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

合集下载

开采地下水法律规定(3篇)

开采地下水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关于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地下水,是指在地下储存的淡水资源。

第三条国家实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坚持开源节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开采利用地下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国家和地方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二)符合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要求;(三)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四)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

第二章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第六条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纳入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分布、质量状况;(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布局和规模;(三)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四)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价。

第八条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地下水开采许可第九条开采地下水,必须依法取得地下水开采许可证。

第十条地下水开采许可证的申请条件:(一)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二)具有合法的采矿权;(三)具备开采地下水的技术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四)符合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要求。

第十一条地下水开采许可证的申请程序:(一)申请人向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二)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三)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七章地下水污染-文档资料

第七章地下水污染-文档资料
NO3-N通过微生物还原为气态氮(N2 ,N2 O)的过程。 参加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通常以异养型细菌为主。
NO3-→NO2-→N2
反硝化菌
→ C6H12O6+4NO3- 6H2O+6CO2+2N2
反硝化过程会造成氮的损失。
固氮作用
有机氮矿化过程产生的NH4+,硝化过程产生的NO3- , 反硝化过程产生的N2和N2O,都可以被微生物和植物吸收 同化,转变成有机氮。这个过程称为固氮作用,也叫氮的 同化作用。
据: 水环所科研报告
7.2 污染物、污染来源、污染特点及污染途 径
一、 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并使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 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均称 为地下水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最常见的是NO3-,其次是Cl-、硬度、SO42-、TDS等。 它们的特点是大面积的污染多,局部的污染少。金属污染 物比较少见。
河北平原某地地下水水质变化表
位置 年份
1975 1
1999
1975 2
1999
SO4 237.7
离子含量: mg/L; TDS: g/L
Cl
Na TDS
608.0 378.4 1.64
529.84 1585.59 1041.7 3.87
180.1 127.6 220.8 0.97
632.0 491.2 396.1 2.09
有机指标 数
年份
114 1979
78 207 35 106 88 54 171 5 53 39 1996 2002 1985 2006 1992
96 54 2001

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教案执行方案

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教案执行方案

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教案执行方案第一章: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概念1.1 地下水的定义与特征1.2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3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1.4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意义第二章:地下水污染的来源与危害2.1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2.2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2.3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2.4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3.1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原则与目标3.2 物理方法:如抽水、注水、渗透井等3.3 化学方法:如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离子交换等3.4 生物方法:如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与政策4.1 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4.2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4.3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机制4.4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第五章: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实践案例5.1 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典型案例分析5.2 国外地下水污染防治成功案例介绍5.3 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与管理5.4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第六章: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策略与行动计划6.1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长期规划6.2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年度计划6.3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应急响应计划6.4 地下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与监督第七章: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与评估7.1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选择与应用7.2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效果评估7.3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优化与改进7.4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与示范第八章: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研与技术创新8.1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研方向与重点8.2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创新8.3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研平台建设8.4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研成果转化第九章: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与培训9.1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公众宣传教育9.2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专业培训9.3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材料开发9.4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第十章: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10.1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组织与项目10.2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协议与机制10.3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10.4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学习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地下水污染的来源与危害、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与政策、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实践案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策略与行动计划、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与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研与技术创新、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等十个方面。

地下水安全管理规定(3篇)

地下水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预防和控制地下水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活动。

第三条地下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合理开发、节约使用、严格保护的原则;(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三)统筹规划、分区管理、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四)公众参与、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监测、调查、评价、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监督等各项工作。

第五条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六条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全面、客观、准确、及时;(二)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三)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类型、数量、质量、功能、环境等因素。

第七条国家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形成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

第八条地下水调查与评价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查与评价。

第九条地下水调查与评价成果应当向社会公布,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第十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符合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遵循以下要求:(一)符合水资源保护要求;(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四)符合地下水功能区划和地下水水质标准。

第十一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取水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程序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单位应当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三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单位应当加强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等动态变化情况。

第十四条地下水开发利用单位应当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浅析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析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CATALOGUE 目录•地下水污染概述•地下水污染类型•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结论与展望地下水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使其水质恶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地下水污染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三个方面,其中物理污染主要包括悬浮物、有机物等,化学污染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生物污染则包括细菌、病毒等。

地下水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其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土壤质量,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再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后,地下水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如引起癌症等疾病。

因此,防治地下水污染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悬浮物污染颜色污染气味污染030201物理污染酸碱污染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化学污染细菌污染病毒污染生物污染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的监管和预警。

对违法排放和污染地下水行为,依法严厉惩处,提高违法成本。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明确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目标、责任和义务。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水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

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强化污染源控制加强受损地下水的修复工作,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

建立地下水修复工程评价体系,对修复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地下水修复效率和经济性。

修复受损地下水物理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化学法生物法水质指标监测地下水的水质指标,如pH 值、电导率、总硬度等。

地下水污染(课堂PPT)

