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情分析-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品味文中词句,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很喜欢《朗读者》里关于遇见的一段话,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在语文的世界里,也有许许多多的遇见让我们难忘:郦道元遇见了三峡的四季,苏轼遇见了承天寺的月光,张岱遇见了雪夜的西湖。
今天,我们一起见证又一次的相遇柳宗元与柳州山水的相遇----“永州八记”之四《小石潭记》。
(板书题目及作者)二、走进作者及背景链接走近作者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
字子厚,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背景链接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常常寄情于山水,以抒发自己的忧伤郁闷之情。
其间,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他一一作文记载,成为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三、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投影:字音积累篁竹清冽卷石为坻为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斗折寂寥悄怆幽邃龚古2、齐读课文,读出停顿3、配乐朗读,读出韵味四、疏通文意1、两人一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交流疑难。
3、我来考一考:翻译重点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学们,读一读,能从诗文中读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吗?(这首诗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着不屈的从高人格。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出示目标与要求1、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
学生交流后,教师评价、补充,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
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两年多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二)1、走进小石潭,我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齐读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音,还要释准意。
〕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请个别学生来疏通。
检查个别字词掌握情况。
(三)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环境→记录同游人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请以“小石潭真〔〕”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师点评:刚才,同学们通过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奇、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四)走进小石潭,我来说一说。
1、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受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自读课文,句画出与作者心境有关的词语及与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
10《小石潭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10《小石潭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所见所闻,以优美的文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但对于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在这方面的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山水生活的向往,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感悟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小石潭的景色,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
4.教师引导: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联系,培养审美情趣。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篇很好的写景抒情文章。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针对本课文,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解析资料:分析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1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文章以记叙为主,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寂。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文阅读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有所了解。
但本课中的有些词语和句式较为复杂,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图片和相关音乐;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和时间安排;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但他们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要体悟作者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还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
加上现在的学生没有作者当时的生活体验,没有经受过生活的不幸遭遇,很难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遭遇,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同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学生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师要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练习中,从而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
2、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2、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写景状物中所寄托的凄苦忧伤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引出柳宗元的《江雪》,体会钓翁的孤独。
师: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的脚步去游览“小石潭”,进一步去体会他的孤独!(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
2、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预习反馈<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文学家,“”之一。
由于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
本文选自《》,是“”中的第四篇。
<二>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作为)为坻,为屿 (成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明灭可见 (可以)全石以为底 (把,用)以其境过清 (因为)水尤清冽 (清澈)其境过清 (凄清)<三>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四、听“小潭”,划分节奏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标注读音2、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齐读课文五、读“小潭”,整体感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小潭的?2、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给它命名为“小石潭”?3、文章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同游者六、品“小潭”,概括特点1、作者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以“潭中(上)的很,你看”的句式来表达。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介绍文体“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四、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五、预习展示:篁竹卷石底为坻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悄怆幽邃六、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小石谭记》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投影诗歌《江雪》插图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是不是就想到了一首诗,它是什么呢?是的,它就是柳宗元的《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唯有一个钓翁独自垂钓,他钓的仅仅是鱼吗?不,他钓的是心情,钓的是孤傲。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宗元的一篇散文《小石潭记》,来体悟一下美景之中他那不一样的心境吧!投影课题。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记”这种文体。
)二、文体介绍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过渡语: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想先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三、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山西人,世称柳河东,【】代著名文学家,“【】”之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为坻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悄怆幽邃(过渡语: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帮助你更快地进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库,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学会在读中品,在品中读。
)四、教学过程:《潭》音妙听1、听课文朗读,注意朗读中句子的停顿、语速、感情等。
2、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朗读情况。
(过渡语:“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你读懂它的意思了吗?)《潭》文浅释请你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疏通段落中的语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初中语文_第26课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积累重点词句。
