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与加勒比地区
加勒比自贸区:中国将大力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加勒比自贸区:中国将大力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电讯,当今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之中,多极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正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愿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
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就加强中拉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赋予中拉关系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
值此之际,中国政府发布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旨在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全面阐述新时期中国对拉政策的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推动中拉各领域合作实现更大发展。
第一部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世纪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维护和推动经济社会包容、可持续发展。
拉美和加勒比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是国际格局中不断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中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将最为中拉关系及加勒比国家的重点合作对象,加勒比自贸区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离岸金融中心。
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是从1965年成立的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发展而来的,涵盖多米尼克、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巴巴多斯、格林达纳、圣卢西亚等15个主要加勒比海国家经济体,加勒比自贸区的转口贸易覆盖南美和加勒比国家和地区,加勒比自贸区将与科隆自贸区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促进世界自由贸易经济的发展。
拉美一体化的现状,成果和前景
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第1期 拉美一体化的现状、成果和前景王 新 禄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今后,它还会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可利用拉美一体化进程,扩大同它们的经贸关系。
拉美一体化的现状及特点由于共同的文化渊源和历史遭遇,早在1826年,南美独立运动领袖西蒙・玻利瓦尔就提出建立“美洲联邦”的思想。
此后,拉美众多的领导人曾为一体化大业奋斗过,但都因各种不利因素而未能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发展本地区经济,摆脱对大国的依赖,拉美经委会曾于1959年提出建立共同市场的主张。
此后,相继建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市场等一体化组织。
它们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其成员国的市场,以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
虽然这些一体化组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拉美各国实行的内向型发展模式阻碍了一体化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拉美各国采取拒绝开放国内市场和拒绝参与国际竞争的保护主义,加之多数国家由军人独裁统治,国与国之间互不信任,使一体化目标难以实现。
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关系中变化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快。
进入90年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先后出现了一些颇具影响的一体化机构。
1991年年初,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4国组成了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它已成为一个拥有2.04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7230亿美元的强大的经济实体,是目前世界一体化大环境中的第四大经济集团。
1994年1月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即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
它是一个拥有3.6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6.8万亿美元的经济集团,其经济实力和规模超过了欧共体。
它的成立加快了拉美和西半球一体化的步伐。
1994年6月,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三国集团”,它们将在10年内逐步降低关税,实行贸易自由化。
拉美一体化的历史沿革
拉美一体化的历史沿革作者:刘文芳来源:《卷宗》2015年第01期摘要:从19世纪至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历经探索,不断推进,取得长足发展。
从拉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看,玻利瓦尔主义奠定了其理论基础,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提出的发展主义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成为其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因。
另外,美拉关系、拉美政治生态变化等亦对拉美一体化影响深刻。
关键词:拉美;地区一体化;历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一体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地区之一。
从19世纪至今,拉美一体化进程跌宕起伏,不断推进,呈现出全覆盖、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反映出地区国家追求联合自强的不懈努力以及对地区合作方式的不断探索。
本文拟就拉美一体化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
1 思想起源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历史际遇相似、语言文化相通,拉美国家间形成了较强的认同感,这为拉美一体化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早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拉美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西蒙·玻利瓦尔、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何塞·德·圣马丁等拉美独立运动领袖就已认识到,拉美国家同宗同源,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必须打破300多年来殖民统治造成的地区割裂,结成命运共同体,才能扩大和捍卫独立运动的成果。
其中,“真正系统地提出美洲一体化理论,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行动将之付诸实践的应当首推玻利瓦尔。
