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民舞期末个人总结
民舞期末个人总结首先,在学习民间舞蹈过程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我了解到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深感自豪。
其次,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动作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
民间舞蹈注重舞者的肢体表达和力量感,舞蹈动作较为复杂,要求舞者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技巧水平。
同时,通过学习民间舞蹈的舞蹈编排和表演技巧,我也提高了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学习民间舞蹈也培养了我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舞者进行配合与协作,共同完成舞蹈动作和编排。
通过与团队成员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这不仅使我学到了舞蹈技巧,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让我更加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学习民间舞蹈也让我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我体验到了舞蹈的美感和自由,让我感到无比愉悦和满足。
在舞蹈的过程中,我可以尽情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让我更加热爱舞蹈,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舞蹈领域深耕的决心。
总之,学习民间舞蹈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动作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与团队合作,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民间舞蹈,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和乐趣。
这门课程让我终身受益,并坚定了我在舞蹈领域深造的决心。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减少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各地教育部门开始推行“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
这一活动旨在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引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传承。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民间艺术,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参与进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传承民间艺术:通过将民间艺术进入课堂,可以有效传承和保护传统艺术形式,将其延续至今。
三、活动内容1. 民间音乐欣赏与演奏:邀请专业的民间音乐演奏者来学校进行演示与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民间乐器的演奏和合奏。
2. 传统戏曲表演观赏: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校进行戏曲表演,学生可以观赏并学习其中的经典唱腔和表演技巧。
3. 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组织学生亲自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捏泥人、编织等,让他们亲手制作出传统手工艺品,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4. 民间舞蹈学习与展示:邀请专业的舞蹈艺术家来学校教授传统民间舞蹈,学生们可以学习其中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并在学校开展展示活动。
5.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制作元宵、猜灯谜等,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
四、活动实施方案1. 安排活动时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
2. 邀请专业人士:联系专业的民间艺术表演者、艺术家和教师,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演示、讲解和指导。
3. 安排活动场地:根据活动内容,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演出、制作和展示活动。
4. 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艺术家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5. 组织评选与展示: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组织评选和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艺术修养。
民族舞舞蹈中班教案反思
民族舞舞蹈中班教案反思民族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民族舞舞蹈中班教案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舞蹈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出发,探讨民族舞蹈中班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案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民族舞蹈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审美情感。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除了包括技能训练外,还要注重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比如,可以设置学习某一具体民族舞蹈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了解该民族的历史、风俗和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教案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民族舞蹈作为教学内容。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热情的舞蹈作品。
在选择民族舞蹈作品时,还要注重多样性,既要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也要有新颖的创新作品,以丰富学生的舞蹈体验和文化视野。
最后,教案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注重灵活多样,既要有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也要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表达。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
二、教案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和激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比如,可以通过讲解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得到自我实现和情感宣泄。
民间舞期末总结
民间舞期末总结首先,通过学习民间舞,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民间舞融合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呈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学习民间舞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比如二胡、琵琶等,这也增加了我对中国音乐的热爱。
我还了解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有着不同的特色,比如藏族的“跳界姿”,彝族的“情人架”的舞蹈形式,这些都让我对中国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学习民间舞让我更加强健了身体。
民间舞的舞蹈动作通常比较复杂,需要灵活的身体和协调的肢体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舞蹈训练,通过不断地跳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
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肌肉力量和灵敏度,还增强了我对协调性和平衡性的掌控能力。
此外,舞蹈训练也提高了我的耐力和体力,让我更加有活力和活力。
另外,学习民间舞还培养了我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和能力。
在舞蹈表演中,每个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紧密的合作和默契的配合,才能完成精彩的演出。
我学会了与同伴们相互沟通和协商,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在舞台上表演时互相帮助和支持。