地下水污染(课堂PPT)
无论对于人类还是环境,水中含有硝酸盐都是一个问题。因为硝酸盐 会转变为容易引发癌症的亚硝酸盐。另外,硝酸盐会在大海和海岸边 催生出大量的海藻。海藻泛滥会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
21
地下水源正在我治们理脚下发出哀叹, 解决这场环境危机刻不容缓
22
1.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治水理念和 技术,加快推动我国水利改革发展。 例如: 电子束辐照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 是一项高新环保技术,对标美国EPA (美国环境保护署)电子束辐照生物 固体标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规范 和标准建设工作尚属空白。
10
四、地下水污染的方式和途径
1.直接污染 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在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性 质不变。 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 2.间接污染 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 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
11
途径
1.间歇入渗。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 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地 渗入含水层,主要是污染潜水。 地表废物堆、垃圾填埋场、饲养场、 污灌的地下水、农田
地下水污染
1
地下水
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 的水。
2
地下水是人类的“储备军”
1.地下水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 良好的水质,成为许多地区生活 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之 一。在全国655个城市中,有400 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 城市总数的61%;北方地区65%的 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 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
25
愿我们每个人重视地下水保护
26
23
2.政府要加强地下水的管理,一旦发现 地下水遭受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 要求供水单位应当加强监测。要严格要 求相关企业,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 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自然 界中。进一步加大了处罚力度,提高罚 款上限,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难题。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表生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分布1、彼列尔曼的风化壳元素水迁移序列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各等级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那些?彼列尔曼建议采用"水迁移系数"〔Kx〕来表示元素迁移的强度,并测得了风化壳中元素的水迁移序列.他将这些元素分为强烈淋出的<C1、Br、I、S>;易淋出的<Ca、Mg、Na、K、F 等>;活动的<Cu、Ni、Co、Mo,V、Si等>;惰性的与实际上不活动的<Fe、Al、Ti和Zr等>五个等级.2、化学键的性质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离子键型矿物比共价键型矿物更容易溶解,所以也就更易迁移.电负性差别大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离子键型化合物,易溶于水,迁移性好.溶于水时,电负性高的元素为阴离子,电负性低的为阳离子.如NaCl,其电负性Na为0.9,C1为3.0,钠为阳离子,氯为阴离子.电负性相近的元素键合时,多形成共价键型化合物,如CuS、FeS2、PbS等<S、Cu,Fe、Pb的电负性分别为2.5、1.9、1.8、1.8>,不易溶于水,迁移性差.3、元素的化合价、离子半径、离子势对元素的迁移有何影响?原子价亦称化合价.化合价愈高,溶解度就愈低.例如:NaCl,Na2S04等一价阳离子碱金属化合物极易溶解,而CaCO3,MgCO3等二价碱土金属化合物就相对较难溶解.阴离子也有类似的规律.如氯化物<C1->较硫酸盐<SO42->易溶解;硫酸盐较磷酸盐<P043->易溶解.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迁移能力也不同,低价元素化合物的迁移能力大于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Fe2+>Fe3+;V3+>V5+;Ti2+>Ti4+;Cr3+>Cr6+;Mn2+>Mn4+;S2+>S6+;U3+>U4+等.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是元素重要的地球化学特性,影响土壤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土壤对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力随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大.就化合物而言,相互化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溶解度也愈低.如BaSO4、PbSO4、SrSO4的溶解度都较小〔离子半径:Ba,1.29Å〔1Å=10-10m〕;Pb,1.26Å;Sr,1.10Å;SO4,2.25Å〕.离子半径的差别愈大,溶解度亦愈高,如MgSO4〔Mg,0.65Å〕.离子势是离子的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它的高低影响天然水的酸碱度和形成络合离子的能力.对元素的迁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离子势高,对水分子的极化能力强,形成络阴离子迁移;离子势低,对水分子极化能力弱,形成简单的阳离子迁移,如K、Na、Cs、Ca、Sr、Ba等.离子势高的阳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当pH值较低,H+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使金属元素呈离子状态存在,并使溶液呈弱碱性.如果pH值较高,则阴离子可以把O吸引过来而形成络阴离子〔如BO33-、CO32-、NO3-、PO43-、AsO43-、SO42-、和SiO44-等〕,并使溶液呈弱酸性.4、酸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碱性环境有利与哪些元素迁移?在酸性、弱酸性水的环境中,有利于Ca、Sr、Ra、Cu、Zn、Cd、Cr3+、Mn2+、Fe2+、Co、Ni等元素的迁移.在碱性水中<pH>8>,Fe2+、Mn2+、Ni等元素很少迁移,而V、As、Cr6+、Se、Mo等元素却易于迁移.5、随pH值的变化土壤有哪几种酸碱类型?土壤的pH值通常在3—11之间.可分为强酸性土、酸性土、弱酸性土、中性土、弱碱性土、碱性土和强碱性土七个等级.6、举例说明氧化还原电位对元素迁移的影响.V、Cr、S等元素在以氧化作用占优势的干旱草原和荒漠环境中形成易溶性的铬酸盐、钒酸盐和硫酸盐而富集于土壤和水中.在以还原作用占优势的腐殖环境中,上述元素便形成难溶的化合物,不易迁移.但是,Fe2+、Mn2+则形成易溶的化合物,强烈迁移.7、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胶体对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吸附作用.胶体带有电荷,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离子和分子.胶体可分为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由有机和无机混合组成的复合胶体.粘土矿物是表生带中无机胶体的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富含铁铝的硅酸盐.在无机胶体中,除粘土矿物外还有含水的氧化物和含水的氢氧化物.如褐铁矿<Fe2O3·nH2O>,针铁矿<Fe2O3·H2O>,水铝氧石<Al<OH>3>,水铝石〔Al2O3〕· H2O>,三水铝石<Al2O3· 3H2O>,水锰矿[MnO2· Mn<OH>2]等.这些胶体主要分布于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氢氧化铁、氢氧化锰可作为湿热气候环境的标志.8、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与其哪些性质有关?离子交换吸附的能力与离子的电价和离子半径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离子交换吸附能力的大小与离子的电价和电负性成正比.在同价离子中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但是,低价阳离子如浓度较大,可以交换吸附高价的阳离子.9、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与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有机胶体的交换吸附作用;②腐殖酸对元素的螯合作用和络合作用;③絮凝作用和胶溶作用.10、试述不同气候条件对元素迁移的影响.1、在寒带化学反应十分微弱,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很缓慢,多为强还原环境.2、在温暖潮湿气候带植被繁茂,原生矿物多高度分解,淋溶作用十分强烈,元素较强烈地迁移,土壤中元素较贫乏,腐殖质富集,水土呈酸性、弱酸性反应,为还原环境.3、湿热气候带化学反应迅速,淋溶作用更为强烈,在各种母岩上都可形成盐基缺乏的红壤.甚至,在石灰岩地层上可以发育缺乏Ca、Mg的红壤.水土呈酸性反应,以氧化作用为主,局部有沼泽和泥炭分布地带可为还原环境.4、在干旱草原、荒漠气候带,淋溶作用微弱,腐殖质贫乏,元素富集,水、土呈碱性、弱碱性反应.在干旱荒漠带富集氯化物,硫酸盐.许多微量元素都大量富集.以Ba、S、Mo、Pb、Zn、As、Se、B等最显著,为强氧化环境.植被本来就稀少,经彻底分解,很少有腐殖质堆积.只有在局部低洼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形成沼泽和泥炭.第三章土壤的环境特征1、简述土壤的物质与矿物质组成情况.土壤是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1〕土壤矿物分类〔1〕原生矿物:是在地壳中最早形成的,虽经风化作用仍遗留在土壤层中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等,它们不仅是构成土壤骨架的重要物质,而且通过风化和溶解等作用还会释放出各种元素.如正长石释放出钾;斜长石释放出钾、钙、镁;云母能释放出钾、钙、镁、铁;角闪石和辉石能释放出钙、镁、铁、锰等.〔2>次生矿物: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原生矿物转化而形成的新矿物.主要有简单盐类<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二、三氧化物<R2O3·XH2O,如三水铝石A12O3·3H2O,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石2Fe2O3·3H2O等>,次生铝硅酸盐<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等.2〕粘土矿物〔1〕高岭土组〔2>蒙脱土组〔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 2、试述各类粘土矿物的特性.〔1〕高岭土组: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埃洛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4Si4Ol0<OH>3,是水铝片与硅氧片相间重迭组成的1:1粘土矿物.