”在理论方面,玻利瓦尔主要提出了如下思想:一是“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起自由的国家”,即倡导西属美洲大陆团结起来,争取独立自由;二是“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使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
上述思想被称为“美洲主义”。
在实践方面,玻利瓦尔积极推动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范围覆盖现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和厄瓜多尔。
他还推动召开了拉美首次地区性会议——巴拿马大会,并为会议起草了《团结、同盟和永久联邦条约》等富有价值的文件草案,呼吁拉美人民携手实现以团结捍卫独立成果、以合作促进各国发展的“拉美梦”。
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
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政治,经济,贸易,医疗卫生•【公布日期】2008.11.05•【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形势下,中拉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制定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明确中国对该地区政策目标,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中拉各领域合作的指导原则,推动中拉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地位和作用拉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拉美各国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政局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各国有着联合自强的强烈愿望,致力于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各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中国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关系中拉虽然相距遥远,但中拉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目前双方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面临相同的发展任务,双方有着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中,中拉之间以民间交往为主。
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同该地区大多数国家实现建交。
90年代,中拉各领域友好合作取得长足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高层交往更加频繁,政治互信日益加深,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拉美地区简介
拉丁美洲基本概况拉丁美洲的概念含义:•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的由来:由“美洲”和“拉丁的”组成,而“美洲这一名词的提出又经历了三个阶段:1,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却以为到达亚洲的印度,将其称为”las Indias”;2,1501-1503年意大利航海家Américo Vespucio奉葡萄牙国王之命曾航行至此并在叙述自己航海经历的信中写到:我们可以确切地称哥伦布发现的陆地为“新大陆”。
”“新大陆”的概念首次问世,哥伦布发现的新陆地不再被认为是亚洲,而是一块不同于其它大洲的新陆地。
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洲,但名称尚未确定;3,德国地理学家Martín Waldseemüller在地图上根据那位意大利航海家的名字将这块陆地命名为“America”(亚美利加),欧洲人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这一名词随流传于世。
而“拉丁美洲”这一名词最早是在19世纪30年代时由法国人正式提出的。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
60-70年代原英属的安的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和圭亚那先后脱离英国独立,加勒比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关注,遂国际组织和机构更名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表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别于拉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
◆国家:•一共有33个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巴哈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
值得关注的拉美目前形势
2013.2CONTEMPORARY WORLD21当代世界值得关注的拉美目前形势■ 徐世澄/文新年伊始,拉美加勒比地区的形势值得关注。
从政治形势来看,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病情、委内瑞拉政局变化及其对拉美的影响。
查韦斯于2011年6月被确诊患上盆腔肿瘤,此后他多次到古巴治疗。
2012年10月7日,他在参加总统选举争取连任时,声称自己已完全战胜病魔,并第三次夺得总统宝座。
然而在2012年12月初,他突然宣布癌症复发,并于12月10日再赴古巴做了第四次手术。
按照宪法规定,他本应于2013年1月10在国会宣誓就职,但因健康原因,没能回国就职,不得不推迟就职仪式。
委内瑞拉国会于1月8日通过了“未限期”延长查韦斯在古巴接受治疗许可和推迟宣誓就职的决议,1月9日,委内瑞拉最高法院院长路易莎·埃斯特利亚·莫拉莱斯又宣布,即使缺席10日举行的宣誓就职仪式,查韦斯也仍将继续履行总统职责,并且不会宣布查韦斯“暂时离职”。
关于查韦斯能否继续有效行使其总统职务以及委是否将举行新的总统选举,执政党与反对派意见不一,争执不下。
如查韦斯恢复健康,他将继续执政,但查韦斯如有不测,按照宪法规定,委将举行新的总统选举。
如举行选举,竞选将主要在查韦斯任命的副总统兼外长和指定的接班人马杜罗与反对派主要领导人卡普里莱斯之间进行,从近期来看,马杜罗很可能获胜。
如马杜罗当选总统,查韦斯所未竟的玻利瓦尔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在委内瑞拉继续下去,委基本的内外政策也会延续,但可能会做一些调整,但如果反对派在未来选举中获胜,则委内外政策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将对拉美左翼政权和力量,尤其是对古巴产生不利影响。
2013年拉美有五个国家进行大选,其大选结果会对这些国家以及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拉美政局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分别来看这五国的大选。
古巴于2月3日由民众投票选举全国人大612名代表和15个省的1269名省人大代表。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
行动计划
第一条政治与安全合 作
第二条经济务实合作
第三条高质量基础设 施合作
第四条社会人文合作
第六条国际事务与 次区域、区域间合
作
第五条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落实
一、密切高层交往和双方代表和领导人在多边场合的会晤及其他形式交流,扩大各层级交往,加强治国理政 经验分享。
二、我们将探讨在2024年中拉论坛成立十周年之际举行中拉论坛峰会的可能性。
(五)深化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拓展电子商务合作,加强政策交流、政商合作和能力建设。
