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多样的国家。

其地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地理差异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帕米尔高原,南临南海,北界蒙古、俄罗斯、朝鲜。

其地形地貌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平原、西部高原与盆地和南部丘陵、山地等。

具体来说,中国的地形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东部沿海平原东部沿海平原主要位于中国东部,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其中,华北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2. 西部高原与盆地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巴蜀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险峻,气候寒冷,是中国的水源保护区。

巴蜀盆地地势低洼,盛产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景观壮丽。

3. 南部丘陵、山地中国南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华南丘陵、云贵高原等。

这些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山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产品。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包括珠穆朗玛峰等多座世界最高峰。

以上所述,中国的地形地貌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对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差异主要表现在纬度、地形地貌和季风等方面。

具体来说,中国的气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干燥。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

2.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相对干燥。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3. 干旱气候中国的西部地区属于干旱气候,降雨较少,气候干燥,土地肥沃。

中国人文地理教案(二)

中国人文地理教案(二)

中国人文地理(二)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最新中国四大区域

最新中国四大区域

1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2北方地区341.自然条件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56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7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89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10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11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12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13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1415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16山(山西)。

17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18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19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2021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22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232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2526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27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28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29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30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第四部分 第十八章 第三节 中国的区域地理差异

第四部分  第十八章 第三节 中国的区域地理差异

4.城市 图中的h 长春 ,i 太原 。 5.交通 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 京沪 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 路干线是 京广 线。 6.工业
辽中南工业基地 两大工业基地京津唐 工业基地
返回
二、南方地区
返回
1.地形区 图中的a 南岭 (山脉),b 武夷山 (山脉)。 2.河流 图中的c 汉 江,d 澜沧 江。
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
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 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东西高,中
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 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 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 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 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返回
(
)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由题干材料可获取以下信息:
(1)该河谷海拔3 000多米。
(2)谷地种植以农作物为青稞和油菜。 (3)该地区的山坡寸草不生。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由该河谷中生长着绿油油的青稞和油菜以 及海拔较高可知该河谷可能位于青藏高原上;此时是7月
3.不同尺度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发展条 2.香港特别行政区、 件。(重点) 澳门特别行政区、 4.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 台湾省 (难点)
返回
返回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
的分界线;③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④
特征,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高寒是最突出的自

(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

(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

考点18 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考点热度★★★★☆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二、四大地理分区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①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400mm 降水②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③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800mm 气温、降水(或气候)三、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类型旱地400mm<X<800mm 水田x>800mm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1月气温低于0度高于0度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河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冬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干湿地区以半湿润区为主湿润区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民居特征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传统主食以面食为主以米饭为主体育活动溜冰、骑马游泳、划船冬季河流结冰不结冰交通运输陆路运输为主,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水运是常用的运输方式考向一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该山脉的名称是A.昆仑山B.秦岭C.祁连山D.武夷山2.甲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0℃等温线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B.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答案】1.B 2.D 3.D【解析】1.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甲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故选B。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气候
水文特征 植被和
土壤
内部差异 的主导因 素
森林和森林草原, 漠草原、荒漠/荒漠 高寒荒漠/缺乏 森林植被发育土壤和草原植被下发育 发育成熟的土壤 的土壤 随纬度位置变 化的气温状况
随距离海洋远近 随海拔高度变 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农业活动
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吐鲁番的葡萄
都江堰
吐鲁番盆地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 大,各地的自然地理差异也很明显。 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可以再分为 “南方”和“北方”两个亚区。
秦岭—淮河线是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走势大致与我国一月 0℃等温线和800mm年 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 为北方和南方、暖温 带与亚热带、旱地与 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 分界。
我的故乡-山东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 和人类活动
地理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和人类活动
青藏高原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 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 置和可量度的实体.
东北
武汉市
西南
广东省
区域的 级别有高有 低,划分的 指标也不尽 相同。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阅读教材,了解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本的 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则可以 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地区差异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地区差异

水文状况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 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湖泊 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四大海域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
土壤类型
红壤: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酸性较强, 富含铁、铝等元素
盐碱土:分布在西北地区,盐分含量高, 土壤板结严重
黄壤: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中性至微 碱性,富含钙、镁等元素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分布
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 耕地面积:约1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5% 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土地利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中国水资源分布 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 水资源相对匮乏
水资源总量:中国水资源总量 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较低
水资源类型:中国水资源类型 多样,包括地表水、地下水、
冰川水等
水资源利用:中国水资源利用 效率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水资
源保护和管理
矿产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等地 铜矿: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甘肃等地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河南等地 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广东等地
盖率高
西部边远地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 夏、内蒙古等省份
气候特征:干旱、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地形地貌:高原、山地、沙漠、戈壁等地形地貌丰富多样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但水资 源匮乏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近年来旅游业、新能源产业等发展迅 速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的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①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②过渡的特性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③相对一致的特性层次性:范围④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3.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 (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⑤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⑥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⑦土壤、植被等因素来划分,其中⑧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⑨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Ⅰ.范围: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

Ⅱ.特征a .⑩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等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b .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c .随⑪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Ⅰ.范围:包括⑫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大部分地区。

Ⅱ.特征a .地处内陆,四周多山,气候干旱;b .海拔较高,地形主要是高原或⑬高山和盆地;c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⑭干湿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3)青藏高寒区Ⅰ.范围:地处中国西南部,由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⑮山间高地组成。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

