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 扬 两 弹 一 星 精 神 - 中国大学生在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伽入高粧青马工程啲意义□成都陈依培黎雪梅毛燕刘东梅(通讯作者)自2007年团中央发起“青马工程”以来,各地、各高校积极推进“青马工程”,逐渐建立起系统的培养体系,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部分青年骨干,虽取得一定成效,却仍存在感召力不强、培训内容单一、短期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人是在文化中养成的,文化对人的塑造有着最根本的作用。
因此,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青马工程”中,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对创新培训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青马工程”的意义1.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深厚持久的文化自信。
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因此,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青马工程”,能够有利于学生坚定深厚的文化自信,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自身精神世界。
2.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培养砥砺奋斗的精神品格。
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将不同时期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例如革命时期“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改革开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青马工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担当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文化05/2022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马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2020年4月23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写道:“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我们深刻认识“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形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的引领作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两弹一星”精神焕发时代光芒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高度评价“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和发展“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使“两弹一星”精神焕发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
航天事业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力量,以国为重、使命为先始终是航天人投身航天事业的初衷和内生动力。
在新时代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定信念和行动自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强国之行,体现为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和无怨无悔的忘我付出,继续谱写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终结性考试试题:试述“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如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终结性考试试题:试述“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 应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附:2份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60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也穿越时空,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前进。
试述“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年轻人,应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事业奋斗者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新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集中体现。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入骨子里的血脉传承,同样深刻印记在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身上。
在筹建新中国的新政协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庄严宣告迅速传遍世界,不少当初怀着“科学救国”梦想远渡重洋、学有所成的科学家闻之振奋,毅然冲破重重阻挠、克版种种困难,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经济、文化和国防等方面的建设。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成为时代最强音。
据统计,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9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的。
钱学森、邓稼先、王承书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为了回国,钱学森隐忍负重5年,历尽波折,最终于1955年踏上回国的旅途。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有祖国。
”钱学森的归来让中国,,两弹一星,,研究进程显著提速。
“两弹一星”事业是辉煌的,乂是神秘的。
它的神秘,需要用无私的精神支撑,用奉献的精神坚守。
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邓稼先比钱学森早回国5年。
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在北京外事部门召开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从国外带了什么回来。
他回答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接受原子弹研制任务时,妻子许鹿希问他“去哪”“做什么”“去多久”?因保密要求,他连续回答了三个“不能说”。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2019年新版)
有所侵暴 运筹则桑弘羊 公服之不得数溲 周官曰 降之 昭公子因文公母弟须与武、缪、戴、庄、桓之族为乱 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 数年而卒 喜 自临塞决河 欲以败孝 欲杀午 定汉中 世无二心 越国乱而楚治也 削则削 泽以将军击陈豨 孔子读史记至
楚复陈 蔡女也 召任安 殷纣暴虐 孔子尝过郑 乃徙齐王田市更王胶东 高后女主 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 辑安中国 不敢避斧钺之诛 求财物得 而兵弱 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 齐桓公北伐山戎 军西为垒 处葭萌 此之谓瓦解 入焉而队 相如虽驽 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 ”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 ”
犀首攻魏 遂去 齐所以为齐 ”上默然 今女兒乃不为将军下车 餐未及下咽 遂绝於秦 帝自甘泉之高奴 至广陵 石作蜀字子明 亦多归之 岂可及哉 ”孟尝君迁之幸舍 相坐坐收 郦将军往见审食其 自宫连属於2019年7月三十馀里 惠侯卒 是臣之大荣也 自天子王侯 庄王嬖姬姚 高后崩 杀
马服子卒四十馀万於长平 原得假倩之 得自前闻 武王营之 战於蓝田 名为伐秦 匈奴闻汉通乌孙 榜人歌 光喜 闻病之阳 年五岁耳 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 ”其明年 脱身独去 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 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岂非笃於仁义 往何遽必辱 无几矣 上书以闻 月满
谓也 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惠公四年 不可胜数 宁可以势夺乎 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 景公卒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是为灵王 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 汤曰:“格女众庶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 诸侯并起叛秦 皆有意 冠盖相望也 见其迹甚大 焉能系而不食 将军摎攻韩 神者生之本
也 随不听 及即位 然平竟自脱 不过数人耳 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立表下漏待贾 景公卒 与之 外攘四夷以安边竟 大夫种之事越王也 原闻之 高祖之为沛公初起 何也 作周本纪第四 子亹至 越王除道郊迎 横绝四海 二月 忘索之 遂至孝景时 与益予众庶稻鲜食 後二日 非
[笔记]两弹一星精神摘录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
而“两弹一星的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度与过程,组合的元素则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科学精神”,并可以衍生至“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等领域。
在政治语汇上,类似台湾的“发展绿色硅岛”、“新竹科学园区奇迹”、“两兆双星”等。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当成政治语汇可以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领域上,例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创建一流大学”、“用两弹一星精神开发资讯产业”等。
民族的骄傲“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50华诞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
我们向功臣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所有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了这一事业献身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东方红一号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
