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种子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

为了保证小
麦种子的质量,国家制定了小麦种子质量标准,以便对小麦种子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本文将对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农民和种植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小麦种子的外观质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标准规定,小
麦种子应具有完整的种皮,无病害和虫害,颜色均匀,无杂色和霉斑。

种子的大小、形状和色泽也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这些外观特征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发育,因此对种子外观的要求十分严格。

其次,小麦种子的生理质量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标准规定,
小麦种子的含水量、纯度、发芽率、杂质含量等指标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其中,发芽率是衡量种子生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标准规定不同种类的小麦种子其发芽率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杂质含量则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贮存和使用效果,因此也受到严格的控制。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小麦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规定。

小麦种子应符合其种
属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种子的纯度和遗传品质,为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种子基础。

总的来说,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国家标准是对小麦种子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的重要依据。

遵循国家标准,对小麦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评定,有助于保证种子的质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和种植户能够重视小麦种子质量标准,选用优质种子,科学种植,共同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

DB1305_T002-1999高优503小麦

DB1305_T002-1999高优503小麦

1999-04-28实施
DB 1306/T002-1999
3. 2水份
收购时水份最大限度不超过12.6%
储存时安全水份小于13%
3.3质量指标 峨壳拢凄梢凝等级麟吸期顺影流砚表1
Id
,级一剥、一 一、一、ft 、一、 握e D
不完t 杂屁%

一总量
面筋值
一%}牛参侧伺 睐{(明滋 ( I ' ,
mia > 111%> t节汤淤
B22 DB1 3 0 5
邢台市农业标准
DB 1306/T002-1999
高优5 0 3 小麦
1999-04-28发布
1999-04-28实施
邢台市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05/T002-1999
目刂舀
不同品质的小麦,对加工食品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新品
种高优503小麦,以其独特的品质,傲其他小麦之首,高优503
本的可能性。
GB 549。一66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 GB 1361-86小麦 GB/T14614-93粉质曲线稳定时间 3技术要求
3. 1品种特性
属白色硬质麦,横切面角质层,角质率大于”%,种皮 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70%以上。硬质率达60%以上.
邢台市技术监奋局199卜04-28批准
1. 0 1 Q6 126110}正常l 1a0
770
3, 4其它要求执行GB 1351-86的规定。 试验方法 小麦样品的扦样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GB6490^ 6639
-85执行.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按照GB14614规定的方法测定.
6包装、运输和储存
DB 1305/T002-1999
小麦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 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强调了小麦品种特性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2-1999和《优质小麦弱筋小麦》GB/T17893-1999的修订工作,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项目编号为-T-449和-T-449来进行的。

标准修订的组长单位为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河南省粮食局。

2006年11月9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武汉召开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标准质量中心、河南工业大学、北京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市粮食局、河南省粮油质检站、安徽省粮食局、内蒙粮油质检中心、黑龙江粮油监测站、江苏省粮油质监所、四川省粮油中心检测站、新疆粮油质检站、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检中心等共27位代表。

在此次会议上明确了标准修订的基本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任务分工。

2007年1月11日,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召开标准修订研讨会。

标准质量中心,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南粮油质检站,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粮油质检站,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郑州交易所,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和古船面粉集团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对现行国家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收集现有的数据,我们编制了《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初稿)。

2007年3月6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粮科大厦召开小麦、稻谷、玉米标准修订工作会。

标准质量中心杜政主任及其他同志,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南粮油质检站,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粮油质检站,内蒙粮油质检站,新疆粮油质检站,江苏粮油质检站,黑龙江粮油质检站,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四川粮食局,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谷物与制品自己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根据前两次会议精神和收集到的资料,向会议提交了小麦、优质小麦标准文本草案和相应的编制说明。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规范小麦的质量标准,保障小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小麦质量标准,以便对小麦的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

