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逆温专题——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逆温专题——基础知识 常见题型[课件]

高中地理逆温专题——基础知识 常见题型[课件]
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C )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16.6℃ 16.8℃ 17.0℃ 17.1℃ B 21.0℃ 21.0℃ 20.9℃ 20.9℃ 21.0℃ C 20.9℃ 20.8℃ 20.6℃ 20.2℃ 20.0℃ D 15.2℃ 14.8℃ 14.7℃ 14.9℃ 15.2℃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 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 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 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 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典型试题
8、右图是某地气 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O2等 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高度的上升①、③两处气温 都是下降的;②处气温是上升的即可得出结论。(2)工厂排 放的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烟雾的物质来源; 逆温的存在象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对污染物的 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低洼的 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高空的风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 显。(3)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地,近郊工 业区是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不易 被扩散,且近郊工业区又处商业区、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所 以烟雾浓度为最大。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
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

( C)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地理专题复习:全面突破逆温——基础知识+常见题型PPT38页

地理专题复习:全面突破逆温——基础知识+常见题型PPT38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பைடு நூலகம்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地理专题复习:全面突破逆 温——基础知识+常见题型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逆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逆温
分布
中纬度沿海地区
小结
类型
发生的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 辐射逆温 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
层降温较慢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 地形逆温 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
抬挤上升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 差异显著
2.锋面逆温层的存在( ) A.一般在冷气团控制的气象站内监测到 B.锋面距离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高 C.能够阻断冷空气的水平推进 D.能够加快上下气团间的热力交换
返回目录
知能转换
冷暖气团相遇会形成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就是锋面。锋面有一定的厚度,从 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研究发现,锋面内存在逆温现象。我国甲、乙、丙、丁 四个气象站联动,分别设立监测点,共同研究一次冷锋活动过程中锋面逆温层的气 温垂直分布状况。右图表示四个监测点数据汇总情况。
返回目录
课后作业(基础必做)
(2021·广东高考)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为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
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返回目录
出现的地区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
明前 中纬度沿海地区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锋面活动地区
返回目录
探究:据所学,说明逆温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逆温高中地理.正式版PPT文档

逆温高中地理.正式版PPT文档

山坡冷气流向 山底滑落,导 致空气上热下 冷
辐射逆温
地面热量辐射散失,越接近地面空气 越冷,导致逆温
图5-3表明了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 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 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 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 最强(图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 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 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 层较厚,消失较慢。
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
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
日(1变)若化T图s稳(图定5在-4-中8℃图,乙该),城回市答气:温至少要上升到10 ℃以上时, 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 辐射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

地形逆温: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表明大气结构稳定,对流微弱,天气晴好为主。
2、逆温类型:辐射逆温:黎明前最强,日Fra bibliotek后自上而下消失。
4、措施: 加强预报预警 要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大力种树、种草、种花等,绿化、 美化环境。 逆温天气,应调整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时间。10时至下午 3时进行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逆温天气,生煤炉取暖者 应格外小心煤气中毒。 逆温天气,年老体弱和呼吸道疾病患者不要到室外活动。

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
全球变暖
城市排放出的热量较多,气温高
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 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二)气温高低的变化
总结归纳
1.气温的日变化 日出前后温度最低,正午温度最高。
基础检验 太阳辐射分布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因素
太阳辐射分布特点
纬度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昼长 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地势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 水汽少,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天气 晴天多,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基础检验
A 均日较差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的是( )
A.平均降水量
B.日照时数
C.植被覆盖率
D.地面温度
基础检验 3.气温年变化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二)气温高低的变化
地面性质 辐射最强月份 辐射最弱月份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较差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6月
12月
7月
8月
1月
2月


总结归纳
说明 直射点的移动
பைடு நூலகம்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总结归纳
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 如海陆分布 、地势起伏 和 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 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逆温 精品课件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逆温 精品课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 下列各题。
3.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沙尘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 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 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 使飞行更加安全
(2013年高考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 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 图完成第3题。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 下列各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时
B.18~次日7时
C.17~次日9时
D.19~次日6时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 答下列各题。
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逆温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飞机的平稳飞行(对流运动减弱,飞机颠簸减少) ②有利于抑制沙尘暴天气的出现(逆温条件下,对流受阻,无风或微风 (3)、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2.不利影响: ①容易出现大雾天气,不利于安全出行(辐射雾&平流雾) 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逆温条件下,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高中地理全面突破逆温——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课件] (1)