〔2>蒙脱土组:包括蒙脱石、绿脱石、拜来石等,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14Si8O20<OH>4,这是由两片硅氧片中间夹一水铝片组成的〔如图3-3〕.由于层间没有<OH>原子组,只靠分子吸力连接,故层间距离变动范围在9.6—21.4Å之间,膨胀度达90—100%,这类矿物颗粒小<0.01—1.0μm>,比表面积大,为700—800m2/g,而且有巨大的内表面.加之这类矿物普遍有同晶替代现象,能产生大量的负电荷,故有较强的吸引阳离子的能力,阳离子交换量800—10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东北、华北的土壤中广泛分布.〔3〕水化云母土组:主要是伊利石,其分子式为<OH>4Ky<3A14•Fe4•Mg6><Si8-y•Aly>O20.这类矿物与蒙脱土组不同之处是在相邻晶层之间有K+存在,因而膨胀性小,其颗粒直径,比表面积、带负电荷的数量等都介于高岭土组与蒙脱土组之间.如阳离子交换量为150—400meq/kg土.伊利石广泛存在我国各种土壤之中,华北干旱地区含量较高,南方土壤中含量稍低.〔4〕氧化物组:包括各种铁、铝氧化物与硅的水化氧化物.这是一类既带有负电荷又带有正电荷的矿物,所以它们既可吸附阳离子也可吸附阴离子,在中性环竟中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00—500meq/kg〔土〕和50—300meq/kg〔土〕.此类矿物在南方土壤中含量较高,而在北方土壤中含量较低.3、土壤矿物质中的主要化学组成成份有哪些?土壤矿物质中化学组成以SiO2、Al2O3、Fe2O3、FeO、CaO、MgO等含量较多,前三者占总量的75%以上.4〔1〕细菌〔糖类分解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硫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固氮细菌,病原菌〕〔2〕真菌〔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共生真菌,捕食作用真菌〕〔3〕放线菌〔4〕藻类〔5〕土壤病毒7、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分有哪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层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2〕、土壤中非腐殖质的化学组成与性质〔1〕糖类化合物:一般占土壤中有机质总量的5—20%.其中双糖是形成土壤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又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能源.〔2〕含氮化合物:土壤中有95%以上的氮素是以有机态氮素存在的.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新鲜植物残体>生物体>吸收在胶体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细胞壁的成分>成熟的极其稳定的腐殖质,〔3〕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土壤有机质中含有少量比例不一致的有机磷.各种不同的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差别较大,如种水稻的土壤中有机磷一般占土壤中总磷量的20—50%,东北黑土中的有机磷可达总磷的2/3以上.8、试述胶体微粒的构造特征.911、土壤酸碱度对土壤的环境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层中进行的各项化学反应,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络合—解离以与溶解和沉淀等一系列的化学平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pH值的影响.2〕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十分明显.例如,在酸性土壤中,由于Fe、Mn、Al的大量存在,使一些养料元素的沉淀和吸附反应特别明显;在碱性土壤里,则由于碳酸钙的大量存在,亦会使一些营养元素发生沉淀.3〕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与活动,因而影响着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硫等元素的转化.4〕土壤酸碱度的人工调节.一般调节的方法是:酸性土壤通过加石灰来调节;碱性土壤则可施用石膏、硫璜或明矾来调节.12、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与孔隙的功能分类.100)1(⨯-=γδn % 式中:n—土壤孔隙度;δ—土壤的容重;γ—土壤的比重.1〕按土壤学分类:〔1〕非活性孔隙<无效孔>,〔2〕毛细孔隙,〔3〕通气孔隙2〕按流体力学分类〔1〕绝对孔隙度<总孔隙度>n,〔2〕有效孔隙度n e13图3—7 土壤构造的综合图式<1>土壤的自然剖面 <2>土壤的耕作土剖面14、土壤的净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污染物质进入土壤之后,通过稀释和扩散可降低其浓度,减少其毒性;或者被转化为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或为胶体牢固地吸附;通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转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经挥发从土壤中逸至大气或经淋溶迁移至地下水中.所有这些现象,都可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第四章土壤与地下水背景值1、什么是环境背景值?环境背景值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在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未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下,环境要素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和含量.2、研究环境背景值的目的是什么?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目的是弄清土壤与地下水中物质的自然含量水平,为研究主要元素与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预测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环境规划与污染综合防治提供资料. 3、土壤背景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背景值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土壤的环境背景值受到成土母质、气候,地形、植被等各种成土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异,造成各元素所受到的淋溶、迁移、沉淀与累积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引起各元素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造成了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区域分异规律.4、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布点的原则包括哪些?1〕首先确定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划分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范围大小、实际工作可能具有的条件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一般根据土类和成土母质类型<或土壤亚类>.在面积较小的地区,采样单元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2〕在成土因素复杂地区,可按数理统计中的分层随机取样法布点;在成土因素比较简单的地区,可按网格法布点,网格的密度由最后成图要求的精度而定.3〕布点时考虑地貌地形、地质、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素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并要考虑工业布局、农业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4〕布点时要考虑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影响,应尽量避开污染源.5〕各采样单元的取样点数,应满足数理统计的要求.6〕采样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调查区内.5、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方法主要有哪些?1〕分层随机取样法,2〕网格法,3〕按主要土壤类型布点,4〕采样点的室内布置6、土壤环境背景值点的检验方法?1>富集系数检验,2>标准差检验,3>表土、底土元素含量对比检验,4>元素相关性检验,5>"4d"法检验,6〕调查访问7、土壤背景值的计算与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分别适用于哪种条件?1>元素浓度频数呈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表示平均背景水平2>元素浓度频数呈对数正态分布时,其背景值范围用几何平均值和几何标准差来表示3>对偏态分布的元素可采用偏态分布正态化的方法,再按正态分布求其背景值范围.4>对于区域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应采取以面积百分数进行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8、土壤背景值应表达的内容有哪些?土壤背景值表达的内容包括:统计单元、样品数、平均值、标准差、含量范围、变异系数、含量频数分布形态等9、土壤背景值调查应完成的图件有哪些?包括序图和成果图两类.序图是包括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区域总貌的地图,它是进行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基础图件,一般包括水系图、土壤图、污染源分布图、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气候图等,比例应视调查区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为1:50万或1:100万.成果图包括采样点位分布图与背景值图,背景值图可作成等值线图.10、地下水化学组分中宏量组分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宏量组分:HCO3-、SO42-、Cl-、Ca2+、Mg2+、Na+微量元素:微量重金属有:Cr、Hg、Cd、Cu、Pb、Zn、Fe、Mn和Ag:微量非金属元素有:C、S、N、As、F、Se、P和B11、地下水舒卡列夫分类考虑了哪些因素?气体成分,矿化度,常见的七大阴阳离子,温度12、地下水背景值调查的常规检测项目有哪些?常规检测项目K、Na、Ca、Mg、SO42-、Cl-、HCO3-、CO32-、BOD5、COD、DO以与微量元素Cr、Hg、Cd、Cu、Pb、Zn、Fe、Mn、Ag、S、As、F、Se、P和B等13、地下水背景值常用哪些特征值来表示?背景值常用下列特征值来表示: 平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置信率为95%的背景区间等第五章地下水污染的概念与特征1、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称地下水污染2、名词解释:污染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来源称为污染源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的物质称为污染物背景值:地下水各种组分的天然含量范围〔区间值〕对照值:某历史时期地下水中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或者地表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地区地下水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3、试述地下水污染评价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区别.1>地下水污染评价目的旨在说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与范围,并不说明地下水的适用性,受污染的地下水并不一定影响其使用.