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合集下载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2023年第12期(总第341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2ꎬ20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1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数字经济㊁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张广辉ꎬ李玖玲(辽宁大学经济学院ꎬ沈阳100036)摘㊀要: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ꎮ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就业数量㊁提升生产效率和改善分配结构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㊁增加农民就业机会㊁强化农民收入能力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但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创新㊁数字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均衡性ꎬ数字经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ꎬ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基于以上困境ꎬ加强数字技术创新ꎬ应着力从技术创新顶层设计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推动ꎬ以加快数字红利释放速度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ꎬ应发挥国家财政㊁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作用ꎬ并适当超前部署ꎬ以保障数字红利公平普惠ꎻ提高农民数字素养ꎬ应通过宣传示范㊁教育培训和人才带动来实现ꎬ以提高数字经济参与主动性ꎮ关键词:数字经济ꎻ共同富裕ꎻ农村劳动力ꎻ劳动力就业中图分类号:F061.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3)12-0090-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乡村振兴视角下城乡要素融合路径和实现机制研究 (18CJL019)ꎻ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 数字经济推进辽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LJKZR20220010)ꎻ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XLYC2007119)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 辽宁省宅基地 三权分置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研究作者简介:张广辉ꎬ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李玖玲ꎬ通讯作者ꎬ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ꎮ㊀㊀一㊁引言当前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ꎬ这对实现共同富裕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ꎬ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ꎬ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ꎬ而 促进共同富裕ꎬ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1]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之所以艰巨繁重ꎬ农民缺少致富机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2]ꎮ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仅要解决农民收入水平这一 鱼 的问题ꎬ更要解决农民收入机会和收入能力这一 渔 的问题[3]ꎮ无论是 鱼 还是 渔 ꎬ其本质都在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ꎮ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改善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密切相关ꎬ而数字经济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方位融合为农民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动力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深刻影响ꎮ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ꎬ增加农民收入机会㊁提升农民收入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对于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ꎬ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4][5]ꎮ有学者从生产力发展㊁社会财富创造和积累[6]ꎬ以及收入分配[7][8]等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ꎬ也有学者针对数字经济中的数字金融[9][10][11]和居民数字技术采纳[12][13]等具体方面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ꎬ但鲜有文献从数字经济通过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度进行分析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㊁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ꎬ对发展适应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09的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ꎮ有鉴于此ꎬ本文具体分析数字经济通过不同途径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ꎬ并剖析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ꎬ以探寻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ꎮ㊀㊀二、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㊀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ꎬ既强调 共同 ꎬ也强调 富裕 ꎮ 共同 要求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ꎬ而 富裕 则要求财富水平的提高ꎮ因此ꎬ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ꎬ从微观层面而言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ꎬ既要做大蛋糕ꎬ也要分好蛋糕ꎬ以期缩小城乡居民之间和农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ꎬ使农民群体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ꎮ由于农村家庭通常财富积累水平较低ꎬ收入更多取决于就业状况ꎬ因此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㊁增加农民收入机会㊁提升农民收入能力而言至关重要ꎮ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ꎬ数字经济形成了新的生产力ꎬ农村资源配置和生产关系发生全新变革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ꎮ图㊀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用机制㊀㊀(一)数字经济增加就业数量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夯实基础农村居民富裕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未能实现就业或就业稳定性较差ꎬ缺乏收入机会ꎮ农村居民拥有的土地㊁资金等资产较少ꎬ且非农部门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农业部门收入水平ꎬ因此非农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ꎮ有学者认为ꎬ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部门转移带来的增收作用出现瓶颈ꎬ现有优质劳动力已经基本完成转移ꎬ难以继续通过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14]ꎮ但实际上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有潜力有待挖掘ꎬ截至2021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22.87%ꎬ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仅为3%[15]ꎬ农村地区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向非农部门转移[16]ꎮ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稳定非农就业主要是受就业机会㊁就业成本和就业形态三方面制约ꎮ数字经济发展促使就业市场产生变革ꎬ打破以上约束ꎬ使农村劳动力得以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ꎬ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创造财富的过程ꎬ从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从就业机会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能够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ꎮ首先ꎬ随着数字经济发展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ꎬ催生了大量新职业ꎮ以电子商务为例ꎬ«2022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ꎬ2021年我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895.5亿元ꎬ同比增幅达到7.2%ꎮ电商产业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㊁冷链运输服务㊁物联网服务等相关职业的兴起ꎬ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ꎮ其次ꎬ数字经济促使城市非农产业向农村转移ꎮ传统商业模式下ꎬ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时更倾向于市场潜力大的地区ꎬ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市场规模较小往往不是企业的优先选择ꎮ基于数字经济的销售活动受到的时空限制大大减少ꎬ市场所在地区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相应弱化ꎬ这增强了农村对非农产业的吸引力ꎮ城市的土地㊁工资等生产要素19价格水平都远高于农村ꎬ企业在城市内布局需要支付高昂的生产成本ꎬ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成本水平将持续增高ꎮ数字经济使得企业能够通过虚拟交易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ꎬ互联网㊁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大大降低了从生产地到销售市场的贸易成本ꎮ此消彼长之下ꎬ企业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ꎬ而贸易成本增长有限ꎬ农村的区位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ꎬ产生大量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ꎮ最后ꎬ数字经济下ꎬ生产服务过程可以借由数字技术细化分解为大批 去技能化 的工作任务[17]ꎬ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也能够胜任ꎬ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ꎮ就业机会的大量增加ꎬ能够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ꎬ一方面使部分原本无法就业的农民取得劳动报酬ꎬ另一方面缩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空窗期 ꎬ有效增加和稳定收入来源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从就业成本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维权成本ꎮ劳动力是否就业与获取就业信息的难度息息相关ꎮ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往往依赖亲缘关系ꎬ但乡村积累的社会资本对他们在城市非农部门就业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18]ꎬ搜寻就业信息面临着空间障碍和资源障碍ꎬ需要付出大量的信息成本ꎬ严重影响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ꎮ数字技术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为信息传播与获取提供了条件ꎬ网络招聘㊁线上求职等形式的出现使农民工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搜集就业信息和完成实时交流沟通ꎬ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ꎬ降低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ꎬ削减信息成本ꎮ农民工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ꎬ就业歧视㊁讨薪难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意愿ꎬ也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ꎮ虽然国家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ꎬ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较弱㊁对维权渠道缺少了解㊁出于成本考虑放弃维权等因素ꎬ其权益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ꎮ数字经济下农村劳动力拥有更多发声渠道ꎬ借由互联网平台形成对劳动市场的舆论监督ꎬ对于改善外出务工农民工就业环境具有积极意义ꎮ数字技术加强了信息传播的渗透性ꎬ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增强维权意识㊁了解维权途径ꎮ同时ꎬ数字化治理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更多有效手段ꎬ如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ꎬ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多部门联动对损害外出务工农民工权益的主体实施行政性约束和联合惩戒ꎬ形成较传统治理手段更强大的威慑作用ꎮ就成本效益而言ꎬ信息成本和维权成本的下降促使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做出就业决策ꎬ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ꎬ增加具有收入来源的农村劳动力数量ꎬ提升农民富裕程度ꎮ从就业形态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推动了新型组织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ꎬ更加丰富和灵活的用工方式迅速兴起ꎬ使原本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ꎮ在传统的工业经济就业范式下ꎬ劳动关系通常是长期稳定的ꎬ对劳动时间和劳动场所有固定要求ꎬ部分农民由于家庭照护压力等原因无法实现非农就业ꎮ数字经济条件下ꎬ劳动力可以使用数字化生产资料开展生产活动ꎬ进行远程对接和实时信息反馈ꎮ劳动力和企业工作任务的迅速匹配不再依赖于稳定的雇佣关系ꎬ用工模式由 人岗匹配 逐渐向 人工匹配 