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天幕毛虫调研报告
天幕毛虫调研报告天幕毛虫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天幕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天幕毛虫的生态习性、繁殖方式和防治措施,为相关农田和园林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天幕毛虫的生物特性和研究成果。
2. 野外实地调查:前往相关农田和园林区域,观察和采集天幕毛虫的样本,了解其栖息地和分布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天幕毛虫特征:天幕毛虫体长2-4厘米,身体以红褐色为主,背部覆盖有黑色的毛发。
其头部具有鳍状触角和钳状口器,能够咬断植物茎叶进行摄食。
腹部呈蛇状,有伸缩能力较强。
2. 天幕毛虫生活习性:天幕毛虫主要以植物为食,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其幼虫期为最活跃期,通过蜕皮成长,并且会在树枝、草叶等几处固定的位置产卵。
幼虫期一般为15-20天。
成虫期较短,只有几天时间。
3. 天幕毛虫繁殖方式:天幕毛虫通过产卵繁殖,每只成虫可产卵300-500颗,孵化后的幼虫会从植物上呈阵列状下降。
幼虫通过蜕皮成长,经过几次蜕皮后,将变为成虫。
四、调研结论1. 天幕毛虫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等,以食用天幕毛虫来控制其数量。
(2)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有效杀灭和控制天幕毛虫的数量。
(3)物理防治:悬挂与天幕毛虫有吸引力的黄色粘质板,利用其吸引并粘住天幕毛虫,减少其对作物和植物的破坏。
2. 天幕毛虫的栖息环境:天幕毛虫多分布于农田和园林的草木茂盛地带,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常常在树上或草叶上密集。
五、建议1. 加强对天幕毛虫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控制其数量。
2. 多种防治方法结合使用,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消灭天幕毛虫。
3. 推广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六、参考文献1. 李明. 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 中山园林,2015(2): 25-28.2. 张志东. 天幕毛虫防治技术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27): 15-17. 调研报告结束。
天幕毛虫防治措施
监测周期
根据天幕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确定 合理的监测周期,如每日、每周、每月等。
监测范围
根据天幕毛虫的分布和繁殖特点,确定监测 范围,包括森林、果园等易受天幕毛虫危害 的区域。
05
结论与展望
防治效果总结
01 02
生物防治
研究表明,使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和寄生蝇能够有效控制天幕毛虫的数 量。同时,微生物防治方法如白僵菌和苏云杆菌等也被证明对天幕毛虫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天幕毛虫的认识 和防范意识。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傅军. (2009). 天幕毛虫的防治技 术. 现代农业科技, (14), 150151.
王立国. (2012). 天幕毛虫的生物 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河北林业科
技, (3), 45-47.
王海霞. (2010). 天幕毛虫的生物 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安徽农学通
外来物种入侵
天幕毛虫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未来防治策略与建议
加强监测
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控制天幕 毛虫的数量。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提高森林的自愈能力, 减少天幕毛虫对森林的危害。
综合防治
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防治,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幼虫
幼虫孵化后,会立刻爬到叶背,并吐 出丝做成天幕状,称为“天幕毛虫” 。
蛹
蛹为被蛹,呈黄绿色,固定在叶片上 。
成虫
成虫为蛾子,翅膀暗灰色,前翅有2 条深色横纹,后翅有2条较浅的横纹 。
繁殖与扩散
天幕毛虫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只雌蛾可产卵100-200粒左右。
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
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分布与危害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ulsky,属枯叶蛾科。
在我国除新疆和西藏外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成虫--雄成虫体长约15mm,翅展长为24—32mm,全体淡黄色,前翅中央有两条深褐色的细横线,两线间的部分色较深,呈褐色宽带,缘毛褐灰色相间;雌成虫体长约20mm,翅展长约29—39mm,体翅褐黄色,腹部色较深,前翅中央有一条镶有米黄色细边的赤褐色宽横带。
卵--椭圆形,灰白色,高约1.3mm,顶部中央凹下,卵壳非常坚硬,常数百粒卵围绕枝条排成圆桶状,非常整齐,形似顶针状或指环状。
正因为这个特征将黄褐天幕毛虫也称为“顶针虫”。
幼虫--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50-55mm,头部灰蓝色,顶部有两个黑色的圆斑。
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黄色和黑色的横带,体背线为白色,亚背线橙黄色,气门黑色。
体背黑色的长毛,侧面生淡褐色长毛。
蛹--体长13-25mm,黄褐色或黑褐色,体表有金黄色细毛。
茧黄白色,呈棱形,双层,一般结于阔叶树的叶片正面、草叶正面或落叶松的叶簇中。
发生规律黄褐天幕毛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卵内已经是没有出壳的小幼虫。
第二年5月上旬当树木发叶的时候便开始钻出卵壳,为害嫩叶,以后又转移到枝杈处吐丝张网。
1~4龄幼虫白天群集在网幕中,晚间出来取食叶片。