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目的旨在说明质量的好坏与其适用性.2>地下水污染评价的标准是背景值或对照值;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各种水质标准,如评价作为饮用水的,用饮用水水质标准,评价作为灌溉用水的,用灌溉水水质标准等.4、试述地下水污染源的分类.按对地下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产生污染物的部门或活动可划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生活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点状污染源、带状污染源和面状污染源按污染作用可分为连续的和瞬时的<偶然的>两类,连续性污染包括有周期性变化的污染5、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几方面?①数量大、危害严重的是在生产产品或开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俗称"三废";②贮存装置或管道的渗漏,是一种连续性污染源,往往不易被人发现;③由于事故而产生的偶然性污染6、地下水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哪几类?地下水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包括NO3-,N02-,NH3,Cl-,SO42-,F-,CN-,硬度、总溶解固体物与微量重金属汞、镉、铬、铅和类金属砷等.其中硬度,总溶解固体物,Cl-<氯化物>,SO42-<硫酸盐>,NO3-<硝酸盐>和NH3等为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7、试述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的来源、污染特征与对人类的危害.非金属的氰化物、类金属砷和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等,即国际上公认的六大毒性物质8、试从毒性和对生物体的危害方面论述重金属污染物的特点.①在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②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的某些重金属还可能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产生更大的毒性③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地在较高级的生物体内成千百倍的富集起来.这样,重金属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食物、饮水、呼吸>进入人体,甚至遗传和母乳也是重金属侵入人体的途径.④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够与生理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累积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造成慢性累积性中毒,最终造成危害,这种累积性危害有时需要一二十年才显示出来9、简述地下水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2>难以逆转性10、按照水力学特点地下水污染途径分哪几类?各类污染途径的特点是什么?1>间歇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周期性〔灌溉旱田、降雨时〕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土层渗入含水层.2>连续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经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入渗的形式;或者是包气带上部的表土层完全饱水呈连续渗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气带>常呈非饱水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3〕越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越流的形式转入其它含水层4〕径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形式进入含水层第六章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1、名词解释:物理吸附与物理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土壤介质特别是土壤中的胶体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它能够借助于分子引力把地下水中的某些分子态的物质吸附在自己的表面上,称这种吸附为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土壤胶体带有双电层,其扩散层的补偿离子可以和地下水中同电荷的离子进行等当量代换,这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故称物理化学吸附正吸附与负吸附正吸附:凡是能降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有机酸,无机盐等〕被土壤胶粒表面所吸附,称为正吸附;负吸附:凡是能够增加表面能的物质,如无机酸与其盐类——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则受土壤胶粒的排斥,称为负吸附离子代换能力:指一种阳离子将另一种阳离子从胶体上取代出来的能力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单位重量土壤吸附保持阳离子的最大数量盐基包和度: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阳离子都是盐基离子的土壤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都是溶解组分,为全等溶解非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除了溶解组分外,还有新生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或非晶质固体组分,称非全等溶解盐效应:因加入强电解质而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效应同离子效应:因加入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BaSO4溶解度降低的效应2、土壤阳离子吸附作用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是一种能迅速达到动态平衡的可逆反应②阳离子的代换关系是等当量代换3、离子代换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1〕电荷价,2〕离子半径与水化程度,3〕离子浓度4、以BaSO4的溶度积关系式[Ba2+][SO42-]=K sp为例,分析难溶电解质在不同固液平衡条件下,溶解、沉淀与其离子浓度特征.5、计算BaSO4在0.10 mol/L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K sp = 1.08×10-10.解:设BaSO4在0.10 mol/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x mol/L;那么[Ba2+]=x mol/L,[SO42-] = <x+0.10>mol/L[Ba2+][SO42-] = K sp = 1.08×10-10所以x<x+0.10>=1.08×10-10因为Ksp数值很小,所以,比0.10小很多,即x+0.10≈0.10故x×0.10=1.08×10-10x = 1.1×10-9所以,BaSO4在0.10 mo1/L Na2S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1×10-9mol/L6、名词解释:化学降解:一些污染物在没有微生物参加情况下的分解微生物降解:指复杂的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通过微生物活动使其变成为简单的产物<CO2和H2O等>无机物转化:指一种形式的无机物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使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无机物生物积累: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机体所吸收富集系数:表示生物积累程度的一个常数7、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的沉淀作用中,主要无机组分有哪些?主要有机物有哪些?〔1〕主要无机组分:可形成钙的碳酸盐、硫酸盐与磷酸盐沉淀;亦可形成镁的碳酸盐,氟化物与氢氧化物沉淀.〔2〕有机物:与腐植酸形成的金属络合物通常是难溶的,如钙、镁的腐植酸盐8、具有阳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物质有哪几类?各类物质的主要组分有哪些?①主要的无机组分:Ca2+、Mg2+、Na+、K+和NH4+②次要与微量无机组分:Pb 、Ba 、Cu 、Al 、Sr 、Zn.③有机物:在有机物中,非极性的难溶有机物比极性有机物容易被吸附.此外,阳离子型的农药,亦易被吸附.④微生物:土壤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是去除细菌和病毒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的被吸附量随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增加.9、酸碱反应中pH 值的增加可以引起哪些组分的沉淀?〔1〕主要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CaCO 3和MgCO 3的沉淀.〔2〕次要和微量无机组分:pH 的增加可引起某些微量金属形成碳酸盐沉淀,还可能形成NiCO 3、ZnCO 3、BaCO 3等沉淀.pH 值变化亦可能形成一些氢氧化物沉淀10、以数学式表达分配系数〔K d 〕,并用文字说明.Kd=S/C,Kd 值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如果是线性吸附,则Kd 值为吸附等温线的斜率.对于特定的固相介质来说,某一污染物的Kd 值为一常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可用Kd 值衡量各种污染物的相对迁移能力,Kd 值越大,越易于吸附,越不易迁移;反之,Kd 值越小,越不易被吸附,越易于迁移.但应当说明的是,方程中的S,除被吸附的污染物外,常常还包括沉淀等其它作用截留在固相里的污染物.可见,Kd 值实际上是某一固相介质对某一种污染物亲合性的量度.11、什么是迟滞因子?假定某含水层的有效孔隙度n = 0.18,容量p= 1.9g/cm 3,测得氯仿的分配系数K d = 0.566, DDT 的分配系数K d =3650 ,求其迟滞因子.解:氯仿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氯仿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速度仅比地下水流的速度滞后6.97倍,而DDT 却滞后38530倍12、写出不同吸附过程中,各种吸附模式的表达式.〔一〕、可逆的非平衡过程表示式1〕线性吸附模式或称亨利<Henry>吸附模式2〕指数性吸附模式或称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 3〕渐近线性或称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二〕、当污染物的液相浓度<C>为定值时的表示式1〕亨利<Henry>吸附模式2〕费洛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3〕朗谬尔<Langmuir>吸附模式〔三〕、当吸附达到平衡时的吸附模式表示式 1〕亨利模式 S=K d ·C 2〕费洛因德利希模式 S=K 1·C m <m ≥1> 3〕朗谬尔模式S k C k t S 21-=∂∂[]t k C k m e k k C S k k S ).(21221111..+--+=CK C S K S m ⋅+⋅⋅=1。