高中地理全面突破逆温——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课件] (1)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O2等 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高度的上升①、③两处气温 都是下降的;②处气温是上升的即可得出结论。(2)工厂排 放的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烟雾的物质来源; 逆温的存在象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对污染物的 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低洼的 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高空的风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 显。(3)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地,近郊工 业区是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不易 被扩散,且近郊工业区又处商业区、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所 以烟雾浓度为最大。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 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 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 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 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 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 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 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 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 现逆温。如下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 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 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 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 层。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 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 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 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 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
A. 甲 B. 乙

逆温(精品课件)-高一地理上学期精品同步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逆温(精品课件)-高一地理上学期精品同步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冷 热 正常情况下的——对流运动
上热 逆温状态下,近地面大气 下冷上热,空气的对流运 动将会减弱,大气层结趋 于稳定。
下冷
逆温——对流运动减弱
3.逆温的影响
(1)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污染物

高于逆温层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 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逆温的影响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学地理通用教学模板
THANKS FOR LISTENING
(2)对天气的影响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 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 出现交通事故
3.逆温的影响
(3)对农业的影响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利于农作物越冬 牲畜避寒
冷空气 山谷
产生冻害
课后练习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
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的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雷雨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课后练习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 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的作用,越接近地面降温越多,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
暖空气
暖 逆温

高中地理公开课PPT课件逆温

高中地理公开课PPT课件逆温

C.07∶00~10∶00
D.13∶00~16∶00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
升到冷空气的上面,形成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 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
冷气团 A
暖气团
(1)有利影响: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2)不利影响: ①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使大气污染更严重 ②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使能见度降低,影 响交通安全。
逆温
什么是逆温 逆温的成因 逆温的影响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2.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D )
A.19∶00~22∶00
B.04∶00~07∶00
逆温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 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 升的现象,或者随海拔升高降温变化率小于0.6℃, 称为0
海拔(m)
500
400
400
400
300
300
300
200
200
逆温现象 200
2. 平流逆温 ——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
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 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
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它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 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2024届高考地理微专题+逆温+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微专题+逆温+课件
20.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A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1.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 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 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 失。
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 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
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
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
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
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19.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 米 B.7—8 米 C.6—7米 D.4米以下
(周测7)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 ,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 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甲为风扇 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C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3)逆温的影响
①有利方面 a.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高考地理 逆温专题课件

高考地理 逆温专题课件
答案:A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八分。
阅读以下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7月8日、9日天气和空气质量表
天气 污染 首要污 空气质 空气质量 状况 指数 染物 量级别 状况
7月8日 晴 158 NOX Ⅲ
轻度污染
7月9日 晴 178 NOX Ⅲ
轻度污染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首要污染物主要来 自_石_油__〔_汽_车__尾。气〕
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 照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响,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 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 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 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八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二十八分。
材料二: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2000年7月8日、 7月9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
城市上空_____逆_ 温 现象,大气扩散条件 ___变_差_____。
3.由于连日天气明朗,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中的
NOX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易产生______光_化__学_污染,其污
典题例证 1.(2021·上海综合) 2021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以下四图 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逆温现象。结合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近 地面大气存在逆温现象的为A和D两项,D项气温分布与大气 垂直分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不符,应选A项。
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 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 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 腹泻。17人死亡。 三、 1952 伦敦烟雾事件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 微专题:逆温及其影响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 微专题:逆温及其影响

典型性逆温现象
一、逆温的概念
下层气温降低
上层气温升高
二、逆温的类型
1.辐射逆温 冬季晴朗的夜晚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小,地面辐射散 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地面热量散 失,越接近地面空气越冷,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傍晚
黎明
日出后
二、逆温的类型 2.平流逆温 冬季中纬度的西海岸
二、逆温的类型
4.锋面逆温 锋面附近
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 暖 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 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
逆温出现在冷空气的一侧
有时会形成冻雨
天山牧场冬季过冬就不是在山脚下, 而是在山地的一定高度上(山谷)
B 2. 关于图中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全年以地形雨为主 B. M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C. N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冬季风影响 D. M、N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 “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下列 各题。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B 3.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
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
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冻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回答问题。