转变[19]ꎬ工作时间和场所的灵活性大大提高ꎮ多元化的就业形态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潜力ꎬ增加农民收入机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ꎬ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ꎮ(二)数字经济提升生产效率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效率提升直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ꎬ是促进社会富裕的重要动力ꎮ数字经济中由于数字技术具有共享性㊁连通性和渗透性特征ꎬ从人力资本角度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ꎬ增强其收入能力ꎬ从生产经营角度能够通过优化创新提高产品服务价值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ꎮ效率提升改善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ꎬ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ꎬ构成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ꎮ数字经济变革人力资本积累方式ꎮ我国城乡之间和农村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较大ꎬ尤其是贫困㊁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闭塞㊁教学知识更29新缓慢㊁师资力量薄弱ꎬ导致当地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ꎬ缺乏专业劳动技能ꎮ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缺少竞争力ꎬ能够胜任的就业岗位数量少且工资水平低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提升ꎬ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数字经济时代ꎬ知识的传播成本大幅降低ꎬ空间环境对文化教育的限制被打破ꎮ农村地区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优质的师资和教学内容ꎬ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等技术丰富教学形式ꎮ数字经济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ꎬ积累人力资本[20]ꎮ人力资本积累方式的变革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工作技能ꎬ促进农村分工深化ꎬ形成新型分工结构ꎬ改善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ꎬ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能力和就业质量ꎮ数字经济加快产品服务优化ꎮ首先ꎬ生产过程逐步趋于数字化㊁智能化㊁精细化ꎬ物联网㊁无人机㊁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服务数量和质量ꎮ以BlueRiver公司研发的See&Spray除草机为例ꎬ该机器使用智能模型区分农作物和杂草ꎬ仅对杂草施用除草剂ꎬ解决了传统除草方式下农作物产量受到除草剂影响和杂草清除效果差的问题[21]ꎮ其次ꎬ数字经济提高了供需匹配的有效性ꎮ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和消费体验能够被迅速识别和反馈给位于农村的生产者ꎬ生产者据此安排生产ꎬ市场供需匹配程度空前提高ꎮ在此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供需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浪费ꎬ消费者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同时得到了满足ꎮ最后ꎬ数字经济提升了创新的速度和范围ꎮ数字经济下新技术扩散成本大幅降低㊁速度加快ꎬ协同开发和渗透融合成为常态ꎬ科技更新迭代加速ꎮ同时ꎬ数字技术与生产要素㊁产业组织㊁生产管理㊁商业营销等环节密切融合ꎬ使创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ꎮ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ꎬ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ꎬ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ꎬ有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进ꎮ数字经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ꎮ数字经济重塑了生产要素结构ꎬ从传统的以劳动力㊁土地㊁资本为主转向以数据为核心ꎮ数据要素的高速流动性和广泛聚合性带动生产经营成本下降ꎬ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经营效益ꎬ从而提升就业质量ꎮ第一ꎬ数字经济能够降低农民融资成本ꎮ数字经济主要从拓宽非正规融资渠道和强化正规融资渠道两方面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ꎮ数字经济开放㊁合作的特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ꎬ众筹融资㊁大数据金融等拓宽了农村劳动力非正规融资渠道ꎮ数字经济也提高了正规融资可及性和金融机构放贷意愿ꎮ金融机构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ꎬ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农户征信状况则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向农民提供信用融资服务的意愿ꎮ第二ꎬ数字经济能够减少农业生产要素成本ꎮ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管理效率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ꎬ数字化㊁智慧化㊁精细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对劳动力㊁种肥药㊁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消耗ꎮ以水稻播种为例ꎬ30亩稻田人工播种需要10个人劳作一天ꎬ而无人机直播仅需40分钟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21]ꎮ第三ꎬ数字经济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ꎮ长久以来农业生产 看天吃饭 ꎬ各类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损失ꎮ利用卫星遥感㊁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气象灾害进行预警㊁研判病虫鼠害的发生概率和传播趋势后ꎬ农民可以借助数字化生产技术提前进行防控ꎮ数字经济使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ꎬ遏制或减缓灾情跨区域㊁跨作物种类蔓延ꎬ大幅降低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减产和农业基础设施损坏风险ꎮ(三)数字经济改善分配结构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支持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ꎬ除了要做大蛋糕ꎬ还要分好蛋糕ꎮ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ꎬ从事农业经营的劳动力就业质量差㊁利润率过低ꎬ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扩大生产的能力ꎬ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低ꎮ农民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㊁产业链中间环节繁多㊁农户缺乏组织力量ꎮ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ꎬ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ꎬ重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分配关系ꎮ数字经济重塑农业产业链ꎬ通过缓解信息39不对称㊁减少中间环节㊁加强组织联系提高农民在议价过程中的话语权ꎬ使利益分配更加公平ꎬ从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数字经济缓解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ꎮ一是缓解农产品生产者与中间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ꎮ在传统农业模式下ꎬ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ꎬ接收信息的速度㊁准确度㊁精细度都较低[22]ꎮ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产品中间商掌握着丰富的实时市场信息ꎬ占据信息优势ꎮ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ꎬ信息不对称会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ꎬ造成交易主体之间利益失衡ꎮ农民通常被动地接受中间商报价ꎬ在利益驱使下中间商有动机压低收购价ꎬ串通压价㊁压级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ꎬ农民为生产投入越多越可能遭受损失ꎬ从而使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者退出交易甚至不再生产ꎮ位于供给端的农民获得的利益份额远低于中间商ꎬ但农民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却远超中间商ꎬ利润分配不公平也不合理ꎮ数字经济条件下农民一方面能够通过互联网㊁电商平台等获得及时㊁准确㊁详尽的农业信息和市场信息ꎬ了解农产品价格走势ꎬ对市场容量㊁消费者偏好动向等形成预判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交平台㊁电商平台取得更多农产品收购信息ꎬ扩大中间商选择范围ꎬ一定程度上打破买方垄断ꎮ二是缓解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ꎮ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农产品相关信息只能被生产者详细掌握ꎬ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农产品质量ꎮ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农产品全程可溯源ꎬ增进消费者信任程度ꎬ农民为产品质量进行的投入能够反映在价格中ꎬ利润在生产不同质量农产品的农村劳动力之间分配更加合理ꎮ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可有效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ꎬ激励农民提高生产质量ꎬ增强农业经营者就业质量ꎬ提高农业经营利润率ꎮ数字经济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ꎮ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历收购商㊁加工企业㊁批发商㊁零售商等一系列环节ꎬ各个环节层层加价ꎬ最终形成消费者面对的价格ꎮ由于交易环节众多ꎬ除每个环节留存的利润外ꎬ冗长的交易过程还导致了大量运输和仓储损耗ꎬ压低了农民分得的利润ꎮ数字经济具有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特点ꎬ通过虚拟平台供需双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对接而不必经过其他中间环节ꎮ与此同时ꎬ数字技术应用于流通领域ꎬ智慧物流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ꎬ降低了储运损耗ꎮ交易链条缩短令利润分配结构发生变革ꎬ生产端在农业产业链的地位提高ꎮ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ꎬ农业部门收入与非农部门工资差距缩小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数字经济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ꎮ农民向市场中介销售农产品主要包括中间商收购和企业订单两种模式ꎮ前者农民分散地将农产品销售给中间商ꎬ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ꎬ农产品收购价格通常被中间商大幅压低ꎮ后者形成了企业为农民提供农资㊁技术支持而农民负责生产的 共生 模式ꎮ这一模式下虽然企业为了确保达到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向农民让渡一部分利益ꎬ但相对于企业ꎬ分散的小农户仍然是弱势的市场主体ꎬ缺乏话语权和谈判技能[23]ꎮ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增强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至关重要ꎮ农业合作社等形式一方面能够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市场地位ꎬ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在管理㊁销售等方面专业性更强ꎬ能够代表农民争取更多利益ꎮ农民组织化程度越强ꎬ议价能力和自信程度越高[24]ꎬ越能够在农业产业链利润分配中获得更多份额ꎮ由于数字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ꎬ组织成员共享信息ꎬ结成了更加紧密的同盟ꎬ进而增强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ꎬ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ꎮ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产业链分配结构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就业质量ꎬ有助于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ꎮ㊀㊀三、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㊀㊀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就业水平㊁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分配结构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ꎬ既有助于做大蛋糕又有助于分好蛋糕ꎬ促进农民收入水平㊁收入机会和收入能力的普遍提升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但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是数字经济充分融入农村生产生活ꎬ数字技术49对于农民农村来说要 有得用 用得上 懂得用 ꎮ就数字科技创新而言ꎬ当前我国数字技术研发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ꎬ存在不适用㊁不够用的问题ꎮ就数字接入条件而言ꎬ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市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ꎮ就数字技术应用而言ꎬ农民群体数字素养较低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能力不足ꎮ数字经济要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作用ꎬ还面临着研发端技术创新㊁接入端数字设施㊁应用端应用能力三方面问题ꎮ(一)农村适用数字技术创新不足数字技术以数据作为主要载体ꎬ技术扩散和技术融合演进发生得极其频繁ꎬ科技创新迭代的速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ꎮ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ꎬ我国适应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数字技术却相对匮乏ꎬ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ꎮ农村使用数字技术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首先ꎬ创新活动缺乏统筹协调ꎮ数字技术研发周期长ꎬ需要大量技术㊁人才㊁资金支持ꎮ依靠科技企业㊁科研院所和高校各自为战的研发模式缺少分工协作ꎬ立项内容互相重复㊁互有交叉㊁方向分散ꎬ既影响了研发速度ꎬ又造成了资源浪费ꎬ不利于数字技术的发展ꎮ其次ꎬ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足ꎮ目前ꎬ我国在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农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上与国外差距明显ꎬ关键技术㊁核心设备进口依赖程度高ꎬ传感器㊁农作物生长模型㊁大数据育种㊁智能芯片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ꎮ以生猪育种为例ꎬ我国至今仍以从国外引进核心种猪为主ꎬ且种猪性能和利用效率均落后于国外[25]ꎮ对进口的依赖导致国内科技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ꎬ缺乏研发动力ꎮ核心技术如不能取得突破将被国外垄断ꎬ农民利用数字技术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ꎬ并且面临 卡脖子 风险ꎮ最后ꎬ研发方向与农村应用场景脱节ꎮ我国农村地理环境㊁社会文化㊁人口分布㊁产业结构不仅与城市差异巨大ꎬ不同地区农村之间也情况迥异ꎬ因此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也需要因地制宜ꎬ满足多样化㊁个性化需求ꎮ同时ꎬ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ꎬ对数字化成本的承受能力有限ꎬ研发技术还需要考虑农民的接受度ꎮ但是从事研发的科研人员很多对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应用场景缺乏深入了解ꎬ研发内容并非需求导向ꎬ与实际应用发生脱节ꎮ一方面表现为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应用成本ꎬ致使农民无力引进数字技术ꎬ不利于数字经济在农村的普及ꎻ另一方面表现为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层面ꎬ或者未能实现市场化ꎬ在实际生产中实用性不强ꎬ无法为农民所接受ꎮ研发端创新不足对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形成阻碍ꎬ导致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缺少必要的科技基础ꎮ(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薄弱2021年中央网信办㊁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 2025年)»中提出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作为数字乡村发展的重点任务ꎬ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ꎮ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㊁先导性作用ꎬ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ꎬ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严重限制了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ꎮ目前ꎬ我国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ꎬ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ꎬ截至2022年6月已实现 县县通5G㊁村村通宽带 ꎬ但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ꎬ农村不同地区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ꎬ已建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农村生产生活应用场景的适配度仍然偏低ꎮ第一ꎬ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迥异ꎮ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ꎬ人口密度低ꎬ交通条件差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高ꎬ收回成本周期长ꎬ造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城市ꎮ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例ꎬ农村地区网络质量较差ꎬ部分地区资费水平高于城市ꎬ限制了农村居民接入网络的积极性ꎮ截至2023年6月ꎬ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ꎬ低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24.6个百分点ꎮ第二ꎬ农村地区之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大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农村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明显差异ꎬ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ꎬ而边远地区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落后ꎮ«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评价59。