(六)继续办好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投资与合作高级别论坛,适时举办第四届 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方欢迎拉共体成员国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 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
一、我们重申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特别声明(2018年),拉共体成员国 外长对中国外长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介绍表示欢迎,认为该倡议可以深化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贸 易、投资、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
二、深化合作,推动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相互产业投资项目,推动相关投资合作项目实施。 三、尽快举行首届中拉交通合作论坛。 四、深化中拉民营经济合作,探索举办中拉民营经济合作论坛。 五、中方欢迎拉共体成员国相关机构加入有关机制,加强污染防治领域经验及技术交流,支持环保产业合作。
一、贸易、投资
(一)加强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商协会交流,推动企业深化务实合作。
(二)促进双方贸易、投资和人员的合法、便利、有序流动。
(三)便利投资,优化贸易环境。根据各自国内法律维护和保障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双方加强反不正当竞 争领域交流合作,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拉美与加勒比地区
• 矿业资源丰富 • 现代工业所需最基本的20多种矿物资源的绝大部分都有,
有些矿物储量居世界前列。例如墨西哥已探明石油储量达 103亿 • 吨,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为80多亿吨,均居世界前 列。拉美地区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约3万亿立方米,主要分 布在墨西哥和阿根廷。铁矿储量约1000亿吨,巴西的铁矿 储量居世界前列,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2位。铜储 量约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之首,智利铜储量居世界第2位, 秘鲁居世界第4位。煤蕴藏量约500亿吨,主要分布在哥伦 比亚和巴西,仅哥伦比亚煤蕴藏量就多达240亿吨。此外, 巴西的铍、钽、铌,苏里南和牙买加的铝土,墨西哥的银、 硫磺,智利的硝石,古巴的镍,哥伦比亚的绿宝石等均居 世界前列。
气候条件
本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 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 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 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 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 暖和。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 温介于26?8℃之间。南美洲各地气温 的年较差较小。全洲降水充沛,年降 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 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 较小的一洲。
自然资源
林业资源丰富
这一地区的热带雨林是现今世界最大的、保存最 完整的,例如红木、檀香木、桃花心木、香膏木、 蛇桑木、肉桂、金鸡纳树和各种椰树、棕榈树等; 在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生长着一些名贵的云杉、 雪松等经济林;沿海地带还生长着耐盐碱的红树、 栲胶树等;在河漫滩地带生长着抗涝的树种和其 他植物。
风土人情
• 人口 • 语言 • 历史
• • • • •
地理概述 气候条件 自然资源 风土人情 重要空港
拉丁美洲简介
拉丁美洲简介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就美洲居民的语言而论,英语和拉丁语占统治地位,由于本区都隶属拉丁语系,因此,美国以南的众多国家,被称为拉丁美洲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5,100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48公里。
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面积2 056.7万平方公里。
人口5.77亿人(2008年)。
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所属国家拉丁美洲共有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哈马、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圣基茨和尼维斯、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
还有仍处于美、英、法、荷统治下的十多个殖民地。
地理自然环境1.范围加勒比海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个地区。
它东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与非洲大陆最近距离约2494.4千米;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界墨西哥与美国界河布拉沃河(即格兰德河),与美国为邻。
它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
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主要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拉丁美洲。
此外,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岛与拉美具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在地理划分上,习惯地把它同拉美划在同一范畴,统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从地理位置上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范围东起南美洲大陆的最东端、巴西东北部的布朗库角(西经34°46′),西至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和美国交界处(西经117°09);北起科罗拉多河墨西哥和美国交界处(北纬32°42′),南至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弗罗瓦德角(南纬53°54′)。
拉美和加勒比的文化和历史
拉美和加勒比的文化和历史拉美和加勒比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这里的人民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但又在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文化联系。
这个地方不仅有着迷人的海滩和热情洋溢的气息,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里的先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
这些印第安人由于长时间的狩猎、打渔和耕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他们的文化表现在了各种生活习俗、政治体系、宗教信仰以及经济制度等各方面。
这些印第安人至今仍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成为这个地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宗教信仰和语言,对这些原住民进行了文化及社会上的“改造”。
欧洲殖民者将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当地居民,这些文化习惯也渐渐地成为了当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各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这里的多数国家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成为了独立国家。
