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降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降低高血脂的化学药物与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降低高血脂的化学药物与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血脂增高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死亡的密切关系已不容置疑[1,2],迄今大量的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均已证明血清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降低LDL-C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与死亡[3,4]。
目前减低血脂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药物胆汁酸结合树脂、抑制胆固醇和VLDL合成的药物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烟酸及其衍生物、抑制血浆脂蛋白转化的药物有纤维酸衍生物、促进LDL清楚的药物有丙丁酚几大类化学药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5,6,7]。
这几种药物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大。
目前国内关于复方中药降低高血脂的系统研究报道较多,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的少,复方中药降低血脂的作用机制都是以中医中药理念为主,并以此解释,具体的作用部位尤其是作用的优势部位,还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也是限制了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
具体综述如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脂药物1 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主要是指他丁类,这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发挥作用。
到现在为止,这类化合物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的代表性药物为洛伐他丁是生物发酵提取得到;第二代的代表药物如阿托伐他丁为半合成;第三代则为全合成,如氟伐他丁。
从作用方式他丁类又可以分为前体药和活性药,阿托伐他丁、氟伐他丁为活性药物,辛伐他丁、洛伐他丁需要在体内水解后发挥作用,为前体药物。
2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属于降低甘油三酯最有效的药物。
主要是通过改变编码控制脂蛋白代谢的基因,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转录因子,借助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贝特类药物降低脂蛋白的产生,同时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又称“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称高血脂,指血脂水平过高,是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最常见的形式。
近年来高血脂发生率逐年上升,高血脂不仅是高血压、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将加速胰腺炎、糖尿病、肝硬化等疾病的进程。
因而,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如何合理科学的进行降血脂药物治疗,加强血脂水平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降血脂药物是对降低机体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及(或)胆固醇(Cholesterol,Ch)药物的统称。
本文通过降血脂药物分类、发展、合成的文献信息,综述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降血脂药在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脂血症;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721、降血脂药物分类及合成路线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们生命健康最大的威胁因素,全球每年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口数目约有1200万[1]。
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较为紧密。
具有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或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三个因素的疾病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据文献记载[2],降低胆固醇水平即便在没有明显的冠心病(CHD)指征的病患下也会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而,发现安全性、疗效性均高的降血脂药物将会成为长期研究的课题[1-2]。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降血脂药物,按照药物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酸螯合剂五大类。
1.1他汀类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复杂,有将近三十步酶促反应,可将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由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催化生成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MVA);2、由甲羟戊酸经一系列反应生成鲨烯;3、鲨烯进入微粒体环化生成胆固醇[3]。
调节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21 调节血脂 药的提取方法 . ①超声提取法 。武新安等在大黄粉末 中蒽醌类成分提 取 方法 比较 中分别 使用超 声提 取法 和热 回流 提取 法 , 以 9 %的乙醇为溶煤 ,考察 了药材粒度及提取时 间对大黄葸 5 醌类成分提取率 的影 响 , 比较 了两种方法 的提取率 。考察 了超声法提取时药材粒度 对提取率 的影响及提取率 随提取 次数不同而变化 的规律。 ②微波萃取法。银杏具有抗氧化 、 清除 自由基的作用 , 从而达到降血糖 、 降血脂 。一定量的银杏 叶粉末 , 加一定量 的相应 浓度 乙醇溶液浸泡 , 在微波炉 中加热提取 相应的时 间 ,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件 : 取 时 间 1 . i, 料 比 2 ., 得 提 7 mn液 9 07 乙醇浓度 6 .%, 03 此时黄酮提取率为 2 8 . %。 6 22 降血脂药 的成型技术 . 22 脂质 体制备技 术 。孙萍 6等 的研究 中用 聚乙二 醇 .1
水平 , 但也有一定 的降低 L L水 平的作用 , D 尤其 是应用较 大剂量 时。以血清 T G水平升高为主者首选贝特类。
参考文献 【 杨诗 洁, 1 ] 苏汝好 , 项岚。降血脂 药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J 医药论坛杂志 ,0 6 2 (0 :0 ] 2 0 ,7 1 )9 . [ 黄敬文 , 剑文 , 2 】 段 秦书芝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理 研究进展f. J中国现代 实用医学杂志 ,0 6 5 8 :0 ] 2 0 ,( )3 .
