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应用题

合集下载

教学案例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教学案例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教学案例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够熟练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2.能够将除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将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除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篇(5分钟)老师拿出一些问题来,如:“班里有30位同学,老师给他们买了24个桃子,每位同学能分到几个桃子?”等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举手回答。

然后引出问题:如果除法只是分配出现的数量,除了简单的分不了,我们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二、授课篇(20分钟)1.讲授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比较除法和乘法的区别。

2.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里有9斤苹果,他想把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可以得到几斤苹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用除法。

3.举例讲解如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公司有24只笔记本电脑要分给12个人使用,每个人能得到几只电脑?4.使用教具,让学生自己操作学习除法运算。

三、练习篇(25分钟)老师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练习或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1.某商店有12箱苹果,每箱有6斤,试解决以下问题:(1)共有多少斤苹果?(2)从这些苹果中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斤?2.昨天出去玩,小明带了32个糖果,他把糖果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3.一架飞机共有44个座位,现有132名乘客要乘坐这架飞机,问这些乘客能否全部坐上这架飞机?4.张妈妈去菜市场买了72元的蔬菜,她打算把这笔钱分给自己和儿子两人,儿子能得到几元?5.除了上述题目,老师还可以从其他实际问题里选出几个让学生解决。

四、总结篇(10分钟)老师让学生把答案读出来,并对上面的题目进行全班讲解。

五、作业篇(5分钟)布置与本课有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实际问题的教案

掌握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实际问题的教案

掌握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实际问题的教案教案目的: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掌握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2、学生能够应用基本的除法运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3、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除法进行计算,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及练习册;2、白板、黑板、笔、橡皮等教学用品;3、实际的物品,如小球、糖果、书等,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一、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的概念1、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数学中的除法;2、介绍除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3、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的概念,例如,“9个糖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吃,每个小朋友吃几个糖果?”这里就需要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基本的除法运算方法1、介绍如何进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示范,自己练习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3、引导学生掌握列竖式、半竖式两种方法。

三、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除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1、给学生一些适合小学生解决的小问题,例如“10个糖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吃,每个小朋友吃几个糖果?”2、教师现场进行演示,并指导学生依照方法解决问题;3、逐步提高难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四、教学复习与总结1、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2、结合小问题进行复习;3、梳理除法的运用场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注意事项:1、尽可能采用实际物品进行辅助教学,带入小学生的生活场景;2、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4、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及分享所学知识。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除法运算方法,并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引导孩子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和理解。

掌握除法应用题的小学三年级教案

掌握除法应用题的小学三年级教案

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为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一节关于掌握除法应用题的教案。

此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应用,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在解决各种除法应用题时使用适当的策略和计算方法。

教学程序:1. 师生互动a.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之前学过哪些与除法有关的知识点呢?b.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回顾已掌握的除法知识点。

2. 直观示范a. 教师拿出一些带有物理符号的物品,如苹果、饼干、糖果等,为学生直观示范除法计算方法。

b.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配对等方式,完成一些基础的除法练习。

3. 提供有趣的应用题a. 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除法应用题,例如:“如果一串糖果能分给你和你的两个朋友吃,你们每人分到了几个糖果?”等b. 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应用题,或与同桌合作完成。

4. 总结回顾a.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除法知识,如:“除法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被除数、除数和商?”b.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除法的性质及其应用,例如:“除数为1或被除数与除数相等时的商等于被除数。

”教学评价:通过此次教学,许多学生掌握了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并能熟练地运用除法计算、解决各种应用题。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和沟通技能,许多学生也展示了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除法内容的教学至关重要。

通过带有互动、培养和应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除法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应用等知识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实战演练: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教案

实战演练: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教案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其中除法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和分数概念。

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如何进行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呢?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2.学生能够掌握小学三年级的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3.学生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并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学三年级除法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1.通过讲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2.通过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举例子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人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道题目,并引导学生联想到同学之间的分组分配情景。

2.教学由老师讲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例如:将被除数均匀分配,计算每份中所含的苹果数,就可以得到答案。