幼虫近老熟时分散活动,此时幼虫食量大增,容易暴发成灾。
即在5月下旬6月上旬是为害盛期,同期开始陆续老熟后于叶间杂草丛中结茧化蛹。
7月为成虫盛发期,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产卵于当年生小枝上。
每一雌蛾一般产一个卵块,每个卵块量在146~520粒,也有部分雌蛾产2个卵块。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集中产卵在柳树枝条上,每一丛柳树上卵块数高达73块。
幼虫胚胎发育完成后不出卵壳即越冬。
防治方法一、喷烟喷雾法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黄褐天幕毛虫幼虫期,可以利用生物农药或仿生农药,如阿维菌素、Bt、杀铃脲、灭幼脲、烟参碱等喷烟或喷雾的方法进行控制虫口密度,降低种群数量,减轻危害程度。
内蒙古赤峰林西爆发天幕毛虫166万亩林木被啃
经济效益显现
林木生长恢复,带动了林业产 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社会满意度提高
公众对政府应对措施和社会力 量参与情况表示满意,对防治
效果给予积极评价。
05
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建议
Chapter
经验教训总结
1 2 3
监测预警不足
缺乏针对天幕毛虫的长期监测和预警体系,导致 爆发初期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
防治手段单一
过度依赖化学防治手段,缺乏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导致天幕毛虫抗药性增强, 防治效果下降。
跨部门协作不畅
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在防治天幕毛虫方面缺 乏有效沟通和协作,导致防治工作出现空白和重 复。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定期 调查和分析天幕毛虫的发生动态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治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推广综合防治
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 学防治等多种手段,降低天幕毛虫 的种群密度,减轻危害程度。
加强跨部门协作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 职责和任务,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 行动,形成防治合力。
治理措施建议
开展应急防治
在天幕毛虫爆发初期,迅速启动应急防治机制,调动专业队伍和 设备,开展大规模防治行动,控制虫情扩散。
天幕毛虫的爆发。
防治措施不力
02
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03
林木抚育管理不足,导致林木生长势减弱,抵抗力下降,易受
天幕毛虫侵害。
04
应对措施及效果评估
Chapter
政府应对措施
成立应急指挥部
政府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 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各方
力量参与防治。
直接危害
天幕毛虫防治
天幕毛虫防治
庞兴成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天幕毛虫又名天幕枯叶蛾,属鳞翅目枯叶蛾科。
俗称“顶针虫”。
分布
广泛,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及华东地区均有发生。
主要为害杨、柳、榆、苹果、梨、桃等树,为多食性害虫。
初孵幼虫群集在一枝上吐丝结成幕网,为害嫩芽、幼叶。
后在枝间吐丝结成大型网幕,在其中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总页数】1页(P15)
【作者】庞兴成
【作者单位】鞍山市千山区林业工作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农药防治柞蚕场天幕毛虫的试验:Ⅲ防治天幕毛虫的最佳施药... [J], 高德三;王
文航
2.樱桃害虫天幕毛虫防治效果试验 [J], 刘建鹏;王斌
3.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J], 王春艳;李燕利
4.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黄褐天幕毛虫防治中的应用 [J], 敖特根; 那顺勿日图; 翟秀春; 陈晨; 孙永
5.黄褐天幕毛虫无公害物理防治试验 [J], 翟秀春;吴迪;李文娇;敖特根;杜艳红;李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幕毛虫防治措施
天幕毛虫防治措施天幕毛虫是一种会对树木造成极大破坏的害虫。
它会不断啃食树叶,使得树木光合作用受到干扰,导致树木逐渐失去健康状态,最终死亡。
为了防止天幕毛虫给树木造成损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措施1. 捕捉:天幕毛虫成虫会在夜间飞行,可以设置灯塔,萤光灯和白色布带等捕捉它们,以减少幼虫数量。
2. 空间策略:在树木上安装一些障碍物、网或细麻绳,防止天幕毛虫将卵产在气候适宜的树上。
3. 疏林调穗:将树林或林下清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天幕毛虫的生长环境。
4. 落叶清扫:避免积压落叶,减少一些天幕毛虫的苗床。
5. 病害预防:维护树木的健康,并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天幕毛虫发生的机会。
二、机械措施机械防治主要是切断和捕捉。
1. 割除枯叶:割掉萎缩叶,减少呼吸空间和水分蒸发,营造干燥的生活环境。
2. 清除种群:对重灾区的树木进行手工清除,以防止它们进一步扩散到周围区域。
3. 捕捉:在树皮上涂上粘性物质,并将树干裹上布带,以捕捉上爬的幼虫。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的生物因素对天幕毛虫进行防治,包括利用昆虫、病菌、病毒等生物对其进行攻击。
1. 天敌控制:通过引入一些捕食天幕毛虫的天敌,如巨头Fox, C. parasitoid-eating Ladybird 等,可以有效遏制其繁殖和生长。
2. 病菌防治:通过在环境中释放一些能够杀死天幕毛虫或抑制其繁殖的微生物,如病菌、细菌等来防治天幕毛虫。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来对天幕毛虫进行防治。
1. 农药喷洒:使用一些能够抑制天幕毛虫的药剂进行喷洒,以达到杀灭或阻止其繁殖的目的。
