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1. 引言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地形的特征,其形成与各种力的作用有关。
其中,地球内部的力,即内力,在地貌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 地球内力的分类与特点地球内力主要分为构造力和热力两种类型。
2.1 构造力构造力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和变形引起的力,主要包括地壳运动造成的压力、张力和剪切力。
这些构造力会使地壳发生拗压、抬升、下沉、断裂等现象,直接影响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2.2 热力热力是由地球内部的热能释放引起的力。
地球内部不断的热能释放导致地壳板块发生热胀冷缩现象,从而产生应力和变形。
热力对地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火山喷发、地震和构造活动等方面。
3. 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貌变化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使得地球表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例如,由于地壳拗压作用,山脉形成;地壳的抬升使得高原和山地出现;地壳的下沉则形成盆地和洼地等。
这些地貌变化直接受到构造力的影响。
3.2 热胀冷缩引起的地貌变形地球内部的热胀冷缩现象会导致地壳板块的变形。
当地壳板块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时,地表可能发生断裂、抬升、下陷等现象。
例如,火山的喷发是由地下岩浆的热胀引起的,而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地貌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3.3 地震引起的地貌变化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的地壳震动现象。
地震会引起地表的沉降、抬升和破裂,从而改变地貌形态。
例如,地震造成的地质断层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形成断崖、峡谷等地貌特征。
4. 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相互关系内力作用与地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地貌的形成需要内力的作用,而地貌的变化又会影响内力的分布和释放。
例如,地表的断裂和抬升会改变地壳板块的受力状态,进而影响内力的释放方式。
此外,地貌对内力的分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貌的高低起伏和形态特征会导致内力分布的差异性。
例如,在山脉地区,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力作用,内力会被积聚在山脉脊线附近,从而加剧地震和火山活动。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课件
谷地
背斜顶部受 张力,易被 侵蚀成谷地
(3)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 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 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 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
C 断,正确的是( )
山体的类型-----火山
1、火山的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 2、火山的结构:火山口、火山锥
火山口
火山锥
山体的类型-----火山
3、火山的类型:按活动状况可以将火山分为 ①活火山:还有可能喷发 例:富士山 ②死火山:再也不会喷发 例:乞力马扎罗山 ②休眠火山: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会突然喷发。长白山
(向下凹)向斜
褶皱
3、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注意:一定不能按照外部地形轮廓来判别背斜、向斜
②岩石新老判断法(判别向斜和背斜最科学、最本质的方法)
背斜: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中间新,两边老
褶皱的判读
二、地质构造与地貌
向下弯曲
向上拱起
由中心向两 侧逐渐变老
向斜
由中心向两 侧逐渐变新
背斜
山峰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形成山岭
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放 射性元素衰 变产生的的 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 脉与盆地等,奠定地 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 作用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削低高山,填平洼地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 向于平缓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地质作用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分类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分为:(2)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叫做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断层:(1)概念:是地壳的垂直运动,使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2)断裂与断层的区别: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位移的发生。
断裂:又称破裂,物体受力变形,当应力达到破裂强度时,物体就会发生断开,使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断裂或破裂。
岩石中的断裂包括裂隙、节理和断层等;不论断裂两侧岩层或岩体是否沿断裂面发生过相对位移。
断层: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并在被破裂的两个岩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不连续面,位移方向平行于不连续面。
(3)从形态上:地垒和地堑(4)形成的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成为地垒,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成为地垒,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5)意义: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活动◆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3.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4诱发地震:(3)震级与烈度区别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它是用“度”来表示的,目前我国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烈度表,共分12度。
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质(一)内力作用和构造地貌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1、内力作用及能量来源(1)概念: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够引起地表形态、地壳的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作用。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①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穹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如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②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2)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如火山地貌、五大连池3、三大类岩石的比较(1)岩浆岩①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由于凝结时间长,矿物结晶明显,如花岗岩。
②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如玄武岩,流纹岩。
(2)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3)变质岩: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重新结晶或有片理构造,如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并回到地球内部。
5、地壳运动过程的分析(1)根据岩层性质根据岩层,尤其是沉积岩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第12课-内力作用与地貌(共34张)PPT课件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6 16 of 22
方法便笺 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推断板块边界类型的方法
