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2024年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范文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深入分析其成因。
二、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土壤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种类多。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其中,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和石油、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较为常见。
2. 污染范围广。
农业土壤污染涉及全国各地,特别是工矿企业周边和交通沿线等地区更为严重。
3. 污染程度深。
由于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加剧的污染源排放,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三、农业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工业污染排放。
部分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是造成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等污染物随工业废水、废气等排放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2. 农业活动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农业活动,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此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也对周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 交通污染。
交通干线附近的土壤受到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交通污染的影响,导致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
4. 自然因素。
部分地区因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某些地区的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会在自然条件下逐渐释放进入土壤。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针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排放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2.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方式,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治理土壤污染,以下将就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做详细介绍。
一、政策法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作为治理土壤污染的法律依据,强调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等原则,对土壤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规支持。
此外,政府还颁布了《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二、监测评估为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状况,我国建立了国土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密集的监测网络和高效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为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我国积极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手段,如土壤热解、修复植物等,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环境风险,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产业转型政府鼓励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清洁生产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少土壤污染源头。
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为减少土壤污染提供了长期解决之策。
五、社会参与我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组织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提升,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总而言之,我国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土壤环境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保护土壤环境出一份力,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全国土壤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国家环境保护部于近期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如下:一、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覆盖我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共调查了150个城市和1000个农村地区。
调查方法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野外调研、样品采集、化验分析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主要调查结果(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有约30%的土壤样品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在城市地区,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问题相对较为严重,主要源于工业和交通排放。
而在农村地区,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土壤有机污染土壤有机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工业废弃物等有机物的过度积累。
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
此外,工业废物的不合理处理和排放,也使得一些城市地区土壤的有机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三)土地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土壤质量和功能因各种因素而受到破坏和损害的过程。
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有12%的土地面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特别是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压实,导致了土壤结构松散、透水性差等问题。
三、影响和意义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首先,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其次,土壤污染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土壤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作用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环保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不断扩张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理土壤污染,我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净化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十条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1. 坚决遏制土壤污染源头土十条第一条的核心要求是坚决遏制土壤污染源头。
这包括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强污染物治理和处理技术研发。
2. 推进土壤环境监测与调查土壤环境监测与调查是防治土壤污染的基础工作。
土十条要求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施全面的土壤环境调查,建立动态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
3. 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土十条要求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明确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安全阈值,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4. 加强土壤修复与治理土壤修复与治理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
土十条要求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推广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建立健全土壤修复资金支持机制。
5. 完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土十条要求完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理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6. 推动土壤环境相关产业发展为了促进土壤环境相关产业的发展,土十条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投资兴业,推动土壤修复与治理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
7. 加强土壤环境宣传教育土十条要求加强土壤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参与土壤环境保护。
8. 坚决打击违法行为为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土十条要求坚决打击违法排放、非法倾倒等土壤污染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
9. 加强土壤环境国际合作土十条要求加强土壤环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公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土壤污染问题。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范围广泛: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面积逐年扩大,涉及农田、果园、菜地等多个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业土壤污染面积已超过1000万公顷。
2. 污染程度较重:部分省份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农田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
在一些工业化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严重,使种植的农作物含有毒害物质。
3. 污染物种类多样:农业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农业废弃物和兽药残留等。
其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是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二、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1. 工业污染: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物质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通过空气、水或土壤等途径进入农业土壤,导致污染。
