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261537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c.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旨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减少,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级处理是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其中生化处理是主要的处理过程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图。
1. 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在二级处理中,生化处理主要通过活性污泥法来实现。
活性污泥是一种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混合污泥,其中包括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主要利用有氧条件下的氧化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
而厌氧微生物则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产物。
2. 生化处理工艺流程生化处理工艺普通包括预处理、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三个阶段。
2.1 预处理预处理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以减少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和沉砂池。
格栅用于过滤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张等,而沉砂池则用于沉淀较重的悬浮物质。
2.2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机物降解的过程。
在好氧处理单元中,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微生物利用有氧条件下的氧化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常见的好氧处理单元包括活性污泥法、浸没生物膜法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工艺包括接触氧化池、好氧池和沉淀池。
接触氧化池用于提供氧气和混合污水与活性污泥的充分接触,好氧池则是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沉淀池则用于沉淀活性污泥并将处理后的水体分离。
2.3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有机物转化的过程。
厌氧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见的厌氧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池和厌氧滤池。
在厌氧消化池中,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产物,而厌氧滤池则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3. 生化处理工艺图以下是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典型工艺图:[工艺图]4. 结论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f35223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d.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污水处理厂成为了必要的设施。
而二级处理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其中生化处理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中的生化处理技术,包括其原理、工艺流程、重要工艺参数、设备与材料、运行管理以及结论。
二、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定义: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微生物种类: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主要利用好氧菌和厌氧菌等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
生物反应类型:主要有好氧生物反应和厌氧生物反应两类。
好氧生物反应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厌氧生物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生化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无机化过程:生化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最终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
三、主要工艺流程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和漂浮物,为后续处理提供清洁的污水。
初级处理:通过沉淀或气浮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生化反应池:这是生化处理的核心部分,包含好氧和厌氧两个反应区。
二沉池:沉降经过生化反应后的活性污泥和悬浮物。
消毒:杀死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出水安全。
出水: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出。
污泥处理:对生化反应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四、重要工艺参数反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在好氧生化反应中,维持适宜的溶解氧浓度是关键。
pH值: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酸碱度,因此要控制反应池的pH值。
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较大影响,需根据微生物种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污泥沉降比(SV):反映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浓度,是运行管理的重要指标。
污泥龄(SRT)和生物相:通过调整污泥龄和观察生物相,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五、设备与材料预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c85148e9c77da26925c5b0e9.png)
二、污水生物处理分类
好氧生物处理 厌(兼)氧生物处理
20
I.好氧生物处理
原理: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有机污染物氧 化分解成较稳定的无机物的处理方法,在 工程上称为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21
注意:
在污水好氧处理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地供给溶解 氧。因为氧是有机物的最后氢受体,正是由于这 种氢的转移,才使能量释放出来,成为细菌生命 活动和合成新细胞物质的能源。
26
曝气方法主要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 • 鼓风曝气
又称压缩空气曝气,主要由曝气风机及专用曝气器组成。 采用这种方法的曝气池,多为长方形混凝土池,池内用隔 墙分为几个单独进水的隔间,每一隔间又分成几条廊道。 污水入池后顺次在廊道内流动,至另一端排出。空气是用 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成 为气泡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扩散装置 有多孔管、固定螺旋曝气器、水射器和微孔扩散板等四种 不同型式。
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机理
33
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 过程,在无氧条件下把污水中的有机污染 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细胞物质的污水处 理方法。
34
厌氧生物处理自身的缺点,主要是:
厌氧处理后出水COD、BOD值较高,难以 达标(需好氧处理作为后处理)
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一般较长,厌氧的启动 时间一般也较长
更具优越性,而且能降低水的色度和消除异味,还能为水 充氧。
45
5)紫外线消毒
原理:紫外线穿透细胞壁并与细胞质反应而达到消毒 目的。
方法:浸水式和水面式(高压石英水银灯)。 照射强度:0.19-0.25W.s/cm2。 污水深度:0.65-1.0m。 缺点:不能解决消毒后管网的再污染问题,电耗大,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dc20dc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2.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1.简介1.1 污水生化处理的定义1.2 二级处理的目的和意义2.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概述2.1 污水生化处理的基本原理2.2 传统二级处理工艺2.3 先进的二级处理工艺3.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流程3.1 进水处理单元3.1.1 筛池3.1.2 砂池3.1.3 调节池3.2 生化处理单元3.2.1 好氧生化槽3.2.1.1 曝气装置3.2.1.2 曝气方式3.2.1.3 混合方式3.2.2 好氧池加药系统3.2.3 好氧沉淀池3.3 污泥处理单元3.3.1 污泥浓化及脱水3.3.2 污泥回流4.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示4.1 进水处理工艺图4.2 生化处理工艺图4.3 污泥处理工艺图5.附件附件1:污水生化处理实验数据表附件2:工艺设备清单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法:指国家关于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排放标准的法律法规。