第七章地下水污染-PPT精选文档

第七章地下水污染-PPT精选文档

径流型
(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 以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 含水层)。
废水处理井、岩溶管道、海水入侵
7.3 常见的地下水污染
一、地下水氮污染及其转化机理
(一)地下水中氮的来源及其存在形式
氮的来源 天然来源:天然土壤中的硝酸盐; 人为来源:化学肥料(尿素、碳酸铵[(NH4)2CO3]、硝酸铵 (NH4NO3)、硫酸铵[(NH4)2SO4] 、铵水等); 农家肥(动物废物); 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拉圾
位置 1
年份 1975 2019
SO4 237.7 529.84 180.1 632.0
Cl 608.0
Na 378.4
TDS 1.64
1585.59 1041.7 3.87 127.6 491.2 220.8 396.1 0.97 2.09
2
1975 2019
据: 水环所科研报告
7.2 污染物、污染来源、污染特点及污染途 径
有机污染物 最常见、检出率高的是氯代烃类 (TCE,PCE, TCA,
DCE, DCA), 其次是单环芳烃(BETX等)。它们的特点是 浓度低,ppb级或ppt级,大多是有毒的“三致”物;局 部污染的多,大面积的污染少。
ppm, Parts per million 百万分之几, 10-6 ,相当于mg/L ppb,Parts per billion 十亿分之几, 10-9 ,相当于ug/L ppt, Parts per trillion 万亿分之几, 10-12 ,相当于ng/L
2、按分布形式:点污染源、线污染源、面(分散)污染源
3、五类主要污染源
地下储存罐 化粪池 农业活动
城市垃圾填埋
污水坑
三、污染特点 1、隐蔽性
污染物浓度低,往往无色无味,难以觉察和发现;

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分析

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分析

第七章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分析一、废水排放地污水自然净化条件综述废水排放地拟选在厂址东北约5km处的沙漠沙漠腹地中,距白猪育种场约2km。

北面数公里范围内无人烟,俗称东沙窝。

排放地为风积沙丘地貌,以新月形沙丘,垅状沙丘及沙丘链为主。

波状起伏,高差5—15m,属固定或半固定型沙丘。

沙丘间分布着规模不等的丘间洼地。

丘间洼地地势南高北低(图20)。

图20 造纸厂新厂区及废水排放地位置图据2004年3月23日废水排放地018号机井水位调查,包气带厚度在15—16m。

包气带岩性以灰钙质土及中细砂为主。

在灰钙质土之上覆盖着风积沙。

灰钙质土之下为洪积细沙、中细砂。

沙漠下垫层灰钙质土可见厚度3m,属亚粘土。

上部0—2m为灰黄色、2—3m为浅砖红色,钙质胶结、结构致密、具水平层理。

废水排放地包气带污水自然净化条件较好。

污水净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

不仅COD的降解作用依赖于微生物活动、对COD的吸附同样有赖于微生物活动的提高。

因此,利用自然渗滤场对有机污染因子去除能力仍有一定的适应期或生化培养期。

这就要求废水排放地必须进行淹水、落干周期控制,以利生化培养。

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模式基本是先吸附后降解,污水进入包气带以后,首先受到地表岩层的机械截留(过滤与吸附)作用,而后在包括落干期在内的较长时间内,经历由大他子到水分子,由不易生物降解到易于生物降解。

包气带的污水净化处理就相池于也可按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分为悬浮生长与附着生长,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由吸附作用和发生在好氧一厌氧交替带的也氧降解作用共同完成,厌氧降解则起着进一步去除作用。

净化模式见图21。

图21 包气带污水净化模式图据中国地质大学试验资料(以中砂土柱试验结果看),在试验初期(第1—10周期)中砂的污水净化效果不稳定,第11周期以后,污水净化效果逐渐提高且趋于稳定。

B0D5的试验数据表明,第1—10周期B0D5的去除效果不稳定且去除率较低,第14周期以后B0D5的去除率达98以上(%),总的结果是B0D5的去除效果较好(表16)。

【高中说明文阅读】《地下水污染》高中高一说明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地下水污染》高中高一说明文阅读

