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区域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多属干旱或高寒区,海拔 较高,对农业发展不利
距海较远,长期处 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产业结构 二、三产业均在35%以上,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 镇企业不发达,水平低
会 民族心理 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观念较封闭,

危机感与紧迫感较强
比较安于现状
济 历史基础 近代工业起源地,
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差异比较
地图册P172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省区数目 面 积% 人 口% 资源状况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12
9
10
16
27
57
43பைடு நூலகம்1
34.4
22.5
能源、矿 能源、矿 能源、矿 产缺乏 产丰富 产丰富
1.区域空间位置与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邻 区相关位置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地形、气候、水文、植 被、土壤、自然资源 3.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 构、空间分布、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地域 文化、旅游资源 4.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和比较:归纳不同区域共性特征; 比较不同区域差异性特征 5.区域开发利用与发展评价:区域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东部和中部的人口比重大于面积比重 西部相反.
2、划分依据:
3、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经济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距
东部地带
高 快
中部地带

中国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界限: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地理背景:⑴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⑵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 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2、问题和解决措施:⑴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⑵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第二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1、背景:⑴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

地形地貌
以平原、丘陵和低山 为主,包括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等。
植被与土壤
主要为森林、草地和 水稻土,植被茂盛,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之一。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气候特点
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温差大。
植被与土壤
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劳动力 成本较低。
劣势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水平较低, 人才缺乏。
03
各经济地带的特色产业
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特色产业
总结词
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服务业
详细描述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基础,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 聚集地。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 东部沿海地区也是我国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中心。
02
气候特点
高原气候显著,气温低,降水少,日 照充足。
01
03
地形地貌
以高原、山地和高原湖泊为主,包括 青藏高原、川西高原等。
自然资源
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和矿产资源, 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之一。
05
04
植被与土壤
主要为高山草甸和寒漠,植被稀疏, 土壤贫瘠。
02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主要为荒漠、草原和盐碱地, 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范围
中国西北部地区,包括新疆、 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等省 份的西北部。
地形地貌
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包 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政策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政策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政策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其区域发展的差异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各个地域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政策。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原因,并分析目前的区域政策,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1. 历史和地理因素中国的历史和地理因素对其区域发展差异有着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中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更早经历了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

而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更为贫困。

地理因素也是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地理条件千差万别,东部地区的沿海地带拥有良好的港口和交通条件,便于与国际市场接触和贸易发展。

而西部地区由于山脉和河流的阻隔,较为闭塞。

2. 经济结构差异中国各地的经济结构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具有较高的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而中西部地区则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东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优秀人才。

这导致了东部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3. 政府政策和投资差异政府的政策和投资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沿海地区的开放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投资,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优秀企业,形成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崛起。

然而,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着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和政策支持不够,导致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较慢。

二、中国的区域政策为了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区域政策。

1.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投资,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2. 东北振兴东北振兴是中国政府在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面积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同时也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这些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表现明显。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进行区域合作,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差异以及相关的区域合作举措。

一、地理区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广大,拥有多个地理区域。

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1. 沿海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通常是经济发达地区,享有较好的交通和资源条件。

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因为交通便利和资源集中而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

2. 内陆地区中国的内陆地区相对落后,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和传统产业。

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和相对较低的资源水平,内陆地区的发展不及沿海地区。

3. 西部地区中国的西部地区是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这主要归因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

西部地区的发展主要受制于缺乏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市场规模的限制。

二、区域合作举措为解决区域差异问题,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合作举措,以促进各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举措: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来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该战略旨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投资和扶持外商直接投资。

通过实施这一战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 自由贸易区中国设立了多个自由贸易区,以吸引外资、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更便捷的贸易程序、更开放的市场准入,帮助不同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

3. 经济合作区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旨在促进各地区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

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一个经济合作区,以整合该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中国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中国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其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差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各地区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区域差异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国的政权中心一直在不同的地方,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在古代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南方地区则相对较落后。