逆温专题我的课件

逆温专题我的课件

光化学烟雾
• 由光化学反应引起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石 油高温燃烧和汽车尾气等排放含有氮氧化合物 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受强烈的太阳紫外 线照射后形成含有甲醛的蓝色烟雾。
• 光化学烟雾不但能见度降低,还能伤害植物叶 子、刺激动物眼睛,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 化。
图中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 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 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 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 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1)。若TS稳定在-8℃,该城 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 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 时间约为 时。 (2)一般逆温时间结束后2 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 “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 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 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 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 后。
二十世纪世界著名公害事件
四、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夏季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 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 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 ,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 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 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 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由于连日天气明朗,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中的 光化学 污染, NOX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易产生__________ 臭氧 浓度增加。 其污染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
二十世纪世界著名公害事件
一、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 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 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 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 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 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 多牲畜死亡。这是二十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6.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 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 气温)。图2-1中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回答下题。 6.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B
7.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非 典型肺炎扩散的是 ( C )
谢谢!再见!
对流层
知识应用
高 度 千 米
( ) 12
④ ③ ② ① 温度(℃)
以上属对流层的是( ① )
对流层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平流层
臭氧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A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 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 是 ( )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⑥连续阴雨 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
C
3.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 甲到丁的演变 ( ) A. 山地 B. 谷地 C. 平原 D. 丘陵

T实际温度 ≥ 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
近地面空气运动受阻
-8℃
3000米
10 ℃ 1、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② 判断理由是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 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6分)
逆温现象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 地面开始的逆温(见下图)。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 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 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全面突破逆温 ——基础知识+常见题型
大气基础知识回顾
一、大气的组成
气体成分 作用 体积分数
干 N2 洁 O2
O3
水汽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78.09% 20.95% 0.003%
空 气 CO2
0.00006%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因时因地 而异
固体杂质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
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层, 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 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 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臭氧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3.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 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 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C )
20米 A B C 16.3℃ 21.0℃ 20.9℃ 40米 60米 80米 17.0℃ 20.9℃ 20.2℃ 100米 17.1℃ 21.0℃ 20.0℃
16.6℃ 16.8℃ 21.0℃ 20.9℃ 20.8℃ 20.6℃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6°C)/1000M
对流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运动显著
——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对流层的高度因纬 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 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 层高度仅8~9千米。
CO2;温室效应,气候变暖;SO2与NO2;产生酸雨O2等 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高度的上升①、③两处气温 都是下降的;②处气温是上升的即可得出结论。(2)工厂排 放的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烟雾的物质来源; 逆温的存在象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对污染物的 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低洼的 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高空的风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 显。(3)商业区和居民区是汽车尾气的主要发生地,近郊工 业区是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不易 被扩散,且近郊工业区又处商业区、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所 以烟雾浓度为最大。 〖答案〗(1)②,②处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2)工 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凝结核增多, 烟雾弥漫;②处的气温下部低于上部即逆温的存在,抑制了 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商业居 民区位于低洼地,气流不易扩散,加重了污染程度。(3)近 郊工业区
锋面逆温
千米

思考:你能画出锋面附近垂直方向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吗?
逆温现象
三、逆温产生的影响:
1.出现多雾和晴干天气
2.加剧大气污染 3.对航空造成影响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 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 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 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 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 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 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 全。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
电 离 层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
一、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 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 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对流层 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 米。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 小于-0.6℃/100米或者气温上升都可以看 作是逆温现象。
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 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 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 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 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典型试题
8、右图是某地气 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 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 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 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的 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 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 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 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平流逆温
B

(10山东)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 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 时。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3. 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 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 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 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 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 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 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 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 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 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即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 现逆温。如下图,从A点上空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可 见,由下面的冷空气到上面的暖空气,等温线通过锋 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 度对比而决定,曲折段(如图中BC段)就出现了逆温 层。由于锋面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 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现象只能在 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 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 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污染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煤烟、粉尘,空气污染。(每个2分
(3)在商业区、居民区、工业近郊区、农田区域中, 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工业近郊区 (4)若该城市众多工厂、汽车大量排放CO2、SO2、 NO2,产 生的大量环境污染主要有什么?(3分)
D
15.2℃
14.8℃ 14.7℃
14.9℃
15.2℃
4.上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 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 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 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 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 10 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 8 (2)一般逆温结束后2 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 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 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 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