此外,工业固体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未经处理的废弃物也对农业土壤造成了污染。
2.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农田土壤的污染。
此外,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违规使用也会导致农业土壤污染。
3. 农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容易导致有机污染物和兽药残留物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农田。
三、解决农业土壤污染的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对农业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并减少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积极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示范,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农业生产功能。
4. 加强农田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农田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业土壤的质量和安全。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而土壤环境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土壤环境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定向监测和治理。
3. 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投入力度。
应研究开发一些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探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剂等绿色环保技术,为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4.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壤污染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土壤污染的认识和对其危害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1. 工业活动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业活动区土壤污染问题一直是我国土壤污染面临的严峻问题,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
这些区域存在大量的污染源和危险化学品物质的储存和使用,易引起土壤污染。
因此,对工业活动区土壤污染进行防治成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
我国农村地区土壤污染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生产和生活区。
大量农药和化肥的长期使用,会引起土壤的污染,甚至会进一步导致农产品污染。
因此,加强对农村生产和生活区土壤的管理和监测也成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
3. 城市建设用地及房地产开发区土壤污染防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建设用地和房地产开发区的出现增加了土地使用强度,也增加了土地污染的风险。
因此,对城市建设用地和房地产开发区的土壤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也成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
生态保护区是中国特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为保护我国特有的生态资源,应加大对生态保护区土壤的管理和监测。
指导农民可持续利用土地以及发展有益生物,避免因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土壤污染。
二、难点1. 土壤污染情况难以准确评价土壤污染程度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常常难以准确评价,这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土壤监测和评价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加大投入和推动力度。
2. 土壤污染防治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土壤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利益相关者,因此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宣传。
此外,应加强行业部门和企业的配合,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地。
土壤污染的治理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治理成本高,这也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土壤,不仅会对农作物产生毒害,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了解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1. 污染来源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矿业开采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其中,采矿、冶炼等工业活动是镉元素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会使镉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2. 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田土壤都存在镉污染问题,特别是矿区周边和老工业基地的农田。
这些地区的土壤镉含量往往超过国家标准,对农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3. 影响范围镉污染不仅影响了个别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镉污染还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防治对策1. 源头控制(1)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减少镉等重金属的排放。
(2)规范矿业开采活动,加强尾矿库的管理,防止镉等重金属的泄漏。
(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土壤镉的输入。
2. 土壤修复(1)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例如,通过客土法、排土法等物理方法降低土壤中镉的含量;利用化学物质与镉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降低土壤中镉的活性。
(2)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质量。
例如,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矿物质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
3.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1)政府应加大对农田土壤镉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财政支持政策。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严格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法律法规。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探讨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提出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概况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铅、汞、镉等元素的超标。
这些污染物往往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2. 污染原因分析(1)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农业活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土壤中残留大量有害物质。
此外,农膜的广泛使用也对土壤造成“白色污染”。
(3)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电池等物质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污染。
三、防治对策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
(2)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2. 加强源头控制(1)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确保其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2)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3)提高农膜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白色污染”。
3. 推进土壤修复治理(1)对已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降低污染物含量。
(2)建立土壤修复示范工程,推广成功的修复技术和模式。
4. 加强监测与评估(1)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
(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手段。
四、结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源头控制、推进土壤修复治理和加强监测与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程度与分布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方面。
污染程度因地区、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水平而异,总体上呈现出由城市向农村、由工业区向农业区扩散的趋势。
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镉、铅、汞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污染则广泛存在于各类农田中。
2. 污染成因农田土壤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农业生产活动、生活垃圾等。
其中,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活动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也会导致土壤污染;生活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三、农田土壤污染的影响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会在作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田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
同时,污染物还会通过地下水、地表水等途径扩散,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立法与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监管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2. 工业污染源控制严格工业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减少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农业污染源控制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
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等环保型农业技术。
加强农田灌溉水质量管理,防止生活垃圾和污水进入农田。