这种差异在近代依然存在,并因为改革开放而进一步加剧。

二、区域发展差异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早期的改革开放先发优势。

在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与此相反,中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流动性低等问题,长期以来发展相对滞后。

三、原因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的地理和政治因素造成了一些地区资源和交通条件的不平衡。

其次,政府对于不同地区的政策导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过去,发展更为有利的地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最后,人力资源的不平衡也是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资源和人才流动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四、政策调控为了缩小区域差异,中国政府一直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

其次,鼓励跨省份的人才流动,通过引才和人才培养计划,加速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储备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一些地区的发展难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的政策调控和资金投入。

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

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

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因其广袤的土地和丰富多样的民族而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地域文化。

这种区域文化差异不仅仅反映在语言、风俗、美食等方面,还深深地影响了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并旨在展示这种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魅力所在。

一、北方文化差异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民风豪爽、朴实直接的特点上。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常常更倾向于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与北方人勇敢坚毅的性格有关。

对于北方的人们而言,团结互助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他们乐于与朋友和家人分享快乐和悲伤。

此外,北方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以面食、辣味和大份量著称。

二、南方文化差异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温和、细腻的特点上。

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民风也较为柔和。

南方人热情好客,注重人情味,善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丰富多样的戏曲、民间艺术等。

南方的饮食文化也以清淡、细腻而闻名,如粤菜、川菜等。

此外,南方还有许多水乡小镇,水运文化和水上交通工具也是南方地区的一大特色。

三、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民族融合和独特的宗教信仰上。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语言、习俗和节日等文化特征。

此外,西北地区还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许多地方有建有著名的清真寺。

西南地区则独具特色的多山多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与其他地区也存在很大差异。

四、东方文化差异东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古老而庄严的历史遗产上。

东方地区有许多古代帝国遗址,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这些古代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此外,东方地区还有一些著名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东方人重视传统和家庭团聚的象征。

综上所述,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是其独特之处,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魅力所在。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语言、风俗、美食等方面,更深深地影响了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领土和多元文化的国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

由于地理、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中国各地的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以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为主题,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一、区域发展差异的背景中国拥有60多个少数民族,以及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使得各地区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统治者和政权也对各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二、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1. 地理因素中国地貌多样,分布有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等。

沿海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容易接触到国际贸易和外资投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发展相对滞后。

2. 经济因素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和发展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追赶上沿海地区的步伐。

3. 政策因素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对各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如沿海经济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这些政策旨在促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区域发展差距。

三、应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对策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发展滞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其实施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3. 加强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是解决区域发展差异的长期措施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培养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人才,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解决。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粤桂闽盛产甘蔗,海南岛、雷洲半岛 亚热带热带作 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亚热带、热带 物基地 水果和经济林木
B、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工业基地(工业区)
工业基地 辽中南 工业区 特 征 主要工业中心 沈阳、大连、辽阳、鞍 山、本溪等
我国著名的重工 业基地
京津塘 工业区
沪宁杭 工业区
北方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
地域分异 表 现 成 因 自然景观随海拔升高而 地势的强烈抬升,水 发生明显变化,从高原 热状况随高度变化 垂直分异 边缘向内部,垂直变化: 繁-简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 冷干旱,植被由东南向 水平分异 西北表现为:山地森林 -高山草甸-高山草原 -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 北为校完整的高原,东南 为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夏半年有印度洋、太平洋 的水汽进入
C 4、青藏高原东南暖湿,西北冷干的原因是___
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②纬度位置的差异③经度位置 的差异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① ④
D、③ ④
巩固练习
A 5、有关我国三个产业地带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__
我国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
北京、天津、唐山等
上海、南京、杭州、苏 州、无锡、常州等 广州、深圳、珠海
珠江三角 以轻工业为主的 洲工业区 综合性工业基地
C、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1、加强传统 工业和现有企 业的改造,大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2、发挥内引 外联和对外对 内两个辐射扇 面的作用; 3、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 约化的农业生 产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多样化地域特征的国家。

