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历史人教版高考考纲分析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一、中国古代史11 先秦时期111 夏商周的更替与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与影响井田制的特点与瓦解11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12 秦汉时期12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122 汉朝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31 政治局势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的局面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132 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均田制的推行14 隋唐时期141 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14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诗的繁荣15 宋元时期1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二府三司制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理学的兴起152 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16 明清时期161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变革内阁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62 清朝的政治统治与对外关系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二、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21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对外扩张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21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2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开端22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内忧外患的局势创办近代工业、新式学堂、海军等222 洋务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23 戊戌变法与思想启蒙231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过程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的主张与变法措施232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失败原因2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4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武昌起义的经过24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2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5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尊孔复古逆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25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中国现代史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31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与意义中共一大、二大的主要内容3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进程与成果3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21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秋收起义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322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原因与经过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33 抗日战争331 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32 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34 解放战争341 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重庆谈判的背景与结果内战爆发的标志与初期形势342 战略决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大战役的经过与意义渡江战役与新中国的成立35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3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经济建设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35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与成就3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四、世界古代史41 古代希腊文明411 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影响412 古希腊的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古希腊文学、艺术、科学的成就42 古代罗马文明421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422 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的影响五、世界近代史51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51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成就512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影响5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521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52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3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过程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革命的爆发、曲折发展与最终胜利53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权利法案》的内容与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54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541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北美人民的反抗《独立宣言》的发表54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原则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55 工业革命551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主要发明与成果552 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的影响5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56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与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62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与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六、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611 一战的背景与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612 一战的进程与结果三条战线的作战情况一战的影响62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621 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俄国社会的矛盾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6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影响63 第二次世界大战631 二战的爆发与扩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珍珠港事件632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与二战的结束633 二战的影响64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641 美苏冷战冷战的背景与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64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65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651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繁荣、危机与调整、新经济时代652 战后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西欧的联合与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66 第三次科技革命6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领域与成就66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大纲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的制定,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和思考。
首先,历史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思考,能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见解。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实现。
大纲应该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其次,历史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历史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才能够进行深入的历史思考和分析。
大纲应该明确指出,历史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高考而学习。
同时,大纲还应该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历史文化的价值。
第三,历史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纲应该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历史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观。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体验。
大纲应该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
最后,历史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纲应该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综上所述,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历史素养和价值观。
浙江省人教版人民版必修二高中高考历史选考复习资料重难点总结
浙江省人教版人民版必修二历史选考复习资料重难点总结第六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理解】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曲柄锄(中耕工具),大镰(收获工具),耧车(播种工具)。
东汉时,某些地区从耦犁(二牛抬杠)发展到一牛挽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3、影响(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4、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