他们在之后的时间里,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制度。
这些国家的文化就是由这些地方独立的历史和其它民族文化熔炉的影响组合而成。
今天,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文化是一个独立和自豪的元素。
传统的文化和现代文化合二为一,形成了独具风情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文化。
那些国家各有其独特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们的文化传承不但显示了本民族的特性,同样体现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融和沟通。
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进行文化考察,会发现各个国家都有所侧重。
例如,巴西的舞蹈与音乐令人赞叹,尤其是萨尔萨舞和西班牙风格的音乐是巴西的力魁。
阿根廷的探戈舞蹈曾经在19世纪的哥伦比亚引起热潮,并将南美洲的时尚引入了欧洲。
另外,古巴的音乐则是国际范围内广受欢迎的拉丁乐音乐,其风情万种唯美,无所不包。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文化是多种形式的,它涉及了很多东西,比如社会、生活、政治、食品、建筑、传说和语言等方面。
拉美地区城市交通概况
构 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 : 一是它常常由私人垄断 , 没有
采取竞标方式 取得 经营权 , 其经营许可是一代代 沿袭下来的。 .
造或组装汽车 , 而宽松易得的信贷则产生了更多的汽车买主 。
这种现 象 正发 生在 拉丁美洲和 加勒 比海 国家 。因此, 机动 化
有 的城 市, 如圣 保罗、 圣地亚哥 、 波哥大 已采 取了竞标方 式并
制 度 健 全 的 正规 团体 是 城 市 交 通 运 输 业 所 面 临 的 一 个 主要 问
汽车 、 地铁和轮渡有管辖权 , 而城市当局通常负责该市界内的
公共汽车和铁路 以及城市内的交通和过境交通。 三级 政府之 这
间缺 乏协 调 , 致 在 主 要 投 资 的评 估 和 选 择 、 导 对所 有 交 通 模 式
三、 公交组织
在拉美加勒比地区的主要大都市地 区中, 大多数 出行是由
公交完成 的。 因此 , 乘公交车出行 占到人们出行 的6 %以上, 0 几 乎没有例外。 果将 非正规部门的客货车和微 型客车也计算在 如 内, 乘坐公交这种出行方 式可能占到所有出行 的7%以上; 5 这些
第一种是与干线/ 快线公交车接驳或与地铁或城市轨道交通接 驳 的公 共汽车; 第二种 是在多数站点停靠 、 在干道上运营的公 共汽车 ; 第三种是 公交快车 , 只在个别站点停靠 , 在起 点和 目
挤 的情况下 更容易穿行 自如 。 些非正规车辆 加剧 了交通拥 这 挤, 去了正规公 交行业2 %的出行量 , 抢 0 并开始组织起 来开展 强大 的政 治游说 活动 , 因为有许 多警察 、 界人士和一些值得 政
怀疑 的团体都 是这 些客货车 的拥 有者。 这种 非正规 客运是 一 项 不用纳税 的大生 意。 非正规 客货车及如何 将其转 变为规 章
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授课案例
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授课案例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授课案例:案例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国家开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促进亚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例如,东盟成员国通过建立亚洲自由贸易区(AFTA),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此外,亚洲还推动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设立,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
案例二: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欧洲国家通过欧盟的建立,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盟成员国在贸易、劳动力流动、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例如,欧元区的成立使得成员国可以共享同一货币,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性。
此外,欧盟还推动了欧洲单一市场的建立,使得成员国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案例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协议,旨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
该协定使得这三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幅增加,投资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案例四:东非共同市场(EAC)东非共同市场是由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等东非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
通过建立共同市场,这些国家在贸易、劳动力流动、投资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案例五:中拉合作论坛(CELAC)中拉合作论坛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合作平台。
通过加强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实现了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案例六: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机制。
中国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和援助合作,推动了中非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案例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物流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了推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动汽车走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市场:市场现状、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42卷第4期2024年04月对外经贸实务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V ol.42No.4A p r.2024在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制定节能减排措施以寻求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此外,地缘战争引发的不稳定局势导致石化能源价格飙升,也加剧了各国政府对传统能源依赖性的担忧。
因此,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交通解决方案,电动汽车(1)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袖共同关心的焦点。
自2017年以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销售量和保有量呈指数级增长。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1000万辆,占新售汽车市场份额的14%。
预计到2026年,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将达2700万辆。
