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2016年2月17日——2016年3月7日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师生平等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状态,尽量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架势、教训的口吻、不屑的眼神全都将无法在这样的校园里藏身,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放下身段、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九孩子们对话、沟通、合作、交流,共同成长。P4
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需要学会等。其实,只要我们把心态调整好,就会发现校园里的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只有把心态调整好,我们才能够回归駤教育规律的康庄大道上,走得顺畅自如。P5
当我们手里挥舞着警察的大棒时,布道的牧师形象就会丧失殆尽。在威武的大棒面前,每一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追问。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孩子送出了校门,而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
真正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在真实的学生面前,教育可以?回到真正的起点;在真实的学生面前,教育可以在第一份耕耘里有着相应的收获,即使这份真实的耕耘远比过去辛劳,在真实的学生面前,方能锻打出教育智慧的利剑。
尊重、包容、倾听弥漫在课堂里,爱、帮助、欣赏在校园内灿烂,能最少的管理和最小的行政权力推动着教育的巨轮,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会姗姗现身,真实的学生才会驻足校园。P7
在传统的教室里,所有的学科教学都面对同样空洞、苍白的教学环境,大量的教学资源无法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天壤之别的学科却用着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这样,违背规律必然成为常态,单调、无聊、低效、枯燥也一定是这种学习生态必然的基本特征。P9
一个孩子即使在最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下许多创伤。——弗洛伊德
一个人只有敢于也能够在云谲波诡的人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了,他的人生才是安全的,也才有可能是丰富多彩的。P14
生活在社会里,不是仅靠知识就行的,甚至仅有能力也是不够的,因为其中一个一直被我们教育者忽视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志趣相投、鼎力相助的同伴,这样,他们在社会的沧海横流中才会有搏击风浪的同行者。P15 经验告诉我们,最容易在为一个人终生朋友的人,往往出现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中学时期。P16
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高效率的运转。P18
不要希望儿童有大量的美德,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失败了。——斯宾塞
我们应该先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先退让在一边,把“教”战暂时先剥离出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所有这些都成竹在胸,在设计教师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一个灯火阑珊处。这时候的教已经变为崭新的教;这时候的教师也变为智慧的教师;这时候的教学组织方式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一学生学习为左延点的教学。p67
????激励不是教学工作的附庸,更不是课堂里的奢侈,他应该充溢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普照在每个学生的身上。
?? 评价不仅要关注过程,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扫描和透视,还要将评价工作前置,在学习过程开始之前就要与学生共同商定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尤其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评价。p68
??
时代变化了,课程变化了,学生变化了,如果管理者不去改变自己,要想改变就是改变学生改变教学也不过是一件一厢情愿的事。p72
(学校管理)一定要慎重啊,切不可以用一个脑袋想出来的东西填塞那么多脑袋,一位管理者也万不可习惯于把别人的脑袋执意地当做自己思想的跑马场。p75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尚未成熟的、懵懵懂懂的孩子,如果他们不喜欢你,就不会相信你;如果他们不相信你,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标都是子虚乌有。
学习过程必须亲历亲为,谁也无法替代。每一个学生正是在接收、判断、筛选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最终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里,他才能够真正学会学习,如果我们出于好心,连咀嚼教材的过程也由辛勤的园丁们代劳,孩子们其实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学习机会。p76
??? 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都是有限的,即使你有条件行万里路,也仍然无法代替阅读万卷书带给自己的另一份收获。如果不读书即使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游客)。(话反过来说,如果不行万里路,书读的再多也是个会动的两脚书橱。可见,读书与游学二者不可或缺。)p78
一个孩子犯错误了,他往往需要时间反思,甚至需要一些经历和体验帮助他认识自己。可是,在我们教育的词典里却只有“趁热打铁“而没有“文火慢炖“。于是,教育常常在“针尖对麦芒”的状态下进行,成长中多了一些不该有的火药味道。p81
当老师不是“警察”的时候,他们开始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告诉老师,也乐于听从老师给出的建议。P86
今天的校园里应该少一些说服,多一些对话。在师生对话中,老师把自己和学生都看作平等的一方,自己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权衡,自己的道理和学生的道理用同一种眼光去审视,自己的逻辑和学生的逻辑也用同一个标准去判断。这样一来,教育也就变得理性了,教师可以淡定从容,学生也可以气和心平。这样做,可能耗时费力,但教育效益却大大增加,其持续性,持久力也非同寻常。P87
在教育工作者传统的词典里,我们赋予了“教育”太多的责任和压力。于是,压力一旦过度,我们就全然忘记了目标,说教成了我们全力以赴的常态,而“培育”却受到了空前的冷落。当我们不去发现孩子们身上那些充满希望的幼芽时,“育”也就没了对象。P88
校园里的师生平等绝不是喊出来的,必须一件一件地把平等做出来。正如人们说的,必须有看得见的平等,包括礼貌在内。如果我们对防除产不讲究以礼相待,而又希冀他们对别人毕恭毕敬,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礼貌肯定是威权之一的怪胎,不过是被强权管理出来的假象罢了,万不可抱有太大的期望。P90 斯宾塞说:“不要希望儿童有大量的美德,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行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如果再说严重一点,如果你对学生既不讨厌也不喜欢,你的可能也要结束了。P91 尽管师生关系构建的主导方是教师,但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判定师生关系质量的权力却学生手上。我们当老师的尽管一厢情愿地为学生想了许多,做了许多,可是,只要我们没有把教育的种子,种入学生的心田,那教育的园地里很可能就会颗粒无收;我们付出了许多苦心,但只要学生还没有发自肺腑地愿意接纳,这许许多多的良苦用心也就常常会付诸东流。换句话说,只有学生认为他和你关系好的时候,这才是真实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如此的状态下,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P93
关于“是否热爱学生”的问卷调查,90%的老师认为自己很热爱学生,应该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但是,同样的调查,他们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数据,却只有10%,差别之大,令研究人员异常为难。学生的感受,才是需要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P93
孩子们可以一眼看到我们的心底。P94
教育其实很简单,教育其实很有意思,教育其实很有力量。P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