这不仅培养了我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也锻炼了我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最后,学习民间舞还让我更加懂得了艺术的包容和感染力。
民间舞融合了各种舞蹈形式和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在舞蹈表演中,我学会了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诠释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学会了与观众进行精神的交流。
舞蹈的演出不仅仅是简单地动作的展示,更是通过舞蹈形式和艺术表现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在舞台上,我充分感受到了观众的喝彩和鼓掌,这让我对舞蹈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感。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对民间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很多。
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提高了身体素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体验了艺术的包容和感染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舞蹈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舞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热门课程。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制定了一份《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兴趣;2.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4.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理论知识a)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不同类型和特色。
2. 技巧训练a) 基本身体训练:包括舞蹈姿势、手臂和腿部的灵活性训练;b) 舞步学习:学习不同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变奏;c) 舞蹈动作训练:学习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各种基本动作。
3. 舞蹈编排a)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编排方法和技巧;b)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舞蹈作品;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介绍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特点。
2. 示范教学:老师进行身体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创作课: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日常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舞蹈作品展演: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通过展演评估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书面测验:通过书面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开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选修民间舞蹈心得体会
选修民间舞蹈心得体会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选择了选修民间舞蹈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让我感受到舞蹈在生活中的美好和力量。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学习民间舞蹈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学习民间舞蹈不仅仅是学习舞蹈技巧,更是学习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每个地区的民间舞蹈都蕴含着当地人们的情感、民俗、历史和社会背景。
在学习各种舞蹈时,我们也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俗和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国家的多元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
其次,学习民间舞蹈还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和突破自我。
民间舞蹈通常要求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情感和形象,每个舞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技巧和动作要求,要想做到精益求精,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反复推敲,不断地挑战自己和突破自己的极限。
这种对自我追求精益求精和突破自我极限的精神同样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最后,学习民间舞蹈还有着良好的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效果。
舞蹈运动需要加强肌肉训练和身体柔韧度,有利于身体健康。
舞蹈运动还能够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
这些效果同样也可以引导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总的来说,学习民间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技巧的学习,更是对中国民间文化的了解、对自我挑战和突破的追求、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和维护。
这个学习过程不但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中国文化,也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锻炼身体、调节心理的好方法。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坚持跳舞、学习民间舞蹈的精神,将飞舞的身姿和美妙的舞蹈带入到我的生活中。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被忽视和淡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间艺术,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本文提出了一项“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加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
3. 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介绍:通过讲座、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绘画等。
2. 专家讲解与示范:邀请专业民间艺术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解和示范,给学生全面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技巧。
3. 课堂互动体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表演或创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
4. 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和生活状态,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和互动。
5. 大型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民间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自欣赏和鉴赏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增加他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四、活动方案1. 活动时间:将活动安排在学校的文化艺术周或主题活动中,以确保学生们可以充分参与。
2. 活动组织:由学校文化艺术部门或相关教师协助组织和实施活动。
3. 活动形式:结合讲座、表演、互动体验和参观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
4. 分组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创作和表演中。
5.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创作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活动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五、活动效果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活动还将为学校的文化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六、总结“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体验和传承民间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土家摆手舞之教学反思