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教学、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极大发挥航天精神在
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
高中思政课中的育人价值。
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
(一)融入课堂教学
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中提到了“两弹一星”
加精彩。
(二)培养创新精神
当前,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已初见成
1.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密结合起来,进而培养爱国情怀。
任务的设计要“基于情境、调动学生、连接知识”。
47
中学教学参考
2024·
2024
·1
政治·学科视点
例如,在讲授“活动,一方面激发
设了“中国航天事业‘三个谜’”这一情境后,就要开
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书籍和分
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授“人
的认识从何而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嫦娥一
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也反映着这个
号”的相关视频创设情境,并让学生谈谈对“天问一
国家的综合实力状况,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也
号”的认识;通过“‘嫦娥一号’属于实践活动吗”这
是我国的振兴史。当前的高中生享受着改革开放
始设计学习任务。笔者在这一课设计了三个学习
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任务(见表 1)。
针对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笔者设计了“峥
表 1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学习任务设计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
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
环节一:初识 围绕“三个谜”在课前
航 天 ,解 析 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
“三个谜”
业起步、
速度和成就的
政治·学科视点
航天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精神
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作为佳话。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又在于,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
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必然催生出新的民族精神。
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它是“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
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时期的“5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面前,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等2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3延安精神精神内涵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
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
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4西柏坡精神内涵1)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转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211241223_让“两弹一星”精神熠熠生辉
2023.5终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努力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应急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体制,发挥应急管理的综合优势、统一指挥优势和统分结合、防范救援一体化优势,建设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专业应急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保持箭在弦上、枕戈待旦的应急状态,强化应急准备,及时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效能,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同时,要按照统筹安排部署,采取集中学习、党课宣讲、交流发言、个人自学等方式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入脑入心,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应急工作实践。
责任编辑许籍尹4月22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子城进行党性教育。
原子城位于海北州海晏县金银滩,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孕育诞生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培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一穷二白”起步创造了“两弹一星”伟业,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挺直脊梁、迎难而上的可贵民族精神。
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力量,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两弹一星”精神闪耀永不磨灭的时代光芒。
要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两弹一星”事业中的科学家精神及新时代价值
008“两弹一星”事业中的科学家精神及新时代价值“轻身许国,正是我辈理想”这是“两弹一星”事业中科学家们心里的真实写照。
就像马克思曾说过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泪。
”在“两弹一星”的事业中,科学家们正是以这种无畏的奉献精神与爱国精神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之中始终砥砺前行,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全雨小(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成都 611730)摘 要: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新思想,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两弹一星”事业中,无数的科学家都具有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科学家精神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两弹一星”事业;科学家精神;新时代价值作者简介:全雨小(1996-)女,四川省南充市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两弹一星”事业中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内涵科学、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科学是一种信仰,是拿证据说实话,源于经验但超越于经验,既可以作为一个名词,和常识相对,也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表示概念化的、逻辑化的、精确化的、系统化的。
科学精神是尊重真理和规律的精神,是对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的遵守,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强调主客体关系中的客观性原则,提倡尊重规律。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科学家精神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的基础上,发挥科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不断克服困难,具有人化的特征,强调的是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利用,主体的理性和感性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是要“求真”更是要“求善”。
关于军队的昂扬精气神弘扬优良作风的文章演讲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形势下,保持我们党长期的执政地位遇到种种现实考验。
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使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党只要紧紧依靠全国人民,牢牢掌握人民军队,就能在任何复杂形势和挑战面前,稳如磐石,坚不可摧。
我们要从人民军队建设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联系上,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断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中华民族经受了外侮内乱的百年屈辱和民族振兴的艰辛探索,迎来了新世纪头20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中央敏锐地把握先机,作出了一系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军历来以党的任务为任务,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
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对军队来说,就是要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我军的职能任务由维护国家生存安全延伸到维护国家发展机遇,深刻体现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军队建设的要求。
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军队在保障和促进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切实为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利益是军队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随着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正在从传统领域向新的领域扩展。
