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并理解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天气和气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有一定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探究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让学生知道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让学生知道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天气和气候,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天气和气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教学法: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天气和气候,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天气和气候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天气和气候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 教案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列举,老师知道了许多不同气候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正因为不同的气候,才有了地球上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动物和植物。
出示课本54页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极地气候分别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
同学们,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气候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和植物呢?请把你们知道的与同学们分享分享。
沙漠气候:
该气候带沙漠广布,生物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光棍树、芦荟、柽柳等。
动物有骆驼、老鼠、蜥蜴、蛇等。
气候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引导学生结合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说一说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初步区分天气和气候。
教师小结:刚刚大家通过比较认识到了天气是短时间内气象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学们不要混淆。
三、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同的地区,气候特点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预设:
气候特点:
地区一全年气温上下波动不大,最低气温在8度左右,最高气温在22度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并且一年降水量比较多,降水量最多的为7月,约150毫米。
地区二全年气温偏高,最低温度为20度左右,最高温度达到45度左右,天气炎热,而且降水量非常少,一年四季中只有八、九、十月份,有零星的降水,其他月份基本没有降水,非常干燥,属于干旱少雨、炎热的地区。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天气》(网格式教案)3
16.测量气温17.云量和雨量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1.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好处?(提示: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18.风向和风力19.天气和气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教案
16、测量气温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人们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作用。
3、了解同时在不同的地方测量气温,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原因,知道国家气象局规定的测量气温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气温。
教师引导: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测得的温度数据不一样呢?我们该以哪一个数据为准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出示课本45页下面的这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测量温度的。
全班交流测量气温的要求,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并相机借助雨量器的图片讲解雨量器的构成,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会读出雨量器上的数字。
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器具,下面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个雨量器。
出示课本47页上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要求。
出示课本44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这4种情况下,我们知道准确的温度有什么作用?
预设:
图1:知道明天降温8摄氏度,就可以及时添加衣服,防止着凉。
图2:知道外面是38摄氏度,天气很热,要尽量的少外出,还要多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图3:零度以下有冰冻,知道外面的天气在零度以下,道路会结冰,开车前就好防护措施,开车、步行等等都要注意安全。
教师引导:同学们,降水过多,降水过少,对人类来讲都是一个可怕的灾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人类如果注意保护环境,就会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发生。
最新2022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天气和气候》精美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天气和气候》精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气候与天气。
3.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4.通过读图,能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6.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难点: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三、教学用具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了解什么是气候。
【展示】展示天气图片。
【讲述】下面几幅图片,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天气。
【提问】上节课让同学们连续记录一周天气情况,天气包括哪些气象要素?【总结】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综合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过渡】那么什么是气候呢?天气和气候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不同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走进天气与气候的学习。
【新课导入】知识点一:区分天气与气候【提问】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总结】(1)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鲜花常开放,草木四季常青。
(2)常年炎热: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8 ℃以上,全年皆夏。
(3)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
【讲述】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比较【过渡】气候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提前知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展示】展示表格。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19.天气和气候
气候
秋高气爽 寒冬腊月 冬暖夏凉
二、探究新知
从数据来看: (1)哪个地区比较炎热? (2)哪个地区降水更多?
二、探究新知
下面哪句话在说天气,哪句话在说气候?