本文将对小麦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小麦质量标准。

首先,小麦的外观质量标准包括籽粒形状完整,不破碎、不变形,籽粒表面光滑,无霉变、虫蛀、沾污、异种籽粒等;籽粒色泽饱满,无色素沉积、变色、发黑等;籽粒大小均匀,无过大或过小籽粒;籽粒无异味、异味不明显等。

这些外观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小麦的商品价值和食用安全,因此在小麦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

其次,小麦的理化质量标准包括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面筋品质等。

其中,水分含量是小麦贮存和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指标,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影响小麦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品质则直接关系到小麦面粉的加工和食用品质,因此在小麦的种植和生产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以保证小麦的理化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另外,小麦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也是小麦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会直接影响小麦产品的食用安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小麦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对小麦的农药使用和土壤环境的监测,以保证小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小麦质量标准是保障小麦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小麦质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严格按照小麦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和管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安全的小麦产品,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希望广大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重视小麦质量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麦的分类⼩麦属于单⼦叶植物纲,⽲本科,⼩麦属。

世界各地种植的⼩麦产要是普通⼩麦,普通⼩麦分布极⼴,其播种⾯积占世界⼩麦播种⾯积的90%以上,普通⼩麦的得类很多,其分类⽅法不⼀,⼀般采⽤下述的分类⽅法。

(⼀)按照⼩麦籽粒的⽪⾊划分按照⼩麦籽粒⽪⾊的不同,可将⼩麦分为红⽪⼩麦和⽩⽪⼩麦简称为红麦和⽩麦。

红⽪⼩麦(也称为红粒⼩麦)籽粒的表⽪为深红⾊或红褐⾊;⽩⽪⼩麦(也称为⽩粒⼩麦)籽粒的表⽪为黄⽩⾊或乳⽩⾊。

红⽩⼩麦混在⼀起的叫做混合⼩麦。

(⼆)按照⼩麦籽粒的粒质划分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麦可以分为硬质⼩麦和软质⼩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膏状,亦称为粉质。

就⼩麦籽粒⽽⾔,当其⾓质占其中部横截⾯1/2以上时,称其为⾓质粒,为硬麦;⽽当其⾓质不⾜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

对⼀批⼩麦⽽⾔,按我国的标准,硬质⼩麦是指⾓质率不低于70%的⼩麦;软质⼩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麦。

(三)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麦分为春⼩麦和冬⼩麦。

春⼩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年夏季收割的⼩麦。

⼆、中国商品⼩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分类中国根据⼩麦的⽪⾊、粒质和播种季节将商品⼩麦分为9类,见GB⼀1351⼀1999。

具体如下:1.⽩⾊硬质冬⼩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质率不低于70%的冬⼩麦。

2.⽩⾊硬质春⼩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质率不低于74%的春⼩麦。

3.⽩⾊软质冬⼩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麦。

4.⽩⾊软质春⼩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麦。

5.红⾊硬质冬⼩麦:种⽪为深红⾊或红褐⾊的麦粒不低于90%.⾓质率不低于70%的冬⼩麦。

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前言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是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依质定价,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七十年代,有的省市就开展了粮食质量调查,主要用于指导粮食收购依质定价和作为政府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

这些工作分散、不系统,没要形成整体效益和有效的信息资源,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了规范我国的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自2001年开始,河南省粮食局在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

经过近八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方案的推广实施,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规范,有必要上升为国家标准,使在全国范围内把局部的有效工作整合成全局性的工作,使个别资料形成整体资源,使传统的手法转变成科学的方法,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持粮食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要求启动的,项目编号为-T-449。

该标准的起草由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牵头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为参与单位。

该项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汇集有关省近几年来的品质测报方案,结合国家粮食局的方案,编制了标准的草稿。

在2008年7月17日于武汉召开的收获粮食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暨第六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工作研讨会上,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

根据与会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在企业、质检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送审稿》二、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的。

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是确保小麦品种优良、稳定、适应性和抗逆性优良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对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品种来源国家级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首先关注品种的来源。