H —o MG C A还原酶的活性 , 有效地减少体 内胆固醇的合成 ,
使 血浆 和组织细胞内的胆 固醇浓度降低 。 AA C T抑制剂 。该类药 物主要通过抑 制 A A C T的活必 来 达到降低胆 固醇 的作用 。抑制 A A C T有利 于降低 T C水 平, 减少病变 中的 C 从 而阻止动脉硬化的生成 , 表药 物 E, 代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标签: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T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TG升高)或二者兼有。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降血脂药一直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1、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物1.1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主要是指他汀类,该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限速酶一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起作用。
该酶受到体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若细胞内胆固醇排空可致该酶活性增加,而使体内胆固醇合成加速;相反,细胞内胆固醇量增多,该酶活性下降,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减慢。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使体内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来源。
同时,该类药物增加或激活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表达的水平而减少血液中LDL的含量。
因此,他汀类药物具有选择性好,疗效高的特点,副作用较少,可明显降低由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
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已经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以发酵方法从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第二代是半合成物,如阿托伐他汀;第三代是全合成的药物,如氟伐他汀;最新上市的他汀类(rosuv-astatin)以及在开发研究中的pitavastatin。
从化学结构分析,他汀类分为前药和活性体两类。
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为活性药物,易溶于水,在体内直接发挥作用。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为内酯,无活性,在体内水解后发挥作用。
1.2贝特类药物该类化合物属于贝特类,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最有效的药物,对于LDL-c 疗效较差。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以及吉非贝齐,环丙贝特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少。
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编码控制脂蛋白代谢的基因,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PPARs)转录因子,借助PPAR,贝特类药物降低脂蛋白的产生,导致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增加脂蛋白酶的酶解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2023年血脂领域研究进展
2023年血脂领域研究进展2023年已经过去,尽管心血管疾病在防治上取得很大进步,但中国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拐点尚未出现,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的关键致病因素。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正式发布,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血脂管理的临床实践指明新方向。
一、《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要点1 .危险分层更细化——"超高危ASCVD"正式写入中国指南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新指南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外指南/共识,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了更新(1 )按是否患有ASCVD 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的危险分层,推荐采用"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2 .目标值更严格——超高危ASCVD"14且50靶标"正式写入中国指南新指南推荐的降脂目标值趋于更严格,与2016版指南相比,新增超高危患者的降脂目标值:对于超高危人群,低密度胆固醇(LDL-C)推荐目标值< 1.4 mmol/L ,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o3 .更重视长期——中国指南首次推崇〃长期达标理念〃新指南首次引入“长期"理念,推荐长期治疗(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长期达标(降脂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贯彻长期达标理念)。
4 .更重视预防——新增"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新指南增加ASCVD风险增强因素推荐,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中危的人群,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5特殊人群——更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血脂管理新指南明确糖尿病是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者ASCVD风险影响最大。
降血脂中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66202投稿邮箱:sjzxyx88@1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现状虽然西药有肯定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但降血脂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却有中医辩证分型的独特优势。
因此近年来降血脂中药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而这其中又分为单味药的研究和复方制剂的研究。
1.1 单味降血脂中药的研究降脂中药药效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期间发现了几十种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
从效果方面来看,降低胆固醇是降血脂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主要有:泽泻、蒲黄、灵芝、人参、当归、五加皮、山楂、川芎、荷叶、沙棘、大豆、薤白、陈皮、怀牛膝、半夏、漏芦和柴胡等。