中国作为电动汽车制造和研发的领军者,仅在2022年新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就达到近590万辆,占全球市场59%的份额。
同年,出口的电动车占全球总量的35%,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占全球75%。
2023年1—11月份,中国共出口新能源汽车1560564辆,较同期增长66.4%,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
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将增长至33%,而西方汽车制造商则从81%下降至2030年的58%(IEA,2023)[1]。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逐渐将视野拓展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市场。
然而,要在拉美市场立足,并非只是一场单纯的市场进攻,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产业链布局和战略构建的挑战。
为此,本文将深入研究中国电动汽车在拉美市场的现状,聚焦中国企业在当地产业链的构建,探讨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贡献在于:通过揭示这一新兴领域中的关键动态,为理解和评估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一、拉美电动汽车市场的现状(一)尽管市场总规模相对较小,但正稳步增长与中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相比,拉美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较小,2022年仅售出约4万辆,占全球销量的0.39%。
西班牙拉美地区知识稿
西班牙拉美地区知识稿【拉美地区的国家组织(一)】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CELAC),年2日成立。
“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是西半球最大的区域性政治组织。
该组织的成员国是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个国家。
“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于年2日在委内瑞拉举行的第三次拉美及加勒比国家首脑会议上宣告成立。
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美洲国家组织(OEA)。
90年4月日,美国同拉美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美洲会议,决定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
4月日被定为“泛美日”。
年在波哥大举行的第九次美洲会议上,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联盟遂改称为“美洲国家组织”。
正式成员个:阿根廷、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巴拉圭、巴拿马、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多米尼克、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哥斯黎达加、格林纳达、古巴、海地、洪都拉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委内瑞拉、乌拉圭、牙买加、智利、圭亚那、伯利兹。
古巴系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但自62年以来一直被拒绝参加该组织的活动。
年美洲国家组织第届大会一致通过废止62年OAS中止古巴成员资格的决议,但古巴拒绝重返该组织。
洪都拉斯因国内发生军事政变而于年7月被中止成员资格,年6月恢复。
南美国家联盟(UNASUR)。
前身为南美国家共同体(Comunidad Sudamericana de Naciones,简称“南共体”)南美国家共同体由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5个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和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4个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以及智利、圭亚那和苏里南共个南美国家组成,是一个拥有人口3.61亿、面积00万平方公里和国内生产总值突破000亿美元的地区性组织,其综合能力居世界第5位。
加勒比地区
加勒比地区加勒比地区位于中美洲,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于1994年7月24日,成员共37个,包括加勒比地区所有国家和未独立的岛屿,总面积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是4404万8725人,黑人占主要人口,特别是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格林纳达。
包括古巴、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总面积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加勒比地区位于中美洲包括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牙买加、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巴哈马、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格林纳达、瓜得罗普、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波多黎各、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
人口民族加勒比人是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
主要分布在亚马孙盆地、圭亚那高原、加勒比地区以及中美东部低地。
属蒙古人种印第安类型。
分为海岛和大陆两支。
其故乡最早在南美大陆欣古河与塔帕若斯河上游。
约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1 世纪,一部分人乘独木舟迁往小安的列斯群岛,排挤并同化当地的阿拉瓦克人。
西班牙殖民者蔑称其为"食人者",因发音相近,故得此名。
17世纪,在英、法、荷争夺小安的列斯群岛的战争中,几乎全被灭绝。
目前仅在多米尼加岛和圣文森特岛尚有少数幸存者。
圣文森特的加勒比人同逃亡的黑奴通婚,形成所谓"黑加勒比人"。
18世纪末,约有5000名黑加勒比人被英国迁往洪都拉斯的罗阿坦岛,随后又散居于中美东部一些国家。
加勒比人流动性较大,分布地域很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农业以栽培木薯为主,并从事采集、狩猎、伐木、捕鱼和畜牧。
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是毗邻公社,尚保存相当浓厚的母系氏族残余。
一般住在小村落里,各村均有一名实权不大的酋长。
在印第安人中,加勒比人最早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的掠夺和屠杀,他们勇猛善战,具有长期反抗外来入侵的光荣传统。
加勒比人借助于多米尼克的复杂山岳地形以躲避欧洲人势力。
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2016年)-国家规范性文件
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2016年)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之中,多极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正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愿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
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就加强中拉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赋予中拉关系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