接着,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将知识点巩固在学生的脑海中。

3.实战演练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老师可以出示一道题目,例如:小明一共有48个糖果,他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人分多少个糖果?让学生自己计算,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解题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4.归纳总结通过讲解学生所做的题目,并复习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教科书、课件;2.各种数学教学工具;3.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七、教学效果评估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监控和评估。

八、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总结:通过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并运用到生活中。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通过本文介绍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和分数概念。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苹果、糖果等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些苹果,提问:“同学们,如果我要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应该分几个呢?”2.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引导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二)探究除法应用题1.老师出示一道例题:“小华有12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老师引导学生得出:12÷4=3,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糖果。

(三)常见的数量关系1.老师出示一道例题:“小明家养了8只鸡,每只鸡每天下2个蛋,一天能下几个蛋?”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老师引导学生得出:8×2=16,一天能下16个蛋。

(四)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老师讲解答案,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五)小组讨论1.老师出示一道讨论题:“如果你有20个糖果,你想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3.老师邀请几组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但仍需加强练习。

2.学生对常见的数量关系有一定了解,但还需进一步巩固。

3.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上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讲解除法应用题时,通过具体的实物(如苹果、糖果等)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一份实用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一份实用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程已经逐渐从简单的数字运算向应用题和实际问题拓展。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里面,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也成为了重点。

针对这个需求,我们编写了一份实用的教案,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学会应用除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答案并阐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倍数,约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教学内容1.除法概念的讲解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地分成若干等份。

例如,我们要把12个糖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呢?这时就需要用到除法。

12÷3=4,所以每个人可以分到4个糖果。

2.除法应用题的练习通过应用题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1:某班有36个学生,他们将3600元钱的善款捐献给了三个慈善机构,请问每个机构得到多少善款呢?提示:3600÷3=1200答案:每个机构得到1200元善款。

例题2:某工厂生产3500个玩具,每个箱子可以装25个玩具,需要多少个箱子才能装下所有的玩具呢?提示:3500÷25=140答案:需要140个箱子才能装下所有的玩具。

3.通关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准备了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目,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练习1:几个人一起用餐,总共消费450元。

如果他们均摊餐费,则每人应支付多少钱?练习2:某班有40个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多少人?练习3:主人拿出600元请客吃饭,如果每个人均摊饭钱40元,则一桌可以坐多少人?三、知识梳理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应当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时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除法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倍数,约数和最大公因数,以此来拓宽数学知识面。

实用教学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实用教学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实用教学方案: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除法,并明确其含义和特点。

2、了解除法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符号,并能灵活运用。

3、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懂得如何转化问题,简化计算。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除法的含义、基本概念和符号。

2、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深刻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特点。

2、如何根据实际问题转化问题,简化计算过程。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除法的含义、基本概念和符号。

在讲解除法的定义时,教师可以上数轴等教学工具,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比如在数轴上选择一个数,然后找到它的2、3、4等倍数,看看这些数之间的差距是否相同,并指出这种差距的相关性,即倍数与商的关系。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际物品分组、分割等操作,细致地领会什么是除法、如何理解商、除数、被除数和余数等基本概念。

(2)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例题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解法,并且及时指出不同解法之间的利弊,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处理能力。

2、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在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之后,老师可以给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解法。

(2)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比如幻灯片、演示视频等,来加强学习的趣味性。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更好地展示问题解法。

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计算72÷8,54÷6,48÷3等数值,加深学生对于除法的认知。

(2)让学生完成若干真实生活中的除法应用题目,如:丽丽买了120颗糖果,要平均分五份,请问每份有多少颗糖果?班级里有80个学生,教室可以容纳25个,那么至少需要多少个教室才能容纳所有学生?2、引入知识通过上述活动的引入,学生对于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及应用题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及应用题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习数学除法小学三年级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年龄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开始接触到更多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其中,除法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教案及其实际应用题。

教学目标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意义有正确的理解。

老师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例如,除数除以被除数,得到商和余数。

学生应该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方法数学除法是一个相对较难理解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除法。