品种必须是中国国内或国外引进的优质小麦品种,并经过连续两年的试验和示范,表现优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同时,品种必须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和种质资源来源,以保证其遗传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农艺性状农艺性状是决定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品种审定的关键指标之一。

品种必须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如株高适中、茎秆坚韧、抗倒伏能力强、分蘖率高、成穗率高、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等。

此外,品种的生育期要适宜,以保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能够正常成熟。

三、抗病性小麦易受多种病害的侵袭,因此抗病性是品种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品种必须对当前主要的小麦病害具有较高的抗性和较强的抗菌能力。

这包括对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黑穗病等多种病害的抗性。

同时,品种还要对逆境条件下的抗病性具有较高的水平,如耐旱性、耐寒性等。

四、品质性状小麦的品质性状也是品种审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品种必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等。

同时,品质性状还要考虑加工品质,如面粉白度、面筋数量、加工适应性等。

这些指标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五、抗逆性小麦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逆境条件,如干旱、低温、高温等。

因此,品种必须具有较好的抗逆性,能够在这些逆境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这包括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以及具有较好的耐肥性和耐药性等。

六、遗传稳定性品种的遗传稳定性是保证品种优良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品种必须经过严格的遗传学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遗传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对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进行检测和分析,以及对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多年的观察和测试。

七、栽培技术适应性小麦的栽培技术对品种的表现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标准《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法》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本国家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下达的2007年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起草单位对国际上相关的标准进行了调研,包括AACC Method 61-02《米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和76-21《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英文版)。

根据我国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制定《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的技术内容,并到有关单位进行了验证,形成《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送审稿)。

在2008年9月粮食国家标准预审会上,相关专家建议直接等同采用AACC Method 72-21的内容,并建议将《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分为《米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和《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两个标准。

经讨论后,形成《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送审稿)。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2.1 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

2.2 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糊化特性指标等同采用AACC Method 76-21《小麦粉、黑麦粉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仪法》(英文版)中的定义的指标。

AACC Method 76-21的文本翻译见附录1。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了规范小麦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小麦质量标准,以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小麦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小麦的外观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籽粒应该饱满、颗粒饱满、色泽均匀,无霉变、变质、发芽等现象。

同时,小麦的外观还应该符合一定的大小和形状要求,以确保小麦的通货性和商业价值。

其次,小麦的品质指标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麦的品质主要包括面筋品质、面粉品质和馒头品质等方面。

面筋品质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面筋的强度、伸展性和粘度等指标。

面粉品质是评价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指标,主要包括面粉的筋度、吸水性和发酵性等指标。

馒头品质是评价小麦面粉加工成品的指标,主要包括馒头的外观、口感和风味等指标。

另外,小麦的营养成分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是评定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直接关系到面粉的加工品质和面食的营养价值,因此,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最后,小麦的安全指标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小麦的安全指标主要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方面。

小麦中的重金属含量应该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小麦的安全性。

同时,小麦的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也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小麦的食用安全。

综上所述,小麦质量标准是评定小麦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包括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和安全指标等方面。

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才能保证其品质和安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小麦生产者和加工者应该严格按照小麦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强管理和控制,提高小麦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国家小麦标准 -回复

国家小麦标准 -回复

国家小麦标准-回复什么是国家小麦标准国家小麦标准是由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的一套规范,用于统一小麦的品种、质量、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方面的要求。

这套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小麦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优质、安全的小麦产品。

国家小麦标准的制定过程国家小麦标准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和调研:国家相关机构会对小麦市场进行研究和调研,了解当前小麦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和规范的必要性。

2. 起草标准: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小麦标准的起草方案,明确标准的目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等。

3. 征求意见:将起草的标准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并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评审,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4. 修订和完善:根据公众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对起草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 发布和实施:修订后的国家小麦标准正式发布,并确定实施日期。

