中的稳定类型;但如果把条件改为优越与更加优越,人们则倾向于自高自大,把个人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运气上,此时表现出明显的态度特征上的不稳定性。
总之,根据某一单位所处的内外环境特征的变化,就可以确定相应的领导风格。
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的风格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主张管理者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地采取相应的领导措施,适应人们的心理需要。
具体而言,管理者应当(一)弄清下级人员的性格和工作动机状况,正确地选择最合适的领导方式。
管理者在进行工作分析时,要了解被领导者的背景资料,弄清楚其基本性格和价值观,即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的动机,进而区分出三种性格,即顺从型、反抗型和自觉型。
在实践中,有些企业有较高的成就需要,但又没有或缺少成就导向,可能更需要纪律约束;而另外一些企业却恰恰相反,他们既有较高的成就需要,又缺乏成就导向,这就需要把纪律作为维护组织利益的手段。
(二)针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领导方式。
(二)激励水平。
激励强度是指管理者在其职位上感受到的某种力量或压力的大小。
激励强度可分为激励强度1、激励强度2、激励强度3。
一般来说,激励强度越大,工作满足感的增长速度也越快。
二、环境的影响。
不仅上述四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激励强度,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也会影响激励强度。
如:工作环境的布置、工作规章的完善程度、任务的轻重缓急等。
权变学派组织理论讲稿
PART TWO
权变理论学派不承 认自己采用了系统管理 学派的方法,但又找不 到其他方法,严重影响 和限制了权变理论的发 展。
PART FOUR
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 职能,权变理论使实际从 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 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 者也无法适从。
敬请指导
WELCOME TO GUIDE
目录
CONTENTS
学派概述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主要贡献 理论缺陷
主要观点
目录
CONTENTS
学派概述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主要贡献 理论缺陷
现代组织理论
01 汤.伯恩斯和斯托克
➢ 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管理方法不同。 ➢ 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某些环境因素,特别
是技术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速度。企业对组织结构的 选择必须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决不能说那种结构优 于另一种结构
wrence)和杰伊.洛希
(Jay W.Lorch)
5. 弗雷德.卢桑斯
6. 弗雷德•菲德勒
目录
CONTENTS
学派概述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主要贡献 理论缺陷
输入标题
输入需要的 内容输入需 要的内容。
钱 德 勒 1918 年 生 于 美 国 特 拉 华 州 。 “二战”期间,他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 到海军服役五年。他于1952年在哈佛大学 历史系获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麻省理工 学院和霍普金斯大学。自1971年被哈佛商 学院聘为企业史教授后,他一直在那里工 作,直至近80岁退休。2007年5月9日,钱 德勒(Alfred D.Chandler)逝世,享年88岁。 钱德勒在哈佛求学期间,曾经直接受到经 济学家熊彼特的影响。熊彼特以强调“企 业的创新是经济发展动力”而著称,钱德 勒则比任何学者都更多地为这个主题提供 了实质内容。
理解菲德勒权变理论
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
评估情境
领导者应了解所处的具体情境, 包括任务性质、团队成员特点、 组织文化等,以便选择合适的领 导风格。
灵活调整
领导者应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调 整自己的领导风格,以适应不同 情况的需要。例如,在紧急情况 下需要采取果断的决策和行动, 而在创新项目中则需要鼓励团队 成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点。
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随后,菲德勒及其同事对权变理 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领导方式分类
和情境因素分析方法。
在实践中的应用
菲德勒权变理论逐渐被广泛应用 于企业、政府和教育等领域的领 导实践中,为领导者提供了有效
的理论指导。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
1 2
情境的重要性
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应与所处的情 境相适应,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
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
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时,政府需要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菲德勒权变理论 可以帮助领导者分析危机情境,选择合适的领导策略,以应对挑战并维护社会 稳定。
教育领域应用
个性化教育
教育领域强调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应根据学生 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适用于员工需要指导和支持,同时希望得到 关注和认可的情况。
优势
能够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促进团队合作。
低任务-低关系
领导风格特点
领导者对任务和员工关系均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
适用场景
适用于员工具备高度自主性和专业能力,能够自我管 理和激励的情况。
潜在问题
可能导致目标模糊、工作效率低下,员工之间可能出 现沟通和协调问题。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权变”是指偶然事件或偶然性。
权变理论的主要涵义是:权宜应变。
因此,权变理论学派也称为因地制宜理论、情景管理理论、形势管理理论、以及情况决定论等。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寻求不同的最适合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1.英国学者伯恩斯和斯托克。
他们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并合著了《革新的管理》一书。
2.美国学者劳伦斯和洛希。
1967年两人合写《组织和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散化和整体化。
3.美国学者卢桑斯。
主要著作有。
《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
管理学界一般认为,卢桑斯的“如果——就要”关系理论是权变理论的思想基础。
卢桑斯将现存的管理理论划分为四种学派,即:过程学派、计量学派(或称管理科学学派)、行为学派和系统学派。
他将自己的理论视为是对上述理论的发展。
他的管理理论重点突出了将管理与环境妥善结合起来,并使管理理论更贴近管理实践。
4.英国女管理学家伍德沃德。
她的主要著作有:《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工业组织:行为和控制》。
5.莫尔斯和洛希,主要著作有《超Y理论》、《组织及其成员:权变方式》,6.菲德勒。
主要著作有《领导游戏:使人适合情况》,7.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等。
简述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
简述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又称情境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关于领导有效性研究转入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领导者不变的品质和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条件三者的配合关系,即领导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境三个变量的函数。
简介
权变理论被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于特质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领导者的行为,甚至难以解释不同情境下领导者行为的多样性,而行为理论在解释某些领导行为时又显得过于简单,有时甚至难以自圆其说,如对同一种领导行为为什么在不同的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等问题不能给出圆满解释,因此研究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领导情境方面。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大量情境因素逐渐被识别出来,于是研究者试图将这些情境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了多种权变领导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领导有效性权变模型、路径-目标领导理论、生命周期理论。