风和日丽
全年四季如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
冬冷夏热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三、拓展提升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例如, 阿拉伯少年和傣族少姓活在终年炎热的热带地区, 衣着比较轻薄,因纽特少年生活在终年寒冷的北 极地区,全年都要穿着厚厚的皮袄;藏族少年身着 藏袍,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低温、昼夜温差大的 环境。
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
19.天气和气候
一、新课导入
详细描述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二、探究新知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 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 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 般的大雪来。”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新知
三、拓展提升
三、拓展提升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三、拓展提升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溫 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四、课堂小结
天气指的是某个地方地表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它的突出特征是 多变
二、探究新知
不同的季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有没有哪些地方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季节?ຫໍສະໝຸດ 二、探究新知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寒带气候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二、探究新知
天气
短时间 多变
VS
气候
长时间 稳定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9.天气和气候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观测天气”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周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规律,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通过观察发现一定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不同,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并能准确获取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合理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其认识水平比较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抽象数据对比分析能力还处在初始阶段。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难题。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2.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认识不同的气候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1.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能借助可测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规律。
2.能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尝试推测未来天气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规避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知道天气和气候与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要保护好地球周围的大气圈。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候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可测量的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出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收集关于四季特征景致和各种气候类型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2.生:天气。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9.天气和气候》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和气候,并能够区分它们。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的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
2.让学生认识到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天气和气候。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天气预报视频片段。
3.准备气候变迁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天气预报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总结。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农业、出行等。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天气和气候概念、区别以及它们对生活影响的理解。
5.拓展(5分钟)介绍气候变迁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优秀教案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于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从了解天气变化、风、雨、气温等,进而扩展到认识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化。
认识到天气变化时间短,通过观察与分析一地的气候,认识到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认识天气、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对天气、气温、云量、雨量、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
带领学生通过分析两地气温、降水量的不同,更好的认识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不同。
但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对抽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处在初步认识阶段,因此带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气候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图片等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下适宜生长的不同动植物。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 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习天气与气候的联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学生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不同气候下的动植物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暑假妈妈要带乐乐去甲地旅游,出门前他们需要先考虑什么问题?2.生:先考虑天气,看看天好不好…3.师:乐乐妈妈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让乐乐自己准备物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案
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于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从了解天气变化、风、雨、气温等,进而扩展到认识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化。
认识到天气变化时间短,通过观察与分析一地的气候,认识到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认识天气、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对天气、气温、云量、雨量、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
带领学生通过分析两地气温、降水量的不同,更好的认识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不同。
但三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对抽象数据的对比、分析处在初步认识阶段,因此带领学生分析数据找出气候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图片等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下适宜生长的不同动植物。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3. 认识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1.通过读图,从降水、气温两方面区分天气和气候。
2.通过读图找规律。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比较降水、气温发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查资料列举在适宜气候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习天气与气候的联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学生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理清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与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降水量、气温等比较两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不同气候下的动植物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暑假妈妈要带乐乐去甲地旅游,出门前他们需要先考虑什么问题?2.生:先考虑天气,看看天好不好…3.师:乐乐妈妈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让乐乐自己准备物品。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9课《天气和气候》主要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和气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等方面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和改变气候,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和气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讲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的例子,如:穿衣、住房、农业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气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9、天气和气候 课件(34张ppt)
◆如果你想去地区一和地区二旅游,分别 在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
如果去地区一旅游,应避开雨季,从10月 到来年5月都比较适宜。
如果去地区二旅游,要避开高温月份,若 以3 5°C为限,则从10月到来年4月都较为适宜。
◆写出你的发现
区别天气和气候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 道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下面这些句子中,哪 些是在说天气?哪些是在说 气候呢?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 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 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 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我们刚刚谈论的这些 就是气候,不是天气。 那什么是气候?什么是 天气呢?
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 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 状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 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 的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在地球上, 有 很 多种气候特征,不同 的地方,气候是不一 样的。
四季如春 : 冬
无严寒 , 夏无酷暑 , 鲜花常开放 , 草木四 季常青。
常年炎热:最低
月春夏秋冬四 个季节的特征表 现得很明显。
我们生活的这个地区是属于上 面哪种气候特征呢?