6.2 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指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的处理方式。
6.3 进水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预处理进水的单元。
6.4 生化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进行污水生化处理的单元。
6.5 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处理产生的污泥的单元。
附件内容:附件1:污水生化处理实验数据表附件2:工艺设备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法:指国家关于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排放标准的法律法规。
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指利用细菌等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的处理方式。
进水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预处理进水的单元。
生化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进行污水生化处理的单元。
污泥处理单元: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用于处理产生的污泥的单元。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e6239b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2.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来净化污水。
本文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图。
二、原理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在一级处理(如物理处理)之后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生化处理通常包括好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两种方法。
1. 好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生化处理。
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气氧化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微生物生物质。
好氧生化处理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其中微生物以活性污泥的形式悬浮在污水中,通过与污水接触来降解有机物。
2. 厌氧生化处理厌氧生化处理是指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的生化处理。
在厌氧环境中,厌氧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微生物生物质。
厌氧生化处理通常采用厌氧消化池或厌氧滤池等方法。
三、工艺流程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初级沉淀、好氧生化处理和二次沉淀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作用和处理过程。
1. 初级沉淀初级沉淀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初级沉淀池中,污水停留一段时间,使悬浮物沉降到池底,形成污泥层。
污泥层可以通过污泥泵或污泥刮板机等设备移除。
2. 好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中,污水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与悬浮在污水中的活性污泥接触。
在反应器中,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代谢,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好氧生化处理通常采用顺流式活性污泥法,其中污水从反应器的一端进入,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后,从另一端排出。
3. 二次沉淀二次沉淀是将好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中残留的悬浮物再次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二次沉淀池中,污水停留一段时间,使残留的悬浮物沉降到池底,形成二次沉淀污泥。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e03f30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9.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其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工艺图。
一、生化处理的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真菌等)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过程。
在生化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质,如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这个过程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生长、分裂、吸收营养物质、分解有机物质等。
二、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1. 水解酸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废水首先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分解成有机酸和氨氮等物质。
这个过程有利于后续的生物降解反应。
2. 好氧生物降解阶段:在水解酸化池之后,废水进入好氧生物降解池。
在这个池中,通过通入适量的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微生物在这个阶段分解有机酸、氨氮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3. 深度处理阶段:好氧生物降解之后,废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如聚合氯化铝等,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溶解性有机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4. 沉淀池和污泥处理: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其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会沉淀下来,形成污泥。
沉淀池中的污泥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肥料或填埋,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工艺图示以下是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图示:[工艺图示]四、总结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工艺流程包括水解酸化阶段、好氧生物降解阶段、深度处理阶段以及沉淀池和污泥处理等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进行工艺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76b1ba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f.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引言概述:二级处理是指在初级处理(如物理处理)之后进行的一种生化处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本文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图。
一、生化处理的原理1.1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在生化处理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氧气和微生物,微生物会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1.2 提高水质:生化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水质。
1.3 促进微生物生长: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会得到充分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二、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2.1 曝气池:曝气池是生化处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入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2.2 沉淀池:沉淀池用于沉淀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净化水质。
2.3 二沉池:二沉池是用来分离水中的污泥和水的设备,将污泥沉积在底部,将清水放出。
三、生化处理的工艺图3.1 曝气池:曝气池通常为圆形或长方形,顶部设有氧气喷头,底部设有排水口。
3.2 沉淀池:沉淀池为长方形,底部设有污泥排放口,上部设有出水口。
3.3 二沉池:二沉池为两层结构,上层为水池,下层为污泥池,通过管道连接。
四、生化处理的应用领域4.1 市政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处理厂大多采用二级处理工艺,通过生化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4.2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采用生化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质。