②以降甘油三脂为主的中药主要有:绞股蓝、大黄、何首乌、女贞子、银杏叶、枸杞、三七、冬虫夏草、葛根、桑寄生、茶叶、水蛭、姜黄、大蒜、虎杖、马齿苋、决明子和月见草等[1,2]。
1.2 中药降血脂的主要机制①抑制胆固醇吸收,如泽泻、豆类、蒲黄、海藻等等;②促进胆固醇排泄,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等等;③调整血脂代谢,如蜂蜜、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类中药[3,4]。
2 复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因为高脂血症会并发各种心血管疾病,而根据不同症型设立不同的复方制剂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所以目前对复方制剂的研究较多。
复方制剂的治法大多主要进行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疏肝利胆和利水消痰。
金智生等[5]对正常和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由山楂、白术、泽泻、五加皮、姜黄、柴胡和水蛭组成的健脾降脂灵能够降低正常大鼠血清TC、TG,可升高HDL-C,但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和LDL-C 都能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可明显升高HDL-C。
张秋华等[6]的研究显示,由丹参、黄芪、泽泻、川芎与何首乌等组成的益气活血方能够对脂代谢及脂蛋白进行调节,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水平和LDL-C 水平得到降低,使HDL-C 水平得到升高;促进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使高切、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红细胞压积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益气活血方对由于血脂升高与脂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系列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抑制,让血液处于低浓、低粘、低聚和低凝状态,这样就能使高脂血症的发展得到有效避免,且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预防。
新型降脂药——依折麦布的研究进展 (1)
2.1 单独用药 Clarenbach等‘121在18位健康纯 素食志愿者身上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的双周期交叉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服用安慰剂 周期内胆固醇平均膳食摄入量为(29.4±
16.8)mg/d,胆固醇吸收率为(48.24-_8.2)%。经2 周的清除期后,在每天口服依折麦布10 mg 2周期 间,平均胆固醇膳食摄入量为(31.4±14.4)mg/d, 而胆固醇吸收率下降到(20.2±6.2)%(P< 0.001),降低了58%,同时LDI。一C水平下降了 17.3%。Capps[1胡回顾性分析了180例平均年龄为 57岁的医院门诊病人(58%为男性),在原有治疗方 案上加用依折麦布至少4周,总胆固醇(total cho— lesterol,TC)和LDL—C分别降低了19%和26%。 Knopp等[1妇将827位轻、中度高胆固醇血症 (3.36 mmol/L≤LDI。一C≤6.47 mmol/I。,TG≤ 3.95 mmol/I。)病人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竹一205)和 治疗组(咒一622,服用依折麦布10 mg/d,连续12 周)。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病人在治疗终点时LDL—C (~18.24%"US+1.36%)、TC(一12.40% VS+0.57 o/6),载脂蛋白B(一15.38%VS一1.01%) 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 terol,HDL—C)(+1.01%'US一1.26%),均有统计 学显著差异(P<o.01)。虽然治疗组有三酰甘油下 降的趋势,但其变化幅度无明显组间差异。为了验 证依折麦布对难治性、家族性及不能耐受他汀类药 物的高脂血症病人的疗效,Wierzbicki等[1 4]对200 例家族性高脂血症病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结 果显示,治疗后I。DL—C水平未达到3.0 mmol/L (116“g/mI。)目标值的病人,其中22%不能耐受各 种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单药治疗可以使LDL—C下 降7%,载脂蛋白B下降11%。在他汀类药物治疗 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可使LDL—C达到3.0 mmol/ L目标值病人的比例从5.5%增加到18%。 2.2 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 血 浆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肝脏和外周 组织合成的胆固醇,二是由肠道吸收膳食和胆汁中 的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联用可以同时抑 制两种胆固醇来源,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 平。Ballantyne教授观察了3 083例原发性高胆固 醇血症病人,其中246例接受依折麦布10 mg治疗, 1 031例接受辛伐他汀10、20、40、80 mg治疗,1 007 例接受依折麦布10 mg联合辛伐他汀10、20、40、 80 mg治疗,还有257名病人服用安慰剂。结果显 示,经过12周的治疗后,联合用药病人的C一反应蛋 白(CRP)水平平均降低3l%,辛伐他汀单药治疗组 降低14%(P%0.001)。联合用药组LDI。一C水平平 均降低52.5%,而辛伐他汀单药治疗组降低38% (P<O.001)[1…。该研究充分证实了在他汀类药物 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可获得比单用他
2024血脂异常药物治疗新进展
2024血脂异常药物治疗新进展血脂异常可以是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入甘油三酷(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或上述异常指标的混合物。
换句话说,它们构成了与脂质谱相关的代谢紊乱。
血脂异常患病率在过去几年中有所增加,而且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起点。
高脂血症极大地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需要适当关注。
然而,由千特定药物和营养药物的应用,饮食方式的改变和锻炼,我们有能力纠正血脂异常,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常规降脂疗法面临的困境和研发新降脂药物迫切性常规降脂疗法(LLT)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基础。
LLT包括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P S K9)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选择性抑制经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来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从而限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对62项试验进行的荼萃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肌肉问题(肌痛、肌病或横纹肌溶解入肝肾功能障碍等或限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1]。