土家摆手舞之教学反思音乐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它像微微春风,丝丝细雨育化幼苗那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也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以下是我在新课改中的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一点感想,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三年级上册的摆手舞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研究情境,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导入,通过欣赏四段少数民族舞蹈,自然的进入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和赞美之情。
在这堂音乐舞蹈活动课中,我利用孩子们爱唱、爱跳、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这一点爱好,开展了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表演体会少数民族歌舞的美,通过活动形式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土家族摆手舞,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造就音乐乐趣,建立终身研究的愿望。
XXX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通过看视频欣赏精彩的摆手舞让学生初步感受湘西民间舞“摆手舞”的魅力。
让学生们知道摆手舞的动作十分丰富,有的表现生产劳动中的动作,如撒种、插秧、收割、挑谷等;有的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如梳头、砍柴、纺纱、织布、打草鞋等;有的模拟打仗,狩猎中的跑马、射箭、打野猪、赶猴等,激发学生“我想跳”的欲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及意义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舞蹈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作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舞蹈表现能力:通过学习舞蹈技巧和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2. 身体协调能力:通过不断的动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灵活性,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集体舞蹈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互相配合,共同创作出高水平的舞蹈作品。
4. 文化传承和认识: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地域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课程内容1. 基础技术训练:包括身体基本姿势、手部动作、步伐和体态调整等基本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以提高学生对基本舞蹈技术的掌握。
2. 舞蹈形体训练:通过正确的身体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体态优美和身体协调能力,使他们的舞蹈形象更加完美。
3. 舞蹈编排和创作:在学习基本舞蹈技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编排和创作,培养他们的舞蹈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舞蹈历史与文化: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舞蹈特点,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五、课程评估及考核1. 日常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专注度和学习态度。
2. 技能考核:通过舞蹈基本技巧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实际舞蹈水平和动作协调能力。
3. 创作评估:对学生的舞蹈编排和创作进行评估,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文化理解:通过日常讨论和写作,对学生对舞蹈历史和文化的理解进行评估。
六、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老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巧和动作。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情境营造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一、情境营造的重要性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生活体验。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如何营造合适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的关键。
通过情境营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舞蹈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 学习环境情境营造在高校课堂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在教学环境中进行情境营造。
布置舒适的教室环境,保证教室明亮、干净、整洁;通过音响设备播放民族音乐,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在教室中悬挂民族舞蹈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民间舞蹈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情感情境营造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情感情境的营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情感投入和理解。
在情境营造中,教师可以通过观摩经典舞蹈作品及解说,引导学生共情感受,营造真实的情感情境。
在学习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表演、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舞蹈的理解。
3. 民族文化情境营造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打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给学生们讲解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内涵,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民族舞蹈演出、走进民间村落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1. 多媒体辅助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辅助情境营造。
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播放民族音乐、舞蹈视频等,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更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实地体验通过实地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民族文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民间舞蹈演出、走进民间村落,亲身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民舞课学生期末总结
民舞课学生期末总结光阴荏苒,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民舞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回首这段时间,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历历在目。
作为一位学生,我收获颇多,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对民舞艺术的深入了解和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个学期民舞课程的总结:首先,技术的提升。
在学习民舞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握各种基本的舞步和动作,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舞步的把握不准确,姿势也不够优美。
然而,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姿势和力量的运用,使舞蹈更有韵味。
此外,民舞中的齐头、踢腿、旋转等动作要求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我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逐渐进步,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其次,对民舞艺术的深入了解。