但是要注意使用药剂的安全性和毒性,以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2. 多角度综合治理:综合运用以上所有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和农业措施,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同时,要不断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天幕毛虫的症状,避免它们在大面积的环境中暴发。
黄褐天幕毛虫的识别及综合防治
实用技术·种植技术·新农村2022.5黄褐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别名天幕毛虫、天幕枯叶蛾、顶针虫等。
主要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朝鲜、日本、欧洲、非洲等国外也有分布,寄主杨、柳、榆、桃、苹果、梨、海棠、杏等多种园林植物等。
1.危害特点低龄幼虫时群集吐丝结成网幕,取食嫩芽、花蕾;高龄后分散取食叶片,被害叶片吃成网状,有时叶片呈现缺刻或只剩叶脉或叶柄,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2.形态特征成虫雌雄异形,口器退化。
雄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长26~36毫米,全体淡黄色,前翅中央有2条紫褐色的细横线,中间宽带呈褐色;雌成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长25~32毫米,体红褐色,腹部色较深,前翅中部有2条米黄色细边的赤褐色宽横带。
卵椭圆形,灰白色,顶部中央凹陷;卵产在小枝上,常数百粒围绕枝条排成圆筒形,“顶针”状。
老熟幼虫体长50~55毫米,头部灰蓝色,有两个黑色的圆斑体,背中央有1条白纵带,两边有橙黄色线,体侧有蓝灰色、黄色、黑色纵带,腹部第1节和末节背面有1对大黑斑。
蛹体长18~25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体表有金黄色细毛。
茧灰白色,外被黄白粉。
3.发生规律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
翌年4月上旬树木发叶的时候便开始钻出卵壳,为害嫩叶,以后又转移到枝杈处吐丝张网。
低龄幼虫白天群集在网幕中,晚间出来取食叶片。
幼虫近老熟时分散活动,此时幼虫食量大增,容易暴发成灾。
5—6月老熟幼虫在卷叶或杂草丛中结茧化蛹。
7月为羽化成虫盛发期,成虫趋光性强,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
4.综合防治措施(1)物理防治冬春清理枝条上的天幕毛虫卵环;初龄幼虫人工剪除幼虫网幕;成虫趋光性强,可以利用黑光灯、频振灯诱杀成虫。
(2)生物防治幼虫期喷施400亿/克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6000单位/毫克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此外,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保护姬蜂、寄蝇,林间悬挂鸟巢招引益鸟等防治。
柞树叶芽害虫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柞树叶芽害虫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摘要总结了柞树叶芽主要害虫天幕毛虫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柞树叶芽害虫;天幕毛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措施天幕毛虫,别名黄褐天幕毛虫、带枯叶蛾,俗称顶针虫、戒指虫、春粘虫、毛毛虫等。
属鳞翅目,枯叶蛾科。
1 分布与为害天幕毛虫是柞树的主要叶芽害虫,国内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以及西南等地区。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
天幕毛虫以幼虫为害辽东栎、蒙古栎、槲、麻栎、栓皮栎等柞树,梨、苹果、桃、杏、李子、山楂、葡萄等果树,杨、柳、榆、桦、榛、槐等林业树木的芽叶,是柞蚕业、林果业的大敌。
在柞蚕场内,1龄幼虫啃食刚萌动的辽东栎和蒙古栎的冬芽。
1个芽苞上常有几十头幼虫,直至把芽苞蛀食空,致使成片柞枝不能发芽。
2~3龄幼虫吐丝将枝梢包裹于丝幕内,取食嫩叶。
4龄后迁移为害,4~5龄为暴食期,常几日内就将树叶吃光,从而严重危害柞蚕放养。
2 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约21 mm,翅展约45 mm。
虫体枯褐色,前翅中央具一深枯褐色的宽阔横带;后翅枯褐色,近体端半部色淡;腹部肥粗。
雄虫体长约19 mm,翅展约32 mm,体色淡黄,前翅中部具2条深枯褐色的横纹;后翅近外缘部亦具有1条深枯褐色横纹,并与前翅近外缘的1条横纹相连接,腹部瘦细。
卵:椭圆形,表面灰白色,长径约1.0 mm,中央稍凹入。
卵粒排列整齐,常数百粒集合成1个卵块,呈“顶针”状环绕于细枝上,故有“顶针虫”之称。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55 mm。
头部暗蓝色,散布黑点,在颅顶两侧各生一大型黑斑。
前胸背板及臀板皆为暗蓝色,其上各具2个黑斑。
背中线黄色或黄白色;亚背线较宽,呈橙黄色;两线中间夹1条黑色纵线;气门上线暗蓝色;在气门线和气门上线之间有1条细窄的橙黄色纵线。
胴部各节背面两侧各具一黑瘤,第8节上的黑瘤在背中央,大而显著,每个黑瘤上均生有黑色长毛。
气门线以下,密生黄白色的细长毛。
天幕毛虫
成虫有趋光性,可在果园里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枝梢上越冬卵块。如认真执行,收效显著。为保护卵寄生蜂,将卵块放入天敌保护器 中,使卵寄生蜂羽化飞回果园。
常用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50%辛硫磷乳 油1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或50%混灭威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 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菊马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 倍液。
危害作物
天幕毛虫(5张)寄主植物有梨、苹果、海棠、桃、李、杏等果树和杨、柳、榆等林木。
生物学特性
天幕毛虫幼虫 一年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春季花木发芽时,幼虫钻出卵壳,为害嫩叶,以后 转移到枝杈处吐丝张,1-4龄幼虫白天群集在幕中,晚间出来取食叶片,5龄幼虫离开幕分散到全树暴食叶片,5 月中、下旬陆续老熟于叶间杂草丛中结茧化蛹。6、7月为成虫盛发期,羽化成虫晚间活动,产卵于当年生小枝上, 幼虫胚胎发育完成后不出卵壳即越冬。
发生规律
黄褐天幕毛虫在辽西地区,于5月上、中旬,幼虫转移到小枝分杈处吐丝结,白天潜伏中,夜间出来取食。幼 虫经4次蜕皮,于5月底老熟,在叶背或果树附近的杂草上、树皮缝隙、墙角、屋檐下吐丝结茧化蛹。蛹期12天左 右。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第二年果树发芽后,幼虫孵出开始为害。成虫发生盛期 在6月中旬,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