在进行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治疗后,如果LDL-C仍未达标,则可与依折麦布联合使用。
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起作用,其有效性取决于尼曼-匹克1(Niemann-Pick1-like)样蛋白的存在[2]。
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改善心血管预后[3]。
然而,GOUD研究显示,仅21%(基线LDL-C> 2.6 mmol/L)和33.9%(基线LDL-C: 1.8~2.56 mmol/L)的常规LLTs患者在2年时LDL-C < 1.8 mmol/L.更重要的是,仅10%(基线LDL-C:2.6 mmol/L) 和11.9%(基线LDL-C1.8~2.56 mmol/L)的患者在2年时达到LDL-C 水平<1.4mmol/L [4]。
除传统LLT的副作用外,遗传因素和LDL受体产生减少[5-7]等也是阻碍应用LLT患者胆固醇水平达标的重要原因。
国内外降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二、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降脂活性成分被发现和深入 研究。这些成分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胆固醇吸收、加速胆固醇代谢和排泄、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抑制胆固醇吸收:如槐米中的芦丁,可以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 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一、国内药物重整研究进展
一、国内药物重整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药物重整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药物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快速找到具 有特定功能的候选药物,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药效和安全性。此外,国内学者还在 合成和改造天然产物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这些研 究为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2、加速胆固醇代谢和排泄:如泽泻中的泽泻醇A,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关键 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二、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g1,可以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 和释放,从而舒张血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二、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种类
2、萜类:如熊果酸、齐墩果酸等,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症、抗氧化等作用。 3、皂苷类: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抗 炎等作用。
一、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种类
4、多糖类:如茯苓多糖、香菇多糖等,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症、抗氧化等 作用。
二、中药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进 展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国内外在抗肿瘤药物制剂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新药研发手段的不断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安全、便捷的 抗肿瘤药物制剂问世容三
高血脂症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进展
高血脂症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进展汇报人:日期:•高血脂症概述•国内外高血脂症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外高血脂症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目录•国内外高血脂症预防措施研究进展•国内外高血脂症研究热点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目录01高血脂症概述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升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高血脂症定义根据升高脂质的种类,高血脂症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血脂症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家族遗传是高血脂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脂质代谢障碍。
遗传因素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脂质代谢异常。
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诱发高血脂症。
疾病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高血脂症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
诊断标准根据血液中脂质成分的浓度,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等。
同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02国内外高血脂症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病率在成年人中,高血脂症的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患病率发病率与患病率不同地区的高血脂症发病率和患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高血脂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群等。
地域差异与人群特征人群特征地域差异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等可增加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生活习惯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增加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疾病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也可能对高血脂症的发病产生影响。
其他因素影响因素分析03国内外高血脂症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降血脂的化药种类及他汀类药物研究情况
降血脂化药的种类及其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升高)或二者兼有。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