Ⅱ.特征a .海拔高,形成独特的“⑯高寒气候”;b.内外流区兼备,高山耸立、湖泊众多;c.随海拔而变化的⑰水热组合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中国的区域地理差异PPT演示文稿

中国的区域地理差异PPT演示文稿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我国第二大平原, 海河、黄河、淮 地势平坦,一望 河泥沙冲积而成 无际
长江中下 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 至海滨,北接 华北平原
地势更为低平, 长江干流及其支流 呈串珠状,河湖 的泥沙冲积而成 密布,水乡景观
3.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
(1)气温分布规律
季 节 分布规律 南暖北寒、 南北温差 大。漠河最 (1)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 冷。1月0℃ 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 冬 等温线大致 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 季 经过青藏高 (2)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 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原东部边缘, 东至秦岭— 淮河一线 形成原因
太 行 山
东北—西 南
巫 山
东北—西 南
长 白 山
40°N~46°N, 松花江与 乌苏里江、 东北—西南 112°E~132° 鸭绿江分 E,东北东部 水岭
鸡西煤矿; 滨绥铁路、 沈丹铁路; 白头山天池
25°N~30°N, 武 115°E~120° 夷 东北—西南 E,赣、闽边 山 境
横 断 山 脉
我国第二大 盆地,位置 位于新疆北部,天 最北,沙漠 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戈壁广布, 边缘有绿洲 深居大陆内部,地 形半封闭,降水少, 山麓处有高山冰雪 融水滋润形成绿洲
噶尔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内陆高原盆 深处内陆腹地,高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山与祁连山 地,东部多 山阻挡,气候干旱; 和昆仑山之间 沼泽、盐湖 长期蒸发
北起古长城,南 风力沉积作用; 深覆黄土; 到秦岭,西起祁 夏季多暴雨,土 千沟万壑, 连山脉的东端, 质疏松,流水侵 支离破碎 东到太行山脉 蚀作用强
云贵高原
石灰岩广布,温暖浅海沉积形成 横断山脉以东,雪 地表崎岖, 石灰岩,流水溶蚀、 峰山以西 由西北向东 侵蚀作用形成喀斯 南倾斜 特地貌

中国四大区域

中国四大区域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北方地区1.自然条件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 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2.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

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1、通过读图,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叙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3、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自主复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1、秦岭与淮河⑴、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陕、豫、皖、苏等。

⑵、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 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课堂练习:】()1、最能反映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特征的地表景观是A、波状起伏的藏北高原B、连绵的雪山,纵横的冰川C、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D、幽深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某同学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白莲花”的美景。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

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的“山”是指A、南岭B、阴山C、武夷山D、秦岭()4、某台湾同胞想在大陆建一个用甜菜为原料的糖厂,应把糖厂建立在A、湖南B、河南C、广西D、黑龙江()5、世界第24界大学生冬运会,2009年2月18日在哈尔滨召开,我国冬运会的运动员主要来自A、广东、广西、湖南B、黑龙江、吉林、辽宁C、西藏、青海、新疆D、海南、云南、福建()6、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地理特点及其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特点及其区域划分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等 气候资源:中国气候资源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带
第二章
中国区域划分
东部地区
范围: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 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 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 个省市
地理特征:地形平坦,气候湿润, 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 化水平高
重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等
中部地区
特点:地势平坦,气候湿润, 农业发达,交通便捷
范围:包括山西、河南、安 徽、湖北、湖南和江西6省
主要城市:北京、天津、上 海、广州、深圳等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为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和条件
气候条件
中国气候类型多样, 包括热带、亚热带、 温带和寒带气候
中国地势复杂,山脉、 高原、平原、盆地等 地形多样,对气候产 生重要影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中国气候区域差异 大,不同地区的气 候特点各异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国地理特点 及其区域划分
汇报人:
目 录

中国地理特点

中国区域划分

各区域地理特 点
第一章
中国地理特点
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多种地形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9章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9章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Word版含答案
1.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不同。
2.区域差异
对比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区域位置
面向大海,交通便利,区内
及区际联系便捷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
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平
东部>中部>西部,且差距不断扩大
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历史背景和 开放顺序
文化、经济、政治基础东部比中、西部深厚,改革开放东部早 于中、西部
考点
地理环
境差异
对区域
发展的
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96页)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②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③区域的特点
a.边界:有些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b.范围:有大有小。
c.等级:有高有低。
(2)由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降水丰沛
(3)由信息?可知,图中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综合信 息?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剧种是越剧
[尝试解答](1)D (2)B (3)D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

考纲
区域的含
义;不同
区域自然
环境人类
活动的差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区域的概念、特 征
能判断不同区域类型
结合相关图示
中国三大自然
利用区域图定位,判定
分析区域地理
区自然环境的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
环境特征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范围:在图中写出字母所对应省区的简称。

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知识点(一)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南船北马” 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主要是南北降水差异造成南方多水乡、北方多旱地。

(2)我国南北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举例)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南方地区: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较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9图示)东部季风区图[信息获取](1)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北方地区一、自然条件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为主。

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

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

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

河港:哈尔滨。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

著名的矿产地: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大同、峰峰、阳泉、平顶山、焦作、兖州、平朔、神府。

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

海盐:长芦。

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

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的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

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

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

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鞍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齐齐哈尔(机械)、大庆(石油、化工)、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西安(电子、棉纺、电机)、兰州(能源、化工、机械)、太原(钢铁、化工、能源)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南方地区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

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

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

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

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

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为主。

淡水养殖发展很快。

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

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

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桑蚕产区。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航运、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