三、土地所有制的变化1、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国发展的需要②许多私田出现③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①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分三种形式)。
a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b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3、土地兼并的危害:①税收减少②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③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虑很容易。
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高。
一、就统计情况看,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选择题看:一方面学生缺乏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不能对材料有透彻的理解。
出错率高的题目是25、28、33、35。
2、从材料分析题看:出错率高的题目主要是第4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上,学生完成情况比较良好。
二、从阅卷环节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机读卡有破、脏、折的现象;2、学生在粘贴条形码的时候,位置不符合要求;3、学生的条形码信息有误,系制作的失误,需及时修正;4、部分教师对于阅卷系统不能熟练操作;5、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根据以上答卷中失分现象与原因,概括总结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平常积累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
如选择题基本都是需要依据相关基础知识才能确定正确答案,间接考查了有关基础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1)迁移知识的能力差。
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景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景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是在教材之中的,作答时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上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
(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
一是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对有效信息缺乏概括归纳。
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高考卷的主要特点,必须加强训练、减少失误。
(3)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
首先是概括归纳不够精练、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
(4)审题能力差。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提纲资料整理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提纲资料整理高考历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其考试形式主要以选择、判断和论述题为主。
历史复习过程中,教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人教版历史教材最为经典,尤其是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资料整理,更是历史考生们必不可少的复习资料,本文将对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
一、美术史美术史部分主要讲述世界和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历程,一些重大艺术形式的变化和相应的社会背景。
主要知识点包括:文化革命前后的中国美术发展,世界各国美术的风格和代表人物,以及西欧现代美术的发展等。
二、文化艺术类文化艺术类中主要包括文学、诗歌、戏曲、音乐等,主要涉及各时期文化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作品及其社会背景。
需要重点关注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文学的发展历程等等。
三、政治史政治史是历史科目的核心,也是高考科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国家制度的演变、国家政治的发展等。
人教版历史的政治史包括了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内外交往、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重点有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以及中外各国政治制度的演化等。
四、经济史经济史是和政治史并列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教版历史中的经济史包括了中国古代经济和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观察到了中国和世界商业和货币制度的演化。
需要关注的知识点有商、汉、唐、明清时期的经济形势和物质文化的变迁、近代中国和世界经济、现代科技领域的研究以及全球化等。
五、地理史地理史是历史学科中比较新的一个分支。
人教版历史的地理史包括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地球的结构、大陆漂移等现代地理学的新思维,根据地理条件而发生的历史事件等。
高考地理史主要考察的是珍贵的地理历史材料,例如古代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丝绸之路等等。
总之,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资料是上了高中的历史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复习资料之一,其涵盖了高考历史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包括文化艺术、政治史、经济史、地理史等各个方面。
2007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考纲解读课件 人教版
Ⅰ 获取和解 读信息
Ⅱ (学科内的综 合要求)
Ⅲ(学科间的 综 上所述合要求) 织和应用相关学 科的信息,形成 综合性的信息解 读。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 提取信息的有效 内容和价值, 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 查意图 并对其进行分析 和整合
调动和运 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 形式 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 系。
浙江省洞头第一中学
陈声伟
注意 : 2007年的考试大纲和2006年相比, 没有任何的变化,这说明了今年 的高考在保持与去年稳定的前提 下,在形势和出题思路上会有所 创新,情境模式下的出题方式和 探究式的开放思路,表现的比较 明显!
内容审核1:
教学大纲安排为阅读课文(暨教材中的 “小字内容”)绝大部分没有列入2007 年《考试大纲》的范围: 主要包括: 《中国古代史》部分九节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十五节内容 《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十二节内容
《世界近现代史》 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20世纪60年代后期 至8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国际裁军的进 展和地区缓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三、“升”:06年高考考纲还将教材中的楷体字表 述的个别阅读内容升格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对 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1)《中国古代史》第三章第二节均田制;第五章第七节元朝灭 亡;第六章第六节华侨开发南洋。 (2)《中国近现代史》上第六章第四节“中山舰事件”“整理党 务案”
二、教学大纲上作了要求(暨教材中 的大字内容)而2007年《考试大纲》 没有列入的内容
《中国古代史》:井田制;夏、商、周 的社会经济;刺史制度;两汉时期与越 南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 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 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隋唐时期广设仓 库和修筑驰道;隋唐府兵制和募兵制; 庆历新政;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 末农民战争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简答题大纲解析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简答题大纲解析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其每一次的变革都备受关注。
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答题的大纲更是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简答题大纲的出炉,为广大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大纲在知识点覆盖方面的特点。
2024 年的大纲依然注重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主要历史阶段的考查。
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强调了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发展的脉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内容。
例如,从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的郡县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考生需要清晰地理解这些制度的产生背景、特点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方面,如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等知识点,也是考查的重点。
文化领域,儒家思想的发展、古代科技文化的成就等,要求考生能够准确阐述其内涵和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大纲突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抗争。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考生需要深刻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近现代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如近代工业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也是简答题可能涉及的内容。
世界古代史部分,大纲要求考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包括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成就等方面。
例如,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体系等,都是重要的考点。
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等内容占据重要地位。
最新考纲解读:浙江省高考历史说明与近三年已考题对照