传统的国家安全,更多注重领土、领海、领空等有形空间;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不仅要守疆卫土,也要关注包括海洋、太空领域,以及电磁等无形空间在内的全方位安全。
用于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续写核工业新辉煌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续写核工业新辉煌“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谈到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9月11日,他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瞧宽广科技工作者“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同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大事业中往”。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平安重要基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进进新时代,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连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努力建设先进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推动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续写中国核工业新辉煌。
一、“两弹一星”精神激励核工业人勇往直前20世纪50年月,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党中心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坚决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在党中心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下,从全国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参加研制,集中攻关,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短短十余年时间,“两弹一星”从构想变成现实,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制造的人间奇迹,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干震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在为“两弹一星”惊世伟业奋斗的过程中,很多研制工作者以身许党,以身许国,静静奉献,用自己的聪慧、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喜爱祖国、无私奉献,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铸就了“两弹一星”的不朽丰碑。
他们身上呈现的忠诚、执著、朴实的鲜亮品德永久激励着后人前进,他们的事迹和奉献将永久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三强婉拒恩师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挽留,在茫茫大海上颠簸一个月零八天后回到阔别11年之久的祖国。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现实意义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现实意义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现实意义,这话题可真有趣啊!咱们得聊聊什么是“两弹一星”。
这可是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间,搞出来的了不起的成就!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听上去就很牛逼吧?这不仅仅是个科技突破,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简直就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种感觉!提到这儿,咱们不禁要感慨: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中国能咬牙坚持,真是让人心里一暖,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动力。
说到现实意义,咱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看。
科学技术嘛,咱们知道它是国家强大的基石。
两弹一星的成功,让咱们的科研水平一飞冲天,真的是打脸那些看不起咱们的国家。
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被人说“你行不行啊”?这份自信,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种精神也让我们明白,只有咬牙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没错,生活中有很多挑战,工作上有很多压力,但只要咱们能保持那股韧劲,最终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再说说这精神给咱们带来的影响。
那就是团结合作,像那句老话说的,“团结就是力量”。
当年科学家们在一起,经历多少个不眠之夜,面对各种困难,他们没放弃,正是这种默契和合作,让中国的科技迎头赶上。
想想现在,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学校,大家都需要团结一心,才能共克时艰。
毕竟,谁都想在团队里发光发热嘛!所以说,弘扬这种精神,让大家在工作、学习中更有凝聚力,这可是个大好事。
咱们得聊聊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现如今,小伙伴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都能轻易获取,真是个“下网一网”的时代。
面对挑战可能就想着“算了吧,反正也不重要”。
但要是能从两弹一星的精神中吸取一些力量,知道什么叫拼搏奋斗,那生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色彩。
毕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鼓励年轻人多关注这个历史,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路上更加坚定。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还得落到实处。
比如在教育上,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相关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这个精神的意义。
别光埋头书本,要让他们了解那些伟大科学家们的故事。
关于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心得体会
关于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关于弘扬中国航天精神心得体会篇1寂静的夜幕,明月高悬,星光璀璨,熠熠生辉。
蓝色星球上的人们,脚踩大地,仰首夜空,好奇那遥远的星空的玄妙与神秘,那一瞬的疑惑,开启了人类对深邃星空的向往与探求,此后数代人为之奋斗不懈,一步步接近那遥不可及的存在。
--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奉命出征,他们将在太空“旅居”6个月的时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新突破。
回首中国航天史,无数航天人接续奋斗,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看到的,是卫星,是火箭,是火星车,是空间站……无数个航天成就,都是中国航天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背后的攻坚克难,持续探索,是我们看不到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数代中国航天人坚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初心,秉承着“为国争光”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踏在中国航天的路上,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激励他们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大概是热爱吧,热爱星空,热爱深邃神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不畏艰险,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技术落后,人才稀缺,专业知识匮乏等等,都是当年中国航天人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并不畏惧,而是决定以渺小启程,不负祖国,不负人民。
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就是最初的航天人,他们为了中国航天梦奉献了多少青春,多少热血,那一切的努力拼搏,都不是为了外在的财富,而是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荣耀!以他们的学识水平,本该有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酬,富足安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但他们却选择了荆棘与挑战遍布的中国航天路,选择了隐姓埋名,默默无闻,选择了淡泊名利,扎根平凡……是他们的牺牲奉献,呕心沥血,才换来了那时新生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超级大国科技垄断的局面,一点一点缩小中国和其他科技强国的距离,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立世界东方,扬中华之名!向科研人员致敬!每一次成功发射的背后,有着地面科研人员的付出,也有着航天员的刻苦训练。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演讲我心中的一个伟大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是我们伟大祖国在艰苦卓越的科技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两弹一星,即两个原子弹和一个人造卫星。
在上世纪50年代,面对外敌的层层压力和军事威胁,我们的科学家们集中精力,投入到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研发之中。
经过艰辛的探索和日夜不停的努力,终于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这个重大突破,不仅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更是中国精神的象征。
两弹一星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逐步追赶并超越他国。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我们国家自信和自强的象征。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要以两弹一星的精神为榜样,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只有不断创新,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我们才能够立足世界之巅。