相关机构会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个环节的符合标准的执行。

国家小麦标准的内容国家小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品种要求:标准会规定小麦的品种分类、选育技术要求、适应性和稳定性等要求,以确保小麦的种植和选育水平。

2. 质量要求:标准会明确小麦质量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农药残留等要求,旨在保证小麦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品质。

3. 加工要求:标准会规定小麦加工的设备要求、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指标,确保小麦加工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4. 储存和运输要求:标准会规定小麦的存储条件、运输方式和包装要求,以保证小麦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5. 销售要求:标准会对小麦产品的包装、标签、营销宣传等进行规范,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

国家小麦标准的意义与影响国家小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小麦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1. 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小麦标准的制定能够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优质的小麦产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等级划分标准对于小麦的
质量评定和市场交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包
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的评定。

下面将对小麦等
级划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品质。

1.籽粒形态,小麦籽粒应呈椭圆形,大小均匀,无破损、变形
等情况。

2.色泽,小麦籽粒应呈金黄色,有光泽,无霉斑、变色等。

3.杂质,小麦籽粒中不应含有糠秕、瘦糠、糠麸、糠皮等杂质。

4.水分,小麦籽粒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不超过14%。

二、加工品质。

1.面筋品质,小麦面筋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能够制作出柔韧性好的面食制品。

2.面粉色泽,小麦加工后的面粉应呈白色、洁净,无杂质、异味等。

3.面粉筛分,小麦面粉的筛分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粗筛面粉和细筛面粉的比例。

三、营养品质。

1.蛋白质含量,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是评定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在11%以上。

2.淀粉含量,小麦的淀粉含量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食品的口感。

3.品质指数,小麦的品质指数是综合评定小麦品质的指标,包括面筋品质、面粉色泽、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涉及到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多个方面的评定。

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才能被划分
为优质小麦,得到更高的市场认可和价格。

因此,种植者在种植、收获和销售小麦时,都需要严格按照小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小麦粉国标

小麦粉国标

国家标准《小麦粉》编制说明前言GB 1355—1986《小麦粉》国家标准自198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近二十年,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LS/T 3201-1993~LS/T 3209-1993)也已实施十二年之久。

这些标准构建了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规范小麦粉质量,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小麦粉是我国民众的最大宗食品,同时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

“民以食为天”,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小麦粉、大米等“细粮”的渴求,二十年后的今天,小麦粉的消费群体大幅扩大,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主食。

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安全与营养,原标准已经不适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经济形势、供求关系和消费需求。

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保障小麦粉的食用安全,促进公平竞争,急需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小麦粉》进行修订。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国家标准GB1355-1986《小麦粉》的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二○○一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二)》中的项目,项目编号为Q449-2001-001。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与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共同起草了本标准。

200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国家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国家标准(初稿);2003年10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二稿。

2004年1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和生产企业,广泛征求意见。

2004年3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审定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将通用小麦粉与专用小麦粉合并为一个小麦粉标准,修改形成第四稿;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修改形成第五稿;2005年7月在海拉尔召开的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上对第五稿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目前的文本,即报批稿。

三等小麦质量标准

三等小麦质量标准

三等小麦质量标准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产量。

为了确保小麦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小麦质量标准。

本文将介绍我国的三等小麦质量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小麦质量评价体系。

一、品种要求三等小麦的品种要求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种源:种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品种认定规定;2. 适应性:品种在相应的生态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稳产性;3. 品质要求:高垄断率、高补强力、糯性好、品种特性突出。

二、外观要求三等小麦的外观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麦粒外观:应具有小麦的形态特征,即较短瘦,外形规整,饱满度高,无白粉病、霉变、发芽、黄瘿病,无虫咬、虫垢、害真菌、脱粒等;2. 纯度:小麦纯净度应高于99%,无杂质、杂混种等;3.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不高于14.5%。

三、理化指标三等小麦的理化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筛后损失率:筛后损失率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不高于2%;2. 筛分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筛分要求;3. 色泽:应为黄色,无色泽变化等;4. 水分含量:参照外观要求中的水分含量,通常不高于14.5%。