4. 土壤修复与治理对已受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与治理,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技术手段。
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壤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我国当前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壤污染严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残留物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土壤退化加剧:过度的农业生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壤退化现象普遍存在,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失衡。
4.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乱排污,破坏土壤环境。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的土壤治理体系,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投入,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2. 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避免土壤退化。
3.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制裁。
4. 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通过以上对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我们可以看到,要实现土壤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希望我国在未来能够加大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篇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主要来源以及当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壤中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超标。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农业活动等。
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1. 工业生产: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等,通过大气沉降、废水灌溉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2. 矿山开采: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渣等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经过雨水冲刷、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3. 农业活动:长期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不合理灌溉等农业活动也会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
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修复技术研究。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1.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客土覆盖、排土回填等方法。
客土覆盖是通过在受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一层清洁土壤或砂石等材料,以降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排土回填则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经过处理后重新回填。
2. 化学修复:主要包括淋洗法、钝化法等方法。
淋洗法是通过向土壤中注入淋洗剂,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溶解出来并排出。
钝化法则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钝化剂,使重金属元素转化为难溶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和迁移性。
3. 生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方法。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污染对环境、农田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土壤污染防治法规综述1. 土壤环境保护法土壤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以土壤保护为主题的立法。
该法规定了土壤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管理措施。
它要求减少和防治土壤污染源,开展土壤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并强调生态修复和监测评估的重要性。
然而,尽管土壤环境保护法在法规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执行和执法力度上仍存在不足。
2. 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土壤污染的法规。
该条例规定了土壤管理、监测评估、污染源控制、修复治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它明确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对严重的土壤污染行为进行了法律制裁。
然而,条例的实施情况也面临诸多挑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测手段制约了其有效性。
二、土壤污染防治法规的评估与展望1. 有效性评估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至今已经实施多年,一些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了评估。
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土壤环境质量,减少了污染排放。
然而,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如监测手段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强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法律和行政手段的配套措施。
2. 发展方向展望在土壤污染防治法规的发展方向上,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
首先,应加强对土壤污染源的管控,特别是工业和农业活动等重点领域。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监测评估、修复治理和污染防控等方面。
此外,应提高相关法规的实施力度,提升执法效果。
三、国际经验借鉴1. 欧盟土壤保护指令欧盟土壤保护指令是欧洲国家进行土壤保护的重要法规。
该指令要求成员国建立土壤保护策略和监测网络,控制土壤污染源,进行修复和复肥工作。
欧盟的土壤保护指令体系相对完善,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一、引言土壤是生命之基,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一)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铅、镉、汞等元素为主,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排放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过度使用化肥等。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影响食品安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还可能对地下水等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威胁。
三、土壤污染防治对策(一)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各企业单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
同时,应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二)推进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整治和改造,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效率。
此外,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三)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农田灌溉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灌溉水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生态修复工程进行治理。
如采用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等手段,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五)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曝光和处罚。
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方法
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方法
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土壤污染: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农药、除草剂、酚类等。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影响植物生长。
土壤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过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使土壤盐分过高,影响植物生长。
土壤酸化: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
土壤板结:耕作方式不当、缺乏有机质等原因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吸收。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防治土壤污染: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土壤的污染。
盐渍化防治:合理灌溉,避免过量灌溉;种植耐盐植物;采取排水、覆盖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酸化防治: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植物;采取石灰中和等措施提高土壤pH值。
板结防治:改进耕作方式,实行轮作、间作等措施;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采取深耕、中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土壤环境的恶化不仅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威胁,也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昂。
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的工业化发展,我国的土壤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大规模的土壤污染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这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来说是一大挑战。
此外,土壤污染治理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调动各方资源,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其次,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亟待完善。
土壤环境监测是实施有效土壤保护的前提,它能够及早发现土壤污染情况,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然而,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监测网点分布不均衡,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缺乏统一规范的土壤环境监测标准和方法,也给土壤环境保护带来了困难。