我们要在高新技术领域保持前沿地位,在核能、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我们要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两弹一星的精神为鞭策,我们要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还要在教育中发扬光大。
学校应该加强对两弹一星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的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和追求。
我们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同样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我们要秉持两弹一星精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感想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感想“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感想精选篇1从“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专家身上,我们要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怀,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大力协同优势和坚持协同攻关的重要法宝。
结合到我们具体的工作来说,5G是新基建之首,而我们又是5G研发单位,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和过去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从性质上来说,都是为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努力。
我所在的技术支撑中心,主要是为研发部门做支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研发部门做好支撑后盾,在整个团队中发挥自己的岗位优势,为公司、集团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做自己的贡献。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感想精选篇2“两弹一星”承载着中国人民富国强兵的百年梦想,承载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心。
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我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再创辉煌。
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也要学着去承担和享受这一份责任,只有自身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提高了,自己的事业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公司也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感想精选篇3上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核讹诈,广大科研工作者扎根茫茫戈壁,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以忘我的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豪情,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让积贫积弱的新中国挺直了脊梁,由此诞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鼓舞几代国人的精神力量,更成为一笔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首先要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思想认识。
当前,公司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如何成功突破改革最后一公里成为事关公司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作为彬煤的一名员工,必须牢固树立热爱企业的主人翁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企业的繁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舍小家,顾大家,时时处处为企业利益着想,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来。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南华大学二ΟΟ七年六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南华大学风雨兼程,薪火相继,南华大学从195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建立,历经衡阳工学院重建、1993年改名中南工学院,2000年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校,2002年与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合并,实行实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成为了湖南省第一所为海军培养国防生的高校。
近50年来,南华大学始终立足国家需要,坚守核类学科阵地,坚持为核服务,不断铸造核特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目前,南华大学是我国国控核类专业人才战略储备培养的10所高校之一,核类专业齐全、规模较大,是我国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长期以来,学校切实加强绞园文化建设,坚持“德育首位”理念,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防教育、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献身核事业”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践行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核特色校园文化。
一、“两弹一星”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突出作用“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了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表彰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我们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团结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我们会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精髓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爱国精神。
2022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征文5篇
2022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征文5篇2022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征文1“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进一步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与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果断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茫茫沙漠中风餐露宿,团结协作,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广大科研工作者何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
以此为借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开展“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加强我们干部职工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学会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
只有坚持中国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为建设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教育。
很多从事“两弹一星”研究的科研人员都在国外学有所成。
那时,国外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国内优越,但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南华大学二ΟΟ七年六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南华大学风雨兼程,薪火相继,南华大学从195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建立,历经衡阳工学院重建、1993年改名中南工学院,2000年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校,2002年与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合并,实行实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成为了湖南省第一所为海军培养国防生的高校。
近50年来,南华大学始终立足国家需要,坚守核类学科阵地,坚持为核服务,不断铸造核特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目前,南华大学是我国国控核类专业人才战略储备培养的10所高校之一,核类专业齐全、规模较大,是我国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长期以来,学校切实加强绞园文化建设,坚持“德育首位”理念,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防教育、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献身核事业”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践行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核特色校园文化。
一、“两弹一星”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突出作用“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了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表彰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我们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团结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我们会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精髓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爱国精神。