根据近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患人数1.6亿。
因此降血脂药物的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也是药物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 降血脂药物概况目前临床应用和处在研发阶段的降血脂西药按其降脂机理和化学结构有可分为他汀类、烟酸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类、多烯类以及新型降脂药和各种复方制剂。
1.对胆固醇(TC)的影响1.1对胆固醇(TC)合成的影响代表药物:他汀类如洛伐他汀(Lovastatin),是人工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空间结构与HMG-CoA的结构非常相似,且对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比HMG-CoA强1 万倍。
所以它能竞争性地与HMG-CoA还原酶结合,能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催化的HMG-CoA向MV A(甲羟戊酸)转化,从而阻止内源性TC的合成,加速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廓清, 使血TC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达到调脂作用。
1.2影响胆固醇吸收药代表药物:依折麦布(eZetimi1e, EZ, 商品名Ze-tia)是一种新的调血脂药物,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从小肠吸收,在临床应用中因其可有效弥补他汀类药物的不足而倍受青睐。
由于分子量小,EZ选择性地抑制胆固醇和相关植物甾醇类(pllytosterols)在肠道发生葡萄糖醛酸化后小肠部位的吸收,进而降低血中TC、TG、LDL-c和Apo B(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 B),并增加HDL-c水平。
1.3影响胆固醇代谢药代表药物:深海鱼油,最新研究表明深海鱼油能够通过调控LDL-c受体mRNA水平而调节LDL-c受体活性。
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
Page 14
1.5 ASTEROID
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大会上,血管 内超声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 作用研究(A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Derived Coronary Atheroma Burden, ASTEROID) 结果癿公布,该研究纳入了507例 需要迚行冠状动脉造影癿患者,其冠脉血管中至 少有一处管腔狭窄达20%戒以上,幵丏未行血管 成形术。叐试者接叐瑞舒伐他汀40mg/天治疗24 个月,在基线及治疗24月分别行IVUS评价。其中 349例叐试者有可用二评价癿系列IVUS测定结果。
Page 6
REVERSAL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组癿临床试验,502 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癿CHD患者随机接叐40mg/d普伐他汀 和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18个月,主要终点通过冠状动 脉血管内超声(IVUS)定量评估整个冠状动脉斑块总体 积(total plaque volume, TPV)在干预前后癿18个月癿 发化百分率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伐他汀组癿LDLC分别下降46 %和25 %(P<0.0001);达标率(≤100 mg/dl)分别为97 %和67%;不基线比,普伐他汀组癿 TPV增加2.7%(P=0.001),而阿托伐他汀组TPV减少 0.4%(P=0.98),阿托伐他汀组TPV发化不普伐他汀组 有显着差别(P=0.024)。不动脉粥样硬化迚展速率相兲 癿LDL-C、hsCRP、ApoB100和HDL-C水平,也相应収生 改发。
Page 16
ASTEROID研究是首个为强化他汀类治疗可逆转 冠状动脉脂质斑块沉积提供确凿证据癿大觃模临 床试验,迚一步扩展了REVERSAL研究癿结论, 卲强化降脂治疗包括更大幅度降低LDL-C和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能够防止甚至逆 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迚展。该研究采用降低LDLC及升高HDL-C最强癿瑞舒伐他汀 (rosuvastatin) 40mg/d,连用24个月,采用IVUS。幵盲法分析 治疗前后IVUS结果,IVUS各项指标显示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显着消退,结果不年龄、性别、 体质量等指标无兲,斑块消退癿程度不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浓度显着相兲,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浓度仍>70 mg/dL癿患者斑块无显着发化。
绿茶降血脂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绿茶降血脂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研究证实,绿茶内的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效应,如抗菌、抗病毒、抗毒素、防癌、抗癌、抗突变、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保护肝脏、抗衰老、抗龋齿、抗过敏等。
此外,对于某些免疫系统疾病,特别是对艾滋病也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2,3]。
国内外大量报道证实茶多酚具有降血脂作用。
宋小鸽等[6]观察了茶多酚对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对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和动脉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多酚可降低外周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效果优于烟酸肌醇酯,提示茶多酚具有防治高血脂症的作用;茶多酚还可升高ApoA/ApoB比值,提示茶多酚对载脂蛋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朱达泉等[8]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研究了茶叶提取物(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对高血脂症人群血清脂质水平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发现茶叶提取物能降低血清TC、TG、ApoB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较服用前下降8.5%、26.8%、14.9%和15.5%,而同期对照组试验前后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刘波静[9]通过试验发现200mg·kg-1·d-1茶多酚处理具有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清TC、TG、LDL-C、ApoB水平,升高HDL-C、ApoAI水平,同时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增加,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减少,疗效优于吉非罗齐。