再次,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和手段有待提升。
土壤污染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有效治理。
然而,目前我国在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薄弱,很多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治理技术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
此外,土壤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土壤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土壤污染责任的界定和追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同时,要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与培养,提高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公众意识和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土壤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我国公众对土壤环境污染的认知度还相对较低,很多人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足够的了解。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威胁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首先概述了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然后从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分布情况。
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揭示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探讨了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包括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在内的综合性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依然严峻。
从污染类型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主要涉及铅、汞、铬、镉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业活动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有机物污染则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农药、染料等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
放射性污染则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主要来源于核设施事故和核废料的处理等。
从污染程度来看,我国土壤污染呈现出区域性、行业性和复合性等特点。
一些重工业城市、化工园区和矿区周边的土壤污染尤为严重,土壤环境质量普遍较差。
同时,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不当也导致了农田土壤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还存在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从污染影响来看,土壤污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生物减少、土地退化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土壤污染成为了我国环境保护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地表总面积的16.1%受到严重的土壤污染,其中污染超标地区的面积高达3.3%,而这些地区多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我国的环境和民生影响不容小觑。
因此,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事业也日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政策和措施上也逐步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政策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一些重要的法规文件,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污染考古工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为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行动指南。
特别是,2016年颁布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设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明确了污染源头防治、土壤环境监测和修复、污染风险管控等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法和措施,可以说是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中的重要里程碑。
除此之外,党和政府还在制定一系列支持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计划,例如近年来频频提到的“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进程的开展。
在具体行动上,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调查评价、制定污染防治和修复方案实施工程修复等一系列行动,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对重要的土地资源和农产品实施严格的监管,确保土壤污染的治理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劣质土壤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无污染土地开展农耕生产,不能利用已被污染土地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并定期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而予以处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其次,重点对重污染区域治理以及现存着污染风险的地区,实施工程修复,例如选用群落重构、土壤改良、渗漏液堵截和尽量原位修复等方法,实现污染物减轻或清除及土壤功能恢复。
在土壤修复方面,我国也逐步建立了一套技术规范和方法官方上述法律条例作为基石,开展步入新的阶段。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土壤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将介绍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与主要污染物,同时探讨对土壤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的措施。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物排放。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未经过严格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废弃物,其中包括有害重金属、化学物质等,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
2. 农业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硬化和养分失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污染。
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4. 大气沉降和水体污染。
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沉降会进入土壤,水体污染也会通过地下水渗透到土壤中,这些都会导致土壤环境的污染。
上述种种污染源的存在,使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乃至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主要污染物我国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有机污染物主要有:石油类、农药、工业有机废物等,这些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以上主要污染物的存在,使我国土壤环境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三、防治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应当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以遏制污染行为。
2.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措施,引导企业和农户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绿色农业,同时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力度。
3. 推进土壤修复。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亟待解决,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清晰地把握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1.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治理土壤污染的根源在于工业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的长期累积。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治理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重点。
在工业生产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对土壤的污染。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对土壤的化学污染。
2. 加强农田土壤保护和修复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加强农田土壤的保护和修复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另一个重点。
可以通过合理施肥、轮作休耕、植被覆盖等方式,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还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技术手段,对受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修复。
3.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就需要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
这包括加强立法,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的防治责任和监管机制;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加强科研力量,开展土壤环境保护的科技研究,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二、难点1. 多元污染源导致土壤污染复杂性我国土壤污染的情况非常复杂,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垃圾填埋、化学品污染等多元污染源导致。
这些不同来源的污染物叠加在一起,使得土壤污染的情况更加复杂。
要想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待提升目前关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于重金属等难降解物质的修复技术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虽然已有一些土壤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难题,如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总超标率仅16.1% 威胁食品安全