【高中说明文阅读】《地下水污染》高中高一说明文阅读《地下水污染》高中高一说明文阅读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来自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生活污水和垃圾会增加地下水的总盐度、总硬度、硝酸盐和氯化物含量,有时会造成病原体污染。

工业废水和工业废物会增加地下水中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浓度。

在地下水中施用化肥会增加农业中硝酸盐和肥料的含量。

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很轻,仅限于浅层。

农业耕作活动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氧化,例如有机氮氧化为无机氮(主要是硝酸盐氮),这些氮随渗透进入地下水。

天然盐水会使地下天然淡水受到盐水的污染。

硝酸盐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质,其来源有二。

一是地表污废水排放,通过河道渗漏污染地下水;城市化粪池、污水管的泄漏以及垃圾堆的雨水淋溶等。

这一类污染源具有点污染的特征。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农耕区过多施用氮肥,其中约有12.5%~45%的氮从土壤中流失,造成农耕区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

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硝酸盐污染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美国对10多万口水井的调查发现,有6%的水井硝酸盐含量超过标准,20%的水井氨氮含量超标。

中国进行调查的57座城市中,地下水氮超标的有46座。

硝酸盐污染可以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婴儿畸形及癌症等疾病。

对地下水构成威胁的还有石油、石油化工产品及各种有机合成化学物质。

石油和石化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

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将通过表土和含水层进入隔水层,即淹没在地下水中,并沿隔水层横向扩展;当NAPL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的垂直运输被地下水表面阻挡,只能沿地下水表面横向扩展(主要在水的非饱和带)。

NAPL能被多孔介质长期束缚,其可溶性组分会逐渐扩散到地下水中,成为持久性污染源。

有机合成化学品主要来自危险废物处置场的浸出和泄漏。

中国科学院对京津唐地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有133种有机物。

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很低,但许多有机物质有毒,足以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水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批 未准 按权 照的 排人污民许政可府证批规准定,排责放令污停染业物、的关责闭任:违反本法规定,
2
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由核发环保部门责 令 百 违 治改 万 反 规正 元 工 定或 以 业 的者 下 水 法责 的 污 律令 罚 染 责限款防任制;治违生情规反产节定本、严的法停重法规产的律定整,责,治吊任有,销:下并排违列处污反行十许工为万可业之元证水一以污的上染,一防
第九章 附则
第九章 附则
解释机关
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询问答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 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具体问 题的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 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施行时间
本法自XXXX年XX月XX日起 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
第十章 附则
3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 限 违制 反生 城产 镇、 污停 水产 处整理治规,定并的处法十律万责元任以:上城一镇百污万水元集以中下处的 理罚 设
款 施; 的情 运节 营严 单重 位的 或,者报污经泥有处批理准处权置的单人位民对政产府生批的准污,泥责以令 及停 处
业 理、 处关 置闭 后:的(污一泥)未流依向法、取用得途排、污用许量可等证未排进行跟踪、记录的,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2
工业水污染防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恶臭气体的,应当科学选址, 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并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
3 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24年修正)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24年修正)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3.26•【字号】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22号•【施行日期】2024.03.2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15年11月1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3月2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调查与规划第三章利用与管理第四章保护第五章监测与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实现地下水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调查与规划、利用与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体。

第三条地下水保护和利用遵循统筹规划、严格保护、节水优先、采补平衡、防止污染的原则。

第四条本省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配置,优先使用地表水和其他替代水源。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保护管理负总责,并将地下水保护、节约、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将地下水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强制性约束控制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年度目标责任内容,实行严格考核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配合做好本辖区地下水相关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地下水基础—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基础—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开封柳园口悬河
山东境内黄河
(二)河流对地下水补给的过程-间歇河流为例
1、汛期开始以垂直入渗为主, 潜水面处形成水丘。
2、水丘水位不断抬高, 与河水连成一体。
3、汛期结束, 潜水位普遍抬高。
(三)河流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
1、河床面积 2、河床透水性 3、河床水位与地下水位之差。
(四)河流补给地下水的水量的确定
蒸发及蒸腾返回大气,不构成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集中式暴雨降水强度超过地面入渗能力而部分转 化为地表径流,入渗系数偏低。连绵细雨不超过 地面入渗速率的最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α
间歇小雨
连绵细雨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降水量) 集中暴雨
(三)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的因素
3、包气带渗透性与厚度

积 200 入
Q
f X 1000
Q 地下水排泄量(泉的排泄量、河流的基流量) (m3/a)
f 汇水面积(Km2) X 年降水量(mm)
四、凝结水的补给
特点 :1、昼夜温差大(撒哈拉大沙漠昼夜温差 50℃ )。
2、夜间土壤(沙层)温度低,首先自身凝 结出水,其次是大气层凝结出水(敦煌壁画受 到凝结水的破坏)。
湿润锋面
>>入渗特点:
*发生在空隙均匀的岩土体中;
*入渗水湿润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
*年龄新的水推动年龄老的水下移,“老”水在前, “新”水在后,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2、捷径式 由于孔隙大小的差异,当降水强度较大,入
渗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下渗,同时向下 渗通道周围扩散。在接受连续入渗补给后,大通道的入渗 水将优先到达地下水面。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

05 结论与展望
当前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挑战与问题
污染源多样性
污染范围难以确定
地下水污染源多种多样,包括工业废水、 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这使得污染控制 与修复工作变得复杂。
地下水流动缓慢,污染物扩散范围难以准 确界定,给污染控制和修复带来困难。
技术局限性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尚不成熟 ,部分有毒有害物质仍难以有效处理。
异位修复技术
抽出-处理-回灌技术
01
将地下水抽出至地面,经过活性炭吸附、氧化还原等处理工艺
后,再回灌到地下或排放到地表水体中。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
02
通过抽取土壤中的气体,将挥发性有机物和部分半挥发性有机
物带到地面,再进行集中处理。
地下水曝气技术
03
通过在地下设置曝气装置,向地下水曝入氧气,提高溶解氧含
量,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04 地下水污染修复 工程案例
某市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
总结词:成功案例
详细描述:某市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是中国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代表性案例。该工 程通过科学评估、制定修复方案、实施修复措施等步骤,成功地恢复了地下水水 质,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
某工业区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
总结词:有效控制
03 地下水污染修复 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
1 2 3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 物,包括需氧生物降解和厌氧生物降解。
渗透反应墙技术
在地下构建一道反应墙,当地下水通过反应墙时 ,其中的污染物被吸附、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
原位曝气技术
通过向地下水曝入氧气或空气,提高地下水中的 溶解氧含量,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CONTENTS
• 地下水污染概述 • 地下水污染的识别与评估 •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 • 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实践与案例 • 结论与建议
01
地下水污染概述
感官观察法
通过观察地下水的颜色、气味、透明 度等物理特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污 染。
化学分析法
通过检测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如溶 解氧、氨氮、总有机碳等,判断水质 是否符合标准。
有机物分析法
针对特定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以确 定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同位素分析法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污染源, 确定地下水的污染来源。
成功案例分析
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通过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污染源排查与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保障了饮用水安全,提高了水源地水质 。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案,实现了工业园区内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对地下水 的污染风险。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 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吸附污染物,将其从 地下水中分离出来。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生态风险。
输入 标题
微生物降解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如二氧化碳和水。
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体系
综合防治法规
我国政府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 《环境保护法》等综合性法规,为地 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地下水污染评价