Davies等人[7]也发现饮用红茶能降低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的TC和LDL-C水平,Wu等人[3]发现绿茶粉(主要成分是茶多酚)能降低SD大鼠血浆中TG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水平。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但是Ⅱ期临床发现产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 40(7)
· 539 ·
活性分别为 65%、48%和 51%,而口服非诺贝特 50 mg/kg,则分别为 78%、43%、26%
N H 3C CH 3 O HOOC HN 17 O
COOH OH
COONa OH F N H3C O N 10
COONa OH F N
H3C O
CH3 N N
F
H3C O CH3
CH3
CH3 S
CH3 S
HN 8
HNOO 11H3CCH3 NCH3 N O
COONa OH F
HO
COONa OH F N S CH3 14
H3C
CH3 N
H3C 12
[ 4] [ 3]
将吡咯环 4 位的酰胺换成亲水性强的磺酰胺,肝细 胞选择性有了较大改善,其中 10 和 11 肝细胞选择 性分别为 12 469 和 10 400,大鼠胆固醇合成急性 抑制率为 55.6%和 75.9%,但在仓鼠体内试验中, 降 LDL-C 仅 11 %和 38 % [ 7 ],低于 2 ( 降 LDL-C 62% ),现已中止研究。 1.2 2 的类似物 在已有上市药物中,2 对 HMG-CoA 还原酶的 抑制作用最强 [ 8 ]。文献 [ 9,10 ] 制得其衍生物 12、13 和 14,抑酶活性分别是洛伐他汀的 2.82、5.21 和 4.93 倍。 1.3 3 的类似物 3 由日本 Kowa 与 Nissan 公司研发,2003 年 7 月首次在日本上市,具有强大的降低 LDL 作用, 同时也可降低 TG 和升高 HDL,肝细胞选择性强, 药物动力学性质好,对 CYP2C9 和 CYP3Y4 没有 抑制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少,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临床试验确认,降低 LDL 和升高 HDL 作用优于已 上市的其它他汀类药物 [11]。文献 [12] 设计并合成了 3 的新型类似物,在喹啉母环与 4 位苯环间增加一 个硫原子,同时在芳香环上接入不同的取代基。经 药理活性筛选,15 和 16 体外抑制 HMG-CoA 还原 酶活性 (IC50 分别为 3.21 和 3.64 µmol/L) 优于 2 和 3 的钙盐 (IC50 分别为 9.03 和 10.55 µmol/L),目前 正进行临床前研究。 2 贝特类降血脂药 贝特类 ( 又称苯氧乙酸类 ) 降血脂药是一类过 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α ( PPAR α ) 的配体,是目 前降 TG 的首选药物, 也具有较强的升高 HDL 作用, 能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该类药物 通过激活核膜上 PPAR α,诱导脂蛋白酶表达,促 进 VLDL、乳糜微粒 ( CM )、IDL 等富含 TG 的脂 蛋白颗粒中的 TG 水解;诱导肝细胞特异性脂肪酸 转运蛋白和乙酰辅酶 A 合成酶表达,促进肝脏摄 取脂肪酸、抑制肝脏合成 TG,诱导肝细胞 ApoA Ⅰ和 ApoA Ⅱ基因的表达,增加 HDL 合成及促进 胆固醇逆转运等 [ 13 ]。常用贝特类药物有吉非罗齐 ( gemfibrozil )、氯贝丁酯 ( clofibrate )、非诺贝特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109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自1987年洛伐他汀(Lovastatin)在美国上市以来,他汀类药物(即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以其卓越的降脂效果和低毒副作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上市的他汀类药物就已经有十种以上,今后几年还将有十几种他汀类新药上市,进入临床期的更多。
1 从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洛伐他汀(Lovastatin,Mevacor,美降之),由德国Merck公司开发,1987年美国上市,是从发酵法土霉素和红曲霉素培养液中分离到的第一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该药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世界十大畅销药行列,成为世人瞩目的“重磅炸弹药物”,被誉为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里程碑。
随着新型他汀类药物的开发上市,其销售现状远不如以前辉煌,但其在国内仍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舒降之),由Merck公司开发,1988年首次在英国上市,1991年底获美国FDA批准。
其自上市以来就受到了很大关注和广泛应用,目前仍是全球最畅销的五大他汀类药物之一。
由于其专利保护过期,近几年其国内外的研究生产仍呈上升趋势,只SFDA批准的文号就已经超过170个。
该药的工业生产主要以洛伐他汀为原料,经半合成而来。
普伐他汀钠(Pravastatin sodium,Pravacol,普拉固),由日本Sankyo和BMS公司开发,1989年日本上市。
普伐他汀比上两个他汀药物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可以减少其进入亲脂性细胞的几率,对肝组织有更好的选择性,减少了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其最初是从自营诺卡菌中提取而得,目前生产仍多采用生物发酵法。
2 人工合成得到的他汀类化合物氟伐他汀钠(Fluvastatin sodium,Lescol,来适可),由瑞士Sandoz公司研制开发,1994年首先在英国上市,1997年在我国注册上市,是第一个由人工全合成得到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
高血脂症的国内外现状
02
01
借鉴先进的治疗技术
关注国际上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引进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提高国内高血脂症的治疗水平。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
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提高公众对高血脂症的认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饮食管理等。此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高血脂症的监测和研究,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防控措施
04
CHAPTER
国内外高血脂症比较分析
发病率
近年来,高血脂症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虽然各国发病率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病率呈现普遍上升的趋势。
02
CHAPTER
国内高血脂症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血脂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发病率
高血脂症的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结构、生活方式、遗传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多,导致高血脂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流行趋势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高血脂症患者的人群,其发病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在血脂异常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降低血脂的有效手段。
