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二十四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 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前四史是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 志》,作者分别是司马迁、班固、范 晔、陈寿。
16、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左传》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史记》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 《战国策》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至今的历史。 《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 《汉书》
9、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 举行。在秋八月举行,又称秋闱。考中的叫举人。 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在春季举行, 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录取300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皇帝在殿廷上对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 问。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称号,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称号;三甲若干 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一、二、三甲统称
7、表调动官职
迁:平调、高调或降级。 去:解除职务,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徙:正常的调动官职,有时也含贬谪意。 调:选调,调遣。 转:转移,调动。 补:补任空缺的官职。 改:改任官职。 出:京官外调。
8、表兼职,代理官职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代理。 行:代理官职。 署:代理、暂任。 权:暂代官职。 摄:代理。 判:高位兼低职。 假:临时的,代理的。
13、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 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 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 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 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夜半 日中
鸡鸣 日昳
平旦 晡时
日出 日入
食时 黄昏来自百度文库
隅中 人定
地支: 子 午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向是( ) •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 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 皇上的尊称。 •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 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 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 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 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 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 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 故称关中。 • A (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1、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 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学习目标: 区别文化常识的易混点, 识记并掌握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字、号
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 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供平辈 或晚辈称呼。 号,又叫“别号”,一般用于自称,以 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有时, 人们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也可称 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 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 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代以后 规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3、陛下、殿下、麾下、足下、阁下
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 原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进言 时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 称。 殿下:对王侯或皇太子的尊称。唐以后只称 皇太子、皇太后、皇后为殿下,王侯不称。 麾下: “麾”,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 “麾下”是对将帅的敬称。 足下: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
而立之年:三十岁 。 不惑之年:四十岁 。 知天命:五十岁 。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 古稀之年:七十岁 。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 花甲重开 :? 古稀双庆:?
6、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主管决策 门下省:主管审议 尚书省:主管执行 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 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 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主管礼仪、科举、学校和祭祀等。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刑部:主管司法刑狱。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 六部最高长官为【尚书】 副官【侍郎】
4、先考、先妣
“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 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 先妣,对已故母亲的敬称,又称“先慈”。 如丧考妣:指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 非常伤心和着急,多为贬义。
5、对年龄的称谓
襁褓: 指婴儿时期。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始龀:儿童换牙时,七八岁。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之间的儿童。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之间的儿童。 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2018全国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
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 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 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 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 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是古代皇帝、诸侯、大臣、杰出官员或 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 义的称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算是盖棺定 论。分为三类:
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 康、景、懿。 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 同情的意味。 恶谥,如:厉、灵、炀,含有批评的意思。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 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丑 未
寅 申
卯 酉
辰 戌
巳 亥
现代: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 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 夜。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14、四书、五经、经史子集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经部:指儒家经典。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 制度 沿革等的历史书。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包括哲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 文学、农学等书籍。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2、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 4.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 “伉俪”喻夫妇。 ②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 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 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 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 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 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 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 住地命名。 ⑥ 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 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文化常识
【命题说明】 文化常识是近四年必考内容,以选 择题方式出现,分值为3分。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 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 讳的说法等。
(2018全国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 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 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 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 弃职务和地位,这是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0、城市古称
北京:大都、蓟、幽州、涿郡、幽都、永安、宛 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兴、汗八里、北平、 顺天府、京师 开封:大梁、汴梁、汴州、东京、汴京 西安:长安、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白下、石头城 杭州:临安、钱塘、武林 苏州:姑苏、吴郡、平江 镇江:京口、润州 扬州:淮上、江都、广陵、淮扬
17、其它易混概念
孝悌:孝指对父母孝顺。悌指友爱兄弟姐妹。 朝觐:古代各国诸侯,需在规定时间觐见天 子。春天见天子叫“朝”,秋天见曰 “觐”。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阳文阴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凸起的叫阳 文,凹下的叫阴文。 太牢、少牢
课堂练习: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 C.床:古代的坐具。 •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 穆之意。 D皇帝的庙号。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 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 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 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 种官吏选拔制度。 B 吏部(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 兵部(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 训练、检阅等) 礼部(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
• 【答案】C • 【解析】1.走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 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 2. “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不正确。
(2018全国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 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 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 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 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 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 时的仪器。 •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 武“持节送匈奴使”。 •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 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 A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 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