地下水污染评价

16/20
地下水环境
绪 论 (课程研究内容,地下水功能) 第一章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中的地下水 第三章 环境概述 第四章 土壤-水环境 第五章 地下水开采与环境 第六章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主要内容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17/20
有关期末测试说明
期末测试(50%)
第二阶段——系统分析
选择评价因子 确定评价标准
构建研究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阶段——系统评价
选择评价模型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污染程度的分级
第四阶段——系统调控
根据区域环境目标,制订地下水保护规划,提出污染治理措施, 编写地下水污染评价报告书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3/20
§1
1、选择评价因子:

1
1. 人类直接接触用水,包括饮水、制造饮料用水等;
P 总 W j Pj
j 1
m
Wj——第 j 类的权重 Pj——第 j 类的综合 污染指数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15/20
其它评价方法
其它评价方法
系统聚类法 模糊数学法 灰色聚类法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热力学方法
课程结束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
9/20
§2
综合污染指数法
1
二、单综合污染指数法
叠加型 均值型 极值型
(一)叠加型综合污染指数(反映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污染程度)
1. 简单叠加型指数(适用危害程度较接近的污染物)
Ci P Pi i 1 i 1 C0 i Ci P Wi Pi Wi C0i i 1 i 1
2. 加权平均型指数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第七章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