通过媒体、健康教育等方式,普及高血脂症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加强公众教育
实施早期筛查
优化药物治疗
在社区和单位开展血脂筛查,及早发现高血脂症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监测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
饮食是影响高血脂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高血脂症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也会有所不同。
调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2.临床应用: (1)动脉粥样硬化。适用于杂合子 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型高脂蛋白血 症,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亦可应 用,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 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游离脂肪酸的来源减少,从而减少肝 脏甘油三酯及VLDL的合成与释放;
另一方面烟酸类药物能直接抑制肝 脏中VLDL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备注文字请不要超过绿色边框;卡通人物和绿色框做好课件后,在母版里面删除
第三部分 常用调血脂药物
一、洛伐他汀 Lovastatin 本品为无活性前药,进入体内后内
酯环水解生成开链的β-羟基酸衍生 物而发挥作用,可有效抑制HMG-CoA 还原酶的活性。
备注文字请不要超过绿色边框;卡通人物和绿色框做好课件后,在母版里面删除
第一部分 概述
血浆中各种脂质和脂蛋白需有基本 恒定的浓度以维持相互间的平衡。
当血中过量脂质存在时,会造成高 血脂症,主要是VLDL和LDL增多,而血 浆中HDL则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备注文字请不要超过绿色边框;卡通人物和绿色框做好课件后,在母版里面删除
备注文字请不要超过绿色边框;卡通人物和绿色框做好课件后,在母版里面删除
一、洛伐他汀 Lovastatin
(2)非调脂作用。 a.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 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 b.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的增 殖和迁移,促进该细胞凋亡; c.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形 成,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
备注文字请不要超过绿色边框;卡通人物和绿色框做好课件后,在母版里面删除
第二部分 调血脂药物类型
2.胆汁酸螯合剂类降胆固醇药物
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Ⅱ型高脂蛋 白血症),对高甘油三酯血症(Ⅰ、 Ⅲ、Ⅳ及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有效; 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都高的混合型高 血脂症(Ⅱb、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需与其他类型的血脂调节药物联合应 用才能起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21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降血脂蒙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及合成(30160103)作者简介:辛丹丹(1985-),女,内蒙古通辽市人,在读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
Email:xdd19850202@126.com*通讯作者博·格日勒图,男,主要从事降血脂蒙药研究。
Tel:4991090*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512013年6月15日收稿[J].Arthritis ResTher,2003,5(supp1.4);s1-s6.[4]陈浩,朱平.自身免疫病的Th1/Th2细胞固于平衡治疗[J].免疫学杂志,2000,16(2):119-122.[5]YamakiK,UchidaH,Li X,et al.Efect of varying types of anti —arthritic drugs onTh l and Th2immune responses inmice [J].Int J ImmunopatholPharmaeo,l 2005,18:133-144.[6]李妍,康辉.Th1、Th2和Th17型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活化特点[J].微生物学杂志,2008,28(:5):98-101[7]Lipsky PE ,Van der Heijde DM ,St Clair EW ,d a1.Infliximab and methotrex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 -Tumor Necrosis Factor Trialin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Concomitant Therapy Study Group[J].N Engl J M ed ,2000,343:1594—1602.[8]卢月曹雅晶钱瑞琴.IL-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855-859[9]张宁.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3).[10]万欢.中西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0,18(9):1379—1381.[11]中华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国医学信息导报,2002,23:15-16.[12]杜尧李晓声曾文魁.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37-238.[13]Traister R S ,Hirsch R .Gene therapy for arthritis [J].Mod Rheumatol ,2008,18(1):2-14.在崇尚绿色、注重保健的当今时代,预防和治疗世界上日异增多的高血脂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病患者,深入研究具有降脂功能的食物和药物,是近几年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高血脂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是近几十年危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危险因素。
AS所致的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危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这类病在全世界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美国心肺血研究院进行7年的冠心病防治研究证实,降血脂药的应用可减少心脏病死亡率24%,减少非致死性心脏病发作率19%[1]。
降脂药能延缓或减轻AS病变的发展,并促进其消退。
1国外降脂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胆固醇和高脂蛋白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有效方法,因此,降血脂药物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1临床常用降血脂药物: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