2017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概念辨析(每题6分,共30分)1.全额实时结算与净额批量清算答:全额实时结算是指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立即单独全部进行交割。

净额批量清算是指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之后,在一个清算周期结束前,参与者要将从系统中其他所有参与者那里应收的全部转账金额与对其他参与者的应付的转账金额轧出差额,形成据以结算的净借记余额或净贷记余额。

2.单一监管体制与多头监管体制答:单一监管体制是指由一家金融监管机关对金融业实施高度集中监管的体制。

多头监管体制是指根据从事金融业务的不同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不同,由不同的监管机构分别实施监管的体制。

3.纯网络银行与分支型网络银行答:纯网络银行也可称为“只有一个站点的银行”。

这类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无分支机构,无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是一个虚拟银行。

分支型网络银行指原有的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

4.定期存款与可转让大额存单答:可转让大额存单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它与一般存单不同的是:金额为整数,并且在到期之前可以转让。

定期存款是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

5.公募证券发行与私募证券发行答:公募证券发行指公开向不特定的投资人发行,比如公司发行新股。

私募证券发行又称不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

私募发行的对象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个人投资者,例如公司老股东或发行人机构自己的员工;另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如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往来关系的企业等。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答:货币政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供给数量的一切措施。

较狭义的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_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_贺城

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_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_贺城

2017年4月第2期金融理论与教学Finance Theory and Teaching总第142期借鉴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经验,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贺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全球变暖是当下世界各国都需面对的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经国际社会上实践碳排放权交易已经证明了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交易基础薄弱、政府监管缺位与越位等问题。