地理布
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和原苏联地区。中国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宁夏、 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江苏、浙江、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天幕毛虫的防治技术
天幕毛虫的防治技术
天幕毛虫的防治技术——天幕毛虫又称梅毛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月季外,还危害多种蔷薇科花灌木及乔木。
以幼虫危害嫩叶、嫩芽,在树枝或叶柄与枝间结网,虫体群集于网中。
初孵化期,啃食叶肉造成穿孔,随生长分散活动,夜间啃食叶片造成残缺,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仅剩叶脉。
为一些地区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
天幕毛虫幼虫体长可达毫米,灰蓝色,头灰黄色,具2个明显黑斑,背部具有橙、黑、白等纵向条纹,侧面为灰蓝色宽带,内有黑色横条带,腹部淡黄色,各节有黑色疏生软毛。
成虫体长约30毫米,黄褐色,翅长可达45毫米,雄虫较小,前翅褐黄色,有两条褐色横线。
蛹暗褐色,具疏毛。
I年发生一代。
4月下旬至5月危害。
卵在枝干上越冬。
天幕毛虫防治方法:
1、发现虫体人工捕杀。
2、春季栽植时发现卵块,及时清除烧毁。
3、引进苗或植株加强检疫,不使带病虫害苗入场。
4、利用黑光灯捕杀成虫。
5、喷洒50%杀螟松乳油12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1800倍液,或杀灭菊醋乳油3000.4000倍液杀除。
6、附近地区有其它乔灌木同时发生危害时,应整体联合防治。
天幕毛虫的生物特性和天敌种类研究
3 3 2 2 杨 扇舟 蛾黑 卵蜂 Tl o s A o  ̄ )c s r Wue C e ... e n mu( h & e l t a t hn oe
雌蜂 体 长 07 rm~ .0 m, 黑色 。触角 及 足黑褐 色 , 的转 节 、 .5 a 09m 体 足 胫节 两 端 及 1— 4跗节 黄 褐 色 , 宽 头
虫 在叶 间结 茧化 蛹 , 月 中 、 七 下旬 羽化 , 期一 般为 1d~1d 卵产 在细 枝上 , 块 , 排 排横 向环 形 排列 , 蛹 l 2, 成 一 状
若“ 顶针” 每块有卵 9 25粒 , , 2— 5 雌虫一生可产卵 10— 0 粒 , 0 40 成虫有趋光性 ] 。
3 3 寄 生性 天敌 .
由基至端逐渐膨大而第一节长大于宽 , 棒节膨大而短于索节合并之长 , 前翅长大透明, 缘脉长略大于宽 , 后缘
脉几不 发 达 , 短而 宽 , 腹 三角 片末端 ( 内侧 ) 分离 。大 蛾卵跳 小 蜂是 天幕 毛虫 卵期 寄生 , 春季林 内气 温 l℃ 一 1
2  ̄ 羽化出蜂 , 6 C, 在卵环表面缓缓爬行 , 中午至 1 5点时 , 集聚最多 , 爬跃活跃 。蜂卵 、 幼虫 、 蛹期都在寄生卵 内
了初 步 调查 。
1 自然 概 况
吉 林地 区属 温带 大陆 性 季风 气 候 , 暑 差 异 较 大 。冬 季 严 寒 而 漫 长 , 季 多雨 而 期 短 , 平 均 气 温 在 寒 夏 年 3C左右 , 季气 温多 在 一1% 以下 , 季 7月 的平 均气 温 2 ℃ 左 右 。植 物 生 长期 6个 月左 右 , 年 降水 量  ̄ 冬 8 夏 1 全
和足色较浅。触角 1 节 , 2节 比第 3 2 第 节短 , 4 第 节稍长于第 3 , 节 短于第 5节 , 6节 以上逐渐变细 , 第 呈念
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天幕毛虫又名顶针虫、戒指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十分广泛,今年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小叶黄杨上,它主要危害杨、柳、桃、海棠、榆叶梅、黄刺玫、樱花等。
严重时将整枝整株树叶全部吃光,影响美观。
发生特点成虫雄蛾前翅中央有条深褐色的横宽带,前翅中央有条深红褐色的横宽带,宽带两侧色较浅。
老熟幼虫体长约55毫米,头部蓝灰色,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黄色、黑色带。
卵椭圆形,灰白色,产于小枝上,呈指环状。
天幕毛虫每年1代,以幼虫形式在卵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幼虫孵出,初孵幼虫群集在枝杈处吐丝结成网幕,群集危害嫩芽、幼叶。
白天群居于网巢之内,呈天幕状,故有天幕毛虫之称。
白天潜伏,夜间取食。
将附近叶片食尽后,再移到他处另张天幕。
天幕毛虫一般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暴食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那么整株树叶片就会被吃光,以致影响树木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树长势衰弱。
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枝上的卵环予以消灭。
在幼虫未孵化前,人工摘除卵块。
发现幼虫群集天幕危害时应及时消灭,可人工用棍挑开它所建的网幕使之掉落捕杀或摇树振落捕杀,挑和摇是为了破坏幼虫丝巢,从而更好地消灭幼虫。
药剂可使用50%辛硫磷1000倍至1200倍液,或2000倍的20%菊杀乳油喷雾毒杀幼虫。
成虫有趋光性,可有杀虫灯诱杀。
这种虫子让人看到都会觉得毛骨悚然。
天幕毛虫身上的刺毛要是刺入皮肤,会让人刺痒难忍,如果一不小心贴上了天幕毛虫,不要直接用手把虫子揪掉,应该立刻用烟头等烤虫子,等它蜷缩以后再用棍挑开弄掉,免得刺毛留在皮肤。
如果掉在衣服上,应该用棍挑掉,不要直接用手揪。
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天幕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的幼虫会在树上吐丝制造一个类似于天幕的小饰带,被称为天幕。
天幕毛虫多半出现在夏季,非常危害果树、阔叶树、松树等植物。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天幕毛虫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天幕毛虫的发生原因1. 温度和湿度天幕毛虫的发生与气温、湿度之间有密切联系。
一般情况下,天幕毛虫的发生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相对湿度为60%-70%。
2. 环境影响天幕毛虫通常是在人工森林、果园、城市绿化和公园等浓密的树林中繁殖的,容易聚集在植物枝干上,并形成天幕。
3. 营养不良由于植株缺乏营养,导致其生长瘦弱,易使天幕毛虫选择其为它们的寄主。