1. 数学模型法:老师可以用简单的叙述和演示来介绍数学除法,例如,将苹果分给一组小学生时,把除数看作是苹果的总数,把被除数看作是学生的数量,商就是每一个学生成员分到的苹果数量。

2. 图形化演示法:教师可以将除法转化为图形,例如,在黑板上画个矩形,将其划分成多个小矩形,让学生计算每一个小矩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块。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们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对除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分组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让他们互相交流他们的思维过程并加以总结。

4. 游戏法: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掌握除法方法。

例如,可以制作一些除法的数学卡片,让学生们通过配对卡片练习除法运算。

5. 赛事法:设置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除法的热情,这样学生会根据分数来判断自己在学习上的进展。

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通过课后练习、考试和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方式检验他们对除法的会运和理解水平。

以下是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实际应用题实例:1. 小明有15个苹果,他要平均分配给他的5个朋友。

每个朋友分到多少苹果?2. 一家医院有100张病床,其中的2/5用于康复治疗,在治疗康复上医院剩余床位的床位总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3. 小花想要花300元买东西,她想平均分配到15天的时间内,每一天她需要花多少钱?4. 一个糕点师傅有1500颗巧克力,他要把这些巧克力平均分给300个客人。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与除法应用题有关的数量关系,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解答应用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乘法数量关系推导出除法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黑板的右侧贴卡片。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应用题中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评:通过复习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入新课,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选择学习目标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学到哪些知识?2.教师把同学们说的内容归纳后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评析:学生根据课题,选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兴趣。

]三、新课教学1.学习例题(1)自己读题,想一想,这道题已知什么?怎样列式?(2)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师贴出卡片。

(3)出示例题第(2)题,请学生认真读题,想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4)学生讨论根据什么这样列式?师强调: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推导出来的。

(5)在解答例题第(1)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编成另一道除法应用题。

(6)改编的这道题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例题中的第(3)题。

(7)引导学生回忆是怎样学习例题第(2)题的?(8)根据例题第(2)题的学法学习例题第(3)题,并在练习本上解答写出数量关系,小组评议。

(9)请学生板演并讲思路。

[评析:例题中的3个小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教学习方法,由扶到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特别是在解答(1)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编出另一道除法应用题,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

手把手教你如何让孩子掌握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手把手教你如何让孩子掌握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活动目的及背景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除法应用题是一个相对难度较高的章节,需要孩子具备较强的数学能力才能顺利掌握。

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用心引导孩子思考,同时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练习等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知识点,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轻松掌握知识点,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会围绕“手把手教你如何让孩子掌握除法应用题”这个话题展开,详细介绍小学三年级除法应用题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及操作步骤,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教学原则及方法在教授除法应用题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下面列出了教学除法应用题时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1.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孩子的性格、学习能力、兴趣等因素,让每个孩子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2.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解题的方法,坚持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习。

3.实际操作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练习等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知识点。

4.教师引导型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5.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辅助教学,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内容除法应用题总体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章节,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先从简单的除法应用题开始,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除法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1.除法应用的概念在教授除法应用题前,老师需要先讲解除法应用的基本概念。

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4 ÷ 2 =?,学生需要知道在这个式子中,4是被除数,2是除数,该式子的运算结果是商(4 ÷ 2 = 2),这是除法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概念。

2.整除的概念整除是小学三年级除法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需要学生认真理解。

整除指的是,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时,能够整除时的情况。

探究小学三年级除法的教案及数量关系应用题解析

探究小学三年级除法的教案及数量关系应用题解析

小学三年级学习的除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其基础的数学概念,以及数量关系的应用问题。

本文将通过探究小学三年级除法的教案及数量关系应用题解析来深入了解除法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情况。

一、小学三年级除法的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会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1)引言: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判断和探索出两个或多个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2)概念说明:将除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说明,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

(3)例题演示: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帮助学生掌握常规的计算技能,以便于之后解决实际问题。

(4)类比小学数学中的乘法和加法,通过事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数量间的关系,这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除法运算中的应用。

(5)掌握技巧:让学生通过常规练习,掌握除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使其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