四、理化品质指标三等小麦的理化品质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泡水吸胀量:泡水吸胀量应符合国家标准;2. 粗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高于10.5%;3. 硬度:硬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高于70抗;4. 浇筛指标:浇筛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不高于70抗;5. 面筋吸水量:面筋吸水量应符合国家标准;6. 面筋质量指标:面筋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

五、其他要求三等小麦还需要满足以下其他要求:1. 农药残留:小麦中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2. 重金属含量:小麦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通常不超过规定的限量;3. 易感品种鉴定:对于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应进行易感品种鉴定。

结语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质量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

优质专用小麦实施方案

优质专用小麦实施方案

优质专用小麦实施方案一、引言。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制定一套优质专用小麦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广大农民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小麦品种是实施优质专用小麦方案的首要步骤。

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选用耐旱、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

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加工制作面粉、面包等产品的小麦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管理是保证小麦生长的关键。

在耕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生长所需养分。

同时,要注意土壤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四、田间管理。

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包括及时灌溉,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整洁;及时松土,促进根系生长。

此外,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定期喷洒农药,预防小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五、收获与加工。

在小麦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工作。

收获后,要对小麦进行加工,包括脱粒、干燥等工序,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要注意储存工作,避免小麦受潮发霉,影响品质。

六、结语。

优质专用小麦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农民能够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案,合理种植小麦,做好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国家标准《小麦》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编制说明1.前言小麦作为世界性粮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而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小麦的地区之一。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351—1999《小麦》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一起,构建了我国小麦产品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调整我国小麦种植结构,实施优质优价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的改善以及落实中央的“三农”政策,原有的《小麦》国家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农惠农政策,维护国家、种粮农民和企业的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急需对标准进行修订。

2.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国家标准GB 1351—1999《小麦》的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第一批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65733—Q—449。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作为标准主要修订单位,全面负责标准修订和组织协调工作。

标准修订工作组由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河南省粮食局牵头,负责研究和文本起草,全国小麦主产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研究和调研。

2006年11月9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武汉召开了《小麦》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安徽省粮食局、山东省粮食局、北京、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内蒙古、四川、新疆等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中储粮总公司、河南工业大学、黑龙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检中心、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27位代表。

会议明确了小麦标准修订的基本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任务分工。

2007年1月11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石化宾馆组织召开了《小麦》国家标准修订研讨会。

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河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河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山东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郑州商品交易所、全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和北京古船面粉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对现行小麦国家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安排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对2006年1300余份会检样品的角质率作进一步检验分析,以便完善软硬小麦判定指标和方法。

小麦-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小麦-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小麦》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小麦》(GB1351-2008)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是由国家粮食局(现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下达的计划编号为2017-1310-Q-449。

1.2主要起草单位该标准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现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以下简称标准质量中心)的指导下,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现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粮科院)负责起草。

1.3主要工作过程粮科院根据起草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工作小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标准起草: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起草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于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专家研讨会。

与会专家包括小麦育种、检验测试机构、面粉厂以及标准管理部门等行业。

根据专家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专家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4月召开了第二次专家研讨会。