应对这些问题,我国可借鉴成熟的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与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程度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法律法规,建立多样化的区域碳交易市场布局,健全碳排放交易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完善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使我国步入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时代。

关键词:碳排放权;低碳经济;排放配额;强制减排;自愿减排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17)02-0098-06收稿日期:2016-11-18作者简介:贺城(1991-),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引言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逐步发展低碳经济战略以此应对气候变化多带来的消极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严重威胁,150多个国家于1992年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制定。

《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即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对这种排放权进行交易。

同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I 所包含的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减排目标,要按时完成其在不同时间段应减排多少温室气体的承诺。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1年辽宁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 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辨析(每题6分,共30分) 1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答:名义汇率是指假如一种货币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贬值,或两种 货币均由于通货膨胀而对内贬值但贬值的程度不一样,由此引起的变化 了的汇率。 实际汇率是指假设两种货币均无通货膨胀的背景,这时它们之间的 汇率。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汇率变动如何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
答:(1)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 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 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2)从出口商品看,汇率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但在出口商品供给 弹性小的情况下,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商品从而抬高商品 的国内收购价格,甚至有可能波及国内物价总水平。
3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答:封闭式基金指发行的股票数量固定不变,发行期满基金规模就 封闭起来,不再增加和减少股份。
开放式基金也称共同基金,其股票数量和基金规模不封闭,投资人 可随时根据需要向基金购买股票以实现投资,也可出售股票以撤出投 资。
4 证券经纪人与证券交易商 答:能够进入证券交易所从事交易的,必须取得交易所会员资格。 会员资格的取得历来均有各种严格限制并需缴纳巨额会费。会员有两 类:经纪人和交易商。 证券经纪人充当证券买者与卖者的中间人,从事代客买卖业务,收 入来自佣金。 证券交易商可以直接进行证券买卖,收入来自买卖差价。
5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答: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 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和其他 债务人提供的信用。具有两个特点: (1)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由于借贷的是作 为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而且有金融机构的介入,所以商业信 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里不存在。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第一组劳动经济学主席:郁培丽东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委员:谢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于金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吴建利辽宁大学学生处教授委员:汤闳淼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二组政治经济学、规制经济学主席:郁培丽东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委员:谢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于金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和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曹艳秋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周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宋君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张广辉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三组经济史主席:王蓉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副教授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委员:叶满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赵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佟健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第四组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学主席:王蓉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副教授委员:李平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委员:郭广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叶满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赵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佟健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委员:杨志文辽宁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第五组国民经济学、政府经济学主席:李华辽东学院教授委员:赵德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杨爱兵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张华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吴云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六组区域经济学主席:王大超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委员:崔万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赵德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和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郭广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张华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七组财政学、税务硕士主席:张献和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委员:杨志安辽宁大学党委宣传部教授委员:王振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委员:赵桂芝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杨玉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杜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八组金融学一组、金融硕士一组主席:苏存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研究员委员:赫国胜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委员:杨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立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慕丽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九组金融学二组、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硕士二组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教授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委员:王东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赖溟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李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组金融学三组、金融硕士三组主席:马力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高级经济师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谷明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张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罗春婵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一组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主席:刘春芝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委员:唐晓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伟光辽宁大学教务处教授委员:聂荣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孙广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张丹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赵丰义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二组国际贸易学、国际商务硕士(一组)主席:高丽峰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世斌辽宁红阳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钧霆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志中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 李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三组国际商务硕士(二组)主席:徐春祥沈阳理工大学教授委员:王世斌辽宁红阳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钧霆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志中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 李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四组数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统计硕士主席:米娟沈阳大学教授委员:李虹辽宁省统计局统计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王青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教授委员:陈瑾玫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韩云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艳清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委员:付连艳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付云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潘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王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第十五组投资经济学主席:黄莉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委员:王青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教授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曲赜胜辽宁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第十六组保险学、保险硕士主席:徐广哲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委员:王立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李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谷明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刘海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委员:云月秋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奖学金评选规则

奖学金评选规则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奖学金评选细则根据《辽宁大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先进班级、文明寝室评选办法》、《辽宁大学评选学生奖学金参考规定》,结合经济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学院奖学金评选细则。

一、奖学金评选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进步;2.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3.尊师爱校,团结同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生活俭朴;4.积极参加校、院、班组织的活动和体育锻炼;5.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良;6.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条件学习成绩较好,具有获得三等或单项奖学金资格,工作认真负责,学院考核达到标准的学生干部可授予“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发给三等奖学金。

三、奖学金比例及综合成绩计算方法(一)奖学金获奖比例1.一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5%(基地班为10%),每人得奖金1000元;2.二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10%(基地班为15%),每人得奖金500元;3.三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20%(基地班为15%),每人得奖金260元;4.单项奖学金获奖比例为20%(基地班为15%),每人得奖金100元;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称号。

(二)综合成绩计算方法综合成绩=学生加权学分成绩+日常表现得分日常表现得分=校、院活动量化分+班级活动量化分+个人表现量化分1.以综合成绩排名为序,依次评定一、二、三等和单项奖学金;2.日常表现加分、减分最多不超过5分。

(三)奖学金评比方法1.按班级实际人数分配奖学金名额。

2.学校、学院的量化加分情况,由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统一汇总,由学院辅导员办公会议审核后,下达给班级。

3.班级活动量化加分由班长、支书带领学委等班委核定,每项活动酌情加0.1—0.2分;班级活动量化加分经班委整理后,上报辅导员老师确认;各班学委统计加权学分成绩。

4.本学期内出现成绩不及格者或有因个人原因缓考者,不能参评一、二等奖学金,只可参评三等或单项奖学金。

因个人原因,缓考科目超过考试科目一半数量的,只参评单项奖学金。

财政分权、扭曲效应与制造业产业集聚

财政分权、扭曲效应与制造业产业集聚

作者: 唐晓华[1];李静雯[1]
作者机构: [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出版物刊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6-15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财政分权;产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土地财政;现代财政制度
摘要:为了揭示财政分权与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作用.结果表明:(1)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产生了扭曲效应.(2)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挤占财政科教支出、扭曲税收竞争行为以及引发土地财政扩张等路径实现的.为了缓解财政分权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扭曲效应,本文提出优化现有地方政绩考核机制,转变地方"重生产、轻科教"支出偏好,有效约束地方税收竞争行为,以及建立健全地方土地管理体制是实现制造业产业集聚的财政分权改革的重要举措.。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816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816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亚澳商学院初试专业课:816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高鸿业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开设的经济类专业是涵盖了绝大多数的经济学硕专业,还有一些特色专业,像是规制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学等。

经济学院的总体招生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名额具体到专业上就有所不同了,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招生的就比较多,能超过20人,其他专业就没有这么多了,所以报考专业时要考虑这个因素。