17 17 of 22
(3)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 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 图,完成下题。
7 7 of 22
火山与地貌
三、内力作用与地貌
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 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 非高原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 国长白山主峰
8 8 of 22
六组题讲透
(1)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
成因。 答案: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 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内力作用强烈)。(4分)
解析:本题考查构造地貌成因判断。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
代由老到新,甲、乙两地的岩层从下往上均由老到新。甲处岩层向
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故A项错误。
27 27 of 22
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属于 地堑(1分) 。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 判断。渭河谷地是由于岩层 断裂、错动,下陷形成地堑 构造,然后经过泥沙沉积形 成的。
33 33 of 22
小积累
常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我国典型地貌
34 34 of 22
9 9 of 22
六组题讲透
地理—内力作用及其地貌
3.形成及影响:侵入地层,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玄武岩、流纹岩
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 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 主峰、日本的富士山)
4.火山的结构
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物质坚硬不易被 侵蚀, 成为山岭
背斜山
向斜谷
地形倒置 向斜成
背
山
斜
成
谷
❖(3)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存场所
❖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
❖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 因为背斜岩层 的走向呈天然拱形, 结构稳定, 且不易 储存地下水, 便于施工
❖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碎, 易开采, 适宜 建采石场
活动
1.根据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分布特征,判断下
面的褶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并
说说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
北
乙
甲甲
2.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斜 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
思考1:
① ② ③
不透水层
a
储集层
在储集层,由于石油,
天然气,和地下水三
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 分异规律是: ①层是 ___天_然_气, ②层 是___石,油③层是_ __地。下水
较高处。
•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交通方式: 公路优先, 铁路为辅 2.线路分布: 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延伸方向: 迂回前进(避开陡坡)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 河流, 沼泽等自然因素。
(2)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选线要尽可能多地 联系居民点, 方便人们的出行, 这说明了人口和聚落 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是要考虑的。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学习目标】:1. 明确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理构造的特征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学说。
【主干知识】:一.营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地质作用二.内力作用 三、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常形成 常形成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地下水储藏区,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A. 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沟、海岭)分成六大板块;B.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的运动;C.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1):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红海、大西洋、地中海、大西洋中脊、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
(2)解释某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3)解释某地多地热资源的原因(4)解释某地多有色金属矿的成因 【高考链接】(2015山东文综)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表1为观测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A B C D(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第5、6题图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4~6题。
内力作用与地貌
地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貌 图示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
有时形成泉、湖泊
地质构造的应用
隧道工程应 向斜是良 选址于背斜, 好的储水 而不应选址 构造,利 于向斜,可 用向斜可 防止地下水 找水 渗漏
背斜是良好 的储油、储 气构造,利 用背斜可找 油、找气
断层处易于找 泉,但大坝等 工程建设应避 开断层
地形地貌专题
福建 张露
考点二 地形成因
【分析角度】【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内力+外力】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 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任何地形(地貌)的形成均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内力作用是因何种地壳运动(褶皱、 断层)促使地壳(岩体)上升或下降。 ②依据气候干湿状况确定外力作用是流水还是风力。 ③再依据地势高低确定外力作用是侵蚀还是堆积。
【真题解析】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所有的生长型边界都是分布在大洋中 的中脊上。由此岩浆涌出,冷凝向两 侧推移。就像新生儿一样生长发育。 由大洋中脊向两侧的岩石由新到老。
II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褶皱山系、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洋陆板块碰撞:
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陆陆板块碰撞: 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2.2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课时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
Relative movement of Eurasian plate and Indian Ocean plate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脉
Himalaya mountains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作用主体
风、流水、 冰川、生物等
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起伏状况
趋于平缓
0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Plate movement and macrotopography
(1)在图 2-34 中,用虚线绘出背斜部位缺失的岩层。 (2)议一议,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2. 读图 2-32,完成相关任务。 (1)断层面是指岩体断裂错开的面,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在图中找到断层面、断 层线,并将它们标注出来。 (2)想一想,岩体发生破裂就会形成断层吗? (3)议一议,沿断层线常发育成什么地形?