会议对主要修订意见进行了讨论,重点为“生霉粒”和“杂质”的定义,以及硬度分类等。

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文本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并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2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论据本标准主要内容有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与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研究采用如下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方法: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T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5498粮油检验容重测定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21304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法2.3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本标准代替了GB1351-2008《小麦》,经过两次专家研讨会,形成了本标准草案。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目的
保证产品质量
01
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标准,可以确保小麦产品的基本性能和安
全卫生指标符合要求,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提高市场竞争力
02
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小麦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
促进产业升级
03
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可以推动小麦种植、加工技术的进步,
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03
小麦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
外观质量标准
01
02
03
颜色
小麦的颜色应呈现为均匀 的浅黄色,不应有过多的 黑色、褐色或绿色的斑点。
粒形
小麦的粒形应饱满、均匀, 无破损或畸形。
杂质
小麦中不应含有过多的石 子、泥土、草籽等杂质, 这些杂质会影响小麦的加 工和食用品质。
营养成分质量标准
蛋白质含量
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越高,小麦的营养 价值越高。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在13%以上为优质小麦。
质量追溯
建立小麦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处罚与问责
对违反质量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05
小麦质量标准的影响与意义
对小麦种植的影响
提高种植水平
小麦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使种植者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 平,以满足标准要求。
优化品种选择
种植者根据质量标准选择适宜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无微生物污染
小麦中不应含有微生物污染,如细菌、霉菌等,这些 微生物污染会影响小麦的保存和食用安全。
04
小麦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管
实施方式
强制性标准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标准版9篇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标准版9篇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标准版9篇第1篇示例:优质小麦生产协议标准版第一章总则为规范优质小麦生产行为,保障小麦生产者权益,促进小麦生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优质小麦生产行为,适用于小麦生产者、种植企业等。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优质小麦: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品质优良的小麦。

生产者:指从事小麦种植和生产的单位或个人。

种植面积:指生产者用于种植小麦的耕地面积。

第四章优质小麦生产要求1.优质品种选择:生产者应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2.合理施肥:生产者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小麦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

3.科学灌溉:生产者应根据小麦生长需要和气候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确保小麦生长需要水分。

4.病虫害防治:生产者应定期检查小麦田间病虫情况,合理使用农药药剂,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5.收获技术:生产者应在小麦成熟期合理安排收获时间,选用适当的收割机械,采取合理的收获技术,尽量减少小麦破碎和损失。

第五章生产者权利和义务2.生产者有权向种植技术服务部门咨询相关小麦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

3.生产者有义务保障优质小麦的生产质量,不得采用违规施肥、过量施药等行为。

4.生产者有义务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小麦生产环境,促进小麦生产健康发展。

第六章监督检查和奖惩1.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对小麦生产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生产行为进行点名通报,并责令整改。

2.奖惩措施:对符合标准的小麦生产者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生产者进行警告和处罚。

本标准由××××××××××××××××××××××××××××××××××××××××××××××××××××××××××××××××××××××××××××××××××××××××××××××××××××第2篇示例:优质小麦生产协议标准版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和促进优质小麦生产,保障生产者和买家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了小麦品种特性国家标准《优质小麦》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2-1999和《优质小麦弱筋小麦》GB/T17893-1999的修订工作,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项目编号为-T-449和-T-449来进行的。

标准修订的组长单位为北京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河南省粮食局。

2006年11月9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武汉召开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标准质量中心、河南工业大学、北京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市粮食局、河南省粮油质检站、安徽省粮食局、内蒙粮油质检中心、黑龙江粮油监测站、江苏省粮油质监所、四川省粮油中心检测站、新疆粮油质检站、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检中心等共27位代表。

在此次会议上明确了标准修订的基本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任务分工。

2007年1月11日,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召开标准修订研讨会。

标准质量中心,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南粮油质检站,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粮油质检站,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郑州交易所,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和古船面粉集团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对现行国家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收集现有的数据,我们编制了《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初稿)。

2007年3月6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在北京粮科大厦召开小麦、稻谷、玉米标准修订工作会。

标准质量中心杜政主任及其他同志,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河南粮油质检站,河北粮油质检站,山东粮油质检站,内蒙粮油质检站,新疆粮油质检站,江苏粮油质检站,黑龙江粮油质检站,安徽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四川粮食局,河南工业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农业部谷物与制品自己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根据前两次会议精神和收集到的资料,向会议提交了小麦、优质小麦标准文本草案和相应的编制说明。