二、天幕毛虫的防治措施1. 人工清除在天幕毛虫初期,可以采用人工清除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手工切割天幕,以便检查天幕毛虫的繁殖情况,并切断瓢虫和蚂蚁等天敌的食物来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天幕毛虫种群数量。
2. 进行冬季修剪在冬季,可以进行树木的修剪,剪掉宿主树中的病虫木,以此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此外,可以适当修剪宿主树的枝条,以增强宿主树的抵抗力。
3. 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如果在上述措施之后,天幕毛虫仍然无法被有效地清除,那么就需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防治天幕毛虫的农药,其中螺内酯、苯酚、光敏剂等化学农药能够快速有效地抑制天幕毛虫的繁殖。
4. 增加宿主树的抵抗力在平时的管理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宿主树的抵抗力来预防天幕毛虫的发生。
如增施有机肥料、施用钾肥等,可以提高宿主树的免疫力,从而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总之,天幕毛虫的发生对果树、阔叶树、松树等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在没有发生天幕毛虫繁殖前,我们应该进行长期的预防工作,提高宿主树的抵抗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化学治疗。
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经过综合防治,天幕毛虫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植物的生长恢复正常,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休闲环境。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 势
研究进展与成果分享
生物防治
天幕毛虫的生物防治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利用天 敌昆虫和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其进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 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但需要注意使用低毒 、高效的农药,并掌握好使用浓度和时间,以减少对环境 和天敌的伤害。来自食物因素食物来源
天幕毛虫以树叶为食,因此树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都会影响天幕毛虫的发生。
营养需求
天幕毛虫对营养的需求也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天敌因素
天敌种类
天幕毛虫的天敌包括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这些天敌会以各种方式控制天幕毛虫的数量。
天敌数量
天敌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天幕毛虫的发生。
人类活动因素
农业管理
农业管理方式,如种植结构、作物轮作 等,都会影响天幕毛虫的发生。
VS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树木的砍伐和环境的变化 也会影响天幕毛虫的数量和分布。
03
天幕毛虫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01
02
03
人工摘除
在幼虫时期,可以人工摘 除天幕毛虫的虫茧,减少 其数量。
阻隔法
在树干上绑扎塑料薄膜等 物,使幼虫无法爬到树上 ,从而避免危害。
成虫防治
在成虫时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如溴氰菊酯 、高效氯氰菊酯等,喷洒到成虫身上,达到 杀灭效果。
04
天幕毛虫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方法
人工调查
通过定期的人工地面调查,发现和记录天幕毛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这种方法虽然较为简 单,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4110459_天幕毛虫的防治方法
农技新农业2021年/第06期/下半月刊/总第945期天幕毛虫的防治方法刘 杰1,刘洁丽2(1.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朝阳 122000)(2.国有新宾满族自治县通沟林场,辽宁 抚顺 113211)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
害虫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是人们在保护自然环境、种植庄稼和植树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为了保护林木、庄稼以及自然环境,需要对天幕毛虫这类害虫进行防治处理。
本文旨在重点介绍天幕毛虫的防治方法,以保护林木和自然生态环境。
关键词:天幕毛虫;林木;防治方法天幕毛虫是危害林木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利用吐出的丝线做成很大的茧,并且这个茧远远看去很像帐篷,因取名为天幕毛虫。
天幕毛虫的外表鲜艳且拥有很多毛。
在干旱时期的春节,天幕毛虫的灾害就会发生。
天幕毛虫一般栖息在树木当中,因此树木受到的危害较大。
一旦虫害发生,整个林园的树木都会遭殃,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林业生产。
为了降低天幕毛虫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先了解天幕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并秉持早发现、早防治的原则,避免天幕毛虫大规模的繁殖。
1 形态特征天幕毛虫雌虫要比雄虫长许多。
雌虫表面的颜色为棕黄色,触角呈现锯齿状。
前翅中央带有深褐色宽带。
而雄虫外表颜色为淡黄色,触角呈现羽毛状,前翅具有两条褐色的细黄线。
天幕毛虫卵期形状为圆筒状,数百块卵聚集在一起形成卵块。
幼虫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身体两侧有两条橙黄色条纹。
而蛹期的天幕毛虫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身体长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 寄生植物天幕毛虫对于林木的危害是巨大的,其通常会寄生在各种树木上面。