值此之际,中国政府发布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旨在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全面阐述新时期中国对拉政策的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推动中拉各领域合作实现更大发展。
第一部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世纪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维护和推动经济社会包容、可持续发展。
拉美和加勒比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是国际格局中不断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部分处于全面合作新阶段的中拉关系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相距遥远,但中拉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人共同努力下,中拉关系扎实前行,走过了非凡历程。
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首份对拉政策文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阶段性目标。
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
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一、国际组织概述国际组织是指由多个国家、政府间或非政府间组成的,旨在实现共同目标、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维护国际法和国际正义等目的的机构。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国际事务处理、国际法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组织大致可以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两大类。
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由各国政府签署国际条约而成立的,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强制力。
非政府间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红十字会、绿色和平组织等,是由私人组织或公民团体组成的,主要通过舆论引导、游说、援助等方式参与国际事务。
二、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1. 联合国系统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
联合国设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机构,主要负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权等。
2.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是全球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监督国际贸易规则,推动贸易自由化,为成员国提供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成立于1944年,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稳定汇率和金融交易、提供成员国短期资金周转。
4. 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成立于1944年,主要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主要任务是提供发展资金和技术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重建和发展。
5.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成立于1948年,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领域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全球卫生政策、协调国际卫生工作、促进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矿业资源丰富 • 现代工业所需最基本的20多种矿物资源的绝大部分都有,
有些矿物储量居世界前列。例如墨西哥已探明石油储量达 103亿 • 吨,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为80多亿吨,均居世界前 列。拉美地区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约3万亿立方米,主要分 布在墨西哥和阿根廷。铁矿储量约1000亿吨,巴西的铁矿 储量居世界前列,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2位。铜储 量约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之首,智利铜储量居世界第2位, 秘鲁居世界第4位。煤蕴藏量约500亿吨,主要分布在哥伦 比亚和巴西,仅哥伦比亚煤蕴藏量就多达240亿吨。此外, 巴西的铍、钽、铌,苏里南和牙买加的铝土,墨西哥的银、 硫磺,智利的硝石,古巴的镍,哥伦比亚的绿宝石等均居 世界前列。
自然资源
林业资源丰富
这一地区的热带雨林是现今世界最大的、保存最 完整的,例如红木、檀香木、桃花心木、香膏木、 蛇桑木、肉桂、金鸡纳树和各种椰树、棕榈树等; 在安第斯山区和中美洲生长着一些名贵的云杉、 雪松等经济林;沿海地带还生长着耐盐碱的红树、 栲胶树等;在河漫滩地带生长着抗涝的树种和其 他植物。
气候条件
本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 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 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 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 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 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 暖和。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 温介于26?8℃之间。南美洲各地气温 的年较差较小。全洲降水充沛,年降 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 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 较小的一洲。
• • 土人情 重要空港
地理概述
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个地区。它东 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与非洲大陆最近距离约2494.4千米; 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界墨西哥 与美国界河布拉沃河(即格兰德河),与美国为邻。它包 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在历史上,这 一地区主要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 故称拉丁美洲。此外,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岛与拉美具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在地理划分上,习惯地把它同拉美划 在同一范畴,统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拉美地区岛屿较多,岛屿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 拉美地区包括4个部分,共有33个国家和若干个未独立的 地区。 4部分是指: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在 加勒比海北部、东部和南美洲大陆南端的沿海地区
风土人情
• 人口 • 语言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