与会人员对文本草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优质小麦标准文本的第五稿。

二、优质小麦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按照GB/T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确定优质小麦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优质小麦分类优质小麦分类上,根据小麦籽粒的用途,在延续原标准的基础上,借鉴了农业上对小麦品种标准的分类,同时借鉴了正在批准发布的小麦粉标准中根据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强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和普通小麦粉,将优质小麦分为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强中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三类。

此次修订增加了优质中筋小麦,符合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后,优质中筋小麦商品粮进入市场的需求。

小麦的品质性状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和环境条件影响。

遗传基因决定品种的品质类型,不同品质类型又决定食用品质的加工特性。

因此优质小麦的定义上强调了小麦品种特性,而小麦的品种特性鉴定应当由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2、关于容重指标表1 2005年和2006年全国优质小麦品质测报:容重结果汇总表稳定时间(min)2005 2006 总体均值江苏河南安徽四川内蒙陕西江苏河南≥10755 769 781 786 / 765 772 787 774 7~10 775 767 778 773 782 778 772 786 776 3~7 784 762 785 766 799 785 781 790 781 <769 751 786 743 796 785 780 790 776通过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各省优质小麦品质测报数据(见上表1),我国优质小麦的容重总体平均值均在770 g/L以上。

通过对专用粉企业对容重要求(见图1)的调查,能接受专用小麦的容重为750 g/L以上企业占41%,能接受专用小麦的容重为760 g/L以上企业占41%,能接受专用小麦的容重为770 g/L以上企业占12%,不注重容重的企业占6%。

因此,将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中筋小麦的容重定为≥770g/L,优质弱筋小麦的容重定为≥750g/L。

图1:专用粉厂对容重的要求不看重, 1家, 6%770g/L以上, 2家,12%41%750g/L760g/L770g/L不看重760g/L以上, 7家,41%3.《小麦》国家标准中以硬度指数代替角质率(包括粉质率)作为硬、软及混合小麦分类指标。

采用小麦硬度测定仪代替角质率进行小麦软硬判定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促进我国优质小麦育种和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标准的延续性要求(即与原来的角质率判定结果尽可能衔接)以及能够与国际标准衔接等因素,新小麦标准确定硬麦的硬度指数(HI)设在60%以上(含60%),软麦硬度指数(HI)在45%以下(含45%)。

优质小麦硬度与品质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硬度小麦食用品质和用途不同。

高硬度小麦适于制作面包粉、通心粉,中等硬度小麦适于制作面条粉、馒头粉,软质小麦适于制作饼干粉等。

本标准规定强筋小麦,强中筋小麦硬度指数不低于60%,弱筋小麦硬度指数不高于45%。

4、关于粗蛋白含量指标表2 近几年农业部门对优质小麦的品质检测汇总表样品总数:328份稳定时间min>10 7~10 4~7 <稳定时间min平均值变异幅度~ ~ ~ ~蛋白质(籽粒)%平均值变异幅度~ ~ ~ ~湿面筋% 平均值变异幅度~ ~ ~ ~最大阻力(300份)平均值683 486 380 171 变异幅度335~1000 95~980 143~665 55~482延伸性mm (300份)平均值159 164 163 171 变异幅度118~205 104~220 110~222 73~224角质率%(203份)平均值89 79 80 60 变异幅度62~100 15~96 2~100 2~100从表2和表3可看出,农业部门的检测结果普遍高于粮食部门的品质测报结果,这与样品来源关系很大,但总体来说:原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中对一级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定为≥%,一定数量的强筋小麦难以达到。

因此此次修订将强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不分级,统一采用原标准中二级强筋小麦的指标,为≥%;无论是农业部门的结果还是粮食部门的结果,对于稳定时间≥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均值最低为%,考虑到蛋白质含量与面筋质量的关系,将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定为≥%;由于我国优质弱筋小麦微乎其微,没有相应的分析数据,根据加工企业对弱筋小麦的要求,规定优质弱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