民舞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通过学习民舞课程,我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区的舞蹈风格和文化内涵,了解了舞蹈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例如,云南的彝族舞蹈以明快的节奏和热情的舞姿而著称,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以独特的服饰和动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传达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特点。
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舞蹈,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同时,民舞课程也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需要多人协同完成的艺术,舞蹈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和默契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通过课程中的合作练习和小组表演,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每个人都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舞台上,每个人的动作和笑容都要同步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最好的享受。
这让我懂得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只有相互支持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此外,通过民舞课程,我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和信心。
在课堂上,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我们一起学习、训练,达到了一个更好的统一和默契。
在彼此的支持和鼓励下,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2024年《摆手舞》教案(5篇
2024年《摆手舞》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舞蹈鉴赏与体验》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主题为“摆手舞”。
摆手舞是我国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感受土家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2. 掌握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和舞蹈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舞蹈把杆。
2. 学具:舞蹈服装、手绢、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协调。
(3)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动作质量。
3. 组合练习(15分钟)(1)教师将基本动作串联成组合,进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组合,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3)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简单的摆手舞组合,让学生自主练习,提高舞蹈技能。
5. 情景表演(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摆手舞的历史背景2. 摆手舞的基本动作3. 摆手舞的组合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拍摄视频至学习平台。
2. 答案:视频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土家族民间舞蹈,如:铜鼓舞、摆臀舞等。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蹈比赛,展示摆手舞的魅力。
(3)开展摆手舞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本动作的学习与练习2. 组合练习的流畅性和表现力3. 情景表演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反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基本动作的学习与练习1. 教师示范:教师需以清晰、准确的方式示范每个动作,强调动作的起始位置、运动轨迹和结束姿势。
初中体育_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竹竿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竹竿舞”课时计划任课教师:年级:七年级班级:1班人数:32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竹竿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竹竿舞要求有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很适合七年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学生身体柔韧性好,但肌肉收缩力量和工作耐久力差,且运动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也都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鲜明特性,因此竹竿舞教学在满足他们心理、生理需求的同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去学习,去感受,去展示,去张扬,让学生自由、创造性的学习。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竹竿舞”教学设计——效果分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中的竹竿舞,是以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有人把竹竿舞称为形体艺术、人体艺术。
在万物之中,人在运动中的美是最让人动心的,所以还有人把竹竿舞艺术称之为美的艺术。
竹竿舞还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融音乐韵律、人体美感、肢体技能于一炉的有机整体。
竹竿舞对青少年身体成长、品行素质、自身修养及智力开发等方面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通过竹竿舞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竹竿舞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体习惯。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竹竿舞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通过竹竿舞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竹竿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存在问题1.学生对竹竿舞的认识不够深刻。
2.学生参与竹竿舞训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本次课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现在热情高、干劲足。
有竞争、有合作交流,充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的能力。
民族舞蹈实验报告
民族舞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和探讨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以及对比不同民族舞蹈在文化传承和表达上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对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信仰与价值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中国的京剧花旦舞、印度的卡塔克舞和非洲的祭祀舞。
通过分别学习和体验这三种舞蹈形式,并结合音乐、服饰、舞蹈动作等方面的元素,深入研究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三、实验过程1. 学习中国的京剧花旦舞:我们首先学习了京剧花旦舞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其中包括手指功、身段功和脚步功等,通过练习和排练,我们逐渐掌握了京剧花旦舞的表演要领和技巧。
2. 学习印度的卡塔克舞:接着我们学习了卡塔克舞的手势、动作和印度舞蹈的特色,通过学习印度舞蹈的传统舞蹈形式和技巧,我们深入了解了印度舞蹈文化的独特之处。
3. 学习非洲的祭祀舞:最后,我们学习了非洲的祭祀舞,通过感受非洲舞蹈的狂野和原始气息,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理解和认识。
四、实验成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更加深了对各个民族文化传统和表达形式的认识。
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共通之处。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对不同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舞蹈在文化传承和表达上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各个民族的舞蹈形式,不断拓展自身的艺术视野和文化广度,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艺术系2010—2011第一学期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案(一)课程类型:实践课授课课题:藏族民间舞之颤膝动律综合训练组合(一)授课时间:周三、周四、周五授课对象:舞蹈四、五、六、七班授课老师:贾海蓉授课地点:舞四教学分析:1、教学对象的就业岗位与能力分析能力分析:舞蹈一班是舞蹈表演专业班,他们通过多年的舞蹈专业学习,已具备较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能力。