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 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 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 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显著特征:全年高温、多 雨、温差小。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气候区是全 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 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 存的巨大活动库。动物种 类的分化达到高峰,个体 数却较少。具有鲜丽的体 色,奇怪的外形。
典型植物
草原气候 特征是降雨
量偏少,以夏季性降雨为 主,气候干燥,高大的树 木无法生长。草原地区冬 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促, 气温不很高。但全年的日 照时间较长,拥有较好的 热量条件,适于牧草的生 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新课讲授一、区分天气与气候1、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小结】(1)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鲜花常开放,草木四季常青。
(2)常年炎热: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8 ℃以上,全年皆夏。
(3)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
2、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天气气候时间短时间长时间规律一次性出现周而复始出现3、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小结】气候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提前知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1、读图引导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降水量,蓝色条形表示2015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黄色条形表示2016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2、数据比较任务①从数据来看,哪个地区比较炎热,哪个地区降水更多?②预测一下,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几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如果你想去地区一和地区二旅游,分别在什么时候去比较合?3、分析数据,写出你的发现4、请作出预测,并说明理由①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会出现在几月?(在相应的空格中打“√”)②今年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在气温计上标出)【小结】通过气象数据分析获得的气候信息,为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
因此,利用科学语言准确描述天气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
三、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1、下面哪句话是在说天气,哪句话是在说气候?【小结】2、你还知道哪些说天气和气候的语句?【提示】天气: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气候:冬暧夏凉、海南全年皆夏、终年干燥少雨……3、用几句话描述你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熟悉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知道主要天气符号。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收听,收看和天气预报;初步学会识别我国卫星云图上云雨区域的分布及其变化,推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3、情感目标:通过普及天气预报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科技兴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天气符号,判读天气预报图,说明主要地区当日的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卫星云图的判读,判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2、天气符号——“风”的判读与绘制。
教学用具1、电脑课件的内容包括:(1)录像资料: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
(2)图片资料。
2、天气符号的活动卡片;教师自制的竞赛表格。
3、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小组竞赛活动法,包括合作讨论、识图与绘图、角色扮演等。
课时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一、天气与气候1、导入新课学生表演小品——四个学生分别穿上不同的服装,模拟在北极、英国伦敦、新西兰和家乡四种天气情况(暴风雪、雨天、晴天、阴天)下相互问候的情景。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师:刚才的小品都反映了几种天气情况呢?(生答)进一步启发学生复习思考天气的概念及特征,再配以媒体显示天气的概念。
师:家乡夏季的天气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无论天气怎样我们都只有一个感觉,是什么?(生:热)师:冬季天气各有不同,但大家都只感觉怎样呢?(生:冷)师:夏季比较热冬季比较冷,这是家乡的什么特征呢?(生答)启发学生思考气候的概念及特征,媒体再显示气候的概念。
师:同学们想一想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在哪里呢?(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再进一步强调天气与气候的本质区别。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的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知道天气变化的原因,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注天气和气候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气象工具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
3.探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4.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5.观察和记录天气: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天气与气候2.天气变化的原因3.气候的影响因素4.观察和记录天气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天气和气候》优质课件
极地气候:终年严寒。 代表动植物有企鹅、北 极熊、苔藓等。
9
10
11
12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3
谢谢观看 !
2023/3/26
14
学好小学科学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 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 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7
描述天气的句子:“昨晚一直在下雨”“未来两天内有寒潮”“今天可真热”
描述气候的句子:“昆明四季如春”“北极全年严寒”“梅雨天马上要到了”
8
雨林气候:全年高温、 多雨、温差小。 代表动植物有亚马孙鹦 鹉、望天树、芭蕉等。
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 季、雨季分明。 代表动植物有斑马、长 颈鹿、Βιβλιοθήκη 瓶树等。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5.19 天气和气候
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
2
3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 时间内的综合状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 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4
5
6
几乎没有降 水
(1)地区二比较炎热,地区一降水更多。 (2)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7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 45 ℃。 (3)应选择4、5月等气温和降水量适宜的月份去地区一旅游。 (4)应选择1、2月等气温适宜的月份去地区二旅游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教案
19.《天气和气候》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15.3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紧接天气的影响,从天气拓展到气候,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相对于认识天气而言,学生认识气候有难度,因为它是一定地区长周期的天气特征,不易把握。
选取三个描述气候特点的典型短语,给学生一个“支架”,引导他们去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
第二部分,气温和降水量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最核心的两个气象要素。
以地区一、地区二气温情况、降水量情况统计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描述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判断、预测与决策等活动,学习运用气候特点规划生活。
第三部分,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聊到天气,说出很多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句子。
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一一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去看,识别如何来描述天气与气候,明确天气状况与气候状况的区别。
第四部分,不同的气候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选取学生熟悉的三种气候类型,分别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极地气候,引导学生指出其气候特征,列举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 19 天气和气候课件
如果去甲地旅行,你会选择几月?去乙地呢?为什么?