表3 2005年和2006年全国优质小麦品质测报:粗蛋白结果汇总表稳定时间(min)2005 2006 总体均值江苏陕西河南安徽四川内蒙江苏河南≥107~103~7<5、关于降落数值指标降落数值的大小反映小麦中α-淀粉酶活性的高低,主要用来评价小麦在收获或储藏过程中的发芽程度。

发芽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高,降落数值低。

降落数值低于250s 时,会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口感发粘;降落数值在250s~350s 时,对加工品质较为合适。

2002年我们对北京地区123份当年产优质小麦的降落数值进行了统计,结果分布见表4和图2。

FN 数量 所占比例%FN <220 13 220≤FN <250 12 250≤FN <300 55 300≤FN ≤400 39 FN >40054.1%31.7%44.7%9.8%10.6%FN<220220≤FN<250250≤FN<300300≤FN≤400FN>400从图中可看出,原标准中将优质小麦的降落数值定为≥300s ,则降落数值合格率仅为%,明显偏低,降落数值≥220s 的小麦占%。

当年新收获的正常小麦,降落数值在250s~350s 之间的占68%,考虑该指标是为了控制芽麦,因此此次修订将降落数值作适当放宽,定为≥220s 。

6、关于湿面筋含量指标从表2可看出,近几年农业部门对优质小麦的品质检测结果为:稳定时间>10min的小麦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稳定时间7~10min 的为%,稳定时间4~7min的为%,略高于2005年和2006年全国优质小麦品质测报结果(见表5)。

结合专用粉厂对小麦湿面筋的要求(见图3),将强筋小麦的湿面筋规定为≥%,中筋小麦的湿面筋规定为≥%。

由于我国优质弱筋小麦微乎其微,没有相应的分析数据,根据加工企业对弱筋小麦的要求,规定优质弱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为≤%。

表5 2005年和2006年全国优质小麦品质测报:湿面筋结果汇总表稳定时间(min)2005 2006 总体均值江苏陕西河南安徽四川内蒙江苏河南≥107~103~7<图3:专用粉厂对湿面筋的要求32%以上, 9家 ,31%以上, 3家 ,18%30%以上, 3家 ,18%33%以上, 2家 ,12%30%以上31%以上32%以上33%以上7、关于面团稳定时间指标通过对专用粉企业的调查,发现71%的企业对原料小麦稳定时间的要求是≥10min(见图4),因此将强筋小麦的稳定时间规定为≥10min。

表6 2005和2006年全国优质小麦品质测报:稳定时间结果汇总表稳定时间(min)2005 2006 总体均值江苏陕西河南安徽四川内蒙江苏河南≥107~103~7<中筋小麦稳定时间指标的确定既考虑专用小麦品种品质(GB/T17320-1998)对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划分,又考虑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的延续性,通过汇总我国现有标准中对稳定时间的规定(见表7),综合业内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规定为≥5min。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等级稳定时间(min)1 专用小麦品种品质GB/T 17320-1998 强筋≥中筋~弱筋<2优质强筋小麦GB/T 17892-1999 一等≥二等≥3 面包用小麦粉LS/T 3201-1993 精制级≥普通级≥4面条用小麦粉LS/T 3202-1993 精制级≥普通级≥5 优质弱筋小麦GB/T 17893-1999 / ≤6 饺子用小麦粉LS/T 3203-1993 / ≥7 馒头用小麦粉LS/T 3204-1993 / ≥弱筋小麦的稳定时间不进行规定。

图4:专用粉厂对稳定时间的要求稳定时间最低要求12%8分钟, 5家, 29%10分钟, 10家,59%8分钟10分钟12分钟8、关于面团拉伸特性指标面团拉伸阻力是表示面筋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

拉伸阻力越大,面筋强度越大;拉伸阻力越小,面筋强度越弱。

与稳定时间一样,是小麦品质分类的一项主要指标,直接影响加工制品的质量。

根据多年的检测数据表明,面团拉伸阻力与食用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增加了面团拉伸特性的指标要求,但只作为引导性指标,不作为限定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