816西方经济学并不是很难,大家好好准备的话,问题不大。

816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占55%)一、引论(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二)现代经济学试图解决的两个问题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微观经济学概述1.理性人假设2.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二)需求曲线1.需求的定义2.需求的表述方式3.影响需求量的因素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三)供给曲线1.供给的定义2.供给的表述方式3.影响供给量的因素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四)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的含义2.均衡价格的决定3.均衡价格的变动(五)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2.需求价格弹性3.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5.供给价格弹性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品、互补品7.需求收入弹性(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1.易腐商品的售卖2.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3.农产品支持价格(七)蛛网模型1.假设条件2.收敛型蛛网3.发散型蛛网三、消费者选择(一)效用论概述1.效用的定义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3.基数效用论(二)无差异曲线1.偏好的假定2.无差异曲线(三)预算线1.预算线的定义及公式2.预算线的变动(四)消费者均衡1.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结合2.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五)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价格—消费曲线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需求曲线4.收入—消费曲线5.恩格尔曲线6.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七)不确定性和风险1.不确定性2.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3.消费者的风险态度4.风险与保险四、生产函数(一)厂商1.企业的本质2.厂商的目标(二)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的定义2.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1.短期和长期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四)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1.等产量曲线2.边际技术替代率(五)等成本线(六)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3.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4.扩展线(七)规模报酬五、成本论(一)成本的概念1.机会成本2.显成本和隐成本3.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二)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1.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2.扩展线和短期总成本(三)短期总成本曲线1.短期成本的分类2.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5.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四)长期成本曲线1.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2.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3.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六、完全竞争市场(一)厂商和市场的类型(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3.生产者剩余(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八)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1.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2.价格管制和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分析3.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七、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一)垄断1.垄断市场的条件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6.价格歧视7.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二)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5.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6.非价格竞争(三)寡头1.寡头市场的特征2.古诺模型3.斯塔克伯格模型4.斯威齐模型5.价格领导模型(四)不同市场的比较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1.完全竞争厂商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三)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四)对供给方面的概述1.要素供给原则2.无差异曲线分析3.要素供给问题(五)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1.劳动和闲暇2.劳动供给曲线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4.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六)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1.土地的供给曲线2.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3.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七)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1.资本和利息2.资本的供给3.资本市场的均衡(八)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九、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一般均衡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2.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二)经济效率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2.帕累托标准(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五)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生产可能性曲线2.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六)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七)社会福利函数1.社会福利函数2.不可能定理十、博弈论(一)博弈论和策略行为(二)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1.纳什均衡2.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3.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最优性(三)同时博弈:混合策略均衡(四)序贯博弈1.博弈树2.序贯博弈的纳什均衡3.序贯博弈的纳什均衡的精炼十一、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市场失灵的定义(二)垄断1.垄断与低效率2.寻租理论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三)外部影响1.外部影响及其分类1.外部影响与资源配置失当2.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3.科斯定理(四)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排他性与竞用性2.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3.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4.公共资源(五)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1.信息与商品市场2.信息与保险市场3.信息与劳动市场4.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5.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宏观经济学(占45%)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支出法核算GDP3.收入法核算GDP(三)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五)名义GDP与实际GDP(六)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1.失业的衡量2.物价水平的衡量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定义2.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5.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四)乘数论1.投资乘数2.乘数效应(五)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六)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七)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2.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三、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一)投资的决定1.实际利率与投资2.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4.投资边际效率曲线5.托宾的“q”说(二)IS曲线1.IS曲线及其推导2.IS曲线的斜率3.IS曲线的移动(三)利率的决定1.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2.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3.流动偏好陷阱4.货币需求函数5.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五)IS—LM分析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四、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2.总需求曲线的推导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2.劳动市场(三)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1.古典总供给曲线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四)常规总供给曲线(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五、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的描述1.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二)失业的原因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2.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货膨胀的衡量2.通货膨胀的分类(五)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六)通货膨胀的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六、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二)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4.赤字与公债5.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2.货币政策及其工具3.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五)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1.要不要干预2.政策有效性的争论3.按什么规则对经济进行干预(六)供给管理的政策1.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2.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七、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一)汇率和对外贸易1.汇率及其标价2.汇率制度3.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模型的关键假设2.开放经济的IS曲线3.货币市场与LM曲线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1.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八、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二)增长核算(三)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1.基本假定和思路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4.稳态及其条件5.稳态时的增长率(四)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1.对收入差异的解释2.对增长率差异的解释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五)内生增长理论1.基本模型2.两部门模型(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1.鼓励技术进步2.鼓励资本形成3.增加劳动供给九、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消费1.跨期消费决策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4.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二)投资1.企业固定投资2.住房投资3.存货投资(三)货币需求1.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思路2.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个体利益最大化2.理性预期3.市场出清(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2.基本理论(四)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2.模型的基本思想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4.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五)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1.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2.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3.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六)名义黏性1.名义工资黏性2.名义价格黏性(七)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1.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2.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3.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八)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保研名单

保研名单
西方经济学
熊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待定
经济系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柯毅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试验班
待定
经济系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曲旭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
待定
经济系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彭敏艳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
保险系
待定
统计系
统计学
胡颖琼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待定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能源经济学
林幼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待定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能源经济学
许越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学
待定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金融学
凌桂芳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学
待定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金融学
林雨敏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待定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统计学
待定
会计系
会计学
杨瑞雪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国际会计(cga方向)
待定
会计系
会计学
蔡青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
待定
会计系
会计学
陈欣笛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学(ACCA方向)
待定
会计系
会计学
赵洁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ACCA方向)
待定
会计系
会计学
童丽静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

