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简介黄炎培简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炎培简介黄炎培简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黄炎培生平简介1878年10 月1 日出生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双亡1887 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

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
任塾师。

1899 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

1901 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

1902 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

1903 年返乡兴办小学堂。

期间,开始接触严译《天
演论》等新学书籍。

次年在乡办校,
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在江
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
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

1905 年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
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精选公文范文------------------
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

辛亥革命后,任任为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省教育会副会长,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

1913 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08 年与童世亨1914 年2 月至1917 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

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 个城市52 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5 年4 月,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赴美报聘,考察教育,撰写《旅美随笔》。

黄炎培还到日本、
菲律宾、南洋各地考察。

每次考察均有记录,并结集出版。

他认为办教育如同
下药。

“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 精选公文范文 ------- 寻病源也。

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

”所以,他都
是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考察。

1917 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 月6 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

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

此后数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来展开。

1921 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

曾参与起草1922 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

黄炎培简介1941 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

1945 年又
会。

同年7 月应邀访问延安。

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如实介绍延安。

1946 年--------- 精选公文范文 ------- 在上海创办比乐中学,探索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的普通中学。

至1949年前,先后又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

1949 年9 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
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
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
会主任委员等职。

1965年12 月21 日病逝于北京。

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
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
也安放于此。

黄炎培- 相关著作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
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
要》、《黄海环游记》、《断肠集》、《蜀道》、
《抗战以来》、《延安归来》、《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黄炎培教育精选公文范文 -------
考察日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八十年来》、《南洋华侨教育商榷书》、《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中国关税史料》、《对外贸易史料》、《淞沪抗日史料》,诗集《断肠集》、《苞桑集初稿》、《红桑》等。

黄炎培- 教育思想
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1916年1 月,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一文中说:“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 字。

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

我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

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 ,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

”考察结果,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

所学
“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他----------------- 精选公文范文------------------
的结论是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

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教育与生活联系。

黄炎培在职业指--------- 精选公文范文-------
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

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注意学和用的联系。

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反思中国自办新教育以来的问题和教训,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

经过洋务教育和维新教育的相继推进,促成20 世纪初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其中,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是两个热点。

但在20 世纪第一个10 年逝去时,普通教育发展速度
称。

大批受过普通教育的学生涌向社会,给社会带去怎样------------ 精选公文范文------------------ 的影响?黄炎培于1913 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对“癸卯学制”颁布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作了考察,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走上社会后毫无用处。

这就从理论上论证了改革普通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个人生活和社会需要之间联系的必要性。

文章发表后,在民国初年的教育界激起强烈反响,形成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引发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

1917 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以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自此起,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熟。

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改革普通教育的需要,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
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20 年代起,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 精选公文范文-------
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即既强调个人谋生,也重视服务社会;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既强调一技之长,也重视全面发展。

更多地探讨了职业教育内部的规律问题。

20 年代中后期,黄炎培总结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进入30 年代后,民族危机加甚,黄炎培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事业,职业教育思潮逐渐消退,但其职业教育思想继续影响着此后年代中国
黄炎培- 教育功绩川沙小学堂精选公文范文------------------
川沙办学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开始。

1904 年亡命归来后,先在上海南市城东女学和丽泽小学任教,后应爱国实业家杨锦春之聘办广明小学和广明师范讲习所。

1905 年与张骞等人组织江苏学务总会,任常务调查干事。

1906 年得杨斯盛出资银12 万两在浦东六里桥创办浦东中学和浦东小学。

他认为“要救中国,只有到处办学堂”,“教育为救国唯一方法”。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在省教育司长任上,拟定了《江苏教育行政五年计划书》,其中不但规划了各县小学、师范学校、中学、农校、工校的校数和办学地点,而且还有关于大学、留学生、图书馆、博物馆设立。

清光绪二十七年,当时在上海的姑夫沈毓庆给他写信说,南洋公学要招考,你快来应考,如果考取的话,你不用担心家里的生活,由我和你的舅父来负责。

黄炎培不负期望,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受知于蔡元
别蔡元培先生赠言:“你们应该-精选公文范文------------------
组织起来更好地进修,愿回乡办教育的也好。


黄炎培牢牢记着老师的话。

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公布《高等中小学堂章程》,令各省把书院改办学堂。

年底,黄炎培、张志鹤等联名呈文川沙厅,请将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但阻力很大,他们于是顶风冒雪乘长江轮到南京,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投文,终获批准,川沙从此有了公立小学。

初创时办学极为困难,黄炎培自己每天兼任3 教时课务,却不领薪金,靠分送考中举人时的文章所得酬金维持生计。

每天安排体育课,以强健学生体质。

他还与张志鹤、邵力子等一起编译了7 万字的《支那四千年开化史》,作为中学历史教科书。

首列历代大事年表,次地理、人种,再按各历史阶段分章叙述,简明扼要,极便省览。

据说学校质量当时在江苏省名列前茅。

1947年,黄炎培和表弟孟征祥夫妇商量,把自己幼
念外祖父孟荫余先生。

---------- 精选公文范文------------------
震修学堂
光绪十五年,上海知县裴大中在浦东杨家渡斗姥堂创办杨家渡义学。

光绪三十二年黄炎培等改办新学,易名震修学堂。

1961年改为黄浦区第二中心小学。

职业教育研究会
1916年9 月,黄炎培在江苏省教育会内设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

经多方联络,得到工商界巨子及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资助。

中华职业教育社
1917年5 月6 日在上海成立了
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
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

黄炎培被推任办事部主任。

在7 月由教育界实业界名流马相伯、蔡元培、张元济、
宋汉章、聂云台、穆藕初、黄炎培等人联名发表的《宣言书》、《组织大
纲》
中提“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厥惟生计。