如苹果树、梨树、海棠、桃树以及杏树等果树,亦或者是杨树、柳树或者榆树等不同种类的树木。
3 生物学特性天幕毛虫一年只产一次卵,产下的卵内部有小幼虫,为了幼虫成长,天幕毛虫一般会将其放在寄生物的树干上面。
次年开春时幼虫会破壳而出进行活动,这时天幕幼虫的活动就会危及到附近的枝叶、嫩枝或者嫩芽。
黄褐天幕毛虫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3 . 2人 工扑 杀
趁幼虫群集网巢期, 进行人工扑杀 , 一网打尽。幼虫分散时, 可震落扑杀。 蛹期集中人力采摘蛹茧并烧掉( 茧黄 白色 , 在绿叶中
显而易见) 。
3 . 3化 学 防治
笔者在公主岭市桑树台林场杨树幼龄林调查 , 8 年生杨树被害率
9 3 %, 最高虫 口 3 3 0头 / 株, 最低 4 1 头/ 株, 平均 1 8 6 头/ 株, 严
头 部 暗兰 色 , 体 背 有橙 、 兰、 黑 等颜 色 的纵 条 纹 , 侧 面 有 兰 紫
色宽带 ; 腹面灰白色 ; 体上生有黑色绒毛。 胸足三对, 腹足四对 , 臀
足 一对 。老 熟幼 虫体 长 6 0 am 左右 。 r
1 . 4蛹
种寄生蜂 , 一种是姬蜂 , ( 红 褐色体长 2 0 m m, 一个蛹寄生一个 ) ,
摘要 : 黄 褐天 幕毛 虫是 杨树 人 工林 一 大食 叶害 虫。在 吉林 省一 年发 生一 代 , 以 幼 虫在 卵 壳 内越 冬 , 5月上 旬幼 虫破 壳 而 出, 6月 中旬 幼 虫化蛹 , 7月上 旬成 虫羽化 。 文章介 绍该 虫生物 学特 性 , 提 出防 治方 法 , 以其对 治理 该 虫 为 害提 供借 鉴 。 关键 词 : 黄褐 天幕 毛 虫 ; 生 活 习性 ; 防治 方 法 中 图分类 号 : ¥ 7 6 3 . 4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0 4 3 2 ( 2 0 1 3 ) - 1 0 — 7 1 — 1
程师 , 研 究方 向 : 林业 有 害生物 防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 在枝权处吐丝结网成群 , 故称“ 天幕” 毛虫。 幼虫共六龄 , 一、 二 龄幼 虫 群聚 , 一 龄幼 虫舔 食叶 肉 , 二 龄幼 虫取 食嫩 叶 , 三 龄后 分 散 取食, 四至六龄幼虫取食量很大, 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全部吃掉 , 据 观察, 一头老熟幼虫一昼夜取食杨树叶 2 ~3 片( 1 5 c m2 ) 。 6 月中旬 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 ,蛹期 1 1 —1 2 天, 6月下旬 一7月上旬成 虫羽化 , 成虫羽化多在晚上, 羽化后在枝条上停留 1 O —l 5 分钟 , 性
天幕毛虫防治措施
05
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防治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
01
通常在防治前、防治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定期监测,以便了解防
治效果。
监测方法
02
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考察、样本检测等方式进行监测,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监测内容
03
监测天幕毛虫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等指标,同时也要监测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天幕毛虫的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赤眼蜂等,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可以有效 地控制天幕毛虫的种群数量。
以菌治虫
利用一些对天幕毛虫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以制成生 物农药,用于防治天幕毛虫。
化学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农药
对于发生面积较大、危害程度较重的天幕毛虫,可以使用化 学农药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农药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 类等。
防治效果的评估
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如 计算死亡率、虫口密度等指标。
评估标准
根据天幕毛虫防治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 的评估标准。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防治 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改进建议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改变防治时间、更换防治药剂等 。
天幕毛虫防治措施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 天幕毛虫危害的评估与预测 • 防治天幕毛虫的主要措施 • 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天幕毛虫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种森林害虫 ,对林木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黄褐天幕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幕枯叶蛾、带枯叶蛾等,俗称顶针虫。
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海棠、沙果等果类林木,继而危害杨、柳、榆等。
严重发生时可将被害树木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树木枯死。
在国内,除新疆和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部分地方居多。
也是我地区林业有害生物中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几年前,曾在我地区的杏花园林景区大面积突出,造成叶片吃光,落花落果,通过有效的防治,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蔓延至杨、柳等主要树种上。
1形态特征1.1成虫:成虫期约为7天,雄成虫体长约10~15毫米,翅展长为20~30毫米,触角羽毛状,全体淡黄褐色,前翅中央有两条深褐色的细横线,两线间的部分色较深,呈褐色宽带,宽带内外侧均衬以淡色斑纹,后翅中部有一条褐色横线,缘毛褐灰色相间;雌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翅展长约30~40毫米,体翅褐黄色,腹部色较深,前翅中央有一条镶有米黄色细边的赤褐色宽横带,触角栉齿状。