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

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和绩效分析李丹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摘要:中日韩三国在其经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正是由于恰当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创造了一个个亚洲奇迹㊂本文在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其经济绩效的分析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其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而得到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中的一般性框架㊂关键词:经济发展模式绩效比较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以经济增长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基本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㊂经济增长模式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适应土壤和成长环境,怎样结合一国所面对的特有的国内外情况选择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㊂作为后发优势国家,中日韩三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济发展均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发展模式,并且都对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㊂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中日韩三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也有不少教训,对其进行认真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迪㊂一、文献综述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就对日本㊁韩国等东亚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展开了激烈的争辩㊂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是何种理论导致东亚奇迹的产生,是否存在一种 东亚模式 ㊂对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如以日本或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分析对象,指出其特定的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571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意义㊂日本学者长谷川启之(1992)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会类型和 日本模式 (以日本为重心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指出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还应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因素,如社会文化㊂稻盛和夫(2005)以日本京瓷公司的发展为主线,梳理的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对日本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日本的发展经验角度对中国给予肯定并指出中日合作的重要性㊂刘贵鹏(2009)对日本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经济职能的运行提出建议㊂田丰伦(2007)从日本的经济体制㊁金融体制㊁贸易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入手,评析了日本经济发展模式,指出日本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借鉴意义㊂邱曼萍,陈洪斌(1998)对日本和美国5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两种经济增长模式 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这两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并且指出我国应借鉴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组织制度来确定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㊂李明勋㊁李东学等(1997)分析了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指出韩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对韩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㊂金承男(1999)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韩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沿用曾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韩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亟待调整和转变㊂吴金园(2009)在分析总结1960年以来韩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㊂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者多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发展模式,如以日本或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分析对象,指出其特定的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意义㊂学者们没有从多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出发衡量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一般性框架㊂本文正是在这一研究空白的基础上,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入手,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绩效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对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有益指导㊂二、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恢复㊂日韩两国经过了50年671代和60年代的恢复,实现了经济的腾飞㊂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国也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㊂中国更是通过经济改革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市场㊂中日韩三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备受瞩目,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㊂而这都与各国适当的经济发展模式密不可分㊂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㊁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中日韩三国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均对其经济发展产成了不同的效果㊂(一)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曾被誉为创造了 亚洲奇迹 ,堪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模板㊂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1956~1973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2%,这也被认为是世界工业化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经验㊂1.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经济学家刘易斯说: 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明智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经济进步的㊂ 日本经济的成功,政府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㊂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日本经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三流地位㊂195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24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5㊂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㊂1960年,当时的池田勇人内阁制订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使得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10年间(到1970年时)增加了1倍,并出现了1965~197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17.2%的经济繁荣时期㊂进入80年代,日本政府又提出了 科技立国 的口号,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㊂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和动向㊂2.分阶段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合理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㊂但日本的产业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制定一定时期内可以达到的理想产业结构㊂在二战后的恢复期,采用倾斜性产业政策,主要内容是以恢复战后疲软的经济为目的,以钢铁㊁煤炭㊁电力㊁造船 四大产业 为重点㊂高速发展时期实行充实基础产业和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一方面进一步发展钢铁㊁电力等基础工业,同时逐步将产业结构重点向重化学工业转变以消除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㊂经济稳定增长阶段,产业结构演进重点主要集中于调整能源及资源结构,由高能耗的资本密集型向低能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㊂经济萧条阶段产业结构的重点在于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产业结构由技术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迈进㊂3.依赖外部市场的外向型经济771日本经济奇迹的产生与其恰当的贸易战略选择息息相关㊂二战后初期,日本几乎成一片废墟,但是日本政府准确的采取了 倾斜生产方式 和推行 道奇方针 ,加之美国侵朝战争的特许采购等发展机遇,对外贸易在二战后不久就显示出旺盛的增长势头㊂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已基本上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而对外贸易又功不可没㊂由于日本资源奇缺,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 贸易立国 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积极发展加工业,大力促进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㊂4.重视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中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㊂二战后日本迅速建立起新的科技体制,完善科技立法,并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㊂首先,日本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在1955~1970年间几乎掌握了全世界半个世纪中发明的全部先进技术(董敏杰,2007)㊂日本花了60亿美元引进这些先进技术,而国外从研制到投入生产则要花费1800亿到2000亿美元㊂其次,日本对引进的技术采取 反求工程 ,对引进的国外产品㊁设备进行全面的解剖和分析,在引进㊁消化㊁吸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与创新,研制出具有本国特色的产品㊁设备,最终使日本工业技术迅速赶超欧美,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㊂(二)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由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1962~1996年间以平均8.2%的增长速度,在较短的30多年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300年的历程,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 汉江奇迹 ㊂1.政府调控经济发展体制韩国的产业政策㊁政企㊁银企的关系实际上是日本的翻版㊂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政府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的发展,触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并参与具体的经济建设㊂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刚刚起步,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民间资本欠缺,缺乏有市场开拓力的财阀,因此只能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㊂韩国政府从1962年起进行五年计划,对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设定合理的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对经济运行直接具体干预,不仅通过经济开发计划㊁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引导经济运行,而且还积极运用行政和法律㊁经济杠杆等手段管理和影响企业㊂在政府主导下将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有效地结合起来,保证了韩国资源分配的方向和实效,促进了重点产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㊂871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韩国国内市场相对较小,且严重缺乏自然资源,难以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㊂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其有效支撑㊂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转向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㊁两个市场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提升㊂韩国的 出口导向型 经济发展模式是在韩国缺乏资本㊁资源和技术以及市场狭小的实际情况下通过大量吸收外贸和国外先进技术,进口所需设备和原料,以出口贸易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㊂从具体的阶段来看,20世纪70年代,韩国通过积极实施 出口第一 战略,扩大了出口,使韩国经济得以急剧发展㊂20世纪80年代,韩国继续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增大规模经济来提高效率㊂到了90年代后期,韩国对进口的管制有所放松,但出口仍然是韩国经济发展一直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㊂3.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成功的做法就是适时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㊂韩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㊁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时捕捉并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㊂20世纪60年代,韩国及时抓住美㊁日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机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使得韩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㊂进入7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贸易保护加强,韩国轻纺产品出口受阻㊂而此时,韩国又恰当地利用了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重化工业㊂到了80年代,韩国并没有一味的坚持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的高增长方式,而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了 科技立国 的口号,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至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㊂4.重视引进外资和技术资本积累过程中的 海外依存型 发展模式是韩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选择㊂外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有效地缓解了韩国国内储蓄和投资财源不足的问题,充当了资本积累,成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促进要因㊂特别是在资本边际收益较高的六七十年代,外资对韩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较高㊂外资的引入不仅弥补了韩国资本的不足,而且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㊂韩国一向重视技术引进,更重视引进后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其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投入比高达1ʒ8,甚至超过世界模仿创新王国日本㊂韩国企业长期不懈坚持技术创新这一路径,国际竞争力不断积累提升㊂971(三)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探索中走过了60年,历经计划经济体制㊁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1978~2008年间经济平均增速达到9.05%,即使在2008年世界各国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国G D P增幅也达到9.6%,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不断形成的㊂因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始于改革开放㊂1.有效发挥国家主导的作用世界银行1993年10月一篇题为‘东亚奇迹“的报告中提出的 东亚模式 这一概念,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㊂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是通过政府主导改革而建立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在政府主导下展开的㊂这在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㊁市场培育程度㊁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是不可避免的㊂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 五年计划 ,每一阶段政府都对中国经济㊁社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握经济发展动向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㊁快速发展,这其中政府的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是广泛的,政府的新型角色是含盖多方面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也是比较大的㊂政府积极推动国家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多元利益主体,实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㊂2.以加工贸易参与全球分工的外向型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最独特的体现就是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基础,以大力发展外贸为手段参与全球生产链的分工,形成一种世界工厂的模式㊂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分工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终产品的竞争转变为生产要素的竞争㊂跨国公司开始专注核心环节,如研发㊁设计㊁品牌及销售,而将低附加值加工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㊂我国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政府推动,以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以价值链中加工环节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㊂3.吸引外资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日本㊁N I E s以及欧美等地引入了大量资本以期弥补资金缺口和技术缺口,加快本国本业化进程㊂中国吸引外资流入通常与丰裕要素,如劳动力㊁土地资源㊁原材料等相结合,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㊂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㊂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始终与技术引进相结合㊂外资的进入带来了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㊂081三、中日韩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分析(一)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与日本经济(1)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造就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奇迹,使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日本保持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其后只是在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出现过负增长,而1973~1991年日本仍保持了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㊂长期的经济增长,使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8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㊂1991年人均G N P首次超过美国(22550美元)达到27326美元㊂(2)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十分注重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每一次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均对应更加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㊂在合理的产业战略下,日本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㊂在二战后恢复阶段,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纺织工业成为制造业的中心,如1946年和1951年,纺织工业在制造业中比重达到23.9%和29.1%,居第一位㊂日本经济由恢复阶段向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转变,钢铁㊁电力㊁造船㊁机械制造㊁石油精炼等新兴重化工业成为制造业中心,其产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由1951年的48%上升到1970年的70%,而跃居第一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稳定增长阶段转变,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㊂在泡沫经济和萧条时期,信息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产业结构由技术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演进,产业结构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㊂(3)日本的 贸易立国 战略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不可小觑的经济绩效㊂日本资源奇缺, 贸易立国 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一切条件和权利去扩大出口,最大限度地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㊁装备和自然资源㊂1956~1973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口额由25亿美元增长到37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8%㊂随后,日本的出口受到石油冲击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1973~1985年)日本净出口对G D P的贡献率达到42%(B a l a s s a a n dN o l a n d,1988),这远远高于美国的19%,意大利和法国的24%以及英国的9%㊂而正是这一时期日本由一个贸易小国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国㊂另外,日本的 贸易立国 战略在资本积累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㊂(4)日本的重视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发展体制使日本迅速建立起高技术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体制,同时在进口先进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过程中实现了价格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㊂日本的技术引进伴随着 投资引致投资 ,通过大规模的技术设备更新,使具有最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技术建成电子㊁电机㊁汽车㊁181合成纤维㊁石油化工及合成树脂六大新兴产业部门,实现了汽车㊁家用电器及石油化学产品的批量生产,确立了国内现代化的生产体系,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许多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欧美国家同类企业㊂随着日本赶超时代的结束,后发效应逐步消失,而这期间日本尚未形成自主开拓发展能力,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泡沫经济破灭,其经济发展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经济体制效率低下㊂二战后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创造了 东亚奇迹 ,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经济大国㊂但随着赶超阶段的终结,日本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以及违背市场经济规则的弊端暴露无遗㊂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配置扭曲,生产要素从高效产业向低效产业转移㊂二是寻租活动十分猖獗,经济生活中交易费用上升,阻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㊂三是国内消费严重不足㊂由于生产率低的国内产业生产成本高㊁产品价格高,严重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㊂(2)经济过渡依赖国外需求,国际经济摩擦不断㊂在内需难以启动的情况下,日本大量的生产能力只能通过外需,特别是美国的需求加以消耗㊂这极易引发贸易摩擦㊂日美贸易摩擦领域以纤维产品拉开序幕,逐渐从钢铁㊁大米等低级产品向汽车㊁航空材料㊁电信等高级产品扩大㊂(二)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与韩国经济(1)韩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干预是经济发展模式中鲜明的特色㊂政府通过加强和晚上经济立法,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与产业政策,制定外向经经济发展战略,扶持大企业集团等手段创造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 汉江奇迹 ㊂如在政府政策主导下,1971~1979年间,韩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1%以上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同期世界各经济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㊂国民生产总值扩大了5.5倍,由95亿美元增长到614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4.8倍,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㊂出口年均增长率近40%,从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㊂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037美元㊂1996年则成为了世界 富国俱乐部 O E C D的第29个成员㊂韩国用30年实现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跨进世界发达经济体门槛的巨变,将规模速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到了极致㊂(2)韩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突破了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也消除了国内供给市场的局限,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加速了经济增长㊂从贸易量来看,1950年韩国的出口仅为2300万美元,而1963年出口总额就突破了1亿美元,到了1977年又突破了100亿美元㊂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7%,实现了名副其实的经济起飞㊂到了1995年, 281韩国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㊂2008年,韩国的出口总额达到42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九大出口国家㊂从经济发展来看,在韩国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指引下,G N P年均增长率在一五期间就达到了8.5%,在之后的各个五年计划中,除石油危机对经济增长造成短暂的影响外,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发展态势㊂(3)韩国经济发展模式中也十分重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㊂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㊂在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1954~1961年),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农㊁林㊁牧㊁副的农业为主体,轻纺和生活必需品的进口替代和产品加工为辅的态势,民族工业和基础工业十分落后㊂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工业化时期(1962~1971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从36.2%下降到28.9%,工矿业从16.5%上升到22.8%,特别是机器㊁电子㊁家用电器㊁有机化学等新兴产业相继建立和发展,从而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㊂在重化工业发展时期(1972~1979年),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矿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33%,超过了农业的24%㊂在经济转型时期(80年代后),韩国将产业结构转向机械㊁运输工业和通讯等资本密集型工业,同时重点发展计算机㊁半导体㊁电子㊁光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㊂(4)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模式可谓是韩国经济发展的基础㊂在经济发展中,韩国选择了借外资 引进技术 出口导向 创汇还债 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㊂韩国技术引进到模仿创造再到创新的发展中,最显著的成效表现在其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㊂20世纪60年代,韩国出口产品为纺织品㊁服装㊁玩具和胶合板等劳动密集型产品㊂到了70年代,船舶㊁钢铁㊁机械等重化工业产品成为出口的中坚力量㊂80年代则以汽车㊁家电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导㊂90年代出口产品发展成为半导体㊁计算机通信等I T产品㊂这40多年的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背后浓缩的正是科技的进步㊂目前,韩国技术竞争力世界第六,科学竞争力世界第七,韩国正是依靠技术提升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世界地位㊂韩国的 政府主导㊁出口导向㊁外资依赖 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劣同在㊁长短互现㊂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出现了一种 韩国病 ,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㊂(1)对外收支逆差逐年增多韩国经济自196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多数年份都是在国际收支逆差基础上实现的高速增长㊂进入20世纪90年代,逆差状况逐年恶化㊂1994年逆差为45.3亿美元,1995年达到89亿美元,到了1996年猛增到230亿美381。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