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astatin)。
该类药物能抑制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还原酶,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并通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受体的表达,因而使用细胞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加速了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2]才能增加HDL的含量,利于总胆固醇(TC)的清除和转运。
洛伐他汀(Lovastatin)是1987年由美国默克公司上市的第一个他汀类调血脂药物[3]。
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世界十大畅销药行列,成为世人瞩目的降血脂药物。
目前,为了提高洛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Kumar,S等人[4]开始研究用新的剂型提高洛伐他汀在在胃里面的滞留时间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美国默克公司开发了洛伐他汀之后,以洛伐他汀为原料半合成而成了辛伐他汀(Simvastatin)于1991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
因为HMG-CoA还原酶在午夜活性最高,故该类药物于晚餐后服用,但是目前Wright,DanielFB等人[5]研究了辛伐他汀在晚餐服药和早餐服药没有显著的差异。
辛伐他汀(simvastatin)和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的普伐他汀钠(pravastatinsodium)上市后,也有几种药物上市[4]例如1994年由诺华公司开发,首次在英国上市的氟伐他汀(fluvastatin,商品名LescoI,来适可),本品是第一个全合成的他汀类药物,脂溶性强。
该药物[6]可降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脂代谢紊乱患者的TC、LDL-C、TG和apoB,并增加HLD-C,也可减缓心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临床多用于治疗饮食调节无效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远低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
第二代调血脂产品[8]氟伐他汀(Fluvastatin),由瑞士山道士公司开发,1993年12月通过美国FDA批准。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商品名Lipitor,立普妥)是1997年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
本品是全合成的高效他汀类药物,对肝细胞有选择性[9,10]。
接下来还有一些新的他汀类药物被研发,例如2003年2月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11],首次在加拿大上市的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商品名Crestor),本品也是全合成药物,对肝细胞具有选择性。
多项临床研究中,本品显示其降低LDL-C的效果优于现有的他汀类药物。
还有匹伐他汀(pitavastatin)由Nis-sanChem株式会社开发,III期临床已经结束,目前正处于注册前,国内外降脂药物的研究进展△辛丹丹*宝贵荣**博·格日勒图*那日苏*摘要:全世界每年3000万人死于高血脂引起的相关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也明显上升,高血压患者10年内增加了25%,目前已达2亿人左右。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病的发生与血脂的异常有关,降血脂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关系十分的密切。
为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从事降脂药物的研究是近几年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并且临床医学证明,降脂药物能延缓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促进其消退。
关键词:降血脂;高血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97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21-0149-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olesterol drugs domestic and overseasXIN dan-dan1,BAO gui-rong2,BO gerile-tu1*,NA ri-su1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Mongolian Chemical Key Laboratorie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China Inner Mongolia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ohhot ,010000,ChinaAbstract:withtheimprovementoflivingstandards,everyyear30millionpeopledieofthediseasecausedbyhighbloodfatrelated,ourcountrytheincidenceofcoronaryheartdiseaseandmortalityratesalsoincreasedobviously,Inthedecade,increased25%,nowhypertensionpatientshasabout200million.Modernmedicalresearchshowsthattheoccurrenceofcardiovasculardiseaseisrelatedtotheabnormityofbloodlipid,fallhematicfattoreducetheincidenceofcoronaryheartdiseaseandmortalityisverycloserelationship.Inordertoimprovethecardioasculardis-easeprevention,treatmentabilityandtheacademiclevelofscientificresearch,engagedintheresearchofcholesteroldrugsinrecentyearsisthatpeopleareconcern.Andclinicalmedicalturnoutthat,cholesteroldrugscanslackormitigateatheroscleroticlesionsofdevelopment,andpromotetheirresolve.Key words :Antiatheroscloresis;Hyperlipemia;Researchprogress149内蒙古中医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药物。
本品低剂量(0.1,0.3和1mg/kg)的降LDL-C疗效与10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相似[12]。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过氧化媒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的配体,是目前降TG的最有效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