浙江高考历史说明与近三年已考题对照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0年19)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09年14)(2010年16、19)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009年16)(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009年13)(2010年14、15)2、手工业的发展(2009年13)3、商业的发展(2009年15)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010年18)(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10年12、1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2010年17)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009年13)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2009年12)3、文学成就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五)古代中国历史人物1、孔子(2010年12)2、秦始皇(2010年19)3、唐太宗(2010年19)4、康熙帝(2009年17)(2010年19)古代希腊、罗马(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010年12)(三)古代西方历史人物亚里士多德(2010年12)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英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2009年39)(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2010年39)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恩格斯(2009年21)(2010年22)2、《共产党宣言》3、巴黎公社(六)近代科学技术1、牛顿和经典力学2、进化论(2010年22)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辛亥革命(2009年19)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09年19)4、新民主主义革命(2009年19)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010年38)(三)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009年18、19、38)2、新文化运动(2009年18、38)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009年22)(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体系3、国际联盟(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009年2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列宁(2010年22)4、“斯大林模式”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六)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2010年23)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九)现代科学技术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2、量子论3、现代信息技术(2009年23)(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009年20)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10年21)3、中美关系正常化合中日邦交正常化(2010年2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和三民主义(2010年20)2、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科学家李四光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4、教育事业的发展(2009年20)(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自选模块改革回眸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2009)3.北魏孝文帝改革(2010)4.欧洲的宗教改革5.俄国农奴制改革6.明治维新7.戊戌变法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009)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金字塔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2010)(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2010)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和颐和园(4)昆曲(2009)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维辛集中营。
浙江高考历史命题分析模块分值分析PPT47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浙江高考历史命题分析模块分值分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Than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解析及备考指导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解析及备考指导高三历史教材是高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对高考备考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进行深入解析,并给出备考指导。
一、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从宏观角度出发,结合了当代历史研究的新成果,涵盖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
教材以世界与中国历史并行的方式进行编排,其中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符合高考要求,并且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深度。
1. 整体框架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世界一体化进程与中国发展”、“人类文明与世界格局”、“现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进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这五个单元着重考察了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2. 内容梳理每个单元内部采取“总第一讲”、“第一讲”、“第二讲”...“第九讲”的形式,整体上每个单元都从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和人物等内容。
特别是在对于现代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解上,教材对于历史事件的权重分配和对于人物的介绍非常到位,给予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机会。
3. 题目类型教材中的题目类型丰富多样,既有简答题,也有论述题和分析题。
这样的题目类型设计对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从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中获取答案,同时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备考指导历史科目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良好的备考策略和方法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备考历史科目的一些建议:1. 理清教材脉络在备考历史科目时,要充分理解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材的脉络和知识点。
可以通过多次研读教材,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作用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建立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庞杂,建立知识框架是备考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制作知识地图或者复习大纲,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浙江省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综合复习一:六个版块结构复习提纲
综合复习一:教科书六个版块知识框架【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王朝体系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前475年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1840年二、宏观概括:“古代中国”教科书知识框架1、总体特征:世界文明古国,属于大陆农耕文明(与古希腊海洋工商文明形成对比),传统文明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并在东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又存在一定局限——虽有变化,但传统文明的发展呈现很强的延续性,并未自主实现从古代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近代时期,传统文明衰落,现代时期逐渐走向复兴。
2、政治(上层建筑):【君主制】——先秦“王政”时期(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21年后帝制时期(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912年专制帝制结束。
但“大一统”成为中国文明的重大遗产并影响至今。
必修Ⅰ专题一+汉武帝(三个必修模块)3、经济(经济基础):传统农业(自然经济)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发展;明清时期出现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两千余年。
未能自主产生近代工业文明。
必修Ⅱ专题一4、文化(意识形态):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传承发展两千余年,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产生重大而复杂的影响,未能形成民主思想体系;传统科技、文学艺术取得突出成就,但未能自主产生近代科技文艺。
必修Ⅲ专题一、专题二。
5、相互关系:一方面,作为中华文明基础的农耕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求稳守成、内敛求治的特征,它支撑着漫长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诞生了以求稳守成、强调秩序、家国同构、国家本位为特征的儒学体系;同时,传统科技和文学艺术深受农耕经济、专制主义、儒学体系的影响。
高考历史考纲详细解读与考点细分
高考历史考纲详细解读与考点细分历史考纲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原文如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从该段描述来看,具体讲述的是当前高考考查的目标和依据,按照该描述,首先,高考的目标是满足普通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需求;其次,当前历史高考的主要依据有三,分别是中学历史课程、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这实际上相当于规定了高考历史的考察范围主要基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
基于阳高一中学情现状考虑,该段描述要求与学校现行历史课程完全一致,属于学校教务部门和历史教师组织历史教学工作的前提,不作为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需要向学生传递的具体内容。
历史考纲的第二部分原文如下: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纲的第二部分从宏观上提出了高考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知识方面,强调的是“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表述实际上可以分两个部分去理解,所谓“基本历史知识”,其实就是基本史实与基本概念,它本身蕴含在历史教材和日常教学当中,而所谓“掌握程度”,在我们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具体被划分为“识记”、“理解”、“运用”由浅入深的三个层级。
在能力方面,考纲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二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科素养方面”,教育部明确要求培养和考察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素养。
按照教育部于2016年9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实际情况以及部分高考历史学科专家的意见,可以将五大学科素养详细分解如下:一、时空观念: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传承与创新近年来,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科目,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注重传承优秀传统。
历史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其次,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历史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再次,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记忆和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的创新和变革,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感受和思考能力。
浙江高考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判断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分
14分
2017年4月卷:70+7
12分
11分
2017年11月卷:70
16分
14分
*4、结论:历史选考的复习重心(不是全部)在对189个“必考要求”的更为恰当的解析和理解之中!