12/9/2021
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下面哪句话是在说天气,那句话在说气候?
昆明四季如春。
北极全年严寒。
昨夜一直在下雨。
梅雨天马上要到了。
未来两天内有寒潮。 今天可真热。
12/9/2021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列举 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乙地年降水量图
小组观察比较两地的气温、降水量
甲地
乙地
气温
降水量
气温
降水量
1到4月甲地气 1到4月甲地降 1到4月乙地 1到4月乙地水 温偏低,但总 水量偏低;7 温度变化不 量比较均匀; 体呈上升趋势 、8月甲地降 大;5到12 5到12月乙地 ;7、8月甲地 水量偏多;9 月乙地温度 降水量平稳 气温最高;9 到12月甲地降 变化不大 、10月开始下 水量偏低 降;12月温度
12/9/2021
12/9/2021
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知道气候是说什 么
12/9/2021
四季如春
常年炎热
四季分明
春夏 秋冬
12/9/2021
12/9/2021
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甲乙两地的气温比较
甲地年气温曲线图
12/9/2021
乙地年气温曲线图
12/9/2021
甲地年降水量图
雨林气候下的动物
12/9/2021
12/9/2021
12/9/2021
12/9/2021
12/9/2021
12/9/202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
19.天气和气候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观察天气》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第5单元《观察天气》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
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依据。
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害、减少损失。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参与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
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断影响的程度。
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形成整体的认识。
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本单元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呈现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若干科学知识,还鲜明地显示出天气知识从形成到运用的逻辑,由这样几个问题串联起来:为什么要知道关于天气的量?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量?知道这些量可以做什么?带领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天气和气候》教案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15.3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紧接天气的影响,从天气拓展到气候,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相对于认识天气而言,学生认识气候有难度,因为它是一定地区长周期的天气特征,不易把握。
选取三个描述气候特点的典型短语,给学生一个“支架”,引导他们去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
第二部分,气温和降水量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最核心的两个气象要素。
以地区一、地区二气温情况、降水量情况统计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描述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判断、预测与决策等活动,学习运用气候特点规划生活。
第三部分,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聊到天气,说出很多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句子。
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句子一一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去看,识别如何来描述天气与气候,明确天气状况与气候状况的区别。
第四部分,不同的气候下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选取学生熟悉的三种气候类型,分别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和极地气候,引导学生指出其气候特征,列举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2.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指出其区别,并能据此进行判断、预测、决策等思维活动。
3.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4.列举在雨林、草原、极地等常见气候下生活的动物与植物。
【教学重点】
描述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别天气和气候。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天气。
2.天气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教师板书课题)。
3.同学们,请你睁开睿智的双眼,带上一颗敏锐的心,拿起一只精妙的笔一起踏上我们的气象之旅(课件出示动图:气象卫星和卫星云图)。
首先,我要用一段视频打开我们这扇气象之旅的大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并把从中获取的天气信息记录下来(播放天气预报)。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获得了未来3天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变化情况。
4.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综合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5.同学们,天气在一定的地区内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了解天气的规律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应对天气灾害对人类活动景响的能力,并及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调整。
下面,我们一起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发现气候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以天气预报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感知,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气候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知道气候是说什么
1.同学们,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3种气候特点的图片)。
生:“四季如春”就是四个季节都象春天一样……“常年炎热”是指每年天气都很热,常年高温……“四季分明”是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生活的地方属于哪种情况。
四季分明……
3.引导学生归纳梳理气候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4.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天气时间短,变化无规律,很不稳定;气候时间长,变化有规律,比较稳定。
5.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及时引导梳理,课件出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对比表格图片。
6.同学们,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到气候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提前知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我们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分析气候特点。
[设计意图]:以家乡的天气情况入手,引导出气候的概念,强化对四季气候特征的认识。
三、阅读与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1.课件出示两地区气象数据图片,并做读图引导(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