4.3 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较少,采用生化处理可以简单高效地处理污水。
五、生化处理的优势5.1 降解效率高:生化处理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5.2 操作简单:生化处理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5.3 适用范围广:生化处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结论: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生化处理可以提高水质,降低有机物质含量。
生化处理工艺图清晰展示了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有助于了解和应用生化处理技术。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d81e07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9.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图。
一、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化处理的关键是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所需要的氧气称为生化需氧量(BOD),而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氧气称为化学需氧量(COD)。
通过控制BOD和COD的比例,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二、工艺流程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沉淀处理。
1. 预处理预处理是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大颗粒有机物去除的过程。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
格栅过滤可以去除较大的杂质,如树叶、纸张等,而沉砂池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与污水进行接触,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氧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是将微生物附着在固定床上,通过固定床表面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3. 沉淀处理沉淀处理是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沉淀下来的过程。
常用的沉淀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池和旋流沉淀器。
沉淀池通过减慢流速和增大污水的停留时间,使微生物和悬浮物沉淀下来。
旋流沉淀器则通过旋流的力量将微生物和悬浮物分离出来。
三、工艺图以下是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图示例:1. 预处理:- 格栅过滤:将污水通过格栅,去除较大的杂质。
- 沉砂池:将污水通过沉砂池,去除沙子和砂石。
2. 生化处理:- 活性污泥法: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进行接触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将污水通过固定床,微生物附着在固定床上进行降解有机物质。
3. 沉淀处理:- 沉淀池: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沉淀池,减慢流速和增大停留时间,使微生物和悬浮物沉淀下来。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ab6375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d.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过程。
其中,生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一、生化处理的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生物膜或者悬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无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化处理通常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其中二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净化污水。
二、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二级处理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如下:1. 水解酸化池:该池主要是将有机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产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为后续的生物降解提供有机负荷。
2. 好氧生物处理池:该池是将水解酸化池中产生的有机物质进一步降解,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好氧生物处理池中的微生物还能氧化氨氮为硝酸盐,实现氮的去除。
3. 除磷池:该池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磷元素,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者利用生物吸附的方式,将污水中的磷元素转化为不溶性的磷盐沉淀物,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4. 沉淀池:该池主要是利用重力沉淀的原理,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淀物质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固体的分离和去除。
5. 消毒池:该池是为了杀灭残留在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通常使用氯或者紫外线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三、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优势1. 净化效果好:二级处理通过生物降解和物理分离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投资成本低: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生化处理工艺的投资成本较低,适用于中小型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污水处理。
3. 运行维护方便:生化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操作维护较为方便,不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设备。
4. 能量消耗低:生化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不需要额外能量供应,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2fb103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b.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环节,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其中生化处理是关键环节,本文将对二级处理中的生化处理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工艺图。
二、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个阶段。
2.1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生物降解过程。
在厌氧环境中,厌氧菌通过厌氧呼吸代谢有机物,产生甲烷等。
厌氧处理主要包括厌氧池和厌氧旋流器两个单元。
在厌氧池中,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反应底物。
而在厌氧旋流器中,通过旋流的作用,将气体与液体分离,使产生的甲烷进一步净化。
2.2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生物降解过程。
在好氧环境中,好氧菌通过好氧呼吸代谢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好氧处理主要包括曝气池和二沉池两个单元。
在曝气池中,通过注入空气,提供好氧条件,促使好氧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而在二沉池中,通过沉淀作用,将已降解的有机物和生物污泥从水中分离出来。
三、生化处理工艺图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以下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图:[插入工艺图]图中,厌氧池、厌氧旋流器、曝气池和二沉池依次表示了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的不同单元及其相互联系。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1.工艺图附件:包括厌氧池、厌氧旋流器、曝气池和二沉池的详细平面图和示意图。
2.生化处理数据附件: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的实验室数据和操作指导。
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对污水进行清洁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
2.厌氧处理: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生物降解过程。
3.好氧处理: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生物降解过程。
4.生物污泥:生物处理过程中生长的微生物聚合物,主要由菌体和胞外物质组成。