费德勒权变理论三个方面
费德勒权变理论三个方面费德勒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拓展知识:一、理论名称:费德勒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或者说,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L)、追随者特征(F)和环境(E)的函数。
S=f(L F E)领导者的特征主要是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追随者的特征主要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能力等。
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里因素等。
费德勒权变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二、理论依据权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三、理论内容费德勒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所谓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所处职位具有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者说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励权的大小,权力越大,群里成员遵从知道的程度越高,领导的环境也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追随的程度。
上下级关系指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上下级关系越好,领导环境就越好。
四、意义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
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际操作非常强的技术;权变管理能体现艺术的成分。
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善变的人,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
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的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变化。
管理思想史第十一章权变理论学派
本章要求掌握权变管理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 权变理论的计划方面、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 1、权变管理的基本思想 2、计划方面的权变理论 3、组织结构的权变理论 4、领导方式的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 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 理理论。 权变,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灵活地 区别对待某种事物.又叫” 管理情景论”或” 形势管理论”. 权变理论与经验主义学派又有不同。它不局限 于研究个别案例,提出了个别解决办法,而是 对大量相同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对所获的经 验材料进行概括,在这些基础上,针对不同类 型的情况,提出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法、模式。
一、伍德沃德分类法Woodward contingency organization theory
琼· 伍德沃德 (1916一 1971) 20世纪50年代,英国女管理学家琼· 伍德沃德 和她的助手们对英国南伊塞克斯的100家公司 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于1965年发 表了《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证明了企业 组织的技术分系统与结构分系统具有直接的相 互关系。
3)在企业结构模式分为4种模式: (1)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 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例如:美国通用 汽车公司;组织设计为按产品划分为各个事业 部; (2)外部环境变化较快,但工艺技术差别不大 的企业,例如: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组织设计 采取矩阵组织结构;
(3)外部环境稳定.工艺技术也较稳定的企业, 例如:美国大陆包装品公司,组织设计采用直 线职能制结构; (4)外部环境十分稳定,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的 企业,例如:美国麦当劳公司,采用高度集权 结构。
一、计划制定中的环境和组织变量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摘要]:权变管理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管理理论。
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来介绍权变理论。
最后通过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认识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评价。
1.权变理论学派及其基本思想权变理论也称为随机应变法、情景决定论、形势决定论等等。
1969年美国人保罗.劳伦斯(Paul 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的合著《组织与环境》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组织管理的权变原理,代表着权变理论的正式形成。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
、2.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
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
3.权变理论的提出及代表人物管理权变理论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源于两大领域:组织结构研究和领导方式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权变观点。
到了七十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理权变学说进行整合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管理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
与此同时,权变理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诸如战略、计划、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当时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
以往的管理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其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
相关言论美国学者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
他认为:一、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对于更快的达到目标来说,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
比如,如果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经营,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就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经营,那么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更好一些。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
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权变理论是指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权变的意思是权益应变。
该学派认为,管理实务取决于环境,在管理中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主要观点:
(1)突破了传统理论把组织看成静止、相对封闭的系统,认为环境不断变化,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理想的组织管理模式。
要把环境对组织的作用具体化,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联系。
(2)提出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外部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法律、政治组成的(STELP分析),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和股东等组成的。
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的组织系统,包括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交流与控制以及技术状况等。
管理变量指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
组织应根据不同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