(6)实际应用: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将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以便于将来同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课程中。

3. 教学重点概念和方法的讲解,以及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能力。

4. 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5. 教学结束总结本课程的内容和重点,同时让学生完成一次小测验,以测试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日后更好的掌握各种数学知识。

二、小学三年级除法中的数量应用问题解析小学三年级的除法不仅是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基础。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除法中的数量应用问题解析:1. 面包店里有50个面包,如果你需要向10位顾客均分,每人会有多少个面包?解:将50除以10,即可得到每人分到的面包的数量。

50÷10 = 5 (每人分到5个面包)2. 如果你需要给13个朋友相同数量的糖果,但你只有39个糖果,每人能分到多少个?解:将39除以13,即可得到每人分到的糖果的数量。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常见的除法应用题

生活中的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常见的除法应用题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尤其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学习阶段,除法是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应用题也需要通过除法来解决。

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中常见的除法应用题。

一、分节数物品这道题目的思路可以通过动手模拟得出。

我们可以通过将同样物品进行分类,利用除法求出每一类物品的数量。

例如,有30个苹果和5个篮球,我们可以先将苹果分为一组,篮球分为一组,每一组利用除法公式计算出数量,最后把结果加起来即可。

二、糖果分配问题这种题目也是以分组为思路,将糖果的总量按照要求进行分组和分配。

例如,把糖果分给3个小孩,每个小孩分到4颗糖果,我们可以先求出每个小孩应该分到多少组,然后把糖果逐一分配给每一组小孩。

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个小孩都能够分到相同数量的糖果。

三、每份的价格计算这种题目需要使用到单位价格的概念。

例如,一个鸡蛋的价格是15元,一打鸡蛋需要12个,我们可以通过除法运算求出每个鸡蛋的单位价格,然后再乘以所需数量来计算总价。

四、小数化简小数化简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中快速化简小数分数,便于计算。

例如,0.3可以化为3/10,0.6可以化为3/5,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更加简单。

五、时间计算时间计算也是小学三年级中常见的应用题。

例如,某辆汽车行驶了180千米,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我们可以通过除法公式计算出汽车行驶的时间。

这样我们就能够方便地求出汽车行驶的时间,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概念。

六、面积和容积计算面积和容积也是小学三年级中常见的应用题。

例如,一块矩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并且矩形的长是6厘米,求宽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除法公式计算出宽的值。

七、百分数计算小学三年级也会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简单的算法。

例如,某个电视台的收视率为20%,表示20%的家庭收看了这个电视台,我们可以通过除法公式将比例化为分数或小数来计算百分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概念,学会简便方法解决数学问题;2.掌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方法;3.创造性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2.熟练掌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应用方法;3.创造性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的方法;2.组织学生们分组讨论的方法;3.采用示范演算和总结归纳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的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叫学生口算一下,如果一个箱子有64个苹果,要给8个人平分,每人分到几个苹果。

3.让学生回答问题后,告诉他们这个运算叫做除法,可以用除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让他们自己找找除法的规律。

4.学生分组讨论,找除法的规律,并在黑板上写出来。

之后,老师讲解除法的概念及原理,并给学生举例说明。

5.设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方法,并张贴在黑板上。

6.给学生练习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并及时纠正错误。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适时地设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7.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做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际情境中使用除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基本概念,并掌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方法;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3.教学方法灵活、生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体会:除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通过生动的解释,清晰易懂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化的方式认识数学的运用,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的难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提高教学效果。

高效解决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指导

高效解决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指导

高效解决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指导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除法应用题是一项必修课程。

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除法应用题时会感到头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下面本文将针对如何高效地解决除法应用题,介绍一些指导方法。

一、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首先要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告诉学生,除法是一种运算,是求解被除数可以被多少个除数整除的运算,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是其中的关键概念。

让学生明白,除法运算与加减乘法不同,除法运算是后项运算,必须要先算被除数再算除数。

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除法运算解决应用题。

二、应用题中的分析针对除法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认真阅读题目,做题前要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题目中包含的数字、关键字、关键句等等。