5.二沉池:污水处理中的一个单元,用于将已降解的有机物和生物污泥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d1e276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5.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引言概述: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其工艺图。
正文内容:
1. 工艺流程
1.1 污水进水与初沉池
1.1.1 污水进水: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处理系统,经过初步的筛网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
1.1.2 初沉池:污水进入初沉池,通过重力沉淀,使悬浮物和部份有机物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1.2 好氧生物反应器
1.2.1 污水进入好氧生物反应器:经过初沉后的污水进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加入氧气和微生物,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和代谢,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1.2.2 溶解氧供应:为了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提供充足的溶解氧,通常通过机械曝气或者其他供氧装置进行供应。
1.3 沉淀池
1.3.1 污水进入沉淀池:经过好氧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污水进入沉淀池,继续沉淀悬浮物和污泥。
1.3.2 污泥处理:沉淀池中的污泥经过浓缩、脱水等处理方式,可以得到可再利用的污泥或者固体废物。
2. 工艺图
2.1 进水与初沉池:进水口、筛网、初沉池。
2.2 好氧生物反应器:进水口、生物反应器、溶解氧供应装置。
2.3 沉淀池:进水口、沉淀池、污泥处理装置。
总结: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污水处理方法。
其工艺流程包括污水进水与初沉池、好氧生物反应器和沉淀池。
工艺图中展示了各个处理单元的组成。
通过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净化污水,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污水处理工艺介绍课件ppt
![污水处理工艺介绍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6821c9650e52ea54189805.png)
• 2.化学需氧量(COD)
• 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耗氧量,简写为COD,表示单位为氧的毫 克/升(O2,mg/l)。
• 凯式氮 TKN: TN 中的有机氮和氨氮,不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 NOx-N: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2021/3/10
6
• 7. 含磷化合物(TP 等)
• 有机磷包括磷酸甘油酸、磷肌酸等;
• 无机磷:磷酸盐包括正磷酸盐(PO43-)、磷酸氢盐(HPO42-) 、磷酸二氢盐 H2PO4-、偏磷酸盐(PO3-);聚合磷酸盐:焦磷酸盐(P2O74-) 、三磷酸盐 (P3O105-)三磷酸氢盐(HP3O92-);
•物理方法:格栅过滤、沉淀法、浮选法、离心分离、膜分离法等 •化学方法:混凝、化学沉淀、中和、萃取、氧化还原、电解等 •生物方法:好氧、厌氧法
二、按不同的处理程度和处理任务可分为:
•一级处理:机械处理
•二级处理:主体工艺为生化处理
•三202级1/3/1处0 理:控制富营养化和重新回用
3
污水处理的水质对象及方法
• 在 950℃高温下,以铂作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中的CO2 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元素总量。 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测定中应该 去除无机碳的含量,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 BOD与TOC或TOD 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各种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流程框图
![各种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流程框图](https://img.taocdn.com/s3/m/d6d1fc0e4a7302768e99392c.png)
各种工艺流程框图The MLE consists of an anoxic basin upstream of an aerobic zone. An internal recycle carries nitrates created during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the aerobic zone along with mixed liquor to the anoxic zone for denitrification. RAS is mixed with the influent to the anoxic zone. The extent of denitrification is tied to the mixed liquor recycle flow; higher recycle rates increase denitrification. Because only recycled nitrate has the opportunity to be denitrified, the MLE alone cannot achieve extremelylow fin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The maximum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is approximately 82 percent at a 500 percent recycle rate (WEF and ASCE 2006). TN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typically range from 5 to 8 mg/L (Barnard 2006). Actual denitrification might be limited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carbon source availability, process kinetics, and anoxic or aerobic zone sizes. Furthermore, oxygen recycled from the aerobic zone can negatively affect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in the anoxic zone (WEF and ASCE 2006). Performance factors include limitations due to the single anoxic zone and the internal recycle rate that returns nitrates to the anoxic zone. Selection factors in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walls in existing basins to create an anoxic zone; additional pumping, piping, and electricity to accommodate the internal recycle; and the possible need for an additional carbon source to promote denitrification. The modified Ludzack-Ettinger process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 2-3.IFAS systems are hybrids that have attached growth media included in an activated-sludge basin.Schreiber ProcessThe patented Schreiber countercurrent aeration process can provid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one basin. The wastewater enters a circular basin equipped with a rotating bridge that provides mixing. Aeration is provided by fine-bubble diffusers attached to the bridge. Should sequencing between aerobic and anoxic conditions be required, the aeration can be turned off while the bridge continues to keep the tank mixed. The system footprint is approximately that of a conventional activated-sludge system but with additional equipment built in. Because it includes alternating aerobic/anoxic conditions in one tank, very low effluent TN concentrations are possible, when optimized. The performance c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with additional anoxic zones downstream of the primary reactor. In the standard Schreiber configuration,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food is typically reduced or eliminated because everything is done in one tank. The Schreiber countercurrent aeration process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 2-12. The TN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Schreiber process in the literature evaluated as part of this