2、评价标准的确定 一般采用的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的标准主要是 研究区域的环境本底值。 目前,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存在所谓的清 洁区域,因此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区域水环境背景 值,可以称作相对清洁区,主要是指受人为活动 干扰少,仍保持较为原始的地下水组成特征的地 区。
目前确定区域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目前确定区域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2列表划勾法三序列综合法三序列综合法四公式法1三元函数法2概率法其中已知某评价因子实测数据的平均值xi标准偏差评价标准为si五数理统计法componentpc133pc230pc319pc411bde100955012802020111bde70933015802740161bde80878027703210211bde120895025902910205bde130833037103520150bde300899024402960200bde320718045003930319bde170664056403970265bde330602062804160143bde280661056503580308bde350661056603850282bde370678053003420346bde750606062101670351bde490034077802000299bde470288082303060112bde660123084503520348bde770367070505020246bde1000411070804270224bde1190505068703310241bde990494075602630269bde1180157034703660629bde850607063803720225bde1550151071904280447bde1540449076404040286bde1530501064804660304bde1660053073805750282bde1830580052505570241bde1810257024708780171bde1900351023208410279bde2030256028608380248bde2090074025801240621数理统计法举例六层次分析法七复杂度分析法第三节评价方法1综合污染指数法2系统聚类分析法3灰色聚类分析法4模糊数学法5人工神经网络法1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就是把具有不同量纲的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换算成统一量纲的指数使其具有可比性然后进行数学上的归纳和统计得出一个简单的数值用它代表污染程度对污染地下水进行污染分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等工 业)
标准状态下 Cr-O2-H2O体系的pE(Eh)-pH图
• 在地下水中,铬有两个氧化态,即Cr(Ⅵ)和Cr(Ⅲ),其毒性前者要比后者大;
• Cr(Ⅵ)主要以络阴离子形式存在; Cr(Ⅲ)以带正电的络合离子形式存在
• 3Fe2+ + CrO42- + 8H2O → 3Fe(OH)3 + Cr(OH)3 + 4H+
有机污染物 最常见、检出率高的是氯代烃类 (TCE,PCE, TCA, DCE, DCA), 其次是单环芳烃(BETX等)。它们的特点是 浓度低,ppb级或ppt级,大多是有毒的“三致”物;局 部污染的多,大面积的污染少。
ppm, Parts per million 百万分之几, 10-6 ,相当于mg/L ppb,Parts per billion 十亿分之几, 10-9 ,相当于ug/L ppt, Parts per trillion 万亿分之几, 10-12 ,相当于ng/L
氟(冶金工业排放的“三废”、含氟磷灰石
开采;天然来源)
饮用水标准: 1.0 mg/L (最优浓度) 氟含量低( < 0.01 mg/L),龋齿病;氟含量
高( > 1.5 mg/L),斑釉症
三、地下水盐污染
地下水盐污染是指地下水受总硬度、Cl-和TDS 的污染。其污染来 源主要是城市的生活废水和 垃圾。
河北平原某地地下水水质变化表
位置 年份
1975 1
1999
1975 2
1999
SO4 237.7
离子含量: mg/L; TDS: g/L
Cl
Na TDS
608.0 378.4 1.64
529.84 1585.59 1041.7 3.87
180.1 127.6 220.8 0.97
632.0 491.2 396.1 2.09
由于含水层水交替缓水深埋地下,难于治理。
四、污染途径
农田、垃圾填埋场、矿山等
间歇入渗型
(通过大气降水 或灌溉水的淋滤, 固体废物及包气 带中的污染组分 周期性地进入含 水层)。
连续入渗型
(污染物随水的 不断渗入而进入 含水层)。
污水坑、漏水排污管、受污染的地表水体
铵吸附作用
在水运动过程中, NH4+被包气带岩土吸附在其表面上(阳 离子交换吸附)。
土壤中NH4+的吸附容量计算:
NH4+、Ca2+、Mg2+毫克当量浓度
EAR NH4 x /(CEC NH4 x)
AAR为铵吸附比,无量纲;EAR为交换性铵比,无量纲;NH4x为每100克介 质中交换性铵的毫克当量数,meq/100g;CEC为阳离子交换容量
地下水环境。过量开采引起海水入侵,采矿活动造成酸性 水和重金属污染
2、按分布形式:点污染源、线污染源、面(分散)污染源
3、五类主要污染源
地下储存罐 化粪池 农业活动 城市垃圾填埋 污水坑
三、污染特点
1、隐蔽性
污染物浓度低,往往无色无味,难以觉察和发现;
2、难以逆转性(难恢复性;一旦污染,难以恢复和治理)
一般来说, NO3-是常量组分,其它是微量组分; 不同形式的氮,可以循环转化。
(二) 地下水中氮循环转化机理
有机氮的矿化过程
有机氮转化为无机形式的NH4-N的过程。
铵化细菌将有机物分解(将有机物中有机铵的成分分 解出来),因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也叫铵化过程。
铵化细菌为异养型菌,可以是好氧菌或厌氧菌。 分解出来的NH4+或者被植物吸收,或者在微生物作用 下被氧化成NO3-。
放射性污染物
如226Ra、238U、232Th等,这类污染物只在局部地方发现。铀 矿开采和精炼,原子能工业、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等。
生物污染物
细菌和病毒, 地下水中已发现了20多种。多出现在农村
复合污染物,共存污染物
二、污染来源
污染来源众多,分类不同
1、按成因: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天然存在的,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进入
据: 水环所科研报告
7.2 污染物、污染来源、污染特点及污染途 径
一、 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并使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 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均称 为地下水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最常见的是NO3-,其次是Cl-、硬度、SO42-、TDS等。 它们的特点是大面积的污染多,局部的污染少。金属污染 物比较少见。
地下水中 铁污染
(采矿,油田水 等)
标准状态下Fe-H2O-O2体系的Eh-pH图
• 高铁地下水一般是含Fe2+比较高的地下水; • 含铁的酸性水进入弱碱性介质中, 会发生Fe(OH)3沉 淀。 导致水中铁浓度减少。
(二) 微量非金属污染
砷(采矿、冶炼、农药;天然来源) (1) As是变价元素,有As5+、As3+、As0和As3-四 个氧化态; (2)毒性大,不同形态砷毒性不同,As3+比As5+ 毒性大; (3)现行饮用水标准从为10 μg/L (1986年标准 为50 μg/L); (4)地下水砷异常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人为来源:化学肥料(尿素、碳酸铵[(NH4)2CO3]、硝酸铵 (NH4NO3)、硫酸铵[(NH4)2SO4] 、铵水等);
农家肥(动物废物); 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拉圾
明尼苏达州Sand Plain 含水层中地下水样的 δ15N直方图
氮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中的溶解氮除NO3-外,还有NO2- , NH+ 和溶于水 中的气态氮以及有机氮;
NO3-N通过微生物还原为气态氮(N2 ,N2 O)的过程。 参加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通常以异养型细菌为主。
NO3-→NO2-→N2
反硝化菌
C6H12O6+4NO3- → 6H2O+6CO2+2N2
反硝化过程会造成氮的损失。
固氮作用
有机氮矿化过程产生的NH4+,硝化过程产生的NO3- , 反硝化过程产生的N2和N2O,都可以被微生物和植物吸收 同化,转变成有机氮。这个过程称为固氮作用,也叫氮的 同化作用。
控制微量金属迁移的主要机理 吸附:地下水中大多数微量金属污染物以阳离子的形式
存在,它们很容易被岩土中的吸附剂吸附; 沉淀:主要以难溶的硫化物,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形式
沉淀,与Eh, pH关系密切; 植物吸收:植物选择性地吸收微量金属元素。
吸附、沉淀、植物吸收能有效地阻止微量金属在水中的迁移。
地下水中 铬污染
水质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水质发生变化,且其变 化是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
实际工作中,污染的判断一般应用背景值或者对照值。
背景值(或本底值) 地下水各种组分的天然含量范围。不是单值,是区间值
(环境背景值演化) 对照值 某历史时期地下水中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或者地表环境污
染相对较轻地区地下水有关组分的含量范围。
四、地下水微量有机化合物污染
(一) 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
地下水中已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有 170多种,主要的是氯代烃类、芳烃类、农药等。
USEPA USEPA饮用 优先控制 水标准 污染物
我国饮用水 标准 GB5749
城市供水行 业2000年 技术进步发 展规划
生活饮 用水卫 生规范
总指标数 129
地下水中氮的循环转化过程示意图
(三)影响氮循环转化的主要因素
氮循环转化过程,涉及到细菌生存环境、氧化还原条件、 pH、水等,影响因素很复杂。 环境因素:温度;Eh;土壤含水量;土壤和污水的养分; 地质因素:包气带岩性及其结构;含水层类型
二、地下水微量金属及非金属污染
(一) 微量金属污染
地下水中微量金属污染物主要为铬、铅、镉、锌和镍等,它 们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液和废渣(电镀、采矿、废弃电池,化妆 品等)。
纽约长岛浅层地下水中铬和镉的污染
1300 m
铬和镉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含水层中铬酸盐 水样点在Eh-pH图的分布
在6年的监测期内,污染 晕中Cr(Ⅵ)的最大浓 度减少了10倍。
大部分水样点位于Cr(Ⅲ) 的稳定区内,含水层中 的Cr(Ⅵ)被还原成Cr(Ⅲ) (沉淀、被吸附)。
含水层(对地下水的) 自净能力
硝化过程
NH4-N通过自养型微生物氧化为NO3-N的过程。反应分 两步:
NH4-N通过亚硝化杆菌 转化为NO-2 4 NO-2-N通过硝化杆菌 转化为NO-3 碳源
NH4++1.86O2+1.98HCO3-→0.02C5H7NO2+1.04H20+0.98NO3-+1.88H2CO3
能量
反硝化过程
(1) 在地下水中主要以 As(V)和As(III)出现。 As在地下水中的存在 形态严格受pH-Eh的控 制。
(2) 在氧化条件下,地 下水中As(V)多以络合 阴离子出现;在还原条 件下,地下水中的 As(III)以带负电或不带 电络合离子存在。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
pH: 7.01-8.43 Eh: -153~83 mV HCO3-: ~1600 mg/L NO3-: mostly < 0.01 mg/L SO42-: averagely 224 mg/L H2S: ~0.12 mg/L As: 0.58-572 µg/L As(III): >60% As Fe: ~ 5.9 mg/L Mn: ~ 1.27 mg/L Mostly Na-Cl-HCO3 (Guo et al., 200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Trichloroethylene, perchoroethylene, trichloroethane, dichloroethylene, dichloroethane, vinyl chlori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