通过仔细分析,学生可以了解题目的大意,进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家超市每箱牛奶有12瓶,如果需要购买36瓶牛奶,你需要买多少箱?”在解题时,先要明确题目中的信息:“每箱牛奶有12瓶”、“需要购买36瓶”,然后在进行计算。

所以答案是3箱。

三、问题转化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还需意识到问题转化这一策略。

当学生遇到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成容易计算的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公交车每小时可行驶45公里,从A到B的路程是135公里,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B站?”学生可以将公交车一次行驶1公里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出来,即每1公里需要多少时间。

这样的话,计算起来就比较容易。

四、学习计算机方案除了应用题中的分析和问题转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方案,在线解决除法应用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方案解决困难的除法应用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如CogBooks等等计算机方案来解决除法应用题,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除法应用题,提高运算速度和避免算数错误。

教案: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常规算法。

2.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比较物品的价格,了解节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教学除法的概念和常规算法。

2.教学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找到问题中的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数字的比较和计算有一定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展示除法的常规算法。

2.教师让学生根据算法练习题目,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3.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除法解决问题。

4.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物品的价格,并帮助他们找到节省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常规算法。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比较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感知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和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比较和计算,能够找到节省的方法。

七、教学资源:1.教师课件。

2.练习题。

3.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通过课堂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除法的应用价值。

但是,在练习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缺乏数字的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抽出更多时间来帮助这些学生加强数字的计算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分享一、前言在小学数学中,除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除法不仅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的关键环节,还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因此,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好除法。

但是,除法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学生在学习除法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为了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本文将分享一份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除法概念和方法。

2.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应用2.教学难点: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加、减、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加、减、乘法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加、减、乘法都是一种对数值的运算,都可以表示数量的比较、计算或增减等。

2.讲解除法的概念和方法(20分钟)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1)如果有12本书,分成4等份,每份有几本?(2)6除以3等于?(3)从1200元的钱包里拿出300元,可以拿几次?让学生观察上述问题中的共同点,得出一般的除法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除法的方法。

3.举例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的练习,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除法求解实际情况。

例如:(1)小明有18颗水果糖,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好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颗?(2)一箱苹果有30个,把它们放入6个篮子里,每个篮子放几个?(3)一家饭店有6桌客人,晚上一共卖出80个菜,如果每桌客人都点了一样的菜,每桌客人吃了几个菜?通过这些例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应用。

4.讲解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20分钟)许多学生很难理解除法与其他运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生在学习除法时经常遇到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1)如果10÷2=5,那么5乘以2等于几?(2)如果5×2=10,那么10除以2等于几?(3)如果4×5=20,那么20除以5等于几?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单价x数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x时间=路程工效x=工作总量2.教师小结二、新课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1)出示题目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根据24x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144÷6=24,144÷24=6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46x5=230,230÷46=5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出示:被乘数x乘数=积积÷乘数=被乘数积÷被乘数=乘数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板书:单价x数量=总价速度x时间=路程单产量x数量=总产量工效x时间=工作总量探索新知.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x数量=总价98x8=784(元)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2)784÷8=98(元) (3)784÷98=8(个)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1)观察98x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问:根据“工效x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三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x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x5=21x3=13x7=70÷14=63÷3=91÷7=70÷5=63÷21=91÷13=32x4=12x6=15x8=128÷4=72÷6=120÷8=128÷32=72÷12=120÷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x数量=总价单产量x数量=总产量速度x时间=路程工效x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x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x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x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x时间=路程列式:35x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x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x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x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四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应用题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卡片,拼问题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学会根据需要提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将符合本课所学的生产、工作、价钱、行程的问题各选一道,每题分为三张小卡片,卡片正面为条件,背面为相应内容的问题.如:
卡片1:正面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背面为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卡片2:正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3小时背面为从甲地到乙地行驶几小时?、
卡片3:正面为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背面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制作这样的卡片三到四组(可以掺入多余条件).
活动过程
发给每个学生或每组一份,使学生通过动手拼卡片,寻找相关的条件和问题编题,说明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