study was 8.0 mg/L (see Table 2-1 in Section 2.5).The Virginia Initiative process (VIP) is similar to the modified UCT process and is another variation of the Phoredox process. The nitrates from the aerobic zone are returned to the head of the first anoxic zone, instead of the second anoxic zone as is done with the modified UCT process. The second return is from the end of the second anoxic zone to the head of the anaerobic zone. RAS continues to enter the head of the first anoxic zone. The VIP process allows for additional denitrification and thus minimizes the introduction of nitrate to the anaerobic zone. Nitrate in the anaerobic zone would interfere with phosphorus release, and so would reduce the opportunity for subsequent phosphorus uptake in the aerobic zone. The VIP process is operated in a high-rate mode, allowing for small tank volumes, which require less space than other similarprocesses. This process has a medium-sized footprint and could be set up in existing basins. As with other processes in this section, no additional head is needed, but extensive piping and pumping are needed for the recycle streams. As with the other processes, if sufficient VFAs are present, no supplemental carbon sources are required. Achieving a very low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requires downstream chemical precipitation and filtration. The VIP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 2-26. The ranges of TN and phosphorus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VIP were 3.0 mg/L to 10.0 mg/L in TN and 0.19 mg/L to 5.75 mg/L in TP; for the VIP with VFA addition the ranges were 5.0 mg/L to 10.0 mg/L in TN and 0.6 mg/L to 0.8 mg/L in TP (see Tables 2-1, 2-2, and 2-3 in Section 2.5 for details).Blue Plains ProcessThe Blue Plains process was a retrofit to the existing nitrification activated-sludge process at the Washington, DC, facility. A new anoxic zone was created inside the aeration tank with an HRT of 0.8 hour from the nominal 3.3 hours in the total basin. The design sludge age was 13 days. The existing return activated-sludge system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is retrofit. Methanol was fed directly into this new anoxic zone for a targe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7.5 mg/L (Kang et al. 1992; Sadick et al. 1998). Phosphorus is removed by ferric chloride addition and tertiary filtration. The Blue Plains process is depicted in Figure 2-29. The TN and TP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Blue Plains process were 7.5 mg/L in TN and 0.12 mg/L in TP (see Table 2-1 in Section 2.5 for details).Westbank ProcessThe Westbank process is a modification of a five-stage Bardenpho, with elimination of both the second anoxic zone and the reaeration zone. The process uses a step-feed arrangement for distributing primary effluent and fermenter supernatant (VFA-enriched) to the anaerobic and anoxic zones, as shown in Figure 2-30. The process consists of a small pre-anoxic zone, followed by an anaerobic zone, an anoxic zone, and an aerobic zone. The pre-anoxic zone minimizes the DO and nitrates entering the anaerobic zone, thereby maximizing the release of phosphorus. RAS is fed to the anoxic zone. Primary effluent is divided between the preanoxic zone (to denitrify the RAS), anaerobic zone (to stimulate phosphorus release), and anoxic zone (to stimulate denitrification). The direct feeding of the primary effluent to the anoxic zone increases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therebyreducing the required size of the anoxiczone compared to that in a 5-stage Bardenpho system. The fermenter supernate, ontaining VFAs, is fed directly to the anaerobic zone. An internal recycle at a flow ratio of up to 600 percent directs the nitrates from the aerobic zone to the anoxic zone for denitrification. In the specific case of Kelowna, British Columbia, the effluent from the Westbank process is gravity filtered. The TN and TP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found during the case study period for the Westbank process with filtration ranged from 2.7 mg/L to 5.8 mg/L in TN, with an average of 4.4 mg/L in TN, and were 0.05 mg/L to 1.88 mg/L in TP, with an average of 0.14 mg/L TP (see Tables 2-1 and 2-2 in Section 2.5 for details).2.5 Full-Scale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 Cases2.5.1 Nitrogen Removal Matrix and Variability DataThe variability or reliability of nitrogen control technologies is summarized in Table 2-1. For plants for which a full year of daily nitrogen removal data were obtained, a statistical summary is presentedfor th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month, maximum week, and maximum day. These correspond to the points at 50, 92, 98, and 99.7 percent, respectively, when plotted on probability paper (based on the number of data points). This summary is the first known in the literature to compare full-scale technologies on an equal basis. Monthly, weekly, and daily maximums may be set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or facilities that discharge to particularly sensitive waters. If TN effluent data were collected weekly because that was all that the permit required, the daily maximum value was not available. The performance levels shown from reported sources are documented in descending order for the technologies reported.