一、引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新时代下党中央对中国现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的精准判断和战略规划。

正确认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寻求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最大平衡,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具体表现为:一是不需要投入过多生产要素;二是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三是资源环境整体成本较低;四是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表现较好。

它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数量或者质量的单向衡量,也涵盖了政治、社会、经济等若干方面的具体内容(任保平,2018),融入了绿色、创新、共享、协调、开放的五大理念(金碚,2018),是经济高效率增长在长远效益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平衡(魏杰和汪浩,2018),是追求经济增长“量”与“质”的统一(任保平和文丰安,2018)。

本文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丰富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采取双重赋权法对我国2009~2018年31个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规划提供参考。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指标选择以往学者主要从经济增长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进行构建(钞小静,2009;魏敏,2018),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丁涛和顾金亮,2018;刘瑞和郭涛,2020)。

这些研究主要以全国整体为样本,分析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变动,以省级经济单位为样本的研究较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域性特征的分析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结合地域经济特征从经济增长、经济稳定、经济创新、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绿色经济六个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见表1),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罗春婵何代弟孙梦蔚(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②③④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①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以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2017考研初试: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适用专业和参考书目推荐

2017考研初试: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适用专业和参考书目推荐

2017考研初试: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适用专业和参考书目推荐辽宁大学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十三所高校之一。

辽宁大学经济学初试考试科目为“816西方经济学”。

一、适用专业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学、规制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政府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投资经济学、保险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亚澳商学院: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务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转轨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人口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虑到很多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一样,建议考生前期没必要太过于纠结到底报哪个专业,前期认真复习是王道,后期到底选择报哪个专业结合自身复习情况以及专业爱好而定。

辽宁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上对专业进行了备注,如列出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

考生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实力强弱。

二、参考书目参照2015年辽宁大学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介绍,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初试参考书目为: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研究生院网站明确指定参照最新版第六版进行复习备考。