由于地理、资源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从经济、城市化、教育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差异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较早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而内陆地区受限于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发展相对滞后。

例如,广东、上海等地区的GDP总量远远超过了内蒙古、云南等西部地区。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还表现在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等方面。

二、城市化差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沿海地区和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资源配置相对均衡。

而内陆地区和小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相对较慢。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到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还对居民生活质量和就业机会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三、教育差异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差异。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聚集,教育质量相对较高。

而内陆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高等教育机会有限。

这导致了内陆地区的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造成了教育不公平和人才流失。

四、环境差异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区域发展差异的一大体现。

沿海地区的工业发达,大量排放废气和废水,导致大气和水质污染严重。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污染问题相对较少。

然而,一些内陆地区存在资源开采和环境破坏问题,如西藏、青海等地的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在经济、城市化、教育和环境等方面普遍存在。

为了实现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推动区域发展整体水平提升,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同时,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规划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规划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规划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多样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区域发展差异。

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差距悬殊,这对国家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采取了多种区域规划措施,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均衡增长。

一、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东西部差距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

与之相比,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较低。

其次,城乡差距较大。

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人才密集,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

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人口外流严重。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运输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发展受限。

以上的区域发展差异,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区域规划来实现均衡发展。

二、中国的区域规划措施为了调整区域发展差异,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措施。

首先,实施东部地区的优先发展战略。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积极开展对外开放,推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措施有效提升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其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发展基础设施,扶持优势产业和科技创新,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措施有效改变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格局,提升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

第三,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措施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

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陆地和多样化的地形地貌。

这些地理特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区域差异、资源配置、交通与通信、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

一、区域差异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之一是区域差异明显。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多样化,市场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发展较为落后。

这种区域差异主要是由资源、人口、政策等因素所决定的。

二、资源配置中国的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东部地区相对资源贫乏,但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是由于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发达以及接近海洋等优势所致。

西部地区则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但受交通条件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困难。

中国政府通过资源配置政策,鼓励资源优势地区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地区形成合作,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三、交通与通信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交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的艰难性与重要性。

由于地域广大且地形复杂,长期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交通与通信条件,加速了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交流。

四、城市化与农村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城市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协调发展不平衡、社会福利分配不均等。

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经济依赖农业,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为了推动农村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农村改革政策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其经济地理特点十分明显。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国土和众多人口的大国,其区域发展差异一直存在。

一些地方经济腾飞,而一些地方经济相对落后。

这种区域差距的现状一直是困扰中国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旨在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一、地理环境和资源差别中国的地形因素和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这是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山区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且自然资源较为匮乏,使得该地区经济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东北地区的资源丰富,故此地区曾经是中国的工业基地。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差别意味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同的,这也导致着地区经济之间的差距。

因此,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实施地质环境治理等措施,才能打破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限制,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二、基础设施的差别基础设施交通能力、通讯能力和能源供应能力等都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

较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网络发达,能源供应充足,建立了比较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化基础设施体系。

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对于包括物流、人力、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较为不足,这也使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愈发显著。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新基建和老基建的水平,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的差距。

三、产业的差别各地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区域化发展程度也不同。

一些地区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提高了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

但一些地区放弃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或是一味发展出口加工业、低附加值产业。

这些问题影响到了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限制了发展潜力和经济贡献度。

要做到产升级、工业转型,需要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区域经济合作联盟,推动各地区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多样性。

让全国各地区形成产业互补和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的差别人工成本和人力素质也是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区域发展差异是十分明显的现象。

在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给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因此,区域协调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协调问题展开论述。

一、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1.地理差异中国地理广阔,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

例如,西部地区山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不便,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相对发达。

2.历史文化差异中国历史悠久,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

南方地区受到长期海外文化的影响,开放度较高,产业结构多样化;而北方地区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农业和重工业发展相对突出。