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for this table as well as Tables 2-5 and 2-8, the performance results reflect specific operating philosophy, permit limitations, temperature, influent conditions, flow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ive plant load compared to design. Thus,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optimum operation of the technologies presented. Most of the selected periods appeared to be typical; however, climate and weather variation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performance. Similarly, the performance results reflected in the curves in Figures 2-31, 2-33, 2-34, 2-35, and 2-36 reflect site-specfic situation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optimum operation of the technologies.各种变化的、可靠的脱氮控制技术,总结在表2-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指标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ff66800a65ce0508763213d9.png)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指标§1.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treatment wastewater)工艺流程图§1.1.1 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1、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进入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2、再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污水的高度)提升后,经过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3、之后进入沉砂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4、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
§1.1.2 二级处理(即生化处理)图2 生物处理方法分类生化处理的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 D、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
§1.1.2.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就是生物絮凝体,上面栖息、生活着大量的好氧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氧分充足的环境下,以溶解型有机物为食料获得能量、不断生长,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该方法主要用来处理低浓度的有机废水。
本方法的主要设备为反应装置和提供氧气的曝气设备。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由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供氧装置以及回流设备等组成,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由初沉池流出的废水与从二沉池底部流出的回流污泥混合后进入曝气池,并在曝气池充分曝气产生两个效果:①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使废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接触;②保持曝气池好氧条件,保证好氧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污水处理工艺的“三级”处理介绍
![污水处理工艺的“三级”处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90ffe8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2.png)
污水处理工艺的“三级”处理介绍一般污水处理工艺分以下三级:一级处理: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
三级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
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一、一级处理(机械处理)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
图为竖流式沉砂池设计图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
在生物除磷脱氮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初沉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方式需要根据水质特性的后续工艺加以仔细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除磷除脱氮等后续工艺的进水水质。
二、二级处理(生化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
图为典型的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目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小城市一般采用的是CRI法(人工快渗系统),另外在工业废水方面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
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1、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为基质类和环境类两大类。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1ae24a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1.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而生化处理是常用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工艺图。
一、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中,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使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代谢,从而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二、生化处理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包括格栅除渣、沉砂池沉淀和调节池调节等。
这些处理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减少对后续生化处理的影响。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二级处理的核心步骤,主要包括好氧生化池和厌氧生化池两个部分。
2.1 好氧生化池好氧生化池是利用氧气供应给微生物进行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在好氧生化池中,通过搅拌和通气等手段,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2.2 厌氧生化池厌氧生化池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厌氧生化池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以减少对后续处理步骤的负荷。
在厌氧生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有机物被降解为甲烷等无害物质。
3.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为了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以减少后续处理步骤的负荷。
在混凝沉淀过程中,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作用,使其沉降到污泥池中。
4. 污泥处理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生化处理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包括浓缩、脱水、消化等步骤。
经过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作为肥料或能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三、生化处理工艺图以下是生化处理工艺图的简化示意图:[工艺图]四、总结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939a3e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7.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级处理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生化处理是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工艺图。
一、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氧化等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细胞等无机物。
这一过程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二、生化处理工艺流程生化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生化反应池、沉淀池和消毒等单元。