(3)为了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然后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型,据此选择和调整有效的组织方式。
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合各学派学说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摘要]:权变管理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管理理论。
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来介绍权变理论。
最后通过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认识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评价。
1.权变理论学派及其基本思想
权变理论也称为随机应变法、情景决定论、形势决定论等等。
1969年美国人保罗.劳伦斯(Paul 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的合著《组织与环境》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组织管理的权变原理,代表着权变理论的正式形成。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
、
2.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
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
3.权变理论的提出及代表人物
管理权变理论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源于两大领域:组织结构研究和领导方式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权变观点。
到了七十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理权变学说进行整合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管理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
与此同时,权变理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诸如战略、计划、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理论。
下面对不同领域的权变理论思想代表人物作以叙述。
3.1 组织结构研究
3.1.1 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
英国女管理学家。
1953—1957年间,通过对英国东南爱舍克斯地区的1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和出版了《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1958)、《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1965)、《工业组织:行为与控制》(1970)等文章和著作。
重点阐述了技术与组织结构的权变观。
主要思想为:a.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可以从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得到解释。
特别是工艺技术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b.否认某种最佳管理方式的存在,反对把管理中的原则作为普遍适用的原则。
因此必须对企业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符合企业环境的管理方式。
3.1.2 汤.伯恩斯(Tom Burns)和斯托克(G.M.Stalker)
二人合著的代表作《改革中的管理》(1968,第二版)中提出:a.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管理方法不同。
b.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某些环境因素,特别是技术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速度。
企业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决不能说那种结构优于另一种结构。
3.1.3 埃里克.特里斯特(Eric Trist)
代表作:《社会—技术系统》(1960)、《组织环境的非正式的结构》(1969),主要成果为:a.通过研究机械化对英国煤矿工作团体所产生的影响,提出组织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技术”系统。
b.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正以某种加速度变化着,并越来越复杂。
组织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自我调整,达到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3.1.4保罗.劳伦斯(Paul 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
1967年,他们发表的著作《组织与环境》、《复杂组织的分化与整体化》等为权变学说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领导方式研究
3.2.1 罗伯特.坦南鲍姆(Robert Tannenbaum)和沃伦.施米特(Warren H.Schmidt)
1958年发表的《如何选择领导模式》一文中,首次提出并运用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固定模式,在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中,究竟应当给予下属多少决策权,是采取命令型还是民主型,这些都取决于多种相关因素,因此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权变态度。
罗伯特.坦南鲍姆和沃伦.施米特实际上开创了领导方式研究的权变理论的先河。
3.2.2 弗雷德.费德勒(Fred E.Fiedler)
1951年起,开始从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的角度研究领导问题,提出著名的“权变领导模型”,是公认的权变领导理论的创立者。
提出并论证了“领导方式取决于情境”的著名论断,即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和面临的组织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代表作有:《让工作适合领导者》(1965)、《一种有效的领导原理》(1967)、《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6)等。
3.2.3 罗伯特.豪斯(Robert J.House)和特伦斯.米切尔(Terence R.Mitchell)
两人于1974年合著论文《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全面阐述了“目标—途径”的权变领导理论。
3.3 一般权变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表的《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1973)、《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1976),对当时出现的各种权变理论研究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为权变理论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做出了关键贡献。
4.权变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
4.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
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4.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4.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5.对权变理论的评价
5.1 权变理论的优点
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
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
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
所以,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的或随机制宜的观点无疑是应当肯定的。
同时,权变学派首先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5.2 权变理论的缺陷
5.2.1 权变理论对其他学派的态度
权变学派忽视或否定其他学派的思想,忽视和否定理论规律的指导作用,忽视其他学派的优秀方面,从而对自身发展也产生了限制。
5.2.2 权变理论的研究方式缺陷
权变理论学派不承认自己采用了系统管理学派的方法,但又找不到其他方法,严重影响和限制了权变理论的发展。
5.2.3 理论体系的缺陷
在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上,权变理论根据有关因素把企业分为若干类型,把人分为若干类型,从而提出不同的管理模式和领导模式。
系统管理理论是要研究一个万能的管理模式和领导模式,权变理论学派大加批判,而自己研究出的也还是两个、三个这样的模式,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参考文献:
1.唐卫东、程勇、陈祖新、韩培立:《论权变理论及其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0年第2期
2.姚炜:《权变管理理论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李磊:《管理纵论之八—随机制宜:权变理论学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