就业岗位分析:舞蹈表演专业班组要为学校、幼儿园、文艺团体、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以及企业艺术团提供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指导和专业教学的应用型舞蹈专科人才。
2、本节课与学生就业岗位的衔接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无论是自身表演亦或是教学都能够较准确的运用藏族民间舞中的颤膝动律,并能讲出它的动律特点和风格。
为学生的民舞技能打下基础,从而在就业岗位上完成民族民间的教学和表演,为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出贡献。
3、本节课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衔接点舞蹈表演一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有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也初步完成了藏族民间舞动作语汇的积累,故进入专科后所进行的教学会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大深度和难度。
应该说是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的。
4、本节课的主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a、理论知识:藏族的文化背景以及藏民族舞蹈的种类b、实践能力:藏族民间舞的颤膝动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等,扩大学生舞蹈的眼界,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把握藏族民间舞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下肢上下运动的方式。
以及膝部不同性质的颤动和屈伸。
并由慢至快、由小至大、由轻至重的变化中,让学生能够逐渐把握不同节奏中不同舞姿的风格,以及表现舞蹈风格的准确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民间舞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还能塑造美的气质,提高素养。
并引导学生从言行举止、谈吐、行为规范上都有内在美的要求。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民间舞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年级:幼师就业班
二、课型:技能课
三、教学内容:《藏族民间舞蹈》-----“手臂基本动作”
四、教材分析:“感受体验藏族民族文化舞蹈特征,认识理解舞蹈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本课是藏族民族民间舞蹈第四节内容;这节内容以手臂的动作为切入点,采取“学、创、教”的模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藏族舞蹈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特征,能对藏族手臂的“撩、摆、掏、甩”进行分析和理解。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藏族舞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舞蹈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曲目作为舞蹈组合曲目,因此选择了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并加上藏族代表性的长袖充分演艺藏族舞蹈手臂的基本动作。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
2、能学会藏族手臂四个基本动作(掏、甩、摆、撩),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道具,让音乐、动作、情感、道具完美统一。
2、能独立完成组合,能积极参加小组表演,一起讨论、交流、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视野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参加舞蹈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参加舞蹈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参与舞蹈培训的心得体会篇110月31日,我参与了为期四天的潍坊市中学校骨干老师舞蹈培训。
作为培训班学员中一员的我,有幸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在与各区学校的同行们共同度过了这些开心的日子里,感慨颇多。
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培训学校领导和舞蹈老师就我们本次培训的目的、任务一一作了说明。
每天上午由宋静老师进展中国民间舞的训练,下午由单纬老师进展古典舞的基训、训练指导、技巧训练。
培训期间,大量的舞蹈练习虽然让我们有些疲乏,但一位位授课老师的精彩讲座和奇妙的舞姿依旧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我们既是倾听讲座的老师,也是参加活动的同学。
两位舞蹈授课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老师们的舞蹈,我的心为之沉醉。
我特别艳羡那些专业老师,她们的动作是那么美丽、标准。
在这些天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上课仔细听讲,仔细记好笔记,踊跃参加活动。
下课相互学习,虚心向老师请教。
在培训期间,授课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如何对同学进展正确基训,并且每一个动作都做了示范,使我们能够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我们的力量水平。
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特别准时,平常忙于教学,很少有时机系统的学习舞蹈方面的学问。
本次培训,我深感自己的缺乏,觉得要学得东西太多。
在舞蹈学习中,更激发了我对舞蹈的喜爱,更感受到舞蹈的美。
同时,我更有了一种把这种美的体验传播给同学们的'愿望。
舞蹈培训陶冶了我的情操,真是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通过培训,我从专业老师那儿不仅学到了一些舞蹈,而且学到了舞蹈基训的很多技法和诀窍。
我会将学到的新学问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更要加强平常的学习、充电。
培训的这些日子里,我们是在充实而开心中度过,是在全体授课老师的细心教育教学中走过。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培训班的一员,学习完毕后,我肯定将学到的学问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那些专业老师为典范,多向她们学习,使自己的水平向专业水平迈进,为进一步提高同学的音乐素养而努力奋进!三位指导老师进展舞蹈教学培训,她结合舞蹈实例,边播放音乐边示范讲解,使我们在幼儿舞蹈方面拓展了视野,把握很新教学动态。
扭秧歌教案反思
扭秧歌教案反思【篇一:秧歌舞教案】公开课教案执教者:宋红英年级:四年级内容:音乐活动《秧歌舞》时间:2015.11.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秧歌舞》。
2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体验汉族的秧歌舞,从而培养热爱祖的民族歌舞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各小组的汇报,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秧歌,并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秧歌舞》,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舞蹈室,并按三大组位置座好。
座位形状为半圆形。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秧歌舞》的歌声中进入教室,即复习了歌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采用半圆形座位模式,给学生一种全新,自由的感觉,也方便各小组的汇报。
)二、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
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师:上节课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本节课,同学们将要在老师的组织下,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
希望其他同学能认真听同学的汇报,尊重同学,做合格的小观众。
(设计意图: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一)、唱歌小组汇报:师:现在我们请唱歌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信息,资料。
1、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秧歌的历史与发展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