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耕地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为新疆某地的一处农田采用机械回收田地里的塑料残膜。
汪铁锁摄在我国一些重金属排放大省,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图为湖南省临武县三十六湾被重金属污染的田地。
资料图片
福建省安溪县最近建立了国内首个乡镇茶园“土壤医院”,“医生”对茶农送来的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据此开出“处方药”,指导施肥和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提高茶叶品质。
河南省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卢一富近几年来也一直忙于为土壤做“治疗”。
自2011年底至今,他在当地一家铅冶炼企业周边开展了小规模的污染农田修复试点项目,调查并治理了约17亩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
在这些农田里,铅、砷、镉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浓度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土壤确实“生病”了。
根据日前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从点位监测来看,我国土壤总超标率达到16.1%,总体不容乐观,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更高达19.4%,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过去数十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对土壤环境的损害,至此明确地显露出来。
而在此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期间,间或爆出的“镉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也为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不过,早在此次调查之前,全国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一些地区,已开展了为数不少的农田土壤修复实验。
在修复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和数据,将为即将开展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支持。
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诊治”已经拉开了大幕。
土壤污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随着工业化过程中的大量污染物排放,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其实在三四十年之前,我国农业还是一个创造正外部性的行业。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因为和自然性状直接结合,是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农业生产除了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之外,也带来了第二重正外部性:保障食品安全。
“那时候几乎听不到类似今天这么多的食品不安全事件,或者叫食品质量事件。
”温铁军说。
但如今,上述两重正外部性已逐渐消失。
农业生产不但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也因此产生了越来越严峻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根源在于土壤。
随着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也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
“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
”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比如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也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中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严重超标。
农业生产活动也成为了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比如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也导致了耕地土壤污染。
当然,自然背景值高也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除了污染途径,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个维度来看土壤污染。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金书秦博士表示,从污染物的特性入手,可将其分为持久性污染和非持久性污染。
持久性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不能或很难被分解、沉淀或挥发掉,一般包括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这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其后果可能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反映出来。
”金书秦说,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生产和使用的大多数农药品种,都属POPs的有机氯农药,例如氯丹、七氯、毒杀芬、滴滴涕和六氯代苯等,虽然后来已被禁用,但这些农药在土地中仍有相当量的残留。
“最典型的如日本的‘痛痛病’,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于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直至20多年后,才被证实是当地居民食用被含镉废水污染了的土壤长出来的‘镉米’所致。
”金书秦说。
非持久性污染物则可自然降解转化,如氨氮、COD、BOD等污染物质。
金书秦表示,虽然非持久性污染物不像持久性污染物的危害那么严重和持久,但过量污染物进入土壤,仍可导致土壤污染,进而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
这方面,化肥、农药的污染不可忽视。
以氮肥使用为例,如果施用过多,未被植物吸收,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分解转化为硝酸盐,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后,会转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另外,过多的硝酸盐通过土壤进入水体后,也会污染地下水和河流。
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省级农业监测站站长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
云南农业大学进行的一项相关测算也显示,我国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绝大部分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等污染。
从污染物的来源来看,土壤污染可分为农业农村内生性土壤污染和工、矿、城市转移性污染。
金书秦认为,前者主要是由于化学投入品的不当使用和畜禽养殖的大量粪便排放所致;后者来自采掘业、化工、冶金及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
而湖南、辽宁、甘肃、云南等重金属排放大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就来自这些地区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现代城市垃圾的化学组成复杂,含有各种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随意堆放或不安全填埋,会使不能降解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
”金书秦表示,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如果随意填埋,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部分缺水地区将工业废水作为长期的灌溉用水,导致重金属镉、汞等进入土壤,进而进入农作物,对人和牲畜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的污染物类型复杂,既有持久污染,也有非持久性污染;进入环境的形式多元,固、水、气全面污染;来源广泛,既有来自农业内部的化学物品过度投入,也有来自工矿城市的污染转移,但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主要是转移性污染。
”金书秦总结说。
危害:农田污染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农田土壤污染,不但导致农产品大量减产或绝收,甚至对长期食用受污染农产品的人群产生严重危害
“近几年来,江苏、湖南等农业大省已经开始遭遇土壤污染之困。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琐日前表示。
而根据《公报》,目前土壤中最为主要的污染物是镉、汞、砷、铜、铅等重金属。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土壤污染将对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长期食用受污染农产品的人群产生危害。
同时,土壤污染也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而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从而污染饮用水源。
另外,对于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来说,土壤污染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危害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农田污染和粮食生产有直接关系。
”卢一富告诉记者,农田污染会引起粮食污染。
但就他长期研究和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来看,也并非是农田土壤污染越重、粮食产品中的污染物含量就越多。
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那么粮食是否就会重金属超标?对于这个问题,卢一富说不可一概而论。
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是,即便农田土壤中特征污染物超标比较严重的时候,粮食也不一定超标;而个别地方,粮食产品中出现了某种污染物超标,但农田情况却很好。
“对于后者,我们也没找出确切的原因。
根据分析,可能是在化肥施用或农作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卢一富说。
这一说法与去年湖南“镉大米”事件中的相关说法不谋而合。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曾就湖南“镉大米”事件表示,部分“无污染”地区镉超标的最大因素是“耕地大量使用磷肥”。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粮食品质与农田土壤污染状况是相符的。
”卢一富补充说。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的解释是,由于土壤自身的缓冲容量以及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耐性,通常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不会立刻导致农产品污染,只有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自身容量或植物对重金属产生选择性吸收时,重金属才会在蔬菜、粮食等植物体内大量累积。
但无论如何,土壤污染已经威胁到了粮食安全。
“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壤污染,已经导致了农产品减产或绝收。
”陈同斌介绍说,在广西某地,由于尾砂库坍塌,周边万亩良田绝收;湖南某地土壤砷污染严重,当地居民头发样本中砷也严重超标。
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
农业部有专家认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百亿公斤。
“过量氮元素在土壤中富集,甚至可能致癌。
”张维理介绍说,过量施肥现象很难在短期内扭转,土壤中氮、磷养分富集还会持续。
氮元素在土壤中转化成硝酸盐,通过水、蔬菜等进入到人体内,积累转化后容易致癌,影响人的生命健康,潜在风险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