”南华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适应服务面向的行业特性,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科为基础,突出“核”特色,矢志不渝,不断探索,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核工业培养了大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对于“两弹一星”精神在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我们有着较为科学、系统、深刻的认识。
我们认为,在大学校园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教育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而“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在学生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继承“两弹一星”精神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南华大学是上世纪50年代由于祖国核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一的高校,她见证了我国核工业的光辉发展历程。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适应服务面向的行业特性,逐渐开创和形成了为社会青睐、人民欢迎、国家肯定的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科为基础,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核工业培养了大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这也是教育部2005年对南华大学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所作的评价。
1、以德育为先导,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实施全面、全程、全员和方法多样性的“大德育”,将培育大学生具有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重要素质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学校通过坚持不懈地组织学生参观韶山德育基地、重走井冈山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用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教育学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二是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防教育、核工业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核工业精神教育四年不断线。
通过核工业创业史教育、西部“核城”行、“两弹一星”精神研究和组织学生到核工业企业进行以“四个一”(请劳动模范作一场报告、写一篇生产实习体会、上交一条合理化建议、开展一次核工业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为主题的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献身核事业”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践行“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核工业奉献精神。
三是把核工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和全过程,引导学生到国防科技工业和核工业单位去建功立业。
2、以学科为基础,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人才提供牢固的专业保障。
学校是国内较早开办核专业、培养核专业人才的少数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之初,立足中国核工业建设事业的需要,开设了放射性冶金、放射性采矿、放射性选矿、放射性地质、放射性矿物分析、矿山机电等专业,培养原子能事业方面的专门人才,初步创办成为一所铀矿冶为主的专业学院,为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强化核优势、服务核工业,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核学科,重点建设核专业。
尤其是90年代核工业的低谷时期,许多高校萎缩了核专业,学校仍然坚持加强核专业建设,继续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
并校后,学校更是抓住机遇,发展核学科,扩大招生规模,促进核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目前,学校45个本科专业中,有25个专业招收国防生;属于和涉及核的有15个;43个硕士点中,属于和涉及核的占三分之一以上;4个博士点中就有2个与核直接相关。
学校能为国家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核工业专门人才。
学校已形成了以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和铀采矿工程为龙头的专业学科群。
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4门与核相关的课程被列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
为适应核工业的发展,学校将进一步拓宽现有核专业,特别是实现核与医的结合,为培养大批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学校坚持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经过长期的坚守和培育,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主要是核工业培养了一万余名以核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奋斗在地质、矿山、核燃料、核试验与核发射基地、核电站、海军核潜艇基地等核工业和国防工业第一线,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国防与核工业系统的生产、科研、管理骨干,并有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中高层管理人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的厂矿、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厂矿长、院所长、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管理与技术骨干、中层及其以上干部,相当一部分是学校毕业生。
核技术专业85届——94届毕业生共319人,其中晋升高级工程师304人,占95.30%。
22名南华学子长期扎根于举世闻名的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我国卫星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学校毕业生中,有以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总经理吴建常和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总工程师、监事会主席曹光佑为代表的省部级领导;有以被国家授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荣誉称号的孙德纶教授为代表的院校长;有以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德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工作者与劳动模范;有以参加“神舟”系列飞船研制工作,被中核集团评为首届“十杰青年”杨彬华为代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
这些人才突出地表现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素质特征,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是“下得去、留得住、能扎根、能奉献”。
尤其是在国家核工业发展的低谷时期,学校毕业生始终坚守核事业,为核工业走出低谷,迎来第二阶段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学校服务国防科技事业和核工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学校的新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其中核专业及涉核专业录取分数均超出二本录取线30-40分;学校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核专业及涉核专业就业率均为100%。
学校招生和就业工作均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三、开展多种活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1、加强理论学习。
针对我校“核”的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上的“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特色,学校先后成立了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建立了王淦昌塑像等等。
在全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教育。
学校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通过读书交流、参观走访、社会考察、服务社会等途径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
充分依托团支部、团校、“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即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把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先后举办了多次专题研讨会,详细讨论了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去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开展主题教育。
研究会每年都会开展一些固定性活动,如5月份开展有关“两弹一星”精神的征文比赛活动;组织会员观看反映“两弹一星”精神的爱国主义影片;制作系列展板,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出版《“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会刊》,等等。
学校多次邀请404厂的先进人物、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老一辈科研人员、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专家给学生举办讲座或做报告,引导学生以老一辈科技专家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精神为榜样,认清当代青年肩负的“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3、深化实践活动。
利用假期和双修日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罗荣桓故居、404厂、九泉卫星发射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接受生动形象的“两弹一星”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