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曰吾中国现时之教育,不惟不能解决生计问题,且将重予关于解决
生计问题之莫大障碍。

”而“求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舍沟通教育与职业,无所为计。

”同“人认此为救国家
救社会唯一方法。

”同时宣布,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目的,是推广、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力求做到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

职教社在城市办了职业补习学校,在乡村也办了职业学校。

1926 年6 月与其他单位一起在江苏昆山徐公桥试办了乡村改进试验区。

但1927 年4 月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职教社遭受打击。

5 月19 日,黄炎培以“学阀”罪名被通缉,避居大连。

后经蔡元培、邵力子
等人向蒋介石说情,才被准予返回上海。

1928 年6 月,辞去职教社办事部主任职。

教育与职业》
1917年10 月25 日创办了《教
育与
职业》杂志
中华职业学校
1918年月20 日,在上海南市陆家
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

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

学生实行半工
半读。

黄炎培亲订了“劳工神
圣”、“双手万能”、“手脑并
用”的办学方针和“敬业乐群”校训,并进一步明确说明职业教育的目
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
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
产能力之预备。

黄炎培简介黄炎培是
第一个提倡“增加生产从教育入
手”的人。

定海公学
1921 年,旅沪同乡刘鸿生先生捐资银行万元,创办定海公学(即今舟山中学)。

创办时,刘鸿生先生聘请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为办校顾问,在筹建过程和教学期间,负责规划设计以及延聘师资等有关事宜。

陶行知先生还介绍多名有名望的进步教师如钟悌之等人到该校任教。

抗战胜利后,刘鸿生先生在上海国际饭店邀请黄炎培、
陶行知、陈鹤琴,商议舟山中学恢复和发展大计。

当------------------ 精选公文范文------------------
24
时,袁仰安和我也应邀列席,刘先生说:“我当年捐资创办定海公学,出于游子思乡之情;但自己是搞实业的,对教育才疏学浅,因此聘请了我国教育界的三位权威指导办学,才使舟山的教育事业得以很好的发展。

” 经三位教育家的具体策划,该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在当时达到了相当
高的水平。

如校长董景安,留学美国专攻教育,原为上海著名的沪江大学副校长;文史教师曹馥山,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等。

此外,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该校还从美国聘请美籍教师两名。

学校师资阵容之强在当时确为全国同类学校所罕见。

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三位教育界权威对舟山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确是值得舟山人民崇敬与怀念。

《生活周刊》1925年10 月创
刊的《生活周刊》,经邹韬奋接办后,逐渐关心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由每期印数只有2000 份的刊 ---
精选公文范文------------------
26 物变成了很受读者欢迎的发行数万份的 刊物。

甲子社
1930 年甲子社编印出版以现代经
济 史料为中心的《人文月刊》和丛
书, 《人 文月刊》是全国首创的检索刊物。

1931 年甲子社第六届年会议决,
改 名人文社,设人文图书馆筹备处。

1932 年计划建筑馆舍,经该社第七届年会议 决,如有私人独力捐助购地建筑费及基 金者,即以其人之名名此图书馆。

鸿英图书馆
1932年 6月 25日,黄炎培与蔡
元培、 史量才、穆藕初等 123 名著名人士联名 发起筹建上海图书馆公
启。

1933年 4 月 3 日,上海实业家
叶鸿 英捐款 100 万元,设鸿英教育基金董事 会,专办图书馆和乡村教
育,蔡元培为 主席,穆藕初等为副主席,黄炎培、钱 新之等为常务理事。

董事会决定人文图书馆全部图书归入鸿英教育基金董事会所拟办之鸿英图书馆。

-- 精选公文范文-------
《救国通讯》
1931年12 月23 日,职教社创刊《救国通讯》,刊头揭示了“干救国工作须有四种根本上之修养”:高尚纯洁的品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

《宪政月刊》
1944年1 月创办《宪政月刊》,在第二号发表《愿全国上下尽力奉行约法来练习奉行宪法》一文,主张政府先训练一批守法人员。

由《宪政月刊》社出面每月召集一次文化、实业界人士及参政员参加的宪政座谈会。

1944年9 月以后,这种座谈会扩展为有数百人、上千人参加的讲演会。

成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讲坛。

黄炎培- 黄氏后代黄万里:黄炎培之子,我国著名水利学家。

黄竞武:黄炎培之子,革命人士。

清华大学毕业,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经济硕士学位。

黄大能:黄炎培之子,中华职业教
育社名誉副理事长,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

黄自:黄炎培堂兄黄洪培的儿子,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家。

黄方毅:黄炎培之子,美国杜克大学硕士,长年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经济研究,并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孟复:黄炎培之孙,黄竞武之子,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黄观鸿:黄炎培之孙,黄万里长子,xx—xx 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

黄炎培- 故居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兰芬堂74 弄1 号。

原为江苏省川沙厅城王前街“内史第”,清咸丰九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

黄炎培故居在第三进内宅楼。

占地面积306 平方米,建筑面积480 平方米,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院
落。

“内史第“房屋因年
久失修,现已大部拆除,仅存黄炎培故居内宅楼等少数房屋。

1991 年3 月川沙县政府拨款大修,10 月竣工,11 月6 月举行黄炎培故居落成典礼和黄炎培铜像揭幕仪式。

“黄炎培故居”匾额由陈云题写,故居内设黄炎培生平事迹展览,陈列有《黄炎培家谱》、《黄炎培日记》、《延安归来》等书籍,以及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来往信件等共270 余件。

黄炎培居住部分,按原状修复,并复原卧室、书房及楼下客堂等,其中部分家具系原物。

1992 年5 月27 日对外开放。

黄炎培- 相关词条黄炎培- 参
考资料1.
2. ?ArticleID=120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
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