1.2卵:卵期长达10个多月,椭圆形,灰白色,高约1毫米,顶部中央凹下,卵产在小的树枝周围,卵壳非常坚硬,排成圆桶状,非常整齐,形似顶针状或指环状。
正因为这个特征,黄褐天幕毛虫也称为“顶针虫”。
1.3蛹:蛹期约为15天左右,体长13~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体表有金黄色细毛。
茧呈淡黄绿色,呈棱形或纺缍形,双层,表面有黄粉,一般结于阔叶树的叶片正面、草丛中叶正面或吃剩的叶筋间。
1.4幼虫:幼虫期为35天左右,是危害树木叶片的主要时期,幼虫共分5龄,1~3龄头部为黑色,4~5龄头部深蓝色。
老熟幼虫体长50~55毫米,头顶部有两个黑色的圆斑点,背部有数道黄白、橙黄和黑色相间的条纹。
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黄色和黑色的横带,生有淡褐色长毛,腹面毛短,气门黑色。
2生物学特性黄褐天幕毛虫属于本地种,在我县80、90年代曾经大发生过,以幼虫危害果树、杨、柳、榆等叶片。
老熟幼虫取食量大,如果达到一定程度种群密度,整株树叶被吃光,导致树木死亡,再转移到其它树上继续危害。
通辽市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 摘
要] 黄褐天 幕毛虫在我 国广 泛分布 , 园林绿 化树 、 是 果树及人工林 的重要害虫. 0 2 1年对 通辽市 2 9 00 0
黄褐天幕 毛虫的生物学特性进 行了野外 和室 内观察. 结果表 明 : 在通辽市该 虫一年发生一代 , 卵期约 20 , 9天 幼虫共 6 , 龄 幼虫期 4 天左右 , 3 蛹期 l 5 , 0~l 天 成虫期 2 天. ~7
S i, O HI Ka S NG u I Z e — u F 2L h n y
(.h o eeo g c l r,In rMo gl nvr t frN t n ie, ogi 2 0 3 hn ; 1 eC lg fA r ut e n e n o aU iesy o ao a t s T nl o0 84 ,C ia T l i u i i ili a
[ 词] 关键 黄褐天幕毛虫 ; 生物学特性 ; 通辽市
[ 中图分类号 ) 9 94 Q 6.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0 8 (0 10 — 0 6 0 17 — 1 5 2 1 ) 1 0 3 — 3
A r l i a y S u y o o o i a a a t rsi s o P ei n r t d n Bi l g c l Ch r c e it f m c M a a o o e sra t sa e o s h lk r m n l o l c s ma n u ti e t c a M tc u s y fo To g i a
fut re a d lnain W e su id ilgc c aatrs c fr aao o n uti ts c a rm ri te s n pa tt . o tde boo ia h rce t s o M lcs ma esr l i i a et e fo a T n l o sn te o gi u ig h meh d f f l a d a oaoy b evt n n h 2 0 t 2 1 . T e e ut h w d a to o ed n lb rtr o s rai i te 0 9 o 0 0 h rs l s o e i o s
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预测预报与防治
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预测预报与防治
孙德志;王经纬;赵贵岭
【期刊名称】《黑河科技》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ats)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森林害虫,食性较杂,在我省北部地区主要为害次生林、杨、榆、柞树林及果园.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少雨,为天幕毛虫的繁殖、虫口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几年来虫害连续发生,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害,对天幕毛虫进行及时预测预报和防治,是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之一.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孙德志;王经纬;赵贵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建华林场;黑龙江省黑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岗子实验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3
【相关文献】
1.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 [J], 武玉洁;张金桐
2.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J], 王春艳;李燕利
3.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J], 苗凤才;王天泽
4.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桦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防治 [J], 李国忠;于福才;丁泽
斌
5.黑河地区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J], 关淑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生 物 学 特 性
天 幕 毛 虫 通 常 一 年 发 生 1 代 . 以 完 成 胚 胎 发 育 的 幼 虫 在 卵 壳 内 或 者 以 卵 在 小 枝 上 越 冬 ,卵 呈 顶 针 状 ,又 称 “顶 针 虫 ”. 每 年 4 月 末 树 木 展 叶 时 ,幼 虫 破 壳 而 出 吐 丝 作 巢 ,先 群 集 在 卵 块 附 近 的 小 枝 上 危 害 嫩 芽 、幼 叶 , 后到枝杈处吐丝结成网幕,稍长大在枝杈间结丝网群集一起,似天幕,由此得 名 天 幕 毛 虫.幼 虫 白 天 潜 伏 于 幕巢内,夜间出巢取食,于5月下旬开始严重危害.3龄前喜群居,3龄后 则 脱 离 网 幕,分 散 到 全 树 暴 食.近 老 熟 时 吐 丝 卷 叶 或 到 树 干 缝 隙 及 杂 草 丛 中 隐 蔽 处 结 茧 化 蛹 ,幼 虫 期 45d 左 右 ,蛹 期 10~15d.6 月 下 旬 羽 化 , 羽 化 后 即 交 尾 产 卵 ,卵 多 产 于 被 害 树 的 当 年 生 小 枝 条 梢 端 ,卵 完 成 胚 胎 发 育 后 ,以 幼 虫 在 卵 壳 内 越 冬 .