从2015年考研真题看,一共两道考题为第六版教材内容。

所以,考生一定要参照最新版教材进行复习备考。

·从之前年份考研真题看,考生除了看第六版教材,对于第五版教材,甚至第四版教材有的内容,第六版教材删除的,建议考生也多看看。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写了《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参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4版)教材编写),之前年份,把这两本习题集搞定,专业课就没有问题。

但是,从2015年考研真题看,仅看这两本习题集价值不大。

三、考试题型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试题型为:1、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2、辩析题(判断每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题,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4、计算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5、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题总体难度不大,部分考题还为教材课后习题原题。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的创业活动水平?——基于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的创业活动水平?——基于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


∑ Entreit = α + γ ωij Entrejt + β1 Patentit + β2 Savingit + β3 Ventureit + β4 Educationit j =1
+ β5 Incomeit + β6 Populationit + β7 Governmentit + β8 Unemploymentit + μit
二、 研究方法
(一) 空间计量模型 在目前的文献中ꎬ 应用最广泛的空间计量模型主要有三种: 空间滞后模型 ( SAR) 、 空间误差 模型 ( SEM) 和空间杜宾模型 ( SDM) ꎮ 1������ 空间滞后模型 ( SAR) ꎮ 假定区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主要来源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ꎬ 模型设定如下: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的创业活动水平?
———基于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邹 环 于亚申
摘 要: 本文利用 2000 ~ 2015 年中国 31 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ꎬ 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 创业活动及其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ꎮ 研究结果表明: (1) 中国省域间的创 业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ꎬ 空间集聚与溢出效应明显ꎻ (2) 区域创业储备、 区域人力 资本、 购买力水平、 政府支持力度及失业率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ꎬ 区域风险投 资水平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ꎻ (3) 通过计算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发现ꎬ 区域创 业储备、 区域人力资本、 区域风险投资水平、 购买力水平及失业率等变量溢出效应显著ꎮ 关键词: 创业活动 溢出效应 空间相关 空间权重矩阵 中图分类号: 00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3151 (2018) 26 - 0000 - 00

∑ μit = λ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利率弹性实证分析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利率弹性实证分析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年11月8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利率弹性实证分析李净怡(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摘 要: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建立于三大动机之上,强调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利率影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货币需求函数。

本文以中国近30年的数据以M1和M2两个货币层次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我国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货币需求函数 收入弹性 利率弹性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1—0083—0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在遵循剑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1936年出版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首次提出。

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抛弃了前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观点,发展了一种强调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利率影响的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

他在研究什么因素影响个人持有货币的决策时,提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凯恩斯认为,人们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是与其收入同向变动的。

人们因预防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向变动。

投机性货币需求随利率的高低呈反向变化,是利率的减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为MD/P=aYbIC ,其中Md 为货币需求,Y 为收入,I 为利率。

本文以我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的选取我们选取了1980-2010年间的M1,1994-2009年M2两个层次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与一年期存款利率,对于价格指数,本文采用的是通货膨胀率。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锐思数据库计量建模我们对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两端取对数,模型经对数变换后成为线性模型,其系数衡量的是弹性,即解释变量变动百分之一时被解释变量变动的幅度,我们可以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对收入与利率的影响程度进行计量估计。

=lna+bLngnp+cLni 我们简计y=则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可以转变为线性模型按照货币供应量口径以M1,M2分别进行估计参数,得出的b 就是收入弹性,c 就是利率弹性使用Eviews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Ln (M1/P )=-1.474304+1.092434lnGNP-0.230863lnI (0.193031) (1.092434) (0.032395) R*2=0.997804 P=0 DW=1.486102 Ln (M2/P )=-3.212685+1.351488lnGNP-0.282860lnI (5.220286) (0.402613) (0.538225) R*2=0.653895 P=0 DW=2.204184K=2 N=31时==1.345 不存在自相关统计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较高,各估计参数统计量均显著,计量经济学检验显示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与共线性,综合显示,模型设定较好经济意义分析通过计量模型我们得出(1)收入弹性为正,利率弹性为负,这符合凯恩斯的理论假定货币需求是与其收入同向变动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反向变动。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坚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丰富实务经验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而制定的。

该计划涵盖了从学科课程设置到科研训练、实践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取得全面的成功。

本文将详细介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细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发展路径。

一、培养目标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研究生应深入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前沿研究动态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具备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习、调研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职业素养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研究方法课程等。

这些课程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技能。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学科拓展内容,涵盖了经济学各个子领域的专业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程,深化专业知识。

专题研讨课程:专题研讨课程通常围绕经济学前沿问题或实际案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课题研究、社会调研等实践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三、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学术交流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也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

四、实践活动实习安排:学院与多家经济类企事业单位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

实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技能。

社会调研:研究生需要参与社会经济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社会经济问题的现状与需求。

经济及经济学内涵辨析

经济及经济学内涵辨析

作者: 禹钟华
作者机构: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130-132页
主题词: 经济过程;经济学;价值运动
摘要: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经济过程及经济学,不难看出,人类的生存及生存方式的维持是人类根本的价值取向,进而也成为经济的基本意义。

经济过程的本质是扩大的、无限循环的价值运动过程.由商品和货币两大类价值载体来具体完成,经济绩效取决于价值运动效率.即价值生产效率和价值转移效率。

经济学的意义在于研究和分析在价值转移过程中或者在狭义的价值运动过程中——即交换和分配过程中,使效用最大化的方法,从而维持人类的生存或生存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第一组政治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主席:侯仰德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
委员:林木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张桂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栾福茂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孙丽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周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第二组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
主席: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
委员:杨玉生辽宁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李平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于占东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
委员:佟健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
第三组经济史
主席:莽景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
委员:黄险峰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高倚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于占东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教授
委员:叶满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四组国民经济学
主席:李华辽东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
委员:张静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委员:侯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杨爱兵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边恕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
第五组区域经济学、政府经济学
主席:孟翔飞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林木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张静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委员:崔万田辽宁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张舒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果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教授
第六组财政学
主席:
委员:杨志安辽宁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委员:孙丽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赵桂芝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主任、副教授
委员:李宝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副主任、副教授
委员:杨玉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七组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学一组
主席:赵晓光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沈阳稽核中心高级经济师
委员:赫国胜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张霓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教授
委员:杨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立军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副教授
第八组金融工程
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副教授委员:张荔辽宁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
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禹钟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九组金融学二组
主席:张日新辽宁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副教授
委员:张荔辽宁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
委员:刘俊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曲昭光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桑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禹钟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组国际贸易学一组
主席:王大超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
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刘洪钟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第十一组国际贸易学二组
主席:高丽峰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
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徐坡岭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委员:杨哲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第十二组国际贸易学三组
主席:孟炜中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委员:崔日明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王厚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
委员:刘向丽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委员:曲文轶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委员:徐春祥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第十三组统计学
主席:林凤彩沈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
委员:陈瑾玫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刘艳清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
委员:杨旭东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委员:刘治松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第十四组数量经济学
主席:林凤彩沈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
委员:郭万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委员:王青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韩云虹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副主任、教授
委员:孙雅娜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第十五组投资经济学
主席:王广林中国民主建国会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委员:马树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教授
委员:张虹辽宁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张霓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教授
委员:曲赜胜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委员:徐明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副教授
经济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2010年4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