3.政策差异中国政府实行不同政策以促进区域发展,但在实践中,并不同地方发展的差异有所扩大。

东部沿海地区通常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和外商投资,而西部地区则得到了国家重点扶持。

二、区域协调的必要性1.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可以消除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均衡健康发展。

如果发展差异过大,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2.优化资源配置区域协调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通过合理的区域协调,可以实现互补优势,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3.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区域协调可以缩小地区间的社会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满意度,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区域协调的实践探索1.优化政策布局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中国政府为缩小东西部差距而实施的一项政策。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这样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资源和产业的流动。

3.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导和转化。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南 湿润区
影响因素 降水
我国的南北差异──气候类型
秦岭—淮河以北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的南北差异──地形
秦岭—淮河以北 黄土高原 (东北、华北) 平原
秦岭—淮河以南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界线A大 确定致的与主哪导条因等素降是水什量么线?的分布最接近?
400毫米
降水
四大地理区域B界线──主导因素
0℃
800毫米
秦岭—淮河 界线B大确致定与接的哪近主1月条哪导哪等条因等降温 线水山素的量脉是分线和什布的河么最分流?接布分近最布?接近? 气候
四大地理区域C界线──主导因素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秦岭—淮河以北 小麦、大豆、 花生、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稻、油菜、甘蔗 影响因素 气候
我国的南北差异──农村生活景观
秦岭—淮河以北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陆运为主(汽车、马车)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北方农村生活景观
秦岭—淮河以南 一年二熟至三熟
水运(船只)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影响因素 气温 、地形、降水
界线C大 确定致的与主哪导级因地素势是阶什梯么的?边界基本吻合?
第一级阶梯
地势
重点回顾
西北 地区
400mm等降水量线
北方 地区
青藏 地区
秦岭山脉淮河河流
横断 山脉 南方 地区
东部
种植业为主 三大林区 渔业
我国的东西差异──工业、经济
400毫米
西部 工业中心稀疏
经济发展滞后
东部
工业中心密集 四大工业区 经济较发达
我国的东西差异──交通、城市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原因和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原因和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原因和解决方案中国是一个巨大而多样化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发展差异引发了人们对其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1.地理差异:中国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比如,东部沿海地区依靠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港口条件发展了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而中西部地区则受制于内陆地形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这些地理差异造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异。

2.政策差异:中国实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执行程度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优势,率先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政府也更重视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和引导。

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政策措施的落地和执行力度有限。

这种政策差异导致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3.教育和人力资源差异:教育水平和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东部地区拥有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人才培养和引进程度有待提高。

这种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解决方案1.促进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和改善交通网络、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

这将有助于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资源流入,推动经济的均衡发展。

2.改革政策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对东部地区过高的政策倾斜要进行适当调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减少行政审批限制、降低税负等措施,鼓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3.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

推进高等教育资源下沉,加强与东部高校的合作交流。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中国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差异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2)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3)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mm降水量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东部季风区:①海拔较低,平原广阔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③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生物种类多④河流为外流河,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⑤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②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远,气候大陆性明显。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

④大部分为内流河,河流短小。

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⑤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有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分布。

(3)青藏高寒区:①高、寒为本区最显著的特点。

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

②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③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地。

④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3、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1)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北部地区,气候湿润程度随距海里程的增加而较少也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自然分区: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④华南热带湿润地区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1)原因:深居内陆,加上山地、高原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被层层截留,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