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 Motsch)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是 东北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天幕毛虫 具 有 分 布 广、食 性 杂、繁 殖 力 强 等 特 点,危 害 严 重 时,全 部 叶 片 被 吃 光,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枯死,给林业生产和经济造成严重的 损 失.目 前 国 内 外 对 天 幕 毛 虫 的 防 治 技 术 大 多 选 择 生 物 防 治 ,既 达 到 了 有 效 控 制 虫 害 大 发 生 危 害 的 目 的 ,又 实 现 了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保 护 . 本 文 详 细 介 绍 了 天 幕 毛 虫 的 形 态 特 征 和 生 物 学 特 性 ,探 讨 符 合 林 业 生 产 特 点 的 防 治 技 术 措 施 ,为 进 一 步 做 好 天 幕毛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形 态 特 征
a.成虫 雌雄形态差异很大.雄蛾较小,体 长 16~17mm,翅 展 30~32mm;雄 蛾 体 色 较 淡,黄 褐 色,复 眼 黑 色 ,触 角 呈 双 栉 齿 状 ,前 翅 中 部 有 深 褐 色 横 纹 两 条 ,其 间 色 泽 稍 深 ,形 成 宽 带 ,宽 带 两 侧 有 淡 色 斑 纹 ;后 翅 有褐色横线1条,翅缘黄白 色 和 褐 色 缘 毛 相 间. 雌 蛾 体 长 约 20mm,翅 展 30~40mm,黄 褐 色,触 角 呈 锯 齿 状 ,复 眼 黑 褐 色 ,前 翅 红 褐 色 ,翅 中 央 有 镶 有 米 黄 色 细 边 的 赤 褐 色 宽 横 带 1 条 .
������ 12 ������
现 代 化 农 业 2018 年 第 8 期 (总 第 469 期 )
������������������������������������������������������������������������������������������������������������������������������������������������������������������������������������������������������������������������������������������������������������������������������������������������������������
b.生物防体 病 毒 等 无 公 害 杀 虫 剂 进 行 喷 雾 防 治 ;在 夜 间 对 天 幕 毛 虫 3 龄 左 右 幼 虫 释 放 苦 参 碱 烟 剂 进 行 防 治 . ② 天 幕 毛 虫 有 很 多 种 类 的 天 敌 ,这 对 控 制 天幕毛虫为害有重要作用.据统计,天幕毛虫的天敌有天幕毛虫抱寄蝇、枯叶蛾绒茧蜂、舞毒蛾黑卵蜂等
b.卵 长 约 1.3mm,直 径 约 0.8mm,灰 白 色 ,椭 圆 形 ,顶 部 中 间 凹 下 ,卵 壳 坚 硬 ,常 数 百 粒 卵 整 齐 地 排 成 圆 桶 状 ,块 状 形 似 顶 针 状 .
c.幼 虫 共 5 龄 ,体 长 17~20mm,1~3 龄 幼 虫 头 部 和 身 体 呈 黑 色 ,老 熟 幼 虫 头 部 变 灰 蓝 色 ,腹 部 背 面 橙 黄 色 ,中 央 有 条 白 色 纵 线 ;体 背 线 为 白 色 ,背 线 两 侧 有 黑 色 和 橙 黄 色 相 间 的 条 状 纹 ,气 门 为 黑 色 . 体 背 黑 色 的 长 毛 ,侧 面 生 有 淡 褐 色 长 毛 .
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王 春 艳1,李 燕 利2
(1.黑河市爱辉区滨南林场,黑龙江 黑河 164300;2.黑河市爱辉区林业局) 摘要:综述了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 提 出 相 应 的 防 治 技 术 措 施,为 做 好 天 幕 毛 虫 的 防 治 工 作 提 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天 幕 毛 虫 ;形 态 特 征 ;生 物 学 特 性 ;防 治 技 术
3 防 治 技 术
a.营林技术措施 对于人工林,要进行混交造林,特别 是 营 造 针 阔 混 交 林;加 强 管 理,对 密 度 过 大 林 分, 应 及 时 进 行 修 枝 、间 伐 等 措 施 ,彻 底 清 除 枯 死 木 、风 折 木 、长 势 弱 的 林 木 ,保 持 良 好 的 林 内 卫 生 状 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