)2、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学生把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
组长指定一人介绍改编成新词的《秧歌舞》,然后小组齐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其他学生也想尝试创编歌词的想法。
东北秧歌心得体会600字
东北秧歌心得体会600字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参加全国第八届桃李杯的比赛中让我领会到民间舞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和内涵上的深入浅出,由于很多原因我对东北秧歌的认知及感受比其他民族民间舞蹈更为深刻。
东北秧歌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所有民族民间舞的第一堂基本课程。
也就是说要想跳好中国民族民间舞首先要学会跳东北秧歌!作为一名舞蹈演员,怎样跳好东北秧歌呢?肯定很多人首先意识到的就是肢体训练,这种想法固然对,但是我认为跳好东北秧歌应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在了解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基础上在从内心、动作上感受并掌握东北秧歌在民间舞中的韵律特点,其次再艺术化的节奏处理。
虽然我们有时觉得前两点没必要,而且有很多人会觉得这跟跳不跳好东北秧歌根本没什么关系或觉得根本不必知道也不用知道,但是我觉得这跟跳好东北秧歌有很大的关系。
即使把东北秧歌跳好了那也是外在的,而且没什么欣赏价值。
因为他在表演的时候内心永远都不会感受到东北人的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心情感和表达方式!但事实上,如果你这些都了解了我想你会是一个素质全面的舞蹈演员或是一名舞蹈教员。
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我想会达到不同水准的艺术境界,舞蹈演员也只有通过这样的道路才能致胜千里。
一、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东北秧歌流传于我国的东北三省。
它以热烈、火爆、逗趣、诙谐的独特风格特点。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其中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
东北秧歌流传于我国的东北三省。
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的独特风格特点。
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
东北秧歌有其特定的,这种风格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艮,总体归纳为“艮、俏、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从小我就对舞蹈有一种特殊的热爱,认为跟随音乐相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体现,更是情绪的一种外向释放,更何况这种艺术形式动静结合,可以培养小女孩的形体美和独特气质。
因此我在小学期间一直学习民族舞,虽然后来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但我心中对于舞蹈的热爱从来没有泯灭过。
近两年一直举办的中美舞林大赛我更是期期不落,尤其喜欢中国的唐诗逸和张傲月,每一期都不仅能给我美的感受,让我惊叹于舞蹈家们精湛的技巧、沉浸于他们饱满的情绪、折服于他们行云流水的动作,更让我有一种心潮澎派的感觉,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用舞蹈展示自己的情绪。
到了大学终于有机会进入啦啦操队,并跟随老师学习了一些爵士、街舞以及现在流行的韩风的舞蹈等,虽然学习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但内心深处总少了一些小时候的影子和觉得自己很美的自信的感觉。
终于在大三的时候,抢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这门课,着实让我期待了一个假期。
原以为这门课归在艺术的学分中,只会涉及理论知识,却没想到,是真正的学习组合跳舞,这让我兴奋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一次不落地上好这门课。
第一节课便有一个意外之处:老师要我们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相和,这仿佛让我见到了古代节日集会时大家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的场景。
虽然歌曲的词我时至今日还不理解,但可以从那简单的哼唱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
还有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大赛,朝鲜族舞蹈、秧歌、蒙古族舞蹈等精彩的舞蹈纷至杳来,真真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安徽花鼓灯,“小花场”那种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
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整体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让我兴奋不已。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通过向我们描述各种动作所代表的含义的方式,让我们将舞蹈动作与少数民族服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相串联,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更容易记忆动作,掌握动作所传达出的感情。
比如:藏族人民解放较晚,之前一直处于农奴制的社会中,这种长期的压迫和剥削生活使他们有一种谦卑的习惯,因此跳舞时不会有一副挺胸抬头、得意洋洋的体态,多为又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的样子膝盖部位还会有放松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或者是有弹性的颤动、还有连绵柔韧的屈伸。
又或者藏族人民生长于青藏高原,性情纯厚致善、端正诚实,崇拜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因此他们的舞蹈也是婉转豪放、热情稳重,经常有很多踢、踏、悠、摆的动作,看起来潇洒灵活,第一个组合中有一个分别向两侧斜后方撤步,同时展开双臂的动作正是模仿草原的雄鹰。
还有一个我最喜欢但却经常做不好的动作:勾脚抬腿,就好像勾起裙摆做出一个欢迎的动作。
新疆舞则与藏族舞迥然不同,学习新疆舞过程中老师总是跟我们强调体态昂首挺胸,抬起鼻子,立腰、拔背,给人一种高傲、外向的感觉。
在学习基本步法时,让我们感受仿佛头后又一根大辫子在摇摆,以培养我们的神韵和仪态感。
还有一个双手手心朝内,高举胳膊过头的动作,就仿佛是在迎接太阳又或是在表达对神明的尊敬,老师运用了读书这一比喻,立刻将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活情境拉近到了眼前。
再比如新疆舞中一边以脚尖打拍子一边左右轻轻摆头的动作就像在轻轻嗅花。
而有时手部灵巧的翻腕、绕腕,以及“先正看而后低手闭目”的眉眼运用又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了小女儿家的娇羞。
仔细想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身就是集合多民族人民情感和生活主题意义的舞系,它本身就是最直观体现以人为本,深刻体现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样板。
更何况,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民间舞蹈还体现了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
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其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以及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发展的多元性都给我们以一种其他民族舞蹈无法替代的民族情节在,这是芭蕾的古典优雅、hip-hop的动感嘻哈、热烈奔放的拉丁都无法比拟的。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领悟力有限,还不经常及时复习,导致下一节课上课时经常把上节课的知识忘了大半,常常需要老师反复带领我们,例如在第一个藏族舞组合中的第二小节,好像太阳下山,藏族群众将自家的牲畜驱赶回圈的动作,节拍时常出错,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最终使我记住了这一难点。
虽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迫使老师不得不将动作改成更简单的版本,但是真心希望课程持续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让我们感受一下如维吾尔族的快速旋转般技巧、美感与特色兼具的标志性动作。
课程进行了大半之后,我不仅深入体验了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发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更学会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理解到:原来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学习文综科目,例如地理习题中,一个厂房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气候、交通、文化、政策、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民族舞的学习。
略有遗憾的是,难得享受到有一面墙镜子,三面环绕着把杆,胶质地面的高级练功房,却没有好好把握,尽量多练习一会基本功。
最后,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到舞蹈学院学习民族舞!。