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 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小题。
(1)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源于( A)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2.2地球表面形态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庐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峨眉山 吐鲁番盆地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
貌
背 内老 斜 外新 向 内新 斜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 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向斜 (1)A属于———— 地堑 (3)C属于————
背斜 (2)B属于———— 地垒 (4)D属于————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沙漠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 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2.2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质图阅读与分析技巧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构造地貌知识的掌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构造地貌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差异化评价,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4.教学拓展:
(1)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构造地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某个构造地貌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3.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地质图,分析地质图上的地貌信息。我会讲解地质图的基本符号、图例,并举例说明如何从地质图中提取地貌信息。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举例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构造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2.分析我国某一构造地貌区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构造地貌的形成原理及其特征,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方法。
2.难点:
(1)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尤其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的过程;
(2)地质图的识读与分析技巧,如何从地质图中提取地貌信息,并进行地貌分析;
4.分析题:分析我国某一构造地貌区的形成原因。
陆地环境《02内力作用与地貌幻灯片PPT
①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②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中 三、地壳运动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地壳抬升 地壳下沉
对地表影响 形成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 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等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红海等
中 (一)大陆漂移说
中 (一)大陆漂移说
1、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所有大陆曾是一 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 “联合古陆”或“泛大陆”。 围绕泛大陆的海洋叫“泛大 洋”。
②中生代以后,联合古 陆解体分裂,其碎块即现 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 现在所处的位置。
“联合古陆”或“泛大陆”
中 (一)大陆漂移说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 二、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板块构造学说 机制 (理论与应用)
地壳 类型 水平运动
运动
垂直运动
对
足迹
背斜
地
褶
貌
找矿找水 意义 地质 类型 皱 向斜
的 影工程建设来自构造响断 上升岩块
层 下降岩块
中 三、地壳运动
地球自形成以来,地壳及其表面形态确确实实是在不断 变化的。地球上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 壳变动的结果。
中 【案例】
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 ,其中大部分注入渤 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但是事实是, 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
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约两万米,可是珠穆 朗玛峰的海拔只有8848.13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 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1)乙图修建“之”字形公路,主要是该地( A.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 C.景色优美,旅游景点多 (2)地形与景观组合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甲 C.塔里木盆地—丙
线 路 走 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 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 呈“之”字或“8”字形(线路尽 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 断层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 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 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 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 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 成本;②降低技术难 度;③工程施工要安 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 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 选取最直、最短的线 路,就必须建造较多的 桥梁或隧道)
1.以区域地图、板块分布图、 示意图、景观图为背景,考查 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2.以示意图、景观图为背景, 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质构 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地质构
区域认知:世界与海陆分布及变化、地 形分布及变化。 地理实践力:观察地质剖面图,判断地 质构造;调查当地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状况,探讨其与地形的关系。
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
洲
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
益
(2018ꞏ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2019ꞏ北京东城期末)下图为“我国四条最美公路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思维探究]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 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 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 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 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按 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山地地区人口主要集
线 网 密 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 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
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 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
方便人们的出行,疏散 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
钻矿
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
位置
会被侵蚀搬运
①建筑工程,如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
工程
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②开凿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选址
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在背斜部位会更安全
考点 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的判断
一般形态 注意点
背斜
向斜
对于复杂的褶皱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是不科学的
岩层新老关系 (主要依据) 常见地形
成 倒置地 因 形(差别
侵蚀)
图
示
中间老,两侧新
中间新,两侧老
山岭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破碎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处于生长边界。
(3)新西兰 南 、 北 二 岛 位 于 太 平洋 板块 与 印度 洋 板块 交界 处 ,处于消亡 边界 。
(4)北美洲的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图一中四地与图二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考向 1 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 2017 年 6 月 12 日,爱琴海海域发生 6.4 级地震。下图为震中(图中黑点)位置示意图。据 此完成(1)~(2)题。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
(2)表现: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3)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相对上升
形成 03 谷地或低地 发育成 04 山岭或高地
三 火山地貌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 01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甲 02 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2)组成乙 03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四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
规模
数量
形态
山地
小
少
多呈带状或放射状
平原
大
多
多呈团块状
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直立性强。
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
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
宽。下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断层的判断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 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例如,下图中 A、B、C 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 位移,所以 A、B、C 三处都是断层;而 D 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考点 3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 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 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密度
小
较小
大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成因
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 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
2.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地形
密度 难度
形态
山地
稀疏
大
多 01 迂回前进,呈 02 “之”字形
平原
稠密
小
多呈 03 直线或近似直线
1.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 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大理石资源国和生产国。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分析意大利境内大理石分布 广泛的成因。
(2018ꞏ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D、S2、S1,其年 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考向 1 褶皱与地貌 (2019ꞏ广东二模)下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 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 M、N、P。经观测发现,该三处岩层在形成时间上连续,且岩层 年龄为 M<N<P。据此完成(1)~(2)题。
考向 1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2017ꞏ海南高考)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 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 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挤压碰撞
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 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边界类型
图示
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 弧、美洲西岸山脉
消亡边界 ―→|
(2018ꞏ浙江 11 月选考)图一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二为四种板块边界 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题。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断裂下陷
(2)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
B.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
C.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
D.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
考向 3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020ꞏ河 南 天 一 大 联 考 阶 段 性 测 试 一 )下 图 示 意 我 国 准 噶 尔 盆 地 南 缘 小 泉 沟 油 藏 地 质 剖
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
布江谷地
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
2.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
方 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 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 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 铁路
(1)此次地震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2)关于图中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 ) A.M 海域——面积扩大,消亡边界 B.N 海域——面积缩小,生长边界 C.M 海域——面积缩小,生长边界 D.N 海域——面积扩大,生长边界 考向 2 板块运动与地形起伏 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