必修Ⅰ
专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一、古代
中国
的政治
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15年10月卷第1题+16年4月卷第1题+17年4月卷第31题(1))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7年4月卷第31题(1))+17年11月卷第1题
c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15年10月卷第12题)和*意义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15卷31题(3)问+16年4月卷第13题+17年11月卷第18题)
b
c
d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美苏争锋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6年4月卷第23题马歇尔计划+16年10月卷第29题-时序题+(17年4月卷第32题(1)第二小问))
*(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3)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b
b
c
▲2、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15年10月卷25题+16年4月卷32题(1)问)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15年10月卷34题(1)问+17年4月卷第23题)
(2)德国(15年10月卷34题(1)问+17年4月卷第23题)、*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3)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b
b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17年11月卷第30题)
(2)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17年11月卷第30题)
c
b
▲2、卓尔不群的雅典
*(1)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16年4月卷第15题+17年4月卷第29题)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7年4月卷第8题+17年11月卷第31(1)问)
b
b
c
c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15年10月卷第8题)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左宗棠收复新疆
b
b
b
▲3、伟大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15年10月卷第10题)、*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b
c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7年11月卷第34题(2)问第二小问)
b
c
九(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年10月卷第31题(2)问)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b
b
b
b
c
▲3、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16年10月卷第31题(2)问-答案主要从试题材料中导出)
(2)中国共产党“一大”(16年10月卷第31题(2)问-答案主要从试题材料中导出)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4)国民革命
*(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6)红军长征及其意义(16年10月卷第12题)
*(7)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7年11月卷第13题)
*(9)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1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c
b
b
b
b
b
b
c
c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15年10月卷22题+16年10月卷第20题-组合题)、*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c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16年4月卷第21题)及其*影响
(2)开罗会议(15年10月卷23题)、*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b
b
c
▲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b
b
▲3、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17年4月卷第24题)、*历史教训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16年10月卷第30题-组合题)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16年4月卷第20题美国民意测验)、*过程
【历史选考复习说明】
一、复习依据:《考试标准》+5.5本教科书(含图册)+五次选考试卷命题特点
二、五次选考试卷基本特征
1、试题形式:选择和非选择
2、试题结构:(1)单考点试题+多考点综合试题(纵向、横向、中外)
(2)非选择题:小型化和碎片化
3、赋分分布
(1)考点分布:必考+加试,共计379个考试要求
(3)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15年10月卷第17题+17年4月卷第29题)
b
b
c
▲3、罗马人的法律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6年10月卷第17题+17年4月卷第17题+17年11月卷第19题)
*(2)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b
c
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光荣革命(16年4月卷第16题+16年10月卷第19题+16年10月卷第32题(1)问)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15年10月卷第11题+16年10月卷第13题+17年4月卷第13题)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6年4月卷第11题)
b
b
c
b
c
▲2、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武昌起义的爆发
*(3)中华民国的建立
*(2)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3)《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17年11月卷第29题)
b
c
c
▲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1)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16年10月卷第29题-时序题)
(2)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17年4月卷第28题-答案主要从试题材料中导出)
c
b
▲3、华盛顿会议
*(3)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c
c
c
▲3、民主政治的扩展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7年4月卷第27题)
*(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b
b
c
d
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6年4月卷第19题+17年11月卷第32(2)问)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7年卷第31题(2)第二小问)
b
c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16年4月卷第3题)
(2)郡县制(16年10月卷第1题+17年4月卷第2题)和皇帝制度的建立(17年4月卷第2题)
b
b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中国山东问题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b
b
c
▲4、维护和平的尝试
(1)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17年11月卷第29题)
(2)《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17年11月卷第29题)
b
c
九(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c
b
▲2、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5年10月卷第13题+16年4月卷第12题时序试题)
(3)中日邦交正常化(16年4月卷第12题时序试题)
b
b
b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6年4月卷第12题时序试题)
c
c
d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b
b
b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6年10月卷第24题)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17年11月卷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