2.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读、译、悟的方法来教学本篇文章,教师做好范读、朗读指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言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千古文人山水梦,仕不得志便纵情山水。
千里之外,千年之前,柳宗元遇到了小石潭。
在他的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小石潭,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石潭记》。
生:欣赏小石潭美景图片二、学习目标师:展示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悟作者的感情。
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交流预习生:汇报课前搜集柳宗元的相关知识。
师:补充作家作品。
师:落实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
生:读加点字的字音。
师:同学们对作家作品及字词的梳理与识记,有助于我们美文美读。
四、美文美读,整体感知1.生自由阅读课文(2分钟)。
师:巡视,并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指导。
2.个别学生读课文,学生对其在字音、停顿、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对老师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4.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是按发现小潭作者感受这一游览顺序来写。
五、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师:明确翻译课文的要求。
生:自由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工具书,进行翻译,勾画疑难字词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
师: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并对学生翻译情况择其3个词语,2个句子进行抽查。
1.解释词语(1)斗折蛇行(2)悄怆幽邃(3)卷石底以出2.翻译语句(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生:小组推荐学生翻译相关段落。
六、品读课文,含英咀华师:疏通文意之后,我们来品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的小石潭?出示课件。
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
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小石潭记教案学情分析《小石潭记》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教案学情分析吧。
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流利地读,理清写作顺序,归纳景物特点,翻译课文。
2.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融情于景的写法,并从中体会到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以抽签、采访、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桃花源记》,那是多么优美的一篇散文啊!描绘了那么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明确本节课目标:1.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师生合作,完成目标一。
1.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注音勾画不熟悉的字,用斜线画出节奏。
2.请学生根据注释或依靠工具书和同伴帮助,解决刚才勾画出来的生字读音问题。
仍然未掌握的,写到展示板上,大家一起来解决。
3.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个体读、对子互读互听、小组内展示读。
注意节奏。
4.各组集体参加全班范围内的朗读竞赛。
机会只给三次,激发学生积极争取。
每组读完后,请同学点评,教师根据情况,相应评分。
5.全班齐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完成目标二。
1.思考:从题目来看,“小石潭记”是什么意思“记”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2.默读课文。
思考:本文作文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1)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交流。
2)然后以抽签方式确定各组学生,让其让展示板将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归纳展示。
3.全班学生根据各组展示出来的情况再进行整理。
师生共审视,确定最终的答案。
学生主动请缨将其板书在大黑板上。
学生做笔记。
六、课堂小结:对比目标,总结本节课完成的情况。
七、当堂检测。
1.给带点字注音。
2.给句子划分节奏。
3.完成文章写作顺序导图。
初中语文_26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乐”与“忧”,感受人生作者幽微难言的情感。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品味作者幽微难言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解决初读中遇到的疑难,合作疏通字词句义,熟读课文,顺畅翻译全文。
预习任务:①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A.篁竹()清冽()为坻()B.为屿()为嵁()佁然()C.俶尔()翕忽()差互()D.寂寥()悄怆()幽邃()②熟读并翻译全文。
③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作者和课题。
人物竞猜:(1)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他21岁中进士,后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
(3)他对唐代的古文运动有独特的贡献,他的山水游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明确:柳宗元《小石潭记》二、含英咀华读山水1、自由朗读课文。
2、推荐朗读。
3、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三、齐心协力通其意要求:在小组内按顺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可以每人一段,用笔标记出翻译时遇到的疑难。
也可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准备参与抢答竞赛。
解词关: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斗折蛇行3)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5)日光下澈6)影布石上7)隶而从者8)以其境过清译句关: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妙笔生花析美点1、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字来总结这些景物的特点。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景物,在书上做旁批,写出它的特点。
按照“我喜欢小石潭的,因为。
初中语文_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过程方法: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情感态度:探究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以及含蓄流露的心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一、导入新课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
二、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
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二、预习检查1、注音:篁竹()清冽()为坻()为嵁()佁然()深邃()参差()披拂俶()尔远逝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研讨下列问题1、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合作探究请再次阅读全文,品读文章以“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我读懂了作者---------------的感情”句式探究作者写景的手法和作者的感情朗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进行展示。
《小石潭记》学情介绍
《小石潭记》学情介绍一、学情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
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但本文感情流露很含蓄,学生学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景物特点2、理解细致入微的写景方法及寓情于景的写法,并说出其作用3、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
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了解景物特点,学习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本文语言优美凝练,感情含蓄复杂,学生不容易读懂。
我采取让学生多角度朗读的方法与文本交流。
通过设计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因此,确定教学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个合理而富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将带给学生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欣赏。
)教师导入:我们曾领略过三峡的雄奇险拔,了解了郦道元爱山恋水之情;我们曾饱览过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明白了吴均避世退隐之志。
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排遣心中的失意,常常寄情山水。
那么诗意的小石潭遇见失意的文人会怎样呢?设计意图:我在导语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和阅读期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绪准备。
(二)欣赏小石潭——感受诗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这三个板块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听读——感知内容。
(多媒体播放朗读,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1.本文按顺序,依次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学情分析
首先,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近两年学习文言文的经历,相对而言,已有一定文言知识的积淀,具有独立借助注解、工具书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本文有一些实词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等,翻译时有一定的难度,应特别强调。
大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其次,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由于人生经历有限,他们很难体味出作者寄寓景物中的情感,因此,应注意背景的介绍,并联系苏轼、刘禹锡等人的相关经历与作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蕴涵的孤独悲凉之情。
最后,学生对景物的描摹是薄弱环节,而本文中的写景自有独到之处,对于学生的写作有相当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故宜引导学生品味其妙处,并在作业中设计一道仿写题,以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