1. 预处理:预处理主要是对进入生化反应池的原水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和除磷除氮等处理。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格栅、砂石滤池和沉砂池等。
2. 生化反应池:生化反应池是生化处理的核心单元,也称为活性污泥池。
在生化反应池中,通过提供适宜的温度、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使微生物得到良好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
生化反应池通常采用彻底混合或者序批式生化反应器等形式。
3. 沉淀池:生化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将悬浮物和部份生物污泥分离。
沉淀池通常采用沉淀池或者二沉池等形式。
4. 消毒:为了杀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是必要的。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等。
三、工艺图示下面是一个示例的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图中省略)图中的工艺图示了一个典型的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流程。
进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生化反应池,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分离悬浮物和生物污泥。
最后,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以确保排放达到相关标准。
四、总结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生化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反应池、沉淀池和消毒等单元。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add587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5.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引言概述: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图及其具体步骤。
一、生化处理工艺图1.1 污水进水口: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处理系统,经过初步的物理处理,如格栅过滤和沉砂池,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沉积物。
1.2 厌氧池:污水进入厌氧池,创建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菌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和氨氮等物质。
1.3 好氧池:经过厌氧池处理的污水进入好氧池,通过供氧系统提供充足的氧气,为好氧菌的生长提供条件。
好氧菌利用有机物和氨氮等物质进行生长和代谢,将有机物进一步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二、生化处理步骤2.1 混合与搅拌:在厌氧池和好氧池中,需要对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和搅拌,以保证微生物与有机物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果。
2.2 溶解氧供应:在好氧池中,通过供氧系统向水体中注入适量的氧气,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以满足好氧菌的需求。
2.3 水质监测与调节:对处理系统中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悬浮物浓度、氨氮浓度和溶解氧浓度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二级处理的优点3.1 高效净化效果: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使污水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3.2 节约能源:通过合理设计和操作,可以实现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能量回收,降低处理过程的能耗。
3.3 环保可持续: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或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二级处理的应用领域4.1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处理工艺,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
4.2 工业废水处理: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二级处理可以有效净化这些废水。
4.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也可以通过二级处理进行净化,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https://img.taocdn.com/s3/m/283cb6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f.png)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和工艺图。
一、生化处理原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在二级处理中,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生化处理。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溶解有机物质:在进入生化池之前,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首先通过一个预处理单元进行溶解,以提高生化处理的效果。
2. 生物降解:溶解的有机物质进入生化池后,通过加入活性污泥,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3. 沉淀:经过生物降解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会与活性污泥结合形成污泥颗粒。
这些污泥颗粒会随着污水一起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通过重力沉降,使污泥与水分离。
4. 污泥回流:部分沉淀下来的污泥会被回流到生化池中,以提供足够的微生物量来继续降解有机物质。
5. 出水处理:经过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大大减少,出水质量得到提高。
出水可以进一步经过消毒等处理,以满足排放标准。
二、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图下面是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图示例:1. 预处理单元:包括格栅和沉砂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沉淀物。
2. 生化池:主要包括进水口、活性污泥搅拌器、曝气装置和出水口。
进水口将污水引入生化池,活性污泥搅拌器用于保持污泥的悬浮状态,曝气装置提供氧气供微生物进行降解反应,出水口将处理后的水排出。
3. 沉淀池:用于将污泥与水分离,通过重力沉降使污泥沉淀到池底。
4. 污泥回流装置:将部分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生化池中,以提供足够的微生物量来继续降解有机物质。
5. 出水处理单元:包括消毒装置和出水口,用于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并将其排放。
三、总结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通过生化处理,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化处理的工艺图示例包括预处理单元、生化池、沉淀池、污泥回流装置和出水处理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介绍及工艺图
生化处理工艺在水处理领域是经常听到的名词,对于许多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家而言也不陌生,因为只要有生化处理都需要用到絮凝剂产品,且主要以有机高分子的PAM产品为主,而在该工艺中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处理流程能否运转,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些工厂为了节约处理成本会偷排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而废水具有很大污染,如不处理直接排放会影响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微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处理流程无法运转。
今天主要来介绍下二级处理污水生化处理及比较有代表性的工艺图。
污水生化处理介绍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 /O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
日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
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代表性工艺图
聚创化工认为在污水生化处理过和中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为基质类和环境类两大类。
而在后期的污泥脱水工艺中则需要添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基质类包括营养物质,如以碳元素为主的有机化合物即碳源物质、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另外,还包括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酚类、苯类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镉、铅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