(2)植被差异:从东往西,本区的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o℃等温线
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沿秦岭 -淮河一线延伸。
我国国土辽阔,仅大陆部分从南到北跨纬度约30多度,跨 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五个温度带,热量条件 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是全国重要 的热带经济 作物生产基 地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
W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E
∣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贺兰山
荒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森林草原
西北温带西及北暖干温旱带半荒干漠旱区区
内蒙古温带草原区
200mm等降 水量线
自然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距海远近 深居内陆,距海远 地形特征 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800mm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2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界线,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横断山区3000米等高线
东 400毫米年降水等值线 部 季 风 区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一)东部季风区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三)青藏高寒区
项目
范围
包括 地形 区
面积 人口 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列地理事物中, 6.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深刻 下列地理事物中 影响产物的是( 影响产物的是( D )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 B. 华北地区的春旱天气 C.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D.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自然区是( 7.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自然区是( D ) A.东部季风区北部 B. 东部季风区南部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D. 青藏高寒区 青藏高原寒区的动物特性主要表现为( 8.青藏高原寒区的动物特性主要表现为( D ) A.耐湿热 B. 耐干热 C. 耐干旱 D. 耐高寒 耐湿热 9.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是因为该季 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 9 节( D ) A. 太阳高度大 B. 受东亚地区暖流的影响 C. 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 D. 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
山东 丘陵
辽东 丘陵 东南 丘陵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贺 兰 阴山 山
唐古拉山
寒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0℃ ℃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东部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一条等 温线一致?这里主要是哪一列山脉?哪一条河流?
o℃等温线 ℃
比较800等降水量线和一月份 等温线有什么不同? 等降水量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有什么不同 比较 等降水量线和一月份 等温线有什么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最冷月0 ℃等温线 日均温≥10℃积温 等温线, 积温4500 ℃等值线 秦岭-淮河一线、最冷月0 ℃等温线,日均温≥10℃积温4500 ℃等值线 常绿阔叶林、 肥力低、 一年两到三熟、 常绿阔叶林、 肥力低、 一年两到三熟、水 复杂、 华中亚热 复杂、以山 湿热的亚热 水稻、油菜、 田、水稻、油菜、 红壤 丘陵、 带湿润地 地、丘陵、 带季风气候 商品粮、棉产区 商品粮、 盆地为主 区
辽、冀 京、津 鲁、苏 沪、浙 闽、粤 桂、琼
三大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地带 面积比( ) 面积比(%)
)(1999年 人口比(%)( 年)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16 41.1 最发达 最多 最快 最快
27 35.7 较发达 较多 较快 较快 降低
57 23.2 较落后 较少 较慢 较慢 降低
经济 地 发展 带 水平 性 经 济 经济 差 发展 异 速度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外流河、多大河、 外流河、多大河、 雨水补给 河流多以雨水补给, 河流多以雨水补给, 流量变化较大 多淡水湖
多内流河、短小、 多内流河、短小、多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汛期多在夏季; 汛期多在夏季;湖泊 较多, 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河、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 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 源地; 源地;多冰川和高原 湖泊
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 30 4
青藏高 寒区 25 1
5、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
自然区 地 形 东部季风区 海拔较低, 海拔较低,大部分在 1000米以下,平原广 1000米以下, 米以下 阔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 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 4000 以上 由于海拔高、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 气压低; 薄、气压低;太阳辐 射强,风力大, 射强,风力大,全年 气温较低;、 ;、气温日 气温较低;、气温日 较差大,降水较少, 较差大,降水较少, 冻土广布。 冻土广布。
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
西 区 北 干 东 旱 半 干 旱 长城 部 季 风 区
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所包括的地形区 、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 藏 高 原 华 北 黄土高原 原
30 N 40 N
°

