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微博探析新媒体用户行为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第2卷第13期数字传播

一、引言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EVR 的开发计划中提出[1]。随后,这一词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有的人说是一种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也有的人说是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还有的人说它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网络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手机微信相对于网络也是新媒体。笔者认为,所谓新媒体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手段,来满足用户获取信息需求和社会交流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

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如网络媒体、楼宇电视;狭义的是指新兴媒体,如手机媒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新兴媒体。

三、微信及微博的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研发的手机新媒体里的一种社交平台,可以免费发送短信、视音频、文字、图片等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扫一扫”、分享朋友圈等多种方式进行社交活动。

微博,即“微型博客”,也是一种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

四、从传播学角度,对微信与微博进行差异化比较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W 模式”,即传播者(Who)、传播内容(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受传者(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笔者就这个模式来探讨微信与微博的差异化。

(一)传播对象方面

微信中的传播者和受传播者多以朋友、亲人等熟人为主,属于强人际关系。强关系一般发生在具有“正向”关系的人们之间,这种关系包括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和利益关系等等。亲人、朋友、同事关系是微信最基本的关系网络,一般以相互关注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微博以陌生受众为主,是弱人际关系,互动领域多为公共领域。微博用户不需要形成双向的好友确认关系,更带有随意性,这种熟人和陌生人相结合的人际圈子更易于人群的集结,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拓宽社交范围。

(二)传播媒介方面 微信侧重于人际传播,即一对一或点对点的传播,目标受众更具针对性。其传播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好友间、朋

友圈及信息接收。好友间传播是从通讯录和QQ好友中添加为

微信好友,进行点对点双向传播。传受双方的关系较稳定,多是信息沟通,类似于手机短信。朋友圈传播是微信用户在朋友圈里进行点赞评论,但不能随意转发,因此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传播。信息接收是用户会接收一些来自订阅号或公众号的推送信息,也可随意分享或转发。微博更像门户网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平台,侧重大众传播,即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裂变式传播,信息的发布者无法预知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微博支持二次转发,可进行大规模传播,且范围广泛。

(三)传播内容方面

微信多以私密性的个人生活为主,好友基本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微信账号绑定手机号码或者QQ号码,传播内容具有个人私密性和准实名制的特征。同时,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可以通过“隐私设置”来决定传播内容的公开程度,更加精确地选择传播内容及传播对象。微博属于开放性的扩散传播,传播内容多以公共性的话题为主,可涉及政治经济、国计民生,传播信息有公开性、随意性等特点。

(四)传播效果方面微信的社会效果弱,个人效果强,在信息的传播及评论过程中,互动性强,且有相对熟悉信赖的人参与,大大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意见领袖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微博中的传播对象更多是陌生人,传播内容经过大范围转发易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压力,在转发或评论过程中,不乏有谣言和灌水现象,可能会混淆真正的传播内容。因此微信的信息可信度高于微博。

(五)传播速度方面微信是即时传播,传播者在发布消息后,受众会及时收到信息,并第一时间进行回复。而微博是即时性与延时性并存,博主发布消息后,粉丝可以进行实时查看,也可以延迟阅读。接收者通过主动刷微博接收信息,接收信息的时效性多由接收者掌握。

(六)发布信息类型方面微信可以发布图片、文字、链接、语音等内容,内容丰富,不限字数,更加随意。而微博却有限制,一般要求140个字以内,发布内容也比微信少。

五、结语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单向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体验,同时,新媒体用户在使用微信、微博这两大平台时的确体现出了多种行为差异。

参考文献:

[1]林刚.新媒体概念[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用,2014(1).[2]石磊.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用,2009(1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科技水平日益提升,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微信、微博也慢慢地成为人

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不同用户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其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相应的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也有所不同。本文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体用户在微信、微博两大平台上使用过程中的差异。关键词:微信;微博;新媒体;用户差异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3-0043-01

基于微信、微博探析新媒体用户行为差异

靳 瑜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作者简介:靳瑜,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