°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20 N
°
4、三大自然区的面积、人口。 、三大自然区的面积、人口。
三大自 东部季 然区 风区 面积比% 面积比% 45 人口比% 人口比% 95
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
中国地形-----三级阶梯
大 兴 安 岭
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 断 山 脉
太行山 山 山
中国的地形—四大盆地
准噶尔
塔里木
四川 盆地
柴达木
中国的地形—四大高原
内蒙古 高原 黄土 高原 青藏 高原 云贵高原
中国的地形—三大平原
东北 平原 华北 平原 长江中下 游 平 原
中国的地形—三大丘陵
人类 影响
广泛、深刻、 广泛、深刻、除极 少数地区外, 少数地区外,天然 植被已不复存在, 植被已不复存在, 栽培植物广泛分布, 栽培植物广泛分布, 是我国主要的农耕 区
影响小、 影响小、有水源灌溉 的地方形成了灌溉农 业(绿洲和河谷农 )、草原地区以畜 业)、草原地区以畜 牧业为主。 牧业为主。
微弱、 微弱、原始自然状 态保存较完整、 态保存较完整、以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少数 地区可发展林业和 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
三、总结拓展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及成因总结
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差异及因素 差异 因素 南北差异 东西差异 垂直差异 热量 水分 高度
巩固练习
1.下列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是( C ) 1.下列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是( 下列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2.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 2.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形都较平坦 海拔在500 m以下 地形都较平坦, A.地形都较平坦,海拔在500 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C.植被以森林为主 植被以森林为主,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流域都为外流区 流域都为外流区, D.流域都为外流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3、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D A.区域面积依次增加 区域面积依次增加, A.区域面积依次增加,人口比重依次增加 B.地势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B.地势逐渐升高, 地势逐渐升高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 人类活动逐渐加强,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 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 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发展水平 GDP(99年) 年 人均GDP 人均 发展速度 GDP增长 增长
最多(59%) 较多(27%) 较少(13%) 59%) 27%) 13%)
GDP比重的 比重的 逐年增加 变化
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距海远, 距海远,对外交通不 便,长期处于较封闭 状态 多高原和盆地, 多高原和盆地,地势较 荒漠面积大, 高,荒漠面积大,开发 利用有一定的难度。 利用有一定的难度。 降水少,大部分地区 降水少, 属于干旱区、 属于干旱区、半干旱 区,不利于农业的发 展
二、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A
B C D
东北温带湿润、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二、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 的南北差异
华中亚热带湿润区 华北 暖温 带湿 润、 半湿 润区
华南热带湿润区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自然地区 东北温带 湿润、 湿润、半 湿润地区 地 地貌 表 气候 植 被 植被 土壤 农业生产 一年一熟、 平原广布 寒温带、温 寒温带、 针叶林、 针叶林、针 地壤肥沃 一年一熟、春小 甜菜等, 三面环山 带大陆性季 阔混交林、 阔混交林、 如黑土等 麦、甜菜等,商 品粮、 品粮、林业基地 呈马蹄形 风气候 草甸草原 日均温≥10℃积温 积温3200 ℃等值线 日均温≥10℃积温3200 ℃等值线 落叶阔叶林 黄土广布 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冬小麦、 两熟、冬小麦、 旱作、 旱作、棉产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草原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自然 地区 地 貌 自 然 气 候 界 线 贺 高原、地面坦荡、 高原、地面坦荡、山脉少 兰 山 一 距海较近, 距海较近,半干旱气候 带 , 2 除黄河和西辽河外, 除黄河和西辽河外,大 0 部分为内流区 0 温带草原为主, 温带草原为主, m m 等 东部旱作农业、西部畜牧业、 东部旱作农业、西部畜牧业、 降 水 有水源处灌溉农业 量 线 内蒙古草原地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深居内陆,干旱气候,降水少, 深居内陆,干旱气候,降水少, 光照丰富, 光照丰富,温差大 内流区(额尔齐斯河除外),河 内流区(额尔齐斯河除外),河 ), 流多、 流多、短小 荒漠草原及荒漠
)
4、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 B )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邻近约海区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叙述错误的是( 5、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叙述错误的是(D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C.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地貌的影响, D.受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向北弯曲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自 然 因
气 候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 雨,年降水量均大于 400毫米 400毫米
深居内陆, 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 响小,大陆性气候显著、 响小,大陆性气候显著、 降水少、 降水少、大部分地区降 水量在400mm以下, 400mm以下 水量在400mm以下, 温差大、 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9个): 中部经济地带( 内蒙古、 黑、吉、内蒙古、晋、豫、 鄂、皖、湘、赣 东部经 济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